041、基于景观生态学理念的美丽乡村规划
- 格式:pdf
- 大小:944.33 KB
- 文档页数:9
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美丽乡村建设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地区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美丽乡村建设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美丽乡村建设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旨在塑造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乡村景观,并将其与村庄发展进行有机结合,以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美丽乡村建设景观规划设计应该考虑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
在规划设计中,应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水源、水土以及植被等生态系统,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同时,要注重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建设,通过开展绿化工程,改善乡村的生态环境,提升乡村景观的品质。
此外,要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保护乡村的生态环境。
其次,美丽乡村建设景观规划设计应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乡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者,应该在规划设计中注重保留和传承乡村的历史文化遗产。
可以通过修缮老建筑、保护传统手工艺等方式,使乡村保持独特的文化风貌。
同时,可以在村庄建设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如利用传统材料进行建筑设计,建设传统文化活动场所等,以提升乡村的文化价值和吸引力。
此外,美丽乡村建设景观规划设计应注重空间布局的合理性。
乡村地区空间资源较为丰富,因此在规划设计时要注重空间的合理利用和布局。
可以通过合理的规划,将居住区、农田、生态景观等不同功能区域有机结合,形成合理的空间布局。
同时,要注重交通规划,合理安排道路、桥梁等交通设施,提升乡村的交通便捷性。
最后,美丽乡村建设景观规划设计要注重社会参与和居民的需求。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通过多种形式的社会参与,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促进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要注重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和社区设施,为居民提供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
综上所述,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美丽乡村建设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传统文化的传承、空间布局的合理性以及社会参与和居民需求的重视。
美丽乡村规划方案为了促进乡村发展,改善农村环境,打造美丽乡村,我们提出了以下的规划方案。
一、景观规划:1.保护自然资源:保护乡村的自然资源,包括湖泊、山脉、森林和草地等。
建立自然保护区,限制不必要的开发,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优化农田布局:合理规划农田的布局,避免造成土地浪费和破坏生态环境。
通过科学排列和规范布局,提高农田的效益和可持续利用。
3.丰富绿化景观:加强乡村的绿化建设,引入各种各样的植物,打造出丰富多样的绿化景观。
这既可以提高农村环境的美观度,也可以改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
二、基础设施规划:1.完善交通网络:提升农村的交通网络,改善农民的出行条件。
修建宽敞平坦的道路,增加巴士和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的数量,建立出行便捷的农村交通体系。
2.建设现代化农村供水系统:完善农村的供水设施,解决农村居民的饮水问题。
修建水库和水管网,确保农村的一户一根自来水管,改善水质和供水效率。
3.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建设现代化的农村垃圾处理设施,实现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加强垃圾分类教育和宣传,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
三、农业发展规划:1.推动特色农业发展:根据当地资源和优势,发展有特色的农业产业,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
鼓励农民发展种植、养殖、旅游等多种经营方式,推动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2.提供农业技术支持: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提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科学的种植方法。
推广现代化农业设施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的收入水平。
3.建设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图书馆、剧院、博物馆等农村文化设施,提供教育和娱乐场所。
举办农村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生态环境保护规划:1.加强水土保持工程:修建护坡、防渗漏等水土保持设施,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
加强对农田的管理和保护,提高耕地质量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2.推动农药、化肥的减量和绿色化:建立农药、化肥使用登记制度,严格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数量和质量。
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美丽乡村建设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随着中国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美丽乡村建设愈加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
景观规划设计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基础,探讨景观规划设计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作用。
一、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文明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导下,反对环境污染,保护自然资源,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
生态文明是一种新型的文明,对于我们保护环境,提高人类生存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生态文明文化与建设一个美丽的乡村密不可分。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必须坚持生态先行,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之间的和谐,为构建一个清新、安宁、宜居的现代乡村奠定基础。
1.提升乡村形象景观规划设计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规划建筑、道路、水系、景观、绿化等元素,提升村庄形象的美观度和艺术性,形成美丽的乡村景观、美丽的居住环境和美丽的生活氛围。
2.保护生态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必须遵循生态文明理念,在规划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植树造林、废弃物的处理等方式,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未来代代相传的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支撑。
3.提高乡村居民生活品质景观规划设计可以通过设计村庄内道路、场所、公共服务设施等,改善村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和人居环境质量。
如广场、健身路径、游乐设施、文化墙等都是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的好方式。
4.促进乡村旅游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旅游业逐渐兴起,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景观规划设计必须考虑到这一新兴的产业。
景观规划设计可以通过设计特色景区、民族文化村等,为乡村旅游业发展提供可能和保证。
同时,可以提高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
三、结论美丽乡村建设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景观规划设计是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采用生态文明理念,景观规划设计可以为美丽乡村建设提出建设方案,改善乡村环境,提高村庄形象,促进旅游业发展,为美好乡村生活提供可能。
基于生态美学视野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作者:曹家翔张一奇来源:《绿色科技》2019年第21期摘要:指出了在当今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之下,城市不断对外扩张,原本处于城市边缘或者城郊结合部的村镇不断被蚕食,村庄迸发出了更加强烈的生态价值。
通过对生态美学的存在状态、哲学基础、审美状态、生活方式的研究,将生态美学中的“生态论”的存在观、“诗意地栖居”、“简约生活”理念与乡村景观的生态、景观、人文要素相互结合,得出了乡村景观在当今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建设方向,推进乡村的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以郎溪十字镇新和村为实践研究对象,提出了在生态美学视野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路径,充分发挥生态美学的自然美学价值与人文美学价值,通过高水平的乡村建设来夯实乡村经营的基础,用高效益的乡村经营来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
关键词:生态美学;乡村景观;生态文明建设;经营乡村;乡村旅游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9)17-0019-051 问题的提出生态美学这个新兴学术课题的大热与其他生态学相关学科一样,以生态问题的出现为背景。
生态美学所反映的其实是在如今这个经济发展飞快、人口扩张迅速、生态逐步恶劣的大背景之下,对于自然、社会以及人类自身在审美思维中的认识。
生态美学作为传统美学观念的延伸与发展被提出,自然意味着人类对于审美对象的本质属性有了新的思考与认识。
截至2018年底,中国有近5.8亿人居住在农村,想要建设美丽中国,就必须经营好美丽乡村。
近年来进行的如火如茶的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其深层次内涵其实就是生态文明建设,要把生态置于乡村的生产生活之上,在乡村的生产生活中,主动、积极地改善和优化乡村内部和乡村自身发展与自然、城市之间的关系,以及建设良好的乡村生态环境、塑造良好的乡村面貌[1]。
但美丽乡村建设近年来出现的模式化、近城市化,规划设计忽略了乡村本身的生态特性,对乡村的自然环境造成破坏,这偏离了美丽乡村建设的价值取向。
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下的美丽乡村规划研究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页IV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2.1 社会意义 (1)1.2.2 经济意义 (2)1.2.3 生态意义 (2)1.2.4 实践意义 (2)1.3 研究内容与目标 (3)1.3.1 研究内容 (3)1.3.2 研究目标 (4)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4)1.4.1 研究方法 (4)1.4.2 技术路线 (5)第二章景观生态学概述 (6)2.1 景观生态学概述 (6)2.2 国内外景观生态学研究动态 (6)2.2.1 国外关于景观生态学的研究 (6)2.2.2 国内关于景观生态学的研究 (8)2.3 景观生态学原理 (9)2.3.1 景观结构和功能原理 (10)2.3.2 多样性原理 (10)2.3.3 物种流动原理 (11)2.3.4 养分再分配原理 (11)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页V2.3.5 能量流动原理 (11)2.3.6 景观变化原理 (11)2.3.7 景观稳定性原理 (12)2.4 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12)2.5 本章小结 (12)第三章美丽乡村规划 (14)3.1 美丽乡村概念 (14)3.2 美丽乡村规划概念 (14)3.3 美丽乡村规划必要性和重要性 (15)3.3.1 美丽乡村规划的必要性 (15)3.3.2 美丽乡村规划重要性 (16)3.4 美丽乡村规划基本原则 (17)3.4.1 坚持科学规划 (17)3.4.2 坚持以人为本 (17)3.4.3 坚持保护为重 (17)3.4.4 坚持生态优先 (18)3.4.5 坚持整合力量 (18)3.5 美丽乡村规划内容 (18)3.5.1 抓好生态人居规划 (18)3.5.2 抓好生态工程规划 (19)3.5.3 抓好生态经济规划 (19)3.5.4 抓好生态文明规划 (20)3.6 美丽乡村规划的现状分析 (21)3.6.1 美丽乡村规划的成绩 (21)3.6.2 美丽乡村规划的问题 (22)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页VI3.7 本章小结 (23)第四章景观观生态学原理与美丽乡村规划 (24) 4.1 景观生态学原理与乡村景观格局优化 (24)4.1.1 自然斑块保护和规划 (25)4.1.2 乡村廊道保护与规划 (26)4.1.3 土地利用格局与镶嵌体 (28)4.2 景观生态学原理与乡村聚落的规划 (29)4.2.1 生态庭院规划设计 (29)4.2.2 乡村生态居民点规划 (30)4.3 景观生态学原理与乡村生态产业规划 (30)4.3.1 高效的农业景观生态 (30)4.4 本章小结 (31)第五章景观生态学原理在美丽新村规划中的应用 (33) 5.1 魏家桥村的综合现状分析 (33)5.1.1 气候环境 (33)5.1.2 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现状 (33)5.1.3 基础设施现状 (36)5.1.4 产业现状 (37)5.1.5 土地利用现状 (39)5.1.6 现状居民点分布情况 (41)5.2 景观生态构成分析及评价 (42)5.2.1 斑块 (42)5.2.2 廊道 (43)5.2.3 景观基质 (45)5.3 魏家桥美丽乡村规划 (46)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页VII5.3.1 景观生态格局规划 (47)5.3.2 村落规划 (49)5.3.3 生态产业发展 (52)5.4 本章小结 (56)第六章研究结论与展望 (57)6.1 研究结论 (57)6.2 不足之处 (58)6.3 研究展望 (58)致谢 (60)参考文献 (61)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65)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页1第一章绪论1.1 选题背景为了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为了我们的后代能看见青山绿水,建设生态文明刻不容缓,在乡村的生态文明建设问题上我们要拿出我们坚定的意志和坚强的决心[1]。
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美丽乡村建设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生态文明理念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核心的发展理念,美丽乡村建设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旨在通过生态文明理念的引导和指导,创建符合现代化要求的美丽乡村景观,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美丽乡村建设景观规划设计需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在规划设计中,要尽可能充分利用乡村的自然资源,保护和修复乡土植被,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美丽乡村建设景观规划设计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通过对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的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农田、林地和水域等各种自然资源的利用,最大程度地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规划设计还应该加强对土壤、水资源和空气质量等环境指标的监测和管理,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美丽乡村建设景观规划设计要注重农村文化保护和传承。
乡村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地,应该注重保护和传承农村的历史文化遗产。
规划设计要充分考虑乡村特色和人文环境,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和乡村建筑特色,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美丽乡村景观。
美丽乡村建设景观规划设计要注重农民参与和社区治理。
乡村是农民的家园,乡村建设必须以农民的意愿和需要为出发点,充分尊重农民的权益和利益。
规划设计要加强农民的参与和意识培养,鼓励农民自愿参与农村建设,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支持服务。
还要加强乡村社区的组织和治理,打造和谐稳定的社区环境。
美丽乡村建设景观规划设计要注重农村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
乡村是农民生产和生活的基础,规划设计要注重发展农村产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规划设计要根据农村的特点和资源禀赋,合理安排农村产业结构,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和转型,提高农民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基于乡村景观保护理念的园林景观规划乡村景观保护是园林景观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理念。
在当前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乡村景观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乡村景观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是传承和保护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
通过科学规划和设计,可以保护乡村景观的完整性,提升农村环境的品质,促进乡村旅游和农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园林景观规划应该深入了解乡村景观的历史和特点,了解乡村的传统建筑、农田、水系等元素,从而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
在规划中,需要尊重自然和人文环境,保留乡村原有的景观特色,不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和农田布局。
规划要注重保护和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为农民提供更好的居住和生活条件。
一、加强乡村景观的保护与修复。
保护乡村景观的完整性是规划的基本原则。
要注重保护传统农田、草地、湿地等自然景观,保留传统村庄、古民居、碉楼等人文景观。
修复和重建受损的景观元素,恢复乡村的原貌。
二、优化农田布局和农业生产方式。
在规划中要保护农田的完整性,避免将农田转为建设用地。
鼓励农民采用现代农业技术和生产方式,提高农田利用率和农产品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挖掘乡村文化资源。
乡村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资源,可以通过规划来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
修复古村落、传统建筑,举办文化活动和展览,开展农耕体验等,吸引游客和学者来乡村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
四、开展乡村旅游和农业观光。
通过规划设计乡村旅游路线和景点,提供乡村民宿和农家乐,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等,吸引游客来乡村观光和休闲度假,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农业观光也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推动农业产业的发展。
五、提升农村环境品质。
在规划中注重乡村环境的改善,包括提升村庄的卫生和整洁程度,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建设和提升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和社交等服务。
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提高水质和空气质量,提升农村的生态环境品质。
基于乡村景观保护理念的园林景观规划,可以保护乡村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提升乡村的环境和生活品质,促进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
基于美丽乡村视角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在当今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乡村地区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美丽乡村建设成为了推动乡村发展、提升乡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而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作为其中的关键环节,对于塑造乡村特色、传承乡村文化、改善生态环境以及促进乡村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美丽乡村与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关系美丽乡村建设旨在实现乡村的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和文化传承。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则是通过对乡村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农业景观等要素的合理布局和设计,来实现美丽乡村的目标。
良好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能够充分挖掘乡村的资源优势,展现乡村的独特魅力,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乡村发展。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要以美丽乡村的理念为指导,注重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和村民需求。
在设计过程中,要尊重乡村的自然肌理和人文特色,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
同时,要充分考虑村民的生产生活需求,为他们提供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和发展空间。
二、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1、生态优先原则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乡村的生态环境,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破坏。
合理规划农田、林地、水域等生态空间,加强生态廊道建设,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
2、因地制宜原则不同的乡村具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和产业特色。
在规划设计时,要深入了解当地的特点,充分利用现有的地形地貌、植被、建筑等元素,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景观。
3、以人为本原则乡村景观的使用者主要是村民,因此设计要充分考虑村民的需求和利益。
提供便利的交通、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创造宜居宜业的环境,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
4、文化传承原则乡村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习俗,这些是乡村的灵魂所在。
在景观规划设计中,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通过建筑、景观小品等形式展现乡村的文化特色。
三、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要素1、自然景观要素包括山水、森林、农田、河流等。
要保护好自然景观的完整性和原真性,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使其成为乡村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浅析生态理念在乡村景观规划中的应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乡村的发展和保护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乡村作为自然资源丰富、环境优美的地方,在保护自然生态的也是人们休闲度假的理想去处。
乡村景观规划成为了乡村振兴和生态保护的重要环节。
在乡村景观规划中,生态理念的应用不仅有助于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还可以提升乡村的景观品质,吸引游客,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从乡村景观规划的角度,浅析生态理念在乡村景观规划中的应用。
生态理念在乡村景观规划中的应用体现在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上。
乡村地区往往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植被、水源、土壤等。
生态理念要求在规划乡村景观时,需要充分考虑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生态环境。
在乡村景观规划中,可以通过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植被保护和恢复、水资源保护和治理等措施,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生态环境,提升乡村景观的品质。
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也能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支持,促进乡村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生态理念在乡村景观规划中的应用还体现在建筑和景观的设计上。
乡村的建筑和景观设计应当遵循生态理念,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在建筑设计上,可以采用绿色建筑材料,设计低能耗、低碳排放的建筑,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景观设计上,可以借鉴自然景观的特点,创造出具有乡土气息和自然美感的景观,营造出宜人的乡村环境。
还可以通过植被的景观规划,打造亲水绿地、生态林荫带等景观节点,提升乡村的景观品质和生态环境。
生态理念在乡村景观规划中的应用还可以通过乡村生态旅游的开发来实现。
乡村生态旅游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发展模式,通过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可以保护和恢复乡村生态环境,提升乡村景观的品质,同时也能为乡村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
在乡村景观规划中,可以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和自然资源,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旅游项目,吸引游客,推动乡村经济的多元发展。
乡村生态旅游的开发也能激发当地居民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促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浅析生态理念在乡村景观规划中的应用
乡村是我们重要的生态资源,也是我们的文化根基。
近年来,乡村旅游迅猛发展,其
中乡村景观规划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
生态理念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热门课题,应用
生态理念在乡村景观规划中,可以让我们更好的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
1.生态环境保护
乡村景观规划的首要任务是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不仅仅包括自然环境,还涉及到
人工环境。
规划设计中,需要保护河流,山林等自然景观。
此外,还需要注意农村生活垃
圾的处理,污水的处理等问题。
生态环境的保护在乡村景观规划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
位。
2.建设景观农业
景观农业是乡村旅游的一个重要特色。
景观农业是种满果树,庄稼的田野成为艺术品。
景观农业不仅仅可以为农民带来更好的收入,也可以让游客更好的感受自然之美,农村之美。
如果农民在景观农业中采用生态农业模式,既可以让农民获得丰厚的收益,也可以让
广大游客身临其境的感受生态之美。
3.绿色交通
在乡村景观规划中,绿色交通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交通设计中,需要采用步行、自行车等绿色交通方式,减少车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在游客进入乡
村后,可以采用人力车、小火车等交通方式,让游客更好的感受乡村的风光。
二、总结
生态理念在乡村景观规划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景观农业
以及绿色交通等方式已经被广泛应用。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更好的保护乡村的生态环境,使其成为游客感受自然之美的绝佳场所。
基于美丽乡村建设的乡村生态规划设计与思考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乡村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压力。
而乡村生态规划设
计是一种在保护和优化乡村生态环境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品质的策略。
本
文将从四个方面来进行乡村生态规划设计的思考和探讨。
在乡村生态规划设计中,需要注重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
乡村地区的生态系统不仅包
括农田、水域和林地等自然要素,还包括人类社会的居住环境、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等。
在设计乡村生态系统时,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相互关系,并采取措施来保护
和恢复土地、森林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乡村生态规划设计中,需要注重生态农业的发展。
生态农业是一种在充分考虑农业
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下,以生态健康和优质产品为目标的农业发展模式。
在设计乡
村生态系统时,可以通过合理规划耕地、农田和农作物的结构,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种养,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农民收入。
在乡村生态规划设计中,需要注重发展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产业。
乡村地区的独特自
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休闲。
在设计乡村生态系统时,可以考
虑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同时还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和避免过度开发的
问题。
在乡村生态规划设计中,需要注重乡村居民的参与和发展。
乡村地区的居民是乡村生
态系统的主体,他们的参与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设计乡村生态系统时,要注重乡村居民的
参与和民主决策,鼓励他们参与农业生产和乡村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和社会
服务,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浅析生态理念在乡村景观规划中的应用乡村景观规划是指对乡村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社会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以提升乡村的综合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生态理念是一种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和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在乡村景观规划中应用生态理念,有利于保护和提升乡村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人类的居住舒适度。
本文将从生态规划、生态设计和生态管理三个方面,对乡村景观规划中的生态理念应用进行浅析。
生态规划是乡村景观规划中应用生态理念的基础。
生态规划强调以生态系统为基础,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乡村景观规划中,应通过规划控制可持续用地利用、优化区域布局和开展生态环境评价等手段,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并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应优先保护耕地、水源地和生态脆弱区,合理布局不同功能区域,如农田、林地和湿地等,形成生态廊道,促进物种迁移和传播。
生态设计是乡村景观规划中应用生态理念的重要手段。
生态设计强调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加强对生态系统的理解和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乡村景观规划中,应通过采用生态景观、生态廊道和湿地等手段,恢复和重建生态功能,提升景观的生态质量。
在乡村景观设计中,可以考虑人工湖泊的规划和建设,既可以解决水资源供需问题,又可以增加湿地面积,提升景观的生态质量;还可以引入自然景观元素,如湖泊、河流、山林等,打造生态旅游景点,提升乡村的吸引力和经济效益。
生态管理是乡村景观规划中应用生态理念的重要手段。
生态管理强调在乡村管理过程中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乡村景观规划中,应通过建立健全的生态监测、评估和保护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确保乡村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在乡村管理中,可以建立农业生态保护区、生态产业园和生态示范村等,加强农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还可以加强农田运筹和土壤保育,推动农业生产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
浅析生态理念在乡村景观规划中的应用生态理念在乡村景观规划中的应用指的是将保护环境、保护自然和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理念融入到乡村景观规划的方案中,以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的。
在乡村发展的过程中,生态问题已日趋突出,需要更多的生态意识来引导规划的方向和发展方式,使人与自然之间实现生态平衡。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乡村景观规划、生态理念的含义以及生态理念在乡村景观规划中的应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乡村景观规划乡村景观规划是乡村发展规划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它是指对乡村地区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制定出针对性强、可行性强、可操作性强的景观规划和设计方案,以提升乡村地区的生态、经济、文化等综合素质,实现乡村发展的可持续性。
乡村景观规划充分考虑了当地资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旨在为保护自然、提高民生、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复合型解决方案。
二、生态理念的含义生态理念是指通过对生态学知识的理解,对人类在生存和发展中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和损害加深认识,从而提出保护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理念和方法。
生态理念以生态文明为目标,构建人类和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生态文明体系,是一种地球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1、保护生态环境通过生态理念,能够突出强调乡村景观规划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尤其体现在生态绿化方面。
在乡村景观规划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因素,建立起保护生态环境和恢复生态系统的计划,使生态环境得以保护和改善。
2、建立生态经济系统乡村地区是生态经济的主要场所,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证这种经济方式的可持续性。
在乡村景观规划中引入生态理念,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到当地的生态资源上,规划出一定的生态经济系统,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质量。
3、发展生态旅游发展乡村旅游是乡村景观规划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生态理念的一个突出应用点。
在建设乡村旅游场所时,需要注重环保与生态可持续性,建立起一定的生态保护和治理机制,利用旅游资源和自然环境打造生态旅游品牌。
浅析生态理念在乡村景观规划中的应用乡村景观规划是指在乡村地区进行的,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和人们生活需求的要求,对乡村地区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的过程。
随着人们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意识的增强,生态理念在乡村景观规划中的应用也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从生态理念在乡村景观规划中的应用效果及优缺点两个方面进行浅析。
生态理念在乡村景观规划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保护乡村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乡村地区的自然环境常常较为脆弱,生态系统容易被破坏。
而通过应用生态理念进行规划,可以保护乡村地区的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
在乡村景观规划中,可以合理规划乡村居民区、农田和绿地的布局,减少土地利用的浪费,保护农田和水体的质量。
通过采用生态建设措施,如植被绿化、湿地保护等,可以改善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稳定。
生态理念的应用还可以提升乡村地区的景观品质和游客体验。
乡村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景观,通过应用生态理念进行规划和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和展示这些特点,吸引更多的游客。
在乡村景观规划中,可以通过布局景观节点、规划步行道、设置观景平台等方式,打造出独特的观赏和休闲体验场所。
通过合理利用乡村地区的自然资源,如山水、农田等,可以打造出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乡村旅游产品,增加乡村地区的经济收入。
生态理念在乡村景观规划中的应用也存在一些不足和挑战。
乡村地区的规划和发展往往受到资金和技术的限制,这就需要在规划过程中兼顾生态、经济和社会可行性,实现全面发展。
乡村地区存在着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生态理念的应用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适应。
乡村地区的规划和管理需要多方合作,包括政府部门、专业机构、居民等的参与,以实现生态理念的有效应用。
生态理念在乡村景观规划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保护乡村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提升景观品质和游客体验。
应用生态理念需要兼顾生态、经济和社会可行性,并需要多方合作才能实现。
在未来的乡村景观规划中,应进一步加强生态理念的应用,促进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漂亮乡村建设的乡村生态规划设计思量一、背景介绍乡村漂亮乡村建设是当前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旨在通过改善农村环境、提升农民生活品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乡村生态规划设计是实现漂亮乡村建设的关键环节,它涉及到乡村自然资源的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乡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乡村生态规划设计的目标1. 保护乡村自然资源:通过合理规划,保护乡村的山水林田湖草资源,维护生态平衡,防止资源过度开辟和环境污染。
2. 提升乡村生态环境:通过生态修复和环境整治,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提高农民居住和生产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3. 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合理布局和规划,发展乡村旅游、农业产业、乡村特色产业等,提升农民收入水平,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乡村生态规划设计的原则1. 生态优先原则:保护和修复乡村的自然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2. 适度利用原则:在保护自然生态的前提下,合理利用乡村资源,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3. 综合协调原则:在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乡村的自然、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实现乡村发展的整体协调。
4. 参预共建原则:鼓励农民、专家、政府等多方参预,形成共建共治的乡村生态规划设计模式。
四、乡村生态规划设计的内容1.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制定乡村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重要生态功能区和生态敏感区,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保护措施。
2. 乡村景观规划:根据乡村的自然和人文特色,规划乡村景观,打造具有乡村特色的漂亮乡村风貌,提升乡村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3. 农田生态规划:合理规划农田的利用方式,提高农田的生产力和生态效益,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和可持续农业模式。
4. 乡村生活设施规划:规划乡村的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和生活便利度。
5. 乡村旅游规划:发掘乡村的旅游资源,规划乡村旅游路线和景点,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和吸引力。
6. 农村产业规划:根据乡村的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规划农村产业布局,哺育乡村特色产业,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下的美丽乡村规划研究摘要:本文先对景观生态学中结构和功能原理、多样性原理以及物种流动性原理进行分析,并对美丽乡村的规划原则进行简单介绍,然后分析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的美丽乡村规划策略,包括廊道及自然斑块的保护、生态庭院的建设以及生态产业规划等方面,以期能够借助景观生态学原理来助力美丽乡村的规划。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乡村规划景观生态学原理是基于景观与生态概念而言的,其在美丽乡村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和优化作用。
我国早在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指出要推进生态文明的建设以建设美丽中国,并在十九大报告中对该方面内容加以落实和完善。
由此可见,在美丽中国的建设中,生态文明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相应的,景观生态学理论也是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础。
美丽乡村建设作为美丽中国建设的基础环节之一,其与景观生态学理论的有效结合,对美丽乡村规划甚至是美丽中国的建设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景观生态学原理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是以地表为基础,调节每个系统与系统内部之间的关系平衡,其包括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结构和功能原理景观生态学的生态系统主要是由斑块、廊道以及基质构成的,而不同数量、物种以及形状的斑块和廊道构成了不同的景观功能,而不同的功能又需要有不同的景观空间结构来作为基本的支持。
2、多样性原理景观生态多样性原理包括斑块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甚至是空间格局的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对空间格局多样性的需求有着直接影响,多样性物种生存促进空间格局的多样性,而空间格局的多样性发展也使得生态系统中的各个斑块呈现出多样性状态,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提高了景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物种流动性原理物种流动性原理主要是指生态系统内部物种之间能量的流动,当生态系统各个斑块受到外来物种的入侵时,景观生态系统内部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和干扰,并形成了一定面积的干扰区。
在干扰区中,如果适宜传播物种大量生存,那么敏感物种就会减少;如果不适宜传播物种大量生存,那么敏感物种则不会受到影响。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乡村规划探析摘要:景观生态学作为生态学、生物学、景观规划、区域地理等多学科交融的学科之一,在土地利用、生态规划、景观设计等领域有着越来越重的指导作用。
乡村规划建设也是经历了探索发展的过程,接下来乡村规划建设的发展也面临创新转折的新局面。
而景观生态学中基本原理方法应用到美丽乡村建设无疑是为美丽乡村建设事业注入新的血液。
关键词:生态学;乡村景观;规划;应用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使农业景观和自然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及不断改变着区域内的景观格局,加剧了农业资源与环境问题。
时空格局的改变使小尺度的农业生态系统研究已无法满足农业持续发展的需要。
因此,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我国乡村景观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乡村景观生态规划概述1.1 乡村景观生态规划的概念和目标乡村景观生态规划是以景观生态学为理论基础,解决如何合理地安排乡村土地及土地上的物质和空间,以创造高效、安全、健康、舒适、优美的乡村环境的科学和艺术,其根本目标是创造一个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整体优化和美化的乡村生态景观。
提高景观的多样性和异质性,建立复合生态经济系统,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生产力。
乡村景观生态规划的目标体现了要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去创造一种融技术和自然于一体、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人类活动的最优环境,以维持景观生态平衡和人们生理及精神健康,确保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健康、安全、舒适。
1.2 乡村景观生态规划原则从空间布局而言,乡村景观生态规划应贯彻以下原则:(1)建设高效人工生态系统,实行土地集约经营,保护集中的农田斑块。
(2)控制建筑斑块盲目扩张,建设具有宜人景观的人居环境。
(3)重建植被斑块,因地制宜地增加绿色廊道和分散的自然斑块,恢复景观的生态功能。
(4)工程建设要节约用地,重塑环境优美与自然相协调的景观。
2景观生态学在乡村建设规划中的应用2.1 “斑块-廊道-基地模式下”的乡村景观格局优化斑块-廊道-基底理论模式为具体而形象地描述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提供了一种“空间语言”(spatial language)。
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美丽乡村建设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农村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失去了原有的美丽和生机。
为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理念,在此基础上,采用生态文明理念进行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成为当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生态文明理念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生态文明是指以生态为中心,以文明为保障,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发展目标。
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应以生态环境为切入点,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自然资源,形成生态良好、富有特色的景观。
其次,美丽乡村建设景观规划设计应注重区域特色文化融合。
乡村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不同地区,不同历史、文化、民俗习惯以及地理特色,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乡村景观。
因此,在景观规划设计中要全面考虑当地植被、地形地貌、历史文化遗产、民俗习惯等,尊重本土文化、弘扬地方特色,使景观更加丰富多样,更贴近人们的生活。
此外,美丽乡村建设景观规划设计还应注重社区参与。
社区的居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要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需要大力推进社区居民参与,通过宣传教育、邀请居民参与、征集意见等形式,让居民了解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和作用,形成共识,参与规划设计和建设过程,从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最后,美丽乡村建设景观规划设计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不仅要注重生态环境和文化建设,还要兼顾经济利益。
美丽乡村建设通过“旅游+农业”、“休闲+文化”等方式,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和提高生活品质。
综上所述,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美丽乡村建设景观规划设计是一项必要的工程,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注重生态环境、文化建设、社区参与和经济发展。
只有形成全方位、有机结合的规划和设计,才能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创造一个宜居、宜游和宜商的生态乡村。
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美丽乡村建设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随着生态文明理念的推广,美丽乡村建设也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是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乡村振兴和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手段。
景观规划设计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必不可少的作用。
景观规划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统筹规划和设计,改善乡村环境,美化乡村景观,提高乡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基于生态文明理念,景观规划设计应该注重生态保护、资源节约和环境治理,着眼于实现“绿色、可持续、文化、和谐”的美丽乡村建设目标。
一、生态保护
景观规划设计需要注重生态保护,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平衡。
生态保护要求景观规划设计采用生态耐受性良好的植物,增加乡村植被覆盖率,提高生态景观品质。
同时,还要建立乡村生态保护区,通过科学的管理方式和技术手段,保护乡村生态环境,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二、资源节约
景观规划设计需要充分考虑资源节约的问题。
乡村地区的人口稀少,资源有限,因此景观规划设计需要根据乡村资源特点进行规划和管理。
例如,在乡村地区使用可再生资源进行建设,以减少对非可再生资源的使用。
在设计农田景观时,需要注重节水措施,降低耕作成本。
三、环境治理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环境治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景观规划设计需要从环境治理的角度出发,制定合理的污水处理、垃圾回收等环保方案,确保乡村的环境卫生和公共卫生水平达到标准。
此外,还可以通过引入新的生态产业和农业产业等方式促进环境治理。
基于景观生态学理念的美丽乡村规划贾行飞摘要:目前我国农村城镇化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美丽乡村规划成为城镇化重点,以低冲击思维来建设美丽乡村,需要结合景观生态学的理念,以景观生态学理论对乡村进行景观格局分析,计算村落景观指数,演绎不同阶段乡村发展状况,预测乡村的发展潜力,优化乡村景观生态格局,保护和丰富乡村景观的生态、生物、文化的多样性,探索美丽乡村的发展动力。
本文以山西晋城玉屏山地区乡村规划为例。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景观指数;中心村落;景观格局1 问题提出与背景1.1 快速城镇化对乡村景观格局的冲击2013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的发展要求。
美丽乡村,是指2005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时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具体要求。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我国的城镇化率在2010、2011、2012年分别为49.68%、51.27%、52.57%,城镇化率超过50%说明我国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进入一个崭新阶段,在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重点难点仍然在农村,可见新农村建设是城镇化发展的重点建设区域。
当前国内关于建设美丽乡村的研究显示,在建设美丽乡村新的发展时期,村容村貌整治、村庄环境治理、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发展趋势,乡村地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农村经济学、社会科学、城乡规划学等学科都对美丽乡村的建设在不同方向做了研究。
乡村聚落是乡村地理学研究的核心,目前,中国对乡村聚落生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为促进庭院经济发展、改善乡村生产和生活环境而开展的对“农村庭院生态系统”和“村落生态系统”的研究,以及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改善人居环境和“村级生态农业系统”和“生态村”的研究[1],而少有涉及村庄统一规划的决策研究。
在美丽乡村的建设环节中,村容村貌整治与乡村规划是重点研究范畴,针对乡村基础设施落后、乡村布局分散、土地集约化程度低等问题,需要对乡村聚落点进行环境与村容村貌整治或将分散的乡村集约化,并对乡村内部与外部的交通系统与组织结构进行重新规划,释放出村庄内部的空闲地,节约土地资源,同时改善村庄环境、提高乡村的卫生条件,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目前村庄根据其在村镇体系中的地位和职能划分为基层村、中心村、一般镇、中心镇四个层次[1](图1、图2)。
中心村的选址、评价是进行村庄布局规划的关键步骤,一般常用的分析方法有3类:(1)村庄自身条件评价法。
包括搬迁费用取低法、多因子空间叠合评价法、多指标综合评分累加法;(2)空间相互关系分析法。
包括耕作距离配置法、服务设施选址法;(3)原则标准选择法[2]。
3种方法均以乡村的经济发展为前提来确定中心村的位置,而忽视了对乡村的乡土文化、风俗人情的保护。
因此,在乡村规划的过程中要保持乡村的历史文脉特色,保护乡村的景观格局,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1.2 优化乡村景观格局,保护乡村景观乡村景观格局是乡村随着历史的发展在文化、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而形成的独特的地域特征,乡村景观格局在地域外貌特征上表现在道路、水系、地形、建筑的不同组合方式,是区分不同乡村地域的标志。
乡村景观格局包含乡村景观生态,乡村景观生态从“垂直关系”上讲, 就是在农村这样一个小尺度相对均质性的空间单元内研究植物、动物、空气和水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农村生态系统中垂直断面上的物质与能量的运动与分配;从“水平关系”上讲, 就是水平面上小组织空间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
研究对象是村落景观,研究的核心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尺度上研究乡村生态的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及人类活动对于农村景观格局、过程与变化的影响[2]。
因此美丽乡村的规划要综合考虑乡村景观生态的“垂直关系”和“水平关系”,以及社会特征、经济发展状况、文化特色等。
从目前对乡村景观格局的研究来看,乡村景观格局在小尺度与大尺度方面有不同的表现,在小尺度方面表现在建筑风格、道路交通、河流水系、地形地貌、植物配置等方面的特点,除此之外,还有乡村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方面的特点,在大尺度上体现在村庄聚落的空间形态、乡村景观生态格局、村庄聚落等级与用地类型划分等[3]。
在当前的相关研究中主要针对农村城镇化率过快而导致的乡村文化消失与乡村基础设施发展缓慢的问题,对于美丽乡村建设的理论与方法千率一篇,而在风景园林领域,从乡村景观格局与景观生态方面来探索美丽乡村的理论研究不多,从景观格局与景观生态方面参与村庄整治的研究实践少之又少。
本文主要在宏观上从景观格局与景观生态方面,来探讨美丽乡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提高美丽乡村的建设质量,在于充分利用乡村现有的各种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在分析乡村现状的景观格局与村落空间结构的前提下,重新建立乡村的功能区域、交通结构体系。
除此之外,还应协调好农村城镇化发展速度与基础设施建设之间的关系,改善乡村卫生条件,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1.3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村落规划景观生态学理论应用于乡村规划方面的内容主要是“斑块、廊道与基质在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在乡村规划中主要是乡村景观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随着技术的发展,3S技术在景观生态学中有了较广泛的应用,运用3S技术进行景观数据准确度评价、景观的尺度推绎、景观格局的优化和景观模拟,利用景观数据准确评价来探索乡村景观格局的变化及乡村发展的动力。
一些学者尝试将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应用于乡村规划布局上,如俞孔坚等基于“源——汇”系统理论提出了乡村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研究如何选择、维护和在某些潜在的战略部位引入村庄斑块,使他们成为“跳板”,如何来构筑“源”间联系的廊道和辐射道,为景观生态学应用在乡村区域规划提出了新的规划模式。
宗跃光等在福尔曼(Forman)的道路生态学基础上结合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提出景观生态网络的概念,该系统将“源——汇”系统及生态流理论和“斑块—廊道—基底”模式映射到区域空间上[4]。
本次研究基于乡村景观生态特征,通过研究山西省晋城市玉屏山地区的村落景观格局特征,探索景观生态要素与乡村发展潜力的关系,根据景观生态学“斑块、廊道、基质与源—汇”系统相关理论,来构建乡村发展格局、绿道廊道网络,重塑具有乡村自然景观特色的美丽乡村。
2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2.1 研究区概况山西晋城玉屏山地区位于晋城市中心城区以西,南起南村镇峪口村,北抵巴公镇北连氏西头村,村庄沿着玉屏山带连绵散布分布,玉屏山生态区规划控制范围南北纵长约13公里,海拔最高995米,总面积约47平方公里。
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气候温和,光照充足。
人口约1.19万,近年来,晋城玉屏山地区乡村正经历着快速的农村城镇化过程,经济和人口都迅速增长,该地区的采石场和煤矿曾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但是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乡村景观格局遭到了巨大的破坏。
该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用地类型有“工矿企业用地:24.95公顷、采石场用地:88.38公顷、居民点用地:178.03公顷、山地:1007.25公顷、田地:1831.39公顷”。
2.2 研究方法(1)数据来源及处理本研究数据来源以晋城玉屏山地区的遥感影像、土地利用现状和其他规划方面资料为主。
遥感影像为:①晋城玉屏山地区2010年12月13日分辨率10m的SPOT遥感影像②晋城玉屏山地区2006年8月12日分辨率20m的遥感影像③晋城玉屏山地区1999年07月19日分辨率30m的Landsat TM 遥感影像和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数据。
其他资料如土地利用现状、社会经济指标等均来源于晋城市土地规划局。
3种不同时间、不同类型的遥感影像通过图像坐标几何校正、转换图像信息、建立遥感影像数据信息、将转换分析的图像在ArcGIS 模块中的Arcview中进行数据叠加、分析、转化为栅格格式输入Fragstats 3.3景观分析软件计算乡村景观指数。
把计算出的景观指数、转化后的遥感数字影像信息与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信息优化整理,进行下一步对景观指数的分析研究。
(2)乡村景观格局与景观指数的数据选取晋城玉屏山地区乡村景观数据选取主要有:不同时期村落斑块面积、离散程度、空间格局变化、斑块之间相互作用强度等景观指数。
对这些景观指数分析研究,可以得出乡村景观格局演变与景观指数关系,根据景观格局与景观指数之间的关系,进而确定乡村斑块空间演变特征与乡村发展动力之间的关系(表1)。
乡村景观格局演变与景观指数关系(表1)自然村斑块空斑块扩大斑块合并斑块聚集间演变基本模式演变图示空间表征规模分离度空间结构景观指数变化斑块面积和扩展指数↑最近邻体距离↓ 斑块分维度指数↑村庄发展潜力村庄发展潜力↑ 村庄发展潜力↑ 村庄发展潜力↑自然村斑块空城镇式吸引廊道式扩张廊道式吸引间演变其他模式演变图示空间表征城镇对布局的影响廊道对布局的影响廊道对布局的影响景观指数变化斑块与最大斑块的距离↓ 斑块与廊道的距离↓↓ 斑块与廊道的距离↓村庄发展潜力村庄发展潜力↓ 村庄发展潜力↑↑ 村庄发展潜力↑斑块大小是斑块一项重要的特征,在景观生态学中斑块的规模对物种的多样性有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说,大斑块地质环境复杂、景观异质性大,物种多样性比较丰富,在自然界中比较容易存在下去;而小斑块景观异质性差,在自然界中不容易存在下去。
在乡村斑块中,斑块规模的大小意味着乡村经济是否有充足的发展动力、人口数量的多少、产业形势的好坏、公共设施是否完善、卫生医疗是否健全。
面积较大的乡村自然斑块,一般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产业形势多样,是中心村选址的重要依据。
乡村自然斑块可以通过斑块面积和扩展指数来反映乡村发展的潜力。
斑块分离度是斑块另一重要特征,它反映了斑块之间距离的远近、相互联系的密切程度。
在景观生态学中斑块分离程度,与物种的消亡和兴盛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般来说,一个孤立的斑块,内部的物种更容易消亡,而相邻或相连的斑块,由于景观异质性增加,内部物种则不易消亡。
选择某一斑块来研究时,既要研究斑块本身的属性,又要考虑它在整个景观格局中的作用,在景观格局的某些关键位置如斑块节点,斑块节点处是能量流和物质流的交汇处,能量和物质通过斑块节点中转站到达其他斑块,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可知斑块之间距离越近,能量在传递中损失就越小,同样村落斑块之间的距离越短,能量传递过程中损失也越小,可见,村落斑块的分离度不能过高,否则不利于土地的集约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斑块的形状和斑块所处的自然条件、内部活动规律都一定关系。
其中,斑块分维度指数、斑块形状指数可描述斑块的空间结构,斑块分维度指数可以反映自然村落的景观异质性,斑块形状指数可以反映村落的发展阶段[5]。
根据景观生态学斑块形态理论,一个发展相对完善的斑块,其内部环境与外部自然环境在物质流、能量流上都能够顺畅的流动,斑块内部形状通常包含核心区与边缘区,在核心区与边缘区之间有不同的廊道连接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