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高中生物 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名师精选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2
- 格式:doc
- 大小:131.50 KB
- 文档页数:7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学历案(第一课时)高中生物课程《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该主题主要介绍遗传学中著名的实验案例——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遗传定律的初步研究。
我们将从实验设计、数据记录到科学分析的角度,探索孟德尔的发现,了解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对生物遗传学的基本认识。
二、学习目标1. 理解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2. 掌握孟德尔如何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得出遗传性状分离的规律。
3. 认识生物基因的概念及其在遗传过程中的作用。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能够独立进行生物遗传学的初步探究活动。
三、评价任务本节课将通过以下任务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1. 口头问答:评价学生对孟德尔实验方法的理解程度,包括对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记录的描述和解释。
2. 笔记检查:评价学生是否认真听讲,是否记录了重要的知识点,如孟德尔的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和结论等。
3.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评价学生对基因与性状关系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4. 作业完成情况:通过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完成孟德尔实验的模拟活动或编写实验报告等,来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遗传学的发展历程和孟德尔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主题。
2. 讲解孟德尔的实验原理和方法,包括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杂交实验的设计思路和操作步骤等。
3. 通过PPT或视频展示孟德尔的实验过程和数据记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实验过程和结果。
4.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理解遗传性状分离的规律。
5.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所学知识展开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知识。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小测验:进行简单的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孟德尔实验方法和结论的理解程度。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1课时)教案设计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1课时)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背景和重要性;2. 理解豌豆的遗传规律以及孟德尔的实验方法和结论;3. 探讨豌豆杂交实验对现代遗传学的影响。
教学准备:1. PPT演示;2. 能够展示豌豆的遗传特征的实物或照片;3. 豌豆杂交实验的实验报告。
教学过程:导入部分1. 引入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背景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被认为是遗传学研究的里程碑,它为我们揭示了生物的遗传规律,对于现代遗传学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那么,你们知道为什么孟德尔选择了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吗?请思考一下。
2.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可能的回答包括:豌豆生命周期短,易于观察,具有清晰的遗传特征等。
这些回答都是正确的。
豌豆生命周期短,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多代的观察和实验;豌豆的遗传特征非常明确,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各种性状的变化。
实验过程1. 展示豌豆的遗传特征实物或照片,并解释不同性状的表现形式。
通过展示实物或照片,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豌豆的遗传特征,例如花色、种子形状和种子颜色等。
同时,解释不同性状的表现形式,例如紫色和白色的花朵。
2. 解释孟德尔的实验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设计的合理性。
孟德尔选取了具有明显对立性状的豌豆进行杂交实验,以探究性状的遗传规律。
他设计了两代豌豆的交叉杂交实验,以及自交实验,通过跟踪记录后代的性状变化,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结论。
3. 引导学生思考孟德尔实验中的关键问题,并组织小组讨论。
关键问题可能包括:为什么跨第一代的纯合子不能直接产生第三代的纯合子?为什么自交第一代的杂合子会产生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后代?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自己的解释。
学生实践部分1. 布置实验任务:分组设计豌豆杂交实验。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个豌豆杂交实验,并将实验过程和预期结果写在实验报告中。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学习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假说-演绎法的科学探究方法体验遗传杂交实验。
2.通过孟德尔的遗传杂交实验,领悟假说-演绎法的科学思维方法。
3.领悟假说-演绎法的科学思维方法,形成正确的科学思维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假说-演绎法的科学探究方法体验遗传杂交实验。
2.孟德尔的遗传杂交实验三、教学方法讲授、演示、视频播放、小组讨论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情景设置,导入新课观看视频《穷苦学生孟德尔的开挂人生》,通过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小组讨论,问题探讨:人们曾经认为,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
就像把一瓶蓝墨水和一瓶红墨水倒在一起,混合液是另外一种颜色,再也无法分出蓝色和红色。
这种观点也称作融合遗传。
1.按照上述观点,当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后,子代的豌豆花会是什么颜色?提示:粉色按照融合遗传的观点,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子代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即红色和白色的混合色一粉色。
2. 你同意上述观点吗?你的证据有哪些?提示:不同意。
因为自然界的遗传现象并不是融合遗传的结果。
例如,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后,其后代仍出现红花或白花;再例如,人的性别遗传说明控制男女性别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混合。
一、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观看视频《豌豆》,通过了解豌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为何孟德尔使用豌豆作为实验对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它是严格的_________________植物,而且是__________________,不受外来花粉的干扰。
2.豌豆花冠__________,容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豌豆具有许多_______________、可以明显区分的__________________(relative character)。
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与案例一、教学目标的确定“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阐明分离定律”是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提出的基本要求。
本节教材的编写特点也适于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并且高中生具备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和较强的理性思维能力。
基于以上考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思路学生活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教学意图交流、探讨身边的生物遗传现象是否符合“融合遗传”的观点。
第1课时组织学生讨论:哪些遗传现象符合“融合遗传”的观点?哪些遗传现象与“融合遗传”相矛盾?讲述:列举典型的实例,如不同颜色的牡丹花、桃花,黑毛羊与白毛羊等,说明生物的遗传不遵循“融合遗传”的客观事实。
设疑:在140多年前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揭示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
孟德尔为什么能揭示这一科学奥秘?组织学生交流对孟德尔的初步了解。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交流对孟德尔的初步认识。
讲述:结合学生的汇报,主要对孟德尔做以下简介。
①孟德尔自幼酷爱自然科学,通过对自然科学和数学的学习,孟德尔具有了杂交可使生物产生变异的进化思想,以及应用数学方法分析遗传学问题的意识。
②在实践中孟德尔选用豌豆、玉米、山柳菊等植物,连续进行了多年的杂交实验研究,其中最成功的是豌豆实验。
③当时科学界开展对多种动植物的杂交实验,孟德尔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创新研究方法,如从单一性状入手观察分析遗传结果;用前人从未在生物学研究领域用过的数学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敢于挑战传统的观点,提出了颗粒遗传的思想等。
设疑:豌豆具有哪些特点?为什么说孟德尔最成功的杂交实验是豌豆杂交实验?孟德尔是如何揭示生物遗传奥秘的?初步了解孟德尔在遗传实验研究中方法的创新、思维方式的创新、敢于冲破原有观念的精神。
结合图解,分析总结1.为什么用豌豆作实验材料,结果会可靠?2.杂交实验的含义是什么?3.如何通过纯种间的杂交获得杂种后代?概述自交、杂交的概念。
通过实例分析,辨析相对性状的概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一章《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4.学习目标①结合豌豆花及人工异花授粉图片等资料进行介绍,或让熟悉豌豆的同学叙述,然后总结说出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成功的原因及人工异花传粉的基本操作,形成相应的生命观念。
②从孟德尔的角度出发,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重温实验,描述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对分离现象做出的假设。
尝试运用遗传图解解释生物的一些遗传现象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③结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的教学适时提出相关概念如: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纯合子、杂合子等,运用比较的方法辨析,理顺相关概念间的关系。
5.评价任务1.描述孟德尔用豌豆做遗传实验材料易成功的原因以及尝试人工异花授粉操作。
2.概述孟德尔杂交实验过程,能说明假说的每一部分内容。
6.学习活动(任务)课前自学任务: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概述其过程和假设内容。
一、用豌豆作遗传实验材料易成功的原因:1.豌豆是①自花传粉植物,而且是②闭花受粉。
2.豌豆还具有③易于区分的性状。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相对性状是指一种生物的④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2.显性性状是指⑤中显现出来的性状。
3.隐性性状是指子一代中⑥显现出来的性状。
4.P:纯种高茎豌豆×纯种矮茎豌豆→F1 :高茎F2:高茎∶矮茎=⑦3∶1。
5.在杂种自交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作⑧性状分离。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⑨遗传因子决定的。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⑩成对存在的。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课中探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一粒豌豆能做什么呢?(安徒生、小杰克、曹植的诗、植物大战僵尸漫画展示)介绍孟德尔作了8年的豌豆杂交实验,小小豌豆蕴藏了怎样的遗传秘密?环节一:用豌豆作遗传实验材料易成功的原因及人工异花授粉教师活动1 学生活动1P ♀高茎×♂矮茎(正交)↓F1↓自交F2高茎矮茎比例( )∶( )P ♂高茎×♀矮茎(反交)↓F1↓自交F2高茎矮茎比例( )∶( )【合作探究】(1)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判断:①孟德尔用纯种高茎和纯种矮茎豌豆杂交,所得F1均为高茎,请判断该对性状的显隐性。
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说出孟德尔用豌豆做实验材料的原因2、说出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流程;3、理解自交、杂交、正交、反交、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纯合子、杂合子等概念;4、进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并会分析结果二、教学重点、难点: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设计思路及流程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三、自主学习1、为什么用豌豆做实验材料容易获得成功1)豌豆是植物,而且是授粉,在自然状态下都是种 2)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3>相对性状的概念:A狗的长毛和卷毛 B人的身高与体重C棉花的掌状叶和鸡脚叶 D豌豆的高茎与蚕豆的矮茎思考:人体结构中有哪些性状是相对性状?4)豌豆异花授粉的过程:2、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过程: 2> 杂交实验中常用的符号:亲本:P 高茎X矮茎父本:↓母本:F1 子一代:↓X子二代:F2 高茎矮茎杂交:787 277 自交:: NEw7JVC8a63)几个概念: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性状。
在杂交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个体的比例为。
思考:a. 通过以上的学习,你能总结出几种判断显隐性性状的方法?b. 如果用某植物纯种红花和纯种白花植株杂交,F2红花:白花为3 :1,问F1植株花的颜色?3、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的假设<1)生物的性状是由决定的,决定显性性状的为决定隐性性状的为,他们是的颗粒,既不会也不会。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存在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个体的叫做,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叫做。
<3)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配子中只含有。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
2>纯合子和杂合子:⑴纯合子是指遗传因子组成________的个体,如DD和dd。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教案
以下是一份以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教案为主题的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过程和原理。
2. 使学生掌握遗传规律的基本概念。
3. 培养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和推理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过程和遗传规律。
难点:对遗传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
四、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来学习一个很重要的实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大家知道豌豆吗?
生:知道!
师:那好,咱们就开始啦。
孟德尔为啥要用豌豆做实验呢?谁来说说。
生:因为豌豆有很多特征很明显。
师:对啦,这就是原因之一。
那他都做了哪些实验呢?我们来看。
(展示实验过程图片)
师:他先让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第一代全是高茎,这说明啥呀?
生:高茎是显性性状。
师:真聪明!那接着他又让第一代自交,这时候出现了什么情况呀?
生:有高茎也有矮茎。
师:对,而且比例大概是多少?
生:3:1。
师:非常好!这就是孟德尔发现的重要规律。
那大家想想,这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师:好了,同学们,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学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
通过师生对话的形式,学生能够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对实验过程和规律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但在教学中,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同时,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明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预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把握材料的选择对实验成功的影响。
2、初步了解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3、理解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等概念。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2)模拟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3)分离定律的内容。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2.教学难点(1)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数据的分析。
(2)测交实验的作用。
【新课导入】引言:“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仔会打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自己长的像父母,这体现了一种什么现象?提问:1、生物体各种特征的遗传到底受什么控制呢?2、遗传因子是如何发现的呢?引入本章课题: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新课讲解】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1.孟德尔选择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成功的原因:①豌豆属于两性花,自花传粉,所以在自然状态下,豌豆是纯种,结果可靠②豌豆有很多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例如书中P3的图1-2就清楚的展示出了豌豆的7对相对性状示意图③相对性状的概念: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种子形状、子叶颜色、花的颜色等)2.人工异花传粉的过程①把高茎豌豆的花先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叫做去雄,然后套上纸袋等待成熟 ②采集矮茎豌豆花的花粉③将采集到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雌蕊的柱头上,再套上纸袋。
提问:1.为什么要进行两次套袋呢?2.为什么选用的是未成熟的豌豆花呢?讨论并回答:1.进行两次套袋是为了防止豌豆花的雌蕊接受其他的花粉,影响实验结果2.选用未成熟的花,目的是避免自花传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观察实验,提出问题:为什么子一代全是高茎(无论正反交)?为什么子二代中矮茎性状又出现了?孟德尔把F 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如高茎;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隐性性状,如矮茎。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孟德尔通过对F 2中不同性状的个体进行数量统计,发现在所得的1064株F 2植株中,高茎787株,矮茎277株,高茎与矮茎的数量比接近3∶1。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第二册[人教版]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教学目标1.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二、教学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二、教学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假说——演绎法。
三、教学见议1.本节内容中概念较多,注意区别和归纳。
2.根据“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归纳综合、总结规律”的科学研究一般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大胆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把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的过程演变为学生的思维分析的过程。
3.将模拟实验与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有机结合,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在亲身活动中,探讨遗传因子分离、配子随机结合与遗传结果的关系,为进一步理解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打基础。
四、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引导法等。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导入]直接通过对遗传学家孟德尔的介绍导入本节内容。
[新课]一、杂交实验基础知识1.实验材料——豌豆提出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自花传粉、闭花传粉◇豌豆花大,易于去雄和人工授粉◇性状易于区分2.杂交实验方法课件演示豌豆进行人工传粉的方法,并强调以下两点:◇步骤:去雄——套袋——授粉——套袋——……◇开花前(花未成熟时)进行去雄,花成熟后进行人工授粉3.豌豆的7对相对性状提出相对性状的概念,并举例:双眼皮和单眼皮,姆指弯曲和不弯曲。
图示豌豆的7对相对性状,强调相对性状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如种皮的灰色和豆荚的黄色不是一对相对性状)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实验现象课件演示,说明以下几点:◇亲本(用P表示)为高茎和矮茎,其中高茎作为母本(用♀表示),矮茎作为父本(用♂表示),杂交(用×表示)◇子一代(用F1表示)全为高茎,子二代(用F2表示)高茎与矮茎之比约为3:1。
第一节孟德文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教与学教案(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⑴知识方面
理解应用孟德尔对性对性状的遗传试验及其解释和验证。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⑶能力方面
了解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试验结果→假说箭→实验验证→理论。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2.教学难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假说—演绎法。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思考:
形成的雌雄配子种类、比值都相等。
两种雌配子和两1
板书设计:
备课资料:
2、根据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可将显性分为以下的几种类型:
(1)完全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的F1与显性亲本的表现完全一致的现象。
它在生物界中比较普遍。
(2)不完全显性;指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的F1表现为双亲的中间类型的现象。
如金鱼草的花色遗传:
P:红花(CC)×白花(cc)→F1粉红色花(Cc) →F2中红花(CC):粉红花(Cc):白花(cc)=l:2:1
(3)共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的F1个体同时表现出双亲的性状,即为共显性。
例如人群的ABO血型中I A与l B不存在显隐性关系,各自发挥作用,表现为共显性。
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2 课时【学习目标】1、结合测交实验,理解对分离定律的验证过程;2、体会,掌握孟德尔“假说—演绎法”的探究过程,掌握分离定律的内容;3、动手操作设计“测交实验的模拟”实验,加深对测交实验性状及分离比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掌握假说—演绎法的思路及实施过程【课前复习】[观察实验,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做出假说,解释现象]1、简要写出孟德尔假说内容2、请默写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图解。
【课堂探究】对分离现象解释的推理及验证[演绎推理]问题组(1)假说合理的解释了杂交实验现象,能证明假说是(2)如何证明F1 产生了D 和d 两种配子,且比例相(3)请你设计实验(需要什么样的亲本与F1 杂交?选择的依据是什么?孟德尔设计了,即。
根据以上推理,绘出一对相对性状测交实验的遗传分析图解对结果的预测分析:。
[实验验证]测交实验结果为:。
则推论→F1 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F1 遗传因子组成为→F1 形成配子时,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假设成立。
【学生活动】测交实验的模拟实验体验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测交后代性状及分请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具体内容及操作请看背景资料)根据模拟实验,体验到测交后代的性状全取决于。
[规律总结]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对性状的遗传因子,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别进入不同的 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归纳假说—演绎法( 参考书 P7)小组合作总结出四步研究程序, 并写出孟德尔在每一步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3[例题] 水稻中非糯性(W )对糯性(w )为显性,非糯性品系所含淀 粉遇碘呈蓝黑色,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红褐色,下面是对纯种的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杂交后代进行观察的结果,其中能直接证明孟德尔分离定律的一项是( )A. F1 测交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B. F1 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 呈蓝黑色,1/4 呈红褐色。
第一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文实验(一)一、教材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是人教版必修2《遗传和进化》的第一章遗传因子发现中的第一节内容,由“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四部分内容构成。
本节的教学内容是以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的实验过程为主线,突出科学史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教材中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达到阐明分离定律,最终能够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的教学目标。
教材用科学方法教育统领了教学全过程,学生在分析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体验孟德尔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二、教学目标⑴知识方面: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⑶能力方面: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2、教学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对分离定律的理解。
(3)假说—演绎法。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基因控制生物性状”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等知识,初步了解了基因与生物个体性状的关系、控制相对性状的成对基因之间的关系以及为什么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双亲,后代会有复杂的表现等问题,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布置学生在课前通过上网、查报纸杂志等途径收集与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有关的资料。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和验证,分离定律。
2. 假说-演绎法。
教学难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假说-演绎法的研究思路。
二、教学方法:
1.讨论分析法。
2.制定学案,指导学生学习。
四、板书设计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选材成功的原因
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
2、豌豆花较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
3、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实验过程
)表现为高茎(显性性状)。
2、实验结果:①子一代(F
1
)出现性状分离,高茎:矮茎=3:1
②子二代(F
2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孟德尔的遗传因子假说。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别离定律;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3、运用别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能力目标:1、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2、尝试设计杂交实验的设计。
情感目标: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对别离现象的解释,说明别离定律;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展科学方法的教育;3、运用别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1、对别离现象的解释;2、假说——演绎法。
【教法学法】活动探究法、问题串法、讲解法、课件直观展示法【课时安排】3 课时第一课时一、引入课题问题探讨:红牡丹和白牡丹杂交,后代牡丹花的颜色是什么?提出当时科学界普遍认同的“融合遗传〞观点。
引言:遗传是我们熟悉的生物现象,但遗传的奥秘却隐藏至深,人类对它的探索之路是那么的艰辛屈折,又是那么精彩绝伦。
那么是谁发现了遗传的奥秘呢?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2-4教师列出如下提纲:(投影显示)1.了解孟德尔简历2.孟德尔的试验研究方法是什么?选用什么材料?纯系亲本的杂交技术怎样进展?在学生阅读、讨论的根底上,教师点拨:(1)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动力。
孟德尔的研究成果就是最好的例证;(2)孟德尔用防止外来花粉干扰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豌豆纯合植株进展杂交试验,这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
教师最后强调:孟德尔在试验中发现豌豆一些品种之间具有易于区分的、稳定的性状,如茎的高与矮、种子形状的圆粒与皱粒。
从而引出相对性状的概念。
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最后归纳理解相对性状要从三点出发:(1)同种生物;(2)同一性状;(3)不同表现类型。
学生观察后得出:不同品种的豌豆同时具有多对相对性状。
提问:在人体上存在哪些相对性状?(答:有耳垂和无耳垂,单眼皮和双眼皮,蓝眼和褐眼……)再提问:孟德尔开场是否对图示中所有相对性状同时分析呢?学生答复:否。
[精品]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的教学设计课程名称:遗传学教学目标:1.理解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及其对遗传学的贡献。
2.学习遗传学中的基本概念,如基因、等位基因、表现型、基因型等。
3.掌握杂交实验的基本过程及结果分析。
教学内容及安排:1.导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植物杂交及其重要性,引入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2.讲解(20分钟):讲解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设计、结果及其遗传学原理。
重点讲解基因、等位基因、表现型和基因型等基本概念。
3.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讨论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包括实验原理、结果的解释以及遗传学术语的理解。
4.集体讨论(15分钟):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并进行集体讨论。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识别概念的混淆或无法理解的地方,并纠正错误理解。
5.实验操作(30分钟):让学生按照指导方案进行豌豆杂交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以及结果。
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实验的细节和注意事项。
6.结果分析(15分钟):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比例,判断等位基因的类型,并讨论遗传学原理。
7.总结(10分钟):教师进行课程总结,重点强调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将实验结果与遗传学原理相联系。
教学材料及资源:1.豌豆杂交实验指导方案。
3.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ppt。
4.豌豆杂交实验实验器材和豌豆种子。
评估方式:1.实验记录表的填写及实验结果的分析。
2.小组讨论及集体讨论。
3.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在家完成关于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阅读和理解。
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保护实验设备不受损坏。
2.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要尊重他人的观点,避免争吵。
3.教师应把握好讲解时间,避免过度讲解导致学生疲乏。
第1章第1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 简述用豌豆做实验材料的优点。
b. 举例说明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纯合子和杂合子、正交和反交、自交的概念
以及区别。
c. 阐明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2.能力目标
a. 初步掌握假说-演绎法。
b. 运用分离定律做遗传图解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3.情感目标
a. 通过科学家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
b. 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逐渐养成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要点
a.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b.以孟德尔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c.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三、教学难点
a.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b.假说-演绎法。
四教学流程
③具有稳定遗传的、易于区分的性状,如豌豆茎的高度有悬殊的差异
孟德尔利用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得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下列关于孟德尔的遗传学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豌豆为闭花传粉植物,在杂交时应在母本花粉成熟前做人工去雄、套袋处理等
B.杂交实验过程运用了正反交实验,即高茎(♀)×矮茎(♂)和矮茎(♀)×高茎(♂)
C.两亲本杂交子代表现为显性性状,这一结果既否定融合遗传又支持。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课本页码:2—7;教参页码:16—2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知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2)认知孟德尔分离定律的内容和实质。
(3)理解自交、杂交、测交、正交、反交、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纯合子、杂合子和分离定律等概念。
(4)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3.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4.分离定律的内容和实质。
教学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对分离定律的理解。
教具准备1.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课件课时安排本节内容需安排两个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第二课时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分离定律第一课时(时间:2015年11月1日)学情分析:学生第一次接触遗传学内容,对一切较为陌生。
因而多用一些实物图片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教学过程屏幕显示:成龙及其儿子图片说明:亲代与子代存在相似性——遗传亲代与子代存在差异性——变异以上问题的呈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很快把学生引入新课。
[屏幕显示课题: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遗传是生物界普遍的现象,但其中的奥秘却隐藏至深啊!让我们从140多年前孟德尔的植物杂交实验开始,看看科学家们是如何探索其奥秘的!1.孟德尔的生平简介孟德尔于1822年7月22日,出生于奥地利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
念中学时就对自然科学发生了兴趣。
21岁做了修道士,在此期间,业余时间进行科学实验。
其中杂交实验,潜心研究了8年。
而豌豆的杂交实验是非常成功的。
他通过观察对比、统计分析,从大量的数据中揭示了两个遗传规律,成为遗传学的奠基人!2.豌豆适于杂交实验的生物学特征。
问题一:为什么用豌豆作遗传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1、豌豆是闭花自花授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是纯种。
第一节孟德尔地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说出对分离现象解释地验证并理解测交地概念;2、理解分离定律地内容3、应用分离定律解释遗传问题二、教学重点、难点对分离现象解释地验证、分离定律地内容及应用三、自主学习1、对分离现象解释地验证------测交1)测交地概念2)侧交地过程思考:杂种子一代隐性纯合子 a、测交后代为什么会出高茎矮茎现1:1地分离比?测交X b、后代如果出现了1:1地分离比,你能确定亲本地遗传因子组合配子类型吗?测交后代()()测交比2、分离定律地内容:3、分离定律地应用及解题方法:1)显隐性性状地判断方法(见第一课时)2)如何确定遗传因子地组成(1)性状为隐性性状,则为两个隐性遗传因子组成,即aa 型性状为显性性状,则至少有一个显性遗传因子,即A Aa型 ,AA或Aa(2)测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则被测者为杂合子,即 Aa型测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则被测者为纯合子,即 AA、aa型(3)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亲本是纯合子,即 AA、aa型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亲本都是杂合子即 Aa型(4)双亲为显性,后代有隐性个体,双亲均为杂合子,即Aa XAa 后代均为显性,则亲本之一为AA,另一方为AA或Aa3)怎样利用分离定律解遗传题(1)分离定律习题类型正推型:由亲本地性状或遗传因子组成推子代性状或遗传因子组成例:人地多指对五指为显性,两个杂合多指地双亲(Aa),其后代地手指正常地概率为多少?其中纯合子及杂合子概率分别是多少?逆推型:由子代地性状或遗传因子组成推亲本性状或遗传因子组成例:人地卷舌对非卷舌是显性,一对能卷舌地夫妇生了一个不能卷舌地孩子,这对夫妇和孩子地基因型依次是?(用R、r表示)(2)解题思路与方法1、根据分离定律中规律性比值来直接推断①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双亲一定是杂合子(Aa).即Aa×Aa→3A__:1aa.②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即Aa×aa→1Aa:1aa.③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即AA×AA或AA×Aa或AA×aa.11、隐性纯和突破法①根据题意列出遗传图式②从遗传图式中出现地隐性纯合体突破例1:周期性偏头痛是由常染色体上地基因引起地遗传病,一对正常地夫妇生了一个患病地女儿.判断一家三口地遗传因子组成?若这对夫妇生了一个正常孩子,让这个孩子与一患者婚配,后代正常孩子地概率及患病地概率个多少?(用B、b 表示)例2:右图为一个白化病家族地遗传病系谱图(该病受隐性遗体病,由a基因控制;1和2为双亲,3和4为子女),据图回答如下问题:(1)理论上,白化病家族中患病个体比正常个体数目____,其中男性患者数目与女性患者.(2)1号个体地基因型为,2号个体地基因型为;3号个体地基因型为.4号个体为杂合体地机率是(3)若4号个体与一个携带此致病基因但表现正常地女性结婚,生下一个表现型正常地孩子地机率是十分钟随堂练1.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F1有高茎352株,矮茎348株.那么,亲本地基因型应是:A. DD × ddB. Dd × ddC. DD × DdD. Dd × Dd2.普通金鱼(tt)和透明金鱼(TT)杂交,其后代为五花鱼(Tt).现五花鱼之间进行杂交,问其后代表现型种类和比例是()A.2种,3∶1 B.2种,1∶1C.3种,1∶2∶1 D.3种,1∶1∶13.已知黑斑蛇与黄斑蛇杂交,子一代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若再将F1黑斑蛇之间交配,F2中有黑斑蛇和黄斑蛇.下列结论中正确地是()A.所有黑斑蛇地亲代中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B.蛇地黄斑为显性性状C.F1黑斑蛇地基因型与亲代黑斑蛇地不同D.F2中黑斑蛇地基因型与F1黑斑蛇地基因型相同4.两杂种黄色籽粒豌豆杂交产生种子120粒,其中纯种黄色种子地数目约()A.0粒 B.30粒 C.60粒 D.90粒5.通过测交实验,不能够测定F1地 ( )A.遗传因子组合类型 B.相关基因地结构 C.产生配子地类型 D.产生配子地比例6.孟德尔对遗传定律地探索经过了 ( )A. 分析→假设→实验→验证 B.假设→实验→结论→验证C. 实验→分析→假设→结论 D.实验→假设→验证→结论7.绵羊有白色地,有黑色地,白色对黑色为显性.现有一只白色公羊与一只白色母羊交配,生出一只黑色小羊,问它们生黑羊地几率是: ( )A. 25%B. 50%C. 75%D. 100%8.下列现象不属于遗传地是()A.子女地一些性状跟他们地父母相似B.小羊和小牛同吃一种草,小羊长成大羊,小牛长成大牛C.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D.种瓜得瓜,种豆得豆9.基因分离定律表明,杂合子()A.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有性状分离 B.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无性状分离C.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有性状分离D.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无性状分离10.下图是某种遗传病地家族谱系,回答(以A、a表示有关基因)ⅠⅡⅢ(1)该病是由性基因控制地.(2)5号地遗传因子组成是;10号遗传因子组成是,他是杂合体地概率是.(3)10号与一个患此病地女性结婚,则不宜生育,因为他们出生病孩地概率为.一、法确定一对相对性状地显隐性关系地方二、根据子代性状判断(1)不同性状亲本杂交F只表现一种性状,此性状为显性性状.(2)自交F出现性状分离,新出现地不同于亲本地性状为隐性性状.三、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推知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 F2出现性状分离比为3:1 其中分离比为3地性状为显性性状.四、遗传系谱图(1)双亲正常子代患病为隐性遗传,即“无中生有”.(2)双亲患病子代正常为显性遗传,即“有中生无”.二、纯合子与杂合子地鉴别1、测交法: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和个体相交若F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体;若F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2、自交法:待测个体自交若F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若F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划分鉴别法:非糯性与糯性水稻地花粉遇碘呈现不同地颜色,让待测个体长大开花后,取花粉粒置于载玻片上,加一滴碘液鉴定.若只是蓝色或只是红褐色,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若一半呈蓝色,一般呈红褐色,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当被测个体为动物时,常用测交法;当被测个体为植物时,测交法和自交法均可,但自交法更简便.三、亲子代遗传因子组成、表现型及相互推导地解题思路1、正推型:已知双亲地遗传因子组成或表现型,推后代地遗传因子组成或表现型及比例(1)一对遗传因子地六种结合方式与子代遗传因子组成和表现型地比例棋盘格法求子代遗传因子组成和表现型比例:先根据亲本产生地雌雄配子列表;再根据表格写出配子结合成子代地遗传因由表格得出AA:Aa:aa=1:2:12、逆推法(1)遗传因子填充法:先根据亲代表现型写出能确定地遗传因子,如显性性状用A表示,隐性性状用aa表示,根据子代中一对遗传因子分别来自两个亲本,可推出亲代中未知地遗传因子.隐性突破法:如果子代中有隐性个体存在,则亲代遗传因子组成中必有一个b,然后在根据亲代表现型作为进一步推断.(3)根据分离定律中规律性比例直接推断ⅰ、若显隐性比为3:1,则为杂合子自交;ⅱ、若显隐性比为1:1,则为杂合子测交;ⅲ、若后代只有显性,则亲本可能为AA×AA、 AA×Aa、AA×aa;ⅳ、若后代只有隐性,则亲本均为隐性.4、分离定律地应用1、正确解释某些遗传现象(如:一、3)2、指导杂交育种3、优良性状为显性性状:连续自交直至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4、优良性状为隐性性状:一旦出现即能稳定遗传.2、禁止近亲结婚地原理每个人都携带5-6种不同地隐性致病遗传因子.近亲结婚地双方很可能是同一致病因子地携带者,他们地子代得隐性遗传病地机会大大增加.。
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基本内容;2.理解哀氏定律的基本原理;3.学会进行简单的遗传概率计算。
二、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让学生观察教室中的同学,提问:你们觉得人与人之间有什么相同的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将学生的回答分类,如颜色、身高、眼睛颜色等等。
引导学生理解遗传的概念,介绍孟德尔及豌豆杂交实验的背景。
2.学习(3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介绍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基本过程和结果。
学生观察并听取教师讲解。
教师解释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是如何验证哀氏定律的。
3.活动(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两人。
每个小组从一堆豌豆中随机抽取20个,记录下每个豌豆的性状,如颜色(黄色或绿色)、形状(圆形或皱纹)、种子壳的颜色(黄色或绿色)等等。
将豌豆的性状进行组合,形成每个豌豆植株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然后,让学生根据抽取到的豌豆的基因型和表现型,计算出不同性状的豌豆的比例,并与理论比例进行对比。
4.总结与展示(20分钟)每个小组汇报自己的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和哀氏定律的基本原理。
学生将自己的实验结果和理论比例进行比较,讨论结果是否符合哀氏定律。
5.小结与评价(10分钟)教师帮助学生总结重点,再次强调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对遗传学的重要意义。
学生进行小结,并进行自我评价。
三、教学资料1.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图片或视频资料;2.豌豆的性状记录表;3.遗传概率计算表格。
四、教学评价方法1.学生的实验报告;2.学生对实验结果的讨论和总结;3.学生的小结和自我评价。
五、教学拓展1.邀请遗传学专家到教室进行讲座,进一步深入了解遗传学的内容;2.组织学生进行更复杂的遗传实验,如两个性状的双杂交实验,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遗传规律;。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课本页码:2—7;教参页码:16—2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知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2)认知孟德尔分离定律的内容和实质。
(3)理解自交、杂交、测交、正交、反交、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纯合子、杂合子和分离定律等概念。
(4)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3.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4.分离定律的内容和实质。
教学难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对分离定律的理解。
教具准备
1.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课件
课时安排
本节内容需安排两个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第二课时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分离定律
第一课时(时间:2015年11月1日)
学情分析:
学生第一次接触遗传学内容,对一切较为陌生。
因而多用一些实物图片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教学过程
屏幕显示:成龙及其儿子图片
说明:亲代与子代存在相似性——遗传
亲代与子代存在差异性——变异
以上问题的呈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很快把学生引入新课。
[屏幕显示课题: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遗传是生物界普遍的现象,但其中的奥秘却隐藏至深啊!让我们从140多年前孟德尔的植物杂交实验开始,看看科学家们是如何探索其奥秘的!
1.孟德尔的生平简介
孟德尔于1822年7月22日,出生于奥地利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
念中学时就对自然科学发生了兴趣。
21岁做了修道士,在此期间,业余时间进行科学实验。
其中杂交实验,潜心研究了8年。
而豌豆的杂交实验是非常成功的。
他通过观察对比、统计分析,从大量的数据中揭示了两个遗传规律,成为遗传学的奠基人!
2.豌豆适于杂交实验的生物学特征。
问题一:为什么用豌豆作遗传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
1、豌豆是闭花自花授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是纯种。
用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结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
2、豌豆还有易于区分的性状,实验结果很容易观察和分析﹔
3、豌豆的性状能稳定遗传;
4、豌豆的花大,便于人工授粉。
因此,豌豆是理想的遗传实验材料。
孟德尔经过观察,在34个豌豆品种中选择了七对相对性状。
如茎的高度:高茎和矮茎这是一对性状。
相对性状是指: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他首先是对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各自进行研究的。
3.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孟德尔是如何进行豌豆的杂交实验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大家先围绕以下问题各自看书(课本P3—6)。
(1)注意弄清以下几组概念的含义。
①亲本、母本、父本
②杂交、自交、正交、反交、测交
③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
(2)在杂交实验中孟德尔选择的是什么样的亲本?他是如何设计杂交类型的?
(3)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观察到了哪些实验现象?
(4)你能用图解表示出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过程吗?
孟德尔选择的是纯种高茎豌豆和纯种矮茎豌豆作亲本。
在杂交亲本的选择上既用高茎作母本(接受花粉的称母本),矮茎的作父本(传出花粉的称为父本);同时又用高茎作父本,矮茎作母本。
如果将第一种杂交类型称为正交,那么第二种杂交类型就称为反交了。
但不管是正交,还是反交,F1都有表现高茎。
孟德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① F1都是高茎的。
即F1只表现一个亲本的性状——高茎
② F2出现了性状分离。
即出现了两个亲本性状,高茎和矮茎。
且高茎与矮茎之比接近3:1。
③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遗传图解。
P 纯种纯种
高茎豌豆矮茎豌豆
F1 高茎
○×
性状表现:高茎矮茎
F2 个体数 787 277
比值: 3 : 1
问题二:为什么F1只表现高茎?
问题三:为什么F2出现了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3:1?
4.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孟德尔认为生物的性状由什么决定的?
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第一次提出遗传因子的概念)
遗传因子有什么特点?
遗传因子的特点有:独立的颗粒状,互不融合,在传递中不会消失,每个遗传因子决定着对应的性状。
遗传因子有哪些类型及与性状有何关系?如何表示呢?
孟德尔认为遗传因子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显性遗传因子控制显性性状,用大写字母表示;隐性因子控制隐性性状,用小写字母表示。
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的存在形式怎样?
孟德尔认为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
纯种高茎豌豆体细胞中有成对的遗传因子DD。
而纯种矮茎豌豆的体细胞中有成对的遗传因子dd。
体细胞中由相同的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就叫纯合子。
F1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怎样的呢?
F1细胞中遗传因子也是成对的。
从F1自交产生的后代出现隐性性状看,F1细胞中必然含有隐性遗传因子。
其体细胞中成对的遗传因子应是Dd。
大家能从中推断出F1为什么都表现高茎的原因吗?
因为显性遗传因子(D)和隐性遗传因子(d)在一起时,只表现控制豌豆高茎的遗传因子所控制的性状,可见豌豆的高茎对矮茎高茎是显性性状,而矮茎是隐性性状。
而隐性性状是在F1表现不出来的。
所以,不管是正交还是反交,F1才全部表现高茎。
象F1这样的,由成对的控制相对性状的显性遗传因子和隐性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称杂合子。
孟德尔的假设,在形成生殖细胞的时候。
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所以,生殖细胞中只含有成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因而也就形成了比值相等的雌、雄两种配子。
孟德尔认为,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含有D和d遗传因子的雌雄配子之间结合的机会是均等的。
F1产生的雌雄配子之间的遗传行为会产生怎样的结果?
从课本P5图1—5看,F 1(Dd )在形成生殖细胞时,各产生两种类型比值相等的雌、雄配子。
由于雌雄配子之间的结合机会相等,因此,在F2体细胞中出了三种类型的遗传因子的组合。
即:DD 、Dd 、dd ,它们的比值是1:2:1。
由于DD 和Dd 表现高茎。
dd 表现矮茎。
所以F 1自交得到的F2出现了性状分离。
分离比是:3:1 。
F 2个体数目越多,统计的结果越是接近3:1的理论值。
讲解:在对F2分离现象的解释时,孟德尔大胆地提出了自己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的独到的假说。
他认为: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遗传因子间有独立、互不融合、不会消失的特征。
(2)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而在生殖细胞中则是成单存在的。
(3)在受精作用过程中,雌、雄配子(即生殖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机会是均等的。
评价反馈
1.用遗传图解法表示孟德尔一对相对性性状的遗传实验。
(以此检测反馈学生对孟德尔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的理解)
2.孟德尔一对相对片状杂交实验的实验现象是什么?为什么F2出现性状分离?孟德尔怎样解释F2出现的性状分离的? 课堂小结
孟德尔的生平简介
豌豆与杂交实验有关的生物学特征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对F2出现性状分离的解释
布置作业
1.课本P8基础题1—3 课后练习 1.选择题
(1)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的原因是
A .豌豆品种间性状差异大
B .豌豆先开花后授粉
C .豌豆是闭花自花授粉的植物
D .豌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 (2)下列各项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玉米的黄粒和圆粒 B .家鸡长腿和毛腿
课堂知识结构
C.绵羊的白毛和黑色 D.豌豆的高茎和豆荚的绿色
(3)用纯种高茎豌豆(DD)与纯种矮茎豌豆(dd)杂交,得到F1全为高茎,将F1自交得F2,发现F2中高茎:矮茎为3:1。
实现F2中高茎:矮茎为3:1的条件是A.F1形成配子时,遗传因子分离,形成两种配子
B.含有不同遗传因子的配子随机结合
C.含有不同遗传因子组合的种子必须有适宜的生长发育条件
D.只需A项条件,而不需B、C两项条件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纯合体测交后代都是纯合体 B.纯合体自交后代是纯合体
C.杂合体自交后代都是杂合体 D.杂合体测交后代都是杂合体
板书设计
安全教育
玩耍时安全 1. 不要盲目从高处跳下。
2. 不要在阳台、走廊把身体探出太多。
3. 不要盲目模仿电视武打危险动作。
4. 不玩发射撞击玩具。
5. 做家务要防烧伤、烫伤
教学反思
在这一部分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再次体验到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创新之处,领悟“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的研究方法。
在教学中由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地展开讨论,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分析,探究学习。
但探究性学习不能让学生活动代替一切,教师的主导地位同样不能动摇,我们应该当位出色的“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