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复习全书【核心讲义+历年真题详解】(1-8章)【圣才出
- 格式:pdf
- 大小:7.75 MB
- 文档页数:103
C.统计D. 性别 C.统计整D.性别B. 统计实践和理论C.统计工作、A.定性认识到定量认识B.定量认识到定性分析《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机考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 对某城市工业企业职工的收入情况进行研究,总体是(B )。
A.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B.该市全部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C.每个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D.每一个工业企业2.关于统计一词的理解中,《中国统计年鉴》属于(B )A.统计工作 B.统计资料学D.统计数据3. 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D )A.工资B.身高C.年龄4. 统计工作的基础是(B )A.统计设计B.统计调查理D.统计分析5. 下列属于数量标志的(A )A.工资B.职称C.学历6.统计的渔义是指(C )A.统计调查、整理和分析统计资料、统计学D. 统计报告和统计预测7. 统计的认识过程是(D )C. 定量认识到定性认识再到定量认识D.定性认识到定量认识再到定量认识与定性认识相结合8. 下列调查中属于全面调查的是(B )A.重点调杳B.人口普查C.抽样调查 D.典型调查9. 为了解全国钢铁企业生产变动情况,选择几家大型钢铁厂进行 调查,这种调查是(B ) A.普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 查 D.典型调查 10. 下列属于连续调查的是(D )A.人口普查B.对企业生产设备拥有量调查C. 对耕地面积调查D.按旬上报钢铁生产量11. 某职工月工资2000元,”工资是(B )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C.变量值D.指标12. 工业企业个数、工业企业的产品产值是(D )A.连续变量B.离散变量C. 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D. 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13. 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的关系是:(B )。
A.二者是一致的 B.二者有时是一致的 C. 二者没有关系 D.调查单位大于报告单位14. 调查对象是指(A )。
A,所要调杏的总体 B.进行调查的罐承担者 C.提供调查 资料的单位D.所要调查的项目15. 某市工业企业2006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07 年1月31日,则调查时间为(B ) A.—1:| B.—年 C.—个月 D.—年零一个月16. 某市工业企业2006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07年1月31 S,则调查期为(O A.—日 B.—年 C.—个月 D.一年零一个月17. 对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查,按平原、丘陵、山区分组来抽选 样本单位,此种抽样方法为(C ) A 整群抽样 B.简单随机抽样 C.分层抽样 D.系统抽样 18. 对某校学生先按年级分组,在此基础上再按性别分组,这种分 组方法是(B )。
第四章统计指标第一节统计指标的相关概念一、统计指标的定义1.统计指标的定义统计指标简称指标,是反映同类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范畴及其具体数值。
对统计指标通常有两种理解和使用方法:一是用来反映总体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指标名称;二是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具体名称和具体数值。
2.统计指标的作用第一,从认识的角度讲,它是记录社会经济现象变化发展情况的工具,同时,又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规律的手段。
第二,从社会管理和科学研究的角度讲,它提供以数量表现的事实,是进行社会管理和科学研究的基本依据。
【例题4.1】统计指标反映的是( )。
【2012年真题】A.总体现象的数量特征B.总体现象的社会特征C.个体现象的数量特征D.个体现象的社会特征【答案】A二、统计指标体系统计指标体系就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所组成的整体。
三、统计指标的特点统计指标主要有两个特点:第一,同质事物的可量性。
第二,量的综合性。
四、统计指标的分类1.按统计指标所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性质不同分按统计指标所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性质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外延指标)和质量指标(内涵指标)。
(1)数量指标数量指标是说明总体外延规模的指标,反映总体绝对数量的多少,它用绝对数的形式来表示,并有计量单位。
数量指标又称为总量指标,可表现为总体单位总量,即一个总体中单位的数目;也可表现为总体标志总量,即总体各单位某一标志值的总和。
总体单位总量可以用计数的方法取得,而总体标志总量则要通过汇总计算取得。
(2)质量指标质量指标是说明总体内部数量关系和总体单位水平的指标,它通常以相对数和平均数的形式来表示。
2.按统计指标作用和表现形式的不同分统计指标按作用和表现形式的不同,可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标志变异指标四类,分别反映现象的规模、水平、结构、比例、集中分散程度等数量特征。
(1)总量指标是反映总体规模的统计指标,表明现象总体发展的结果。
(2)相对指标是两个有联系的总量指标相比较的结果。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统计的相关概念一、统计的产生与发展1.统计的产生随着人类社会活动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包括统计实践活动和统计理论两大部分。
2.统计学最早的萌芽公元前2200年,大禹“平水土,分九州,数万氏”。
3.统计的发展(1)古典统计学17世纪初分为德国的国势学派和英国的政治算术学派。
(2)近现代统计学引入概率论,分为数理统计学派和社会统计学派。
二、统计的涵义1.概念统计,是指对与某一现象有关数据的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的活动。
2.统计的涵义统计有三种涵义,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1)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活动,指的是利用科学的方法,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的信息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工作过程。
(2)统计资料是在统计工作中取得的、反映社会现象的各项数据资料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实际资料的总称。
资料的形式是多样的,有统计图、统计表、统计公报、统计年鉴、统计手册和统计分析报告等。
(3)统计学是指研究如何对统计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统计研究所要认识的客体。
(4)三者关系统计工作、统计资料与统计学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的关系是统计活动与统计成果的关系;第二,统计工作与统计学的关系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第三,统计工作是先于统计学而发展起来的。
【例题1.1】统计的涵义是指统计理论与统计实践。
( )【2012年真题】【答案】×第二节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一、总体与个体1.总体总体,又称统计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某种共性基础上由许多个别事物结合起来的整体。
各个事物在某一方面的共同性(称“同质性”),是形成统计总体的一个必要条件,是某一项具体统计工作的研究范围,也是统计总体的一个重要特征。
2.个体个体,又称总体单位,是指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的总称。
一个统计总体中所包括的个体数如果是有限的,则称为有限总体;如果是无限的,则称为无限总体。
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复习题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复习题统计基础知识(标注●的为选学部分)第一章总论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有4个备选答案,只有1个正确答案)1.在实际应用中,统计的涵义是指(C)A统计理论与统计实践B统计设计、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C统计工作、统计资料与统计学D统计分析报告与统计预测模型2.构成总体,必须同时具备( D )A总体性、数量性与同质性 B总体性、同质性与差异性C社会性、同质性与差异性 D同质性、大量性与差异性3.要了解某工业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则总体单位是( B )A该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 B 该工业企业的每一个职工C该工业企业每一个职工的文化程度D 该企业全部职工的平均文化程度4.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D )A身高 B工资 C年龄D文化程度5、统计工作的基础是(B )A统计设计 B统计调查 C统计整理 D统计分析6.统计的认识过程是(D)A定性认识到定量认识B定量认识到定性认识C定量认识到定性认识再到定量认识D定性认识到定量认识再到定量认识与定性认识相结合7.一个统计总体( D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可以有多个标志 C只能有一个指标 D可以有多个指标8.某职工月工资为1800元,“工资”是( B )A品质指标 B数量标志 C变量值 D指标9.统计学与统计工作的关系是( D )A工作与结果的关系B理论与应用的关系C工作与经验的关系D理论与实践的关系10.对某市工业企业职工的收入情况进行研究,总体是( D )A每个工业企业 B该市全部工业企业C每个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D该市全部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11、设某地区有800家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是( D )A.全部工业企业 B. 800家工业企业 C.每一件产品 D.800家工业企业的全部工业产品●12、要了解全国的人口情况,总体单位是( D )A.每个省的人口 B.每一户 C.全国总人口 D.每个人●13、有200家公司每位职工的工资资料,如果要调查这200家公司的工资水平情况,则统计总体为( A )A.200家公司的全部职工 B.200家公司C.200家公司职工的全部工资D.200家公司每个职工的工资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5个备选答案,只有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1.统计学中常用的基本概念有( ABCDE )A总体 B总体单位 C标志 D变量 E指标2.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 ABCD )A商品零售额 B工龄C计划完成百分数 D合同履约率E企业经济类型3. 下列各项中属于离散变量的有( AE )A全国总人口 B年龄 C平均工资 D钢铁产量 E某市三资企业个数4. 统计的工作过程一般包括( ACDE )A统计设计B统计与参与决策 C统计调查 D统计整理 E统计分析5. 总体的基本特征有( ABC )A同质性 B大量性 C差异性 D相对性 E绝对性6. 统计设计阶段的结果(ABCD)A统计报表制度 B统计调查方案 C统计分类目录D统计指标体系 E统计分析报告7. 统计分析阶段的任务包括(CDE)A搜集完整的原始资料B准备系统的、条理化的综合资料C分析和评价所掌握的统计资料D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E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科学的预测8.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BCD )A全国人口数是总体B每一个人总体单位是C全部男性人口数是统计指标D人口的平均年龄是统计指标E 人口的性别比是总体的品质标志●9.下列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 AC )A国民生产总值B人口密度C全国总人口数D投资效果系数E工程成本降低率●10.下列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有( BE )A工资B所有制C旷课次数D耕地面积E产品质量三、判断题(判断对错,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统计是指对某一现象有关数据的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活动。
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 B2. B3. D4. B5. A6. B7. C8. D9. C 10. D 11. B 12. B 13. C 14. A 15.B 16. D17. B 18. A 19. D 20. 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ACDE2. ABCD3. AC4. ABCD5. AC6. ABCDE7. ABC8. ACE9. BD 10. ABCDE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2. ×3. ×4. √5. √6. √7. √8. ×9. ×10. √四、计算题(每题8分,共40分)1. 解:⑴该企业1999—2004年的工业总产出资料如下表:⑵该企业2000—2004年期间工业总产出的年平均增长量为:62÷5=12.4(万元)。
2. 解:该市场苹果的平均价格为:=3.38(元/千克)3. 解:⑴2001年该公司的所有者权益=30+5+6=41(万元)⑵从银行借入资金20万元是该公司的负债,不包括在所有者权益之内,因此该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并未增加。
4.解:工人平均日产量=33.6(件)5. 解:该企业报告期完成的货运量2300(吨),货物周转量900000(吨公里)。
⑴货运量400+600+500+800=2300(吨)⑵货物周转量(400×300)+(600×200)+(500×600)+(800×450)=120000+120000+300000+360000=900000(吨公里)。
第三章统计整理统计整理的相关概念一、统计整理的定义统计整理是指按照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根据统计对象的特点,对统计调查所搜集到的大量原始资料进行分类、汇总或对已加工过的资料进行再加工,使其条理化、系统化、科学化,最后形成能够反映现象总体特征的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
二、统计整理的意义统计整理作为统计工作过程的中心环节,是人们对社会现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也是人们从对个别现象的认识上升到对总体现象的认识的重要阶段,在统计工作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三、统计整理的步骤1.设计和编制统计整理方案;2.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与检查;3.对原始资料进行统计分组和统计汇总;4.编制统计表或绘制统计图。
第二节统计分组一、统计分组的定义统计分组就是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需要,按照一个或几个分组标志将总体划分为几个组,使组与组之间具有差异性,而同一组内的单位保持相对的同质性。
统计分组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对总体而言,是“分”;第二,对个体而言,是“合”。
二、统计分组的作用1.凸显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2.划分社会经济现象的类型;3.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内部结构;4.分析现象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三、统计分组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2.完整性原则;3.互斥性原则。
【例题3.1】进行统计分组时,一般需遵循三个原则:科学性原则、完整性原则和( )。
【2012年真题】A.封闭性原则B.收敛性原则C.互斥性原则D.包容性原则【答案】C四、统计分组的方法1.选择分组标志选择分组标志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分组标志;(2)选择最能够反映现象本质特征的标志作为分组标志;(3)根据事物所处的具体条件选择分组标志。
2.划分各组界限划分各组界限时,要尽量保证组内同质性和组间差异性。
(1)按品质标志分组是指选择反映现象属性特征的品质标志作为分组标志,并在品质标志的变异范围内划分各组界限,将总体划分为若干类型。
(2)按数量标志分组是指选择反映现象数量特征的数量标志作为分组标志,并在数量标志的变异范围内划分各组界限,将总体划分为若干性质不同的组成部分。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考试大纲Ⅰ考核能力要求《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是《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所规定的、获取统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课程之一。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应当达到《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所规定的“具备从事统计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的考核要求分为识记、领会、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
识记:了解有关概念、方法、公式的含义,并能正确表述和做出判断。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有关概念和基本方法,并能掌握有关概念和方法的联系和区别。
简单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够运用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对有关的理论及实际问题进行定量和定性基本分析。
综合应用:在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释比较复杂的问题。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考试采取闭卷笔试的方式,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总分为100分。
2考核范围包括本大纲考试内容所规定的知识点及知识点下的知识细目。
3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为:识记占30%,领会占40%,应用占30%。
4试卷中试题的难易程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
每份试卷中不同难易程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为3∶3∶3∶1。
5本课程考试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综合应用题。
其中,单项选择题30题,每题1分,共30分;多项选择题10题,每题2分,共20分;判断题20题,每题1分,共20分;综合应用题3题,每题10分,共30分。
Ⅲ考核内容和考核要求第一部分总论一、考核内容1统计的相关概念(1)统计的涵义2统计学的基本概念(1)总体和个体(2)样本与样本单位(3)指标与标志(4)变异和变量3统计的过程(1)统计的工作过程(2)统计的认识过程二、考核要求1统计的相关概念识记:①统计工作的定义;②统计资料的定义;③统计学的定义。
领会:①统计不同涵义之间的关系。
2统计学的基本概念识记:①总体的定义;②个体的定义;③样本的定义;④样本单位的定义;⑤指标的定义;⑥标志的定义;⑦标志的分类;⑧标志值的定义;⑨变异的定义;⑩变量的定义。
2022年统计从业资格《统计法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试题及答案(最新)1、[题干]要了解2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A.20个学生B.2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C.每一个学生D.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答案】C2、[题干]统计法明确要求,统计调查对象提供统计资料必须()。
A.真实、及时B.准确、及时C.准确、完整、及时D.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答案】D【解析】统计资料必须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3、[题干]为了及时了解全国城市零售物价的变动趋势,对全国的35个大中型城市的零售物价的变化进行调查。
这种调查方法属于()。
A.普查B.重点调查C.抽样调查D.典型调查【答案】B4、[多选]除简单随机抽样外,概率抽样还包括( )。
A.系统抽样B.偶遇抽样C.分层抽样D.整群抽样。
E,多阶抽样【答案】ACDE【解析】概率抽样调查的抽样方法有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等距抽样,多阶段抽样等。
5、[多选]概率抽样的特点包括( )。
A.按随机原则抽取样本B.根据样本资料推断总体数值C.有时是唯一可选择的调查方法D.费用相对较低。
E,时效性较差【答案】AB【解析】本题考查概率抽样的特点。
6、[多选]下列各项中属于离散变量的有( )。
A.全国总人口B.年龄C.平均工资D.钢铁产值。
E,某市三资企业个数【答案】AE【解析】本题考查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变异与变量。
选项B,年龄属于连续型变量,但习惯上用整数表示。
(按照国际习惯,年龄取整数年龄+月+天的形式,如21岁6个月18天,则应该归类于连续型变量。
)7、[题干]要了解某班5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A.全体学生B.5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C.每一个学生D. 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答案】C8、[单选]在反映各变量值离散趋势的变异指标中,只与变量极端标志值有关的指标是( )。
A.全距B.平均差C.标准差D.方差【答案】A【解析】在反映各变量值离散趋势的变异指标中,只与变量极端标志值有关的指标是全距。
第八章统计实务基本概念第一节统计报表制度一、统计报表制度的分类根据统计调查项目的不同,统计报表制度分为国家统计报表制度、部门统计报表制度和地方统计报表制度三大类别。
1.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国家统计报表制度是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实施国家统计调查项目的业务工作方案,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者由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制定。
现行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分为周期性普查制度、经常性调查制度和非经常性调查制度三大类别。
(1)周期性普查制度周期性普查是根据事先确定的周期(5年或l0年),通过逐个调查各个统计调查对象在一定时点上或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经济活动情况,全面、系统地搜集整理和提供反映国情国力的统计数据的全面性调查方法。
(2)经常性调查制度经常性调查是指结合日常登记和核实资料,通过定期报表而进行的一种经常的、连续不断的调查。
(3)非经常性调查制度非经常性调查制度是国家统计报表制度的一个类型,是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由国家统计局与国务院其他部门共同制定,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实施或一次性实施的专项调查、试点调查等临时性统计调查制度。
2.部门统计报表制度部门统计报表制度是国务院有关部门实施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的工作业务方案。
3.地方统计报表制度地方统计报表制度是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实施地方统计调查项目的工作业务方案。
【例题8.1】根据统计调查项目的不同,统计报表制度分为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地方统计报表制度和行业统计报表制度三大类别。
( )【2011年真题】【答案】×【例题8.2】根据现行普查项目安排,2013年我国将进行( )。
【2012年真题】A.人口普查B.农业普查C.经济普查D.工业普查【答案】C【例题8.3】统计报表制度具有( )。
【2012年真题】A.权威性B.灵活性C.导向性D.法规约束性E.具体性【答案】AD二、统计报表制度的管理机构政府综合统计机构统一管理和协调国家统计调查制度、部门统计调查制度和地方统计调查制度。
第十章企业主要统计报表第一节基本单位统计一、基本单位的统计方法在经济普查年份,基本单位统计的统计方法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
在非经济普查年份,国家统计局对基本单位统计的统计方法未做统一规定,一般采用重点调查的方法。
二、基本单位统计的内容1.组织机构代码(1)已经领取了法定代码的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必须使用法定代码,不得使用临时代码。
在填写时,要按照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上的代码填写(也可参照税务部门颁发的税务登记证书上的税务登记号的后九位填写)。
(2)产业活动单位是本部的,如果没有法定代码,使用法人单位法定代码的前8位,第九位校验码填“B”。
(3)尚未领到法定代码或不属于法定代码赋码范围的单位,一律由各级统计部门从临时码段中赋予代码。
2.单位详细名称企业的详细名称按工商部门登记的名称填写;行政、事业单位的详细名称按编制部门登记、批准的名称填写;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详细名称按民政部门登记、批准的名称填写。
填写时要求使用规范化汉字填写,并与单位公章所使用的名称完全一致。
凡经登记主管机关核准或批准,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名称的单位,要求填写一个单位名称,同时用括号注明其余的单位名称。
3.行业类别根据其从事的社会经济活动性质对各类单位进行的分类。
4.单位规模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国统字[2011]75号)规定,依据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或替代指标将单位划分为大型、中型、小型和微型。
5.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是指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组织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
又称“法定代表人”。
企业法定代表人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填写;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按《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填写;机关法定代表人填写单位主要负责人;社团法定代表人按《社团法人登记证》填写;个体工商户按《营业执照》填写;民办非企业单位按《民办非企业登记证书》填写;基金会按《基金会法人登记证书》填写;产业活动单位填写本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第二章统计调查第一节统计调查的相关概念一、统计调查的定义1.概念统计调查是指根据统计设计方案对调查的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组织地、有计划地、系统地向客观实际搜集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
2.统计调查搜集资料的方式搜集统计资料的工作一般分为两种:对原始资料的搜集和对次级资料的搜集。
(1)原始资料指向调查单位搜集的尚待汇总整理的个体资料,这些个体资料需要通过汇总、整理,形成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
(2)次级资料指已经经过加工整理的资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总体现象。
注意:统计调查主要是对原始资料的搜集,有时也包含对次级资料的搜集。
二、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是:准确性、及时性和全面性。
三、统计调查的分类1.按照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划分统计调查按照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划分,可以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1)全面调查全面调查是对构成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逐一的、无一遗漏的调查,包括全面统计报表和普查。
(2)非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又称抽样调查,是指对调查对象的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包括非全面统计报表、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等。
2.按照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划分统计调查按照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划分,可以分为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
(1)连续调查连续调查是为了观察总体现象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内)的数量变化,它要求随着调查对象的发展变化,连续地进行调查登记。
(2)不连续调查不连续调查是间隔一定的时间(通常是一年以上)所做的调查,一般是为了对总体现象在一定时点上的状态进行研究。
3.按照调查的组织形式划分统计调查按照调查的组织形式划分,可以分为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1)统计报表统计报表是指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表式要求,自下而上地逐级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
(2)专门调查专门调查是指为了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某种情况或某项问题而专门组织的调查。
【例题2.1】下列属于连续调查的是( )。
【2012年真题】A.工厂的产品生产B.原材料的投入C.能源的消耗D.人口的出生E.人口的死亡【答案】ABCDE第二节统计调查的方案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调查方式和调查方法,调查表,调查时间、调查期限和调查空间,调查的组织计划等几个方面。
2022年统计从业资格《统计法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试题及答案(新版1、[题干]质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
A.相对数和平均数B.绝对数和相对数C.绝对数和平均数D.绝对数、相对数和平均数【答案】A【解析】本题考察指标的几种表现形式,按统计指标所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性质不同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数量指标的数值随总体外延范围的大小而增减,质量指标的数值与总体范围的变化无内在联系。
题中绝对数是数量指标,相对数和平均数是质量指标。
2、[多选]统计表一般由以下部分构成:( )。
A.总标题B.横栏标题C.纵栏标题D.指标数值。
E,标志数值【答案】ABCD【解析】统计表是由总标题、横栏标题、纵栏标题和指标数值四部分构成。
3、[题干]标志变异指标的数值越小,表明()。
A.总体分布越集中,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大B.总体分布越集中,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小C.总体分布越分散,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大D.总体分布越分散,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小【答案】A4、[题干]要了解2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A.20个学生B.2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C.每一个学生D.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答案】C5、[题干]下列选项中,属于统计人员职权的是()。
A.对违反统计法的企事业单位进行罚款B.就与统计有关的问题询问有关人员C.公布在统计调查中获得的任何资料D.对违反统计法的个人进行罚款【答案】B【解析】最新修订的《统计法》第三十条第一款规定:“统计人员进行统计调查时,有权就与统计有关的问题询问有关人员,要求其如实提供有关情况、资料并改正不真实、不准确的资料。
”6、[题干]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统计方法中,限额以上的零售业单位年主营业务收入要达到()万元及以上.A.2000元以上B.1000元以上C.500元以上D.200元以上【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关于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的统计范围,即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法人单位.7、[单选]企业一套表的报送单位是( )。
2022年统计从业资格《统计法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试题及答案(新版1、[判断]次级数据是数据的间接来源。
()【答案】正确【解析】原始数据是数据的直接来源,次级数据是数据的间接来源。
2、[单项选择]组距的正确计算公式是()。
A.组距=上限-下限B.组距=下限-上限C.(上限-下限岸2D.(下限-上限)技【答案】A【解析】组距是指每个组变量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一般把最大值叫该组的组上限,最小值叫该组的组下限。
3、[题干]统计工作的统一性必须从统计调查制度和统计标准方面予以规范和保障。
()【答案】对【解析】此题描述正确。
4、[题干]民间统计调查具有()。
A.自愿性B.营利性C.强制性D.平等协商性【答案】AB【解析】民间统计调查具有自愿性和盈利性两个特点。
5、[题干]增加值是所有()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之和。
A.机构单位B.法人单位C.常住单位D.经济活动单位【答案】C6、[题干]在全国人普查工作中,下面选项正确的有()。
A.全国人数是总体B.全国每一个人是总体单位C.全国全部男性人数是统计指标D.人的平均年龄是统计指标。
E,人的性别比是总体的品质标志【答案】BCD【解析】:此题考察总体、总体单位、指标、标志等概念,在人普查中,全国人为总体,每一个人是总体单位,全国男性人数是统计指标,人的平均年龄是统计指标,人性别是品质标志,而人性别比是比例相对指标。
7、[判断]变量是数据的具体表达。
()【答案】错误【解析】变量值是数据的具体表达。
8、[题干]《统计法》对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的基本职责要求是()。
A.吃苦耐劳、乐于奉献B.对统计调查中知悉的情况保密C.如实搜集、报送统计资料D.按照法定程序履行统计监督职责【答案】C【解析】如实搜集、报送统计资料是对统计机构、统计人员的基本职责要求。
9、[题干]统计工作的统一性,最关键的就是统计()的集中统一。
A.制度B.标准C.管理体制D.调查方法【答案】C【解析】一般来讲,保障统计工作统一性原则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在统计体制方面,国家应建立集中统一的统计管理体制;②统计制度和统计标准应当是统一的;③统计资料应当依法统一管理和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