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起源与祖训
- 格式:docx
- 大小:25.70 KB
- 文档页数:28
听从祖训,昌盛子孙听从祖训,昌盛子孙——陈氏祖训、家训与家规陈氏祖训明明我祖,汉史流芳,训子及孙,悉本义方。
仰绎斯旨,更加推祥,曰诸裔孙,听我训章。
读书为重,次即农桑,取之有道,工贾何妨。
克勤克俭,毋怠毋荒,孝友睦姻,六行皆藏。
礼义廉耻,四维毕张,处于家也,可表可坊;仕于朝也,为忠为良,神则佑汝,汝福绵长。
倘背祖训,暴弃疏狂,轻违礼法,乖舛伦常。
贻羞祖宗,得罪彼苍,神则殃汝,汝必不昌。
最可憎者,分类相戕,不念同气,偏论异乡。
手足干戈,我心忧伤。
愿我族姓,怡怡雁行。
通以血脉,泯厥界疆,汝归和睦,神亦安康。
引而亲之,岁岁登堂,同底于善,勉哉勿忘!陈氏家训事亲必孝,待长必敬。
兄友弟恭,夫义妇顺。
冠婚丧祭,秉礼必慎。
学文必功,习武必勤。
治国必忠,治家必严。
居功毋骄,见恩必谢。
士农工商,择术必正。
毋听妇言,而伤同气。
毋作非法,而犯典刑。
毋以众而暴寡,毋以富而欺贫。
毋以赌博而荡产业,毋以谣辟而坠家声。
制行唯严以律已,处世当宽以绳人。
苟能行之于久久,当必报之以冥冥。
兹训词实系废兴,诵之再三,尔其敬听。
陈氏家规二十条敦孝弟以重人伦。
笃宗族以昭雍睦。
和乡党以息争讼。
尚节俭以惜财用。
解仇忿以重身命。
训子弟以禁非为。
躬稼蔷以知艰难。
忍耻辱以保家业。
读诗书以明理义。
祭祖宗以展孝思。
亲师友以成德行。
慎交游以免损累。
严乘祧以息讼端。
禁烟赌以杜下流。
置义田以赡贫乏。
互守望以防盗贼。
主忠信以植根本。
守本分以寡过恶。
务谦逊以迓吉益。
辨义利以定人品。
义门陈氏家范十二则[(唐)陈崇]一、尊朝廷太平之世,声教覃敷。
谊降轩冕,恩彻泥涂。
普天率土,莫不沾濡。
矧吾陈宗,被泽尤殊。
金门锡爵,玉册蠲租。
稽颡顿足,鼓腹含哺。
何以仰答,远著宏谟。
出励名臣,处为硕儒。
安吾作息,急乃公输。
扬诩大化,嬉游唐虞。
二、敬祖宗陈氏先代,渊流宏远。
冥索遐稽,弥深缱绻。
德为畴立,功为孰建。
宜都以来,滋培不浅。
司马参军,日恣流衍。
补阙才高,秘监闻显。
著作贤嗣,庐峰绝巘。
陈氏祖训家训家规家教格言警句祖训明明我祖,汉史流芳,训子及孙,悉本义方。
仰绎斯旨,更加推祥,曰诸裔孙,听我训章。
读书为重,次即农桑,取之有道,工贾何妨。
克勤克俭,毋怠毋荒,孝友睦姻,六行皆藏。
礼义廉耻,四维毕张,处于家也,可表可坊。
仕于朝也,为忠为良,神则佑汝,汝福绵长。
倘背祖训,暴弃疏狂,轻违礼法,乖舛伦常。
贻羞祖宗,得罪彼苍,神则殃汝,汝必不昌。
最可憎者,分类相戕,不念同气,偏论异乡。
手足干戈,我心忧伤,愿我族姓,怡怡雁行。
通以血脉,泯厥界疆,汝归和睦,神亦安康。
引而亲之,岁岁登堂,同底于善,勉哉勿忘!家训(一)事亲必孝,待长必敬。
兄友弟恭,夫义妇顺。
冠婚丧祭,秉礼必慎。
学文必功,习武必勤。
治国必忠,治家必严。
居功毋骄,见恩必谢。
士农工商,择术必正。
毋听妇言,而伤同气。
毋作非法而犯典刑,毋以众而暴寡,毋以富而欺贫,毋以赌博而荡产业,毋以谣辟而坠家声。
制行唯严以律已,处世当宽以绳人。
苟能行之于久久,当必报之以冥冥。
兹训词实系废兴,诵之再三,尔其敬听。
家训(二)一、要孝,父母面前无违拗,在家不见子承欢,死后念经有何效?尔子在旁看尔样,忤逆之有忤逆报,当知孝。
二、要悌,兄长面前无使气,手足痛痒本相关,你尖我妒有何益?有酒有肉朋友多,打虎还是亲兄弟,当知悌。
三、要忠,富贵贫贱本相同,譬如替人谋一事,能尽其心便是忠,一点欺心天不依,弄得钱来转眼空,当知忠。
四、要信,一诺千金人所敬,譬如约人到午时,不至未时便是信,若是一事不践言,下次说来人不听,当知信。
五、要礼,循规蹈矩无粗鄙,先生长者当优尊,子弟轻狂人不敢,况我侮人人侮我,到底那个饶了你,当知礼。
六、要义,事大思细无一及,譬如一事本当身,有才也要留余地,又如好事不向前,懦弱何无男子气,当知义。
七、要廉,百般有命只由天,口渴莫饮盗泉水,家贫休要昧心钱,巧人诈得痴心谷,痴人终买巧人田,当知廉。
八、要耻,好汉原来一张纸,含羞忍辱骗得来,那知背后有人指,寄语男儿当自强,甘居人下何无耻,当知耻。
陈姓族谱陈氏历代源流谱序恭闻起祖高阳氏,为先陈原颛顼后代,生鼙瞍,生于姚墟地。
虞舜躬耕妫汭滨,兹因商均多不肖,奔至苍梧习躬耕。
苍梧躬耕二十三载,大禹立位盛明君,因受伊父得天下,后举湖广为税厅即武官之职。
殷主定州三十二载即生胡公,名满子一贤,满祖性情聪。
后即周武王克商后,武王以元女大姬下嫁于诸侯,即是满祖也,封至河南开封府东,晋为陈,陈国坐天下十九世,自此以国为姓。
后生陈桓公。
后湣公复七载,又被楚惠王所夺。
是时群臣离散,众族追逃。
惟有陈敬仲奔走不及,故由陈国北门逃出。
奔至荒山龙溪流,一时追兵到此,问其姓氏,指田以应之,故此后姓田。
陈人众族老幼奔至淮南,淮南出有水,汝水由颍川出,故此有五姓同郡,陈钟千鸟赖同居三载。
后使陈人为齐国大夫,前齐是姜姓,后齐是田姓,即田和创位始曰王。
后生宣王,姓田,名辟疆,陈厉公陀之子陈敬仲之曾孙,也书其名先曰成子,又曰陈恒,再后曰辟疆。
成人之歌之曰先祖明贤身受之福,后代衰于至湣公,为楚灭。
太子衍奔阳武户牖,至此周朝渐衰。
陈氏谱序从来宗祠之设,上以追孝昌,下以缀同姓。
传世世子孙,如木本水源,异体同根,其事甚矩,其义至甚,由来尚也。
世家大族莫不有之,陈氏何独不然。
溯至改土三年,隐祖兴众族,倡议买严姓之基房于印江县峡口寨,以修宗祠。
诚祖宗所或凭阁族,所共仰者也然,规模虽就庙貌无华。
隐祖缀远缀姓之意于是徒然,良可悲也。
隐祖春秋鼎盛,事未落成,而见皆厥后改统异辙志无成。
呜呼,靡不鲜克有终,众之祖追远缀姓之意,而阁族中挺然,各承先志切切,昌昌闻之屡矣。
余曰美哉斯事,但前车既覆,其如众口,可威此一时,被一时往者泌追也。
又集众族共商议之一唱百和,无不欣然有同志焉。
所虑者工广费烦,有筑室道谋之患耳。
余曰唯唯吾族姓支分派繁纵,贤愚不一,贫富不同,善取何难数百金。
但要各房各地选择于大义谱,于时务者给以化簿量户以是取,至公无私,实力承行,伫看集腋成丧有谋就,岂但众祖含笑于九京即。
虚隐祖以下三房祖实嘉赖之由,是根深而叶茂,源远而流长,岂一朝一夕之故哉,共劝厥成一祖宗,年代已久,分支既远,不能逐一详载。
《陈氏家训》善良勤俭、重教务学、崇文尚武、德业并举、廉洁自律1、敬奉祖先慎终追远,木本水源。
生事死葬,祭祀礼存。
立志向善,做贤子孙。
贻谋燕翼,勿忘祖恩。
2、孝顺父母父母恩德,同比昊天。
人生百行,孝顺为先。
跪乳反哺,物类犹然。
况人最灵,孺慕勿迁。
3、友爱兄弟世间难得,莫如兄弟。
连气分形,友恭以礼。
同心同德,团结一体。
姜被田荆,怡怡后启。
4、协和宗族曰宗曰族,一脉相传。
勿事纷争,和谐齐贤。
尊卑长幼,伦理秩然。
远近亲疏,裕后光前。
5、敦睦邻里同村共井,居有德邻。
相维相恤,友助和春。
勿生嫌隙,有礼彬彬。
基层良风,家国亲仁。
6、立身谨厚谨身节用,明刊孝经。
武侯谨慎,昭若日星。
厚德载福,宽让能宁。
谦虚自牧,喜怒不形。
7、居家勤俭勤能补拙,俭以养廉。
丰家裕国,莫此为先。
颓惰奢靡,祸害无边。
惜时爱物,居家乐天。
8、严教子孙家庭教育,立人丕基。
诲尔谆谆,性乃不移。
谨信泛爱,重道尊师。
传子一经,金玉薄之。
9、读书明德人不读书,马牛襟裾。
学而时习,其乐有余。
一技专长,生计无虞。
立达希贤,典型规模。
10、淳厚戚朋朋友五伦,以德辅仁。
益友损友,择游宜珍。
戚党姻亲,和洽如春。
岁时伏腊,晋接礼宾。
11、慎重言语一言兴邦,一言丧邦。
圭玷可磨,言玷永伤。
驷不及舌,语出须防。
少说寡祸,发言有章。
12、讲求公德置身社会,公德第一。
爱惜公物,遵守序秩。
时时警惕,留心错失。
祛除自私,免贻人疾。
《陈氏家戒》1、毋忤尊亲:《孝经》云: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天经地义,而民是则之。
是故子女对父母长辈,应予孝顺,听从教诲,绝不许有违忤、伤害、遗弃尊亲。
2、毋辱祖先:木本水源,慎终追远,及人伦之基本大道。
《诗》云:毋忘尔祖,聿修厥德。
即常念尔祖,还修其德之谓。
故为人子孙者,应修身明德,遵守正道,不敢为非,毋辱其祖先。
3、毋重男轻女:天生蒸民,本为平等,无分男女贵贱,是以父母长辈,不可有重男轻女之观念。
教育、生活男女一律平等,吾姓子女不得以之嫁人为妾,或溺女婴、抛弃女婴之事。
陈氏字辈整理(较为完整的字派)安徽怀宁清光绪二十七年陈旭修《义门陈氏宗谱》陈氏:根深枝自茂,本立福攸绵,廉孝辉先烈,诗书启后贤,雅儒崇善庆,俊秀守纯全,盛业传家裕,隆思待诏宣。
'安徽合肥清光绪十六年陈宗浩等重修《陈氏世谱》陈氏:义信复象假类,传宗惟孝友,华国在文章。
安徽灵璧:明昌兴龙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安徽当涂县:福禄寿永肇祚延长祖源省上行表言坊克遵懿范能叙纲常修齐有本相得益彰典谟训诰先后辉煌经纶化育迪吉尔康孝友为政郅治祯祥匡辅翼安定明良《濡须陈氏宗谱》6卷清光绪4年大邱堂6册派语:祖居绍兴祥,世代傅贤良,德业原来茂,豫知庆泽长。
新派:书田耕有祿,义利积盈仓,孝友家能正,宽仁国以昌。
福建陈氏辈数歌:尧舜禹汤文,景思起泰君,季愠宗德永,元荣福时存,上和日基泰,兴朝茂盛彰,君恩成宠锡,咨汝益颐昌福建省石狮市永宁镇港边村:仁义长发祥忠和永垂芳福建南安:朝廷崇宏道家国尚材良,公卿维忠孝孙胤世昭扬('公'字以'光'代),圣贤重礼让师儒教文章,高曾垂规矩奕业继馨香。
讳行:诒谋安建所士以望学育,品得成珪璋时犹殷诵读(陈忠生)广东大溪陈氏辈数歌:德光华绍有尔,振渑自世绪雄图,常传海国流芳远,声去南天达上都。
广东大埔莒村岭下追报堂:宗之乐而奶,尚志式成书。
根深源远,桂馥蘭芳,国家祯幹,奕世荣昌。
广东大埔义门:大学公的10至38世辈序:大伯尔宗,资岳而仍,尚志式成,根深源远,桂馥蘭香,竹苞松茂,奕世荣昌。
广东大埔桃源奉先堂辈序:以和为贵,惟孝克友,尚志立名,谦光显扬,勉学进修,守典尊贤,敦本重裕,启瑞育英,成德达材,欲庆济昌。
广东大埔西门墩陈氏辈序:天地元黄,宇宙洪荒,日月加大,以汝学章,克承祖传,允又乃武,兰桂联芳,朝廷国典,志应君贤。
广东大埔雍睦堂陈氏辈序:宛丘开基远,户牖世泽昌,山阳武功盛,颍川德誉暘,长城悦秀丽,龙兴发其祥,金陵继正统,玉葉布万方,宜都肇封建,仪代育贤良,仙游仁者寿,匡庐隐士康,九江长乐里,义门千载芳,两唐宋嘉祐,三朝聚同堂,钦命启家业,得居汀宁庄,石壁衍宗派,广福庆流光。
陈氏家谱大全,陈姓人必看!(来源迁徙祖训图腾)陈氏简介陈(Chén)姓出自舜帝后裔陈胡公,《通志·氏族略》:'舜有二姓,曰姚曰妫。
因姚墟之生而姓姚,因妫水之居而姓妫。
”后来舜帝部分子孙继承妫姓,为虞舜之后裔。
周武王灭商朝纣王以后,建立周朝,找到舜的三十三世后人妫满,并封妫满为诸侯,还把大女儿大姬嫁给他,封国于陈(今河南省淮阳县境内),谥号为胡公,又称胡公满。
舜帝的后裔胡公满的子孙有以国为姓的,即成为陈姓的由来。
'史称姚、虞、陈、胡、田为'妫汭五姓'。
'妫汭',古水名,又作'沩汭'。
陈姓在当今中国姓氏排行上第五位,在中国南方是第一大姓,中国人口超过7000多万,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5.1%。
全世界人口总规模超过9000万。
陈氏起源起源主要有五:陈望是陈姓的始祖①舜帝后裔,以国为姓,陈姓始祖:胡公满。
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周武王灭商以后,追封虞舜后人妫满于陈,封为陈侯,称胡公满,其后子孙以国为姓。
②出于陈国公族后裔。
陈国在妫满死后,其子孙有以国为氏,就是陈氏。
除陈完一支主系外,在陈国内乱至亡国期间,还有三支陈国公族后裔避居他乡,亦以国为氏姓陈。
据史料载:其一居陈留者,出自陈哀公之子留。
其二居阳武或颍川者,出自陈潜公之长子陈衍。
其三居固始者,出自陈愍公次子陈全温之后的陈引奇,居于固始(今河南固始县),后因无子,便以颍川陈寔为嗣子,遂融入颍川陈氏。
③少数民族陈姓。
如北魏鲜卑族陈氏,乃三字姓侯莫陈氏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所改;女真族陈氏系女真族皇族完颜氏所改;蒙古族陈氏是明太祖朱元璋赐给降明的蒙古贵族的姓;满族陈氏有两种情况:一是后金努尔哈赤统治时居住在东北的汉族陈氏被强迫改为满族陈氏,二是本系满族姓氏改为陈氏,仍属满族;哈尼、侗、土家、布依、瑶、京、羌、回、苗、壮、黎、彝、朝鲜、白、高山、畲等民族均有陈姓。
④他姓改姓冒姓。
24字陈氏家训历代以来,陈氏家族始终以“孝、悌、忠、信、礼、仪、廉、耻”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为家风,以“守法规、力耕作、勤诵读、尚节俭、传本业、戒酗酒、戒淫乱、戒赌博”为家训教育培养子孙,逐渐成了如今远近闻名的好家族代表。
家族渊源:始自湖北麻城陈氏祠堂内,家族的历史、祖辈的荣光事迹、祖传下的家风家训随处可见,穿行其中,仿佛走过一条时空隧道,那些沉睡在历史暮霭中的往事,如一幅图卷,徐徐展开。
卧龙陈氏一族,起源于明嘉靖年间,由始祖陈奇凤由湖北麻城县迁入,经过数百年的积淀,已经传至十七代,家族人丁2万余人,子孙遍布北京、上海、广州、成都、乐山甚至海外等地。
道光年间,陈氏族人集资在现卧龙镇天成瑞景处修建陈氏祠堂,供奉列代祖先灵位并举办重大仪式,陈氏一族祭祖仪式也由此拉开序幕,一直持续到1949年。
直到50年后,经过陈氏族人集资,陈氏祠堂迁改到国道318线卧龙车管所对面巷内50米处,庄严肃穆的陈氏祠堂才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家训由来:以家国安危为重据介绍,陈氏历代族人经受了洪水旱灾、瘟疫战争等洗礼,在苦难中以坚强意志力抗争,辛勤劳作,节俭度日,为子孙后代创造了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精神财富。
据文史可查,清乾隆年间,时任处士的陈氏族人陈国琼为保家卫国,主动随军征战沙场,英雄牺牲,乾隆皇帝感念其遗孀陈高氏孝老爱幼、辛勤抚育子女的行为,特下旨赐予陈高氏贞节牌坊,以资嘉奖。
后陈氏家族为纪念陈高氏而总结出了“孝、悌、忠、信、礼、仪”的家风,并在代代相传中逐渐细化为“守法规、力耕作、勤诵读、尚节俭、传本业、戒酗酒、戒淫乱、戒赌博”的24字家训来教育子孙后代,牢记祖训,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据陈氏家族后人,同时也是清明祭祖会组委会会长的陈泽君介绍,为了传扬家风家训,每年清明会,陈氏子孙都要聚会,不仅是为了联系感情,而是陈氏族人中辈分较高者或文化较好的长辈,将儿孙辈聚集在一起,给他们讲解陈氏族人的渊源,详解家风家训的来历及含义、励志故事,要求儿孙辈熟记于心并落实到平日的行为中。
陈氏家训家规家风
陈氏家训家规家风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忠诚正直:家族成员要以忠诚正直为核心价值观,要诚实守信,言行一致,不欺骗他人。
2. 孝顺尊重:家族成员要尊重长辈,孝顺父母,互相关心照顾,不违背家庭伦理道德。
3. 勤俭节约:家族成员要勤奋工作,节俭生活,珍惜资源,不浪费。
4. 诚信守约:家族成员要信守承诺,遵守法律法规,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
5. 和睦相处:家族成员之间要和睦相处,互相帮助,不争吵或产生纷争。
6. 教育重要性:家族成员要重视教育,注重知识学习,培养良好的品德和素质。
7. 传承家族文化:家族成员要传承家族的文化传统,保持家族特色和价值观。
8. 乐善好施:家族成员要乐于助人,关心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与慈善活动。
9. 团结合作:家族成员要团结合作,共同努力,共同发展,不分争。
10. 爱护环境:家族成员要爱护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这些家训家规家风是陈氏家族历经多年发展和积累的智慧结晶,对于家族成员的行为和生活有着明确的规范和指导作用,旨在培养家族成员的优秀品质和道德观念,维护家族的团结和发展。
安溪陈氏源流溯源陈姓缘自黄帝时期古老的陈丰氏部落,他们是高轮车的制造者。
大约在500 0年前,陈丰氏部落定居于陈苍山下的山坡上,后来人们称陈阪,即今陕西省宝鸡县地,三国前称陈仓。
河南宛丘(今淮阳县)是陈丰氏子孙东迁时住过的地方,是陈之国都,为后来的陈姓家族留下一块祖居地。
舜帝是陈姓公认的血缘始祖。
周文王时,舜后裔妫满娶周文王长女太姬,是为胡公满。
周武王灭商朝后,封胡公满于陈,建立陈国。
此后,后代以陈为姓,在陈丰氏部落故地发展起来。
陈姓还有一支是少数民族,也出自河南。
《魏书.断氏志》载,北魏孝文帝自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后,将随迁的代北鲜卑族三字姓侯莫东氏改为单姓陈氏。
战国时,陈轸任楚相,封颍川侯,成为颍川陈姓开派祖,由此陈氏郡望出于河南颍川。
东汉时任太邱长的陈实为颍川陈氏十世祖,福建陈姓绝大部分都是颍川流派。
入闽汉代以前,未见陈姓入闽的史料。
汉代,就有陈姓进入福建。
清乾隆《泉州府志.方外》陈寨本传称,陈寨,汉时人,“善禁咒,为人治病多愈”。
《闽书.方域志》建安县“响山”条,也提到《汉书》有传的梅福徒弟陈先生。
汉至三国时期,汉军和吴军几次进入福建平叛,陈姓又可能随军进入福建并留居下来。
晋永嘉之乱,史称八姓入闽,其中即有陈姓。
当时见诸史料的有陈润等人。
据陈姓族谱记载:陈润,字文奋,历任散骑侍郎、南海太守,晋永兴元年(304年)由光州固始县入闽任尹,居福州乌石山下,撰《闽中草寓记》,为福建陈姓入闽始祖。
陈润生六子,散居福建各州县,繁衍生息。
另有晋盱眙太守陈英第三子玄弼于晋建兴元年(313年)入闽避乱,居兴化(莆田)。
陈野于其后三年由光州固始迁居新罗(龙岩)。
南朝陈霸先建立陈国后,许多陈姓子孙纷纷入闽为官,留居福建的当不在少数。
见诸记载的有陈文帝五子晋安王陈伯恭,陈宣帝子建安王陈叔卿、南安王陈叔俭、临海令陈钰等,均留居福建开基。
陈姓成为闽中大姓,同陈朝统治有关。
陈姓入闽影响最大的是唐初期和中叶的中原陈氏的两次南迁入闽。
陈氏,华夏大姓之一,义门陈氏遍天下陈氏起源有多种:一、出自妫姓,是舜帝的后裔舜周武王灭商建周后,找到舜的后人妫满,并把大女儿嫁给了他,封他在陈,建立陈国,定都宛丘(今河南淮阳)。
死后谥号为“胡公”,史称胡公满,又称陈胡公。
胡公满传至十世孙妫完,陈国内乱,陈厉公的儿子妫完怕株连自己,出逃到齐国,以故国为氏,称陈氏。
二、出自于陈国公族后裔陈国在妫满死后,其子孙有以国为氏,即陈氏。
尊妫满(陈满)为陈氏始祖。
除陈完这一支陈氏外,还有另外三支陈氏,分别是:1,陈哀公之子妫留,避居陈留,以陈为氏。
2,陈愍公之长子陈衍。
避居阳武户牖。
以陈为氏。
3,陈愍公次子陈全温之后的陈引奇,居于固始,后因无子,便以颍川陈寔为嗣子,遂融入颍川陈氏。
三、刘氏改姓广陵陈氏,实为刘氏,春秋时,因鲁相无子,以外孙刘矫为嗣。
四、白氏改姓陇右白永贵,于隋初改为陈氏。
五、侯莫陈氏改姓北魏时期鲜卑贵族侯莫陈氏改为单姓陈氏。
六、其他少数民族改姓或赐姓而来1,女真族陈氏。
2,蒙古族陈氏,。
3,满族陈氏。
天下陈氏出义门,义门陈氏是陈愍公长子陈衍的后裔。
其远祖为人文始祖黄帝。
黄帝,人文始祖。
陈氏是中华民族史上第一个自称为黄帝后裔的姓氏。
昌意昌意,黄帝与嫘祖之次子,陈氏远祖。
颛顼,黄帝之孙,昌意与蜀山氏昌仆之子,承祖帝位,成为华夏共主,建都高阳,为高阳氏。
公元前2342年生于若水之野。
在位七十八年,享寿九十八岁,公元前2245年葬于东郡濮阳顿丘城门外广阳里中,帝舜,姚姓,名重华,号有虞氏,帝颛顼之子穷蝉的后裔,承尧帝位,在位三十年,娶帝尧之女娥皇、女英。
死于苍梧郡,葬九嶷山。
陈满,妫姓陈氏,名满,字少汤,生于公元前1067年10月15日,死于公元前1011年正月15日,年56岁,葬于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城关外柳湖畔。
陈衍,陈湣公之子,名剑。
亡国避祸改名为衍。
生于公元前506年乙巳,享寿七十岁。
为义门陈氏之先祖。
陈氏颖川始祖、东汉名士陈实,字仲躬,生于公元104年,卒于公元187年,享年八十四岁,葬于郎城,曾任东汉太丘长,追赠康乐侯,颖川郡公,谥号文范。
姓氏文化学者冯志亮谈陈姓的前世今生陈姓是当今中国第五大姓,在广东、福建、四川、台湾等地比较集中。
当代陈姓人口大约占全国总人的4.61%,总人大约有6130万。
得姓始祖陈胡公,妫姓,有虞氏,名满,字少汤,系舜帝之子商均后裔。
商朝末年,舜帝后裔虞阏父(又称遏父)投周国,任陶正,其制陶技艺极为精湛,甚得周文王欢心。
公元前一○四六年,武王姬发灭商建周,追封先贤遗民时,将虞阏父之子虞满封于陈邑,国号陈,侯爵。
依宗法制度与胙土命氏惯例,赐之为陈氏,遂称陈满,谥号胡公,史称陈胡公(《国语》作虞胡公),是为陈氏得姓始祖。
一、姓氏意义与原始图腾陈,本义陈列,作为国名,即指宛丘,今河南淮阳县,为西周初封舜后妫满之地。
陈,由阜和东组成。
东为日在木中,观察太阳活动的神木称扶木或扶桑;阜为土山。
扶木所在的地方称为陈,是古代帝下诸侯观察天文的地方,宛丘是太昊伏羲氏建都之地,是先祖观察天文之中心。
所以,专执观察天文神职的氏族又陈宁金文被封于宛丘之地,称为陈氏族,进而形成氏族的族徽和国名,最终产生陈姓。
二、姓氏起源与发展传承相传黄帝与西陵氏之女生有三子:昌意、玄嚣、龙苗。
昌意之孙为高阳氏颛顼,接黄帝之位;玄嚣之孙为高辛氏帝喾,继颛顼为帝;龙苗之后南移为南蛮之祖。
帝喾娶陈锋氏之女,生子放勋。
放勋继位后称尧,尧传位于舜。
舜的部落居于山西永济蒲州镇南的妫水旁,舜氏族以河水之名姓妫。
公元前2070年,禹继舜位,建立夏朝。
夏王封舜之子商均于虞,故城在今河南虞城西南,史称有虞氏,后称虞国。
现虞城西有商均墓村,是商均的墓地而居于妨水旁虞乡的舜的后裔虞遂被夏王远封于遂,故地在今山东宁阳西北。
商朝时,商王改封虞遂的后裔于陈,故城在今河南淮阳东南。
陈所处之地为帝尧的母亲氏族陈锋氏部落的故地,因而称为陈,妫姓陈国诞生于商朝。
公元前1046年周灭商,周武王封商均的直系后裔满于陈,以取代亲商朝的虞遂后裔的陈国。
陈国在西周时期是十二诸侯之一,国势和地位仅次于“五霸”,东周之后国势急剧衰落,公元前479年,楚惠王灭陈国,陈国子孙遂以国名为氏。
陈氏渊源以及优秀家风家训
陈氏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最早见于西周时期的《郑大家风》中,其中记载了一个姓陈的古老宗族。
这个宗族在历史上被广泛记录和赞美,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陈氏家族中,优秀的家风和家训一直被世代传承和尊崇。
陈氏家训强调家族成员的品行道德和家庭责任,主张崇尚仁义礼智信的儒家思想,通过道德教育和示范来培养家族成员的良好品格和行为。
陈氏家风的核心价值观包括家族团结、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关爱家人、助人为乐、聪明才智、诚信正直等。
这些价值观在陈氏家族中被视为道德准则,旨在培养家族成员的稳定性、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感。
陈氏家族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世代著名人士在政治、文化、学术等各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陈氏家族的杰出成员包括陈涉、陈康、陈寿、陈纳德等,他们为中国的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做出了卓越贡献。
陈氏家族通过传承优秀家风和家训,不断弘扬家族的传统和价值观,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
这种家族精神和文化传统成为陈氏家族成员矢志不渝追求自我完善和家族荣誉的动力。
百家姓之陈氏家谱陈氏家谱大全包罗了各省各地的陈氏族谱,unjs小编为大家分享的百家姓之陈氏家谱,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陈姓家谱介绍陈姓族谱等级观念森严,。
对于那些曾任高官显宦,封妻荫子,荣宗耀祖者,往往大书特书,惟恐不详尽,而对一般的陈姓子弟,仅写上姓名,没有其他介绍。
陈姓视耕读为正业,对其他职业采取鄙视态度,如对经商者,即使拥资巨万,经营有方,族谱上也是录其姓名,不提成就,更无赞誉之辞。
同是死亡,因身份不同,称呼也就不同,有官者称“卒”,其他人不能享受这一殊荣,只能称“死”或“不禄”。
重男轻女为陈姓族谱乃至所有族谱的共同点,男子的结发妻子叫“元配”,继娶者如系未婚女子称“继配”,所娶如系改嫁之妇,则称“继娶”,不能有一点混淆。
夫亡不嫁者予以旌表,再嫁者受歧视。
陈氏家谱修谱“谱以传信,犹史也” (宣统元年己酉二修长沙高田《陈氏族谱》凡例)。
族谱,作为一个家族的生命史,它的修撰往往被视为一件十分神圣的事,因为它将记载这个家族的渊源、繁衍、荣衰升沉。
一般来说,三十年左右即要修谱一次,从开始到结束,整个家族都洋溢着一派庄严与喜悦之情,祭祀场面的隆重,各房各支无论贵贱的慷慨捐资,成立各种机构的热闹繁忙,都体现了这个家族的成员对于有关自己在内的生命史的高度关注,或者说是一种生命“寻根”意识的强化。
每修一次谱,都有一种缅怀列祖列宗的深刻内涵,对家族生命史作一种全面的肯定和阶段性的总结,举凡子孙的繁盛,显赫人物的表彰,家族成员的生与死的记录,都无不进入这部史册,这当然是一件值得重视的大事。
同时,修谱还有一种纯正本家族血缘的重要作用,确立嫡传,清录支派,可以说是一丝不苟。
在伦常教化上,则严格地表现为明长幼,定尊卑,体现出儒家思想中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原则,使代代子孙恪守不悖.这种修谱的神圣性,还表现在对“真实”的刻意追求。
修谱机构——谱局成立以后,即向各房发出书面通知,要求限日上交本房世系和今系的详细草稿,就连死去的人的坟茔位置也必须准确标明,“凡葬所注明左右东西者,俱以登山坐势论” (长沙高田《陈氏族谱》凡例)。
陈姓宗族史上的“十大文化”,陈家人都要了解(一)舜帝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历史典籍,其中全面而系统地记述了舜帝文化。
《史记载》:“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
”因此舜帝文化是中国道德文化的创始人,是推行以德治国以德安邦的奠基者。
在三皇五帝中,尤以“孝感动天”的舜帝,为世人崇敬。
他攝政和继帝位之后,行大道、举贤能、驱腐恶、明赏罚、教民耕、施教化、制律令、兴教育、行礼乐、开言路、讲和睦,实现天下长治久安,创建了辉煌的“虞舜盛世”,被尊为“东方圣人”,成为中华民族的杰出代表,是文明古国的奠基人。
特别是舜帝施行“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道德文化,构成人伦文化的基石,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美德,他率先垂范,遂为中国二十四孝之首,堪称中华民族“道德楷模”,舜帝伟大的道德精神和文明风范成为永远为世人所崇敬的圣祖,尊称圣德。
舜帝作为中国陈姓公认的血缘太始祖,裔孙倍感自豪和荣耀。
舜帝文化成为陈姓宗族的传家至宝。
(二)祖地文化是陈姓宗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的根在哪里?”这是海内外舜裔共同关注的首要问题。
考其圣祖舜帝、得姓始祖陈胡公满的故里、国都和陵园,至今犹存,历历在目,此乃是陈姓的祖地文化,是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为后人寻根竭祖提供真实的依据。
舜帝的故里,史籍记载:“舜生于姚墟”,姚墟,后为徐镇,过去是属山东省的鄄县,现属于河南的濮阳县。
濮阳县现存的有关舜帝的出生地、故里、早期活动的遗迹及有关舜帝故事传说,舜帝的故里就是现在河南省濮阳县的鄄城,这就是圣祖的根,亦是中华舜裔最早的祖根。
舜帝的国号虞,建都蒲坂,今为山西省永济县东三十里舜郷,所以蒲坂城内有舜庙,城外有舜宅及二妃坛,附近有历山、妫水。
舜帝与娥皇,女英二妃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湖南宁远县九嶷山,是为零陵。
零陵就是舜帝陵。
舜葬于山阳,其子商均葬于山阴。
山南有舜庙,前有石碑,附近有舜峰、女英峰、旁有娥皇峰、下有舜池。
因九嶷山系舜墓之所在,被道教列为二十三洞天。
阜宁陈氏渊源序阜宁陈氏渊源序阜宁陈氏,渊源宏远,上溯祖德,所谓“饮水思源”,“慎终追远”,不可忘本也。
一、上溯四千七百年前,陈氏先祖是黄帝。
黄帝部落原先生活在河北涿鹿一带,生活方式以游牧为主,农业为辅。
先后与炎帝、蚩尤部落发生大规模争地盘的战争并取得胜利,形成以黄帝部落为主的中华民族的雏形。
九传至舜,尧将二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为妻,赐姓妫氏,让他们居住妫纳河边生活。
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
相传,舜出生在河南省濮阳县五星乡瑕丘村,每年正月十八(舜的出生日)舜帝故里庙会,“万人同吃一锅饭”的传统已沿袭一千多年。
(每人需交七元钱)。
尧年老禅让帝位,舜摄行天子事八年,尧崩,舜守制三年后又执政三十九年。
舜100 岁时南巡苍梧,崩,葬在湖南省宁远县九嶷山南。
2005 年9 月16 日,湖南省首次以省政府的名义,在九嶷山舜帝陵前,举办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规格的祭舜活动,共十万余人参加大典,纪念这位人文始祖。
(另一说舜的先祖虞幕是东夷人,虞幕七传至舜。
)二、上溯三千五十年前,公元前1045 年,周武王伐纣凯旋归途,封妫满于陈,以备“三恪”,在今淮阳之宛丘,建立陈国。
妫满是舜帝的三十四世孙,是陈姓的始祖。
谥号陈胡公。
陈国历经二十世、二十六君,五百六十八年,公元前478 年被楚国所灭。
三、上溯二千六百八十年前,公元前672 年,陈国大夫公子完奔齐,以国为氏,子孙后改田姓,为田姓始祖,齐桓公聘为工正。
数传至田和,代姜齐为田齐,周天子封田和为齐侯,三传至因齐为齐威王,成为战国七雄之首,称霸中国,数传至齐王建,为秦始皇所灭。
活动地点在今山东省,陈完家族墓地在烟台市咀子山。
四、上溯二千一百九十年前,恢复陈姓。
齐王建儿子在齐国灭亡后,各自逃难分为七姓,其中三儿子田轸,参加项羽起义军,因灭秦有战功,先后被项羽封为陈县令、河南相、颍川侯,故全家迁到颍川,今河南省禹州市境内,恢复陈姓。
数传至陈寔,为东汉桓帝时太丘长,世称文范先生,儿子陈纪,孙子陈群,均有贤名。
古代全国陈氏通用派谱万年字辈全文(一)天下陈姓一家亲,和谐德善出义门。
陈氏受姓源于虞舜帝后裔陈氏是百家姓中的大户人家之一,也是人财兴隆的旺族姓氏,结止现代,全国和全球的陈姓华人达亿人。
陈氏受姓来源于古代虞舜皇帝的后裔,始祖陈胡公,位于河南省淮阳一带。
现今在周口市淮阳龙湖南坛湖畔有陈湖公铁墓,属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圣地。
古代陈朝就是其中之一,由陈霸先建立,历经五代皇帝长达数十年。
陈胡公后裔陈寔住河南颍川一带,称之为颍川陈。
陈旺迁官江西义门,定居后组建大家庭,几十代不分家,人口达近四千,和谐相处,称之为义门陈。
江西德安车桥镇义门村辖区内有陈旺墓地和系列古建筑,属国家保护和全球华人参观旅游圣地。
在唐朝中后期,皇上赐金碥"义门陈"。
宋朝历代皇帝也多次赐联赐派字。
到了北宋嘉祐七年时,包丞相等大臣向皇上奏章陈氏分家,由此,分得大庄一百担八庄,中小庄共计291庄。
分庄时,义门陈长辈口头议定千字派辈字,传与各庄庄主。
因派辈字是长文,很难记住。
仅有手抄几本,因远离家乡,长途跋涉,多遇战乱盗匪,老派谱几曾烧焚遗传,因此,后来天下陈氏没有该谱长文,各庄就以亲房几家取派字,加之古代交通和通讯不便,相互失去联系,从而乱了辈分。
唯有果石庄庄主迁移湖北阳新县阳港镇一支陈有亮三个儿子心有记忆,后移住枣阳,又西迁鄂西北境内。
丙子再叙传承谱文化丙子年三月,陈旺后裔兄弟四人商议,把口传的陈氏通派记录下来,虽然老谱焚烧难查根本,但是,基本上还是把天下陈氏长文通派字辈描述了下来。
这样,不仅普天下陈氏十辈能同一辈;而且是百家姓派字常用字中通用的字辈都包含在里面。
所记派谱字辈,绵长久远,含义博雅,字意良佳,词意通顺,韵味得体,前呼后映,兴隆发达。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光辉历史,而且文化传统悠久;特别是姓氏家谱文化绵长远久,有家规家训,敬祖宗,孝父母,尊老爱幼,教子孙,助他人,讲信用,行德善,忠国家,讲贡献;爱夫妻,团兄弟,谐邻里,勤劳动,持家俭,戒恶习等家规家训之贤文中很有意义。
陈姓氏介绍方法陈姓是中国最常见的姓氏之一,据统计,中国约有1亿人姓陈,约占全国人口的7%。
陈姓在历史上也有着悠久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
那么,如何介绍陈姓的来历和历史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
一、陈姓的来历关于陈姓的来历,历史上有多种说法,其中最为广泛的一种说法是源于姬姓。
姬姓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贵族姓氏,传说姬姓是黄帝的后代,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后来,姬姓分为了数个支系,其中一个支系就是陈姓的前身。
据《通志·氏族略》记载,陈姓是周武王时期,管仲之后的后裔。
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大臣,他为人忠诚正直,受到了武王的赏识,被封为陈国公。
管仲有两个儿子,分别为管叔和管鲍。
管叔的后代就成了陈姓,而管鲍的后代则是鲍姓。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陈姓源于宋代的一位宰相陈诚。
陈诚是宋太宗时期的宰相,他为政清明,得到了太宗的信任和赏识。
后来,他的后代就以他的名字作为姓氏,称为陈姓。
二、陈姓的历史陈姓在中国历史上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陈姓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当时的陈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统治范围涵盖今天的江苏、安徽、浙江等地区。
陈国的国君就是陈胜,他是楚汉战争时期的一位起义军领袖,曾经率领起义军攻占了楚国的都城郢城。
后来,他被刘邦封为陈王,成为了汉朝的一位贵族。
随着历史的发展,陈姓逐渐分布到了全国各地,成为了中国最常见的姓氏之一。
在唐宋时期,陈姓在文化、科技、商业等方面都有着较为突出的表现。
例如,唐代的陈子昂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登幽州台歌》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宋代的陈炎庆则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的《数书九章》对中国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代以来,陈姓在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等领域也有着不少杰出人物。
例如,民国时期的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现代的陈嘉庚则是一位著名的企业家和慈善家,他的多项慈善事业为中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陈氏世系(部分)(二)陈氏嫡系世系之一(自陈胡公满起)始祖一世:陈胡公满。
阏父之子。
妣大姬。
生子犀侯、次子皋羊。
二世:申公犀侯。
胡公满长子。
袭陈侯。
妣蓟氏。
生子突。
三世:孝公突,又名仁。
申公犀侯子。
袭陈侯。
妣宋氏。
生子圉戎。
四世:慎公圉戎,又名钊,孝公突子。
周历王二十四年薨。
妣周氏。
生男一:宁。
五世:幽公宁,又名苌。
慎公圉戎子。
在位二十三年,薨于周共和十年。
妣杞氏。
生男一:孝。
六世:釐公孝,又名金木父。
幽公宁子。
在位三十六年,薨于周宣王三十二年,妣鲁氏,生男一:灵。
七世:武公灵,又名超。
嗣位十五年。
周幽王元年薨。
妣齐氏,生男二:长说,次爕。
八世:夷公说,又名林熊。
武公灵长子。
嗣位三年。
周幽王四年薨。
妣胡氏。
传位于弟爕。
平公爕,又名元圭。
武公灵次子。
在位二十三年,周平王十六年薨。
妣曹氏。
生男一:圉。
九世:文公圉,又名亹。
平公爕子。
嗣位十年,周平王二十六年薨。
妣齐氏,生鲍。
另姬蔡女,生佗。
十世:桓公鲍,文公圉长子。
嗣位三十八年,卒于周桓王十三年。
妣吴氏,生免,次跃。
蔡姬所出,三林,四杵臼。
公子佗(亦作他),字五父。
文公圉次子。
《左传·昭公五年》载:“春,正月,甲戌,乙丑,陈侯鲍卒。
······于是陈乱,文公子佗(桓公弟,五父也,称文公子明佗,非桓公母弟也)杀太子免(桓公太子)而代之”。
《左传·昭公六年》又载:蔡人杀佗(佗立踰年,不称爵者,篡立。
疏:佗立二年)。
《台湾德星堂族谱》载:桓公病,佗杀太子免而代之。
佗虽篡位,人心不服,又性好田猎,每微服从禽郊外,不恤国政。
蔡桓侯封人(厉公之母舅)乃命其弟蔡季带兵住陈境,俟其出猎,擒而杀之。
枭其首祭于桓公之庙,立跃为君,是为厉公,此周桓王乙亥十四年事也。
佗篡立仅一年零六个月,未会诸侯,故不能称爵。
”十一世:太子免,桓公鲍长子。
立为太子。
桓公病笃,被公子佗所杀。
厉公跃,桓公鲍次子。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载:“陈厉公,蔡出也,故蔡人杀五父而立之。
陈氏家族文化编者按:陈氏源远流长,家族文化积淀深厚,这里辑录的祖训家规家法便是明证。
虽然有些内容已不适应当今时代,但是,它是教人向善向上的。
这里倡导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克勤克俭,毋怠毋荒,“愿我族姓,怡怡雁行,通以血脉,泯厥界疆”都是陈氏家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发扬光大。
唐禧宗(公元874-888年在位)时,聚族而居在江州的陈氏,就被旌表为“义门”。
从那时起,下传三代,聚族而居的分支已有700多人,时任御史大夫的陈崇主持家族事务,为了规范家族成员的言行,正确处理家族事务,他制定了33条家法,“依法治家”。
尽管许多条文当今已经不适用,但在1000多年前就强调“法治”而不是“人治”的做法,确实难能可贵。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这是国家富强,家庭和睦,社会祥和的保障。
陈氏能出现“义门”这类典范,全靠于此,为效法前贤,启迪后昆,特选如下。
一崇祖论盖闻,木有本,水有源。
木必培其根,而叶茂;水必清其源,而流长。
人之于祖也,亦然。
孰剏(chuàng)其业,惟祖创之;孰垂其统,惟祖垂之。
田园广置,祖则有以开先;分支绵延,祖则有以埀(chuí)后;甚矣。
祖之不可不崇也。
窃怪今之为人后者,轻弃祖德,藐视宗功。
一旦产业兴隆,则曰儿孙之福;家财荡废,则曰宗祖之灾。
庙宇任其倾颓,坟茔听其坦塌。
抑且厯世神主尊卑,错乱昭穆不分祖之不崇,孰甚于此。
此而欲其寝昌寝炽,尔寿尔富是犹拔木而求叶茂,塞源而冀流长也,其可得乎?更可恨者,有借祭为名不惜椎牛击(jī)豕烹羊炰(páo)羔而牲牷(quán)肥腯(tú),致祭于祖者,特馂(jùn)馀也。
吾闻昔日之祖宗,即今日之父母,幽明一理。
若不致其敬焉,纵若嗷之馁(něi)其肯享不诚之荐欤。
即如余族自添五公迁业以来代有祀田而习俗相沿,安于固陋。
所谓三千三百者置若罔闻,目击之馀,窃尝叹息思有以更张之奈大厦之倾,非一木能支;旧俗之染岂一人能革。
陈氏起源与祖训陈姓起源陈姓出自姚姓或妫姓,舜帝的后裔。
舜,也称虞舜,黄帝八世孙,生于姚地,所以姓姚。
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武王灭商朝纣王以後,建立周朝以後,找到舜的三十四世后人妫满,武王为笼络天下。
特封妫满为诸侯,并把大女儿太姬嫁给他,封国于—陈(今河南省淮阳县),谥号称为胡公。
在这个地方,建立了「陈国」。
舜帝的后裔满的子孙有以国为姓的,即成为陈姓的由来。
以国为姓,使用陈姓的始祖是胡公满,陈姓使用主要从周朝初年的陈胡公满开始,陈胡公满是三皇五帝之一的虞舜姚姓的后代。
舜在被选为尧的接班人前,尧为了考察他,让舜搬到妫水旁居住,所以舜的部分后代便以所居住的这条河为姓,为妫氏。
部分改姓的本姓是姚的族人后来有改回姚氏,部分没有改回来,便发展出其他姓,比如陈姓——《唐书·宰相世系》部分又改回本姓姚的:舜后代胡公妫满封于陈,至陈敬仲(陈完)仕齐,又改为田氏。
王莽封本姓为姚的姚氏族人田丰为代眭侯,后丰子田恢为避王莽之乱,过江徙居吴郡,又改为妫姓,其五代孙妫敷,又改回为姚氏。
从姚姓发展到妫姓,再到胡公满传至10世孙妫完,陈国内乱,陈厉公的儿子妫完怕株连自己,出奔到齐国,以故国为氏,称陈氏,陈完一支在齐国落了户,把自己的姓氏也由陈改成了田,到十代孙田和时,废齐康公而自立为齐太公,并受到周王朝和诸侯列国的承认。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田代齐姜”。
公元前221年,齐王田建时,齐国为秦所灭。
齐王田建亡国后,子孙纷纷改姓避难,舜帝一系又经历了一次大分化。
田姓今在中华大姓中列第34位。
齐王田建三子:升、桓、轸,升、桓改姓为王氏,其后代即汉代王莽一族,此为王姓的一大发源。
轸奔楚为相,后迁入颍川(今河南长葛)。
田轸复姓陈。
自秦汉以来,由田姓复姓归宗的颍川陈氏一支,在中国历史上十分显赫,繁衍极盛,播迁极广。
前文已经叙述,从姚姓族人衍生出妫姓,再妫姓改姓陈姓、胡姓,部分陈姓再改为田姓,部分田姓族人改为妫姓,其五代孙妫敷,又改回为本族人最早的本姓姚姓,部分田姓族人改为王姓。
其它从从姚姓族人衍生出的姓氏没有改回族人最早的本姓姚姓的,便继续发展出其他姓。
陈姓发展历程:自幕至于瞽瞍无违命,舜重之以明德。
自虞幕至虞舜,有近1500多年的历史,《韩非子》说:虞夏二千余岁。
《国语》记载幕能帅颛顼者也,有虞氏报焉;杼能帅禹者也,夏后氏报焉;上甲微能帅契者也,商人报焉;高圉大王能帅稷者也,周人报焉。
虞夏商周四代是奴隶社会的顶峰的代表,华夏正统。
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彰明德。
因舜帝生于姚虚而姓姚,其子商均生于妫汭而姓妫,《尧典》记,舜“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
”夏代虞后,虞族子孙亦姓虞,姓妫,姓姚,姓王,姓吴......在夏代,有虞氏的首领虞思曾帮助禹的后代少康复国......;在商代,《世本》宋忠注:“虞思之后,箕伯直柄中衰,殷汤封遂于陈,以为舜后是也。
”;在周代,《史记》、《左传》记载:《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之产曰:昔虞阏父为周陶正,以服侍我先王,我先王赖其利器用,与其神明之后,以备三恪,庸以元女太姬配胡公而封诸侯。
”《史记》详细见陈杞世家;自陈胡公以后其子孙姓陈,姓胡,姓袁......;陈完,陈厉公之子,陈氏重要支系,详见田敬仲完世家,陈完的子孙代姜齐称孤道寡,陈完的子孙姓陈,姓孙,姓王,姓田,姓陆......详细见右表(点击放大),虞舜帝部分后裔简表,商族姓氏参考宋微子世家,在此不再累述。
另外根据唐书记载,汉族李姓出自陈国,始祖李利贞为陈国大夫,老子亦陈国人。
孔子亦在陈国居住了三年。
补充:殷墟甲骨卜辞载商人高祖夔,据王国维考定,“夔”为“帝喾”之名,因形讹而成“夋”。
因此由夔神而分化成喾、夋二神,同见于《山海经》神话中,唯“夋”写作“帝俊”,为全书中最主要最显赫的一个上帝神。
“帝喾”只偶尔提到两三次,而另外分化出“帝舜”一神。
自晋郭璞至近代学者多认为“舜”自“夋”音变而出。
是“喾”与“俊”、“舜”原由同一神“夔”分化出来已可论定。
可参阅《山海经》郭璞《注》、郝懿行《笺疏》、毕沅《新校正》、王国维《殷先公先考》、郭沫若《古代社会研究》、《卜辞通纂》、袁珂《山海经校注》,这也同时证明了虞族和商族的血缘关系.陈氏祖训明明我祖,汉史流芳,训子及孙,悉本义方。
仰绎斯旨,更加推祥,曰诸裔孙,听我训章。
读书为重,次即农桑,取之有道,工贾何妨。
克勤克俭,毋怠毋荒,孝友睦姻,六行皆藏。
礼义廉耻,四维毕张,处于家也,可表可坊;仕于朝也,为忠为良,神则佑汝,汝福绵长。
倘背祖训,暴弃疏狂,轻违礼法,乖舛伦常。
贻羞祖宗,得罪彼苍,神则殃汝,汝必不昌。
最可憎者,分类相戕,不念同气,偏论异乡。
手足干戈,我心忧伤。
愿我族姓,怡怡雁行,通以血脉,泯厥界疆,汝归和睦,神亦安康。
引而亲之,岁岁登堂,同底于善,勉哉勿忘!陈氏家训事亲必孝,待长必敬。
兄友弟恭,夫义妇顺。
冠婚丧祭,秉礼必慎。
学文必功,习武必勤。
治国必忠,治家必严。
居功毋骄,见恩必谢。
士农工商,择术必正。
毋听妇言,而伤同气。
毋作非法,而犯典刑。
毋以众而暴寡,毋以富而欺贫。
毋以赌博而荡产业,毋以谣辟而坠家声。
制行唯严以律已,处世当宽以绳人。
苟能行之于久久,当必报之以冥冥。
兹训词实系废兴,诵之再三,尔其敬听。
陈氏家规二十条敦孝弟以重人伦。
笃宗族以昭雍睦。
和乡党以息争讼。
尚节俭以惜财用。
解仇忿以重身命。
训子弟以禁非为。
躬稼蔷以知艰难。
忍耻辱以保家业。
读诗书以明理义。
祭祖宗以展孝思。
亲师友以成德行。
慎交游以免损累。
严乘祧以息讼端。
禁烟赌以杜下流。
置义田以赡贫乏。
互守望以防盗贼。
主忠信以植根本。
守本分以寡过恶。
务谦逊以迓吉益。
辨义利以定人品。
陈氏自古崇道德,尚礼义,忠厚传家,诗书继世,以耕读为世业,以仁义为家法。
仁亲为重,轩冕为轻,读陈氏家规二十条可知也。
跋(确山县增生子佑应其)右(上)二十条虽浅近,意实深长,愿吾族世世身体而力行之。
上之可以希圣希贤,次亦可以省身寡过,蕴之为德行,行之为事业。
虽不可谓为善言善道,亦吾族所当共勉者也。
然统观之,均不可轻分观之,始终更重何者?能敦孝弟,不惟不犯上作乱,顺而推之,下十九条,将一能而无不能,能辨义利,知法,君子而戒,小人逆而行之,上十九条,亦一能而无不能。
诚如是也,吾陈氏虽不可谓贵胄华宗,亦可窃附于名门右族之后,而不辱先人。
非然者,不惟不能亢宗克家,吾陈氏后日之现象,将不堪设想者矣。
然保身、治家、涉世之道,虽未尽于二十条中,而大要纲领则亦备矣。
惜小注太简未能畅厥意旨,后之人果有学问博恰,以二十条为题各系以辞,使意无不言,言无不尽,可法可传,令读者警心动魄,而不敢逞。
是所望于继志述事者。
又跋(汝南县庠生东之王汇川)右(上)二十条,前五条论敦伦、睦族、和乡、崇俭、惩忿之道,次五条论训子、力蔷、忍辱、读书、报本之方,中五条言亲师、慎交、继绝、闲邪、济贫之图,后五条言防盗、存诚、守分、务谦、立品之实。
其第一条推爱敬之良,勉人为孝子兼为悌弟,其二十条言义利之辨,劝人为君子,戒小人尤为当务之急。
若贵族世世能曲体,子佑夫子立规垂训之意而遵行无违,将下能循规蹈矩,为克家之肖子,上能光前裕后,为有道之曾孙,孝弟之行益笃,有司表为仁里,君子称为义门,天下推为望族,陈氏之兴其未艾也夫。
义门陈氏家范十二则(唐)陈崇一、尊朝廷太平之世,声教覃敷。
谊降轩冕,恩彻泥涂。
普天率土,莫不沾濡。
矧吾陈宗,被泽尤殊。
金门锡爵,玉册蠲租。
稽颡顿足、鼓腹含哺。
何以仰答,远著宏谟。
出励名臣,处为硕儒。
安吾作息,急乃公输。
扬诩大化,嬉游唐虞。
二、敬祖宗陈氏先代,渊流宏远。
冥索遐稽,弥深缱绻。
德为畴立,功为孰建。
宜都以来,滋培不浅。
司马参军,日恣流衍。
补阙才高,秘监闻显。
著作贤嗣,庐峰绝巘。
徙乎江州,始基是践。
自斯而遥,其绪日展。
俎豆勿忘,咸相黾勉。
三、孝父母父母生我,鞠育劬劳。
顾复之恩,自少而耄。
几经艰难,以养以教。
冀其克遂,悲喜相交。
兴言及此,中心如刀。
谓地盖厚,谓天盖高。
趵蹐无报,徒属里毛。
遐思古人,其乐陶陶。
养惟其志,不惟其肴。
致其慕者,涕泣而号。
四、和兄弟鹡原志喜,雁序分行。
维礼与诗,盖有明章。
矧蹐圣世,跻乎虞唐。
荆花纷馥,接叶联芳。
埙篪韵协,手足相将。
和乐且耽,庶顺高堂。
追维先代,厥有二方。
惟其难也,实至名彰。
无歌偏及,以致缺戕。
千古以来,被止眠姜。
五、严夫妇人伦伊始,兆自闺门。
阴阳之义,亘古常尊。
好合可乐,狎昵宜悛。
正位内外,各以其分。
鸡鸣致警,戒旦时闻。
以乐鼓钟,以友瑟琴。
梁妻举案,冀妇如宾。
惟鸿与缺,道行于身。
不知其然,地亵而亲。
脱辐至矣,则又何云!六、训子孙繄维义族,后起联翩。
兰含春媚,桂馥秋妍。
何以栽培,护其性天。
巍巍桢干,饱乎云烟。
农亩有径,诗书有田。
耕食凿饮,为诵为弦。
终身远到,基于少年。
循矩斯方,受规则圆。
非规非矩,遗羞昔贤。
父兄之教,在所宜先。
七、隆师儒圣贤至道,孰与为明。
千秋统绪,任在儒生。
发聋启聩,鼓振金鸣。
石渠白虎,木铎传声。
惟其义备,斯感至情。
游扬二子,立雪于门。
苏章千里,不惮遥程。
跋涉艰楚,负笈而行。
吾陈东佳,无鹜乎名。
隆宠师儒,以集群英。
八、谨交游人生所忌,处独居幽。
慧无与发,思无与抽。
士农工贾,惟其匹俦。
或出或处,气类同求。
戒勿如已,比匪非仇。
声气是诩,他日为忧。
与其为滥,无宁隘收。
金兰善谱,不类盟鸥。
少壮一诺,终当白头。
风雨契阔,致意缪绸。
九、联族党江州一族,异流同源。
阅十一世,和处笑喧。
非吾伯叔,即我弟昆。
长幼上下,无寒无暄。
驰驱皇路,退伏高原。
咸敦一脉,岂有嫌言。
二百余口,饔飧同轩。
时勤课教,李笃训勉。
有才足论,有勋与展。
何疏何戚,门庭欣然。
十、睦邻里古者八家,同井相助。
由近而远,情谊攸著。
为邻为里,居游与聚。
疾病相持,死丧与赴。
患难忧危,戒惊恐惧。
謦欬欢逢,寿考媾娶。
伏腊周旋,心融情豫。
岁酒同甘,烹宰饱饫。
阗阗里闾,倒屣解屦。
诗称洽比,殷其景慕。
十一、均出入生财之难,期其亘足。
制用有经,积施相续。
积而不施,施而不彀。
侈靡吝悭,均为薄俗。
生齿云多,资用繁缛。
老疾宾祭,其敢不肃?以赡耕稼,以资诵读。
家庭内外,持筹仆仆。
惟均惟平,度其盈缩。
乾糇以愆,为汝曹勖。
十二、戒游惰凡人之生,畴无担荷。
均在四民,责无敢堕。
行必期为,志惟务果。
奋进而前,犹不与我。
矧其嬉游,而敢偷惰。
即历艰危,无挫坎坷。
丈夫志雄,磅礴磊砢。
进止帷幄,了如观火。
何乃自戕,手足委亸。
家范谆谆,各为佩左。
按:此家范十二则,旧谱失载,今从上保宣公房老谱查出,敬录于此,吾宗人尚其宝诸!陈氏家法三十三条并序序《易》曰,家正则天下定,是知治家之道,古犹病诸。
故圣人垂五教、敦九族、使后之人知人伦勉而付之,以希圣人共庶几乎。
我家袭秘监之累功,承著作之遗训,代传孝悌,世习诗书,业继典坟,由是子孙众多,上下和睦,迄今存殁一十代,曾元二千人,祖训贻谋,致共余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