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班管理的艺术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新班管理的艺术
班级管理历来是个棘手的问题。
而对一个新班级的管理更是如此。
学年伊始,作为一名班主任常会接手一个新班级。
面对一副副新鲜的面孔,一个个陌生的情况,经常会感到班级管理工作有些茫然,不知所措:不能了解学生,更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班级工作。
针对这种情况,结合多年的工作实际,我总结出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管理方法:“新班管理艺术”。
1 “别开生面的民意测验”艺术
首先,我将所要调查的问题分门别类,让全体学生参与,进行评价。
为班级管理提供依据。
这些问题,诸如:本班的干部谁最称职?班里存在着哪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你最佩服的同学是谁?他(她)有哪些值得别人学习的优点?班里表现不够好的是谁?什么原因使他(她)表现的不够好?学习上有困难的是谁?家庭有困难是谁?等等。
总之,让学生把自己了解的情况,通过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详细地反映上来。
然后,我把学生反映上来的情况一一分类,汇总,列表。
一般会出现如下几类情况:①学习优秀,工作有魄力,有责任心的。
②虽然学习成绩较好,但不太关心班集体的。
③调皮好动,学习不够用功的。
④学习缺乏自信心,没有上进心的。
⑤家庭情况特殊,家庭教育跟不上的等。
这样一来既了解了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又抓住了他们的特点,便于很快记住熟悉每一个学生,主动权就很自然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2 “独出心裁的个性评价”艺术
针对学生自尊心强,喜欢表扬,期望别人认可、接纳的特点,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我先让学生进行个人简介,介绍一下自己的优点有哪些,或者将记忆中自己做过的能体现自身价值的事情展示给大家。
他们有的热爱劳动,有的乐于助人,有的学习优秀,有的帮助妈妈洗了几件衣服……那流光溢彩的脸上,看得出内心的兴奋与喜悦。
接着,我又让学生互相评价。
也就是互相寻找对方优点。
我把全班分成许多小组,选一人为组长,对学生的优点进行记录。
他们你一言,我一语,畅所欲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学生们找到了自己的长处,端正了对自我的认识,消除了部分学生的自卑感,缩短了优生和后进生的心理差距,树立起“别人行,我也行”的信心。
3 “因人而异,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的位置”的艺术
我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和优点给他们安排相应的“职务”,让每个学生都有发挥潜能和特长的机会,让他们找到施展本领体现自身价值的舞台。
在安排职务之前,我首先做了一番鼓舞士气的讲话:“同学们,我觉得每个人都是一个人才,老师很佩服大家,也相信大家都是能献策献力的。
相信在咱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把我们的班级工作做得出色,做得辉煌……”顿时,班级内一片沸腾。
学生们群情激昂,心潮澎湃。
这时候,我开始“任命”,学习优秀的任命为学习组长或学习委员;爱劳动,体力强的,就让他分管卫生;有责任心,干事认真的就让他
管理班里的公物;朗读水平高的就让他当读书辅导员;爱动脑筋、爱做手工的,就让他担当“科技观察小组”的组长,就连关灯、锁门之类的小事都有专人管理。
总之,形成了“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的局面。
这样一来,我的班级管理工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但班里的每一件事都有条不紊,而且学生做事的热情十分高涨,我这个班主任反而成了闲人,学生们都主动找我汇报工作情况,顺便再向我提出合理的建议,班级工作越做越出色。
可谓是群策群力,人尽其才。
4 沟通师生之间感情的艺术
尊重热爱学生,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
师德之魂在于“爱”,爱是师生交往中的粘合剂,作为班主任,要懂得热爱学生,因为爱生之心是教育的前题,是教育力量之所在。
教师对学生的爱和理解,可以使学生感到温暖、关怀,可以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
总结多年做班主任工作的体会,我认为:教师的爱应撒在学生集体中,教师的爱应插在学生的心坎上,包括对优等生的培育,对一般生的促进,对特殊生给予的特殊关怀,对后进生给予的偏爱。
理解是一种更重要的爱,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等各方面的关心,与学生尽可能多的心灵上的沟通,就会使他们有不愿同父母家人讲的话愿意同我讲,家庭遇有矛盾和分歧的事喜欢对我谈,想不通的问题愿意从我这儿找答案。
我们班已形成了这样的班风,我们班学生有什么想不通的事都能主动找我谈心,有些时候有的同学看我很忙,但有事想说,就很有礼貌地在我桌上放一个条子,或在作业本中写一句话告诉我:“老师,有时间您能不能和我谈谈”等等,这样的沟通,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教师在把爱奉献给学生的同时,自己也在收获着学生们的爱。
一句句亲切的问候,让我感到欣慰,尤其是当不少学生把我称为他们人生路上的导航员时,我为之一震,认识到自身的价值。
5 制订班级规章制度的艺术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作为一个集体,必须建立健全各方面的制度,并使之成为全体成员行为的准则。
在班级要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如:卫生制度、劳动制度、学习制度、作业制度、纪律制度、公物制度、就寝制度、就餐制度等,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法”可依。
制度出来后,班主任还要及时做好指导和督导工作,协助他们解决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并随时做好个别调查,杜绝弄虚作假现象,定期评定,奖优罚劣。
同时要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可以把班内几十名学生进行重新组合,分成小组。
小组之间围绕班内日常事务,积极开展竞赛活动,形成互相激励、监督的良好氛围,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事事有人管的良好局面。
班主任在管理中应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通过深入学生之中,经常观察,于细微之处发现苗头,掌握学生的特点、心理,多动脑筋,采取灵活机动的方法“对症下药”,以理服人。
在一个班集体内,班主任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就必须不断加强班干部队伍建设,通过班干部实现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同时发挥班干部的带头作用,为其他学生作出榜样。
俗话说,纪律是胜利的保证。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制订班规时,与学生一道来讨论制订,并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让他们知道哪些言行是守纪的表现,哪些言行是违
纪的表现。
由于制订班规有学生的参与,且博采众言,所以班规一经形成,他们就乐于接受,并主动、积极地遵守,相互监督。
即使学生偶尔违纪,如有的学生上课小声说话,东张西望,玩小东西等,只要老师一个暗示动作,如突然停止讲课,有意提高讲课声音,有意敲击桌面、黑板等,他们就会立刻终止违纪行为,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如果以后他们再违纪,他们就会在老师的提醒下或在同学间的相互监督下努力去克服这个弱点。
这里应注意一点,由于小学生自控能力差,个别学生违纪现象容易出现反弹,这就需要老师的宽容、理解和帮助。
这里的宽容绝不是庇护和放任自流,而是在学生出现违纪后给予及时的教育帮助,让他们知道错的原因,最后改掉不良言行。
对于那些个别屡教不改的调皮学生,老师不要“横眉冷对”,在教育时不要急于求成,要循循善诱,进行推心置腹的说教,并给予改正的时间和机会。
如果还是顽固僵化,偶尔辅之适当的惩罚,如静坐思过等,让他知错改错。
马卡连柯说过:“合理的惩罚不仅是合法的,也是必要的。
”完整的教育不能没有惩罚,但惩罚不等于体罚,二者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惩罚是一种教育、转化手段,而体罚则是肉体和精神上的伤害,所以通过适当的惩罚,让他触及灵魂,改错归正,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由此,我想“班”的组成并不意味着真正意义上集体的形成,要形成健全的良好班集体,需要班主任精心培植,耐心策划,细心酝酿。
尊重科学性,讲究艺术性,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尊重学生,民主管理,一定能将班主任工作做得卓然不群,有声有色。
参考文献
1 赵忠心著.《班级管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 刘敏主编.《班级人文性管理艺术》.新华出版社,2003
3 王柏思著.《学校行政概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
4 张文富主编.《班主任工作艺术汇编》.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
5 李梦雨等.《小学生心理研究成果》.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