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分子热运动试题答案及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260.35 KB
- 文档页数:25
初三物理分子热运动试题答案及解析
1.端午浓情,小乐给奶奶剥粽子,奶奶给小乐戴香囊。
粽香、药香四溢,这个现象说明
A.分子由原子组成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分子间有斥力D.分子间有引力
【答案】B
【解析】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一切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由题意知,该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本
题正确选项是B。
【考点】分子动理论
2.据国外一则新闻报道,某地行人在路上闻到了刺鼻的塑料烧焦的气味,随后发现原来是路边的
一辆汽车后视镜已经被烤化了,经调查原因是马路对面大楼的玻璃幕墙将光到后视镜上,使
其温度过高造成的,闻到塑料烧焦的气味是现象.
【答案】反射;扩散
【解析】光线照射到光滑的玻璃幕墙上时会发生镜面反射;光反射到后视镜上使其温度过高,时
间长了被烤化;闻到塑料烧焦的气味是一种扩散现象;扩散现象是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考点】光的反射,扩散现象
3.下列哪种现象不能用分子运动理论来解释()
A.走进花园闻到花香
B.放入水中的糖块会使水变甜
C.天空中飞舞的雪花
D.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答案】C
【解析】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而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我们能闻到花香、水中放糖后整杯水会变甜;由于分子间有间隙,所以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但是雪花
的飞舞、尘土的飞扬等都不是分子的运动,因为一颗雪花、一粒灰尘都是由无数个分子构成的,
所以C符合题意。
【考点】分子动理论
4.下列四种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A.我国北方地区频发“沙尘暴天气”B.春天柳絮漫天飞舞
C.气体压缩到一定程度后,难以再压缩D.端午节,粽叶飘香
【答案】D
【解析】我国北方地区频发“沙尘暴天气” 和春天柳絮漫天飞舞都是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受力而
运动,属于机械运动;气体压缩到一定程度后,难以再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端午节,粽
叶飘香是由于粽叶的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跑到了周围空气中,进入到了人的鼻子,属于扩
散现象。
故选D
【考点】机械运动;分子运动论
5.在医院等公共场所设有“禁止吸烟”的标志,这是因为在公共场所“一人吸烟,多人被动吸烟”,
这种说法的依据是: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息地做.冬天手冷时,我们用搓手的方式
使手变暖和,这是采用的方式来增加手的内能.
【答案】无规则运动做功
【解析】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这是在公共场
所“一人吸烟,多人被动吸烟”,的依据;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冬天手冷时搓手,是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这是采用做功的方式来增加手的内能.
【考点】分子的热运动;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6.在苹果园中,会闻到苹果的清香味儿,说明分子在不停地;把两个铅块紧压在一起,结
合成一个整体,需要用足够大的力才能把它们拉开,说明分子之间存在。
【答案】运动引力
【解析】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既有引力也有斥力。
在苹果园中,会闻
到苹果的清香味儿,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把两个铅块紧压在一起,结合成一个整体,需要用
足够大的力才能把它们拉开,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考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7.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A.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之间B.液体分子间只存在吸引力
C.固体的分子间没有空隙D.宇宙天体、分子都在不停息地运动
【答案】D
【解析】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
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有间隔。
扩散现象可以发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
选项A说法错误;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
斥力,选项B说法错误;任何分子间都有间隙,选项C说法错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选项D说法正确。
故选D。
【考点】粒子和宇宙
8.央视一套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国”节目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味道鲜美的微山湖炖鱼是济宁人民“舌
尖上的美食”。
炖鱼满屋飘香是由于造成的,烹饪过程中其内能是通过方式改变的。
【答案】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热传递.
【解析】炖鱼时满屋飘香是因为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而引起的扩散现象;烹饪过程
中鱼的内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的.
【考点】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9.下面现象可以说明分子的热运动的是
A.风吹树叶摇动B.扫地时尘土飞扬C.玫瑰花芳香四溢D.河水向低处流
【答案】C
【解析】风吹树叶摇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A不合题意;扫地时尘土飞扬,也是
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一粒尘土不是一个分子,它包含着无数个分子,所以不能说明分子的
热运动,B不合题意;玫瑰花芳香四溢,这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符合题意;河
水向低处流是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不是由于分子的热运动引起的,D不合题意。
所以本题选C。
【考点】分子热运动
10.(2分)给汽车加油时,会闻到汽油味,这是______________现象.当汽油在发动机内燃烧
不充分时会冒“黑烟”,这时发动机的效率________(填“升高”、“不变”、“降低”).
【答案】扩散降低
【解析】给汽车加油时,会闻到汽油味,这是由于汽油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造成的,这是
扩散现象。
汽油在发动机内燃烧不充分时冒黑烟,放出的热量就会减少,这样发动机所做的有用
功就会减少,机械效率就会降低。
【考点】扩散内燃机效率
11.下列关于分子动理论的解释正确的是()
A.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B.微风拂过,青烟袅袅,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答案】D
【解析】分子的体积很小,用肉眼几乎观察不到.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在永不
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其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引力和斥力,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选项A说法错误;微风拂过,青烟袅袅,不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选项B说法错误;海绵的结构决定了其容易被压缩,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选项C说法错误;分子的热运动的快
慢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所以“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
规则运动越剧烈.故选D.
【考点】分子动理论内容
12.美丽的鄂州“襟江抱湖枕名山”,素有“百湖之市”的美誉.市区及周边的湖泊,可以大大减弱该
地区的“热岛效应”,这是利用了水的大的特性;春夏季节,漫步在洋澜湖畔,可以闻到阵
阵的花香,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讲,这是现象.
【答案】比热容、扩散
【解析】市区及周边的湖泊中有大量的水,水的比热容大,由Q=cmΔt在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时,比热容大的温度变化小。
闻到阵阵的花香,是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是扩散现象。
【考点】比热容、分子运动论
13.关于小粒子和大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A.红墨水在水中散开说明分子间有排斥力
B.用鼻子嗅气味能鉴别醋和酱油分子表明分子在运动
C.用摩擦的方法可以创造电荷
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恒星是绝对不动的
【答案】B
【解析】A 选项说明分子处于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如果红墨水在水中散开,是由于分子间
的排斥力,那么我们应当看到墨水从中间向四周有规律地散开,而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B选项鼻
子嗅气味能鉴别液体,就是因为液体的分子运动到鼻子中。
C选项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在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原子核束缚电子能力差的物体将失去电子,原子核束缚电子能力强的物体
将得到电子。
D选项,恒星是人眼看起来大致不动,并不是绝对不动,绝对静止的物体世界上是
没有的。
【考点】分子动理论摩擦起电的实质宇宙
14.“不能与烟共舞,吸烟有害健康”,如图是禁止吸烟的标志。
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
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都会充满烟味,这是因为 ( )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B.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地运动
C.分子间有斥力D.分子间有引力
【答案】B
【解析】关于分子动理论的知识是:1、一切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2、分子间
存在引力,使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由于分子间斥力的存在,使得分子已经离得很近的
固体和液体很难进一步被压缩,3、分子间有间隙。
一个人在房间吸烟,由于烟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空气中,所以整个房间充满烟味.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但是不能说明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和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故选B.
【考点】扩散现象;分子的运动.
15.下列现象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蒙蒙细雨从空中下落
B.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
C.冬季北方城市出现的雾霾
D.炒菜时,满屋飘香
【答案】D
【解析】雨滴、粉笔灰和雾霾颗粒都是由无数个分子组成的,它们的运动是物体整体的运动,是由于外力的作用,不能说明分子的运动,炒菜时,我们闻到香味,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引起的。
【考点】分子热运动
16.下图是禁止吸烟的标志。
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都会充满烟味,这是因为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
B.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C.分子间有斥力
D.分子间有引力
【答案】B
【解析】有人吸烟我们会闻到烟味,这是扩散现象,是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造成的。
【考点】扩散现象
17.通过直接感知现象,来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是常用的研究物理问题方法.下列根据观察的现象,作出的推测不符合物理事实的是
A.根据扩散现象推测:分子是在做无规则运动的
B.根据电路中灯泡发光推测:电路中有电流
C.根据放在螺线管旁的小磁针受力偏转推测:螺线管周围有磁场
D.根据靠近带电体的轻小物体被吸引推测:轻小物体是带电的
【答案】D
【解析】A、扩散现象证明了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遇到,故A符合事实;
B、有电流通过灯泡时,灯泡就可能发光,所以可推测发光的灯泡中有电流,故B符合事实;
C、当小磁针受到力的作用时可发生偏转,所以可推测螺线管周围有磁场,故C符合事实;
D、带电体能够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因此根据靠近带电体的轻小物体被吸引推测:轻小物体是带电的,不符合事实.
故选D.
【考点】物理学方法
18.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分子间的距离越大作用力也越大
B.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与相互作用情况有关
C.震后疾病防控消毒时空气中散发一股浓浓的药味,是药物分子的扩散现象
D.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但功和热量是不同的物理量,单位也不同
【答案】BC
【解析】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快,A错;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
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二者虽然是不同的物理量,但都是能量变化的量度,单位相同,都是焦耳,D错。
【考点】内能分子动理论
19.图中所示的三个实验中,可以说明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的是__________。
【答案】丙
【解析】
甲、用力压下活塞,“棉花”燃烧,这是因为压下活塞,对空气做了功,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了乙醚的着火点,所以棉花燃烧;
乙、抽去玻璃板,两种气体逐渐混合,这是两种气体之间的扩散现象,彼此进入对方,说明构成
物体的分子总是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丙、接触面磨平的两块铅紧压在一起,但分子间的距离还是小于平衡距离的,表现为引力,所以
它们结合在一起.故答案为:丙.
【考点】分子间的作用力
20.在图中所示的各种现象中,主要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
【答案】B
【解析】A中滴在热水中的墨水比滴在冷水中扩散的快,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
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C中铅板和金板长时间压紧在一起,铅和金会互相渗透,说明
分子之间存在间隙,D中,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均匀,是由于二氧化氮分子和
空气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只有B中端面磨平的铅块压紧后能连在一起,说明物体的分子
间存在这相互作用的引力,故B符合题意。
【考点】分子热运动。
21.如图缓慢向上提拉与水面接触的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说明分子间存在。
【答案】引力
【解析】根据实验现象及分子动理论(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进行解答.因为玻璃
和水接触在一起,并且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在引力作用的范围内,故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
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大.
【考点】分子间的引力
22.小明同学在课余通过对鸡蛋的仔细观察发现:夏天的鸡蛋比冬天更容易变为“散黄”,但鸡蛋“散黄”后并未变坏。
那么你认为以下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蚊虫叮咬的结果
B.气温较高,蛋黄膨胀开裂
C.拿来拿去振动的结果
D.气温较高,蛋黄与蛋白扩散作用加剧的结果
【答案】D
【解析】散黄蛋如图所示,其成因多为天气炎热,鸡蛋存放时间过长造成,由于温度高,分子的
无规则运动剧烈,蛋黄与蛋白的扩散作用加剧,导致鸡蛋散黄。
【考点】扩散
23.墨水在温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快,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有关。
冬天烤火取暖是通
过的方式增加人体的内能。
【答案】温度热传递
【解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物体温度越高,分
子运动越剧烈;做功与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墨水在温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快,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冬天烤火取暖是通过热传递
的方式增加人体的内能。
【考点】扩散、改变内能
24.下列现象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濛濛细雨从空中下落B.炒菜时,满屋飘香
C.扫地时灰尘四起D.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
【答案】B
【解析】濛濛细雨从空中下落是小雨滴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炒
菜时,芳香油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空气中,由于炒菜时温度很高,所以分子的扩散
速度加快满屋飘香,故B选项符合题意;扫地时灰尘四起是灰尘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
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是粉笔灰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
D选项不符合题意.
【考点】扩散现象
25.两滴红墨水分别滴在热水和冷水中,可以看到热水变色比冷水变色,这一现象表
明。
【答案】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解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温度对分子热运动的影响,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热水温
度比冷水温度高,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所以看到热水变色比冷水变色快。
故本题答案为: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考点】分子的热运动
26.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的是()
A.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
B.粉笔蹭到衣服,在衣服上留下粉笔痕迹
C.玉兰花开,闻到阵阵花香
D.秋天到来,树叶飘落
【答案】C
【解析】扩散现象是指两种物质相互接触时,一种物质进入到另一种物质的现象。
A、B、D三个
选项中粉笔灰没有进入到空气中和衣服里,树叶也没进入到空气分子中,因此都不属于扩散现象;C选项闻到花香,则说明香味分子扩散到空气中了。
本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扩散现象表明分子
在永不停息地在运动,扩散现象产生后往往是通过看到颜色变化,闻或尝到某种味道来体现的。
【考点】扩散现象
27.夏日荷塘里荷花盛开,微风吹过,飘来阵阵花香,说明分子在__________,荷叶
上的两滴露珠接触后合成一滴,表明分子间有___力。
【答案】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引力
【解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
斥力。
荷花盛开,微风吹过,飘来阵阵花香,是分子运动造成的。
两滴露珠接触后合成一滴,说
明有力吸引,这个力是引力。
【考点】分子运动论
28.下列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春天:春江水暖鸭先知B.夏天:满架蔷薇一院香
C.秋天:数树深红出浅黄D.冬天:纷纷暮雪下辕门
【答案】B
【解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夏天:满架蔷薇一院香,是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故选B。
【考点】扩散现象
29.如图所示,两个紧压的铅柱结合起来了,并能吊起一定的重物。
该实验现象表明:紧压的两
铅柱分子之间存在。
【答案】引力
【解析】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
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如图所示,两个紧压的铅柱结合起来了,并能吊起一定的重物。
该现
象表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考点】分子的引力和斥力
30.两小滴水银靠在一起时,会自动变成一大滴水银,这说明水银分子间存在力;水银不
易被压缩,这说明分子间存在力。
【答案】引,斥。
【解析】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告诉我们,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
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两小滴水银靠在一起时,会自动变成一大滴水银,这说明水银
分子间存在引力;水银不易被压缩,这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考点】分子动理论
31.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
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铅笔笔芯用了一段时间后会变短,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答案】A。
【解析】A中能闻到香味,说明香味分子运动到人的鼻孔中了,故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
A是正确的;B中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故B不对;C中海绵不
是分子,它的体积变小了,并不能够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故C是不对的;D中铅笔笔芯用了一
段时间后会变短,是由于铅笔与纸之间的摩擦而形成的,而不能说明分子间有斥力,D也是不对的。
【考点】分子动理论。
32.下列现象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濛濛细雨从空中下落B.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
C.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D.炒菜时,满屋飘香
【答案】D
【解析】扩散现象说明了:①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②
分子之间有间隙;③分子运动是看不见的,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分子运动属于扩散现象.
A、濛濛细雨从空中下落是小雨滴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粉笔灰在空中飞舞是固体小颗粒的机械运动,不属于分子运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因为分子间有间隙,所以水和酒精的分子分别运动到了对方分子的间隙中,使得水和酒精混
合后体积变小.该选项主要说明分子间有间隙,不符合题意.
D、炒菜时,芳香油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空气中,由于炒菜时温度很高,所以分子
的扩散速度加快,故“满屋飘香”.此选项符合题意.
【考点】扩散现象;机械运动;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的联系;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分子
的运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子运动和物质运动的区别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3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B.磁铁能吸引大头针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D.香气袭人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答案】B
【解析】应用以下知识解题:
1、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
用的引力与斥力.
2、磁铁对铁、钴、镍等铁磁性物质有磁场力的作用.
3、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与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A、由于分子间存在斥力,固体分子间距离很小,所以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
B、磁铁能吸引大头针是因为磁铁对大头针有磁场力的作用,与分子间的引力无关,说法错误,
符合题意,故B正确.
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
D、香气袭人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考点】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的运动;原子结构、元电荷与带电情况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动理论、磁场力、原子核的组成,是一道学科综合题;考查的是基础知识,熟记基础知识、结合题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题的关键.
34.下列对宇宙和微观世界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地球是由物质组成的
B.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C.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D.分子是微观世界中的最小微粒
【答案】D
【解析】由分子动理论知,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故ABC正确,分子是由
原子组成的,故分子不是微观世界中的最小微粒,D错误.
故选D.
【考点】人类探究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及分子的组成.
35.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没有空隙
B.原子中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C.当物体的温度降至0℃时,分子就停止运动
D.破镜不能重圆,主要是因为分子间有排斥力
【答案】B
【解析】固体液体很难压缩,不是分子间没有空隙,任何物体的分子间都有空隙,主要是因为分
子斥力。
A错。
温度越低,分子运动越慢,但是即使温度降到0,分子仍在运动,而不可能停止
运动。
C错。
破镜不能重圆,主要因为分子间距离过大,几乎没有分子力的作用。
D错误。
只有
第二项,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考点】分子热运动。
36.晓雯将几滴蓝墨水滴入一杯水中,如图甲所示.观察到整杯水慢慢变蓝.这种现象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
【答案】无规则运动
【解析】蓝墨水滴入水杯中,之所以整杯水变蓝是因为蓝墨水的分子运动到了水杯中的各个地方,说明分子在运动而且没有规则。
【考点】分子运动
37.将50mL的水与50mL的酒精混合,所得液体体积小于100mL.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
A.分子间是有空隙的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D.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答案】A。
【解析】由于总体积小于水和酒精体积的总和,说明是在混合时水分子进入到酒精分子的间隙中
去了,或者说明是酒精分子进入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说明分子间是有间隙的,A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