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独家特供】高中语文落日导获奖学案新人教必修2
- 格式:docx
- 大小:22.15 KB
- 文档页数:5
浙江省【独家特供】高中语文落日导获奖学案新人教
必修2
浙江省【独家特供】高中语文落日导获奖学案新人教必修2
1、了解日本签字投降这一起初历史事件。
2、结合文中议论、抒情句子来体会作者作为一个中国人在现场的感受,从而理解通讯的新闻性、文学性、评论性的特点。
1、体会作者在文中直接或间接表现出的现场感受。
2、理解通讯使用抒情、议论等手法对新闻真实性产生的作用。
Ⅰ教材助读
一、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朱启平〔1915-近〕,浙江嘉兴人,在著名的《大公报》社做记者.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朱启平被派往日本横须架港现场采访,9月2日,他亲眼目睹中、英、法代表在东京湾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接受日本政府投降的仪式.其现场报道《落日》在《大公报》发表后轰动一时,人称“状元之作〞,后被列为大学新闻系典范教材。
2、《落日》,1945年8月15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投降签字仪式定于1945年9月2日上午九时在美国海军“密苏里〞号战舰上举行。
为什么将这一举世瞩目的仪式放在军舰上?
事出有因,杜鲁门总统在日本投降后宣布由麦克阿瑟出任驻日盟军最高司令,负责安排和主持日本投降仪式,并作为同盟国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
这一决定立即引起了海军的强烈不满,激发了陆海军之间根深蒂固的军种矛盾(此时空军还没有成为独立的军种),海军在战争中出力甚多,到了胜利一刻,却让一位陆军将领站到台前,这将给人以主要是陆军将日本打败的印象,因此海军部长福莱斯特建议,如果投降仪式由陆军将领主持,那么仪式应在一艘海军军舰上举行,此外麦克阿瑟作为同盟国代表签字,那么尼米兹就将作为美国代表签字,以表彰海军在战争中所做出的贡献.为了保证总统同意这一建议,他特别选择以杜鲁门家乡命名,并由他女儿马格丽特主持下水典礼的“密苏里〞号作为候选军舰。
这一建议立即获得批准,这样“密苏里〞号就成为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场地。
3、签字仪式上,“密苏里〞号军舰悬挂的国旗的情况
哈尔西〔“密苏里〞号军舰的舰长〕得知他的旗舰将成为签字仪式所在地时,非常高兴,并特意致电海军军官学校博物馆,请求借该馆收藏的一面旧国旗。
那是一面长165厘米,宽157厘米,只有三十一颗星的旧国旗,这面国旗92年前就曾到过东京湾-—悬挂在1853年首次用舰炮打开日本国门的美国海军舰队司令马修•佩里准将的旗舰桅杆上!哈尔西这么做,无非是要证明美国海军的赫赫军威!该馆同意了他的请求,并派专人用专机将这面国旗送来,哈尔西将其装入玻璃镜框,高挂在自己指挥舱室的门上,正好俯视着仪式的举办场所右舷露天甲板!
在由麦克阿瑟主持的受降预备会议上,出席投降签字仪式的苏联代表普尔卡耶夫,提出应在“密苏里〞号上升起所有对日本作战国的国旗。
麦克阿瑟竟不以为然地说:“就让美利坚合众国国旗做总代表吧,她有这个资格!不是吗?朋友们,哈哈!〞他笑得很轻松,也很自豪。
与会者惊愕地面面相觑。
普尔卡耶夫想到自己是第一次与麦克阿瑟打交道,又见其他代表也没有坚持,只好一笑置之。
从这件小事中可以看出此时美国的强横与嚣张,给投降仪式和战后的各国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
4、《落日》的思想感情及文体特点
“这签字,洗净了中华民族70年来的奇耻大辱。
这一幕,简单、庄严、肃穆,永志不忘……我们的国势犹弱,问题犹多,需要真正的民主团结,才能保持和发扬这个胜利成果。
否则,我们将无面目对子孙后辈讲述这一段光荣历史了.〞在文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日本投降后胜利的狂热,更多的是对祖国未来的期待。
《落日》属于新闻侧记,或叫特写.侧记是从一个侧面反映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的通讯.它取材自由,不求反映事件全貌、全过程,但求抓住特点,扣紧受众的兴趣点,回答受众普
遍关心的问题。
写作时往往夹叙夹议,兼谈感受。
Ⅱ预习自测
勋绶〔〕拾〔〕级登梯
翘〔〕首湔〔〕雪
五光十色:指
目不暇接:指。
厥功甚伟:.
湔雪:。
1、解题:本文用《落日》为题有何深意?
2、本文结构如何划分?
3、本文使用小标题有何作用?
4、文中除了顺叙外,还用了什么顺序?有什么作用?
5、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环境和人物〕,体会其妙处。
〔一〕环境
〔二〕人物
6、通讯、特写,一般都不出现记者的身份“我〞,而本文出现了“我〞,不断写出“我〞的感受,甚至评述。
这样写会不会影响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麦穗.〔suì〕空旷.〔kuǎng〕酥.骨〔sū〕幽深奇诡.〔jué〕
B、眷.顾〔juàn〕静谧.〔mì〕僻.静〔bì〕熠.熠闪光〔yì〕
C、不啻.〔chì〕悲怆.〔chuàng〕面面相觑.〔qù〕锲.而不舍〔qiè〕
D、慰藉.〔jiè〕瞬.间〔shùn〕什刹.海〔chà〕一刹.那〔shà〕
2、下列词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共振迷惘慨莫能外无处逃遁
B、戕害幻象赶车谣术业有专攻
C、狭隘蜇居良晨美景穷困潦倒
D、戌边矫饰斑斓锦缎艰难跋涉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孩子,希望你踏进“反抗〞的年龄时,能避免摭拾一些概念、术语,地对父母下评判。
〔2〕我认为,真正的阅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
〔3〕一个选择了自己所的职业的人,一想到他可能不称职时就会战战兢兢。
〔4〕当那通道变得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时,生命的重中之重,就而挺拔地凸现了。
A.草率必需珍惜简捷 B.草率必需珍视简洁
C.轻率必须珍视简洁D.轻率必须珍惜简捷
答案:
预习自测:
勋绶shòu 拾shè级登梯翘qiáo首湔jiān雪
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
目不暇接:指东西多,眼睛都看不过来.
厥功甚伟:其功甚伟。
厥:其。
湔雪:洗雪。
探究案:
1、这里有象征意义,曾经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今天终于在世界人民面前低头签字投降,如同日落西山一样;日本侵略者当年侵略他国,其以“旭日东升〞自喻的国旗,令人望而生恶,今天,它的“坠落〞不仅大快人心,且透出作者的嘲讽之意。
2、依据签字的经过,可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开头—-“代表到来〞,写“签字〞的环境、场面布设,以及人物的面貌和言行举止。
第二部分:“仪式开始〞,签字的经过。
第三部分:“投降书脏了〞,签字后的余波。
3、作者像是在用一个个生动、感人的镜头来展现签字的过程,使整篇文章条理清晰,每个片段既有机相连,又自成体系。
4、插叙。
如“重光一腿之失〞、“九一八〞等。
充实内容,联系历史,感动人心。
5、〔一〕环境
〔1〕开头第3段:“灰色的舰身油漆一新,十六英寸口径的大炮,斜指天空。
这天天阴,灰云四罩,海风轻拂。
海面上舰船如林,飘扬着美国国旗。
舱面上人影密集,都在向密苏里号舰注视着。
小艇往来疾驶如奔马,艇后白浪如练,摩托声如猛兽怒吼,几乎都是载着各国官兵来密苏里号舰参加典礼的。
陆地看不清楚,躺在远远的早雾中。
〞舰着新衣,国旗飘扬,摩托欢歌,营造出欢乐喜庆的氛围,烘托出胜利者心中的喜悦。
〔2〕关于乐队:“白马故事〞:“乐队不断奏乐,将领们不断到来〞。
“代表到来〞:“八点半,乐声大起,一位军官宣布,联合国签字代表团到〞,“八时五十分,乐声又响彻上空,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将军到〞,“不久,一位美国军官领先,日本人随后,……乐队寂然〞.欢快的乐声只为胜利者而奏起,属于侵略者的只有沉默,而这沉默也是对侵略者的无声抗议和冷漠。
〔3〕关于“九点十八分〞:“看表是九点十八分.我猛然一震,‘九一八’!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寇制造沈阳事件,随即侵占东北;一九三三年又强迫我们和伪满通车,从关外开往北平的列车,到站时间也正好是九点十八分。
〞这里或许是巧合,或许是有意安排,但作者巧妙抓住了这一点来借题发挥,追述历史,确实打动人心.
〔4〕代表到来:“全舰静悄悄一无声息,只有高悬的旗帜传来被海风吹拂的微微的猎猎声〞。
以静衬动,烘托出庄严、肃穆的氛围。
〔5〕“日本代表团顺着来路下舰,上小艇离去.在他们还没有离舰时,十一架超级堡垒排列成整齐的队形,飞到密苏里号上空,随着又是几批超级堡垒飞过。
隆隆机声中,我正在数架数时,只见后面黑影簇簇,蔽空而来,那都是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飞机,一批接一批,密密麻麻,不知有多少架,顷刻间都到了上空,然后向东京方向飞去。
〞鲜明的对比,一边是窘态毕露灰溜溜逃跑的敌人,一边是胜利者的雄姿。
〔二〕人物
〔1〕神态: 人物的“笑〞在文中多次闪现:“满脸笑容的水兵,往来互相招呼的军官〞,“这时他正笑吟吟地站在出入口,和登舰的高级将领们一个个握手寒暄〞,“都是美国高级将领,他们满脸欢笑,说说笑笑〞,“一时间,中国话、英国话、发音语调略有不同的美国英语以及法国话、荷兰话、俄国话,起伏交流,笑声不绝〞,“军舰上传来一声轻快的笑声,原来是几个毛头小伙子水兵,其中一个正伸臂点着下面的梅津,在又说又笑〞。
笑是内心的喜悦,是胜利者的自豪,是对侵略者的蔑视与嘲笑。
〔2〕外貌:“第一个是中国代表徐永昌将军,他穿着一身洁净的哔叽军服,左胸上两行勋绶〞,“只见中国代表身穿深灰黄军服;英国代表穿全身白色的短袖、短裤制服,并穿着长袜;苏联代表中的陆军身穿淡绿棕色制服,裤管上还镶有长长的红条,海军则穿海蓝色制服;法国代表本来穿着雨衣,携一根手杖,这时也卸衣去杖,露出一身淡黄咔叽制服;澳大利亚代表的军帽上还围有红边……〞“日本代表团外相重光葵在前,臂上挂着手杖,一条真腿一条假腿,走起路来一跷一拐,登梯时有人扶他〞.胜利者盛装而来,可见对这一时刻的重视;
侵略者肢体残缺,害人之人也在害着自己。
〔3〕动作“麦克阿瑟读到最后,昂首向日本代表团说〞,“重光葵挣扎上前行近签字桌,除帽放在桌上,斜身入椅,倚杖椅边〞,“他签字时没有入坐,右手除手套,立着欠身执笔签字〞.昔日趾高气昂的侵略者,现在在胜利者面前毫无地位,真是莫大的讽刺.
6、现场感和真实感是新闻侧记尤为注重的。
“我〞出现在文中,成为整个事件的亲历人、见证人。
这样,将“我〞于当时当地所见、所闻、所感与报道融为一体,不仅不会影响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反而更增强了真实性。
当堂检测:
1、C
2、B
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