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变化的地形 选择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20.90 KB
- 文档页数:11
第六章变化的地形选择题专题训练(含答
案)
第六章变化的地形专题训练华东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1.乐清属于山区,下暴雨时很多地方容易泥石流,当泥石流发生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
B.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
C.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
D.千万不可在泥石流中横渡
2.以下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A.风B.流水C.火山D.冰川
3.地球上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成因。
有关于图中数字代表内容,正确的是()
A.①是沉积岩,大理岩属于数字①代表的岩石
B.②是岩浆岩,玄武岩属于数字②代表的岩石
C.①是岩浆岩,花岗岩属于数字①代表的岩石
D.②是沉积岩,石灰岩属于数字②代表的岩石
4.等高线从低处往高处凸出的地方是()
A.鞍部B.峭壁C.山脊D.山谷
5.我国黄土高原地表地形及自然景观一个很显著的特征就是千沟万壑。
这一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风力作用B.岩石风化C.流水作用D.生物作用
6.下列关于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
A.按板块构造说,地球岩石圈可分为六个板块
B.六个板块的运动目前还在缓慢地进行
C.大陆漂移是由于板块运动形成的
D.从现象上看,大陆在海洋上漂移分离
7.2023年4月,雅安地震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下列有关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震是由板块的碰撞或张裂引起的
B.地震只能造成房屋倒塌、人员伤亡
C.地震发生时,应迅速到房屋内躲避
D.我国已经能够准确预报地震
8.关于地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震源有深浅,浅源地震的破坏性更大
B.每年发生的地震中大多数是有感地震
C.离震中越近,破坏性越大
D.震级越高的地震每年发生的次数越少
9.化石是在地层中保存下来的地质时期生物的遗体或遗迹,有化石的岩石在成因上属于()
A.岩浆岩B.沉积岩C.变质岩D.不能确定
10.下列事实中,可以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
A.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B.世界陆地轮廓都比较破碎
C.大西洋两岸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D.我国东部海域发现古河流的遗迹
11.图中的岩层明显呈层状分布,它们最可能属于
A.花岗岩B.石灰岩
C.大理岩D.玄武岩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月球、火星都是环绕太阳转动的行星
B.流水、风、冰川都是导致地形变化的外力因素
C.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的月相都是满月
D.大爆炸宇宙论、牛顿第一定律、生物进化论都是得到证实的科学结论
13.根据如图所示的等高线地形图得到以下信息,正确的是( ) A.C处是山脊B.D处是峭壁
C.A处位于B处的西南方D.海拔最高的是B处
14.下列属于外力作用的是
A.造出裂谷B.形成高山
C.削低高山D.造出火山
15.下列地貌名称与其成因不一致的是( )
A.桂林山水-流水溶蚀作用
B.流动沙丘-风力搬运堆积作用
C.长江三峡-冰川侵蚀作用
D.黄土高原的破碎的表面-流水侵蚀作用
16.某班级开展“汶川十年,防震减灾知识宣讲活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震发生时听从指挥有序撤离B.地震时应乘坐电梯迅速离开C.地震时应撤离到相对空旷地带D.地震被困后躲在卫生间墙角17.人们经过测量发现,喜马拉雅山脉的高度在慢慢上升,那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而形成的。
而对板块运动规律的研究发现,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正在不断发生张裂运动,可以判定位于这两个板块之间的红海的面积将会继续
A.扩大B.缩小C.不变D.不确定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月球、火星都是环绕太阳转动的行星
B.流水、风、冰川都是导致地形变化的外力因素
C.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都是以月相变化周期为依据确定的D.大爆炸宇宙论、大陆板块构造学说、太阳系形成的星云说都是得到证实的科学结论
19.关于地球的有关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
B.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中,最内层是地幔
C.火山爆发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
D.地球的岩石圈好像一整块拼好的“七巧板”,说明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
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震、火山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变地表形态
B.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海洋可以变为陆地C.地球大地坚固稳定,海陆轮廓亘古不变
D.台湾海峡海底发现了森林遗迹和古河道,说明陆地可以变为海洋21.下列常见的几种岩石中,有层状结构的是()
A.花岗岩B.砂岩C.玄武岩D.大理岩
22.图为“大西洋中脊山脉及其周围约100 千米范围内海底岩层年代分布示意图”。
图中数字为岩层距离现在的年数。
这一现象说明了()A.大洋中脊是新海底诞生的地方
B.地球是个球体
C.生命是不断演化的
D.海水对地形有侵蚀作用
23.甲地处于两个板块交界地带,乙地处于板块内部,对比甲乙两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地壳运动比较活跃B.乙地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C.甲地不易发生火山地震D.乙地多火山地震分布
24.下列现象肯定不是由地壳变动引起的是()
A.台湾海峡海底发现了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B.受暴雨袭击,温州市部分地区发生洪灾.
C.菲律宾马尼拉东南405公里处一座火山喷发
D.倭国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震多发
25.外力作用中,强大而普遍的侵蚀作用是()
A.风力的侵蚀B.流水的侵蚀
C.冰川的侵蚀D.海浪的侵蚀
26.在这次地震救援中,由于山体滑坡、通信、交通受阻,使部分地震灾区临时成为救援“孤岛”。
此时,下列救灾最及时有效的方式是()
A.步行前进B.直升机航拍和空降救援人员
C.等待道路打通D.利用牲畜作为交通工具
27.小红和小朋等几位同学在山上游玩,突降暴雨,遭遇泥石流。
这时,他们应该()
A.立即远离泥石流,朝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的山坡上爬
B.马上往泥石流的下游方向跑,越快越好
C.马上朝泥石流的逆方向跑,越快越好
D.原地不动,等待救援
28.北京时间2023年3月11日13点46分,倭国本州岛宫城县仙台市附近海域180公里处(震中距离东京370公里)发生里氏9.0级强烈地震,并引发巨大海啸和福岛第一核电站4次爆炸及核泄漏危机。
截至3月20日,已确认造成了7 700人死亡,11 651人失踪.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对倭国这次地震发生的原因解释有道理的是
A.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造成
B.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造成
C.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张裂造成
D.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造成
29.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
下列有关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上的板块是在海洋上慢慢移动的
B.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分为地壳和地幔两个部分
C.目前地震学家能借助地震仪准确预报各种地震
D.虽然地球上有很多水,但是淡水资源仍很贫乏
30.冰岛位于大西洋东北部,它由沿裂谷溢出的上地幔物质堆积而成。
据此推断组成冰岛的岩石主要是
A.花岗岩B.玄武岩
C.石灰岩D.大理岩
31.地震发生时,我们可采取的应急措施有()
①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将身边的书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
②快速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地方去
③迅速于高处跳楼逃生
④躲到高层教学楼下面
⑤来不及外逃时;双手抱头躲避在墙角或坚实的家具下,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面积较小的房间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②④⑤
32.下列各图反映的自然现象,主要由地球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沙漠中的岩石B.冰斗谷
C.华山北坡大断崖D.溶洞
33.2023年7月10日上午,都江堰市中兴镇三溪村五里坡发生特大高位山体滑坡,最终统计共计11户人家被掩埋。
泥石流是一种具有破坏力的地质灾害,经常与之相伴发生的地质灾害还有
A.火山和地震
B.地震和山体滑坡
C.崩塌和山体滑坡
D.火山和崩塌
34.下列不属于内力作用表现形式的是()
A.地壳运动B.地震
C.流水D.火山
35.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应具有()
A.集水的地形,丰富的松散固体破碎物质,短时间内的大量来水B.暴雨,松散堆积物
C.陡峻的地形,巨厚的岩土体,长时间的稳定降雨
D.平缓的地形,薄层松散岩土体,降雨及地下泉水丰富
36.下列关于泥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泥石流历时较长,容易预防
B.泥石流是平原地区爆发的一种特殊洪流,破坏力极强
C.泥石流并不多见,仅在我国少数地区发生
D.保护地表植被和地表结构不受破坏,就可以使泥石流明显减少37.2023年8月3日,云南鲁甸发生6.5级地震,100余万人受灾。
关于地震的说法错误的是()
A.有些地震会造成大量的财产损失
B.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形式之一
C.地震时赶快乘电梯逃离
D.目前对地震的预测水平还不高
38.下列各组岩石中,属于同一类型的是()A.砂岩、大理岩B.玄武岩、大理岩
C.砂岩、石灰岩D.花岗岩、大理岩
39.下列不属于形成泥石流的主要条件是()A.山区地形B.大量松散碎屑物
C.暴雨或持续性降水D.人类活动频繁
40.在地震发生时,下列自救不可取的是()A.迅速关闭电源、燃气B.避开高大建筑物C.注意保护头部D.乘电梯迅速下楼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C
3.B
4.D
5.C
6.D
7.A 8.B 9.B 10.C 11.B 12.B 13.B 14.C 15.C 16.B 17.A 18.B 19.A 20.C 21.B 22.A 23.A 24.B 25.B 26.B 27.A 28.D
29.D
30.B
31.C
32.C
33.C
34.C
35.A
36.D
37.C
38.C
39.D
40.D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第11页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