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铁路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考试题 文
- 格式:doc
- 大小:143.50 KB
- 文档页数:10
柳州铁一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考
历史文科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60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60分)
1.东汉时期一些专攻经学讲授的家族,其父子、门人和再传弟子都能在朝廷身居显位,
由经学起家变成门阀士族。
据此推断当时
A. 儒学开始成为正统学说
B. 察举制度存在弊端
C. 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加强
D. 地方分裂势力坐大
2.唐代以前,官舍(官员及其眷属住宿、生活之地)通常位于官署之内,官员一旦卸任或调
离岗位,则要搬出官舍。
唐代官员住房形式日渐多样化,以租赁或借居为主,官舍与官署逐渐分离。
这一变化表明唐代
A.官僚制度逐渐完善B.特权观念日益淡化
C.专制皇权不断加强D.城市功能趋于丰富
3.清代政府发布最高命令分为两种: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
其中寄信上谕
是指上谕由皇帝、军机处拟定后,封盖“办理军机处”印,不再经由六部,直接寄给受命令的人。
这一做法的主要作用是
A.保证了决策机密B.强化了专制皇权
C.提高了行政效率 D.适应了军务需要
4.《礼记·月令》载:季夏之月(六月),都说烧草取灰或沤草使腐用作肥料。
深耕、施
肥、粪种、一年再获。
这反映我国占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
A.独立发展B.农牧结合 C.精耕细作D.自给自足
5.《史记》记载:“(战国)临淄之中七万户。
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琵、击
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
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
”材料最能说明战国时临淄
A.是当时的商业都市 B.城市居民全员参与休闲娱乐
C.政府鼓励商业发展 D.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6.据史载,西汉时期,政府在灾荒年减免家赀少者的田租,或假部分山林川泽苑囿给贫民,
或假犁牛贷种食给贫民。
如《汉书》载,绥和二年(前7年)诏:“其令水所伤县邑及他郡灾害什四以上,民赀不满十万,皆无出今年租赋。
”西汉政府对灾民实施救济的根
本原因是
A.实行对小农经济的扶持政策B.小农经济支撑着王朝的生存和发展
C.避免因流民问题而引发农民起义 D.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7.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由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特别是隋朝时
开凿的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促进了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
在此基础上出现了邸店、柜坊、飞钱等,它们的共同作用是
A.为对外贸易服务
B.为远距离和大宗商品交易服务
C.为存款、贷款、兑换钱币服务
D.为储存金银财物服务
8.据宋人《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即早辰桥、街、巷口,皆有木竹匠人,谓之杂货工
匠,以至杂作人失,道士僧人,罗立会聚,候人请唤,谓之罗斋。
竹木作料,亦有铺席,砖瓦泥匠,随手即就。
”材料反映宋代的民营手工业
A.开始出现明显的行业分工
B.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加强
C.以家庭手工业为主要形态
D.出现以雇佣为特征的个体生产
9.据编纂于万历四十年(1612年)的《潞安府志》记载:“万历初,遵例鼓铸制钱,一
时铜价腾跃数倍,而监造官与匠役减去铜料.杂以铅锡,愚民见利争趋,日有私铸,虽论死不止。
而制钱堆积不能行。
”从材料可知万历年间
A.潞安府为当地最高行政管理机构,分管地方监察
B.政府对铸币缺乏相应的监管机制,金融秩序混乱
C.部分官民唯利是图,铸钱质量低劣,社会危机深重
D.“制钱堆积不能行”主要是因为当时铜钱铸造过多
10.据史料记载,明神宗派出大批税监到各地横征暴敛,几乎是“无物不税,无处不税,
无人不税”;清朝“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脚之税”。
政府这样做在当时最主要的消极影响是
A.影响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B.制约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C.助长了土地兼并现象
D.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11.清代画家郑板桥曾制定润格(即收费标准)“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
……”
“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文人重商意识增强 B.商品经济发展 C.社会逐利风气盛行 D.文人地位提高12.先秦时期儒家父子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父慈子孝,体现在道德方面。
汉代以后儿子要绝
对服从父亲,变为了义务。
这种变化主要说明当时
A.儒家伦理上升为政治法统B.生产方式影响到家庭关系
C.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D.道德观念开始依附于政治13.古代东西方都曾展现出对人类自身认识上的自觉,其中主张正确处理人和人的关系,以道德上的律己来调整社会矛盾的思想家是
A.孔子苏格拉底B.老子普罗泰格拉 C.孟子柏拉图D.庄子亚里士多德
14.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至宋徽宗时被封为“忠惠公”,其后不断加封,到
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这种现象反映了
A.关羽的个人品德决定了民众崇拜的形成
B.历代皇帝的好恶决定着崇拜关羽的取向
C.对关羽的信仰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
D.民众的信仰不断推高关羽“神”的地位
15.“天地君亲师”的思想发端于《国语》,形成于《荀子》,流行于西汉思想界。
北宋
初期,“天地君亲师”的表达方式正式出现。
明朝后期以来,民间广为流行崇奉、祭祀
“天地君亲师”。
清雍正初年,第一次以帝王和国家的名义,确定“天地君亲师”的次
序。
这一演变反映了
A.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日益巩固 B.专制集权的发展强化
C.传统社会价值体系的逐渐确立 D.大一统国家不断壮大
16.伯利克里说:“不关心城邦事务的人,有人称其为心情平和的人,我们雅典人称其为
废物。
它毋需公民多少政治才能,关键是每个公民都应本着一切从城邦出发……”反
映了
A.雅典公民的政治才能普遍较低 B.高尚道德是雅典民主建立的基础
C.民主发展程度与公民政治才能无关 D.不关心城邦事务的人无法成为公民
17.在古希腊“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的某喜剧中,一个叫德谟斯(Demos/汉译为“民众”,
它也是英语Democracy/“民主”的词源)的猴子,被一个狡诈的政客牵着鼻子进行哄
骗、愚弄并做出各种滑稽的动作。
结果,该剧受到雅典人的普遍赞扬。
由此可知该时
期希腊
A.城邦文化高度发达
B.民主可能导致暴政
C.精英反对民主政治
D.公民直接享有权力
18.罗马法《学说汇纂》中记录这样一个案例:一人把洗衣人告上法庭,要求他赔偿自己被老鼠咬破
的衣服的损失。
原告说:“按照约定,衣服洗好后你应该妥善保管,事先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
问题。
你应使用鼠夹和鼠药来预防鼠害,可是在你的店里甚至连一只猫都没有”。
最后法官判定洗衣人要依照承揽之诉承担责任。
这一案例体现了罗马法的原则是
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公平、公正
C.谨慎履行契约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9.法国年鉴学派代表人物布罗代尔曾提出过“世界时间”的概念。
意即人类文明并非均
衡地发生在地球的每一个地方,每个时代都有少数两三个地区代表着那个时代人类文
明的最高水平,每个民族都应该谨慎地寻找自己的方位,判断自己到底是与“世界时
间”同行还是被远远抛弃在外面。
根据这个说法
A.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一直处于“世界时间”之中
B.英国从工业革命开始跻身到了“世界时间”当中
C.罗马法是古罗马处于“世界时间”中的重要标志
D.改革开放和国力增强使中国再度回归“世界时间”
20.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
……一切都必须
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
思维者的悟性成了衡量
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
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这段话的实质是
A.追求理性至上 B.反对一切权威
C.宣扬人人平等 D.维护社会正义
21.1863年,赫斯特染料厂总共只有5个工人,到1912年达到7700人,其中包括380名
熟练的化学家和工程师;巴登笨胺和苏打厂,在1875年拥有工人885人,到1914年
达到11000人,这些化学工厂后来成为整个工业帝国——“法本化学工业公司”的中
心。
这一现象反映了德国
A.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B.国家统一推动经济发展
C.科学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D.化学工业成为支柱产业
22.图示为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
总值变化曲线图。
其中,代表美
国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3.“起初,几乎没有实验的机会,
因为生存斗争比其他任何事情都重要。
当时,采取了种种非常措施:……原先的计划
是向农民提供工业制成品作为补偿,但事实证明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当时几乎所有的
工厂都在为前线生产。
”对以上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苏联进行农业经济改革,增加粮食产量,支持工业化建设
B.国内战争政策造成粮食短缺,经济困难,面临困境
C.为解决苏维埃政权的内忧外患,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苏联强化对农业、企业的指令性计划,以发展工业
24.美国学者小福尔索姆认为:“历史学家们都赞扬(罗斯福)新政是处于衰退的国家迫
切需要的方案。
但事实并非如此……(二战)以难以想象的力度把美国人从大萧条中
解救出来。
巨额的军火支出,印证了凯恩斯的那句:政府支出能够保障繁荣。
”据此
推断,作者认为
A.罗斯福新政使美国走出大萧条 B.政府支出扩大不利于结束危机
C.二战是大萧条结束的真正原因 D.凯恩斯主义无法解决经济危机
25.“事情的真相是:三四年后,欧洲对外来粮食和其他大部分来自美国主要产品的需要
较诸它目前所能偿付的能力要大得多,因而它必须获得实质上的额外援助,否则,便
得面对具有非常严重性的经济、社会与政治的危机。
”为了避免“危机”,美国
A.占领德国
B.建立北约
C.提出杜鲁门主义
D.实施马歇尔计划
26.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工人工资大幅度提高,社会福利和
社会保险也在逐步提高,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劳动时间缩短,劳动强度减轻。
这些变化说明
A.资本家在努力改变私人占有制结构B.工人阶级受剥削的地位已得到改变
C.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显得更加隐蔽D.资本主义已具有人民资本主义趋势
27.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纲领指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
国际紧张局势和冲突的一个基本根源。
”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号召不结盟国家要“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
材料强调不结盟运动国家
A.把斗争矛头主要指向了霸权主义的美国
B.从反帝、反殖发展到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C.不满美、苏两国对第三世界的激烈争夺
D.认识到发展民族经济与争取国家独立的重要性
28.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全球化进入发展阶段,但有人却称此时的全球化其实只是“半
球化”,其主要原因在于
A.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存在B.美国推行敌视中国的政策
C.经济区域化还未开始D.两大阵营尖锐对立
29.塞缪尔·亨廷顿认为,尽管国家仍然是国际事务中的主要活动者,它们却也正在某种
程度上失去主权、职能和权力……各国政府现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已失去了控制资金从
他们的国家流出和流入的能力,而且越来越难以控制思想、技术、商品和人员的流动。
这种情形反映出
A.超国家组织的出现有利于经济发展B.经济全球化部分侵蚀国家主权
C.生产要素在全球流动破坏自由贸易D.经济自由化成为世界经济主流
30.美国学者发布了(捕捉苹果全球供应网络利润)的报告,显示苹果公司每卖出一台
iPhone,就独占其中58.5%的利润,非中国劳工占去3.5%,苹果公司以外的美国从业者获得2.4%,中国大陆劳工获得1.8%,欧洲获得1.8%,日本和中国台湾各获得
0.5%。
这种现象
A.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B.加速了国际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C.推动了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D.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国际间分工
第Ⅱ卷(非选择题 40分)
31.(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古代海洋观念的萌芽首先表现在对海洋具有“行舟楫之便”与“兴渔盐之利”经济属性的基本认识之上,随着木板船的出现和航海技术的提高……大大加深了对海洋所具有的社会商品经济属性的认识。
……中华民族在宋元以前是以一种较为开放的心态与海洋打交道的,只是到了元末明初之后,原本日渐开放的海洋观念意识才开始转向。
——李永昌《中国古代海洋观的特点和反思》
材料二毛泽东进一步发展了中国传统的海洋观。
……他不仅从保卫海防、防御外敌海上入侵和
国家统一安全的角度考虑海军建设问题,还从“保障海道运输安全”的角度,考虑了国家海洋事业的发展。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以务实的精神和宽广的视野,认真总结新时期国际海洋斗争的经验与教训,着眼于维护我国海洋安全,开发丰富的海洋资源,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继承中国传统海洋观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新命题和新概念,标志着近代以来中国海洋观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实现了对中国传统海洋观的重大突破。
——邓文金《改革开放时期中国海洋观的演变》
材料三海洋与人类发展息息相关。
世界进入大航海时代后,随着新大陆的发现和新航线的开辟,商品、资本、人力突破地域限制,逐步形成全球贸易网络。
……历史反复昭示人们,向海而兴,背海而衰,为开发海洋而进行的合作,给各国带来发展;但是为争夺海洋发生的战争,则给人类带来灾难。
——2014年6月2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国)希(腊)海洋合作论坛上发表的《努力建设和平合作和谐之海》的演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海洋观的特点。
(3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海洋观发生了哪些变化。
(4分)并说明导致变化的原因。
(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新航路开辟后海洋对欧洲国家兴衰的影响,谈谈你对海洋控制权与国际贸易地位关系的认识。
(5分)
32.(12分)京津冀一体化——京津冀地区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请以“京津冀地区见证中国近代化进程”为题,选取其中2个方面从上表中选择恰当的材料进行论述。
(12分)
33.(12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随着英国贵族的不断衰落,1917年战火纷飞之际,联合政府责令组成了以布赖斯为首的协商会,研究全面改革上院的可能性。
委员会……建议参照下院议员选举的方式,重建第二院,社会名流,平民和贵族皆可当选。
……在反对建立第二院的势力中,以工党态度最为坚决。
它一贯主张取消上院,理由是贵族院是一个非选举的特权机构,是国家立法机构中不负责任的一部分,是社会民主的障碍……1935年大选前夕,工党重申废除上院的要求。
其领袖艾德礼宣称:“上院是不合时代的机构……它同现代民主是不相称的。
”……贵族的克星——工党——在1945-1979年间3次上台执政……英国两大政党连续30多年实行“共识政治”,为争取选民支持,即使是保守党也不得擅自更改贵族地主政治经济特权的政策。
不列颠贵族失去了可靠的保护者,社会地位和影响进一步降低。
……1949年,工党针对以往议会立法的不足,支持下院再次通过议会法,规定以后财政法案只能由下院提出,上院不得随意修改。
至此,上院成了徒具形式的橡皮图章。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贵族史》等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英国上院改革的历史背景和主要焦点。
(6分)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上院改革能够不断推进的原因。
(6分)
高二文科历史期考参考答案
1—5BABCA 6—10BBDCD 11—15BAACD 16—20BBCCA 21—25AACCD 26—30CBDBA
31.(1)注重海洋的交通运输和经济功能;认识到了社会的商品经济属性;海洋利用从开放转向封闭。
(3分)
(2)变化:从保卫海防到维护海洋安全;从保障海道运输安全到开发海洋资源。
(4分)原因:建国初期中国受到西方国家的军事威胁;保障海道安全有利于打破西方的封锁;改革开放后,维护海洋安全和开发海洋资源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写出2点给4分)
(3)新航路开辟后,国际贸易发展起来,控制海洋就意味着控制着国际贸易的主导权;英国与荷兰海洋控制权的变化就导致了两国在国际贸易中地位的变化。
(4分)
认识:近代以来海洋控制权的得与失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与衰;我国作为海洋大国,应加强海洋开发与建设,使海洋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此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写出任意一点给1分)
32. ①京津冀地区见证中国的经济近代化历程(2分)
清政府在唐山创办开平煤矿,创办近代民用工业,迈出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朱其昂在天津创办贻来牟机器磨坊、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范旭东在天津创办永利碱厂见证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初步发展和黄金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历程。
(写出任意2点给4分)
②京津冀地区见证中国的政治近代化历程(2分)
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潮发展为政治运动,中国开始政治近代化的探索。
清帝退位,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民主共和成为历史潮流。
北京青年学生掀起反帝反封建军阀的五四爱国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新政协召开,新中国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
(写出任意2点给4分)
③京津冀地区见证中国的思想近代化历程(2分)
严复创办《国闻报》,维新派人士通过创办近代报刊、学会、学堂宣传维新思想,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的开展。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民主、科学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得到传播,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
孙中山北上宣传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是国民革命运动的政治纲领,推动了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
(写出任意2点给4分)
33.(1)背景:工业革命及现代化程度的提高;英国贵族的整体衰落;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世界大战的影响。
(4分,回答任意两点即可。
)
焦点:重建第二院还是取消上院。
(2分)
(2)原因:工党的长期执政和强力推动;贵族逐渐失去了保守党的保护;贵族社会地位的日益降低;对上院权利的削弱主要通过修改议会立法,注重循序渐进地加以推进。
(6分,任意三点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