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与骨折关系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1
医技与临床 Yijiyulinchuang 《中外医学研究》第11卷 第28期(总第216期)2013年10月[2]贾美玲,及敏.标本溶血对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3,6(5):132-133.[3]王辉莉.血液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3,6(2):140.[4]晋向芳.标本溶血、储存时间及温度对乙肝病毒DNA 生化检测的结果影响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4):44-45.(收稿日期:2013-06-29) (编辑:程旭然)①句容市中医院 江苏 句容 212400D-二聚体升高的临床意义与骨折关系分析 戴宏华①【摘要】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升高的临床意义及与骨折关系。
方法:利用德国Siemens 公司提供的D-二聚体测定试剂盒对9677例患者血浆D-二聚体进行检测。
结果:9677例标本中大于本室正常参考范围的有608例,其中骨折患者最多(203例)。
203例骨折患者中,61例出现术后增高并呈动态改变。
结论:血浆D-二聚体检测不仅用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筛查、溶栓考核等方面,而且在骨折术前、术后血栓风险预测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D-二聚体; 骨折; 血栓 中图分类号 R68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8-0066-02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Elevated Plasma D-dimer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Fracture/DAI Hong-hua.//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3,11(28):66-67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s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elevated plasma D-dimer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fracture.Method:The plasma D-dimer concentrations were detected in 9677 patients with the D-dimer determination kit provided by Germany Siemens Company.Result: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the plasma D-dimer concentrations in 608 out of 9677 patients were beyond the normal reference range.Patients with fracture covered the most cases(203 cases).61 out of 203 patients with fracture showed the abnormal rise of D-dimer and had the dynamic change after the surgery.Conclusion:The detection of plasma D-dimer level is not only applied in venous thromboembolism screening and thrombolysis assessment etc,but also has a great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thrombosis risk prediction of fracture patients. 【Key words】 D-dimer; Fracture; Thrombus First-author ’s address: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Jurong City,Jurong 212400,China D-二聚体(D-dimer)是交联型纤维蛋白在纤溶酶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含γ′-γ′链,相对分子质量19 kD,是降解产物中的最小肽断[1]。
论著·临床辅助检查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骨折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主要原因是血管壁受损,细胞脱落后在血管内凝集,血流速度慢,造成细胞集聚,或因患者本身或因药物作用血液处于高凝状态,逐渐形成栓子,栓子通过血液流动流向身体各处,扩散至深静脉,造成血管堵塞[1]。
近年来,有研究指出D-二聚体检测对下肢DVT具有一定诊断意义,本文就其对于骨折患者的临床意义展开讨论,对骨折患者进行D-二聚体检测并分析其对下肢DVT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8年1-12月收治骨折患者125例,其中无下肢DVT 形式患者85例作为对照组;下肢DVT 患者40例作为研究组。
对照组男45例,女40例;年龄26~73岁,平均(46.8±4.7)岁。
研究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25~74岁,平均(46.7±4.6)岁。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超声检查:迈瑞Resona 7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4~11MHz。
充分暴露患者双下肢,依次开展纵切与横切对患者腓静脉、腘静脉、股静脉等进行超声扫描以表现出患者静脉血管管壁、管腔等情况,观察是否存在血栓并评估静脉血管充盈情况。
⑵D-二聚体检测:①检测仪器:sysmex 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及专用试剂。
②检测方法:抽取所有研究对象静脉血2mL,将标本放置于离心机以3000r/min 旋转10min 分离血清,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D-二聚体水平,以结果>0.5mg/L 为DVT 阳性[2]。
检测过程中严格按照仪器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D-二聚体水平(术前、术后3d、术后7d)及检测结果。
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 19.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 (%)]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 ±s )表示,采用t 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比值在髋部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目的探讨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比值在髋部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选取疑似下肢DVT患者58例,确诊DVT患者组为44例,非DVT组为14例,另选取健康对照组52例患者,检测患者和对照组的DD、FIB 水平和D/F值,比较各数值之间的差异。
结果其中44例的DVT患者的DD、FIB水平和D/F值显著高于非DVT组,也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組,P<0.01。
结论本研究表明,早期研究患者的DD、FIB 水平及D/F值对于帮组早期确诊下肢DVT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标签: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临床常见病,尤其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比较常见,下肢DVT往往比较隐秘,临床容易误诊和漏诊。
如果出现忽视,DVT的脱落会导致患者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早期防止成为关键[1]。
血浆D-二聚体(D-dimer,DD)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是机体凝血、纤溶功能的两个重要指标,近年来这两个指标不断受到学界的重视。
本研究选取了疑似58例下肢DVT患者,对血浆DD及FIB数值进行研究,并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探讨DD、FIB 水平和D/F值在髋部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意义。
1 資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我院住院部的疑似下肢DVT 患者58例,58例患者均为新鲜髋部骨折。
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9例,年龄38~78岁,平均年龄(50±15)岁。
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有:患者有表现为突发性的一侧疼痛,或者伴有肿胀或肿块,某些患者也有表现出深静脉压痛或者肌肉张力明显升高等。
58例入选患者均排除了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严重感染以及相关疾病。
同期选择本院52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男性26名,女性26名,年龄32~75岁,平均年龄(48±15)岁。
骨折后d2聚体临床意义【导语】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骼损伤,而d2聚体作为临床检验指标之一,对于评估骨折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将详细阐述骨折后d2聚体的临床意义。
【正文】一、骨折概述骨折是指骨骼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
骨折后,患者会出现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残疾。
因此,对于骨折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二、d2聚体简介d2聚体是一种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主要由纤溶酶作用于纤维蛋白原产生。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d2聚体的含量较低。
然而,在病理状态下,如血栓性疾病、炎症反应等,d2聚体的含量会显著升高。
三、骨折后d2聚体的临床意义1.反映骨折愈合过程骨折后,d2聚体的含量会随着骨折愈合过程的变化而变化。
在骨折早期,由于局部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d2聚体含量会升高。
随着骨折愈合的进行,d2聚体含量逐渐降低。
因此,d2聚体可以作为评估骨折愈合程度的指标。
2.预测骨折并发症骨折后d2聚体含量的升高与骨折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d2聚体含量较高的骨折患者,其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也较高,如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
因此,监测d2聚体含量有助于预测骨折患者并发症的风险,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3.指导抗凝治疗对于骨折后出现高d2聚体含量的患者,抗凝治疗是预防血栓形成的重要措施。
通过监测d2聚体含量,可以评估抗凝治疗的效果,调整药物剂量,降低血栓风险。
4.评估患者预后骨折后d2聚体含量的变化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d2聚体含量较高的患者,其骨折愈合时间较长,并发症较多,预后较差。
因此,d2聚体可以作为评估骨折患者预后的指标。
四、总结骨折后d2聚体具有显著的的临床意义,它可以反映骨折愈合过程、预测骨折并发症、指导抗凝治疗以及评估患者预后。
因此,在骨折患者的诊疗过程中,应重视d2聚体的监测,为临床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注意】: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医生建议。
d二聚体高是什么原因D 二聚体高是什么原因在医学检查中,有时会发现 D 二聚体的数值偏高,这往往会引起人们的担忧和疑惑。
那么,究竟什么是 D 二聚体,它升高又意味着什么呢?D 二聚体是纤维蛋白溶解后的一个特异性产物。
简单来说,我们的血液中存在着纤维蛋白,当身体出现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形成血栓后,纤维蛋白会被溶解,这个过程中就会产生 D 二聚体。
所以,D 二聚体的升高通常与体内的凝血和纤溶系统异常有关。
导致 D 二聚体升高的原因多种多样。
首先,比较常见的是血栓性疾病。
当血管内形成血栓时,比如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身体会启动纤溶系统来溶解血栓,这就会导致 D 二聚体的升高。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由于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了血管。
这种情况常见于长期卧床、手术后、妊娠、肥胖等人群。
患者可能会出现下肢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升高等症状。
此时,升高的 D 二聚体提示可能存在深静脉血栓。
肺栓塞则是血栓阻塞了肺动脉或其分支。
症状可能包括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等。
如果在检查中发现 D 二聚体升高,结合患者的症状和其他检查,有助于诊断肺栓塞。
除了血栓性疾病,一些炎症性疾病也可能导致 D 二聚体升高。
比如严重的感染、炎症性肠病等。
在炎症状态下,身体的凝血和纤溶系统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 D 二聚体水平的变化。
恶性肿瘤也是引起 D 二聚体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肿瘤细胞可以释放一些物质,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形成血栓,进而引起 D 二聚体升高。
而且,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过程也可能影响纤溶系统的功能。
另外,一些创伤和手术也会使 D 二聚体升高。
例如重大的创伤、骨折、外科手术等,这些情况会导致组织损伤,激活凝血系统,进而引起D 二聚体的升高。
不过,这种升高通常是暂时的,随着身体的恢复,D 二聚体水平会逐渐下降。
妊娠期间,孕妇的血液也会处于一种相对高凝的状态,这是为了防止分娩时的出血。
但在某些情况下,这种高凝状态可能会过度,导致D 二聚体升高。
凝血四项、D-二聚体检测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诊隆回县中医医院422200【摘要】目的:分析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采取凝血四项、D-二聚体检测的应用效果。
方法:本次选取我院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30例入组观察组,另选取骨折非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30例入组对比组,均结合血凝四项、D-二聚体检测,比较两组凝血四项指标: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D-二聚体水平。
结果:观察组血清D-二聚体水平、纤维蛋白原相比于对比组更高,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相比对比组较短,有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
结论: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实施血凝四项、D-二聚体检测准确性较高。
【关键词】骨折;凝血四项;D-二聚体;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为下肢深静脉内血液异常凝集产生的血栓,诱发血管性病变,其发生一般与患者血液高凝状态、静脉内血流速度减少、血管内皮损伤等因素相关。
凝血四项以及血清D-二聚体具备易于操作、采样方便的特点,能够具备重复性好、损伤微小的优势,广泛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筛查及临床诊断评估等环节中应用[1]。
本次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应用凝血四项以D-二聚体的诊断价值进行探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本医院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30例,选取时间阶段为2021.1-2022.9。
纳入标准:符合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标准,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存在多器官功能障碍者。
另选取骨折非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30例入组对比组。
观察组:男患者14例、女患者16例,年龄为45-58岁,平均(52.31±0.34)岁,对比组:男患者13例、女患者17例,年龄为44-59岁,平均(52.28±0.31)岁,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可得到P>0.05,则表示可对比。
1.2方法为患者实施空腹静脉血样采集3ml,放置在离心机内,利用3000r/min的速度进行离心15min,取其中的血浆待检。
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与骨创伤患者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升高与骨折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方法分别收集81例骨折患者术前、术后3d和7d血清。
对其血清中的D-二聚体和健康人群进行定量检测。
结果观察组的D-二聚体的平均数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骨折患者DD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人(P<0.01);术后患者血浆D-二聚体值不断下降并趋于正常水平。
结论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骨折患者术前、术后血栓风险预测有重要意义。
标签:D-二聚体;骨创伤;静脉血栓D-二聚体是血栓产生、血栓前凝血及纤溶系统活性改变的重要诊断指标[1],反映机体内凝血和纤溶过程变化,是血栓形成或溶解的标志。
骨折患者D-二聚体的阳性率较高,是因为骨组织受到损坏,骨组织中所含的组织因子、凝血活酶激活物释放到血液中,激活外源性凝血通路,同时骨折患者的血管损伤导致内源性凝血通路的激活,启动了体内的凝血系统,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此时血流缓慢,血液黏稠度增高,有下肢深静脉栓塞(DVT)形成的风险[2]。
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象征着机体纤溶过程的亢进,引起凝血系统异常的任何疾病或者疾病进展的中间过程均可出现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因此血浆D-二聚体是机体形成活动性血栓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
本研究采用ACLTOP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应用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骨折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D-二聚体定量检测在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3 年3 月~2014 年9 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创伤性骨折患者81 例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59 例,女性22 例,年龄17~69 岁,平均(45.12±3.1)岁。
所有患者均为外伤所致,无血栓栓塞、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下肢静脉曲张等病史。
其中多发性下肢骨折20例,股骨骨折19例,骨盆骨折11例,腓骨骨折19例,踝部及足部骨折12例。
术后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DVT11例。
D-二聚体峰值与下肢单纯闭合性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李静丹;贾铁钢;张景丹【期刊名称】《贵阳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42)001【摘要】目的:探讨D-二聚体峰值与下肢单纯闭合性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关系。
方法:选取下肢单纯闭合性骨折患者122例,入院1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有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并根据结果分为有深静脉血栓组及无深静脉血栓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及是否长期卧床等临床资料,入院后连续检测D-二聚体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临床因素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同时分析D-二聚体峰值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
结果:122例下肢单纯闭合性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3.61%(41/122),有深静脉血栓组D-二聚体峰值、长期卧床(﹥7 d)患者所占比例、早期(3 d内)D-二聚体连续性升高患者所占比例高于无深静脉血栓组(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二聚体峰值、长期卧床以及早期D-二聚体连续性升高是下肢单纯闭合性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有深静脉血栓组血浆D-二聚体达到峰值的时间相对较晚,D-二聚体峰值﹥2 mg/L作为界值对下肢单纯闭合性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符合率最高,为77.83%。
结论:长期卧床、早期D-二聚体连续升高、D-二聚体峰值是下肢单纯闭合性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D-二聚体峰值大于2 mg/L则提示深静脉血栓形成可能性大。
%[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two peak and deep venous thrombosis in patients with single closed fracture of lower extremity. Methods:122 casesof simple closed fracture of lower extremity were selected,and whether deep venous thrombosis happened was examined by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after admission for 1 weeks,according to the results,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ge,blood routine,coagulation function,liver and kidney function and whether long-term bed were compared,D-dimer level was continuously detected after admission.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inical factors and deep venous thrombosis,and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the peak value of D-dimer in patients with deep venous thrombosis was analyzed. Results:deep venous thrombosis incidence of 12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losed fracture of lower extremity was 33. 61%(41/122),in deep vein thrombosis group D-dimer peak,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ith long-term bed( ﹥7 d),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ith early( within 3 d)continuous D-dimer increase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non deep venous thrombosis group( P﹤0 . 05 ).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peak of D-dimer,long-term bed,and the early continuous increase of D-dimer were the risk factors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in patients with closed fracture of lower extremity;the time that D-dimer reached peak in deep vein thrombosis group was relatively late,the coincidence rate of D-dimer peak ﹥2 mg/L as the critical value for the diagnosis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in patients with closed fracture of lower extremity was highest with 77. 83%. Conclusion:The peak of D-dimer,long-term bed,and the early continuous increase of D-dimer are the risk factors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in patients with closed fracture of lower extremity,When the peak value of D-dimer is greater than 2 mg/L,the possibility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is large.【总页数】5页(P105-108,112)【作者】李静丹;贾铁钢;张景丹【作者单位】房山区良乡医院检验科,北京 102401;房山区良乡医院呼吸科,北京 102401;房山区良乡医院检验科,北京 1024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11﹢2;R683.42【相关文献】1.D-二聚体峰值与下肢单纯闭合性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 [J], 李静丹;贾铁钢;张景丹;2.彩色多普勒超声与D-二聚体在下肢闭合性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相关性 [J], 侯佳;罗萍;陈伟3.D-二聚体峰值变化与下肢骨折、骨盆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关系研究 [J], 侍冬成;吴蔚;赵钢;徐卿;许兵;封启明4.P-选择素、溶酶体颗粒糖蛋白、血小板活化因子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 [J], 张蕴鑫;刘建龙;贾伟;田轩;蒋鹏;程志远5.闭合性骨折后下肢DVT患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与Caprini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J], 阙禄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骨折患者血清中D-二聚体检测对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
意义
孟红兵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
【年(卷),期】2012(10)17
【摘要】目的探讨D- 二聚体的检测对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乳胶免疫比浊法对来院检查的486 例患者的D-二聚体进行检测.结果骨折患者DD 阳性例数为258 例,阳性率为53.09%;而手术后3d,骨折患者DD 阳性例数为129 例,阳性率为26.54%;手术后7d,骨折患者DD 阳性例数为56 例,阳性率为11.52%.经统计学数据分析后,骨折患者术后3d、7d 的DD 阳性率与术前相比有明显差异(P < 0.01).48 例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DVT),均为术后3d、7d DD 持续阳性者.结论骨折患者DD 随着病情的发生而改变,术后DD 持续升高应警惕DVT 的形成,须给予预防性治疗.
【总页数】2页(P74,105)
【作者】孟红兵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第五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海门,226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3
【相关文献】
1.骨折患者术后血浆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J], 郭会艳
2.Wells评分和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诊断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分析 [J], 李朝明;郑琦
3.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检测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价值 [J], 陈国胜
4.骨折患者血清中D-二聚体的检测及其的临床意义 [J], 姜海峰;管世江
5.纤维蛋白单体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预测价值 [J], 张辉;庄万强;唐毅;雷海;田鹏;赖国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