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寐失眠中医临床路径
- 格式:doc
- 大小:56.50 KB
- 文档页数:4
不寐(失眠)中医临床路径
一、不寐(失眠)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不寐(TCD 编码:BNX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失眠(ICD-10 编码:F51.0)。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 年)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ICD-10 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不寐(失眠)诊疗方案”。
不寐(失眠)临床常见证候:
肝火扰心证
痰热扰心证
胃气失和证
瘀血内阻证
心脾两虚证
心胆气虚证
心肾不交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不寐(失眠)诊疗方案”及中。
(ZYYXH/T20-2008)
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不寐(失眠)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2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不寐(TCD 编码:BNX040)和失眠(ICD-10 编码:F51.0)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2)SPIEGEL 量表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多导睡眠监测(PSG)
、阿森斯失眠量表、中医症状评分、症状自评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试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头颅CT、P300、MRI、甲状腺功能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肝火扰心证:疏肝泻火。
(2)痰热扰心证:清化痰热。
(3)胃气失和证:和胃降逆。
(4)瘀血内阻证:活血化瘀。
(5)心脾两虚证:补益心脾。
(6)心胆气虚证:益气镇惊。
(7)心肾不交证:交通心肾。
2.针灸治疗
(1)体针
(2)耳穴疗法
(3)穴位贴敷
(4)其它疗法
3. 中医心理疗法
4. 认知疗法
5. 行为疗法
6. 推拿疗法
7. 导引疗法
8. 音乐疗法
9. 中药足浴
(九)完成路径标准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或S PIEGEL 量表减分率≥30%,或自觉睡眠时间恢
复正常,睡眠质量改善,醒后精神充沛,白天社会功能正常。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期间合并其他疾病需要治疗,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2.治疗过程中,发生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退出本路径。
3.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61
—
— 62 —
时间
年 月 日 (第 1 天) 年 月 日 (第 2~7 天) 年 月 日 (第 8~14 天)
年 月 日 (第 15~28 天)
主要 □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必需选择的辅助检查: □SPIEGEL 量表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
表
□可选择的辅助检查:
□多导睡眠监测 □阿森斯失眠量表 □症状自评量表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试 量表
□抑郁自评量表 □焦虑自评量表
□中医症状评分
□头颅 C T 诊疗□工P 作300 □MRI
□甲状腺功能 □完成初步诊断 □中医辨证 □确定治疗方法 □中药内服
□汤剂 □中成药 □针灸治疗
□体针 □耳穴疗法 □穴位贴敷 □其它 □中医心理疗法 □认知疗法 □行为疗法 □推拿疗法 □导引疗法 □音乐疗法 □中药足浴
□完成首诊门诊病历 □中医 四诊 信息 采集
□注意证候变化 □根据 病情 变化 调整治疗方案
□完成复诊记录 □中医四诊信
息 采集 □注意证候变化
□根据病情变化 调整治疗方案 □完成复诊记录 □病情评估 □判断治疗效果 □制定随访计划 □匹兹堡睡眠质 量指数量表 □SPIEGEL 量表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医师 签名
二、不寐(失眠)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不寐(失眠)(TCD 编码:BNX040,ICD-10 编码:F51.0)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病
程:
进入路径时间: 年 月 日
结
束路径时间: 年 月 日 标准治疗时间≤28 天
实际治疗时间: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