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汇报—大学生如何看待五四精神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5
大学生如何看待五四精神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五四运动。
其指的是1919年5月4日因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而引发的北京学生爱国游行示威活动以及后来以上海“六三”运动为代表的全国人民的爱国斗争。
然后我们还需要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才能明白五四精神。
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而五四精神,则是从五四运动中衍生出来的一个思想体系,其精神主要有三点:
一是爱国主义,这是五四精神的源泉。
北京学生之所以要游行示威,就是因为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英、美、法所主导的巴黎和会没有把战败国德国在山东的权益交还给中国,而是交给了日本,使中国的主权受到
极大的侵害。
所以,爱国学生呼喊的口号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其游行示威的直接目的是要阻止中国政府在巴黎和会的协定上签字。
二是思想解放。
五四运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五四”的思想解放包括两种解放:一是“对传统求解放”,主要表现为对传统文化的反省、批判和重新估定其一切价值。
二是“对西方求解放”,一方面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影响,国人重新审视了中西文化关系,对“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化观提出了质疑和批评;另一方面不再认为西方资本主义的道路是中国未来发展道路的唯一选择,而主张以俄为师,走社会主义道路。
三是民主与科学,这是五四精神的核心。
陈独秀在《新青年》中生动地将民主与科学称之为“德先生”与“赛先生”,并明确表示,“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五四”所倡导的民主,不仅指的是民主制度,而且还
包括民主观念和民主精神;“五四”所倡导的科学,除科学技术或科学思想外,更是一种广义上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五四”对民主与科学的倡导,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推动了思想文化的变革。
正是从“五四”起,民主与科学开始深入人心,成为一种社会意识或价值观念。
最后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做到如下:
其一,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
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
中国的青年和各阶层群众在这场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气壮山河、感人至深的。
这种爱国主义,在当年曾经鼓舞中国人民去为争取民族独立、自身解放而英勇奋斗。
今天,它仍然应当成为我们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推进中国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其二,积极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青年运动只有在它适应历史发展的要求,担负起时代的任务时,才能具有深刻的内
容和历史的意义。
五四运动之所以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原因就在这里。
认清时代赋予自己的历史使命,积极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其三,坚定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共产党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经过五四运动,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在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基础上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斗争也由此开始走上科学社会主义指引的道路。
纪念五四运动,就是要深刻认识这个历史必然性。
其四,遵循深入实际、联系群众的方向,在实践中锻炼成长。
经过五四运动的教育,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参加实际斗争,与工农群众相结合,使自己逐步从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了共产主义战士。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年轻一代的成长道路必定会有许多与当年不同的特点。
但是,学习马克思主义、深入实际、联系群众这些基本点,仍然是当代中国先进青年在成长过
程中所必须遵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