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精讲讲义(29)
- 格式:pdf
- 大小:231.25 KB
- 文档页数:3
⽔利⽔电项⽬案例分析
以⽔利发电、防洪、农业灌溉为⽬的的⽔利⽔电⼯程项⽬包括蓄⽔⼯程(⽔库、⽔坝)、排洪和引⽔线路⼯程等。
1.评价范围、期限与重点
(1)⽔库和⽔坝建设
·评价范围
2、3级项⽬以库区为主,兼顾上游集⽔区域和⽔⽂变化区域的⽔体和陆地;
1级项⽬要对库区、集⽔区域,⽔⽂变化区域(甚⾄含河⼝和河⼝附近海域)进⾏评价。
此外,要对施⼯期的辅助场地进⾏评价。
·评价期限
要分别对施⼯期、运⾏期进⾏评价,1级项⽇要作后评价。
学环评,就上环评⼯程师站点
·评价重点
施⼯期对由于施⼯、⼈员进驻和⽔⽂改变⽽引发的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迁移或灭绝;对由于区域环境中绿地数量和空间分布的改变⽽改变了绿地调控环境质量的能⼒;对由于⼈员和设备的活动改变了⼟地的⽣产能⼒;对由于施⼯影响了⾃然和⼈⽂遗迹地及⼈群健康等内容进⾏重点评价。
运⾏期对项⽬运⾏⽽引发的⽣物多样性问题,景观⽣态环境质量问题,移民带来的⽣态环境问题,⽔⽂长期改变⽽引发的上下游⽣物种群⽣存问题及中下游发⽣的河道断流,⽔⽂变化以及上下游盐渍化、潜育化、湿地变化、两岸地形地貌变化引发的⽣态环境问题,钉螺转移等问题进⾏重点评价。
(2)跨流域调⽔
跨流域或跨省份调⽔⼀般属于1级项⽬。
·评价范围
要分别对调出区、调⼊区和连接区三个部分中,凡是由于⽔⽂条件改变⽽引发的⽣态影响进⾏评价。
·评价期限
分为施⼯期、运⾏期评价,并进⾏⽣态影响后计价。
·评价重点
除⽔库⽔坝项⽬的评价重点外,还应包括:⼀是对国内外同类项⽬进⾏类⽐调查并写出评价报告;⼆是预测由于⼈员设备进驻和⽔⽂条件的改变,调出区、调⼊区和连接区区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随着宏观环境的变化给动、植物和⼈类⽣活带来的影响;三是对受益区及调出区长期的⽣态影响进⾏评价。
2.主要环境影响
(1)施⼯期
⼯程施⼯期的直接影响是占⽤上地、破坏植被,造成⽔⼟流失;施⼯现场噪声、扬尘及废物的污染;对原有⾃然景观或有价值的历史遗迹的破坏;⼈类⼲扰和栖息地丧失造成野⽣动物物种减少或丧失;施⼯队伍进驻造成的污染和对⽔库⽔坝地区动植物的⼲扰与破坏等。
(2)运⾏期
淹没⼟地,丧失农、林、牧和湿地资源;有历史、⽂化、美学价值的⽂物资源的破坏;野⽣动物、植物物种迁移或丧失;淹没⼟地上残存有机物在⽔库蓄⽔时会成为营养使⽔库鱼类和其他植物⼤量繁殖,使⽔中溶解氧浓度降低,⽔质恶化;为⽔坝建设进⾏的河道加宽或改造,会改变原来的⽔⽂状况,形成塌岸或塌堤灾害;泥沙在⽔库前沉积,造成回⽔现象和上游地区的泛滥;影响鱼类产卵环境和洄游通道。
(3)防洪构筑物
为防洪⽽建设的构筑物破坏了洪⽔的天然模式,会使原来洪⽔泛滥的平原⼟地退化,⼟壤肥⼒下降;使野⽣动物⽣存环境改变⽽数量下降;⼤规模的⽔利⼯程也会有⽔体流失问题。
(4)⽔库移民影响
⽔利⼯程项⽬带来的社会问题是⼤量移民。
⼤量移民造成新移居地⼟地、⽤⽔等压⼒,与⽔传播有关的病原孳⽣,导致传染病流⾏。
(5)功能协调问题
许多⽔库有多种功能,有些功能可能相互⽭盾。
如供⽔与养殖、旅游等功能⽭盾;上游污染与下游引⽔的⽭盾。
3.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
(1)《中华⼈民共和国⽔污染防治法》、《中华⼈民共和国⽔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见⽔污染型建设项⽬)
(2)《中华⼈民共和国⽔法》(2002年8⽉29⽇)
1)了解开发、利⽤⽔能资源及⽔运资源时的环境保护要求
第⼆⼗六条国家⿎励开发、利⽤⽔能资源。
在⽔能丰富的河流,应当有计划地进⾏多⽬标梯级开发。
建设⽔⼒发电站,应当保护⽣态环境,兼顾防洪、供⽔、灌溉、航运、⽵⽊流放和渔业等⽅⾯的需要。
第⼆⼗七条国家⿎励开发、利⽤⽔运资源。
在⽔⽣⽣物洄游通道、通航或者⽵⽊
流放的河流上修建永久性拦河闸坝,建设单位应当同时修建过鱼、过船.过⽊设施,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批准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妥善安排施⼯和蓄⽔期间的⽔⽣⽣物保护、航运和⽵⽊流放,所需费⽤由建设单位承担。
在不通航的河流或者⼈⼯⽔道上修建闸坝后可以通航的,闸坝建设单位以当同时修建过船设施或者预留过船设施位置。
2)了解河道管理范围内禁⽌的⾏为(第三⼗七条)
禁⽌在江河、湖泊、⽔库、运河、渠道内弃置,堆放阻碍防洪的物体和种植阻碍防洪的林⽊及⾼秆作物。
禁⽌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妨碍⾏洪的建筑物、构筑物以及从事影响河势稳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碍河道⾏洪的活动。
(3)《中华⼈民共和国渔业法》(2000年10⽉31⽇)
了解在鱼、虾、蟹涧游通道建闸、筑坝的有关要求。
(第⼆⼗⼆条)
在鱼、虾、蟹涧游通道建闸、筑坝,对渔业资源有严重影响的,建设单位应当建造过鱼设施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程分析所要阐明的主要内容是:
1.项⽬概况
⑴概况:项⽬名称、⼯程性质、河流名称、⼯程规模、地理位置、总体布置、开发⽅式、总投资。
学环评,就上环评⼯程师站点
⑵⼯程项⽬组成
主体⼯程:⾸部枢纽(左右岸挡⽔坝段、泄洪闸等建设物)、引⽔系统、地下⼚房;施⼯辅助⼯程:施⼯企业及仓库、⽣活区、施⼯交通(新建公路与桥梁)、渣场及料场。
⽔库淹没:库底清理、移民安置。
⑶⽔⽂:多年平均悬移质年输沙量、多年平均流量、多年平均年径流量、利⽤的⽔⽂系列年限、流域⾯积。
⑷⽔库:⽔库⽔位、校核洪⽔位、设计洪⽔位、死⽔位、正常蓄⽔位、正常蓄⽔位时⽔库⾯积、回⽔长度、总库容、正常蓄⽔位以下库容、调洪库容、防洪库容、兴利库容、死库容。
⑸下泄流量及相应下游⽔位:设计洪⽔位时下泄量、相应下游⽔位,最⼩流量、相应下游⽔位。
⑹挡⽔坝:坝型式、地基特性、顶部⾼程(坝)、坝⾼、顶部长度(坝)。
⑺⽔库淹没和移民安置:淹没耕地、淹没房屋、淹没区公路长度和改线长度、迁移⼈⼝、移民安置⽅式
⑻⼯程占地:⼯程永久占地(主体⼯程、永久公路、电站⽣活区);临时占地(施⼯辅助企业、渣场、料场)。
⑼原材料:主要建筑材料、采运⽅式、料场位置、占地、环境及其合理性分析
⑽施⼯规划:主体⼯程量、施⼯⽅式、⼯区布置、施⼯占地、弃渣场位置和环境及合理性分析、总⼯期、施⼯交通运输、施⼯导流、施⼯⼈数。
⑾⼯程运⾏:建成后在汛期和⾮汛期如何运⾏,如⽇调节、周调节等。
2.污染源分析
⑴施⼯期的污染源
⽔环境影响源:砂⽯⾻料废⽔、混凝⼟拌和废⽔、汽车保养与机修废⽔、⽣活污⽔
⼤⽓污染源:爆破、砂⽯⾻料加⼯、运输、燃油机械
声污染源:爆破、砂⽯⾻料加⼯、运输、振动机械
固体废物:⽣活垃圾
⽣态影响源:施⼯占地和⼯程开挖对农业⽣态环境、林业⽣态环境的影响;产⽣的弃渣可能造成的⽔⼟流失。
社会环境:施⼯运输车辆的增加对交通环境的影响;⼈员的增加可能引起的疾病
(2)运⾏期的环境影响
占地与淹没导致的⼟地利⽤⽅式的改变、⽣物量变化、⽣态变化、建筑物阻隔、⽔资源分布改变等。
移民安置可能带来的环境和⽣态破坏。
⼆、环境现状
1、地理位置;
2、地形地貌;
3、地质环境(项⽬区的地震裂度、是否有断层);
4、⽔环境(⽔⽂、泥沙、⽔质);
5、⽣态环境(⽓候⽓象、⼟壤、⽔⽣⽣物多样性、陆⽣⽣物多样性、⽔⼟流失);
6、环境空⽓;
7、声环境;
8、社会环境;
9、移民安置区环境现状。
上述各节⼀般可按⼀般评价进⾏,但⽣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可按第五部分调查。
三、环境影响
1、施⼯期的环境影响:可按以上识别结果按常规⽅式分析即可。
2、运⾏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①对⽔⽂情势的影响:库区⽔⽂情势的影响(⽔位变幅、⽔库内流速减缓);减⽔河段内的流量变化;⼚房下游⽔⽂情势分析
②对泥沙情势的影响:
③对⽔温的影响:(⽔库⽔温结构[分层型、过渡型和混合型]、⽔库河河道)
④对⽔质的影响:(重点分析对减⽔河段的影响,⼀般减少河段⾃净能⼒下降)
⑵⽣态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对局地⽓候的影响(可通过类⽐分析)
对⽔⽣⽣物多样性的影响(库区鱼类等⽔⽣⽣物;减⽔河段鱼类等⽔⽣⽣物;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
)
对陆⽣⽣物多样性的影响(陆⽣植物:⼯程施⼯、⽔库淹没、移民安置;陆⽣动物)
⼤坝建设对河流廊道的⽣态功能的影响(分析⼤坝建设导致的淹没、阻隔、径流变化对河流⽣态系统的影响)
新增⽔⼟流失预测(主要为⼯程永久占地、渣场、料场、施⼯公路占地、施⼯辅助企业占地、围堰、暂存表⼟等引起的⽔⼟流失)
⑶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对⽤⽔的影响:减⽔河段⽤⽔、下游⽤⽔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对⼈群健康的影响
⑷对移民安置区的影响(新的移民搬迁后,⽣活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⑸对环境地质的影响(主要是渣场等能否引起滑坡、塌陷、泥⽯流等灾害,能否引发地震等)
四、环境保护措施
可分为筹建期、施⼯期和运⾏期进⾏论述。
筹建期的环境保护措施⼀般包括:筹建环境管理机构、⼈员培训、把环评报告书中的有关环保措施列⼊⼯程最终设计⽂件、招标⽂件及合同⽂件中必须包括环境保护条款等。
运⾏期的环境措施可按常规进⾏。
运⾏期的环境保护措施如下:
1、⽔环境保护措施重点要注意:库底卫⽣清理(林⽊、厕所与畜圈,并做好灭⿏⼯作)
2、⽣态环境保护措施:下放⽣态流量(保证减⽔河段⽔⽣⽣物的⽣存)、在适宜河段和库区投放鱼苗。
3、⽔⼟保持及景观恢复(主要采取砌浆⽚⽯、砌块⽯、设置临时拦挡及排⽔设施等⼯程措施以及复耕、覆⼟造地、绿化等⽣态措施)。
五、⽣态现状调查及影响评价的内容可参考如下:
①森林调查:类型、⾯积、覆盖率、⽣物量、组成的物种等;评价⽣物量损失、物种影响、有⽆重要保护物种、有⽆重要功能要求(如⽔源林等)。
②陆⽣和⽔⽣动物:种群、分布、数量;评价⽣物量损失、物种影响、有⽆重要保护物种。
③农业⽣态调查与评价:占地类型、⾯积、占⽤基本农⽥数量、农业⼟地⽣产⼒、农业⼟地质量。
④⽔⼟流失调查与评价:侵蚀⾯积、程度、侵蚀量及损失,发展趋势及造成的⽣态环境问题,⼯程与⽔⼟流失的关系。
⑤景观资源调查与评价:⽔库周边景观敏感点段,主要景观保护⽬标及保护要求,⽔库建设与重要景观景点的关系。
本项⽬现状调查⽅法有:现有资料收集、分析,规划图件收集;植被样⽅调查,主要调查物种、覆盖率及⽣物量;现场勘察景观敏感点段;也可利⽤遥感信息测算植被覆盖率、地形地貌及各类⽣态系统⾯积、⽔⼟流失情况等。
六、本项⽬的评价重点和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本⼯程评价的重点是⽣态环境影响(含⽔⼟流失问题)和⽔环境影响评价。
特别是⽔⽂情势的变化和⽣态影响。
需要注意的问题有:
⽣态环境的森林植被影响及可能对重要物种的影响;森林⽣态系统切割(森林⽣境切割)与阻隔导致的野⽣动物影响;农业占地和占⽤基本农⽥问题;
取⼟场、弃渣场等⾮永久占地的复垦与⽣态恢复(植被重建);⽔⼟保持⽅案的编制;景观美学影响评价;噪声敏感点的监测、影响评价及保护措施;⽔环境尤其是⽔源的保护问题;移民安置产⽣的环境影响和社会问题;⽔资源配置及所产⽣的⽣态影响;⽂物古迹的保护措施。
⼤坝建设对河流廊道的⽣态功能的影响
注意:
需要强调的是:上述⽔电⼯程是引⽔电站,如果是抽⽔蓄能电站,则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程组成⼀般由上⽔库、输⽔系统、电站⼚房、上⽔库;
抽⽔电站是⼀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影响相对较⼩。
应有初次蓄⽔对⽔库⽔质的影响分析内容(主要为库底清理、淹没区内有⽆可能污染未来库⽔的污染源)
若利⽤原⽔库为下⽔库,则应分析对下⽔库⽔⽣⽣态的影响:⽔库流速增加、⽔位⽇变幅增⼤,导致湖泊⽣境特征减弱,对浮游⽣物和底栖动物的区系组成产⽣较为明显的影响,⽔库初级⽣产⼒将有所下降;由于⽔位⽇变幅增⼤,浮游⽣物数量减少,定居性鱼类减少。
⼈群健康也应评价。
这类项⽬的评价重点是⽣态影响和⽔⼟流失影响。
⽣态影响包括植被、陆⽣⽣态和⽔⽣⽣态;⽔⼟流失主要是弃渣的流失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