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笋》教学设计之四_1
- 格式:docx
- 大小:19.41 KB
- 文档页数:9
小学一年级语文《春笋》课堂教案一、教材分本篇课文是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以春天的春笋为主题,描绘出春笋的形态和生长过程,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力和态度,同时运用寓言教育的手法,教育学生要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春笋在春天里迅速生长的过程。
2.了解春笋不仅是一种美食,也是一种大自然的奇迹。
3.掌握一些春笋的基本知识和相关词语。
情感与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2.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3.培养学生勤奋进取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出示几张春笋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学生依次回答春笋的形态、色彩、味道、生长地点等问题。
通过观察和描述,引导学生对春笋产生浓厚兴趣,为后续教学打下基础。
2.新课呈现教师通过简要的概述,介绍春笋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随后,教师用幻灯片呈现学生所学习的句子,逐句解读和讲解。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注意进行语音、语调的模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的内涵和情感。
3.课文品读教师分段逐段解读课文,确保学生可以听懂并根据教师的提问回答。
同时,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可以认识一些生产春笋的常见做法和地点,如春笋要在暗处培育等等。
4.课外扩展通过课堂互动和讨论,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了解一些相关的春笋知识和文化典故。
例如,春笋与《孟子》中的寓言故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样的典故可以让孩子在享受生命的同时,也有更高追求。
5.老师问答教师在整节课的通过问答的形式检查学生掌握的情况,强化并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点。
同时,春笋生长的促进、生态建设等也是教师在问答中不断提及的内容。
四、教学反思本堂课以春笋为主题,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阅读、讨论和思考,培养了学生对自然的敬畏感,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思考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意切实体现这些目标,激励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体会到大自然的生命力。
《春笋》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春笋的生长过程及其特点;(2)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自然现象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让学生了解春笋的生长环境和生活习性;(2)运用对比、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2)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春笋的生长过程及其特点;(2)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自然现象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春笋的生长环境和生活习性;(2)运用对比、小组讨论等方法,探究和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春笋的生长视频或图片;(2)相关资料卡片;(3)问题讨论支架。
2. 学生准备:(1)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2)分组,准备进行小组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植物,提问:你们知道它们是怎样生长的吗?(2)展示春笋的生长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对春笋生长的好奇心。
2. 探究春笋的生长过程:(1)引导学生观察春笋的生长视频或图片,提问:春笋是怎样生长的?它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2)学生描述春笋的生长过程,教师总结并板书。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春笋生长过程中的特点进行讨论;(2)讨论结束后,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五、作业布置:2. 结合春笋的生长过程,思考一下如何照顾家里的植物,制定照顾计划。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准确描述春笋的生长过程及其特点;(2)学生能观察并分析身边植物的生长过程。
2. 过程与方法:(1)学生能通过小组讨论,运用对比等方法分析问题;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2)学生具备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精神。
一、立意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敏感期,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还处于起步阶段。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需要对语文知识进行认识、理解和运用。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语言形式进行课程互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本文从课程互动的角度,探讨小学一年级语文《春笋教案》的教学实践。
二、探索课程互动的价值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课程互动不仅仅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兴趣,更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成功率。
采用多种形式的互动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让学习变得更加丰富、有趣、生动。
三、小学一年级语文《春笋教案》教学实践针对小学一年级语文《春笋教案》的教学实践,可以采用以下的课程互动方式:(一)拓展学生的想象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互动方式来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图片,让他们想象春笋在生长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如何适应不同的环境,如何让自己更加健康。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春笋》文中所描述的内容。
(二)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互动方式来启发学生的创造力。
例如,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想象力,编写自己的春笋生长故事,或者通过描绘春笋生长的不同场景来练习描述能力,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春笋》的故事所传达的信息,也可以激发其写作兴趣。
(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互动方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在讲解文字内容的时候,可以采用意境法,将文字和场景结合起来,让学生感知到文字之外的丰富内涵和深邃情感,通过阅读以此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四)互动式教学在教学中,还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
例如,在讲解完课文后,可以让学生进行问答答题或者辩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并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四、小结针对小学一年级语文《春笋》教案的教学实践,本文提出了多种课程互动的方式,从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启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互动式教学等方面来推动课程的开展。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春笋》教学设计一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
2.能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做到自然流畅。
3.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从小学会欣赏文字之美。
4.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感受春天万物生机勃勃的景象。
5.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1.能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做到自然流畅。
2.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感受春天万物生机勃勃的景象。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从小学会欣赏文字之美。
2.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教学准备1.课文《春笋》课件。
2.课件制作工具。
3.同步练习和拓展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让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教师通过课件或实物带来春天的代表性物品,如春天的花、草、树枝、灯笼等,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万物生长,生机勃勃的景象。
2. 学习活动2.1 阅读课文1.教师以情境导入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春笋的颜色、形状、味道等。
例如:“春笋是什么样子的呢?也许有的同学见过,有的同学没见过。
今天我们就通过这篇课文《春笋》来了解一下春笋。
”2.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停顿等。
3.教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难度逐步升级。
2.2 感悟课文1.教师请学生留意课文中的生动描写,引导学生去感受春笋散发出来的诱人的气息。
2.教师带领学生共同体验春天的美丽,引导学生关注春笋生长的环境、生长的条件等。
2.3 练习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跟读,注意语音、语调、停顿等。
2.教师带领学生诵读,读出课文的美感。
3.教师提示学生要注意表情、语音。
3. 总结反馈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总结学习目标是否达成。
同时,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自己编一段春笋的诗歌,在众人面前表演,表现出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1.学生能正确朗读课文。
2.学生能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做到自然流畅。
3.学生理解本节课中的语言运用技巧,具有一定的语感。
4.学生善于观察,善于用想象力,通过创意和表演达到多元化的教学效果。
《春笋》语文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春笋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了解植物生长的奇妙过程。
学生培养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学会尊重和欣赏自然界的美好。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文本:课文《春笋》是一篇描述春笋生长过程的短文,通过描绘春笋的外貌特征和生长速度,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2.2 生字词:学生需要掌握的生字词包括:春、笋、生长、嫩绿、滋润等。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理解春笋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观察和思考。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运用观察、思考、分享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合作精神。
4.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和视频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知课文内容。
第五章:教学步骤5.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好奇心。
5.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认读和理解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5.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春笋生长过程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
5.4 观察与思考:学生观察图片和视频,了解春笋的外貌特征和生长速度,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
5.5 课堂小结: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回答问题和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
《春笋》教学设计12篇《春笋》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春笋》是第二单元的开篇之作,它描写春天到来之际,春笋破土而出,向上生长的情景,热情赞美春笋不怕困难,顽强向上的生命力,和后面四篇课文共同描绘出一幅春景图,是非常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的美文。
俄罗斯著名作家托尔斯泰曾经指出: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因为一切社会生活都是运动着的。
的确,精心提炼的动词往往能更加准确生动地传情达意。
《春笋》一文中就提炼了一系列动词,精当地表现了春笋破土而出、奋发向上的旺盛生命力,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
以“唤醒”巧作蓄势,领起下文描写竹本耐寒,即使严冬来临之后,竹根深植地下,孕育笋芽,依然充满活力,所以古人有“冻雷惊笋欲抽芽”的诗句。
一旦春临大地,春雪震响,便会唤醒春笋,课文中的“唤醒”二字巧妙地为下文蓄势——本来充满活力的竹笋被春雷唤醒之后,会怎么样呢?它不再沉睡地下,它要破土而出,它要领略无边的美好春光……这是“唤醒”二字所带来的必然趋势,它也启迪我们的丰富联想,经过一冬养精蓄锐的竹笋,在春回大地、春雷震醒之后必有一番大的作为,__势必顺流直下,展开描写了。
以“冲破”、“掀翻”、“冒”展示气势与动态,被春雷“唤醒”了的春笋,冲破泥土,掀翻石块,冒出地面——“冲破”二字显现了春笋具有一往无前。
不可阻遏的气势,厚厚的泥土绝难限制它前进的步伐,破土而出是它奋进的目标啊!“掀翻”二字显示了春笋多么巨大的威力,沉重的石块,在充满顽强生命力的春笋面前,逃不脱被彻底掀翻的命运,春笋要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去迎接那灿烂的春天!“冒”字更加形象逼真地展开了春笋往外透、向上升,毫不迟延,十分迅捷,这样一种如在目前的动态,使我们产生了身临其境之感。
尤其是“一个一个”的反复运用,不只表明了春笋遍地,而且是造成了一种你追我赶的热烈氛围,满纸生意盎然啊!值得一提的是“冲破”——“掀翻”——“冒”这些动词并非孤立使用的,它们先后有序,连贯而来,内在联系非常紧密,艺术地画出了春笋破土的足迹。
《春笋》教案《春笋》教案「篇一」活动目标明白小春笋为什么长的高大强壮。
知道要像小春笋一样听妈妈的话。
活动准备故事《要长大的小春笋》小雨滴音乐伴奏。
活动过程1、宝宝你们最近在家有没有听妈妈的话啊?都有哪些事听妈妈的话了?说一说。
2、宝宝们在家都这么乖吗?那在平时吃饭的时候有没有挑食啊?3、你们知道小春笋也想快快长大那!想比妈妈长得高,还要更加强壮,我们来听听小春笋它做到了吗?4、教师扮演想要长大的小春笋讲故事,放小雨滴的声音,演小春笋允吸着雨露摇晃着要长大的感觉,教师要尽量扮演的生动有趣。
5、教师没讲一段,可以重复一下故事内容大意,最后,问一下小春笋为什么长的高大强壮啊?顺着宝宝们的话说:“我们要像小春笋一样听妈妈的话,这样我们也会比爸爸妈妈长的高。
”6、宝宝我们要是想要有个健康的身体,是不是不能在挑食啦?谁能告诉老师挑食的宝宝是好宝宝吗?7、教师放小雨滴音乐伴奏,让宝宝们来扮演小春笋允吸着雨露要长大的样子。
活动结束《春笋》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
3、了解春笋具有战胜重重障碍、不断向上生长的顽强生命力。
二、教学重难点:课文第二自然段写了春笋节节向上、茁壮成长的情景,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读”、“悟”体会春笋顽强生长的品质和蓬勃向上的气势。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小朋友,春天悄悄地来了,春天细细的雨叫——?春天柔柔的风叫———春天嫩嫩的笋叫——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指导读准平、翘舌音)3、范读。
春笋长什么样吗?它们怎么长大的呢?听老师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初读课文。
(1)同桌识读生字表内的生字和绿线内的生字。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初读。
(1)出示词语。
(2)学生认读。
A。
自由读。
B。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春笋教学设计春笋教学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课文和插图了解春笋的相关形态,分析文中描写春笋生长特点的句子,体会春笋顽强向上的生命力。
2.鼓励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春笋生长的顽强向上的精神,激发学生对春笋的热爱,对春天和大自然的赞美。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课(展示图片)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轰隆隆的春雷公公唤醒了沉睡的大地,笋娃娃也醒来了,它们一个一个,你追我赶,终于冒出地面来了。
同学们,一个一个的笋娃娃从地里冒出来了,它们究竟长什么样呢?你们想去看一下吗?二、教学内容任务一:细读课文,感受春笋顽强的意志和生命力。
1、高声朗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春笋样子和颜色的句子。
2、谁来说说你找到描写春笋样子的句子呢?课件呈现句子春笋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大家看这个句子,谁来告诉老师春笋的外衣是什么颜色?同学们你们看,这春笋的衣服穿得可真多啊,一层一层的,多紧啊,文中用了哪个词呢?(展示图片)同学们你们再看看周围这些高大的竹子,和他们相比,这些刚从泥土冒出来的小春笋可真像......(娃娃),它们是多么娇嫩,可爱啊!书上说是怎样的娃娃?(嫩生生)大家看图片,这些嫩生生的娃娃冲着你们笑呢?你们喜欢它们吗?谁来用喜欢的语气读这句话?(指定学生回答)3、展示图片,问这些嫩生生的春笋娃娃是怎样生长成高高的竹子呢?带着疑问自由朗读第二、三、四句话展示问题:小春笋长了几节?是不是只长了一节,两节,还是很多节呢?谁能用文中的语句来回答老师的问题?一节,一节,又一节。
是啊,春笋就是这样一节一节又一节地长(以手势生动演示春笋一节一节的生长过程),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句子中的又字,(板书又)说明了春笋没有停止生长,一直不断生长,并且有节节高的`生长势头。
4、春笋长着长着停下来没有?它们向哪儿长?是啊,春笋们不断向上生长,蓬勃向上,(板书再)再字说明它们永不满足现状,一直都努力向上。
那谁能读出春笋顽强生长、蓬勃向上呢?读的时候要注意又再这两字的声调,要突出它们的声调。
《春笋》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春笋的生长过程及其特点;(2)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春笋的生长环境及条件;(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2)培养学生勇于尝试、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春笋的生长过程及其特点。
难点:春笋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春笋的生长视频或图片;(2)春笋实物或模型;(3)相关资料和文献。
2. 学生准备:(1)观察身边的春笋生长情况;(2)收集有关春笋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谈论春天的植物生长;(2)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春笋吗?春笋有什么特点?2. 春笋的生长环境:(1)展示春笋的生长视频或图片;(2)讲解春笋的生长环境及条件。
3. 春笋的生长过程:(1)展示春笋实物或模型;(2)讲解春笋的生长过程及其特点。
4.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春笋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2)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5. 实践活动:(1)观察校园里的春笋生长情况;(2)学生尝试绘制春笋的生长过程图。
(2)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生长变化,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五、课后作业:1. 观察身边的春笋生长情况,记录下来;2. 结合课堂所学,绘制一幅春笋的生长过程图;3. 写一篇关于春笋的作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春笋的生长过程及其特点的掌握程度;2. 学生观察、描述和表达能力的发展;3. 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4. 学生对大自然的态度和情感变化。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节奏和内容。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春笋种植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春笋的生长过程;2. 邀请农业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春笋的种植技术和营养价值;3. 开展春笋摄影比赛,鼓励学生用镜头记录春笋的生长美景。
春笋教学设计(精选12篇)春笋篇1教学设想:《春笋》是国标本苏教版一年级下册中的课文,写的是春笋在美好的春天到来之际,破土而出,旺盛生长的情景,热情赞美了春笋不怕困难,顽强生长的生命力。
课文语言生动、活泼,情趣盎然,节奏感强。
本文的精妙之处在于所提炼的一系列传情达意的动词,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所以,本课在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朗读,借助插图、录象或表演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并通过朗读体会春笋顽强生长的品质。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一方面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在读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课文的插图是内容的图解,是形象化的课文语言。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揣摩图意的基础上,通过表演,创设情境,让学生获得真切感受,帮助学生感受美的情趣,使朗读真正做到声情并茂。
如教学课文第一段时,学生先观看了春笋生长的录象,接着让他们把自己当作小春笋,演一演春笋冲破泥土,掀翻石块的样子。
这样变换角色,获得一种真切地体验,然后再指导朗读,学生便会很容易地进入情境,读出语感。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在朗读中,教师应注重情感地投入,以友善的微笑,真诚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通过简短、恰当地评价,让学生品尝成功的欢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同时能以委婉、幽默的措辞指出学生的不足,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
如“你读得真流利!”“你读得比老师还好。
”“你的进步太大了。
”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中的第二句时,教师充分尊重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进行多角度地评价。
如“小朋友多神气,小胸脯挺得高高的!”“他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春笋在欢快地笑,使劲地长呢!”朗读过程中的评价,不仅有教师的评价,还应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评价,包括互评、自评。
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勇敢自信的品质,又培养了他们的分析、判断能力,从而确立了主体意识。
互动教案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目的、以互动为手段的教育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交流互动。
今天我要为大家介绍的是一份小学一年级语文《春笋》的互动教案。
第一步:导入新课老师可以通过观察春天来引导学生思考春天是什么样子的,春笋是如何生长的等问题。
引入这些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同时还可以播放一份有关春笋生长的视频,引导学生走进春笋的世界。
第二步:学生活动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学习活动,例如以下几种方式:1.采访春笋老师可以请一些学生扮演春笋角色,其他学生可以用问题的形式进行采访。
这种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2.图画比较老师可以让学生画出春天和冬天的场景,再让学生自行比较并说出不同之处。
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对比,更好地理解春天的特点和春笋的产生。
3.小组探究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探究,每个小组负责收集关于春笋的信息并进行分享。
这种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研究能力。
综合以上几种方式,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了解春笋,通过探究和交流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第三步:巩固知识老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来巩固学生的知识,例如让学生说出春笋的特点、解释春笋的生长过程等。
老师也可以布置一份小作业,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一篇有关春笋的作文。
第四步:课后拓展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老师可以提供一些拓展阅读材料,例如有关春笋的名篇散文,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和文化扩展。
也可以带领学生去春季采摘春笋,感受春笋的新鲜和美味。
结语:通过以上的互动教案,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春笋,提高自己的阅读、表达、合作以及研究能力。
同时也能增强学生对春天的理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帮助他们成为有深度、有思考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春笋》语文教案范文模板一、教材分析《春笋》是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春笋的生长过程及其所具有的特点。
该篇课文寓意深刻,语言简单易懂,很适合小学生学习阅读。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春笋》的具体内容及寓意;2. 了解春笋的生长与发育过程;3. 掌握一些基本的养护常识;4. 能够关注大自然中的每一个毫不起眼的细节。
能力目标:1. 感受春天季节的到来;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和表达能力;3. 培养学生的爱护生命、感恩生命的情操。
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利用春季的来临,让学生有所感悟,引导学生谈谈春天的感受。
2. 学习课文:(1)教师先朗读课文,学生跟着读,强化学生对课文的印象;(2)学生自己读一遍课文,了解春笋的生长过程;(3)询问学生对于春笋的看法及感受,引导学生逐渐领会寓意;(4)强化学生记忆,让学生模仿朗读课文;(5)学生听录音,领会语音、语调的变化;(6)学生分组朗读课文,并就其中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理解和解释。
3. 生动形象的图片:教师展示图片,给学生直观的形象,让学生对春笋有更深刻的印象。
4. 进一步探讨:教师可以通过提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展开口头讨论,让学生交流各自的看法。
5. 吸引注意力: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春笋的样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6. 小结环节:教师可以归纳整理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教学内容。
四、教学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确定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课堂上的练习和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考核学生在课堂中所学习的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师还可在课堂上,通过实施一些游戏、小活动等形式来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教学评价的效果。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初中二年级学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富有生活色彩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能够真正地吸收到一些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春笋》公开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让学生掌握春笋的生长特点和季节性;(2)了解春笋的种植、管理和食用方法;(3)培养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春笋生长过程的能力;(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的能力;(3)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2)培养学生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二、教学内容1. 春笋的生长特点:(1)季节性:春笋主要在春季生长;(2)生长速度:春笋生长迅速,每天可生长10-20厘米;(3)生长环境:春笋喜欢温暖湿润、土壤疏松的环境。
2. 春笋的种植方法:(1)选择合适的种植地点和品种;(2)准备种植土和种植工具;(3)种植春笋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 春笋的管理方法:(1)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能积水;(2)施肥:定期施用有机肥料;(3)除草和防病虫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春笋的生长特点和季节性;(2)引发学生对春笋生长过程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探究春笋的生长过程:(1)学生分组观察春笋的生长过程,记录下关键特征;(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春笋生长的原因和条件;(3)学生分享观察和分析结果,进行讨论交流。
3. 学习春笋的种植方法:(1)教师讲解春笋种植的方法和注意事项;(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春笋种植实践操作;四、教学评价1. 学生观察和描述春笋生长过程的能力;2. 学生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的能力;3. 学生对春笋种植方法的掌握程度;4. 学生对春笋生长管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春笋生长过程的图片和视频;2. 春笋种植工具和材料;3. 有机肥料和防病虫害的资料;4. 学生分组合作的表格和记录工具。
六、教学步骤1. 学习春笋的管理方法:(1)教师讲解春笋浇水、施肥、除草和防病虫害的方法;(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春笋管理实践操作;2. 深入了解春笋的食用方法:(1)教师介绍春笋的常见食用方法和烹饪技巧;(2)学生分组讨论并尝试制作春笋菜肴;(3)学生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美味佳肴。
《春笋》语文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春笋的生长过程及其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实物观察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春笋的兴趣。
(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归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春笋的生长过程及其特点。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春笋生长过程的推理与归纳。
三、教学准备1. 课件:课文动画视频、图片、生字词卡片等。
2. 实物:春笋实物或图片。
3. 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动画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春笋的生长过程。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春笋的了解。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跟读课文,注意发音和语调。
(2)分段朗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熟记并能够灵活运用。
3. 探究春笋的生长过程(1)展示春笋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特点。
(2)小组合作,讨论春笋的生长过程及其原因。
(3)邀请小组代表分享探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
4.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复述春笋的生长过程。
(2)强调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并结合课文所学知识进行思考。
2. 拓展作业:(1)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完成一个关于春笋的手工制作或绘画作品。
(2)鼓励学生进行户外活动,亲近大自然,观察春天的变化。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动画视频、图片展示等方式,营造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春笋》教学设计之四【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7个生字,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
3、知道春笋具有冲破重重障碍,不断向上生长的顽强生命力。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生字,理解词语;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幻灯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师述:轰隆一声春雷,唤醒了沉睡已久的竹笋。
〔抽拉幻灯片〕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
(出示实物春笋)春笋娃娃裹着浅褐色的外衣,迎着春风,在阳光中笑,在春雨里长。
小朋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春笋》。
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要求:先将方框内生字读几遍,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并分好自然段。
2、检查自读情况:⑴抽读生字卡片,正音。
声、冲是后鼻音。
⑵去掉拼音再读,开火车读。
⑶认读词语:一声春雷唤醒冲破石块冒着浅色一节向上嫩生生阳光春雨⑷指导读好长句子:春笋/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
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
⑸分段抽读课文。
〔长句子老师领读〕3、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学老师读书的语气、停顿。
4、学生再读课文,试着模仿老师的语气。
5、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春笋是什么样子的?它们是怎么生长的?要求学生互相说一说。
三、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生字。
2、自学生字笔顺,准备交流: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
3、重点指导:声:上面是士,不是土。
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不正确的写字姿势。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抽读生字卡片和词语卡片。
2、抽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1、学习第一自然段:⑴齐读,说说有几句话。
⑵学习第一句话:唤醒是什么意思?换个词语。
〔叫醒〕谁唤醒了春笋?第一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春笋生长的季节〕这里把春笋当成什么来写?为什么?我们还学过哪篇课文中把事物当成人来写?⑶指导朗读:一声春雷要读得慢些,清晰有力,唤醒要读得重一些。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春笋》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读词语:冲破掀翻唤醒
裹着娃娃迎着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听雷声,说话:春雷公公仿佛在说什么?
2.指导朗读: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
【此处以点评代指导,在点评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感悟冲破掀翻冒出来。
】
3.句式练习:一声春雷,唤醒了(),唤醒了(),唤醒了()
设疑自读:醒来的春笋在做什么?
4.交流,指导朗读: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
5.表演理解,生朗读做动作。
6.齐读第一自然段。
7.练习背诵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实物(闪亮儿童);,简单观察说话
2.找出课文里描写春笋样子的句子,读一读:重点指导读好嫩生生,读出春笋的可爱。
此处可以由老师范读。
3.学习第二句:
(1)读句子。
(2)学习生字:笑
A.学生自主识记生字。
B.出示古文字的笑,帮助理解并巩固字形。
C.指导书写:小口诀mdash;mdash;竹字头有高低,撇捺舒展站得
稳。
【这是习字册上的小口诀。
】
D.扩词。
E.带着这样的心情朗读这句话,以点评代指导。
4.学习第三四句。
(1)看视频感受竹子生长得快。
(2)指导朗读
(3)学习生字:节、再
再结合字理教学。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春笋》教案教学设计2. 学科领域:语文3. 年级:一年级4. 课时:2课时5. 编写日期:2024年月日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生字词,能正确读写“春笋、破裂、提倡”等词语。
(2)了解春笋的生长过程及其特点。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春笋的生长过程。
(2)采用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3)利用观察、实践等方法,让学生掌握春笋的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了解春笋的生长过程及其特点。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合作意识。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春笋生长过程的细节描述。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了解春笋的生长过程。
(2)小组合作法:采用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3)观察实践法:让学生观察春笋实物或图片,实践操作,掌握春笋的特点。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春笋的生长过程、特点等相关内容。
(2)实物或图片:观察春笋的外观、结构等。
(3)小组讨论:利用小组合作,进行互动交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出示春笋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邀请学生分享对春笋的了解。
(3)教师简要介绍春笋的生长过程,引出本课。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2)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春笋的生长过程,结合多媒体资料展示。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春笋的特点。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春笋的生长过程中有哪些有趣的现象?(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春笋》教学设计之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7个生字,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
3、知道春笋具有冲破重重障碍,不断向上生长的顽强生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生字,理解词语;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幻灯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师述:轰隆一声春雷,唤醒了沉睡已久的竹笋。
(抽拉幻灯片)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
(出示实物春笋)春笋娃娃裹着浅褐色的外衣,迎着春风,在阳光中笑,在春雨里长。
小朋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春笋》。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要求:先将方框内生字读几遍,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并分好自然段。
2、检查自读情况:
⑴抽读生字卡片,正音。
“声、冲”是后鼻音。
⑵去掉拼音再读,开火车读。
⑶认读词语:
一声春雷唤醒冲破石块冒着浅色一节向上嫩生生阳光春雨
⑷指导读好长句子:
春笋/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
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
⑸分段抽读课文。
(长句子老师领读)
3、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学老师读书的语气、停顿。
4、学生再读课文,试着模仿老师的语气。
5、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春笋是什么样子的?它们是怎么生长的?要求学生互相说一说。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生字。
2、自学生字笔顺,准备交流:
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
3、重点指导:声:上面是“士”,不是“土”。
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不正确的写字姿势。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和词语卡片。
2、抽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齐读,说说有几句话。
⑵学习第一句话:“唤醒”是什么意思?换个词语。
(叫醒)谁唤醒了春笋?第一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春笋生长的季节)这里把春笋当成什么来写?为什么?我们还学过哪篇课文中把事物当成人来写?
⑶指导朗读:“一声春雷”要读得慢些,清晰有力,“唤醒”要读得重一些。
指名试读,全班齐读。
⑷学习第二句话:春雷唤醒了春笋,躺在泥土里的春笋是怎样长出来的呢?指名读第二句话。
出示:它们()泥土,()石块,一个一个()地()出来。
指名填空,齐读句子。
“它们”指的是谁?为什么要冲破泥土?“掀翻”是什么意思?“冒”改成“钻”好不好?为什么?“一个一个”说明什么?(说明
春笋很多,而且你追我赶地往上长)
覆盖在身上的泥土多厚啊!可春笋把它们冲破了。
压在身上的石块多重啊!可春笋把它们掀翻了!春笋一个一个,你追我赶地往上长,终于冒出了地面,这种生长的力量是多么强大。
我们在读这句话时,要把“冲破、掀翻、冒”读重些,读得有力些。
(范读,指名试读,同桌互读,齐读)
⑸指导背诵:
这一自然段共有两句话,第一句话说春雷唤醒了春笋;第二句话讲了春笋是怎样生长的。
(自由练习背诵,指名背)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轻声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读后说说这段有几句话。
⑵学习第一句:(出示幻灯片)谁来说说春笋的样子和颜色?书上哪句话写了春笋的样子?指名读句子。
①“裹着”(动作演示)“浅褐色”(看图理解)
②指导朗读,看图激情:小朋友看,这些嫩生生的娃娃冲着你们格格地笑呢,你们喜欢它们吗?谁能用喜爱的语气读这句话?
⑶学习第二句话:
师述:春笋的生长离不开雨露和阳光。
指名读第二、三句话。
①春笋长成什么样儿了呢?(指导看图)
②指导朗读:提醒学生注意停顿,语气要逐渐加强,语调渐渐提高。
(指名试读,齐读)
③指导背诵。
用问答方式引导背诵:
春笋是什么样子的?
春笋是怎样生长的?
它们长成什么样儿了?
三、总结
读了课文,你觉得春笋怎么样?你想对春笋说些什么?
是啊!春笋就是凭着顽强的意志和生命力,才能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地冒出来。
在阳光下继续坚强而又健康的成长!长成高大的竹子,供人们使用。
齐读课文。
四、巩固练习
1、扩词:
节:春节、节日、节约、节省
破:冲破、破旧、破烂不堪
2、背诵课文。
3、辨析组词:
中()皮()
冲()破()
4、兴趣题:
⑴用“唤醒”说一句话。
⑵春笋长大后,长成了竹子。
想一想,竹子有什么用呢?说给同桌小朋友听。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