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瑞安市上海新纪元高级中学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导学案:23大气环境(4)大气的水平运动(无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40.36 KB
- 文档页数:2
§2.3大气环境对流匡大气的受热过模【课标要求I :运用图表说明天气受热过程.【学习目标】;1.理解犬气对却日辐射的削弱作用-2. 理解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的原理°3. 能够应用理论的知识解释实际间题°【学祛指导】:丄.认真阅读课本,完戚自主学习齢并理解记忆°2. 自主思若合作探究韶分,小组内讨论交滿,统一答累・【学习过程】:、知识梳理自主学习:(根据课本P44图表及资料完成表格,理解知识) 资料:当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到达地面 的过程中,由于大气对它有一定的吸收、 散射和反射作 用,使到达地面的总辐射有明显削弱, 特别是波长短的辐射能削弱显著, 这种现象称为大气 削弱作用.吸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平流层中的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部分吸收很少,绝大部分的太阳辐射能量能够到达地面。
权所有反射:太阳辐射穿越大气层,遇到云层或较大颗粒尘埃时,使其一部分反射回空间,从 而使太阳辐射被削弱。
云层对太阳辐射有强烈的反射作用,其反射能力决定云的厚薄。
的反射率为10〜20%,厚云的反射率可达 90%。
21教育网散射:太阳辐射通过大气遇到空气分子、微尘、云滴等质点时,以质点为中心向四周传 播,称为散射。
散射可以改变辐射的方向,从而使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减弱。
散射也有选择 性,当散射质点的直径小于辐射波长时,太阳辐射波长愈短,散射愈强。
可见光中蓝光、紫 光的波长最短,最容易被空气分子散射。
大气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 薄云对流层教材助读:(参阅课本P44内容,理解以下概念)1、太阳辐射2、地面辐射3、大气辐射4、大气逆辐射小组合作学习,落实知识(二八大气对地面的保温的作用。
1、太阳暖大地: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后增温。
2、大地暖大气:地面增温后产生,能量主要集中在大气层部分。
湘教版高一地理大气环境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职业规划、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areer planning,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湘教版高一地理大气环境教案湘教版高一地理大气环境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对别人的经验要经过一番思考、消化、吸收,独立思考,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教案模板参考,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瑞安市上海新纪元高级中学教学设计(教案)2019 级高一年级地理学科备课组总第课时定稿时间: 2019年9 月26日科目地理教材版本册次2004年6月第1版 2008年6月第3版教学课题大气的受热过程课型授新课授课时间2019年9月30日课时数1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气的保温效应。
2、理解大气的保温作用,并能运用这一原理解释相关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阅读分析书本p45页的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关系示意图,理解大气的保温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大气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正确的环境管,形成人类与环境相互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观念和意识。
教学重难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参照《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学考科目考试说明》相关要求教学过程【导入】万物生长靠太阳,是否全部的太阳辐射都可以到达地表?厚厚的大气层对于太阳辐射有无影响?【活动】小组合作学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多媒体展示教材44页“图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组内完成下列表格:作用形式参与作用的大气成分波长范围作用特点吸收臭氧有选择性红外光云层、较大尘埃可见光散射蓝紫光最易被散射【提示】:从以下方面去思考: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共有几种?分别是什么?2.不同的削弱作用有什么区别?(从大气何种成分完成削弱和削弱针对的波长范围等方面考虑)【设计意图】:“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是“大气保温作用”的前提和基础。
该知识具有一定难度,通过小组成员间的相互探讨交流,将教材中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以加深学生掌握程度。
【教师承转】:太阳光线到达地面前被大气吸收、反射、散射,这些会影响到天空的颜色吗?我们平时看到的天空又是什么颜色?【学生回答】:晴天时蓝蓝的天空、阴天时灰蒙蒙的天空、傍晚时红通通的天空、沙尘暴来临,黄色的天空、乌云密布,黑色的天空……【提问】:为什么天空在不同时间呈现不同的颜色?跟今天所学知识有关系吗?【探究活动】:小组连连看请将下列现象与对应的原理连接起来。
2.3大气环境3学习目标绘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1.记住气压带风带的名称与位置,季节移动方向,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名称与位置和风向。
2.了解气压带成因、季风成因。
3.理解气压带、风带和气压中心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4.理解并用语言描述季风形成的原因,能够用本节知识推断各地气候特点。
情景导入: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东南风,还是西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为什么风向还不同呢?这是什么原因,学习完本节知识,你就会明白……学习任务:(一)知识梳理(列出该部分提纲)(二)思考下列问题,并在书中找到答案,划在书上。
(根据阅读材料和课本回答)普通班1.什么是热力因素?2.哪个气压带是由热力因素形成的?3.并说出气压带的形成过程?4.说出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形成过程?5.说出低纬环流和信风带的形成过程?6.看三圈环流图和风带示意图:全球有哪几个气压带?哪几个风带?分别在什么纬度范围?7.全球气压带风带是如何随着太阳直射点移动的?8.什么是季风环流?9.典型的季风环流在什么地方?10.西南季风形成的原因?实验班1.填出气压带和风带名称,画出风向和纬线表示夏季气压带风带分布,简要解释其形成依据。
2.画出冬季三圈环流的剖面图3.描述东亚季风环流和南亚季风环流的成因。
自我检测普通班一、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移动三圈环流模式是在一系列假设条件下得出的,这些假设条件是:地表形态均一,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只有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1.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A. 带(热力因素)(1)①低纬环流(0°~30°)a、b.信风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 因素)B.副热带高气压带c. 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动力因素)C.副极地低气压带d. 带D.极地高气压带( 因素)2.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移动(1)原因:随____________的移动而移动。
高中地理 2.3 大气环境(第二课时)教案湘教版必修1导入新课师(创设情境)除夕之夜,一家人围着火炉吃火锅,这时桌子上方的日光灯却在不停地晃动。
请同学们考虑这是为什么?生由于受到热力作用,大气便会运动。
师那么造成这种运动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又会对气压产生什么影响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些问题。
板书: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一)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推进新课师假设地面上有A、B、C三地,且具有在高空的平直等压面:由下往上依次是1010(百帕)、1005(百帕)、1000(百帕)。
此时,同一水平面气压相等,等压面与地面平行(图1)。
试问:此时三地的大气处于什么状态?生大气稳定状态,如图2所示。
师据图讲解,如果我们在A地放一个大火炉,则显然A地近地面受热,处于冷热不均状态,A地大气膨胀上升到上空积聚起来,上空空气密度增大,那么这里的气压就会高。
为什么我们说密度大,气压就会高呢?其实很明显,在中学物理已学到:P=ρgh,这里为同一高度,h是不变值,因此ρ大,P也大。
那么在A高空由于ρ增大,就形成了相对于同一高度的B、C两地高空的高气压。
另外在B、C两地放一些大冰块,B、C两地冷却,空气收缩下沉,上层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了在同一高空A处相对大密度,B、C两地的小密度(图3)。
也就是形成了B、C两地高空的低气压。
而A地的空气上升后,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减小,气压比周围地区低,成为低气压;B、C 两地则为高气压。
就形成了如图4的等压面。
上空的空气便从A地分别向B、C两侧扩散;近地面的空气又从B、C两地流回A地补充其上升的空气。
这样就形成了环流,这种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环流我们称之为热力环流(图5)。
师在上述热力环流中,A处近地面为低气压,高空为高气压。
是否近地面的气压比高空低?学生讨论回答。
师我们所说的气压是大气压强的简称,这里的气压高低是指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高低,也就是要么同在高空,要么同在近地面的气压比较。
2019-2020年高中地理《大气环境》教案3 湘教版必修1一、教学内容新课程湘教版第二章第三节: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锋面气旋系统与天气二、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主要设计三道问题,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体现新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
学生通过从近地面水平等压线图上大气水平运动的特点,探究在闭合的气压系统中气流的运动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又通过问题讨论锋面气旋两侧冷、暖锋面的形成,进而在简易天气形势图上整合已学知识,正确判读天气的变化。
整节课重在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掌握方法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低气压(气旋)系统与高气压(反气旋)系统的特点、对天气的影响。
2、了解锋面气旋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和作图能力。
4、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初步学会阅读简易天气形势图,正确判读天气的变化(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有关示意图(气旋、反气旋、锋面气旋),训练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2、通过分析天气的空间差异和时间变化,培养学生空间想像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认识大气对整个地理环境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学生正确的人地观、科学的环境观,培养学生探索大气环境的兴趣。
2、培养学生关心热爱自然的美好心灵,热爱科学的思想情感。
3、利用多媒体丰富精美的画面,给学生以美的感受。
五、教学重点1、掌握气压系统对天气的影响;2、认识锋面气旋的特点。
六、教学难点1、气旋,反气旋的气流状况;2、锋面气旋两侧冷、暖锋的成因。
七、教学方法1、观察分析法2、分组讨论作图法3、问题探究法4、多媒体辅助教学八、教学过程教学程序设计意图【播放录像】在熟悉的乐曲中师生一起收看一段央视的昨晚天气预报录像。
【引入新课】气象预报员为什么能推测未来的天气变化?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气压系统与天气,在最后也请同学们来当一回气象预报员。
大气环境(4)一、课程标准●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1)标准解读天气图是学生以及将来作为一名公民在现代社会中要经常接触到的。
本条“标准”旨在使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并解释天气变化现象。
天气图是用来反映天气状况并预报天气变化的专业性图像,其中涉及各种类型锋面、低压和低压槽、高压和高压脊、切变线等天气系统。
人们经常接触到的多是电视节目中播放的简易天气图。
本条“标准”所指的就是这类简易天气图,所要求的天气系统主要是常见的锋面(包括冷锋和暖锋)、低压(包括低压槽)、高压(包括高压脊),而且只关注海平面的天气图。
高空天气图在此不作要求。
各种天气系统的特点,可从气温、气压、湿度(包括降水)、风等几方面分析,从而综合出各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进一步明确天气系统移动前后的天气变化,这是运用天气图分析天气状况并作天气预报的关键所在。
学习天气系统尤其是锋面,需要引入气团的概念,但对其他概念(如气旋、反气旋),“标准”未作要求,目的是简化知识头绪。
把握本条“标准”还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应从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出发,切忌增加知识难度;第二,应对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予以重视,并能联系相关的天气实例作适当拓展分析,如锋面等;第三,不同地区应重视对影响本地区的重要天气系统的了解,如云贵高原地区的昆明准静止锋。
(2)教学重点●掌握常见天气系统的特点。
●简易天气图的阅读。
(3)教学目标●能说出锋面、低压、高压系统的概念,说明他们对天气的影响。
●能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每天电视台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
利用天气图进行天气形势分析预报●认识气象事业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运用于社会。
(4)教学方法讲述法、理论联系实际法、读图分析法二、知识结构见上节课讲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天气是时刻变化的,而天气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全国各地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每天都要播放多次天气预报。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全册导学案目录1.1 地球的宇宙环境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3 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1.3 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地球的公转1.4 地球的结构学案2.1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2.2 地球表面形态第1课时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2.2 地球表面形态第2课时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2.3 大气环境第1课时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2.3 大气环境第2课时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2.3 大气环境第3课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对气候的影响2.3 大气环境第4课时常见的天气系统2.4 水循环和洋流3.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3.2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3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4.1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4.2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3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4.4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学案(湘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 1.用图示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分析地球位置及自身条件,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1.人类认识宇宙的路程漫长而曲折。
目前对宇宙的认识还只是“沧海一粟”。
2.可见宇宙或已知宇宙的半径为①140亿光年。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1.天体(1)概念:宇宙是物质的,组成宇宙的各种各样的物质,通称为天体。
(2)类型:包括②星云、③恒星、④行星、⑤卫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
(3)分布:在宇宙空间中的分布是⑥不均匀的。
2.天体系统(1)成因:⑦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2)层次:总星系⎩⎨⎧ ⑧银河系⎩⎨⎧ ⑩太阳系⎩⎪⎨⎪⎧ ⑪地月系其他行星系其他恒星系⑨河外星系 Ⅰ.银河系和河外星系⎩⎪⎨⎪⎧ 主要组成:⑫恒星和星云恒星间的最小距离单位:⑬光年总星系(可见宇宙):银河系和⑭河外星 系构成的最大天体系统Ⅱ.太阳系(见下图)Ⅲ.地月系⎩⎪⎨⎪⎧ 中心天体:○28地球月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与其公转的方向和周期完全一样,所以我们只能看到相同的 月面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1.普通性:从地球的○29外观和所处的○30位置而言,地球与其他七颗行星相比,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第三节大气环境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图表分析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运动。
2.通过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运动,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读图和析图能力。
3.充分对比,理解概念的含义,如冷锋与暖锋,低压与高压,气旋与反气旋,培养学生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科学解释,形成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增强大气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2.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
3.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
4.大气活动中心及季风环流。
5.常见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天气状况。
教学难点1.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
2.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
3.西南季风的成因。
4.天气系统的形成。
教具准备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图片。
课时安排5课时。
第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 (情景导入)太阳辐射既能到达地球表面,又能到达月球表面,可是月球表面白天的温度可高达127 ℃,夜晚温度则降至-183 ℃。
与月球相比,地球的昼夜温差要小得多,这是为什么呢?生这是因为地球除自转周期较短外,还有厚厚的大气层,而月球上没有。
师回答得非常好。
大气为地球生命的繁衍和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大气环境板书:第三节大气环境推进新课师(投影图片)身背氧气筒的登山运动员的登山图。
师(提问)登山运动员登山时为什么要背着氧气筒呢?生(思考后回答)因为登山时,越向上,空气越稀薄。
师(总结)看来随着高度的变化,大气层也会发生变化,那么,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规律如何呢?投影:“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师(提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分为哪几层?各层的气温变化有何特点?生(观察图片,思考并回答)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其中,对流层的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平流层的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高层大气的气温变化是先降低后升高。
大气环境教学设计(汕头市金山中学地理组方城)一、教材分析(一)课程标准与教材《课程标准》原文对本课内容的要求是“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从字面上,这一内容标准的表述与本节课《热力环流的形成与应用》关系不大,但其实不然,气压带、风带分布的相关知识设计三圈环流,而热力环流正是三圈环流形成的基础之一。
因此,学习“热力环流”是达成此具体内容标准的基础。
只有学习了“热力环流”和“风的形成和风向的改变”这两部分知识,学生才能理解三圈环流的成因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变化规律,也才能探究全球性大气环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二)教材的地位与作用1、就知识类型而言,本节课的内容属于“自然地理过程”类知识,目的在于探究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2、就人地关系的课程主题而言,本节课内容属于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涉及“自然地理环境是物质的、运动的、相互联系的”等环境观思想。
3、就教材的地位而言,本节课为三圈环流、季风环流等负责的大气环流系统奠定了基础,承接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等知识。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图“热力环流的形成”,说明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2、通过观察“切洋葱点蜡烛不辣眼睛”的实验,结合气压、等压面的相关知识,分析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3、通过探究“巧切洋葱的原理”、“蔬菜大棚中蔬菜口感差异的奥秘”、“白天登山时着装的奥秘”等案例,归纳总结热力环流对生活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分析生活现象中的地理原理,利用原理解决问题;2、通过实验猜想,实验探究,实验结论迁移运用,熟悉地理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流程,加强地理实践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导入,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体验地理学习的乐趣,增强对地理学科的情感;2、初步认识到地理环境是物质的、运动的、相互联系的。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其应用(二)教学难点地表受热不均时,等压面的绘制四、教法、学法(一)教法1、问题解决教学法:通过解决一系列层层递进的问题,逐步分析出本节课的知识点。
第三节大气环境学习目标●说出大气各垂直分层名称、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识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并运用该知识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运用图形分析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四种辐射之间的关系;●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大气的温室效应,并能运用该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
情景创设1)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以及阴天,天空为什么仍是明亮的?2)为什么白天多云,气温比晴天低,夜间多云,气温又比晴天高?3)在晚秋至早春,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4)晴朗与阴天比较,哪一个气温日较差小?为什么?学习任务2、仔细读课本43页图2-23,并完成下表:表2-3-1 大气垂直分层及其特点(1)已知对流层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降低6℃。
假如我们在泰山脚下测得某时气温为15℃,泰山的海拔为1500米,那么,此时泰山顶的气温大约是℃呢?(2)同一地区,夏季对流层比冬季厚。
3、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在课本中找出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和大气逆辐射的概念,圈点勾画并进行记忆。
用自己的理解说出以上4者的关系。
(2)来自太阳的能量(太阳辐射)不是全部到达地面,而是受到大气的干涉,大气对太阳辐射产生了削弱作用,主要表现为、、。
表2-3-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B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3)读课本45页图2-24和2-25和下图2-3-1,用自己的话描述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过程。
并完成课本45页的活动题。
图2-3-1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4)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并识记。
【补充资料】认真阅读下表2-3-3“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并进行记忆。
自主检测 必做题1.有关下列现象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晚秋晴天的晚上常会有霜冻——大气逆辐射强的原因B.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大气的反射作用C.中午的阳光比日出时的阳光强烈——阳光经过大气层的距离和太阳高度不同D.西北地区的光照资源丰富,但热量不丰富——主要是海拔较高2.关于大气垂直分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闪电一般发生在平流层底 B.对飞机飞行有利的是对流层上部C.南极的“臭氧层”空洞一般出现在平流层 D.能反射无线电短波的电离层位于平流层4.下列概念:①太阳辐射②地面吸收③大气削弱④大气逆辐射⑤地面辐射,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⑤④② C.①③②⑤④ D.①④③②⑤5.大气的“温室效应”是指( )A.大气吸收了太阳辐射,保存在大气中,使大气温度增高B.大气毫无阻挡地使太阳辐射透射至地面,使地面温度增高C.大气中水汽和二氧化碳几乎吸收了全部的地面辐射,使热量散失很少D.平流层大气中的臭氧强烈地吸收紫外线6.下列哪个地方对流层厚度最厚()A.刚果盆地B.地中海C.密西西比河D.麦哲伦海峡选做题1.形成“早穿棉袄午穿纱”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B.夜间大气逆辐射弱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少 D.大气吸收太阳辐射能少2.撒哈拉大沙漠地区气温日较差较大的原因是()A.沙漠地区太阳辐射量少B.沙漠地区水汽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和保温作用差C.沙漠地区人类活动少D.沙漠地区的风沙大3.逆温现象是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不是降低而是升高,当逆温现象出现时,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第三节《大气环境8》(15)课题锋面系统与天气课新授时间2019年10月主备审课时1课时学考要求及相应学习目冷锋与暖锋天气系统特点及天气状况(b)【重难点】能在特定的地面天气形势图中识别冷、暖锋系统及天气状况(C)知识链接:天气:是指大气物理特征在的具体状态。
气象要素主要有气温、气压、湿度、风、云、雾、雨、闪、雪、霜、雷、雹、霾等。
一、课前预习:锋面系统1、气团:是指位于下部,在水平方向的一定范围内,相对均匀的大团空气。
分为气团和气团。
2、锋面:是的交界面,亦称锋区。
一般分为、和准静止锋。
一般气团在锋面之下,气团在锋面之上。
在锋面附近常伴有等天气。
二、课堂互学:[探究活动]读“冷锋和暖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冷锋与暖锋中的冷暖气团势力强弱有何不同?(2)冷锋与暖锋锋面坡度和雨区范围有何不同?(3)冷锋与暖锋过境时带来的天气变化有何不同?(4)冷锋与暖锋过境后带来的天气变化有何不同?(5)如果冷暖空气势力相当,又会形成哪种天气系统?受该天气系统影响,天气有何特点?[反思归纳]锋面类型及天气特征比较项目冷锋暖锋符号降水区的位置天气特征过境前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过境时暖气团被抬升,且在抬升过程中逐渐冷却,常出现云、、雪、等天气现象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冷却凝结产生云雨,多为降水过境后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压,气温,天气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气压、天气我国典型的锋面天气北方夏季的;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或沙尘暴天气;冬季爆发的。
[方法技巧]冷锋和暖锋的判断方法(1)看符号:利用符号确定锋面运动的方向,符号所指方向为锋面前进方向。
(2)看冷气团运动方向:若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说明冷气团势力强,应为冷锋;若冷气团遇到暖气团时有回转运动,则说明暖气团势力强,为暖锋。
(3)看锋面坡度:冷气团运动速度快,冷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冷锋锋面坡陡;而暖气团运动速度慢,暖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暖锋锋面坡缓。
第三节 《大气环境9》(16)课 题气压系统与天气 课 型 新授时间 2019年10月学考要求学习目标、学法 低气压系统与高气压系统的气流运动特点及天气状况(b )【重难点】一、课前预习:1、低气压、高气压系统与天气(北半球)2、锋面气旋:在陆地上空运行的气旋,受到地面起伏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在等压线 比较显著的地方,常形成 。
北半球锋面气旋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中心气压最低,自中心向前方伸展一条为 锋,向后方伸展一条为 锋。
气旋中心及锋面附近产生云、雨、雪等天气现象。
二、课堂互学:活动: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上的大气运动根据气压值的分布:(1)判断闭合等压线中心气压的高低;(2)在A 、B 、C 、D 四点处用虚线箭头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再用实线箭头画出近地面气流的方向;(3)思考气压中心气流垂直运动的方向,并判断其天气状况。
(北半球)气压状况气流状况气压状况 方向 垂直气流 天气状况低气压气旋中心气压值 ,四周气压值 北半球 时针旋转,南半球 时针旋转垂直方向上气流作 运动多形成 天气高气压反气旋中心气压值 ,四周气压值北半球 时针旋转, 南半球 时针旋转垂直方向上气流作 运动多形成 天气气流水平方向上呈 时针方向运动 气流水平方向上呈 时针方向运动 中心气流垂直方向作 运动 中心气流垂直方向作 运动 天气状况_________________ 天气状况_________________三、课堂检测:读右图,回答1~2题。
1、从所处半球和气压场分布状况看,它属于( ) A 、北半球、高气压 B 、北半球、低气压 C 、南半球、高气压 D 、南半球、低气压2、该气压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特征是( ) A 、晴朗干燥 B 、阴冷潮湿 C 、高温多雨 D 、阴雨绵绵3、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会出现“伏旱”天气。
造成这种现象的天气系统是( )4、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天气系统属于 ,且分布在 半球。
(2)A 处往往出现 天气,该天气系统在热带洋面上强烈发展,形成 , 并在 (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第三节《大气环境4》(11)
课题大气的水平运动- 风课型新授时间2019年主备审核课时
学考要求学习目标①水平气压梯度力(a)
②风的形成过程(c)(理解风的形成过程和受力过程)【重难点】
【导学:自学导航】
1、近地面风是由、和共同作用的结果。
2、风形成的过程(回顾热力环流的原理)
地表受热不均→空气(水平/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上产生差→力促使空气从___压流向___压→形成了风
3、风形成的原因
(1)直接原因:。
(2)根本原因:。
4、风力大小的判定:
同一幅等压线图上,等压线越密,风力越;
相邻两条等压线间的气压差越大,风力越。
5、三种力及其对风的影响:
(1)A是力,其特征是始终于等压线,并由气
压指向气压。
该力大小与风速快慢成(正比/反比),
(能/不能)影响风向。
(2)B是力,其作用是使风速,其方向始终与风
向。
(3)C是力,其特征是始终与风向,(能
/不能)影响风速。
【导练:基础达标】
1.下面关于大气水平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空气并不能产生运动
B.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高空风向偏转到与等压线垂直
C.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的方向,不能改变风的速度
D.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成直角
2.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形成风的直接原因B.方向始终与风向垂直
C.方向始终与风向相反D.方向始终与等压线垂直并指向高压
4.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地面摩擦力的作用下,风向应()
A.与等压线平行
B.垂直于等压线
C.与等压线斜交
D.无法确定
5、上面左图南半球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中,风向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读上面右图近地面等压线示意图,完成6—7题。
6、图中①②③④四处风力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7、若甲图位于北半球,乙图位于南半球,则②④两处的风向分别是()
A、偏北风、偏东风
B、偏北风、偏南风
C、偏南风、偏东风
D、偏南风、偏西风
8.在下面四幅比例尺相同的等压线分布图中,按风力大小排序正确的是
A.(1)>(2)>(3)>(4) B.(2)>(1)>(3)>(4) C.(3)>(1)>(2)>(4) D.(4)>(2)>(3)>(1) 9.右图,能表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示意的是()
A.A
B. B
C.C
D.D
10、右图中,能表示南半球近地面风向示意图的是()
A.A
B. B
C.C
D.D
11.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相等的情况下,海洋与陆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A.陆地 B.海洋 C.一样大 D.无法确定
右图示意某一等高面。
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
别为P M、P N,M、N之间的气压梯度力相同。
①~⑧是
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
的可能方向。
据此回答15~16题。
12.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 M>P N,则O点风向为()
A.⑥或⑦B.②或⑥
C.④或⑧D.③或④
13.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 M<P N,则O点风向为( )
A.③或④B.②或⑧C.③或⑦D.⑥或⑦
写下本课你的收获和疑惑,并及时和老师、同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