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银饰的分类之胸颈饰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3
苗银工艺饰品介绍苗族银饰品的种类大致可分为:头饰、胸颈饰、手饰、衣饰、背饰、腰坠饰、脚饰。
一、头饰(包括银角、银扇、银帽、银围帕、银飘头排、银发簪、银插针、银顶花、银网链、银花梳、银耳环、银童帽饰)1、银角(银角分三种类型,即西江型、施洞型、排调型)西江型银角两角分叉,主纹通常为二龙戏珠形象,龙身、珠体均为凸花,高出底面约1厘米。
西江型银角因体积大而颇具恃色。
其宽约85厘米,高约80厘米,饰件高度超过佩戴者身高的一半,即使在世界上也堪称一绝。
姑娘们佩戴时还要在银角两端插上白鸡羽,鸡羽随风摇曳,使银角显得更为高耸,巍峨壮观中兼有轻盈瓢逸之美。
施洞型银角又称银扇,因其在分叉的两角间均匀分布四根银片颇类扇骨而得名。
银角主纹亦为二龙戏珠,龙、珠皆单独造型制作,用银丝同主体焊连。
两角顶端为钱纹,四根银片高过两角。
顶端为蝴蝶,蝶口衔瓜米垂穗。
银片间立六只凤鸟,展翅欲飞。
排调型银角同上述两种银角有所区别。
其一,佩戴不是靠插针,而是靠银片紧裹头帕起到固定作用。
其二,银角似角似羽。
两角一分为二,远观似角,近观如羽。
正中开出一支,顶端则明显为变形银羽。
突出三艾皆插白鸡羽。
2、银帽(银帽分为三种类型,即重安江型、雷山型、革东型)银帽为苗族盛装头饰,由众多的银花及各种造型的鸟、蝶、动物组成,给人以满头珠翠、雍容华贵的印象。
重安江型银帽为半珠形,全封顶,分内外两层。
内层用缠布铁丝编成适于顶戴的帽圈,外层分三段,上段为帽顶,通冠由成百上千的银花组成,簇簇拥拥,十分繁密。
帽顶正中,银扇高耸。
银扇四周,有数只凤鸟、蝴蝶、螳螂高处花簇之上,或翔或踞,形态逼真。
中段帽箍为压花银片,上有二龙戏珠纹样,两侧有孩童嬉戏形象。
下段沿帽箍垂下一排吊穗,皆以银链相连,银铃叮当。
冠后拖三组银羽,共十二根,羽长及腰。
雷山型银帽上大下小,无顶,通高约30厘米。
其恃点是注重突出帽围的平面装饰,帽围约10厘米高的银片上布满凸纹动物及花卉形象,帽围前叠饰蝶、鸟等单体银片,并以银丝焊连,层次感极强。
苗族银饰品工艺和特点分类及特点编辑操苗语黔东方言的妇女,部分地区姑娘佩戴的银饰品数量之大,为苗族之冠;制作工艺和品种之多也属第一流。
约而言之,可分三类。
第一类工艺精湛,工序复杂,成品美观。
这类银饰品主要有银冠、银凤、空花手镯、银线编织手镯、发髻银索等。
银性软而延伸性强,可拉成马尾样的细丝。
编织手镯、戒指、发髻索等银饰品,就是用这种细银丝作成。
银冠其结构有两种,一是以约三毫米的铁丝作骨架,再将上百的银花簇缠满铁丝架之上为帽顶,帽的周围缠以钻花的薄银片,下缘缀上数十枚有银链系着的银坠,银坠覆迄眉、耳之上。
主要流行于贵州黄平、施秉、凯里东北部和雷山的桃江等地。
另一种银冠是将银花、银泡等缀在无顶帽(即只缠两圈的头巾)周围,夹层插以四五束银花簇。
花簇的构造,是在银簪的外端,焊接30多根长短不一的银签,每根签顶都焊接一朵精制的银花,髻后插一把木梳。
木梳背包一块薄银片,外围缀满银坠,只留梳齿。
髻上插一只银凤和一副银角。
银凤以模型压成凤身,以精钻花纹的薄银镶合为凤的身、首,另以薄银片剪作尾、翼焊接于凤身。
尾羽为身长的数倍。
银角为薄银片制成,其上精钻双龙戏珠,龙的双角之间另插精钻花纹的“银扇”,与银角配合,不能单独佩戴。
这种银饰品流行于台江县城郊和革东等地。
空花手镯以银丝纤作小花瓣,焊接若干花瓣合在一起成团花,再以若干团花焊接在一起成为花簇,另用薄银片制成手指大的小盅,盅的外底焊一小银珠如乳头状。
将四根银签纤成手镯样,再将花簇、银盅覆于银签上,焊接成为手镯。
银线编织手镯:先将细银丝三或四根绞成银线,共若干根,以之编为六棱手镯,纹呈正倒相叠的“人”字形,中空。
银绳以极细银丝编作四棱,每面宽约一分,纹呈正、倒“人”字形,长约两丈,颇柔软。
以之挽于髻外,使发髻能承受银角,以银绳挽髻。
流行于贵州凯里、麻江、丹寨三县市接壤地区。
第二类做工细致,种类繁多,流行面宽,但工序不如第一类复杂,技艺也略逊一筹。
常见的成品有:钻花空心手镯、胸牌、镶花银链、泡花项圈、吊铃钻花项圈、细银项链、银泡、银铃、钻花戒指等。
苗族银饰的种类
苗族人酷爱银饰品,尤其是苗族少女,她们常常头戴银冠、项挂银圈、身穿银衣、手配银镯、脚系银链,以多为美,以重显富。
在今日的苗寨中,造型独特、绚丽多姿的苗族银饰仍然随处可见。
苗族银饰的种类较多,从头到脚,无处不饰。
除头饰、胸颈饰、手饰、衣饰、背饰、腰坠饰外,个别地方还有脚饰。
头饰包括银角、银扇、银帽、银围帕、银飘头排、银发簪、银插针、银顶花、银网链、银花梳、银耳环、银童帽饰;
胸颈饰包括银项圈、银压领、银胸牌、银胸吊饰等;
手饰包括银手镯、银戒指;
背饰包括银背吊、银背牌等;
腰坠饰包括银腰带、银腰吊饰等。
以重为美,贵州施洞苗族妇女自幼穿耳后,即用渐次加粗的圆棍扩大穿孔,以确保能戴上当地流行的圆轮形耳环,利用耳环的重量拉长耳垂。
有些妇女因耳环过重,耳垂被拉豁。
当地耳环单只最重达200克。
黎平苗族妇女的篓花银排圈讲究愈重愈好,重者逾八斤。
苗族银饰上呈现出的"多"的艺术特征,也是十分惊人的。
很多苗族地区佩戴银饰讲究以多为美。
耳环挂三四只,叠至垂肩;项圈戴三四件,没颈掩额;腑饰、腰饰倾其所有,悉数佩戴。
特别是清水江流域的银衣,组合部件即有数百之多,重叠繁复,呈现出一种繁缚之美。
苗族服饰银饰介绍
苗族服饰银饰是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苗族女性的重要装饰品。
银饰广泛用于苗族女性的头饰、颈饰、手饰、足饰等,形状多样,工艺精美。
苗族银饰的样式丰富多样,主要有耳环、首饰、纳指、足饰等。
其中,耳环是苗族女性最常佩戴的银饰之一,有不同的造型,如剑形耳环、圆环耳环、花形耳环等。
首饰通常是由项饰、胸饰和腰饰组成,采用银饰与珠子、花卉等组合制作而成,十分华丽。
纳指是苗族女性特有的银饰,佩戴在小拇指上,象征着婚姻的祝福和纳福的寓意。
足饰则是苗族女性在节日和婚庆等场合常佩戴的银饰,如踏脚饰、脚搡、脚链等。
苗族银饰制作工艺精湛,常采用程控银器制作技术,经过多道工序制成,包括设计、雕刻、锻造、打磨、翻花、抛光等环节。
银饰上常以苗字、花纹、动物等为图案装饰,形象生动,寓意深远。
苗族人民把银饰视为财富和幸福的象征,银饰也是苗族服饰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佩戴银饰,苗族人民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同时,苗族银饰也成为苗族文化与艺术的代表之一,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文化爱好者的关注。
苗艺街最精致最美丽最时尚
苗族银饰品的种类大致可分为:头饰、手饰、衣饰、背饰、腰坠饰、脚饰。
一、苗艺街头饰主要包括:银帽、银发簪、银花梳、银耳环、银童帽饰
二、苗艺街胸颈饰(包括:银项圈、银压领、银胸牌、银胸吊饰等)
三、手饰(包括银手镯、银戒指)
四、衣饰(包括:银衣片、银围腰链、银扣等)
五、背饰(包括银背吊、银背牌等)
六、腰坠饰(包括银腰带、银腰吊饰等)
七、脚饰
贵州黎平个别苗族地区有戴脚饰的习俗,脚饰为扭丝状,儿童佩戴用来避邪。
八、苗银材质
传统苗银工艺饰品是采用银合金制作的。
主要是为了增加其美观度和亮度,合金的具体成分是银、白铜和镍,主要成分是银,银含量在一般在20%左右。
手镯经戴过后,长期放置不戴,手镯表面金属会产生氧化反映,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变色,只须用软布或纸巾擦拭就可以光亮如新了。
九、商业前景
目前市场流行的苗族银饰品主要是各类手镯、戒指、耳环、发簪、手链及长命吊锁等。
由于其造型不同于其他一般的银饰品,所以很受现在的年轻男女所追捧。
顺德博物馆苗族银饰介绍
顺德博物馆苗族银饰介绍如下:
1.苗族银饰精致美观,是苗乡民众最为喜爱的传统饰物,其产地以贵州省雷山县和湖南省凤凰县为代表。
2.苗族银饰主要用于女子装饰,品种多样,分为头饰、面饰、颈饰、肩饰、胸饰、腰饰、臂饰、脚饰、手饰等,彼此配合映衬,形成整体装的饰效果。
3.银饰锻制是苗族民间的特色技艺,式样和结构经过匠师的精心设计,从绘图到雕刻和制作有30道工序,包含铸炼、捶打、焊接、编结、洗涤等环节,手工完成,工艺水平极高。
641器兽孤G2u01.。
3E年6。
品螽镍:服饰史试论腊尔山苗族妇女银饰文/滕俊摘要:银饰是腊尔山苗族妇女最喜爱的传统装饰品,苗族妇女佩戴银饰的历史相当悠久,是苗族妇女一生离不开的穿戴。
腊尔山苗族妇女银饰种类繁多,有头饰、颈饰、手饰、胸饰、披肩等。
苗族妇女银饰经过银匠的精心设计和加工,成为一件特别精致的手工艺品,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绚丽奇葩。
关键词:腊尔山;苗族妇女;银饰;银匠;工艺品腊尔山是我国苗族三大聚居地之一,它大致包括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贵州省铜仁市,重庆市黔江区、酉阳、秀山、彭水等地,苗族人口约~百多万,其社会情况、风俗习惯、生产生活同其它各地的民族有所差别。
腊尔山民族妇女同其它各地民族妇女一样,银饰是她们最喜爱的装饰品,是民族文化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腊尔山民族妇女银饰远承过去哪些流风遗韵?保持了哪些民族特色?作为一种物质文化,它又蕴含了哪些风貌、社会特点、审美意识、民俗特征等丰富的内容?它又如何集中地反映了民族在美学、宗教、风俗等方面形成的传统观念和心理素质?为此,本文拟对腊尔山苗族妇女银饰作些浅探。
1银饰是苗族妇女离不开的穿戴银饰是腊尔山苗族妇女最喜爱的传统装饰品,苗族妇女佩戴银饰的历史相当悠久。
《苗族古歌》就记载有:“那头上插满银花,银鞋光闪闪;头发壳像青丝,手上八十对圈子,项圈大像碓杆……”在湘西苗族史诗《休巴休玛》中也提到了苗族妇女有“戴金戴银”的习惯。
元、明以后,随着封建王朝对腊尔山地区的直接统治和苗族人民反抗斗争的增多,苗族银作者简介:滕俊,《民族画报》社主任记者饰才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
在许多地方志和私家著述中都有苗族银饰的记载。
“未娶者,以银环饰耳……婚则脱之,妇人扎海钯、铜珠、药珠、结缨结为饰。
’哺的苗族还以“银环、银圈饰耳~,但此时用银作装饰还是很少的。
到清代,腊尔山苗族妇女使用银饰盛极一时,不仅很普遍,而且数量也很多。
如“耳带大环,项带银圈有一、二围至十余围不等…、“女子银花饰首,耳垂大环,戴银圈,以多者为富…、“妇女短衣窄袖,耳环大,经二、三寸。
苗服飞扬银饰叮当作者:暂无来源:《科学之友》 2014年第2期苗族服饰,绝不仅仅像我们穿的衣服那样简单,很多时候我们会忽略它最重要的一项,那就是银饰品。
如古老而原始的歌乐舞一样,苗族最早的银饰艺术萌芽于巫术图腾活动之中。
苗家笃信银器能驱邪逐祟,能防阴气戕害,所以,银饰在苗族服饰历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苗族银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历史上曾被许多民族青睐,成为多元文化交流的载体之一。
苗族银饰具有久远的历史文化,古时苗民戴上银项圈,据说能战胜作恶的“老变婆”,确保合家平安;闻名遐迩的黔东南苗族大银角,其造型源自祖先蚩尤“头有角”的形象,旨在祭祀祖先,获得其保佑。
苗族银饰,均是由本民族男工匠打制而成,以黔东南和湘西的工艺最高,件件都是精工之作,闪耀着苗族人民的智慧之光。
苗族银饰有4大特征,分别是以大为美、以重为美、以多为美、变化与不变。
下面我们分类来看一下这些银饰品。
1 头饰头饰包括银角、银扇、银帽、银围帕、银飘头排、银发簪、银插针、银顶花、银网链、银花梳、银耳环、银童帽饰等,下面简要介绍几种。
银角银角分3种类型,即西江型、施洞型、排调型。
西江型银角两角分叉,主纹通常为二龙戏珠形象。
西江型银角造型简朴,线条明快,最具古风。
因体积大而颇具恃色,即使在世界上也堪称一绝。
施洞型银角又称银扇,因其在分叉的两角间均匀分布4根银片颇像扇骨而得名。
银角主纹亦为二龙戏珠。
各型银角中,施洞型银角造型最繁绸奢华,制作亦最为精细。
佩戴者行走时,银角上龙凤颤动,跃然譬项。
排调型银角则同以上两种差别很大,在此不缀述。
银帽银帽分为3种类型,即重安江型、雷山型、革东型。
银帽为苗族盛装头饰,由众多银花及各种造型的鸟、蝶、动物和银键入银铃组成,给人以满头珠翠、雍容华贵的印象。
银围帕银围帕有2种类型,一种是将散件银饰固定在头帕上,另一种则整体为银制,内衬布垫或直接固定在头上。
银发簪苗族银发簪式样极多,题材以花、鸟、蝶为主。
虽然同样是花,但单瓣、复瓣,或束或簇,繁简密疏,造型大不相同。
苗族银饰的分类之胸颈饰欢迎进入凤凰银饰传习所官网了解更多的苗族银饰和凤凰古城旅游资讯,打造精美苗族手工艺银饰品,传承千年苗族银饰文化。
凤凰县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传习所将保护和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作为自己的职责,从未停止对苗族传统文化、工艺的挖掘、保护和技术改造。
目前已挖掘、复原、整理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的工艺有:溶化、锻造、浮雕、透雕、圆雕、冷拉丝、搓丝、多层掐花、编丝、吹焊、镶嵌等,并已用于产品制作。
苗族银饰的胸颈饰包括:银项圈、银压领、银胸牌、银胸吊饰等。
1·银项圈苗族很重视对胸颈部位的装饰,由此银项圈成为银饰中制作考究的一支。
其可分为链型和圈型两种。
链型以链环相连,可活动变化;圈型则用银片或银条制成圈形,定型后不可活动。
少数亦有链圈合一的。
此外,在贵州都柳江流域还流行一种银排圈,即套圈,每套少则几个,多则十儿个,由内及外,圈径递次增大。
属于链型的有8字环形项链、金瓜项链、串珠型项链、四方形项链、响铃项链等。
属于圈型的有扭索项圈、绞丝项圈、串戒指项圈、百叶项圈、篓花项圈、藤形项圈、银龙项圈、方柱扭索项圈。
链圈合一的有百家保锁带链项圈。
串戒指项圈很奇特,是以篓花银片为内圈,用十四枚戒指串成的。
为避免戒指重叠,以银丝将戒指等距固定,戒面以蝶及瓜米为垂穗。
绞丝项圈呈绞花状,系用两根银条互相穿合,连续编圈制成,两端用细银丝扭索缠成圆柱形。
其造型华丽。
银龙项圈为双层,以银片拼合,里层扁平,表层呈半圆弧状。
其上为凸纹二龙戏珠图,项圈下缘垂十一串银吊,吊分四级,为蝶、莲台菩萨、银铃、叶片等形象。
其造型芋满,工艺复杂,是苗族银项圈中的精品。
藤形项圈制作工艺较简单,但古枝扎藤的造型却令人感受到山野清新的气息。
2·银压领银压领是流行于湘西和贵州清水江流域苗族地区的压饰,因佩戴后可平贴衣襟而得名。
银压领系从长命锁演变而来。
长命锁的前身为"长命搂",始于汉代,是人们为避不祥,端午节时悬挂于门帽的五色丝线。
浅析苗族银饰元素和文化内涵作者:程思王筱琴来源:《艺术科技》2014年第02期摘要:苗族银饰汇聚了苗族几千年的文化精髓,积淀了苗族人民的精神信仰,苗族工匠呈现给了世人无比精美的佳作。
深入对苗族文化的研究,有利于传承苗族的文化精髓,提升我国的民族影响力。
关键词:苗族银饰;苗银分类;苗银特点;图腾;文化内涵1 溯源苗族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苗银是苗族民间四大工艺之一,在千百年来的演变中,不断吸取了各民族的文化精髓,形成了多元化、独特的民族艺术体系。
苗族银饰种类繁多、造型独特、工艺精湛,是苗族银饰一直居于各民族银饰之首的重点依据。
苗族银饰还有不同的象征意义,不仅象征美好的心愿和财富,也是苗族人民辟邪祈福的神器。
2 苗族银饰的分类及其特点苗族银饰分类(1)苗族银饰的分类。
苗族银饰以繁多的种类、优美的造型,屹立于中国银饰之林。
苗族银饰的佩戴从头到脚,遍布全身,按照佩戴部位分类,大体可以分为:头饰、胸颈饰、手势、腰饰、脚饰等。
银头饰包括:银冠、银插花、银角、银花梳、银围帕、银扇、银飘头排、银顶花、银网链、银发链、银簪、银耳环、银耳坠、银童帽饰等。
银胸颈饰包括:银项圈、银压领、银胸牌、银胸吊饰等。
银首饰包括:银戒指、银手镯、银臂环等。
银腰饰包括:银围腰链、银腰带、银腰吊饰等。
银脚饰:包括脚链等。
苗族银饰的每种式样都有多种多样的变化形式,变化最多的银饰主要有:头簪、项圈、耳环、手镯等。
银头簪式样多种多样,设计题材主要有:花、鸟、蝶。
设计风格上,表现了银头簪的朴实、浑厚,但也不乏纤巧灵动。
其中花的造型变化多端,有单瓣和复瓣之分,束、簇之别,繁简、疏密对比,造型是各式各样,让人看了眼花缭乱。
银项圈在苗族银饰中占据这十分重要的位置,项圈可以分为圈型和链型两种。
圈型和链型的区别在于前者不可以灵活变化,而后者可以。
苗族十分流行的银排圈,是由几个到十几个数量不等的套圈由里及外,递增排列的,其圈形有绞丝顶圈、百叶项圈、篓花顶圈、银龙项圈、方柱扭索项圈等。
苗族银饰文化浅谈摘要:民俗学研究的对象有口头民俗学,风俗民俗学,宗教民俗学,物质民俗学。
其中物质民俗学包括民间美术,民间服饰,民间饮食等。
而不同的民族服饰反映了不同的民族文化。
苗族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具有特别悠久历史的民族之一,苗族居住分布范围广阔、文化丰富、服饰独特,其中以丰富优美的银饰最为有名。
苗族服饰中的银饰种类繁多、历史悠久、制作精美、工艺一流,其充分体现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文化,它是苗族灿烂文化中最为闪亮的明珠,也是现代人类了解和探寻古代先民生产、生活情况的宝贵文化资料。
关键词:苗族;银饰;文化;艺术价值一、苗族历史及服饰特点简介1.1苗族历史苗族是中国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其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
商周时期,苗族先民便开始在长江中下游建立“三苗国”,从事农业稻作。
苗族在历史上多次迁徙,大致路线是由黄河流域至湘(湖南)、至黔(贵州)、至滇(云南)。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
1.2苗族服饰总介苗族人民居住范围广阔,南及海南岛,西北及宁夏、新疆,无不有苗族居住。
目前主要集中于贵州、湖南两省。
由于分布很广、人口众多、支系繁杂,构成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苗族服饰。
其中黔东南苗族服饰不下200种,是我国和世界上苗族服饰种类最多、保存最好的区域,被称为“苗族服饰博物馆”。
苗族服饰保持着中国民间的织、绣、挑、染的传统工艺技法,往往在运用一种主要的工艺手法的同时,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艺手法,或者挑中带绣,或者染中带绣,或者织绣结合,从而使这些服饰图案花团锦簇,溢彩流光,显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
从内容上看,服饰图案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各种活生生的物象,有表意和识别族类、支系及语言的重要作用,这些形象记录被专家学者称为“穿在身上的史诗”。
从造型上看,采用中国传统的线描式或近乎线描式的、以单线为纹样轮廓的造型手法。
从制作技艺看,服饰发展史上的五种形制,即编制型、织制型、缝制型、拼合型和剪裁型,在黔东南苗族服饰中均有范例,历史层级关系清晰,堪称服饰制作史陈列馆。
银饰,是雷山苗族妇女最喜爱的装饰品。
青年妇女平时戴银质手蜀、戒指、目环和插花,儿童喜爱戴银帽。
每逢民族节日,苗族姑娘的头上、颈上、胸前、后背都戴满了银饰品,跳起芦笙,踩起铜鼓,银佩叮当,银光闪闪,饶有一番情趣。
婚嫁之日,银饰更是新娘必不可少的装饰品。
雪山苗族银饰均由本民族的银匠制作,世代相传。
图案有人物、鸟兽、花卉等,花卉古朴,富於想象力,构图对称严谨,制作精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雷山银饰的品种繁多,如手镯和顶圈,就有空心的,实心的,泡花的,圆柱的,六角形的等等。
银饰大致可以分为粗细两大类:粗件为实心的顶圈、项链、手镯,用银多,一般不需精细加工;细件为银花、银冠、银锁、银角等等,用银较少而制作精细,工艺十分讲究,往往要经过数十次的加工焊接,如做银冠,要在体积不大的银冠架上焊接上银花、银雀、银蝴蝶、银铃等饰物,少则几十件,多则几百件,重约三四斤;银衣则是把几百个饰有龙、鸟、花卉等浮雕的银片、银泡钉在衣服的袖套、后摆、披肩上;银角有大小两种,小银角高尺许,大银角三尺有余。
银角正面饰有 "二龙抢宝"、"双凤朝阳"等图案,象徵古老的图腾和吉祥如意。
雷山苗族银饰的种类最多,制作水平最高,穿戴最讲究,深受中外艺术家的赞赏,堪称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银饰一般不贵,几十元的很多,贵的也就上百元,不过它有一种神秘的张力,放在哪里也许并不起眼,可是配搭在身上,立刻就产生了别样的气质,清新脱俗、奔放不羁、神秘古典,而且耐人寻味。
更重要的是,银饰洗练明亮却不矫作张扬的光芒,最适宜配搭春天色彩明媚鲜艳的衣装,它绝对不会掩盖服饰的美丽,却仿佛人们项间腕上的一句楚楚动人的情诗。
银的可塑性强,这就决定了银饰的变幻多端,从很酷的独特造型到优雅文静的套装都可成型,所以银饰的流行也是必然的。
银饰的诱人之处还在于银可以镶嵌宝石或仿宝石等材料,从而更加多样化。
银饰上的配石多以合成材质为主,这种饰品的优点是运用天然材质古朴的特点,经打磨或染色加工后,使原本古板的各种材质发生质的变化。
浅析苗族银饰的装饰语言发布时间:2021-11-08T02:12:54.029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10月下30期作者:王邦霞[导读] 我国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其中苗族文化为其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银饰是苗族妇女佩戴的必备物品,在苗族人民心中具有不同的精神象征。
其银饰可以分为若干种类,构成不同种类的花纹也不同。
不同的佩戴场合,所寓意的装饰语言也不同。
本文就苗族银饰的装饰语言进行探究。
贵州省黔南州文化馆王邦霞邮编:558000摘要:我国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其中苗族文化为其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银饰是苗族妇女佩戴的必备物品,在苗族人民心中具有不同的精神象征。
其银饰可以分为若干种类,构成不同种类的花纹也不同。
不同的佩戴场合,所寓意的装饰语言也不同。
本文就苗族银饰的装饰语言进行探究。
关键词:苗族银饰;精神寓意;特定场合;装饰语言引言:新时代,我国加快构建文化强国,民族文化是民族存亡之根,而日渐发展的社会中一些古老的民族文化已经逐渐消退。
苗族文化是民族文化中多彩的一笔,银饰文化又代表了独属于苗族的传统文化内涵[1-2]。
了解苗族的银饰种类、不同的花纹构成,以及不同场合的装饰语言,对把握古老文化,保存民族记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时也有利于培养新时代青年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一.苗族银饰的种类概述银饰是苗族妇女佩戴的重要物品,从古至今绵延不断。
随着时代的发展,其部分银饰种类可以已经消失殆尽,但是绝大多数种类流传下来,构成了如今的苗族银饰文化。
苗族银饰的种类具体根据相应的身体部位可以分为头饰、胸径饰、手饰、背饰、衣视、腰饰、脚饰。
其中头饰最为丰富,可以分为银角、银帽、银发簪、插针等,胸饰包括项圈、胸牌等,手饰有手镯、戒指、衣饰有衣片、腰链等[3-4]。
其中不同的种类的饰品内部,也可分为形态各异的饰品,其中项圈包括百叶项圈、银龙项圈、方柱扭索项链等等。
每个不同的银饰品采取的历史不同,例如胸吊饰源自兵器的“五兵佩”,寓意避邪。
苗族银饰与民族文化分析因为苗族没有文字,相关苗族银饰的由来都是各地流传的民间故事和传说来“佐证”。
民间说法较为一致的是:古代蚩尤是苗民的祖先,被黄帝打败后在由北向南、向西的大迁徙过程中,历尽千辛万苦、丢弃了富饶的家园,但每人身上佩带的银饰却保护得完好如初。
一、苗族传统文化与银饰的关联神灵意识的存有为民族提供了土壤,民族文化便在这块土壤里生长起来。
神灵要制约人类,作用人生,于是靠联系神灵与人类交流的行道随之生成,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传统文化意识渗透进了苗族文化艺术的各个方面,以银饰的形式反映出来更为突出,银饰是民族文化意识在艺术上最灿烂的渗透。
苗族的银饰从它诞生之初,就具有了民族文化的特点。
苗族先民相信,一切锋利之物皆能驱邪,银饰是驱邪之上品,还可以消灾祛病。
笃信纯银象征着光明和正气,银器能驱邪镇鬼、消灾祈福。
最早的银饰世界就萌生于巫术图腾活动之中,银饰通常被采用来作为巫术的器具。
二、银饰在造型特点上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民族文化主宰了苗族银饰的精神内涵。
在各种银饰图案中,寓含着民族文化、信仰的图像占据装饰物的主要位置。
1、头饰苗族崇拜牛,把牛称为水龙,祭祖要杀牛。
在黔东北,苗族把水牛角高挂在中柱上祭祷,并为此水牛角而以引为豪。
黔东南苗族把宽大的牛角银饰戴在头顶上,以此为美,以此为殊荣。
苗族姑娘模拟牛角做称银饰,中间有一个铜鼓,两角之间有弧形银片像旭日东升光芒四射。
两角上有二龙抢宝的图案,其后还有繁殖能力极强的鱼、鸟等动物。
企望通过交感得到保护,艺术与民族文化在这里发生了碰撞。
这种顶礼膜拜水牛角与水牛角银饰,正是历史文献所载“炎神农,人身牛首”含义的写照。
显然,“人身牛首”的神农与“人身牛蹄”的蚩尤属于同一人类集团,表明二者同属于牛耕稻作部族不同时期的首领。
“牛首”、“牛蹄”,寓意着“人身牛首”的神农为先,“人身牛蹄”的蚩尤为其后,历史传说,二者是牛耕稻作文明的君王,为中华民族历史作过开拓性的贡献。
水牛角,最初是作为一种膜拜与装饰两全的具象符号,随着历史的向前推移,膜拜内涵减弱,装饰与审美意象加重,最后形成水牛角银饰。
苗族银饰的分类之胸颈饰
欢迎进入凤凰银饰传习所官网了解更多的苗族银饰和凤凰古城旅游资讯,打造精美苗族手工艺银饰品,传承千年苗族银饰文化。
凤凰县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传习所将保护和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作为自己的职责,从未停止对苗族传统文化、工艺的挖掘、保护和技术改造。
目前已挖掘、复原、整理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的工艺有:溶化、锻造、浮雕、透雕、圆雕、冷拉丝、搓丝、多层掐花、编丝、吹焊、镶嵌等,并已用于产品制作。
苗族银饰的胸颈饰包括:银项圈、银压领、银胸牌、银胸吊饰等。
1?银项圈
苗族很重视对胸颈部位的装饰,由此银项圈成为银饰中制作考究的一支。
其可分为链型和圈型两种。
链型以链环相连,可活动变化;圈型则用银片或银条制成圈形,定型后不可活动。
少数亦有链圈合一的。
此外,在贵州都柳江流域还流行一种银排圈,即套圈,每套少则几个,多则十儿个,由内及外,圈径递次增大。
属于链型的有8字环形项链、金瓜项链、串珠型项链、四方形项链、响铃项链等。
属于圈型的有扭索项圈、绞丝项圈、串戒指项圈、百叶项圈、篓花项圈、藤形项圈、银龙项圈、方柱扭索项圈。
链圈合一的有百家保锁带链项圈。
串戒指项圈很奇特,是以篓花银片为内圈,用十四枚戒指串成的。
为避免戒指重叠,以银丝将戒指等距固定,戒面以蝶及瓜米为垂穗。
绞丝项圈呈绞花状,系用两根银条互相穿合,连续编圈制成,两端用细银丝扭索缠成圆柱形。
其造型华丽。
银龙项圈为双层,以银片拼合,里层扁平,表层呈半圆弧状。
其上为凸纹二龙戏珠图,项圈下缘垂十一串银吊,吊分四级,为蝶、莲台菩萨、银铃、叶片等形象。
其造型芋满,工艺复杂,是
苗族银项圈中的精品。
藤形项圈制作工艺较简单,但古枝扎藤的造型却令人感受到山野清新的气息。
2?银压领
银压领是流行于湘西和贵州清水江流域苗族地区的压饰,因佩戴后可平贴衣襟而得名。
银压领系从长命锁演变而来。
长命锁的前身为"长命搂",始于汉代,是人们为避不祥,端午节时悬挂于门帽的五色丝线。
至明代,演变成儿童专用颈饰,后逐渐发展成长命锁。
长命锁在黔中和清水江流域的部分苗族地区,还保持原始的长方形,锁上篓有"长命富贵"等宇样,往往同项圈连体或配套使用。
银压领脱离原型较远,为半圆形或腰子形,体积增大数倍,纹样芋富,制作工艺复杂。
湘西苗族的银压领为腰子形,表面镂空二龙戏珠的纹样,并垂十只蝴蝶,每蝶垂三根银链叶片吊。
长16厘米的银吊如瀑布倾泻,掩及肚腹。
雷公山脚的银压领更是兼用圆雕、浮雕及透雕技术,造型繁缚,工艺精美。
压领主纹为两只圆雕银腆磷,可活动的镂空银球居中,其上银龙腾跃,其下银花簇簇。
3?银胸牌
银胸牌系部分苗族地区流行的胸饰,通常为单层长方形或半圆形篓花银片制成,形状规整,佩戴位置较银压领、银锁靠上。
同银压领一样,银胸牌也是由长命锁演变而来,因此,这三种银饰在同一苗族分支内一般只使用其中一种,而不会两种以上并存。
有的银胸牌为单片,体形小。
也有的银胸牌较大,且两三片拼连,几乎遮住佩戴者的整个胸腹,装饰效果十分夸张。
4?银胸吊饰
常见的银胸吊饰有蝶形吊、鸟形吊、鱼形吊、钱纹吊、骑马人物吊等等,通常由银链、吊牌、坠饰组成,多级,一级一形,递次而下,多者可达四至五级。
流行于都柳江流域的蝶形吊体形最大,分五级,总长在85厘米以上。
该地的鸟形吊造
型原始粗扩、朴拙可爱,堪称一绝。
大部分地区的胸吊饰以精美取胜,玲拢剔透。
其多以“五兵”为坠。
以兵器为饰的
"五兵佩",流行于汉代,是当时的避邪之物。
苗族银腑吊饰中常见的兵器有刀、枪、盾、餐、棍,以及苗乡不见使甩的剑、哉、涧、矛、铲等。
苗族银饰一方面保留了“五兵佩”的形制,另一方面又对其进行改造,加入牙签、挖耳勺、大铲、镊子等坠饰,所以,"五兵佩"在苗乡被称为“牙签吊”。
其他银饰,如压领、腰吊饰也多有以五兵为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