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全册-知识点总复习汇总
- 格式:pdf
- 大小:1.85 MB
- 文档页数:25
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全册知识点汇总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 2 - 第一节硫及其化合物.......................................................................................................... - 2 - 第1课时硫和二氧化硫.............................................................................................. - 2 - 第2课时硫酸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 6 - 第3课时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 - 11 - 微专题1常见漂白剂的归类分析............................................................................. - 13 - 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 - 13 - 第1课时氮气与氮的氧化物.................................................................................... - 13 - 第2课时氨和铵盐.................................................................................................... - 16 - 第3课时硝酸酸雨及防治.................................................................................... - 20 - 微专题2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 24 - 第三节无机非金属材料.................................................................................................... - 25 - 微专题3常见无机物间的相互转化......................................................................... - 29 - 实验活动4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 - 30 - 实验活动5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 - 31 -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 32 -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 32 - 第1课时化学反应与热能........................................................................................ - 32 - 第2课时化学反应与电能........................................................................................ - 36 -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 - 40 - 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速率........................................................................................ - 40 - 第2课时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 45 - 微专题4控制变量法探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 50 - 微专题5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的图像分析............................................................. - 51 - 实验活动6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 53 - 实验活动7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 55 - 第七章有机化合物 ..................................................................................................................... - 57 - 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 - 57 - 第1课时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与烷烃的结构............................................................ - 57 - 第2课时烷烃的性质................................................................................................ - 63 - 微专题6烷烃的同分异构体及其取代物种类......................................................... - 66 - 第二节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 - 69 - 第1课时乙烯............................................................................................................ - 69 - 第2课时烃有机高分子材料................................................................................ - 72 - 微专题7烃燃烧的有关计算..................................................................................... - 77 - 第三节乙醇与乙酸............................................................................................................ - 79 - 第1课时乙醇............................................................................................................ - 79 - 第2课时乙酸官能团与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 82 -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 - 88 - 第1课时糖类............................................................................................................ - 88 - 第2课时蛋白质油脂............................................................................................ - 93 - 微专题8常见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 - 99 -实验活动8 搭建球棍模型认识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特点 ....................................... - 100 - 实验活动9 乙醇、乙酸的主要性质 ............................................................................... - 103 -第八章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 - 107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 - 107 -第1课时 金属矿物与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 - 107 - 第2课时 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 - 111 -第二节 化学品的合理使用 .............................................................................................. - 114 -第三节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 - 118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第一节 硫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 硫和二氧化硫一、硫1.硫元素的位置、结构与性质(1)硫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第ⅥA 族,硫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2价硫的化合物。
高中化学总复习知识点归纳高中化学考点知识化学实验1. 精密测量仪器刻度一般不是在上(如滴定管)就是在下(如量筒);但温度计的刻度在中间偏下。
2. 启普发生器适宜于块状固体、液体、不加热制取气体(如H2、H2S、CO2等);但制C2H2不能用启普发生器。
3. 制取Cl2、HCl、NO等气体时,一般采用固—固、固一液、液一液发生装置制取;但制溴和硝酸时,应采用曲颈甑。
4. 固体的切割一般应放在桌面上进行;但白磷的切割要在水中进行。
5. 试剂瓶中药品取出后,一般不允许放回试剂瓶;但取用剩余的钾、钠、白磷等应放回原瓶。
6. 实验过程中的各种废液及废物均应放人指定的废液缸或集中处理;但实验中不小心洒落的汞尽可能收集起来或撒上硫粉,消除其毒性。
7.胶头滴管一般不能伸入试管中接触试管或有关容器内壁;但制Fe(0H)2白色沉淀时,滴管伸入试管内。
8. 用水吸收易溶于水的气体时,应将导管靠近液面或接一倒扣漏斗,难溶气态物质的吸收,可把将导管插人水中;但在制乙酸乙酯时,导管在靠近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而不能插人其中。
9. 在电化腐蚀时,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般先腐蚀;但铝铁合金,因铝表面有氧化膜的保护作用而铁先腐蚀。
10. 中性干燥剂一般都可以用来干燥酸性、碱性、中性等各种气体;但干燥氨气不能选用无水 CaCl2。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1、化学反应的速率(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计算公式:①单位:mol/(L·s)或mol/(L·min)②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③以上所表示的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④重要规律: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变化量比=方程式系数比(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③浓度:增加C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④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⑤其它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一、熟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药品的称量(或量取)方法⑴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①★托盘天平只能称准到0.1克。
②称量前先调零;称量时,左物右码③被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托盘上,应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质量的纸,然后把药品放在纸上称量。
④★易潮解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NaOH(容易潮解的物质有CaCl2、MgCl2、FeCl3、AICl3、NaOH等)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上(如:小烧杯、表面皿)里称量。
⑵量筒的使用方法①量取已知体积的溶液时,应选比已知体积稍大的量筒。
如,量取80ml稀硫酸溶液,选用100ml的量筒。
②★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点水平相切。
俯视读数偏大,仰视读数偏小。
正确读数俯视仰视2、实验室一般事故的处理方法意外事故处理方法★金属Na,K起火用沙子盖灭,不能用水、CO2灭火器,不能用CCl4灭火器浓碱沾到皮肤上大量水冲,再涂硼酸★浓H2SO4沾到皮肤上用干布擦,再用大量水冲,然后涂上3%~5%的NaHCO3溶液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温度计水银球不慎碰破为防止汞蒸气中毒,应用S粉覆盖3、常见危险化学品及其标志如:酒精、汽油——易然液体;如:浓H2SO4、NaOH(酸碱)3. 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例如,掌握仪器和药品的使用、加热方法、气体收集方法等。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1、分离的方法:①过滤:②蒸发:③蒸馏;④分液;⑤萃取⑴过滤:将不溶于某溶液的固体和液体组成的混合物分离的操作。
注意事项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二低:纸边低于漏斗边;液面低于滤纸边三靠:杯靠棒;棒靠纸;颈靠壁⑵蒸发注意事项:①蒸发过程中用玻璃杯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②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液体蒸干,防止形成的晶体飞溅。
(3)蒸馏注意事项:①加热烧瓶要垫上石棉网;②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③加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④冷凝水由下口进,上口出。
必修2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一、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是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明的2、写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7个周期(三短、三长、一个不完全),周期数=电子层数7个主族、7个副族、一个零族、一个Ⅷ族,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4、碱金属元素(1)碱金属元素的结构特点:Li 、Na 、K 、Rb 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对其性质的影响。
(2)Na 与K 分别与水、氧气反应的情况 分别与出K 、Na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性质的递变规律 (4)同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 5、卤族元素(1)卤族元素的结构特点:F 、Cl 、Br 、I 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对其性质的影响。
(2)单质与氢气发生反应的条件与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3)卤素间的置换反应(4)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性质的递变规律 (5)同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结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核素(1)核素的定义: A P X(2)同位素: 1 1H 、 2 1H 、 3 1H(3)原子的构成:二个关系式: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A = 质子数P + 中子数N(3)几种同位素的应用: 126C 、146C 、 2 1H 、 3 1H 、238 92U二、元素周期律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能量高的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能量低的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2)电子总是先从内层排起,一层充满后再排入下一层,依次是K、L、M、N(3)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2n2个电子。
最外层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氦原子是2 个);次外层最多只能容纳18 个电子;倒数第三层最多只能容纳32 个电子。
2、元素周期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原子的电子层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3、第三周期元素化学性质变化的规律金属性的递变规律(1)钠镁与水反应现象,比较钠镁与水反应的难易(方程式书写)(2)镁铝与盐酸反应的难易(现象,方程式)(3)比较钠镁铝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1)比较硅、磷、硫、氯与氢气反应的难易以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2)比较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3)向硫化氢水溶液中滴入氯水的现象结论: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化学计量①物质的量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符号 mol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
用NA表示。
约为6.02x1023微粒与物质的量N公式:n=NA②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分子量质量与物质的量m公式:n=M③物质的体积决定:①微粒的数目②微粒的大小③微粒间的距离微粒的数目一定固体液体主要决定②微粒的大小气体主要决定③微粒间的距离体积与物质的量V公式:n=Vm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④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⑤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
符号CB 单位:mol/l公式:C B=n B/V n B=C B×V V=n B/C B溶液稀释规律 C(浓)×V(浓)=C(稀)×V(稀)⑥溶液的配置(l)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计算:算出所需溶质和水的质量。
把水的质量换算成体积。
如溶质是液体时,要算出液体的体积。
称量:用天平称取固体溶质的质量;用量简量取所需液体、水的体积。
溶解:将固体或液体溶质倒入烧杯里,加入所需的水,用玻璃棒搅拌使溶质完全溶解.(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计算:算出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液体溶质的体积。
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溶质质量,用量简量取所需液体溶质的体积。
溶解:将固体或液体溶质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约为所配溶液体积的1/6),用玻璃棒搅拌使之溶解,冷却到室温后,将溶液引流注入容量瓶里。
洗涤(转移):用适量蒸馏水将烧杯及玻璃棒洗涤2-3次,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
振荡,使溶液混合均匀。
定容:继续往容量瓶中小心地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2-3m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把容量瓶盖紧,再振荡摇匀。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知识点总览
本文总结了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的全部知识点,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章化学实验
介绍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概念、实验室安全及实验记录等方面内容。
第二章化学计量与化学反应
详细介绍了化学计量的概念、相关计算方法和应用以及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类型和化学平衡等方面知识。
第三章化学周期表
介绍了元素周期表的历史、元素的周期律规律及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特性等方面内容。
第四章化学键与分子构型
详细介绍了化学键的概念、类型和形成原理及分子构型的相关知识。
第五章气体状态
介绍了气体的基本概念、气体状态方程和气体混合等内容。
第六章溶液
介绍了溶解度、浓度等概念以及溶液常数等相关知识。
第七章化学热力学
详细介绍了化学热力学的基本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等方面内容。
第八章化学平衡
介绍了化学平衡的概念、平衡常数及其应用等内容。
第九章酸碱理论
详细介绍了酸碱的定义及相关理论、伦敦方程和氧化还原反应等基本知识。
第十章金属元素与金属材料
介绍了金属元素的基本性质、金属材料的制备和材料加工以及金属材料的应用方面知识。
第十一章非金属元素和化合物
介绍了非金属元素和化合物的种类和性质以及相关应用方面知识。
第十二章有机化学基础
介绍了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碳氢化合物和含氧、氮、卤素有机化合物等方面内容。
第十三章高分子化合物
介绍了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制备方法和分类等知识。
总结
本文对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部知识点进行了详细介绍和总结,对于高中化学课程的学习和考试备考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人教版高中化学知识点大全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的科学。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以下是人教版高中化学的知识点大全:一、常见元素及其性质1. 碳、氧、氢、氮是生物体中的主要元素,也是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组成元素。
2. 铁、铝、铜等金属是常见的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3. 氧、氮、氢等非金属元素具有强烈的化学活性,易于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
4. 磷、钾、钠等元素是植物生长所需的主要元素,被称为植物的三大必需元素。
二、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的定义:化学反应是指一种或多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新的物质。
2. 反应物与生成物:化学反应中,参与反应的物质叫做反应物,反应后生成的物质叫做生成物。
3. 反应类型:-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电子的转移,如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 酸碱中和反应: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 气体生成反应:两种物质反应生成气体。
- 沉淀反应:溶液中的两种物质反应生成沉淀物。
- 脱水反应:有机物失去水分,产生新的物质。
三、化学键1. 化学键的定义: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相互结合形成的力。
2. 共价键:两个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形成的化学键。
3. 离子键:正负离子间的电荷吸引力形成的化学键。
4.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由于电子云的重叠形成的化学键。
5. 氢键:氢原子与较电负的原子形成的特殊化学键。
四、化学反应速率1.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变化的快慢程度。
2.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反应物浓度: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 温度: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 催化剂:添加催化剂可以加速反应速率。
- 反应物粒子大小:颗粒越小,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五、化学平衡1. 化学平衡的定义:在封闭系统中,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保持恒定的状态。
2. 平衡常数: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比值的常数。
3. 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 温度:温度升高,平衡位置向反应吸热方向移动。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表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一、周期表总结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1、依据横行:电子层数相同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从左到右排列 纵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从上向下排列 2、结构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短周期(第1、2、3周期)周期:7个(共七个横行)周期表 长周期(第4、5、6、7周期) 主族7个:ⅠA-ⅦA族:16个(共18个纵行)副族7个:IB-ⅦB第Ⅷ族1个(3 零族(1个)稀有气体元素 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一)碱金属元素:!1、原子结构 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1个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2、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1)相似性:银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小(轻金属)、熔点低、易导热、导电、有展性。
(2)递变性(从锂到铯):①密度逐渐增大(K反常)②熔点、沸点逐渐降低[结论:碱金属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导致物理性质同样存在相似性和递变性。
3、化学性质(1)相似性:(金属锂只有一种氧化物)*点燃4Li + O2 Li2O 2Na + O2 Na2O22 Na + 2H2O =2NaOH + H2↑ 2K + 2H2O =2KOH + H2↑2R + 2 H2O = 2 ROH + H2 ↑产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价。
@结论: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1个电子,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2)递变性:①与氧气反应越来越容易②与水反应越来越剧烈结论:①金属性逐渐增强②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总结:递变性:从上到下(从Li到Cs),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碱金属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金属性逐渐增强。
所以从Li到Cs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二)卤族元素:1、原子结构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7个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2.物理性质的递变性:(从F2到I2)(1)卤素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2)密度逐渐增大;(B r2反常)(3)单质的熔、沸点升高、3、化学性质(1)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X2 + H2= 2 HXF2Cl2Br2;I2卤素单质与H2的剧烈程度:依次增强;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增强(HF最稳定)(2)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2NaBr +Cl2=2NaCl + Br2氧化性:Cl2________Br2;还原性:Cl-_____Br-2NaI +Cl2=2NaCl + I2氧化性:Cl2_______I2;还原性:Cl-_____I-@2NaI +Br2=2NaBr + I2氧化性:Br2_______I2;还原性:Br-______I-结论:F 2 F-Cl2 Cl-Br2 Br-I2 I-)单质的氧化性:从下到上依次增强(F2氧化性最强),对于阴离子的还原性:从上到下依次增强(I-还原性最强)结论: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②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全册各章节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汇总第一章:化学与生活本章主要介绍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1. 化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以及与能量的关系的科学。
2.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又可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3.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不改变物质组成的性质,如颜色、形状、密度等;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时发生的性质,如燃烧、氧化还原等。
4.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通过物质的物理性质差异,可以使用过滤、蒸发、结晶等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和纯化。
5. 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化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食品加工、药物研发、材料制备等方面。
第二章:常见物质的组成本章主要介绍了物质组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1. 原子结构:原子是所有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
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电子围绕原子核内的轨道上运动。
2. 元素和原子量: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原子量是一个元素中原子质量的平均值。
3. 原子的化学符号和周期表:原子的化学符号是用来表示元素的简写,周期表是将元素按一定规律排列的表格。
4. 化学式和摩尔质量:化学式是用来表示化合物中元素种类和元素比例的符号组合。
摩尔质量是一个物质的摩尔质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
5. 分子和化学反应: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组成的粒子。
化学反应是物质转变成其他物质的过程。
第三章: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量本章主要介绍了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1. 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化学反应的平衡方程式必须满足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2. 摩尔和物质的计算:摩尔是物质的计量单位,摩尔质量是一个物质的摩尔质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高三化学知识点归纳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和变化规律的科学,是高中学生必修的一门科目。
在高三化学学习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掌握。
以下是对人教版高三化学课程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1. 燃烧反应:指物质与氧气在足够的温度下放出热能的反应。
2. 化学平衡:当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反应速度前后相等的状态。
3. 离子反应:涉及到离子的生成、消失或转移的化学反应。
4. 化学能量变化: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吸收和释放。
二、无机化学知识点1.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将元素排列整齐的表格。
2. 元素与化合物的研究:了解常见元素的性质、用途和与其他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3. 盐类的命名与性质:学会根据化合物的成分推断其名称和性质。
4. 酸碱中和反应: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三、有机化学知识点1. 烃的分类:烃根据碳原子间的连接关系分为烷烃、烯烃和炔烃。
2. 烃的同分异构:同分异构是指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有机物。
3. 规则化学式: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方法,可以简化和标准化有机化合物的表示方法。
4. 功能团:有机化合物中可以引起化学反应的一组原子。
四、化学分析与实验技术1. 分析方法:化学分析中常用的方法,如重量分析、体积分析、色谱分析等。
2. 实验技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技术,如溶液的配制、过滤、干燥等。
五、化学与生活、环境及社会1. 化学与环境:化学反应和化学物质对环境的影响,如污染物的排放和治理。
2. 化学与食品安全:食品中添加物和化学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 化学与材料:化学在材料领域的应用,如合成材料、塑料等的制备与性质。
以上是根据人教版高三化学课程的知识点进行的归纳总结。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科学的理解,也对其日常生活和未来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完整版)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超全总结化学必修1知识点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固+液方法:蒸发、结晶固+固方法:升华适用范围:易溶固体与液体分开、溶解度差别大的溶质分开、能升华固体与不升华物分开主要仪器: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注意点:①不断搅拌;②最后用余热加热;③液体不超过容积2/3固+液过滤方法:易溶物与难溶物分开仪器:漏斗、烧杯注意点:①一角、二低、三碰;②沉淀要洗涤;③定量实验要“无损”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萃取里,溶解度的不同,把溶质分离出来分液分离互不相溶液体方法:分液漏斗注意点:①先查漏;②对萃取剂的要求;③使漏斗内外大气相通;④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蒸馏方法:蒸馏烧瓶、冷凝管、温度计、牛角管注意点: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其他分离方法加入某些盐,使溶质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易溶气与难溶气分开;沸点不同气分开;渗析半透膜;盐析;洗气;液化。
实例NaCl(H2O);NaCl(NaNO3);I2(NaCl);乙醇和水、I2和CCl4从溴水中提取Br2;乙酸乙酯与饱和Na2CO3溶液;NaCl(CaCO3);蛋白质溶液、硬脂酸钠和甘油;CO2(HCl);NO2(N2O4)。
注:删除了明显有问题的段落,对每段话进行了小幅度改写以使其更加清晰易懂。
加热混合物的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
例如,石油的分馏可以使用分馏方法。
以下是常见物质的除杂方法和检验方法:1.常见气体的检验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呈淡蓝色火焰,混合空气点燃有爆鸣声,生成物只有水。
注意,可点燃的气体不一定是氢气。
氧气呈无色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氯气呈黄绿色,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O3、NO2也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
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全册知识点汇总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 2 - 第一节硫及其化合物.......................................................................................................... - 2 - 第1课时硫和二氧化硫.............................................................................................. - 2 - 第2课时硫酸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 6 - 第3课时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 - 11 - 微专题1常见漂白剂的归类分析............................................................................. - 13 - 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 - 13 - 第1课时氮气与氮的氧化物.................................................................................... - 13 - 第2课时氨和铵盐.................................................................................................... - 16 - 第3课时硝酸酸雨及防治.................................................................................... - 20 - 微专题2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 24 - 第三节无机非金属材料.................................................................................................... - 25 - 微专题3常见无机物间的相互转化......................................................................... - 29 - 实验活动4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 - 30 - 实验活动5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 - 31 -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 32 -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 32 - 第1课时化学反应与热能........................................................................................ - 32 - 第2课时化学反应与电能........................................................................................ - 36 -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 - 40 - 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速率........................................................................................ - 40 - 第2课时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 45 - 微专题4控制变量法探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 50 - 微专题5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的图像分析............................................................. - 51 - 实验活动6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 53 - 实验活动7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 55 - 第七章有机化合物 ..................................................................................................................... - 57 - 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 - 57 - 第1课时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与烷烃的结构............................................................ - 57 - 第2课时烷烃的性质................................................................................................ - 63 - 微专题6烷烃的同分异构体及其取代物种类......................................................... - 66 - 第二节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 - 69 - 第1课时乙烯............................................................................................................ - 69 - 第2课时烃有机高分子材料................................................................................ - 72 - 微专题7烃燃烧的有关计算..................................................................................... - 77 - 第三节乙醇与乙酸............................................................................................................ - 79 - 第1课时乙醇............................................................................................................ - 79 - 第2课时乙酸官能团与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 82 -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 - 88 - 第1课时糖类............................................................................................................ - 88 - 第2课时蛋白质油脂............................................................................................ - 93 - 微专题8常见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 - 99 -实验活动8 搭建球棍模型认识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特点 ....................................... - 100 - 实验活动9 乙醇、乙酸的主要性质 ............................................................................... - 103 -第八章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 - 107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 - 107 -第1课时 金属矿物与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 - 107 - 第2课时 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 - 111 -第二节 化学品的合理使用 .............................................................................................. - 114 -第三节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 - 118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第一节 硫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 硫和二氧化硫一、硫1.硫元素的位置、结构与性质(1)硫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第ⅥA 族,硫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2价硫的化合物。
高一化学必修1知识点综合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
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
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 混合物。
和KNO3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
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iii、分液和萃取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
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iv、升华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利用某些物质具有升华的特性,将这种物质和其它受热不升华的物质分离开来,例如加热使碘升华,来分离I和2的混合物。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复习汇总注意事项: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对化合物的分类,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电解质应是化合物(属于纯净物)。
而Cu则是单质(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或金属),K2SO4与NaCl溶液都是混合物。
②电解质应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
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但溶液中离子不是它本身电离出来的,而是与水反应后生成的,因此也不是电解质。
例如CO2能导电是因CO2与H2O反应生成了H2CO3,H2CO3能够电离而非CO2本身电离。
所以CO2不是电解质,是非电解质(如氨气、二氧化硫、三氧化硫)。
H2CO3H2SO3NH3.H2O是电解质③酸、碱、盐、金属氧化物、水是电解质,蔗糖、酒精为非电解质。
④BaSO4AgCl难溶于水,导电性差,但由于它们的溶解度太小,测不出(或难测)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他们是电解质⑤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受热熔化时本身能否发生电离是区别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理论依据,能否导电则是实验依据。
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如NaCl晶体。
⑥电解质包括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是水溶液还是熔融状态下均可导电,如盐和强碱。
共价化合物是只有在水溶液中能导电的物质,如HCl。
{补充:①溶液导电能力强弱与单位体积溶液中离子的多少和离子所带电荷数有关;②在溶液的体积、浓度以及溶液中阴(或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都相同的情况下,导电能力强的溶液里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能力弱的溶液里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多。
③HCl、NaOH、NaCl在水溶液里的电离程度比CH3COOH、NH3·H2O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大。
据此可得出结论:电解质应有强弱之分。
5、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6、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HAc +OH -=Ac -+H 2O•2.固体间的反应,即使是电解质,也写成化学式或分子式。
•2NH 4Cl (固)+Ca(OH)2(固)=CaCl 2+2H 2O +2NH 3↑•3.氧化物在反应物中、生成物中均写成化学式或分子式。
•SO 3+Ba 2++2OH -=BaSO 4↓+H 2O•CuO +2H +=Cu 2++H 2O4.浓H 2SO4作为反应物和固体反应时,浓H 2SO 4写成化学式。
5.H 3PO 4中强酸,在写离子方程式时按弱酸处理,写成化学式。
6.金属、非金属单质,无论在反应物、生成物中均写成化学式。
如:Zn+2H +=Zn 2++H 2↑7.微溶物作为反应物时,处于澄清溶液中时写成离子形式;处于浊液或固体时写成化学式。
微溶物作为生成物的一律写化学式如条件是澄清石灰水,则应拆成离子;若给的是石灰乳或浑浊石灰水则不能拆,写成化学式。
另加:盐酸硫酸硝酸为强酸醋酸碳酸为弱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是强碱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所谓强酸、弱酸是相对而言,酸溶于水能发生完全电离的,属于强酸。
如HCl 、H 2SO 4、HNO 3、HBr 、HI 、酸溶于水不能发生完全电离的,属于弱酸。
如碳酸、H 2S 、HF 、磷酸、乙酸(醋酸)等。
碱————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所谓强碱、弱碱是相对而言,碱溶于水能发生完全电离的,属于强碱。
如KOH 、NaOH 、Ba(OH)2碱溶于水不能发生完全电离的,属于弱碱。
如一水和氨、氢氧化钙(中强碱)、氢氧化铝、氢氧化锌等。
9、离子共存问题凡是能发生反应的离子之间或在水溶液中水解相互促进的离子之间不能大量共存(注意不是完全不能共存,而是不能大量共存)一般规律是:1、凡相互结合生成难溶或微溶性盐的离子(熟记常见的难溶、微溶盐);2、与H +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生成水或弱)酸及酸式弱酸根离子:氧族有:OH -、S 2-、HS -、SO 32-、HSO 3-卤族有:F -、ClO -碳族有:CH 3COO -、CO 32-、HCO 32-、SiO 32-3、与OH -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有:NH 42+和HS -、HSO 3-、HCO 3-等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以及弱碱的简单阳离子(比如:Cu 2+、Al 3+、Fe 3+、Fe 2+、Mg 2+等等)4、能相互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常见还原性较强的离子有:Fe 3+、S 2-、I -、SO 32-。
氧化性较强的离子有:Fe 3+、ClO -、MnO 4-、Cr 2O 72-、NO 3-10、氧化还原反应①、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就是②、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有元素化合价变化失电子总数=化合价升高总数==得电子总数==化合价降低总数。
③、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的转移(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④氧化剂和还原剂(反应物)氧化产物:氧化后的生成物还原产物:还原后的生成物。
⑤常见的氧化剂与还原剂a 、常见的氧化剂(1)活泼的非金属单质:O 2、Cl 2、Br 2(2)含高价金属阳离子的化合物:FeCl 3(3)含某些较高化合价元素的化合物:浓H 2SO 4、HNO 3、KMnO 4、MnO 2b 、常见的还原剂:(1)活泼或或较活泼的金属:K、Ca、Na、Al、Mg、Zn (按金属活动性顺序,还原性递减)(2)含低价金属阳离子的化合物:Fe 2+(3)某些非金属单质:C、H 2(4)含有较低化合价元素的化合物:HCl 、H 2S、HI、KI必修二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元素周期表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Z+N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
(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二、元素周期律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负化合价数=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化学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
NaOH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NH4Cl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Na2O2中含非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H2O2中含极性和非极性共价键2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化学能一、化学能与热能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
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p="">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金属与酸、水反应制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CO22CO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2O(g)=CO(g)+H2(g)。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二、化学能与电能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电能(电力)火电(火力发电)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缺点:环境污染、低效原电池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优点:清洁、高效2、原电池原理(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2)电解质溶液(3)闭合回路(4)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
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①写出总反应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