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 格式:doc
  • 大小:106.50 KB
  • 文档页数:1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物理课程标准》背景

课程及课程目标

一、《物理课程标准》制定的背景

〈一〉培养目标的调整

1、纵观我国初中物理大纲发展历程,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逐渐向强调知识应用、突出能力培养、关注非智力因素等方向发展。

2、受传统观念束缚和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我国基础教育侧重于知识与技能,忽视其他的培养目标。

3、基础物理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要求学生知道一些物理知识,会做一些物理实验,能解一些物理习题,知识是学不完的,实验也是做不完的,题目更是解不完的。

4、基础物理教育更应该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科学态度、科学精神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养成。

5、学生必须学会学习,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人的终身发展的需要。

6、科学教育的目标不仅关注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而且越来越倾向于培养学生的控究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

1、传统的培养目标过多地关注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导致教学方式倾向于知识的灌输。

2、传统的教学方式过分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忽略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以及科学态度方面的培养,影响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3、要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必须重视通过科学探究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三〉课程内容的更新

教育培养目标的调整,既与培养模式密切相关,又与教学内容的改革有关,科学内容的改革应放在重要的位置。

〈四〉评价的改革

1、现代教育评价不仅在教学中具有鉴定、选拔等作用,而且更强调对教学过程的诊断和反馈。

2、评价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出发点,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

3、评价过程更加关注人和人的发展,而不是分数和分数的准确性;体现出尊重与关爱,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体现对人的价值的重视,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关注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人的主体精神。

二、课程基本理念及课程目标

〈一〉课程基本概念

1、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①初中阶段的物理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非精英教育和职业教育。

②课程设置主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而非学科体系自身的完备。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4、注重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5、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二〉物理课程目标

1、物理课程的三维培养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②过程与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

①观察能力、

②提出问题、

③信息收集、

④处理能力,

⑤分析概括能力,

⑥信息交流能力的要求。

①学生掌握物质,

②运动与相互作用,

③能量等物理知识的要求;

④渗透STS观念的要求;

⑤物理技能方面的要求;

①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求知欲、

②科学探究勇气的培养。

③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决心。

④科学态度

⑤合作与交流的精神。

⑥STS观念的渗透。

⑦责任感与使命感。

其侧重于具体的操作。

其侧重于科学探究

能力的提高。

第二节科学探究解读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一、提出问题

〈一〉能从对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的观察中发现与物理有关的问题。

问题包括:

1、发现相关物理现象之间的关系。

2、某物理现象区别于其他物理现象的特点。

3、在其他场合下和以往事件中没有出现过的物理现象等。

〈二〉能书面或口头表达这些问题

1、把自己的发现,通过思考,演变为一个具体、明确的物理问题,这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另一个环节。采用“问题化”的方式进行陈述。

2、直接问题化的表达方式是比较低层次。

3、要把发现的现象演变为一个科学问题,需要对现象作进一步的思维加工。

〈三〉认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

1、没有发现问题,不能提出问题,科学探究就无从谈起;

2、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前提。

3、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具有创造性的过程,解决方法更需要创造性思维。

4、学生要经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过程。

二、猜想与假设

〈一〉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

猜想不一定是最终的科学结论,但它不是胡猜乱想,需要根据现有的经验和知识对问题中的事实寻求可能解释的过程。

〈二〉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

推测和假设的根据探究者自己的经验、知识以及探究问题的科学事实。

推测和假设的结论必须是可检验的,检验可能有两种结果:①支持假设(即证实),②否定假设(即证伪)

〈三〉认识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猜想与假设是科学结论的先导,能帮助探究者明确探究的内容和方向,指导探究沿着预定目标展开,避免探究的盲目性。

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一〉明确探究目的和已知条件,经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

〈二〉尝试选择科学探究的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

〈三〉尝试考虑影响的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四〉认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四、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一〉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数据;

〈二〉能通过公共信息资源收集资料;

〈三〉尝试评估有关信息的科学性;

〈四〉会阅读简单仪器的说明书,能按书面说明操作;

〈五〉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能正确记录实验数据;

〈六〉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识;

〈七〉认识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五、分析与论证

〈一〉能初步描述实验数据或有关信息;

〈二〉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比较;

〈三〉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

〈四〉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

〈五〉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

〈六〉认识分析论证在科学探究中是必不可少的。

六、评估

〈一〉有评估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意识;

〈二〉能注意假设与探究结果间的差异;

〈三〉能注意探究过程中未能解决的矛盾、发现新的问题;〈四〉尝试改进探究方案;

〈五〉有从评估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

〈六〉认识评估对科学探究的意义。

七、交流合作

〈一〉能写出简单的探究报告;

〈二〉有准确表述自己观点的意识;

〈三〉在合作中注意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尊重他人;

〈四〉有团队精神;

〈五〉认识科学探究中必须有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