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教案
- 格式:pdf
- 大小:263.24 KB
- 文档页数:19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古诗词三首《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教案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1. 《示儿》- 《示儿》是南宋诗人陆游的绝笔之作。
诗中传达出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之情。
诗人临终之际,心情复杂而又坚定,他以遗嘱的形式,向儿子们表明自己一生的心愿。
诗的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表明诗人即将离开人世时,觉得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已与自己无关。
然而,“但悲不见九州同”一句急转直下,他唯一悲痛的是看不到国家的统一。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两句,诗人叮嘱儿子们,当宋朝的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举行家祭时不要忘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
整首诗通俗易懂,却蕴含着深沉而炽热的爱国情感。
2. 《题临安邸》- 这是南宋诗人林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当时南宋小朝廷偏安于临安(今杭州),不思收复北方失地。
诗的首句“山外青山楼外楼”描绘了临安城重重叠叠的青山和鳞次栉比的楼台,展现出当时虚假的繁荣景象。
“西湖歌舞几时休”则以质问的语气,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沉迷于歌舞享乐、不思进取的批判。
“暖风熏得游人醉”中的“暖风”既指自然界的春风,也指社会上的淫靡之风,“游人”表面上是指一般游客,实际上是指那些达官贵人。
他们在这种风气下纸醉金迷。
“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说他们简直把临时避难的杭州当作了故都汴州,进一步揭露了南宋统治者的苟且偷安。
3. 《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 龚自珍的这首诗是《己亥杂诗》中的第125首。
当时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社会黑暗,人才被压抑。
诗的开头“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九州”指中国,诗人认为中国要有生气必须依靠疾风迅雷般的变革,而当时的社会现状却是万马齐喑,毫无生气,这是非常可悲的。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诗人呼唤上天重新振作精神,打破常规降下更多有用的人才,表达了诗人对变革社会、振兴国家的强烈愿望。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可以结合这三首诗进行分析,例如在阅读时要能体会诗人的情感,把握诗歌的主旨等。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优质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古诗词三首》,包括《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和《夜书所见》三首经典古诗词。
具体内容如下:1.《登鹳雀楼》:诗人王之涣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登高远望的情怀。
2.《望庐山瀑布》:诗人李白通过对庐山瀑布壮丽景色的描绘,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
3.《夜书所见》:诗人叶绍翁以夜观书为背景,抒发了对人生、历史、哲学的思考。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三首古诗词的字面意思,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
2. 领悟诗人表达情感的方式,学会欣赏和评价古诗词。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古诗词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重点: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学会欣赏和评价古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包括古诗词原文、译文、图片等。
2. 黑板:用于板书。
3. 笔记本:学生记录笔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三首古诗词的意境,引导学生进入古诗词的世界。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三首古诗词,理解字面意思,感受意境美。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古诗词的背景、作者、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4. 例题讲解:分析《登鹳雀楼》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夸张等。
5. 随堂练习:学生模仿《登鹳雀楼》的修辞手法,创作一首小诗。
6.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互相评价。
六、板书设计1. 《古诗词三首》2. 内容:a. 《登鹳雀楼》:作者、背景、修辞手法、意境。
b. 《望庐山瀑布》:作者、背景、修辞手法、意境。
c. 《夜书所见》:作者、背景、修辞手法、意境。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背诵并默写三首古诗词。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经典古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组织古诗词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
五年级古诗词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古诗词。
2、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感受古诗词的韵律和意境之美。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在诗词中蕴含的深刻情感,并能联系生活实际加以理解。
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艺术特色,如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和节奏,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2、讲解法:对诗词中的重点词句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含义。
3、想象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描绘诗词所展现的画面,体会其中的意境。
4、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词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古典音乐,展示一些古代诗词的书法作品,或者讲述一个与古诗词相关的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二)初读诗词1、学生自由朗读三首古诗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注意节奏和韵律。
3、学生再次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和节奏。
(三)理解诗意1、学生对照注释,自主理解诗词的意思。
2、小组内交流讨论,互相补充和纠正。
3、教师对重点词句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含义。
以《泊船瓜洲》为例:“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钟山也只隔着几重山峦。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暖和的春风又一次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在讲解“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时,可以引导学生体会“绿”字的精妙之处,它形象地写出了春天到来时江南生机勃勃的景象。
(四)体会诗情1、引导学生思考每首诗词所表达的情感。
2、让学生结合诗人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
例如,《泊船瓜洲》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古诗词三首》的背景知识和内涵,理解古诗词的语言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登鹳雀楼》1.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分析诗歌的作者和背景故事。
3.学习常用的修辞手法和典故知识。
2. 《春晓》1.理解诗歌中的春意和作者的感慨。
2.分析诗歌中的节令描写和描绘春天的语言。
3.感悟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静夜思》1.理解诗歌中的夜晚静谧的景象。
2.分析诗歌中的描写手法和意境。
3.感悟诗歌中的孤独与思念。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通过图片、音乐或简短的视频引入古诗词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习: 1. 老师朗读《登鹳雀楼》,学生跟读。
2. 分组讨论诗歌的表达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 老师讲解诗歌背景知识和文化内涵。
练习:1. 听录音,模仿朗读《登鹳雀楼》。
2. 完成相关习题,理解诗歌内容。
第二课时复习: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
学习: 1. 老师朗读《春晓》,学生跟读。
2. 分析诗歌中的节令描写和作者情感。
3. 老师导入《静夜思》,学生独立阅读理解。
练习: 1. 分组合作,分析《春晓》中的语言特点。
2. 朗读《静夜思》,体会诗歌中的孤独与思念。
四、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包括听力练习、朗读、小组讨论等。
2.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下对古诗词的感悟和理解。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两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在欣赏《古诗词三首》的过程中,不仅提升了语文素养和文化底蕴,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
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激发了对诗歌的兴趣,帮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不断探索创新,使古诗词教学更具吸引力和实效性。
以上为《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词三首》的背景和作者
2.理解《古诗词三首》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能够朗读《古诗词三首》并感悟其中之美
二、教学重点
1.《古诗词三首》的理解和感悟
2.诗词的朗读和表达
三、教学难点
1.理解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2.准确把握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四、教学准备
1.课文《古诗词三首》
2.诗词赏析资料
3.录音设备
4.板书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利用板书展示《古诗词三首》的标题,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 学习诗词
1.介绍《古诗词三首》背景和作者,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来源和历史意义。
2.逐句讲解《古诗词三首》,引导学生理解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3.练习诗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3. 诗词赏析
1.分组讨论《古诗词三首》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展示学生对诗词的理解。
2.老师点评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指导学生如何深入挖掘诗词之美。
4. 后续活动
1.让学生自主选择一首古诗词进行赏析,并进行小组展示。
2.组织学生写诗或将自己的情感表达成诗词形式。
六、课堂小结
1.复习诗词的内容和作者信息。
2.强调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七、课后作业
1.背诵《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诗词。
2.完成一篇诗歌或散文,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以上是本次《古诗词三首》教案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
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有所提高。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古诗词三首》,包含《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和《夜书所见》三首经典古诗词。
具体内容如下:1.《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通过描绘黄河、华山等壮丽景色,表达诗人登高远望的情怀。
2.《望庐山瀑布》:作者李白,以庐山瀑布为背景,展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抒发诗人豪放之情。
3.《夜书所见》:作者叶绍翁,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表达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词,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掌握诗词的基本赏析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培养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三首古诗词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重点:掌握诗词的基本赏析方法,提高朗读、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三幅古诗词配图,引导学生观察、猜测,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三首古诗词,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三首古诗词的背景、作者、诗意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
4. 例题讲解:以《登鹳雀楼》为例,分析诗词的意境,引导学生掌握赏析方法。
5. 随堂练习:学生运用所学赏析方法,分析《望庐山瀑布》和《夜书所见》。
6.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古诗词三首》2. 内容:《登鹳雀楼》:王之涣,黄河、华山,登高远望《望庐山瀑布》:李白,庐山瀑布,神奇魅力《夜书所见》:叶绍翁,夜晚景象,时光流转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三首古诗词。
(2)选择一首你最喜欢的古诗词,运用所学赏析方法,写一篇100字左右的赏析文章。
21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榆、畔”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更”,会写“孙、泊”等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枫桥夜泊》。
3.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
【语文要素】4.能说出《长相思》的意思,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
2.能说出《长相思》的意思,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枫桥夜泊》。
3.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
(重点)一、朗读唐诗,感知诗意1.回顾我们平时学习古诗的步骤:解诗题、读通古诗、了解诗意。
2.借助课后注释及工具书,自学古诗后全班交流。
重点处理词句:“下渔舟”“对愁眠”。
3.朗读古诗,做到读通读顺诗句。
二、想象画面,体会动静描写(一)抓住景物,初想画面。
1.默读《山居秋暝》,圈画诗中所描写的景物。
2.全班交流,互相补充。
3.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的到底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根据景物想象画面。
(二)提供支架,化开想象。
1.支架一:教师示范,启发想象。
(1)教师为学生描述自己想象到的画面。
“亭亭玉立的荷花,绿油油的荷叶,纷纷向两岸分披,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顺着荷叶滴落于水中,原来是一支渔舟顺流而下划破了这荷塘的寂静,那月光好像被打碎了似的,荡漾在水面上、荷叶上。
”(2)猜一猜、比一比、评一评,老师描述的画面是哪一句诗?你觉得老师说的画面和你们想象的有什么不同?(3)对比发现:怎样把画面想开去?①能结合生活把景物的样子说清楚;②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说清楚;③运用好词好句,注意用词精致。
2.支架二:延伸拓展,打开想象。
①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③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④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学五年级上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背诵并默写《山居秋暝》、《望天门山》、《小儿垂钓》三首古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解析、感悟,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情感。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简介《山居秋暝》、《望天门山》、《小儿垂钓》三首诗的作者及背景。
2.朗读与解析(1)学生自读三首诗,注意读音、停顿、情感。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感受诗句的节奏、韵律。
(3)解析诗句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3.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就诗句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讨论,如“空山”、“新雨”、“悬壁”等。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分享学习心得。
4.感悟与拓展(1)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原因。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诗句的感悟。
(3)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学习其他同类题材的古诗。
5.背诵与默写(1)引导学生分组背诵三首诗,注意纠正发音、停顿等。
(2)组织默写比赛,检查学生对诗句的记忆。
(2)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解析、感悟、拓展等环节,使学生深入理解了《山居秋暝》、《望天门山》、《小儿垂钓》三首诗的含义,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在背诵与默写环节,部分学生还存在发音、停顿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一、导入新课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词,如《静夜思》、《春晓》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简介三首诗的作者及背景,如《山居秋暝》为唐代诗人王维所作,描绘了山中秋日的景色;《望天门山》为唐代诗人李白所作,描绘了天门山的壮丽景色;《小儿垂钓》为唐代诗人胡令能所作,描绘了儿童垂钓的情景。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精品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古诗词三首》,包括李白《静夜思》,王之涣《登鹳雀楼》,以及杜甫《绝句》。
这三首诗词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作,不仅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还蕴含着丰富历史文化信息。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三首古诗词基本内容、背景及诗人情感表达。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词鉴赏能力,提高朗读、感悟、表达等语文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热爱,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词意境和情感,体会诗人思想感情。
2. 教学重点:掌握诗词基本内容,学会鉴赏古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与古诗词有关故事,引发学生对古诗词兴趣,进而引入新课。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三首古诗词,初步感知诗词韵律美。
3. 讲解课文:(1)详细讲解每首诗词背景、作者及内容。
(2)通过多媒体展示,帮助学生理解诗词中生僻字词和意象。
(3)分析诗词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思想感情。
4. 例题讲解:以《静夜思》为例,讲解诗词鉴赏方法,引导学生从字词、句子、篇章等方面进行分析。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方法,自主分析《登鹳雀楼》和《绝句》,然后进行小组交流,共同分享学习心得。
7. 课堂小结:让学生复述三首古诗词基本内容,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诗词、作者、背景。
2. 标注重点字词、句子。
3. 突出诗词意境和情感。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并默写《静夜思》、《登鹳雀楼》和《绝句》。
(2)选择一首你最喜欢古诗词,分析其意境和情感,并写出自己感悟。
2. 答案:(1)见课后附录。
(2)示例:我选择是王之涣《登鹳雀楼》,这首诗描绘壮丽山河景象,表达诗人对国家繁荣昌盛期盼。
《古诗词三首》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教学目标】认识生字“榆、畔、聒”,读准多音字“更”,会写“愁、寺”等6个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枫桥夜泊》。
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枫桥夜泊》。
2.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诗词是传承古今的绝唱,是民族血脉的力量,更是语言文字的华章。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21.古诗词三首。
二、解题:分别是《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读题达意,透过题目你了解到什么信息?(地点、时间……)三、回顾前置性学习任务:“我是朗读者”——诵读三首诗词“我是插画师”——选择一首诗词配画“我是书法家”——抄写《枫桥夜泊》“我是采集员”——搜集并整理三首诗词的资料课前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预习任务,一定收获颇丰,给大家展示一下。
四、交流展示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诗词领读”——读准字音,读好诗句《山居秋暝》读准字音“暝”“浣”、读好停顿、语调语速。
《枫桥夜泊》看来练了很多遍,熟悉得能背下来了。
《长相思》讲“榆、畔、聒、更”。
理解了字义,读得更从容。
过渡:我们先来看前两首唐诗,昨天选择“插画”的同学好多都描绘了这两首诗的景色。
学习任务二:“插画解读”——文画关联,图解诗意(一)《山居秋暝》1.图解诗意:参照诗句,解说配画,身临其境,如闻其声。
板书:月、松、泉、石、竹、女、莲、舟小结:清泉流动,浣女嬉戏,更衬托了山林的幽静。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相宜。
2.想象声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
”这画中有没有声音呢?(水流声、嬉笑声、鸟鸣声、风声……)读出这山林的自然之美——读出这雨后的清新之美——3.配乐朗读如果为这首诗配乐,应该是什么风格的?(惬意闲适)4.借助资料,感悟诗情:“自古逢秋悲寂寥”,而王维为何如此惬意留恋?小结:山林、秋雨、明月、清泉、浣女、渔舟,在王维笔下多了一份远离喧嚣、洗去尘埃的意境,王维寄情山水、心志高洁的写照。
教案模板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9篇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 1[教材分析]本课包括两首古诗《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和一首词《渔歌子》。
《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
前两句着重写景,后两句写人。
《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
诗人描写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耕种田地的情景。
《渔歌子》的作者是唐代的张志和。
全诗情景交融,生动地表现了描写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古诗的学习方法。
本学期第一课也初步认识了“词”,对“词”有了初步的理解。
三首古诗词都是描写田园风光,内容浅显,生字不多,学生能够借助注释自读自悟,初步理解诗词的意思。
但是,城市的学生对田园风光不了解,对体会诗词描写的意境难有深刻体会,需要老师通过画面、教学语言等媒体激发学生想象感悟。
[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正确读写“蚕桑、耘田、箬笠”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
默写前两首诗。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资料[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学习两首古诗,了解诗意,体会作者感情。
第二课时:学习词《渔歌子》,体会词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引入课文。
1、欣赏图片,激情引入:乡村,一个多么诱人的名词,那里有田园绿野、小桥流水;那里有炊烟袅袅,牧童短笛。
(课件出示图片欣赏)2、诵读诗词,激发情感: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陶醉在乡村迷人的世界里,用自己的诗心与小桥流水撞击,用情浓意切的诗笔勾勒出农村景色的优美秀丽!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优美的诗句——(课件出示诗句,学生朗读)①、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②、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篇一:五年级上册5《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5《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一、《泊船瓜洲》一、导放:我们一定从小就能背诵“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是的,古往今来,游子思乡,叶落归根,人们写下了多少动人的诗篇。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三首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词,体会那浓浓的思乡之情。
打开教科书,我们要学习哪三篇古诗词?二、新授。
1、我们首先来学习第一首,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王安石,原籍江西临川,他曾经做过北宋时期的宰相,也是一位文学家。
2、请大家读读题目,看看你们能知道什么。
(泊,停泊。
这首诗告诉我们这首诗是诗人把船停泊在瓜洲时写的。
)3、自由读诗,把字音读准确,把诗句读通顺。
指名读。
(指正:间:jian,间隔。
画图说明瓜洲和京口的“间”)齐读古诗。
4、再读古诗,借着书下的注释把诗句意思读明白。
指名说读懂了什么。
(学生说意思)师:作者这两句诗提到了几个地方?(三个)距离呢?(一水间,数重山)京口和钟山这样近,这和作者有什么关系呢?可以联系下文的意思想想看。
下文是什么意思呢?(春风又把江南吹绿了,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家呢?)诗人想回哪儿?(钟山)(师画图:钟山)王安石的原籍是江西的临川,钟山在这儿,王安石的父亲在钟山(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做过官,王安石从小就在钟山长大的,所以他对这里有非常浓厚的感情。
可以说钟山是王安石的第二故乡。
5、(指着图)这三个地方这么近,诗人在想:自己什么时候能回家呢?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注意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指名读。
指名再读。
6、刚才我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你们觉得诗人是在什么时候吟诵这首诗。
在你们的想象中,诗人又是站在哪里,看着什么地方吟诵这首诗。
(春天的夜晚;站在船头,向钟山方向)师:在这明月之夜,诗人走出船舱,站在船头向对岸眺望。
对岸就是京口。
诗人想到的是什么呢?此时春风把江南吹绿了,看到此时的情形,诗人想到了什么呢?(想起自己的家乡,山变绿了,水变清了,开满了花,再加上故乡那一轮明月,诗人在想: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乡呀。
教案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词三首》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词。
(2)理解三首古诗词的大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诗词中的修辞手法,体会诗词的音乐美和韵律美。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2)学会通过诗词描绘的画面,体会诗词的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引导学生理解诗词中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二、教学内容《古诗词三首》:《长相思》、《山居秋暝》、《夜书所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词。
(2)理解三首古诗词的大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难点:(1)学习诗词中的修辞手法,体会诗词的音乐美和韵律美。
(2)通过诗词描绘的画面,体会诗词的意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盒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简要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的三首古诗词。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三首古诗词,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课本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问题。
3.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三首诗词的异同。
4.诗词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体会诗词的音乐美和韵律美。
(2)教师通过描绘诗词中的画面,帮助学生体会诗词的意境。
5.情感体验(1)学生闭眼聆听诗词,感受诗词所传达的情感。
6.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长相思》、《山居秋暝》、《夜书所见》板书设计:长相思——(修辞手法、意境)山居秋暝——(修辞手法、意境)夜书所见——(修辞手法、意境)七、作业设计1.抄写三首古诗词,注意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2.结合诗词意境,用自己的话描述诗词中的画面。
3.选择一首喜欢的古诗词,进行鉴赏分析,体会诗词的美。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一)学习目标:★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课前准备:★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游介绍,激趣导入。
(出示地图,标明“瓜洲”“京口”的大略位置。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a.“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镇头。
”这首传唱了千年的歌谣向我们介绍的是瓜洲。
瓜洲位于江苏省扬州南面,长江北岸。
川流不息的长江水见证了瓜洲的兴衰,瓜洲曾经是“江北重镇、千年古渡”。
b.而“京口”不仅是东汉吴国第一古都,更是文气洋溢的灵秀之地。
许多诗人在此留下了千古绝唱的诗句: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if-件展示诗句。
)还有一首广为传诵的就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板书诗题,读题。
说课稿在语言表述上,既要把问题论述清楚,又切忌过长,避免陈词滥调,泛泛而谈,力求言简意赅,文词准确,语言针对性强。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一年级上册数学《有几瓶牛奶》教案,希望大家喜欢!3.过渡:为什么人们喜欢这首诗呢?先去读一读吧。
二、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
2.指名读,正字音。
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
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4.指名交流。
(我觉得诗写得很关,写出了诗人想念家乡的感情。
)5.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句呢?三、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刚刚同学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诗,(课件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生齐读。
)2.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指名答。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
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
五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山行》、《江上渔者》、《泊船瓜洲》三首古诗。
2.掌握古诗中的生字词,了解其含义和用法。
3.分析古诗的意境、情感和表达技巧。
4.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背诵三首古诗。
2.教学难点:分析古诗的表达技巧,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山行》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登山吗?登高望远有什么感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关于登山的古诗,看看诗人有什么独特的体验。
2.学习古诗学生自读《山行》,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教师解释生字词,如“远上”、“寒山”、“石径斜”等。
学生齐读古诗,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3.分析意境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画面,如“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描绘了怎样的景象?4.体会情感教师提问:诗人为什么说“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5.背诵古诗学生自主背诵《山行》。
第二课时:《江上渔者》1.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渔民的生活吗?他们在江上捕鱼有什么感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关于渔民的古诗,看看诗人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学习古诗学生自读《江上渔者》,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教师解释生字词,如“往来”、“箬笠”、“蓑衣”等。
学生齐读古诗,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3.分析意境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画面,如“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描绘了怎样的场景?4.体会情感教师提问:诗人为什么说“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5.背诵古诗学生自主背诵《江上渔者》。
第三课时:《泊船瓜洲》1.导入同学们,你们坐过船吗?在船上有什么特别的感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关于泊船的诗,看看诗人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学习古诗学生自读《泊船瓜洲》,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教师解释生字词,如“泊船”、“瓜洲”、“京口”等。
学生齐读古诗,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3.分析意境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画面,如“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描绘了怎样的景象?4.体会情感教师提问:诗人为什么说“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5.背诵古诗学生自主背诵《泊船瓜洲》。
五年级上册语文 3 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古诗词。
- 能准确认读并理解诗中的生字词,如“渚”“建德江”“跳珠”“茅店”等。
- 能够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大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 引导学生借助想象,在脑海中构建诗词所描绘的画面,提高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
- 组织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诗人在诗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思乡之情、对自然景观的喜爱与赞美等,感受中国古典诗词的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理解三首古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 以《宿建德江》为例,诗中的“日暮客愁新”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愁”绪,这种愁绪是在日暮时分,身处异乡的孤独感和漂泊感。
学生需要通过对“移舟泊烟渚”等诗句的理解,体会这种愁绪是如何随着环境的描写而逐渐加深的。
- 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重点是理解诗句中对西湖骤雨的描写,像“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通过对“翻墨”“跳珠”等词语的解读,感受西湖雨景的奇特和壮观,体会诗人对自然景观的喜爱与惊叹之情。
- 对于《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要理解词中描绘的夏夜山村风光以及词人的喜悦心情。
如“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体会词中的乡村生活气息和丰收的喜悦。
2.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词。
- 在朗读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诗词的节奏和韵律。
例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上下阕的节奏有所不同,“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上阕的节奏明快,要读出轻松愉悦的感觉;“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