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机械基础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81.50 KB
- 文档页数:15
《汽车机械基础》完整教案《汽车机械基础》完整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机械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2. 掌握汽车机械系统的组成和功能;3. 理解汽车机械故障的原因与排除方法;4. 培养学生对汽车机械的兴趣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汽车机械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2. 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分类;3. 汽车传动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4. 汽车悬挂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5. 汽车制动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6. 汽车电器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7. 汽车机械故障的原因与排除方法。
三、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汽车机械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1. 导入:通过观察一辆汽车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汽车的基本构造。
2. 讲解:介绍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包括车身、发动机、传动系统、悬挂系统、制动系统、电器系统等。
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汽车机械的基本工作原理。
第二课时: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分类1. 回顾: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 讲解:介绍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分类,包括四冲程发动机、柴油发动机、涡轮增压器等。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发动机的拆装操作实践,加深对发动机工作原理的理解。
第三课时:汽车传动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1. 回顾: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 讲解:介绍汽车传动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包括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等。
3. 观摩讲解:组织学生观摩现场汽车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操作。
第四课时:汽车悬挂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1. 回顾: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 讲解:介绍汽车悬挂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包括悬挂弹簧、减振器等。
3.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悬挂系统的拆装实验,了解悬挂系统的工作原理。
第五课时:汽车制动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1. 回顾: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 讲解:介绍汽车制动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包括刹车片、制动液等。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制动系统的检修实践,熟悉制动系统的排除方法。
轴与轴承(汽车机械基础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汽车机械基础》教材第四章第三节,主题为“轴与轴承”。
详细内容包括:轴的分类与结构、轴承的类型与工作原理、轴与轴承的配合及其在汽车发动机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轴的分类、结构及其在汽车发动机中的作用;了解轴承的类型、工作原理及其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轴与轴承配合关系的能力,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汽车机械基础知识的兴趣,培养其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轴的分类、结构及其与轴承的配合关系。
难点:轴承的类型、工作原理及其在汽车发动机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演示轴承配合的动画。
学具:教材、笔记本、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辆汽车发动机的实物模型,引导学生关注轴与轴承在发动机中的重要作用。
2. 新课导入:(1)介绍轴的分类、结构及其在汽车发动机中的作用;(2)讲解轴承的类型、工作原理及其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3)分析轴与轴承的配合关系,强调其重要性。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讲解如何分析轴与轴承的配合关系。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画出一个具体的轴与轴承配合示意图,并进行分析。
六、板书设计1. 轴的分类、结构及其在汽车发动机中的作用;2. 轴承的类型、工作原理及其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3. 轴与轴承的配合关系及其重要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个具体的汽车发动机轴与轴承配合实例,画出配合示意图,并解释其工作原理。
2. 答案:根据教材内容,给出标准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轴与轴承配合关系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汽车行业的发展,了解轴与轴承在新型汽车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轴与轴承配合关系的分析;2. 轴承的类型及工作原理;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中的具体实例分析。
《汽车机械基础》常用传动教案教案名称:汽车机械基础常用传动教案目标:1.了解汽车传动系统的基本构成和作用;2.掌握常见的汽车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3.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汽车传动系统的基本知识;2.常见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3.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难点:1.理解和掌握各种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2.掌握传动系统的维护和故障排除方法。
教学准备:1.汽车传动系统的相关教学资料;2.多媒体教学设备;3.汽车传动系统实物模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让学生回顾上一堂课的内容,复习汽车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2.提问:汽车发动机是如何将动力传递给车轮的?二、讲解(20分钟)1.展示汽车传动系统实物模型,介绍汽车传动系统的基本构成和作用。
2.详细讲解常见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传动轴、差速器、齿轮传动、链传动等。
3.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示实际汽车传动系统的工作视频,并解释其原理。
三、实际操作(3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辆废旧汽车底盘。
2.让学生根据刚才讲解的知识,在废旧汽车底盘上进行实际搭建传动系统的操作。
四、问题解决(20分钟)1.学生在搭建传动系统的过程中可能遇到各种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2.教师对学生进行问题解答和指导,帮助学生完成传动系统的搭建。
五、总结(10分钟)1.教师要求学生对刚才的实际操作进行总结,并就体验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
2.教师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教学反思:这个教案通过结合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汽车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由于实际操作需要较多的时间和资源,教学过程可能稍显繁琐。
因此,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环节,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第一章:汽车概述1.1 课程介绍本章主要介绍汽车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能和参数。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汽车的基本情况,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1.2 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掌握汽车的主要性能和参数。
1.3 教学内容1. 汽车的概念与分类2. 汽车的主要性能指标3. 汽车的主要参数1.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1.5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汽车的分类2. 汽车的主要性能指标和参数第二章:发动机原理与结构2.1 课程介绍本章主要介绍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分类和结构。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掌握发动机的分类和结构。
2.2 教学目标1. 了解发动机的基本原理。
2. 掌握发动机的分类和结构。
2.3 教学内容1. 发动机的基本原理2. 发动机的分类3. 发动机的结构组成2.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2.5 教学重点与难点1. 发动机的基本原理2. 发动机的分类和结构组成第三章:汽车传动系统3.1 课程介绍本章主要介绍汽车传动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主要部件。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汽车传动系统的作用,掌握传动系统的组成和原理。
3.2 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传动系统的基本原理。
2. 掌握汽车传动系统的主要部件。
3.3 教学内容1. 汽车传动系统的原理2. 汽车传动系统的主要部件3.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5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汽车传动系统的原理2. 汽车传动系统的主要部件第四章:汽车制动系统4.1 课程介绍本章主要介绍汽车制动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主要部件。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汽车制动系统的作用,掌握制动系统的组成和原理。
4.2 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制动系统的基本原理。
2. 掌握汽车制动系统的主要部件。
4.3 教学内容1. 汽车制动系统的原理2. 汽车制动系统的主要部件4.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4.5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汽车制动系统的原理2. 汽车制动系统的主要部件第五章:汽车电气系统5.1 课程介绍本章主要介绍汽车电气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主要部件。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汽车机械基础的概念和含义;2.掌握汽车机械基础知识的基本原理;3.理解汽车机械基础知识在汽车维修保养中的应用;4.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汽车机械基础的概念和含义;2.汽车机械基础的基本原理和构成;3.汽车机械基础知识在汽车维修保养中的应用;4.动手实践。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汽车机械部件,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汽车机械基础是什么吗?它在汽车维修保养中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知识讲解:通过演示和讲解,向学生介绍汽车机械基础的概念、基本原理和构成。
具体内容包括:汽车发动机、变速器、传动系统、悬挂系统、制动系统等。
(教师对每个部件的功能和作用进行详细解释和演示)3.案例分析:给学生提供汽车机械故障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故障原因,并根据所学知识给出修理方法和建议。
4.练习:分组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或图片,判断给出的部件是属于哪个系统,并解释其功能和作用。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指导和讲解。
5.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并向学生提问回顾,确保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内容。
6.拓展:通过配发相关维修保养资料,让学生在家自主学习汽车机械基础知识,并鼓励学生进行实际维修保养操作。
7.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汽车机械基础的实践操作,例如:更换机油、更换火花塞等。
教师在操作过程中进行指导和展示。
8.课堂延伸:与汽车维修相关的行业进行合作,邀请相关专家到教室进行讲座或参观实习。
学生可以亲身感受汽车机械基础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四、教学评价:1.利用问答的方式进行课堂测评,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2.通过实践操作考察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评价学生在汽车机械基础方面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此次教学中,通过导入、知识讲解、案例分析、练习、小结、拓展、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从不同角度和层次向学生介绍了汽车机械基础知识。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章节一:汽车概述教学目标:了解汽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分类。
教学内容:汽车的定义、汽车的发明与发展、汽车的分类。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图片展示和视频播放等方式进行教学。
章节二:发动机原理与结构教学目标:了解发动机的定义、工作原理和主要结构。
教学内容:发动机的定义、工作原理、主要结构、发动机的分类。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图片展示和视频播放等方式进行教学。
章节三:汽车传动系统教学目标:了解汽车传动系统的定义、作用和主要结构。
教学内容:汽车传动系统的定义、作用、主要结构、传动系统的分类。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图片展示和视频播放等方式进行教学。
章节四:汽车制动系统教学目标:了解汽车制动系统的定义、作用和主要结构。
教学内容:汽车制动系统的定义、作用、主要结构、制动系统的分类。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图片展示和视频播放等方式进行教学。
章节五:汽车电气系统教学目标:了解汽车电气系统的定义、作用和主要结构。
教学内容:汽车电气系统的定义、作用、主要结构、电气系统的分类。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图片展示和视频播放等方式进行教学。
章节六:汽车悬挂系统教学目标:理解汽车悬挂系统的功能、重要性以及常见类型。
教学内容:悬挂系统的功能、重要性、弹簧和减震器的类型、悬挂系统的调整和维护。
教学方法:结合实物展示、模拟图解和实际操作演示进行教学。
章节七:汽车轮胎与车轮教学目标:掌握轮胎的结构、功能和磨损规律,了解车轮的基本知识。
教学内容:轮胎的结构、功能、磨损规律、车轮的构造和轮胎的更换与维护。
教学方法:利用轮胎模型、视频和实操演练进行教学。
章节八:汽车冷却系统教学目标:了解汽车冷却系统的作用、结构和常见冷却液的性质。
教学内容:冷却系统的作用、主要组成部分(如水泵、散热器、冷却液)、冷却液的选择和使用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通过图解、视频和冷却系统模型进行教学。
章节九:汽车燃油系统教学目标:认识汽车燃油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
---一、教案名称:汽车机械基础知识教学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汽车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 掌握汽车发动机、传动系统、制动系统等主要机械部件的工作原理。
2. 能力目标:- 能够识别汽车的主要机械部件。
- 能够分析汽车机械故障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汽车机械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 传动系统、制动系统的结构及工作方式。
2. 教学难点:- 发动机内部复杂部件的工作协同。
- 汽车机械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四、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新课(5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汽车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汽车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吗?它们是如何协同工作的?第二阶段:理论讲解(20分钟)- 讲解汽车的基本组成部分,如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系统等。
- 重点讲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包括进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
- 讲解传动系统、制动系统的结构及工作方式。
第三阶段:案例分析(15分钟)-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汽车机械故障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故障诊断和排除。
第四阶段:实践操作(2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汽车机械部件的拆装和组装练习。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第五阶段:总结与拓展(10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 提出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课后自主探究。
五、教学评价:- 课堂提问回答情况。
- 实践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
-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范文:汽车机械基础知识教学一、教案名称:汽车机械基础知识教学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汽车发动机的四个冲程。
- 掌握传动系统、制动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 能力目标:- 能够识别汽车的主要机械部件。
- 能够分析汽车常见机械故障的原因。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汽车机械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授课人: 宁博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课时数: 编写时间:课题:__ 1绪论 ____教学目标 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内容教学重点 掌握机器、机构、构建、机械和零件的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 运动副的概念、形式及特点 授课方法 讲授法 、多媒体教学教学参考、教具或设备、材料一、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内容二、机械基础的有关术语 1.机器 2.机构 3.机械 4.构件 5.零件 6.运动副授课日期 及节次班 级性质 内容任务 三、机器的组成1.动力部分 2.工作部分 3.传动部分 4. 控制部分教学环节及时长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分钟【导入】*分钟汽车是人类重要的交通工具,汽车机械是机械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1782年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后,机械有了日新月异的发展。
现今,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着各种各样的机械,以减轻劳动强度和提高工作效率,特别是在某些场合,只能借助机械来代替人类进行工作。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机械制造的面貌在不断发生变化,新工艺和新材料的出现对机械制造、汽车制造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现代汽车工业的发展带动着汽车运输业和汽车维修业的同步发展。
以生活工作实际的问题导入总结学生思考回答【新授】**分钟一、二、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内容1. 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性质:本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
任务:要求学生能掌握汽车上的机械传动、常用机构、轴系零件,力学的有关基础知识,以及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本知识、工作原理和应用特点;懂得分析各种机械工作原理的基本方法,并且初步具备分析和判别常用机械、机械传动的能力;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使学生从本课程的学习中接受必要的基本技能训练,为学习专业课和今后工作提供必要的基本知识与能力。
2.本课程的内容内容:本课程主要讲授机械传动,常用机构及轴系零件,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基础知识,液压和气压传动的基础知识等内容,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学习中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和勇于实践,同学们在学习中还要注意联系日常生活的具体实例,将感性认知提高到理论上进行结合汽车发展的情况分析专业的重要性,分析课程的重要作用结合专业性质分析课程的主要内容从自己的认知层次,谈论对汽车的认识谈论对汽车专业的认识分析,注重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抓住各部分内容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共性进行学习,从而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常用机构汽车机械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机械基础知识,掌握常用机构的原理和应用。
2. 培养学生对汽车机械的兴趣和认识,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汽车机械概述汽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汽车机械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 常用机构介绍传动机构:齿轮、链传动、皮带传动运动机构:连杆、凸轮、曲柄摇杆机构调节机构:液压制动系统、悬挂系统3. 机构分析与设计机构分析的方法和步骤机构设计的考虑因素和原则4. 汽车机械实例分析发动机:内燃机、电动机变速器:手动变速器、自动变速器驱动系统:前驱、后驱、四驱5. 动手实践参观汽车维修店或实验室观察和分析实车机构的运作制作简单的机构模型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机械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用机构。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汽车机械实例,加深对机构应用的理解。
3. 实践操作法:组织学生参观和动手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汽车机械基础知识和常用机构的掌握。
2.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践报告:评价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的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合适的汽车机械基础教材,提供理论知识支持。
2. 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源。
3. 实验室设备:提供汽车机械实验设备,方便学生动手实践。
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和案例。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汽车发展历程的图片,引起学生兴趣,引出汽车机械概述的内容。
2. 讲解汽车机械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让学生了解汽车机械的基本知识。
3. 介绍常用机构,如传动机构、运动机构和调节机构,并讲解其原理和应用。
4.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汽车机械实例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第一章:汽车概述1.1 课程目标:了解汽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掌握汽车的基本组成和分类。
理解汽车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1.2 教学内容:汽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汽车的基本组成: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系统。
汽车的分类:乘用车、商用车、特种车辆。
汽车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汽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学生观看汽车的组成和分类的图片。
小组讨论汽车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1.4 作业:学生完成汽车的基本组成和分类的练习题。
第二章:发动机原理与结构2.1 课程目标:了解发动机的定义和作用。
掌握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理解发动机的分类和工作原理。
2.2 教学内容:发动机的定义和作用。
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内燃机和外燃机。
发动机的结构:气缸、活塞、曲轴、凸轮轴、气门、燃油系统等。
发动机的分类: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混合动力发动机等。
2.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发动机的定义和作用。
学生观看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的图片。
小组讨论发动机的分类和工作原理。
2.4 作业:学生完成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的练习题。
第三章:汽车传动系统3.1 课程目标:了解汽车传动系统的定义和作用。
掌握汽车传动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理解汽车传动系统的分类和工作原理。
3.2 教学内容:汽车传动系统的定义和作用。
汽车传动系统的基本原理:摩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等。
汽车传动系统的结构: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差速器等。
汽车传动系统的分类:手动传动系统、自动传动系统、CVT传动系统等。
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汽车传动系统的定义和作用。
学生观看汽车传动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的图片。
小组讨论汽车传动系统的分类和工作原理。
3.4 作业:学生完成汽车传动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的练习题。
第四章:汽车制动系统4.1 课程目标:了解汽车制动系统的定义和作用。
掌握汽车制动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理解汽车制动系统的分类和工作原理。
A.最短杆B.与最短杆相对的构件C.最长杆D.与最短杆相邻的构件8、铰链四杆机构ABCD各杆长度分别为mmlAB40,mmlBC90,mmlCD55,mmlAD100。
若取AB为机架,则此铰链四杆机构为()。
A、双摇杆机构; B、双曲柄机构; C、曲柄摇杆机构9、凸轮机构会产生刚性冲击时,从动件的规律为()。
A、等速运动 B、等加速等减速运动 C、简谐运动10、从动件的推程采用等速运动规律时,在()会发生刚性冲击。
A、推程的起点B、推程的中点C、推程的终点D、推程的起始点和终点11、凸轮机构的从动件运动规律与凸轮的()有关。
A、实际廓线 B、轮廓曲线 C 、表面硬度 D、基圆四、问答题1、什么是机构的急回运动特性?急回特性系数K表示什么意义?2、什么是死点位置?通常采用哪些方法使机构顺利通过死点位置?3、根据下图所注尺寸(单位:mm),判别各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
4、凸轮机构中,从动件常用的端部形式有哪几种?各有什么应用特点?5、螺旋传动有哪些类型?简述其特点和应用?6、棘轮机构是如何实现间歇运动的?应用于什么场合?7、槽轮机构是如何实现间歇运动的?应用于什么场合?比较说明。
单元3常用机械传动装置教学目标:1、了解带传动的类型与特点。
2、掌握各种带传动在汽车中的应用。
3、了解带传动和链传动的张紧和维护。
4、了解链传动的运动特性。
5、了解齿轮传动的类型和特点。
6、掌握标准圆柱齿轮几何尺寸的计算。
7、了解齿轮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
8、了解涡轮传动的特点和应用、基本参数。
9、了解定轴轮系、周转轮系的组成和特点。
10、掌握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11、了解轮系在汽车中的应用。
2、某机床上有一对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啮合传动,传动比为4,由于小齿轮已损坏,测得大齿轮齿数为84,齿顶圆直径为172mm,请你选择一小齿轮为其配对使用。
3、下左图所示轮系中,已知Z1=18,Z2=24,Z3=20,Z4=30,Z5=2(右旋蜗杆),Z6=40,升降机卷筒直径D=200mm,由轮6带动运转。
轴与轴承(汽车机械基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汽车机械基础》教材第四章第三节“轴与轴承”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轴的基本概念、分类与结构;轴承的类型、结构及工作原理;轴与轴承的配合及装配要求。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轴与轴承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结构;2. 掌握轴承的类型、结构及工作原理;3. 学会轴与轴承的配合及装配要求,并能应用于实际操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轴承的类型、结构及工作原理;轴与轴承的配合及装配要求。
教学重点:轴与轴承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结构;轴承的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模型、实物、PPT等;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辆汽车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汽车内部的轴与轴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轴的基本概念、分类与结构;(2)轴承的类型、结构及工作原理;(3)轴与轴承的配合及装配要求。
3. 实践情景引入:以汽车维修为例,讲解轴与轴承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轴与轴承配合的例题,引导学生学会实际应用。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轴与轴承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结构;2. 轴承的类型、结构及工作原理;3. 轴与轴承的配合及装配要求。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轴与轴承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结构;(2)解释轴承的类型、结构及工作原理;(3)论述轴与轴承的配合及装配要求。
2. 答案:(1)轴是支承旋转零件的基本零件,分类有光轴、阶梯轴等;(2)轴承有滚动轴承、滑动轴承等类型,其结构和工作原理因类型而异;(3)轴与轴承的配合应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配合公差等级,装配要求包括清洁、无划痕、无毛刺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将轴与轴承的概念、分类、结构等内容讲解清楚,学生是否掌握轴承的配合及装配要求。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汽车维修领域,了解轴与轴承在实际应用中的新技术、新工艺。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第一学期)汽车工程学部吴月星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汽车机械基础课教案 NO1Ⅰ、组织教学:1、做好上课前学生的组织准备工作。
2、考勤Ⅱ、复习:无Ⅲ、导入:通过讲解汽车机械基础在整个汽车专业学习以及浙江省汽车专业高职考中的重要性来引入新课的教学。
Ⅳ、讲授新课§项目一平面图形的绘制任务一绘制留装订边、幅画为A4纸的图框任务二绘制简单的平面图形主要学习目标:主要学习重点: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怎么学,考什么,怎么考。
Ⅴ、课后作业:习题册Ⅵ、小结:本节重点Ⅶ、课后反思:互动不够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汽车机械基础课教案 NO2Ⅰ、组织教学:1、做好上课前学生的组织准备工作。
2、考勤Ⅱ、复习:项目一平面图形的绘制Ⅲ、导入:利用考试题的例子导入(2015-2019年高考考试题)Ⅳ、讲授新课§项目二组合体三视图的绘制任务一绘制基本体的三视图任务二组合体三视图主要学习目标:主要学习重点: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汽车机械基础课教案 NO3Ⅰ、组织教学:1、做好上课前学生的组织准备工作。
2、考勤Ⅱ、复习:1、国外汽车工业发展史2、汽车界名人Ⅲ、导入:每个汽车品牌都有其独特的车标,通过这节课一起认识下国内外有代表性的车标。
Ⅳ、讲授新课2.1识别国外汽车车标一、国外名车标志(见书18~19)2.2识别国内汽车标志一、国内汽车标志(见书20~21)2.3了解部分名车的车标文化一、奥迪(Audi)4个圆环,代表着合并钱的4家公司,其中每个环都是其中一个公司的象征。
二、戴姆勒-奔驰(Benz)三叉星,象征着陆上,水上和空中的机械化。
“梅赛德斯”是幸福的意思,意为戴姆勒生产的汽车将为车主们带来幸福。
三、大众(VOLKS W AGENWERK)标志像是由三个用中指和食指做出“V”组成,表示大众公司及其产品必胜-必胜-必胜。
四、丰田(TOYOTA)大椭圆代表地球两个椭圆垂直组合成一个“T”字,代表丰田公司。
教案
课程名称: 汽车机械基础授课对象: 汽修171班
任课教师: 许世超
技术职称: 助教
所属部门: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开课学期:2017-2018年第二学期
2018年3 月3日
目录
模块一互换性与尺寸测量基础 (3)
第二章正投影法基础 (5)
模块一互换性与尺寸测量基础
授课课题尺寸公差与配合授课形式讲授
授课时间2017年9月4日1、2、3节9月6日1、2节讲授学时 3
教学目的
与要求
掌握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能根据尺寸公差配合代号确定其极限过盈活间隙过盈;
学会使用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和内径量表等通用工具;
能正确识读一般几何公差、表面粗糙度的标注。
教学重点
理解三种配合的含义
通用工具的使用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三种配合的含义
教学方法
与手段
讲授法、渗透教学法、读书指导法。
教学
内容
及过
程设
计
导语;我们大家都知道,家用轿车坏了都能拿到修车厂去修理,为什么能修?
因为修车师傅将损坏的零件换上一个新的就好了,那说明零件之间有互相调换
使用的性能。
那么仅通过几何参数的互换称为下一互换性,我们接触的就是狭
义互换性。
通常我们在完工后要检测零件的几何参数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并判
断是否合格。
要求尺寸在某一合理的范围内,这就是公差。
在有了公差之后两
个零件之间能够组合,那反应零件组合时互相之间的关系就叫做配合。
一;
1;再说公差和配合;像个概念之前呢先了解几个名词,孔和轴、极限尺寸和偏差,
2、极限尺寸如书上的上下极限都在公称尺寸的上侧也可以一上一下,那么可以都在下侧
吗?
3、偏差
4公差带
运用书上例1-1进行;讲解运用
二;
1;配合的三种方式
配合;是孔的尺寸减去与其配合的轴的尺寸,所得的代数差为间隙活过盈。
此差值为正称
为间隙(孔-轴>0 说明孔粗);差值为负称为过盈(孔-轴<0 说明轴粗)
过度配合;可能具有间隙或过盈的配合。
第二章正投影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