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咬文嚼字》学案1(教师版)

《咬文嚼字》学案1(教师版)

《咬文嚼字》学案1(教师版)
《咬文嚼字》学案1(教师版)

《咬文嚼字》学案(教师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清全文的脉络结构,把握作者的观点,注意筛选重点语句。

2.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重点难点】

理清全文的脉络结构,把握作者的观点。

【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咀嚼.( ) 上乘.( ) 锱铢

..必较( ) 拘.礼( )

没镞.( ) 付梓.( ) 清沁.肺腑( ) 斟.酌( )

岑.寂( ) 憎.恶( ) 深恶痛疾. ( ) 胸襟.( )

蕴藉

..( ) 尺牍.( ) 咬文嚼.字( ) 流弊.( )

2.将下列古诗名句补充完整

(1)鸟宿池边树,。

(2),来试人间第二泉。

(3),蓝田日暖玉生烟。

(4)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雨,满城风絮,。

答案:1.咀嚼.(jué) 上乘.(chéng) 锱铢

..必较(zīzhū) 拘.礼(jū)

没镞.(zú)付梓.(zǐ) 清沁.肺腑(qìn ) 斟.酌(zhēn)

岑.寂(cén) 憎.恶(zèng) 深恶痛嫉. (jí) 胸襟.(jīn)

蕴藉

..(yùn jiè) 尺牍.(dú)咬文嚼.字(jiáo)流弊.(bì)

2.(1)僧敲月下门(2)独携天上小团月(3)沧海月明珠有泪(4)梅子黄时雨【问题探究】

1、“咬文嚼字”原来的意义是什么?在本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1)有三个意项: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B.形容卖弄才学。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2)①(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②咬文嚼字,表面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2、文章中作者提出了那些观点,其中中心论点是哪个?

文章中作者提出了

(1)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2)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感情;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

(3)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情感。

(4)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

(5)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思想情感上“推敲”。

(6)用字的难处在于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的联想意义是游离的,偏于个性的,不易控制。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支离,善用字的联想意义能在含混中显得意蕴丰富,达到艺术的妙境

(7)字的联想意义也最易误用而生流弊,袭用套语滥调,常使我们不知不觉地滑向套板反应。文学创作要克服惰性,遇事要朝深一层去想,思想要新,语言要新。

(8)从事文学创作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互相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中心论点是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3、文章列举了那些事例,在文章中各起到了什么作用?

(1)郭沫若改台词。说明句式不同,意味不同

(2)王若虚改“李广射虎”。说明字数不同,意味不同

(3)“推敲”。说明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4)《惠山烹小龙团》的诗句。说明善用联想的意义,会使句子意蕴丰富,会使文章增色,达到艺术的妙境

(5)套语的实例。说明避免套板推陈出新

4、列出全文结构提纲,并谈谈本文的思路结构对你作文有何启示。

提纲:咬文嚼字是什么?(例一)——为什么要咬文嚼字?(例二、例三)——怎样咬文嚼字?(例四、例五)也就是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议论文基本模式结构全篇的。启示:可见,按议论文基本结构模式,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也能写出好文章。

【当堂达标】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跻(jī)身敷(fū)衍媲(pì)美饿殍(piǎo)遍野

B.娉(pīng)婷寒碜(chen)谙(ān)熟提纲挈(xié)领

C.震慑(shè)服膺(yīng)鞭挞(tà)踽踽(yǔ)独行

D.炫(xuàn)耀逮(děi)捕缜(zhěn)密栉(zhì)风沐雨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斡旋互相推诿交插学科望风披靡

B.脉搏不可思议不揣冒昧进退维谷

C.焦燥草菅人命哗众取宠青春永驻

D.怠慢未雨绸缪察颜观色沽名钓誉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陈老师说,这部著作虽语言直白,但内容,中学生现在还难以理解。

[2]睡前适量的运动可以分散注意力,使紧张的精神下来,有利于睡眠。

[3]昨晚,湖北武当山突发大火,有着千年历史的遇真宫主殿化为灰烬。

A.艰深松弛顿时 B.艰涩松弛马上

C.艰涩松懈马上 D.艰深松懈顿时

答案:1.A(B“挈”应读qiè;C“踽”应读jǔ;D“逮”应读dài) 2.B(A“交插学科”中“插”应为“叉”;C“焦燥”中“燥”应为“躁”;D“察颜观色”中“颜”应为“言”。)3.A(艰深—(道理、文词)深奥难懂;艰涩——(文词)晦涩,不流畅,不易理解。松弛——不紧张;松懈——注意力不集中,做事不抓紧。顿时——立刻(只用于叙述过去的事情、局面);马上——立刻。)

【延伸阅读】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天使

心中的天使是与生俱来,但它不像手脚那样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而是暗藏在体内一个幽深的角落,其位置因人而异并且飘浮不定。但,它一定是存在的,并需要你用心寻找,才能雕刻出来。(第1段提出全文论点,即论述“是什么”)

雕刻家用他的手将天使复原,让世人看见了他的面貌,我们赞叹他精湛的技艺,却往将更重要的一环忽略了:他找到了心中的天使,并且抓住了它。若没有这一步,一切的技巧都是枉然。

建筑师通过绘制蓝图,可以设计出美轮美奂的摩天大楼。但是,任凭他有天才的设计天分,若不知道这大楼建在何处、有何用途,也不能完成设计。只有知晓了大楼的一些细节情况,才可以设计出壮丽并且实用的楼房。这设计的过程,同样是艰辛的,他需要考察地质、预算经费、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功能,最后得出一个最为优化的方案。那蓝图,就是建筑师心中的天使。他雕刻天使的方式,也是寻找。

小说家之所以可以创作出好的小说,不仅需要言辞的锻炼,不仅需要一个好的故事,更重要的在于,他必须清楚,讲述这样一个故事,是为了说明什么,传达怎样的意念。这一点不是现成的,而需要艰苦的寻找。伟大的小说家博尔赫斯曾这样描述他的创作状态:“在动笔之前,眼前总是晃动着重重的人影。”可见,那种模糊的意象仅仅是一种创作的冲动,在经过内心的揣测和挣扎之后,故事的线索、人物的样貌等细节才渐渐浮出水面。小说的诞生,也是天使的临世。小说家雕刻天使的方式,是寻找。

(2-4段运用三个比喻性论据分析原因,即论述“为什么”)

那么,你若只是一个普通的人,没有如斯的创作天分,只是一个普通的公民,过着和大多数人一样的平凡生活,你心中有那只天使,它在哪里呢?你,该怎么将它雕刻出来呢?

其实,和小说家、建筑师一样,心中的天使,需要你自己去寻找。

求学道路上的你,要问问自己的爱好是什么,专业的选择也许将左右你的一生,不要迫于世俗的压力走上歧途。

求职过程中的你,要问问自己的天分是什么,适合自己的工作才是最好的工作,不要屈从于金钱官职而丧失自我。

如果你在求学、求职的道路上遭遇坎坷,要问问自己,年少时的梦想是什么,若将它拾起,说不定又是一段柳暗花明。

那天使,在你心中,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他都是那只高贵的天使,你要用心找到它,全力以赴抓住它,像小说家一样描摹、像建筑师一样勾勒,最后,你便可以拥有它。

(5-10段运用类比推理,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论述“怎么样”)

雕刻出心中的天使,每个人都可以成就令人瞩目的事业。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借鉴吸收课文的写法。

2.品味佳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重点难点】

品味佳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课前预习】

1.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咀嚼(jiáo) 上乘(chéng)锱(zhī)铢(zhū)必较拘(jū)礼

B.没镞(zú) 付梓(xīn)清沁(xīn)肺腑斟(zhēn)酌

C.岑(cén)寂憎(zèng)恶深恶痛嫉 (jí)胸襟(jìn)

D. 流弊(bì) 尺牍(dú) 咬文嚼(jiáo)字蕴(yùn)藉(jiè)

2.下列四组词语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援例红彤彤凝炼事过景迁

B.含糊兴冲冲揉合锱铢必较

C.谨严热烘烘付梓深恶痛绝

D.含义耍花招精髓发人深醒

1、D

2、C

【问题探究】

1、探究下列各题,在实践中咬文嚼字。

(1)《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闹’字而境界全出。”从下列诗词中找出锤炼得十分精彩的字,选出判断正确的项( A )

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②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③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④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A.①润②点③火④笑 B.①潜②翻③蓝④笑

C.①润②翻③蓝④春 D.①潜②点③火④春

(2)下列两组诗,加入哪一组动词境界全出?

①轻风()细柳,淡月()梅花。(d

a.摇映

b.舞隐

c.弄吻

d.扶失

②山色蒙蒙()画轴,白鸥飞处()诗来。(b

a.如带

b.横带

c.入送

d.挂入

(3)作者说:“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根据这一论断,说说下面原句与修改句在表意上的差别。

①、原句:眼看朋辈成新鬼题改句:忍看朋辈成新鬼(鲁迅诗)

②、原句:他们想骑车子也行,想走路也行,边蹓达、边说话也行,那是多么幸福啊!

改句:只要能使人民得到幸福,也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谁是最可爱的人》)、

参考答案”①意为眼睁睁地看着,说的是无力救助;“忍看”则饱含悲愤之情。②由思想感情上的羡慕而调整为赞美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

2、运用咬文嚼字这一标准,对下列几个炼字炼意的例子,学着朱光潜先生的做法,咬一番,嚼一番,咬出感情,嚼出味道来。

(1)春风又“到”江南岸春风又“绿”江南岸

(2)红杏枝头春意“闹”红杏枝头春意“浓”

(3)“眼”看朋辈成新鬼“忍”看朋辈成新鬼

(4)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答案

例1:

“绿”字较之“到”,写活了江南的勃勃生机,又流露出喜悦兴奋的心情。

例2:

刘公勇在词话里称“一闹字卓绝千古”。非一“闹”字不能形容其杏之红,其红之浓,且将无“声”的景象附着了有“声”的意味。它准确、鲜明、生动,带有动态地刻画春天的蓬勃生机,并把作者对春天这样一个万物萌发,生机盎然的季节的到来的欣喜用一个“闹”字表达了出来。作者的感情态度尽含于一个闹字之中。

例3:

“眼看”有冷眼旁观之意,少了“忍看”一词中“强忍着”的悲愤意味。

例4:

“一枝”乃画龙点睛之词,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此梅不同寻常,写出了诗人因突然发现这奇丽的景象而产生的惊喜之情。【当堂达标】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6题。

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比如说“烟”,它的直指意义,凡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草”“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各不同,变化莫测。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在诗的方面。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既是()的,()的,它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于支离。

1.用原文中的词语分别概括“字的直指意义”和“字的联想意义”的特征。

①直指意义的特征是:

②联想意义的特征是:

2、填空:

文中作者把直指意义比作,把联想的意义比作,这样作比的作用是。3.“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这一句加横线的词语是否可以互换?为什么?

答:。

4.文中括号中,依次填充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A.个别游离个别游离

B.个性游离个性游离

C.游离个性游离个别

D.个性游离游离个性

5.文段中划横线句子的意思前后是否矛盾?

答:

6.本文段的中心是什么?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答:

答案.:1.①明显而确实②变化莫测

2.月轮;轮外圆晕,晕外霞光;生动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字的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的特征,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且增添了文章的文学色彩。

3.不能。“确定”与“控制”之间有着内在逻辑关系,只有选确定文字的意义,才能够驾驭,控制文字。

4.C

5.个矛盾。联想意义是变化莫测的。如果能使读者通过字面准确体会到、把握到联想意义,那么字的意蕴自然就丰富;反之如果不能准确把握住联想的意义,表达有误,就有可能使意思含糊甚至支离。

6中心是:无论是阅读或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论证方法有:例证法,引证法,比喻论证等。

【延伸阅读】

诗歌鉴赏炼字类题的做题方法

炼字,修辞方法之一,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

1.炼字题如何设问

(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直接鉴赏关键词)

(2)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比较鉴赏)

2.答题步骤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三步,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尽量点出表现手法。

3、【牛刀小试】

栀子花诗

雪魄冰花凉气清,曲栏深处艳精神。

一钩新月风牵影,暗送娇香入画庭。

诗的后两句尤为奇妙,历来颇得诗评家的青睐,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一“牵”一“送”,夏月微风的情态可掬,言“影”言“香”,栀子花的精魄大有飞动之态。如一钩新月,暗香浮动,视觉与嗅觉相结合,营造出幽美恬静的意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