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壳的运动和变化1
- 格式:ppt
- 大小:3.40 MB
- 文档页数:43
2.3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一)地质的作用 1.地质作用的概念由自然力引起的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统称为地质作用。
2.地质作用的分类按照能量来源的不同,地质作用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能量来源 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其次是重力能 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 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团结成岩作用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形成高山或盆地,使地表变的高低不平把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使地球表面趋向平坦内、外力作用的关系 在空间上相互联系,在时间上同时进行。
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点,往往是某一作用占优势。
一般地说,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着主导作用 ※ 判断某种现象和作用是内力作用还是外力作用,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看其是否属于自然界的原因,二是看其能量来源是来自地球内部,还是来自地球外部。
(二)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 1.岩浆活动 概念上地幔上部物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成为熔融状态的岩浆,岩浆在在内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向上运动分 类 侵入活动 岩浆上升到一定位置,由于上覆岩层的外压力大于岩浆的内压力大于岩浆的内压力,迫使岩浆停留在地壳之中冷凝而结晶喷出活动 岩浆冲破上覆岩层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影响 形成了各种岩浆岩,也伴随着地震和其他形式的地壳运动2.地壳运动(1)地壳运动的类型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岩层运动方向 平行于地球表面 垂直于地球表面,即上升或下降影响 对岩层的影响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抬升或者下沉对地貌的影响 常形成巨大褶皱山系、裂谷或海洋 引起地表高低起伏或海陆变迁举例喜马拉雅山脉形成、大西洋扩张、东非大裂谷形成 台湾海峡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的升降变化互相关系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相伴发生,在不同区域和不同时期两者常有主次之分,但就全球而言,以水平运动为主(2)褶皱概念 岩层因受力而发生弯曲,称为褶曲。
第二章第三节《地壳的运动和变化》导学案【课程标准】: 1.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2.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学习目标】:1.了解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地质作用的类型、表现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 2.学会利用多幅景观图和示意图来比较说明不同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
【学习重点】: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运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学习难点】:运用示意图,比较说明不同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
【新课导学】一、地质作用:由引起的地壳的、和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统称为地质作用。
二、营造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1.地壳运动(1)类型:地壳运动又称构造运动,按照运动的方向分为和两大类。
两种运动常相伴存在。
(2)地质构造:构造运动造成岩石的永久变形,形成各种构造地貌。
例如:Ⅰ.褶皱:一系列的褶曲就称为。
岩层发生褶皱就会出现和等地貌形态。
世界上绝大部分山脉都是褶皱山脉。
Ⅱ. 断层:如果岩层受到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岩石的强度,岩层就会破裂断开,形成断裂构造。
其中断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相对位移的叫做。
形成和两种形态。
地质构造形态特征(新老关系)构造地貌实例地形成因褶皱背斜山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安第斯山等等向斜谷岩层 (中心,两翼 )山断层地垒两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上升,两边岩块相对下降,相对的岩块。
山地等,如:华山、庐山、黄山、泰山地堑两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下降,两边岩块相对上升,相对的岩块。
裂谷或海洋、谷地等,如:东非大裂谷、渭河谷地、汾河谷地地壳运动与人类活动:①岩层向上拱起的是______,是良好的储油构造;打隧道较好。
②________是适合地下水的含水层构造. 此外______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③建筑、工程、隧道等选址应避开断层应避开______构造2.岩浆活动岩浆在内压力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向上运动,或留在地层,或喷出地表,凝结形成的岩石称为。
3.变质作用地壳中原有的岩石,经受构造运动、岩浆活动或地壳内的热流变化等内动力的影响,使其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称为变质作用。
第三节:地壳的运动和变化一.地壳运动(一).地质作用: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的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按其能量来源又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1.造成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表现形式: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岩浆活动岩浆活动的类型:两种__________和___________2.地壳运动的类型:根据地壳运动的性质和方向,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2.地质构造:概念: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称为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是研究地壳运动的性质和方式的依据。
常见的两种基本构造类型--褶皱和断层。
(1)褶皱:概念:全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1.板块的概念:2全球____大板块组成。
他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板块间的关系: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形成的边界类型是消亡边界;板块之间彼此背离,形成的边界类型为生长边界。
、消亡边界,例:喜马拉雅山、安第斯山、地中海。
生长边界,例:大西洋、红海、东非大裂谷。
4归纳总结:5、判断岩层新老关系①海底岩石的年龄很轻,一般不超过2亿年。
②离海岭(大洋中脊)愈近,年龄愈轻,离海岭愈远,年龄愈老,并在海岭两侧呈对称分布(二)外力作用表现形式: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1.作用形式和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风化作用:岩石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和生物作用的影响下发生的破坏作用,作用所产生的风化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
(2)侵蚀作用:风力、流水、冰川、海洋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的破坏作用,作用结果使地表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使沟谷、河床加宽加深,坡面破碎;并能形成岩溶、冰斗、角峰、U形谷、海蚀等地形。
重难知识点总括:岩浆活动是岩浆向地表或地壳上层运移的过程。
地壳深处或上地幔的岩浆是富含挥发成分的高温粘稠的硅酸盐熔融体,炽热粘稠的岩浆,在地下高压的作用下,具有极大的物理—化学活动性,可以沿地壳脆弱地带向地壳上层运移,或沿地壳的构造裂隙喷出地表。
岩浆活动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为侵入作用;一为喷出作用。
2、地壳运动①地壳运动分为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两种②褶曲:岩层因受力而发生弯曲,称为褶曲。
如果发生的是一系列褶曲就称为褶皱。
地壳发生褶皱隆起,常常形成山脉。
世界上许多高大山脉,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安第斯山等,都是褶皱山脉。
他们是由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在板块交界处发生大规模褶皱隆起而形成的。
褶皱的不同形态和规模大小,常常反应了地壳运动的强度和方式。
③断层:断层是岩石受力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
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它是不是岩石受力破裂,二是看它是否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
地垒和地堑比较:在地壳形成发展过程中,早先形成的岩石,包括岩浆岩、沉积岩和先形成的变质岩,为了适应新的地质环境和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在固态情况下发生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的重新组合,甚至包括化学成分的改变,这个变化过程称为变质作用。
当然,由于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就称为变质岩。
相对于岩浆活动和构造运动,变质作用中的物质运动属于微观尺度。
4、地震:地震是地球内能释放的表现,是地球内部变动引起的地壳震动。
地球的岩石圈在运动过程中,有些能量因挤压、摩擦等原因在某些部位以变形的方式积聚起来,当这种能量产生的巨大的力超过了岩层的承受能力时,就会以岩层的断裂、错位等形式快速地释放出来,导致岩层急剧震动,就是地震。
按成因不同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冲击地震、诱发地震,其中构造地震最多。
(三)板块运动对地形的影响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板块交接处,地壳比较活跃,火山、地震多分布于此。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2.3地壳的运动和变化(一)地质的作用1.地质作用的概念由自然力引发的地壳的物质共同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促进作用泛称为地质促进作用。
2.地质促进作用的分类按照能量来源的不同,地质作用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推论某种现象和促进作用就是内力促进作用还是外力作用,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分析:一就是看看其与否属自然界的原因,二就是看看其能量来源就是源自地球内部,还是源自地球外部。
(二)导致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促进作用1.岩浆活动(1)地壳运动的类型※走出误区:认为背斜一定成为山岭,向斜一定成为谷地。
请问:这种重新认识就是错误的。
在内力促进作用下,岩体岩层通常就是向上突起,南坡岩层通常向上伸展。
在地貌上,岩体常沦为山岭,南坡常沦为谷地。
但在外力作用下,不少褶皱结构的岩体顶部因受到张力,极易被冲刷而沦为谷地,而向斜轴部受侵蚀,岩性柔软难于被冲刷,反而沦为山岭,这种地貌沦为地形倒转。
褶曲分为背斜和向斜两种形态。
请问:①沿断层面常构成陡崖,例如我国华山北坡小悬崖。
②在断层结构地带,由于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常发育成沟谷、河流。
③两条断层之间下降的岩块,常构成块状山地,例如我国的泰山、华山、庐山等。
④两条断层之间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东非大裂谷,我国汾河谷地,渭河平原等。
(4)地震3.变质促进作用(三)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1.外力作用的主要形式1.岩石的物理风化(1)物理风化作用就是指岩石出现机械碎裂,而没眼珠的化学成分变化促进作用。
(2)物理风化作用主要是由温度变化引起的。
岩石是热的不良导体,由于温度变化,岩石表层与内部受热不均,产生差异膨胀和收缩,容易崩解破碎。
(3)此外,岩石中水的冻融也能导致岩石的机械破碎。
2.岩石的生物风化生物的活动对岩石可以产生毁坏促进作用,例如植物根系的生长、群居动物的活动等。
例如植物根系可以深入细致岩石裂缝生长,树根生长对岩石的压力仅约10-15千克/平方厘米,肢可以击碎岩石。
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知识点一、地质作用1.地质作用概念:由自然力引起的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
2.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主要是由地球内能引起的,主要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能量。
内力作用表现形式: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外力作用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风力、流水、冰川)。
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
二、.岩浆活动:岩浆活动:人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
岩浆活动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岩浆上升到一定位置,在地壳中冷凝而结晶,岩浆侵入地壳形成花岗岩;另一种是岩浆冲破上覆岩层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玄武岩。
1、常见的岩石变质岩受到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等影响,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原来的成分、结构发生了改变,形成了新的岩石大理石、板岩石英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可夷平地表。
(2012·山东卷)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
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 )。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三、地壳运动地壳运动又称构造运动,一般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地壳运动的结果称为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分为褶皱和断层,褶皱分为背斜和向斜,断层分为地垒和地堑。
地质构造示意图岩层形态地表形态实践意义内力作用外力作用褶皱背斜中心岩层向上拱起形成山岭顶部受到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成为谷地良好的油气构造,开凿隧道通常选背斜,原因:背斜成拱形,安全稳定,不易积水。
向斜中心岩层向下弯曲成为谷地槽部受挤压不易侵蚀反成山岭良好的储水构造断层地垒中间岩块上升,两侧岩块相对下降形成块状山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工程建设遇断层要避开,以免诱发地震、滑坡、渗漏、坍塌等地质灾害。
地壳运动1构造运动概述地壳构造运动是地壳内部物质分布和运动的表现形式,是地球表层的整体运动和变化过程。
地壳运动主要包括地壳垂直运动(地球内部物质的上升和下沉)和地壳水平运动(地球表面的平移),是地球地壳演化的重要方面。
地壳垂直运动主要包括地壳的隆升和沉降。
地壳的隆升是指地壳一些区域上升到更高的位置,形成山脉和高原;地壳的沉降则是指地壳一些区域下降到更低的位置,形成盆地和海洋。
地壳的隆升主要是由于地球内部岩石的物质上升引起的,通常发生在板块交汇带、火山地区和构造活动区域;地壳的沉降主要是由于地球内部岩石的重力下沉引起的,通常发生在年轻的地层和大陆边缘。
地壳水平运动主要包括地壳的滑动、推挤和剪切。
地壳的滑动是指地壳中板块的相对运动,通常发生在板块交界处;地壳的推挤是指板块之间的相互压迫和挤压,通常发生在板块边缘;地壳的剪切是指板块之间的相互摩擦和滑动,通常发生在构造断裂带。
地壳的水平运动是地球上最活跃和显著的地壳运动形式,也是地震和火山等自然灾害的主要地质背景。
地壳运动是地球地壳演化的驱动力和机制。
地壳运动的主要驱动力包括板块运动驱动(板块推动和板块阻力)、地球内部热力驱动(地球内部物质的对流和传导)和地球外部引力驱动(太阳和月亮的引力)。
地壳运动的主要机制包括板块构造的形成与变动、地球内部热力对地壳的影响和作用、地球外部引力对地壳的影响和作用。
这些驱动力和机制的综合作用导致了地壳的多种运动形式和地质现象。
地壳运动对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地壳运动导致了地球表面的地形和地貌变化,包括山脉、高原、盆地、河流和湖泊的形成;地壳运动还导致了地球内部岩石的褶皱和断裂,使得地球的岩石成层结构变得复杂和多样化;地壳运动还导致了地震、火山和地热等自然灾害的发生,给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威胁。
总之,地壳构造运动是地球地壳演化的重要方面,是地球表层物质分布和运动的表现形式。
地壳的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是地壳运动的主要形式,它们受到板块运动、地球热力驱动和地球外部引力等多种驱动力和机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