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考研法制史分析题:魏晋南北朝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3
2015年司法考试《一卷》法制史考点: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典
法制史是研究法律及相关制度的发生、发展、演变及其规律的科学。狭义的法律史仅着重于法律本身的演进,而广义的法制史所包含的范围较广,除法律本身之、法律相关制度以及法律实行的情况外,还包括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这里是由【店铺公务员司法考试网】为您整理提供的2015年司法考试《一卷》法制史考点: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典,希望大家在了解考点的同时,运用到实际生活,考得好成绩!
(一)名例律
1. 《魏律》。
鉴于汉代律令繁杂,魏明帝下诏改定刑制,作新律18篇,后人称为《魏律》或《曹魏律》。新律对秦汉旧律有较大改革。首先,将《法经》中的“具律”改为“刑名”置于律首;其次,将“八议”制度正式列入法典;第三,进一步调整法典的结构与内容,使中国封建法典在系统和科学上进了一大步。
2. 《晋律》颁行与张杜注律。
西晋泰始三年,晋武帝诏颁《晋律》,又称《泰始律》。《晋律》对汉魏法律继续改革,精简法律条文,形成20篇602条的格局。与魏律相比,在刑名律后增加法例律,丰富了刑法总则的内容。同时对刑律分则部分重新编排,向着“刑宽”、“禁简”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在《晋律》颁布的同时,律学家张斐、杜预为之作注,总结了历代刑法理论与刑事立法经验,经晋武帝批准颁行,与《晋律》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故《晋律》及该注解亦称“张杜律”。
3. 《北魏律》的制颁。
北魏统治者吸收汉晋立法成果,采诸家法典之长,经过综合比较,“取精用宏”,修成《北魏律》20篇,成当时著名的法典。
4. 《北齐律》的制定。
2004年法律硕士全国联考法制史真题及解析(下)-fashuo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1、西周婚姻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A、父母之命,婚妁之言B、六礼C、七出、三不去D、同姓不婚【考点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西周婚姻制度。答案是ABCD.西周的婚姻制度已比较完备,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实行一夫一妻制原则,但对宗主贵族实行一夫一妻形式下的一妻多妾制;第二,婚姻关系的成立必须满足“父母之命,婚妁之言”和“同姓不婚”的条件,并履行“六礼"的聘娶程序,即“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项程序;第三,婚姻的解除,有“七出(去)”和“三不去”的规定.所谓“七出“是指女子有“不顺父母”、“无子”、“”、“妒”、“有恶疾”、“多言"、“盗窃”七种情形之一者,丈夫或公婆即可休弃之。所谓“三不去”是指具有“有所娶无所归”、“与更三年丧”、“前贫贱后富贵”三种情形之一者,可以不被夫家休弃。由上可见四个选项均须入选。【考生
注意】西周婚姻制度是在礼的规范下的,主要体现宗法精神,宗旨是以维护男尊女卑的等级原则。考生应从总体上把握西周婚姻制度的精神。2、秦朝的法律形式包括()。A、律B、编例C、封诊式D、格【答案】AC【考点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秦朝的法律制度。秦朝的法律形式主要包括律、令、法律答问、封诊式、廷行事等。律是秦朝法律的主体,是通过正式立法程序制定、颁布、实施的法律文件,具有稳定性、规范性和普遍适用性.令是皇帝针对某一具体事项而以命令的形式颁布的法律文件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始皇26年改称为“制"和“诏”。法律答问是采用答问形式作出的对法律条文、术语、律义作出的有法律效力的解释,类似于后世的“律疏”.封诊式是审判程序、诉讼文书格式、治狱程式以及对案件进行调查、勘验、审查封等方面的法律规定和文书程式。廷行事是判案的成例(判例),可作为司法中同类案件判决的依据.除此之外,秦朝的法律形式还包括课、程等。【考生注意】编例是北宋中期出现的法律形式和立法活动,其含义是对皇帝和**发布的单行条例或审判的典型案例加以汇编的活动或汇编而成的法律文
第六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法律制度
6.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曹魏《新律》
主要立法活动及其成果 西晋的《晋律》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制概况 《北魏律》和《北齐律》 法律形式的发展 律学的发展与法典结构的变化及立法技术的提高 世族门阀特权的法律化 “八议”入律 “官当”制度
法律制度的主要发展变化 “重罪十条”的确立及其影响 “五服制罪”原则及“存留养亲”制度的形成 刑罚制度的发展
司法机关的沿革与变化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司法制度 死刑奏报制度的建立 诉讼制度的发展 刑讯制度的发展
“登闻鼓”直诉制度的建立
【重点难点归纳】
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制概况
三国
两晋南北朝时
期的法律制度
1.主要立法活动及其成果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成就突出、内容详备、对后世影响比较大的封建法典有以下几部:(1)曹魏《新律》
魏明帝即位后,制《新律》十八篇,史称曹魏《新律》。这次修律对秦汉以来相沿的旧律进行了重大改革:
①在法典体例上,把《汉律》中规定刑法原则的“具律”改为“刑名”,首次“冠于律首”,使法典体例更为科学合理,被后来历代封建法典所沿用,这是我国古代法典编纂史上的一次重大进步;
②首次将“八议”制度写入法律,使封建贵族官僚的等级特权进一步制度化、法律化;
③在内容上,在汉《九章律》的基础上增加劫略、断狱等九篇,使法典的内容更丰富,调整了法典中与篇目不统一的内容;增加了维护礼教的规定,并对私复仇和诬告予以限制;还改定了刑罚制度。
(2)西晋的《晋律》
魏文帝时期制定《晋律》,前后经过三年,至晋武帝泰始三年完成,于次年正式颁行天下,史称“泰始律”。晋律完成后,著名律学家张斐、杜预为之作注,经晋武帝批准一并颁行,注解与律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因此,后人把张、杜的注解与《晋律》视为一体,称之为“张杜律”。
真题版2015年10月自学考试00223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法制史试题
课程代码:00223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第一部分选择题
答案请私信我或者百度搜自考一点通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竹书纪年》记载:夏帝芬三十六年作【】
A.夏台
B.里
C.圜土
D.囹圈
2.商朝中央的司法机构是【】
A.士
B.司寇
C.大理
D.廷尉
3.以“敬天保民,明德慎罚”为法制指导思想的朝代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4.《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周有乱政,而作【】
A.《汤刑》
B.《禹刑》
C.《吕刑》
D.《九刑》
5.西周时期,对于疑案的处理允许以铜抵罪,这种制度称为【】
A.扑刑
B.赎刑
C.鞭刑
D.流刑
第 1 页
6.春秋时期制定《仆区法》的诸侯国是【】
A.楚国
B.晋国
C.鲁国
D.郑国
7.在《法经》中,规定量刑时根据不同情节加、减刑罚的篇目是【】
A.《杂法》
B.《具法》
C.《网法》
D.《捕法》
8.云梦秦简中《语书》的主要内容是【】
A.官方对法律的解释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历
年真题试卷汇编1
(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总题数:25,分数:50.00)
1.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2012年真题)下列刑罚中,属于秦朝作刑的是( )。
(分数:2.00)
A.髡刑
B.耐刑
C.赀刑
D.城旦舂√
解析:解析:秦朝的作刑类似于后世的徒刑,主要包括城旦舂(男子为城旦即服役,女子为舂米)、鬼薪白粲(男子为神庙砍柴,女子择米正白)、隶臣妾(充当官奴婢)、司寇(服短期劳役)、候(充当斥候)等。可见,选D项。髡刑(剃去犯人头发)、耐刑(剃去犯人胡须)为秦汉时期的耻辱刑,而不是作刑。可见,不选A、B 项。赀刑为秦汉时期的一种财产刑,而不是作刑,类似于后世的罚金。可见,不选C项。
3.(2012年真题)下列关于春秋决狱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分数:2.00)
A.春秋决狱盛行于西汉文帝、景帝时期√
B.春秋决狱体现了司法领域中儒家思想向法律的渗透
C.春秋决狱是指以《春秋》的经义作为司法审判的依据
D.春秋决狱是汉武帝确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法律儒家化的必然产物
解析:解析:春秋决狱出现于汉武帝时期,盛行于西汉中后期,沿用于魏晋南北朝。可见,A项表述不正确。春秋决狱是以儒家经典,特别是以《春秋》一书所提倡的“微言大义”作为审案依据,因此又称为“经义断狱”。春秋决狱体现了在司法领域中儒家思想向法律的渗透,是汉朝法律儒家化的标志之一。可见,B、C项表述正确。春秋决狱是汉武帝确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封建大一统思想后法律儒家化的必然产物。可见,D项表述正确。
第三编整合时期的中国法制(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制)
第六章秦代法制与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确立
6.1复习笔记
一、秦代的基本政治制度
1.皇帝制度
秦朝政治制度的一项重大变化是确立了君主的皇帝名号以及皇帝集权专制体制。
(1)秦王赢政采上古“三皇”和“五帝”位号,创造了“皇帝”名号。
(2)秦朝创立的皇帝制度,除了皇帝的名号外,还包括诏令制度、皇位继承、后宫制度、宗庙陵寝等制度一系列制度,它涉及朝仪、礼制、宫室、封禅、祭祀、舆服、陵寝等方面的内容,借以强化皇权专制的政治统治。
(3)秦朝还规定皇帝使用的词汇以及乘舆器物称谓都要赋予其独占的专用名词,任何人不得僭越,否则将受到严厉的制裁。
(4)作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皇帝“乾纲独断”,一人独制天下。立法、行政、司法、军事、监察、祭祀等国家一切大权,最终无不由皇帝主宰,“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2.三公九卿制
(1)“三公”,即辅佐皇帝的三个最高职位。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协助皇帝统领全国军事;御史大夫,作为丞相之副,掌监察并协助丞相处理全国政务。
①秦朝建立之后,正式在中央政府确立了丞相制度。丞相制度的确立,完成了战国以来
政治制度的重要创建。它标志着“世卿世禄”制度的彻底废除,也标志着权力进一步向君主集中,成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行政体制发展过程的重要一环。
②太尉一职,《汉书·百官公卿表》认为始于秦:“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
③御史大夫是秦始皇统治时期设立的官职。由于御史大夫有按章举劾之责,秦时皇帝经常派遣其查处诏狱(钦定重案)。
法制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
(公元220---公元581)
概述:东汉既亡,三国鼎立,司马立晋,朝分南北。中国进入数百年的分裂动乱年代。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法制承先启后的过渡时期。蜀国的《蜀科》、魏国《新律》,各具特色,特别是《新律》把相当于现代刑法总则的《刑名》篇置于各篇之首,是刑法体例的重大改革。西晋初年的《泰始律》则是划时代的一部封建法律,它首次明确区分了律与令的性质,法律概念进一步规范,篇章体例更为合理。南北朝时期,南方汉族王朝在法制建设上乏善可陈,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推进汉化进程中,也推动了法律的发展。北魏的《北魏律》、东魏的《麟趾格》、西魏的《大统式》、北齐的《北齐律》及北周的《大律》,都具备了各自的特色。尤其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汉化改革,去除了少数民族习惯法中的陋习,纳礼入法,推动了中国法律的儒家化,促成了中华法系的形成。中华法系本身就是家族主义法律演进,统治者以儒家的仁、礼观念,孝、悌制度去束缚人民,这一思想完全渗透于法律之中,既始于这一时期。从曹魏律、泰始律到北魏律,宗法观念一步步地深入。同时,该时期的法律也有从野蛮向文明发展的良性趋势。族诛罪被废除,缘坐范围缩小,流刑被定为减死之刑等。体现了儒家“德主刑辅、以德去刑”思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律的儒家化,体现在反映儒家思想特色的法律制度被列入法律正文。曹魏新律根据《周礼》的“八辟”制定了“八议”制度,规定八种人犯死罪可以享有“议”的特权。“官当”制度规定官吏犯罪可用官品抵罪,北齐律中出现了“重罪十条”(即十恶不赦的前身),晋律规定“准五服以制罪”,士庶不婚等。在行政体系上,任官制度上出现了九品中正制、清议、与禁锢之科、中枢机构三省制的形成。这一时期法律的发展,成为其后唐律的先声。
中国法制史: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法律制度
同步精华题解
一、单项选择题
1 “重罪十条”的设置始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 __________。 ( ) A 《北齐律》 B 《北魏律》 C 《麟趾格》 D 《泰始律》
2 “官当”之制确立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 __________。 ( ) A 《南陈律》 B 《泰始律》 C 《北魏律》 D 《大统式》
3 在中国封建法律发展史上,以“法令明审,科条简要”著称的法典
是 __________。 ( ) A 《北魏律》 B 《大律》 C 《北齐律》 D 《开皇律》
4 在中国法律发展史上,“死刑复奏制度”确立于 __________。 ( ) A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B 隋唐时期 C 秦汉时期 D 西周时期
5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为了体现恤刑及加强皇帝对司法审判的控制,确立
了 __________。 ( ) A 律博士 B “登闻鼓”直诉制度 C 死刑复奏制度 D “皇帝亲自断狱”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
1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制的指导思想包括 __________。 ( ) A “拨乱之政,以刑为先” B 纳礼入律 C 礼律进一步结合 D “事皆决于法” E 德主刑辅
2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形成的三省制度包括 __________。 ( ) A 中书省 B 内史
省 C 尚书省 D 门下省 E 集书省
3 维护士族统治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法律的中心任务,除反映在刑法方面外,还表现在其他方面,如________等。 ( ) A 实行九品官人法 B 占田制 C 清议禁锢之科的设立 D 婚姻上强调士庶有别、良贱不婚 E 准五刑以制罪
中外法制史
杨帆
第一讲中国古代法制史
第一节西周的法律思想和法律一、立法指导思想
二、“出礼入刑”的礼刑关系
三、契约与婚姻继承法律
四、司法制度
第二节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一、成文法的公布
二、《法经》
三、商鞅变法
第三节秦代法制
第四节汉代法制
一、肉刑的废除
二、汉律的儒家化
自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对传统法制的影响至为深远。汉代开启了法律儒家化的进程,后世因袭之。
三、司法机关
第五节魏晋南北朝法制一、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法典及制度比较
续前表
三、刑罚制度改革
四、魏晋南北朝的司法制度
第六节唐律与中华法系一、唐律的制定过程
三、五刑与刑罚原则
四、唐代的司法制度(一)中央司法机关
(三)唐代的地方司法机关
(三)唐代的刑讯制度
五、唐律的特点与中华法系
第七节两宋的法律一、《宋刑统》与编敕
二、刑罚的变化
三、契约与婚姻法规。
(二)婚姻法规
(三)继承
四、司法制度
第八节元代的法制
第九节明代的法制一、明代的立法思想
二、明律、明大诰与会典
三、明代的刑法原则、罪名、刑罚
(一)罪名
(二)罪名与刑罚
四、司法制度
第十节清代一、清代律、例、会典
二、清代的司法制度
第二讲中国近代法制史一、预备立宪
(一)领事裁判权
第三讲外国法制史
第一节罗马法一、《十二表法》的制定
二、罗马法的发展
第二节英美法系一、英国法的渊源
二、英国的司法制度
三、美国宪法
四、美国的司法制度
五、美国法的特点和历史地位
第三节大陆法系
续上表
杨帆的联系方式:1.微博:法理教师杨帆;2.微信公众号:FLYF2014;3.邮箱:fanyang1977@
第四章三国两晋南北朝
一、概念题
1.张杜律
答:“张杜律”是曹魏时期《晋律》的又一称谓。曹魏末年,晋王司马昭即命贾充、羊祜、杜预、裴楷等人以汉、魏律为基础,修定律令。历时四年,至晋武帝司马炎泰始三年(公元267年)完成,次年颁行全国,史称《晋律》或《泰始律》。该律又经张斐、杜预作注释,为晋武帝首肯“诏班天下”,与律文同具法律效力,故后人把张、杜的注解与《晋律》视为一体,又称《晋律》为“张杜律”。这一形式成为以《唐律疏议》为代表的律疏并行的先河。《晋律》共二十篇,六百二十条,二万七千六百五十七字。《晋律》为东晋、宋、齐沿用,至南朝梁武帝改律共承用达二百三十五年,是两晋、南北朝时期行世最久的一部法典,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促进了封建法律和律学的发展。
2.《北齐律》(青岛大学2011年研)
答:《北齐律》是南北朝时期北齐的一部重要法典。公元550年,东魏权臣高洋自立为帝,改东魏为北齐。初沿用《麟趾格》,至武成帝河清三年(公元564年)在封述等人主持下,以《北魏律》为蓝本,校正古今,锐意创新,省并篇名,务存清约,编定成《北齐律》十二篇,九百四十九条,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立法成就最高、对隋唐法典影响最直接的一部法典。在体例上,《北齐律》把“刑名”、“法例”合为一篇,称为“名例”,仍置于全律之首,作为总则统率其余ll篇(即禁卫、婚户、擅兴、违制、诈伪、斗讼、贼盗、捕断、毁损、厩牧、杂律)。《北齐律》以“法令明审,科条简要”著称。上承汉魏律之精神,下启隋唐律之先河,成为隋唐法典的蓝本。近人程树德说:“南北朝诸律,北优于南,而北朝尤以齐律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总题数:25,分数:50.00)
1.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2012年真题)下列刑罚中,属于秦朝作刑的是( )。
(分数:2.00)
A.髡刑
B.耐刑
C.赀刑
D.城旦舂√
解析:解析:秦朝的作刑类似于后世的徒刑,主要包括城旦舂(男子为城旦即服役,女子为舂米)、鬼薪白粲(男子为神庙砍柴,女子择米正白)、隶臣妾(充当官奴婢)、司寇(服短期劳役)、候(充当斥候)等。可见,选D项。髡刑(剃去犯人头发)、耐刑(剃去犯人胡须)为秦汉时期的耻辱刑,而不是作刑。可见,不选A、B项。赀刑为秦汉时期的一种财产刑,而不是作刑,类似于后世的罚金。可见,不选C项。
3.(2012年真题)下列关于春秋决狱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分数:2.00)
A.春秋决狱盛行于西汉文帝、景帝时期√
B.春秋决狱体现了司法领域中儒家思想向法律的渗透
C.春秋决狱是指以《春秋》的经义作为司法审判的依据
D.春秋决狱是汉武帝确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法律儒家化的必然产物
解析:解析:春秋决狱出现于汉武帝时期,盛行于西汉中后期,沿用于魏晋南北朝。可见,A项表述不正确。春秋决狱是以儒家经典,特别是以《春秋》一书所提倡的“微言大义”作为审案依据,因此又称为“经义断狱”。春秋决狱体现了在司法领域中儒家思想向法律的渗透,是汉朝法律儒家化的标志之一。可见,B、C项表述正确。春秋决狱是汉武帝确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封建大一统思想后法律儒家化的必然产物。可见,D项表述正确。
魏晋南北朝的法律制度
一、曹魏《新律》的立法成就【考纲内容】
《新律》在傍采汉律,删约旧科的同时,还吸收了曹魏前期的立法经验,体现出一定的开创性,特别在律典的篇章体例与逻辑结构上体现的尤为突出。
(一)改《具律》为刑名,至于律首。
曹魏《新律》首次将《具律》的位置提到第一,并改称《刑名》,突出了律典总则的性质与地位,是我国古代律典篇章体例的重大创新。
(二)调整律典篇章,删繁就简。
曹魏政权对所有律目篇章重新归纳整理、分类合并后,正式删定为《新律》十八篇;而将那些不易入律,但仍为治国所需要的规范进行分门别类编撰,编为令。《新律》经过这样结构调整、删繁就简的改革,使篇目的分类更为科学、合理。
(三)消除不同篇章内容之间的重复与抵触。
曹魏《新律》对律典各篇或单行令、科的内容作了重大的调整,基本上解决了不同法律文件中相互重复抵触所造成的事类虽同、处罚轻重不一的问题。
(四)改革刑罚,重新确定五刑。
首次在汉文帝景帝除肉刑之后,提出了新五刑概念,并把它规定于律首的《刑名》篇中,这是从夏商周五刑制向隋唐五刑制过渡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五)缩小族株连坐的范围。
开连坐不及出嫁女之先例,表现出曹魏《新律》在刑罚制度上的进步。
(六)其他制度的儒家化。
如有限允许复仇、子女杀死继母与杀死亲母同罪、加重了殴伤兄姊的罪责、废除分家后父子相盗追究刑责的规定等。
曹魏修订《新律》是秦汉以来的又一次大规模的法典编纂活动。作为曹魏政权的基本律典,《新律》是在秦汉律由简到繁以后,中国封建法律由繁到简的又一个转折点,取得了较大的立法成就。
二、律博士【考纲内容】(2012年名词解释)
法学记之中国法制史魏晋南北朝
『法学记之中国法制史魏晋南北朝』
篇数总结
法经6篇
汉九章律9
曹魏律18
北魏和晋各20
北齐12
大明7
法经总则具法,最后一篇
商鞅改法为律,为具律
在九章律里也叫具律,不过放在了中间
曹魏具法改名为刑名,放在首
晋律中又把刑名分离出一篇法例,完善了刑律总则
北齐又合在一起,首创名例律
大清新刑律改叫总则
夏商周就有流刑
只是北周分为五等
西周司寇
秦汉廷尉
南北朝大理寺
北周这个朝代复古,所以司法机关是秋官大司寇
1.曹魏《新律》/《魏律》
(1)增加了篇条,由原来的九篇增加到十八篇,基本上解决了因篇少带来的缺陷;(以汉律为基础,将《九章律》中《具律》改为《刑名》,《兴律》改为《擅兴》,《厩律》改为《邮驿令》置于律外,增《诈伪》《请赇》《偿赃》等13篇,统为18篇。)
(2)改具律为刑名,冠于律首,使体例更加科学。
(3)在律中正式规定了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特权的“八议”条款;(始入曹魏)
【源于西周的八辟之议】
(4)吸收律外的傍章科令,调整、归纳各篇的内容,文字简要而通顺;(5)改革刑罚,刑罚制度进一步规范化:取消宫刑,将刑罚定为死、髡、完、作、赎、罚金、杂抵罪等
(6)限制从坐的范围,如改革妇女的从坐,规定出嫁之女只“从夫家之罚”等等。
2.《晋律》/《泰始律》
(1)严格区别律令的界限,提高正律地位。晋律开始区分律与令的性质,律是固定性的规范,令是暂时性的制度,违令有罪者,依律定罪。
张斐、杜预注律:与法条有同等效力
“律以正罪名,令以存事制”
律:定罪量刑
令:典章制度
(2)篇章设置更加合理,法律条文简要得体。晋律20篇620条,篇名为刑名和法例,盗律、贼律等。
在政权更迭频繁的魏晋南北朝,中国古代的法制竟得到很好的
完善
导语
魏晋南北朝,又称三国两晋南北朝,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导致政权更迭频繁,这一时期,我国的文化受到了冲击,与此同时,我国法制发展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今天笔者带大家一起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法制的发展发展的特点,形成的原因以及其在我国法制上的特殊历史地位。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发展情况
1、三国时期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足鼎立,在基本沿袭汉朝的法律是同时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所创新。其中蜀国以汉朝正统自居,基本沿袭汉制,并且在蜀汉建立初期,即由诸葛亮等人来制定《蜀科》。在其后诸葛亮主政时期,科教严明,更是提出"以法治蜀"的主张,陆续制定"法检"、"科令"、"军令"等篇目,史称"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诫明也"。同样,吴国也基本沿用汉制,但也在孙权的主持下对法令有两次较大的立法活动。
三足鼎立
而在三国中,魏国的法制发展最为突出。从立法上来看,魏国制
定的《新律》是三国时期最重要的立法活动,魏律在篇目上相比汉律大为精简,同时在体例上也做出了重大变革,将《具律》改为《刑名》置于律首。与此同时,魏国在刑罚改革和司法制度方面也都较前朝有所创新。
2、两晋时期
泰始三年,晋武帝诏颁《晋律》,史称《泰始律》。该律又经张斐和杜预作注释,与律文一起通行全国。《晋律》无论是从立法技术还是立法内容都有较大的进步,例如,晋律从刑名中分出《法例》篇,完善了刑法总则的内容;首次将法制列入律典,成为我国古代法律儒家化的重要标志。《晋律》为东晋和南朝沿用,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施行时间最长的一部法典,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