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区域发展规划

区域发展规划

区域发展规划
区域发展规划

重庆市永川区城乡统筹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重庆自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在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而永川作为渝西的卫星城市,紧跟重庆的步伐,加快城乡统筹建设。本文对重庆市永川区城乡统筹发展从制度、经济、新农村建设三个方面对当前现状进行全面归纳总结,并分析其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重庆永川区城乡统筹土地制度新农村建设

1基本情况

重庆市永川区。公元776年置县,1992年建市,2006年成区。全区幅员面积157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8万人,其中:中心城区人口54.8 万人,建成区面积52平方公里。2013年,永川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2.4亿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32.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2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633元,城镇化水平达到61.72%。1

首先,永川是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永川位于长江上游北岸,东距重庆主城区55公里,西离成都市276公里,守成渝走廊要冲,居川渝黔汇点,成渝铁路、成渝高速公路和在建的成渝城际高铁、重庆三环高速公路在永交汇设站,永川长江大桥加快建设,永川港是长江进入重庆的第一个千吨级港区。舟车会聚的交通优势,使永川成为区域性商贸中心、科教中心、金融中心、能源配给中心。

第二方面,永川是一座产城融合、工商联动的城市,荣获“中国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区县”称号,被誉为“中国西部昆山”。永川工业园区作为重庆市特色工业园和重点建设的千亿级工业园区,重点培育机械装备、电子信息、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造纸及纸制品等产业集群,是重庆市“十强工业园区”。永川是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区,服务外包园区签约坐席2.8万个,正大力发展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全力建设国家智慧城市。永川是重庆规划建设的现代物流基地,100亿级商圈、100亿级市场集群、200亿级商贸物流园区正加快建设,被誉为“中国西部义乌”。

第三方面,永川是人文职教之都。永川人文荟萃,拥有“亿年恐龙、万年石1数据来自永川2014年统计年鉴

松、千年古镇、百年茶竹、十年职教”地域文化特色。辖区内拥有金融保险、医疗卫生、能源等片区机构21个,集聚了中央及省级科研机构和技术中心17个,科技人员达3.5 万人。永川是重庆市职业教育基地,“城校互动”模式被教育部命名为中国职教发展第四种模式,有职业院校22所,在校学生11.8万人,每年向社会输送3万多名“永川技工”,是全国创业先进城市。

第四方面,永川人居环境优良,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森林城市。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茶山竹海、国家4A 级景区重庆野生动物世界、重庆市规模最大的主题娱乐公园乐和乐都、全国乡村旅游示范区黄瓜山。城市空间疏密有致、公共设施配套完善,新区500米半径内有一个市民公园,1000 米半径内有一个休闲广场,2000米半径内有一处湖泊景观,形成了“三面青山、三河汇碧、三湖胜景”的山水园林城市特色。永川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市民安居乐业,是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2 城乡统筹发展情况

首先何为城乡统筹发展,城乡统筹发展是指改变“城市工业、农村农业”的二元思维方式,将城市和农村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统一协调,全面考虑,树立工农一体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以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为总目标,以发展的眼光,统筹的思路,解决城市和农村存在的问题。

重庆市自2007年6月被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改革试验区,目前,永川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2.4∶1,低于全国3.3∶1和重庆3.4∶1的水平。根据永川区规划,到2015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2∶1左右,低于全市2.5∶1的目标;中部与北部、南部、西部片区镇街的人均GDP差距控制在1.5∶1以内,低于全市“圈翼”差距2∶1的目标。

实现城乡统筹的主要路径:制度创新;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分别从这几个方面来介绍永川区的城乡统筹发展情况。

2.1制度的变化

2.1.1土地方面

(1)创新地票制度

随着重庆土地交易所于2008年12月 4日正式挂牌成立,率先创建了地票制度,永川区也实施了地票制度和宅基地复垦。地票包括复垦、验收、交易

和使用四个环节,具有弹性增加城镇建设用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保障农民土地财产收益三大功能。

(2)户改农民土地处分机制

永川区建立户改农民土地处分机制。即转户不以退地为前提、不以土地换户口和社保。农村居民自愿转为城镇居民后,可选择其中一种方式处置其农村宅基地、附属设施用地及建( 构) 筑物: 一是保留,农民转户后,可继续保留农村宅基地、附属设施用地及建 ( 构 ) 筑物,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收回。二是流转,农民转户后,可在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流转其农村宅基地、附属设施用地及建( 构) 筑物,价格由农民自行协商。三是退出,农民转户后,自愿退出能复垦产生地票的农村宅基地、附属设施用地及建 ( 构) 筑物的,按地票收益直补退地农民的原则,建立了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的市场化机制。(3)农村三权抵押融资

永川以农村居民房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权为突破口,在全面完成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基本完成宅基地使用权及村民住房所有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权确权发证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农村“三权”抵押融资和地票质押、农村建设用地复垦项目收益权质押制度。

2.1.2户籍制度方面

正如上面提到的在农民转户的时候,政府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转户后不强制退土地,农转城居民仍然可以保留农村的宅基地、承包地、林权地。征地拆迁按征地时的政策予以补偿,各项补偿照得。在转户时自愿退宅基地的,还能享受

9-12万元每亩的补偿。

不退宅基地和承包地继续享有农民的所有待遇。转户居民保留承包地、林权地的,种粮直补、家电、摩托车下乡产品补贴、退耕还林补助等农资补贴在国家规定的政策执行期限内继续享受。

有些政策在条件上执行低限,在待遇上执行高限。如农转城人员自转户之日起3年内入伍的,其学历仍执行农村应征青年标准;在入伍服役期间,其家庭优待金按现行城镇义务兵家庭优待金标准计发。

转户后在社保、医保、教育、就业、住房保障方面还有很多好处。如转户人员可自愿选择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享受城镇居

民的养老待遇。在住房保障方面,符合条件的可申请公租房居住,条件成熟时,还可以购买,免征契税。符合条件的可纳入廉租住房保障。

2.2 经济发展

2.2.1工业

目前永川已经形成“一区三园”格局,包括以重点发展机械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新材料等产业,打造重庆汽摩零部件产业基地和重庆电子信息产业配套基地的凤凰湖工业园;发展化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以及造纸、能源、建材、物流等产业,努力打造为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区的港桥工业园;发展中轻型铸锻及加工产业,力争成为重庆中轻铸锻件特色产业基地的三教工业园。重庆市永川区工业园区经济高速发展。2011年1~9月,永川工业园区实现总产值296.9亿元,同比增长88.02%,实现增加值91.08亿元,同比增长92.15%。单从2007年工业园区新引进工业企业107家,单凤凰湖工业园共新增竣工投产企业70家,工业总产值102.2亿元,同比增长38.36%。实现工业增加值33.7261亿元,同比增长52.19%。新建项目中包括华科事业群、新格再生铝、蓬威粉磨站、飞轮生产基地、工具模具钢铸造、金山鑫泰包装集团永川基地、渝琥玻璃等等。机械装备产业已成为重要支撑。随着工业的发展,同时带动大量的周边劳动力转移,在提升永川区经济的同时,为当地农民提供就业机会。例如永川吉安镇利用资源优势和地处永泸交界的区位优势,大力建设吉安小企业创业基地,发展镇域特色经济,带动创业和就业,形成产业集群发展,目前已有兴吉矸石、吉利洗选、巨龙机械等近10家企业入驻,解决当地2200余名农民就业。

2.2.2工业反哺农业

永川区通过建设型驻村、帮扶型驻村、合作型驻村等形式,开展了“百企驻村”活动。引导民营企业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助推民生改善。其中建设型驻村是指企业与政府出资修建农村基层设施,例如:永和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积极为所联系的双坪村出资10万元修建双坪村村级公路;昌通机械公司自驻陡沟河村以来,多方筹措资金,积极解决三邓路至官坟拗路段村民的出行难问题;兴旺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斥巨资积极为所联系的茶园村修建农村道路、农田水利、新型社区等。重庆伟豪实业有限公司、重庆市昌州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国禄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也分别与临江隆顺村、龙洞桥村等村(居)成功对接,落实资金为村

民修建文化广场、爱心食堂等农村文化、卫生、体育公共基础设施。合作性驻村主要依靠自身企业的加速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帮扶型驻村主要是帮扶农村各类困难群体。据统计,永川区“百企驻村”活动开展以来,全区参与驻村活动的民营企业达168家、进村537人次,联系的村有135个、已经结成驻村对子172对;民营企业共提发展建议164条,修建基础设施52个,帮助群众解决困难181件,落实扶持项目52个,落实帮扶资金901.5万元。

2.2.3现代农业发展

永川目前主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规模化、景观化。初步建成了黄瓜山、圣水湖、八角寺三个规划总面积达25万亩的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和23个镇街的特色效益示范园或基地。2建立了8个农产品基地质量安全电子可追溯体系,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发展了以食用菌、苕尖、生姜、莲藕为特色的商品蔬菜基地5万亩。实施茶叶"振兴计划",发展特早名优茶为特色的茶叶基地10万亩。实施以黄瓜山梨、朱沱龙眼为主的10万亩优质水果提质增效工程,因地制宜发展蓝莓、猕猴桃、杨梅等一批名优水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建设20万亩优质水果基地。建设一批万头、10万头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发展循环生态农业,巩固100万头生猪基地,建成1000万只肉兔基地。实施"稻-鳅-菜"、水旱轮作全程机械化示范工程,建设20万亩优质粮油基地。实施"稻-鳅"、"藕-鳅"、"鱼-菜"工程,发展生态健康特色水产养殖业。其中以黄瓜山现代农业观光园、五间西瓜生产基地、金龙蔬菜生产基地、宝峰现代蚕业示范区和胜利路花卉基地等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尤为显著。

其中黄瓜山现代农业观光园打造15个特色产业园。包括西南最大的香草花园——香草园、旅游业与农业完美融合的“西部养生梨园”——梨博园、西部最大的蓝莓基地示范区——蓝莓园、国家荷藕研发及产业化推广应用示范区——十里荷香园,以及桂树园、草莓园、玫瑰园、茶花园、四季花海园等。

而十里荷香园主要目的是打造渝西最佳生态观光农业园区,园区不仅仅是一个现代农业园区,也不仅仅是一个生态度假区,还是新农村建设的试验区。在“十里荷香生态园”项目中,初步规划有“幸福家园示范区”。约1000户农户将集中居住在5 处居民集中居住点。居住地周围建设幼儿园、卫生室、文化室、垃

2数据来自于永川农业农村信息网

圾回收站等配套设施。2011年,“十里荷香生态园”先后成为永辉超市、华润万家超市的“农超对接”生产基地。据估计,项目全部建成后,每年将会有50万以上人次的游客前来观光,可带动当地及周边3000余农户从事特色作物种植、餐饮接待、乡村旅游等产业,推动农民致富增收。

五间镇西瓜生产基地。五间镇购买了中国农业大学获中国专利金奖的益微SOD特许使用权,以专家教授的技术作为支撑,成功开发出SOD西瓜。制定了绿色食品西瓜生产技术规程,开发出了国内唯一的富硒SOD西瓜,填补了重庆富硒西瓜生产的空白。目前,五间西瓜已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2 个产品获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书,有机食品认证,并拥有的三个注册商标的基础上截止2011西瓜种植规模达到3000余亩,总产量达到6000吨,总收入3600万元,纯收入1500万元,亩平均纯收入5000元,带动1080户农户增收致富,为500 名返乡农民工提供了就业和创业机会。

金龙镇蔬菜基地,目前,金龙蔬菜基地形成了以解放村为核心,灯坪、洞子口、金龙等村兼有种植的格局,达到蔬菜种植规模5500亩,龙头企业3 家,专业蔬菜合作社3 家,蔬菜种植微型企业18家,种植大户86户,蔬菜注册商标8 个,通过无公害蔬菜检测10个,蔬菜年产量 2.5 万吨,年产值5000余万元,解决农村居民常年就业岗位2000余个,蔬菜产业不断壮大,现代农业的基本框架逐步形成,推进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带动了镇域蔬菜产业的蓬勃发展。

宝峰镇现代蚕业示范区08年永川区投入90万元,对宝峰镇杨大口村户营规模,经营方式、配套基础设施、技术服务等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确定了宝峰现代蚕业示范区总建设思路:以提升桑蚕生产效益为核心,提高户营规模、单产和质量;促外延,开展综合利用和相关产业融合,提高劳力、蚕房、土地和副产物的综合利用率;抓配套,完善大棚、消毒池、沼气池、路系、水系等硬件设施。此次改革中,该村确定了推行桑枝(蚕沙)- 食用菌、桑- 草- 兔、桑- 草- 鱼等多产业复合经营模式,使蚕农围绕蚕桑产业周年循环作业;推行“专业合作社+ 大户”模式,以农村蚕、兔、菌、渔等方面的能人为领头人,组建股份制专业合作组织,通过专业合作组织,带领蚕农围绕蚕桑产业,开展复合经营,打造蚕桑、食用菌、肉兔等品牌,形成地方特色。

2.3新农村建设

永川的新农村建设主要为农村社区建设。在永川确定为全国农村社区实验区以来,永川区结合本地实际,采取一村一社区的管理模式,探索出了适合自身发展的社区模式“2+3+N”。“2”即组建一个工作机构—社区建设工作委员会,搭建一个公共服务平台—社区居民中心“3”即是完善政府公共服务、志愿者服务、专业经济协会服务三大服务体系“N”是组建多类型的服务组织、协会组织,开展多种社区活动。十一五期间,永川区在辖区 210 个行政村基本建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中心普遍设立了“五室两站一社一校一场”,即村级组织办公室、社区警务室、计生卫生室、科普阅览室、文体活动室、民政工作站、双拥工作站、综合服务社、村民学校、体育场,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类公共服务。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强。 2013年,新建农村人行便道 600 公里,硬油化农村公路1200公里,新建村级客运招呼站 100 个。3改建镇级水厂 19 个,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 80.39%,使农村 40 多万人喝上了“安全水”,建设了 5 个镇级污水处理厂及 5个镇级垃圾收运系统。完成“一池三改”1 万户。社区建设以完善公共服务为核心,在教育、文化及医疗卫生各方面提供公共服务。如:改建农村寄宿制学校 18 所;建成综合文化站 9 个,继续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卷制度,开展镇、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试点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率超过了 60%;推进农村社区警务建设,新组建村义务消防队 30 个;为加强农村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永川区在农村社区建立每村“一站一栏一员”即“一个科普工作站、一处科普宣传栏、一支科普宣传员队伍”制度;2013年末,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4167人,比上年增长4.0%,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350元/月和200元/月,比上年分别增长38.9%和46.0%。农村五保对象1934人,比上年下降27.6%,人均补助水平3600元/年,比上年增长11.1%。4

3如何更好的实现家乡的城乡统筹

综合以上情况,重庆永川区的统筹城乡发展势头良好。但距城乡统筹的最终目标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城乡统筹,一方面不仅要让农民从户籍上变为市民,更要以人为本,让农村从心理上转化为市民;另一方面,加快新农村的建设,消3数据来自永川区交通信息网

4数据来自永川区2014年统计年鉴

除二元结构带来的差异。但目前就我了解的情况,我认为永川区的城乡统筹发展还存在以下的问题。

3.1失地农民安置

因为在城乡统筹的过程中,征地是必然的过程,而征地后农民的户籍变动,如何安置这批农民一直都是政府和学界关注的问题。根据目前永川区的相关政策,对这部分农民户籍变动采取自愿原则。但是实际操作中补偿水平较低、补偿方式单一。并没有考虑农民在被征地后就业困难,生活水平降低的问题。

个人认为,虽然目前永川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带动第三产业,但是毕竟对劳动力的吸收有限。并且由于农民自身的条件限制,比如学历,没有相关的技能水平。进入第二三产业存在障碍也导致了他们在被征地后失去了就业的能力。除了政府的补偿,没有其他的收入维持基本生活。所以除了按标准实施征地补偿以外,还需要对失地农民进行就业引导。比如加大技能培训,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农民进行不同类型的培训等。

3.2新农村建设规划

目前永川区2013年编制的总体规划到2025年。而各个乡镇到新农村建设细节的规划也是层次不齐,往往存在出现问题才加以规划的情况。按照区域规划理论,一个地方的规划要考虑到城市的承载力和未来的发展定位。而如果规划期限过短会直接影响该地区的职能发挥。这也是在中国普遍存在的问题。而永川在这方面就做的不太好。至今未有一个总体详尽的全局规划,并且没换一届领导人,就会对以往的规划予以或多或少的否定,造成资源的浪费以及城市乡村等地方布局的不合理。

3.3管理体制不完善

永川区在新农村建设中,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包括之前提到的“五室两站一社一校一场”。但是,在实际的管理中,由于缺乏相应的管理体制,导致新农村建设在初期投入的时候赢得大家的赞扬,随着这些基础设施投入使用,渐渐的暴露出了维护、管理责权不清,管理队伍状态散漫,自身修养不够,对新知识新技能吸取不够等情况。

3.4无整体规划性

永川的城乡统筹中,对于新农村的建设无规划性可言。长期处于发展一地规

划一地的状态。无论是产业的选择,还是在社区选择,村落布局,建筑设计,建筑结构,环境和配套设施等方面都没有形成全区的统一规划。长此以往,必然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实施状况调研报告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473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Let All Personnel Enhance The Executive Power, Avoid Self- Development And Collective Work Planning Violation, According To The Fixed Mode To Form Daily Report To Hand In, Finally Realize The Effect Of Timely Update Progress, Quickly Grasp The Required Situation.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实施状况调研报告 通用范本

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实施状况调研报告通 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报告文件可用于为规范管理,让所有人员增强自身的执行力,避免自身发展与集体的工作规划相违背,按固定模式形成日常报告进行上交最终实现及时更新进度,快速掌握所需了解情况的效果。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区妇女儿童发展规划(-)贯彻实施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按照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的总体要求,妇女参与社会经济、决策管理、教育、卫生、法律、环境等领域得到了明显拓宽和提高,妇女儿童的生存环境进一步改善,妇女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妇女整体素质显著提高,妇女儿童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实施现状 (一)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妇女参与经济建设的意识明显增强。

发展规划报告

发展规划报告

网络舆情研究机构与学者 1、北大方正 2、北京西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3、人民日报社网络中心舆情监测室 4、广州市邦富软件有限公司 5、中科点击(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6、北京交通大学网络舆情安全研究中心 7、新传媒网络舆情技术实验室 8、北京理工大学网络与分布式计算实验室 9、北京拓尔思(TRS)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0、北京杰诺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11、谢海光 12、南京大学秦州副教授 13、北大李晓明教授 14、中科天玑公司 15、阳光安吉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16、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口碑)研究所 17、北京一飞科达软件有限——Rank舆情监测系统 18、华中科技大学舆情信息研究中心 19、中科院软件中心

网络舆情研究公司 1北大方正2、北京 西盈信 息技术 有限公 司 3、广州 市邦富 软件有 限公司 4、中科 点击(北 京)科技 有限公 司 5、北京 拓尔思 (TRS) 信息技 术股份 有限公 司 6、北京 杰诺在 线科技 有限公 司 7、中科 天玑公 司 8、阳光 安吉互 联网科 技有限 公司 9、北京 一飞科 达软件 有限 ——Ra nk舆情 监测系 统 1成立时间北京大 学1986 年投资 创办 2007年创立于 1998年 成 立 于 200 7年 2公司规模2007年 集团总 收入达 400亿。 拥有互 联网信 息挖掘 技术、智 能搜索 技术,自 然语言 智能处 理等核 心技术。 有11年 以上丰 富的企 业级高 端搜索 引擎软 件产品 是目前 业界最 大的企 业级搜 索引擎 产品提 供商之 一 中科点 击由留 美归来 的林博 士联合 中科院 多位搜 索引擎 领域的 专家共 同创办。 是 Google 和AOL 搜索引 擎的核 心算法 工程师。 3面IT产业、全面应以各级目前已

蔬菜全国重点区域发展规划报告

全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年) 2011-11-30 我国蔬菜(含西甜瓜,下同)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保障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劳动就业、拓展出口贸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国蔬菜产业发展缺乏统一规划,生产布局不合理,市场供应不稳定。制定并实施《全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简称《规划》,下同)将有利于促进蔬菜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优化生产布局,均衡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国际竞争力。 一、我国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蔬菜产业发展迅速,成效显著,地位突出,对加快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发展成效 1.生产规模稳步增长。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特别是90年代,随着全国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蔬菜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据中国农业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瓜菜播种面积在上世纪80年代年均增长近10%,90年代年均增长14.5%,本世纪前7年平均增长1.9%,到2007年达到 2.94亿亩,总产量6.41亿吨。其中,蔬菜2.6亿亩,5.65亿吨,人均占有量427公斤。设施蔬菜发展更快,1980年设施蔬菜不足10万亩,到2007年达到5050多万亩,增长504倍。另据FAO统计,2006年我国蔬菜产量占世界的49.6%,居世界第一。 2.供应状况明显改善。随着交通运输状况的改善和全国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的开通,依托气候、区位优势,沿路、沿海、沿边建立规模蔬菜生产基地,逐步向优势区域集中,华南、长江上中游冬春蔬菜基地和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夏秋蔬菜基地稳步发展,设施蔬菜特别是节能日光温室快速增长,形成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使我国冬春和夏秋淡季蔬菜消费,由过去的有什么吃什么变为吃什么有什么,缓解了供需矛盾,基本实现了周年均衡供应。据农业部统计,2007年蔬菜播种面积列前10位的省区(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山东、河南、河北、广东、四川、江苏、湖南、广西、湖北、安徽)播种面积都在1000万亩以上,共计1.68亿亩,占全国的64.6%;产量共计 3.86亿吨,占全国的68.4%。 3.产品质量显著提高。农业部组织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以来,蔬菜质量安全工作得到全面加强,质量安全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农业部2007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结果显示,按照国家标准判定,37个城市蔬菜中农药残留监测全年平均合格率为95.3%,以京津沪深四城市为例,2007年与2001年相比,蔬菜中农药残留监测合格率提高了30多个百分点。 4.国际贸易快速攀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蔬菜出口增长势头强劲,比较优势逐步显现。据中国海关统计,2007年我国累计出口蔬菜817.59万吨,与2000年相比增长1.55倍;出口额62.14 亿美元,与2000年相比增长2倍;贸易顺差61.06亿美元,居农产品之首,与2000年相比增长2.04倍。我国蔬菜出口量占总产量的1.4%。 (二)产业地位

新区建设调研报告

横琴新区开发建设 调研报告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东发展研究数据库 二○一一年五月六日 广东地方人大决策支持系统横琴新区开发建设调研报告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东发展研究数据库编 2011年05月06日 目录 一、横琴新区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1) (一)横琴新区的地理位置与区位优势 (1) (二)横琴新区开发面临重大历史机遇 (3) (三)横琴新区开发建设的现状与趋向 (5) 二、当前制约横琴发展的瓶颈与突出问题分析 (8) (一)横琴新区开发建设中遇到的六大问题 (8) (二)新区开发管理与利益协调机制的制约 (8) (三)建设新型社会管理体制的基础薄弱 (10) (四)现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存在欠账 (11) (五)产业选择与聚集发展面临难题 (12) 三、加快横琴新区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建议 (14) (一)在“一国两制”框架下创新开发管理机制 (14) (二)加强横琴与澳门产业的对接和错位发展 (16) (三)实行自由宽松的通关管理模式创新 (20) (四)创建粤港澳金融共同市场试验区 (24) (五)建立促进自主创新的开发保障机制 (29) (六)横琴新区新型社会管理体制的框架性设计 (32) (七)注意解决“一国两制”下不同法域的法律冲突 (36) 一、横琴新区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一)横琴新区的地理位置与区位优势 横琴是珠海市146个海岛中最大的岛,面积86平方公里,是澳门面积的3倍。1992年 横琴岛曾被广东省定为扩大对外开发的四个重点开发区之一;1999年澳门回归后曾提出横琴 岛由珠澳联合开发,2001年设立粤澳合作联席会议后调整为粤澳联合开发;2004年为适应泛 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要求,广东省提出将横琴设立为泛珠三角横琴经济合作区;2005年9月, 温家宝总理指示横琴开发要“谋而后动”;随后,为加快横琴开发,推进粤港澳紧密合作,支 持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广东省政府组织编制了《横琴总体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几经易稿后于2008年12月上报国务院;2009年初,按照国务院及有关部门意见, 并结合《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又对《规划》进行了修编。 2009年5月广东省政府再次将修编后的《规划》上报国家发改委。2009年6月24日,国务 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横琴总体发展规划》,明确把横琴建设成为带动珠三角、服务港澳、率 先发展的粤港澳紧密合作示范区。2009年8月14日,国务院批准通过《横琴总体发展规划》。 1 横琴新区作为国家级的第三个新区,与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比较起来,最大的特点 是区位优势。浦东新区、滨海新区是内地的新区,横琴新区最大的差异是一国两制的结合点, 独特的区位优势使得它的总体发展规划确定的任务、目标都是围绕着促进澳门产业适度多元 化、维护港澳的长期繁荣稳定以及通过和港澳的合作发展带动珠三角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从而在珠江三角洲城市一体化、经济一体化以及珠澳同城化、港珠澳合作当中,发挥它独特

区域产业的发展战略的基本模式

区域分析与规划(教学参考书) 前言 内容提要 第七章区域发展战略 第一节战略与区域发展战略第二节发展方向与战略目标第三节战略抉择 第四节发展战略的理论模式第八章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第一节增长极理论 第二节核心-边缘理论 第三节点-轴渐进扩散理论 第四节圈层结构理论 第九章区域土地利用与保护第一节土地和土地利用

第二节土地的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土地类型与土地利用分区 第四节优势区规划 第五节土地保护 第十章区域产业规划布局 第一节产业的分类及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第二节第一产业规划布局 第三节第二产业规划布局 第四节第三产业规划布局 第十一章区域基础设施规划 第一节基础设施的性质和作用 第二节基础设施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第三节区域交通运输规划 第四节区域给水、排水规划 第五节区域电力规划

第六节区域电信规划 第十二章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节城镇体系规划的意义、内容和方法 第二节城镇发展区域条件分析评价 第三节城镇发展战略与人口城镇化水平预测 第四节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第五节重点地区和主要城市的发展战略规划 第十三章区域环境规划 第一节区域环境特征与环境规划要求 第二节区域环境规划编制程序与工作步骤 第三节区域环境规划主要内容 第四节区域环境规划方法与技术要点 第七章区域发展战略 第一节战略与区域发展战略

战略这个词本是军事上的用语。军事战略指对战争全局的谋略和谋划。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战略研究已超出军事的范围,被引伸到经济、科技、教育、社会发展等领域。1958年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的《经济发展战略》著作出版后,经济发展战略研究逐步受到重视。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起亦广泛开始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 战略这个概念,泛指带全局性和长远性的重大谋划。战略研究对推动区域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有重大意义。战略研究具有如下特征: (1)全局性。研究对全局发展有指导意义的规律和影响总体目标实现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 (2)长远性。不仅要研究全局整体的发展方向,而且要研究自始至终的整个发展过程。 (3)综合性。任何一种战略谋划都不是单一的,都必须综合考察社会经济各种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如科技、经济、社会的相互渗透和协调发展问题,整个发展潜力问题等。 (4)层次性。事物系统结构的层次性,决定着为其发展服务的战略研究具有结构层次性,对解决不同层次的问题,应制定不同的发展战略。因此,一个战略方案常常是具有多层次结构(子战略)的有机整体。各个子战略服从于整体战略。

可行性研究报告6-总体发展规划

可行性研究报告6-总体发展规划 第六章合肥物流园区总体发展规划6.1 总体框架规划6.1.1 总体功能规戈根据合肥物流园区的市场定位,合肥物流园区的总体功能规划将围绕物流服务运作.物流环境建设和物流发展推进三大功能进行。 合肥物流园区总体功能①物流服务运作功能以园区内物流基础设施为依托,以园区物流信息系统为支持,以园区管理系统为保障,以进驻园区的各类物流企业为服务主体,以园区影响范围内物流需求为服务目标,构建全方位.多元化的合肥物流园区物流组织管理与服务运作系统,以设立和提供共性化与个性化.差异化相结合的综合性物流解决方案作为园区内物流服务企业的发展方向,为合肥市域范围内的物流服务需求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支持。 ②物流环境建设功能以合肥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和合肥物流园区建设可行性研究为发展指导,依照功能强大.运作协调.服务便捷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对合肥物流园区的相关基础设施进行突出重点.兼顾全面的有序和分步滚动式建设,以园区运作管理为核心,发挥园区内各类企业间沟通桥梁和联系纽带作用,在承担园区内基础设施环境与市场运作环境建设并进行技术与政策保障任务的同时,在园区内积极推广各类先进的物流运作与管理技术,使企业的物流运作能力在公平竞争和高效高质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挥。

③物流发展推进功能通过园区内各类物流服务企业的经营运作,为合肥市现代物流服务提供示范,促进合肥全市范围内各类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服务的转型进程;通过推进园区政策环境建设,包括园区企业准入与汰出规则的制订与执行.进入园区企业优惠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以及调节和处理企业运作中遇到的各类困难和问题,支持和培育园区内物流服务企业的健康发展,并以优良的服务实践效果推动和鼓励合肥市工商企业发掘物流需求空间和利润空间,使物流服务成为越来越多的工商企业的发展支持,从而扩展物流园区的服务领域和影响力。 6.1.2 总体结构规划合肥物流园区总体结构的发展设想为:根据园区总体功能的定位,依照发挥其总体功能的基本原则,在物流园区管委会的直接领导和组织下,通过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园区管理系统建设,按照园区系统建设设想,将物流运作企业引入园区,构建合肥物流园区服务运作系统,通过服务功能与服务内容的不同组合,最终构成合肥物流园区的三大服务运作功能平台,即公铁联运中心.区域物流中心群和城市配送中心群。 6.1.3 总体规模规划6.1.3.1 预测依据及参数本次计算中,合肥物流园区适用货类物流服务量将作为合肥物流园区规模估算的基础数据,同时考虑其中供应链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服务量与适用货类物流库存量对公用设施的需求程度,最终确定合肥物流园区基本规模。

西安市渭北工业区产业发展规划案例

西安市渭北工业区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 (草案) 西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一二年八月

目录总则0 一、规划背景0 二、规划依据0 三、规划范围1 四、规划期限2 第一章发展基础3 一、自然条件优越3 二、交通条件良好3 三、工业实力日益增强4 四、布局日趋合理5 五、发展前景广阔6 第二章总体要求6 一、指导思想6 二、发展原则7 三、发展目标8 (一)近期目标(2012-2015年)8 (二)远期目标(2016-2020年)8四、总体布局9

五、产业定位10 第三章高陵装备工业组团10 一、发展目标10 二、范围与布局11 三、产业定位12 四、重点任务13 (一)重点建设10大专业园区13 (二)做大做强汽车产业14 (三)加快发展新材料产业17 (四)提升发展装备制造产业20 (五)稳步推进现代化工产业24 (六)节能环保产业26 第四章阎良航空工业组团28 一、发展目标28 二、范围与布局29 三、产业定位30 四、重点任务30 (一)重点建设七大专业园区30 (二)做大做强航空产业31 (三)加快发展航空新材料产业35 (四)积极发展相关制造业36

(五)循环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37 第五章临潼现代工业组团38 一、发展目标38 二、范围与布局38 三、产业定位39 四、重点任务39 (一)重点做好四大专业园区建设39 (二)重点打造四条产业链40 (三)培育四大产业集群41 第六章政策建议44 一、土地政策44 二、财税政策45 三、金融政策46 四、招商引资政策47 五、环保政策50 第七章保障措施51 一、加快渭北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51 二、进一步完善优化工业投资软环境51 三、努力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引进和管理52 四、大力推动工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53 五、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55

我国区域规划的发展及现状分析

我国区域规划的发展及现状分析 摘要: 区域规划是协调人口、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地区关系的区域开发与国土整治方案,对明确区域开发战略、认清其发展方向、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协调区域矛盾等具有重要作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区域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区域规划在经济发达国家开展较早,包括德国、法国、荷兰等,成效显著。日本、韩国等一些后发展国家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也通过区域规划工作,有效解决了影响经济发展的许多国土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等问题。区域规划作为一种重要的政府干预手段,是同发展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为解决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矛盾以及协调区际关系应运而生的。我国发展市场经济,须要重视区域规划工作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区域规划,具有长期性和战略性等特点,对发挥地区优势、合理配置资源、改善区域关系有着重要的宏观调控作用:首先能够有效地处理“外部不经济”事件,协调 经济发展、国土保护和社会进步的关系;其次能够协调效率与公平的问题,推动共同富裕等社会目标的实现;第三能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加强区域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市场终究要落实到区域,形成若干区域化 的市场。区域规划能够根据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和问题,通过生产力布局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结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进行宏观调控,协调各部门和各地区利益,协调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区域规划是高层次、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工作,因而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社会、经济、环境持续发展等各方面看,区域规划工作仍需要大力加强。 一、区域规划的概念及其内涵 什么是区域规划?目前还很难下确切的定义。这种不确定性主要是由于区域规划这一具有很强实践性 的概念,其外延与内涵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规划实践不断发生着变化。 (一)区域规划的传统定义 区域规划是对某一特定区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所作的总体部署。区域的范围有大有小,在我国,可以是跨几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如上海经济区区域,包括上海市和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等城市;也可以是一个省范围内的区域,如少‘广东省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区域。’一个地区工农业生产布局和城市发展规划有各种不同的方案可供选择,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方案,可以出现许许多多的状态和空间景象。区域规划就是要在多种方案的比较和选择中确定适合规划区域未来的发展目标和经济建设的总体蓝图。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国民经济建设的物质载体。地区的国民经济建设与土地利用密切相关。国民经济建设的空间布局与土地利用的安排不能分割。因此,从规划工作的实施而言,区域规划实际上就是对区域国民经济建设和土地利用进行全面的、轮廓性的部署。正是由于经济建设布局与土地利用紧密相关的缘故,所以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区域规划与地区性的国土规划两个概念互相通用。例如,在德国、英国、俄罗斯等国称为区域规划的工作,在日本、朝鲜等国却称为国土规划。 从上述不难发现,区域规划就是地区性的国土规划。比较区域规划和国土规划,两者在性质和内容上基本相似,都是属于以国土开发利用和建设布局为中心的地域性综合规划。国土规划与区域规划的关系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区域规划是国土规划的组成部分。 (二)现代关于区域规划的定义 区域规划是根据规划区域的发展条件,从其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出发,明确规划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总体建设,包括土地利用、城镇建设、发展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 服务设施布局、环境保护等方面作出总体部署,对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建设项目进行统筹安排,并提出实施政策的比较长远而全面的发展构想,是描绘区域来来经济建设的蓝图。区域规划的目的是发挥区域的整体优势,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促使区域社会经济快速、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区域发展战略、产业集聚与经济园区规划

区域发展战略、产业集聚与经济园区规划 中国园区经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成为国家和地方经济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是中国经济腾飞的中坚力量。园区内产业不断地从集中到集聚,通过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同时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在经济版图中扮演着“增长极”的角色。经济园区同时也担负了中国技术创新和现代化产业建设的重任,在对外出口、土地开发、吸引就业以及城市化进程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中国经济园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 中国园区的发展历程是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内地城市、再到西部整体的全国开花的过程。而园区的类型,由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等,逐渐向多功能、专业化发展。但是,在中国园区建设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中国园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正面临的巨大挑战与困境: 1、产业定位不清 工业的园区化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发展的大趋势,但园区化只解决了产业集中或集聚问题。许多园区盲目的仿效、复制国内外成功园区的模式,缺乏功能分区,专业化分工不明确;许多工业园区主导产业种类太多,范围太广,缺乏突出的产业优势,总体产业定位不清,不利于资源的集中配置,使得主导产业的主导作用淡化,不能形成区域核心竞争力。从全国来看,除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园区将服务业作为其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外,其他园区,特别是中西部园区基本都以装备

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等作为其重点发展领域。但就经济基础、研发环境等因素而言,除少数地区具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和优势外,大部分园区提出了与自身条件不相符的产业发展计划。 2、产业链多而短,产业关联度不高 国内成功的工业园区,除了有良好的产业定位,还必须有协调的主辅产业关系。如上海张江科技园突出发展生物医药和电子息产业,信息技术又集中在集成电路和软件领域,园区内芯片设计公司、硅片制造公司、光掩膜和封装测试企业以及相关的配套和设备供应公司,使园区初步形成了集成电路产业链。但很多工业园区在吸引产业方面似乎过于盲目追求数量,而忽视了它们之间的关联性和相互渗透性,没有适当引进上、下游产业,导致园区内无法形成有效的产业链,因而无法产生企业聚集带来的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园区也就难以形成持续发展的动力。 3、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 中国多数园区产业群的企业组织结构均明显地表现为对核心大企业的过度依赖,核心企业和外围企业之间实力悬殊,中小企业的发育相对不足。而地方政府又往往在资源和政策上更多地向园区核心企业倾斜,又加剧了中小企业发展的难度。园区企业外资化、大型化,严重制约了培育中国本土国际性企业的空间。 4、园区政策使用不当,造成资源浪费和“候鸟企业”现象出现 90年代以来,园区发展规模急速扩大,地方政府不断规划新的园区。为了吸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报告22985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2017学年——2019学年) 为了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深化学校内涵发展,推进学校品牌建设,牢牢把握今后三年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根据《桐乡市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方案》要求和学校实际,特制定学校2017—2019 学年三年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学校基本情况 东方学校是2005 年经桐乡市教育局批准的一所新居民子女学校。学校地处桐乡市区内,交通方便,环境优美。 学校目前在校生2000多人,41个教学班。教职工116人,专任教师101 人,大专及以上学历98 人。学校以育人为宗旨,“让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欢乐的童年!”,“人品教育”是我校努力打造的品牌。 第二部分:学校发展现状 1.学生素质明显提升。 学校注重“轻负担高质量” ,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让每个学生学有所长。 每一年的“庆六一”、运动会、母亲节、科技节学生踊跃参加,硕果累累。2.品牌建设初显成效。 学校注重特色创新和品牌建设,德育工作已经成为学校的一张名片。 3.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不断充实我校教师队伍,教师年龄结构相对年轻化;学科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学科带头人的专业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4. 深化了校园文化建设需。 近年来,学校基于传承与创新,形成了以“养正”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题,文化建设的整体框架相对成熟,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发展不断增强。 第三部分:学校办学理念与发展定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养浩然之气,正做人之本”办学思路,面对机遇和挑战,通过“创新工作机制、转变工作思路、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校品味” ,不断探索,勇于实践,科学管理,用心育人,结合学校办学愿景和实际,使学校发展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努力创建让学生喜爱、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新居民学校。 第四部分:发展目标与工作措施 (一)、三年总目标

区域规划案例分析报告报告材料

区域规划案例分析 云南省十二五及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分析 班级:11级地理科学2班 时间:2013.11.21

组长:侯开仙(2011022208)组员:王露菡(2011022221)张懿萱(2011022207) 马启美(2011022219) 姚建霞(2011022224)

云南“十二五”及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摘要:云南是祖国的西南大门。在我国2万多公里的陆地边境线中,云南就有长达4060公里的国境线,约占我国陆上边界的五分之一。云南地理条件优越,与越南、老挝、缅甸三国接壤。它不仅同中南半岛山水相连,而且可以通过中南半岛进入南太平洋和印度洋,是连接亚洲大陆腹地与中南半岛和西亚次大陆的链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纽带。正是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突出的区位优势,云南历史上就是祖国的西南门户,是中华民族与东南亚、南亚、西亚等地区人民友好交往的重要通道。在云南发展的十二五规划及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当中,构想把云南建设为一个铁路四通八达的地方,充分突出云南在祖国西南的各方面优势。 关键词:云南铁路十二五基础设施规划

“云南十八怪,火车没有汽车快”,山路十八弯给云南带来了富饶的自然资源外,也给云南交通运输制造了一道难题。因此,云南一直把铁路运输工程作为重点加以投入。 一、云南现铁路发展状况 在云南铁路的发展有着百年的历史,早在1910年云南就建成了中国第一条国际铁路,但在过去的一百多年当中云南铁路却发展缓慢,建成的铁路线屈指可数,甚至在1999年到2009年间云南没有任何一条新建成的铁路。而且,建成的铁路多集中于滇东和滇中地区,建成的铁路大多速度慢,载客量低等,利用不充分。因此,云南铁路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发展早、发展慢、滇东多、滇西少、高技术铁路缺乏的特点。 二、十二五及中长期铁路规划 1、前期回顾: 在十一五规划当中,铁道部对云南铁路发展提出了四个工程:一是大理到香格里拉,大理到瑞丽;二是成昆铁路、贵昆铁路、南昆铁路增加二线;三是玉溪—蒙自—河口,玉溪—思茅—磨憨铁路建设;四是以昆明为中心的枢纽改造和物流中心建设。然而,在诸多原因有影响下云南的十一五铁路规划并没有完全完成。因此云南在“十二五”时制定了新规划以及中长期规划。 2、规划目的:

乡村规划建设调研报告

乡村规划建设调研报告 秀美乡村规划建设工程是新农村建设工程发展到一 定阶段的延续和提升,是加快农业发展、提升农村建设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美丽中国”的概念,省制定了“绿色崛起”的发展方针,县大力打造“山水”的绿色品牌,我镇充分响应上级党委政府的号召,以新农村建设点为依托,积极推进“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工程”,既促进了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又保证了农村可持续发展,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根据武人常办字[2014]10号文件的指示精神,镇人大主席团紧紧围绕辖区内的秀美乡村规划建设情况展开调研,突出强调“实事求是,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认真分析,透彻地揭示事物本质”,现将我镇人大对辖区内的秀美乡村规划建设的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经验与成果 〈1〉领导重视,责任明确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秀美乡村规划建设工作,始终把这项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国土所、规划所、林管站、新农村办、“乐居家园”公司、各村

村委会为成员单位的秀美乡村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严格根据各自承担的规划建设监管职责签订责任状,明确责任单位和具体责任人的监管任务。 〈2〉以人为本,尊重民意 我镇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村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切实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尊重村民意愿,引导和依靠村民的智慧与力量,逐步推进秀美乡村规划建设工程。 〈3〉乡村统筹,规划先行 以规划为统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乡村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逐步形成乡村统筹发展体系。 〈4〉服务大局,加强整治 依据乡村统筹规划,结合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及“增减挂”政策,全面整治农村闲置住宅、废弃住宅、私搭乱建住宅,严禁滥占耕地建房,加快农村危旧房、土坯房改造,打造优美村容乡貌。 〈5〉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现代化发展水平 深入实施乡村公路网络化、农村自来水普及、农村信息通讯推广和林区作业道路修建等建设工程,大力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完善小微型水利、水土保持设施,加强农村防灾减灾抗灾能力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水准。

硅晶圆产业发展规划

硅晶圆产业发展规划 近年来,全球硅晶圆出货量、市场规模和产能均得到明显提升, 其中,6英寸及以下产品的产能和市场份额占比都趋于下降,而12英 寸产品的重要性得到明显提升,预计未来硅片尺寸增大化是必然趋势。 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以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支撑点,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新型产品生产和应用,积极开展产 能合作,有效提高区域产业的质量和效益。 为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依据国家和xx省产业发展 规划,结合区域产业xx年发展情况,制定该规划,请结合实际情况认 真贯彻执行。 第一部分规划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产业发展方式,立足满足国 内需求,以结构调整、新产品开发和应用为重点,培育壮大企业规模,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第二部分坚持原则

1、区域协同,部门联动。深入推进区域产业发展协同发展,在更大区域范围内打造产业发展链条,形成错位发展、共同发展格局;加强部门间的统筹协调,建立联动机制,形成合力。 2、开放融合。树立全球视野,对标国际先进,把握“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契机,聚焦产业重点领域,探索发展合作新模式,在全球范围配置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产业竞争合作,走开放式创新和国际化发展的道路。 3、创新机制,深化改革。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积极稳妥推进产业体制改革。加大科技创新政策、资金投入,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4、产业联动,协同发展。统筹协调产业与关联产业联动发展,培育关联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成链发展,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行业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扩大高端产品服务供给,加快产业和产品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5、因地制宜,特色发展。紧密结合区域发展要素条件,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围绕核心产业,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形成各具特色、差异发展的发展新格局。

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研究报告

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前期研究报告 ——前言 1984年国务院批准《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到80年代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原城市总体规划安排的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大部分已经实施完成,有些方面已不适应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需要。根据《城市规划法》的有关规定,经过认真研究,从1989年开始修编《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在上报国务院审批过程中恰逢2000年广州市行政区划调整,国务院办公厅要求“总体规划暂缓批复,规划调整期间,广州市的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参照原上报国务院的城市总体规划”。 2000年,广州市开始编制《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确立了“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空间拓展方针,并相继编制了番禺、花都两个新区发展规划,完成了《近期建设规划》,形成了城市规划实施跟踪评价制度,及时地对规划进行政策调校,有效地指导了城市建设,增强了广州城市发展的科学性,较好地发挥了规划对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引导和宏观调控作用。“十五”期间,广州城市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区域中心功能进一步加强,成为华南地区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依据国务院和建设部的指示,在综合2000年之后广州的发展实际以及《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的基础上,形成了《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10)》,并获得国务院批复(国函(2005)105号文)。 2010年,在现行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广州市将通过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城乡生态环境、拓展并优化空间布局,初步形成由中心主城区、南沙副城区、花都副城区、萝岗副城区、荔城组团、街口组团组成的“一主三副两组团”的城市空间布局,同时不断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优化功能分区,强化城市六大功能建设目标:经济中心、国际都会、创业之都、文化名城、生态城市、和谐社会。 为了更好地发挥总体规划指导城市中远期发展的根本作用,响应中央宏观政策,落实新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2]13号)等国家相关规划政策,深化和落实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5-2020)[征求意见稿]、《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等上层次规划,以及为了实现2020年把广州建设成为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的战略目标,2010-2020年的空间发展将实现从以“南拓、东进”为主的拓展战略向强调“优化与提升”的品质战略转移。

区域规划与区域分析报告

第二章:规划区现状及重点问题分析、 第一节:规划区现状: 1.地理位置: 武汉理工大学鉴湖校区位于北纬30°30’59.72″,东经114°13′27.62″,处于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为武汉理工大学马房山四大校区之一,在呈带状分布的马房山校区中处于中间地段,连接着西院与南湖。鉴湖校区位于雄楚大道,由北部的洪达巷,东部的工大路,南部的雄楚大道以及西部的武汉科技学院包围而成。如图所示: 2.校园区域布局 鉴湖校区功能分区明确,设施齐全,面积虽然不大但是容纳量可谓不小。鉴湖校区主要是教学任务以及学生住宿的场所,平面基本成正方形(缺了左上角西北方向上的正方形,同时右上角东北方向多了三角形的草坪),其边长为530米,粗略估计面积0.2809平方公里。其中包括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绿化休闲区等部分。其中,鉴湖校区较之于其他校区尤为独特的是它是最具有人文气息,同时也是理工大景色最具有观赏性校区之一,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便是鉴湖的存在,鉴湖校区也是因此而得名。 (1)教学区: 教学区的主要部分位于鉴湖校区的东南部,成东西走向的长方形分布,边长300米,宽度为100米,面积为0.03平方公里。包括鉴主,鉴一,鉴二,鉴三以及处于工大路东侧的鉴四(外国语学院),为鉴湖校区总面积的10%。鉴主教学楼是鉴湖校区乃至武汉理工大学的最高建筑,理所应当的成为了理工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全称是“鉴湖校区主教学楼”,二十层将近四百个教室的庞大容纳量也使得它承担了鉴湖校区众多院校的主要教学任务。鉴一教学楼位于鉴主教学楼的西侧,主要承担学校会议以及部分教学任务。鉴二教学楼位于鉴一教学楼西

侧,因为学校文艺活动众多,需要一些专业的场地来满足学校社团的排练需求,在鉴湖校区其他楼栋足以满足鉴湖师生教学任务的前提下,鉴二的主要用途被定位给学生社团诸如大学生艺术团等提供排练场地以保证大学生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鉴三教学楼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承担楼栋,楼高五层,每层设教室四个,全部为百人以上的大教室,为鉴湖校区各学院的跨学系教学提供了充足的教室保证。鉴三教学楼还是鉴湖校区各个教学楼中空调设施最为齐全的,也成为了酷暑隆冬时节同学们自习的首选。鉴四教学楼是鉴湖教学楼中唯一处于工大路东侧的教学楼,与理工大学附属小学相邻。鉴四教学楼主要是用于外国语学院与艺术与设计学院的日常教学,学术报告,艺术学院学生作品展等种类繁多的活动,作为仅次于鉴主教学楼高度的鉴湖第二高楼,鉴四教学楼同样也为其他学院提供了充足的教学平台以及学生自习室,满足了广大鉴湖师生的学习需求。五大教学楼充分保证了师生的教学活动以及课后的自习,同时也提供了对外交流以及学生课余素质拓展活动的展开,很好的完成了教学区的任务。 (2)运动区 运动区包括学海公寓西侧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排球场以及学生活动中心,还包括西11舍旁自然草坪足球场和篮球场。总面积约为0.03平方公里,占鉴湖校区总面积的10%,与教学区面积大致相当。为了便于学生的课余时间锻炼身体,因此运动区总是伴随着生活区一同存在。鉴于鉴湖校区有两个学生生活区,因此运动区也是分为两个部分。学海公寓西侧的运动区是最为全面的,包括一个80*100人工草皮足球场,40个标准大小塑胶地面篮球场,八个标准网球场以及四个标准排球场。如此规模的运动设施已经足够满足大多数鉴湖同学的课余身体锻炼,也为同学们业余爱好能力拓展提供了一个很广大的平台。午后以及周末经常可以感受到操场同学们矫健身姿带来的热气息,这也为鉴湖校区平添了许多朝气与活力。另一个运动区是西11舍旁边的足球场以及篮球场,但是因为年久失修,曾经的真草标准足球场如今早已经破败不堪、杂草丛生。中部也因为同学们为了方便而走出了一条土路,丝毫不见足球场的样子。篮球场的损毁要轻微一些,但是石灰地面也已经坑坑洼洼,球框也已陈旧,但是仍然能保持篮球场的功能,为西宿舍区的同学们提供必要的场地进行运动。相较之下,西宿舍区的运动区功能要单一许多,并且承载能力已经大不如前,但是总体来说鉴湖校区的运动区已经能够很好的承担同学们课余的运动需要。 (3)生活区 鉴湖校区是武汉理工大学居住人数最多的校区,生活区分两部分,分别是位于学校东北部的学海公寓,以及位于校区南部的西9~西11公寓。学海公寓包括A~G栋共七栋公寓楼,主要居住人群是学生资环、信息、材料、管理等学院的大二至大四学生。每栋公寓楼约有宿舍120间,一共能够容纳540人左右。其中一楼到五楼是四人间,六楼及七楼是六人间。每间宿舍都带有独立卫浴,四人间配备书桌与床铺一体的设施,也是最为方便的设施。六人间咋显得有些拥挤,两个上下铺与两个上铺,下面摆放六张桌子,会因为没有衣柜的原因而给生活带来些许不便。学海公寓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生活体系,每个楼层的一楼都开设了一些诸如超市、小卖部、台球室、洗衣店、奶茶店等生活娱乐设施,同学们下楼进行购物消遣等活动都会方便很多。楼下还有大片的草坪,又给同学们的休憩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每到傍晚,草坪上都会聚集来自周边生活区的人们,或与宠物玩耍,或与朋友聊天,或与爱人相依,为校园带来了阵阵温馨与欢笑。西7~西11舍多为研究生宿舍,也是鉴湖校区较为悠久的公寓,从外观就可以看出些许

新材料产业规划及案例

新材料产业规划及案例 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市场研究及运营战略一体化服务商 中机系(北京)信息技术研究院 CHINA MACHINERY MARKETING ACADEMY 官方网站:产业规划https://www.doczj.com/doc/0411867028.html, 版权声明:该报告知识产权归中机系(北京)信息技术研究院所有,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篡改、挪用、从事盈利性宣传活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新材料产业规划 新材料涉及领域广泛,一般指新出现的具有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或是传统材料改进后性能明显提高和产生新功能的材料,主要包括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和先

新材料产业规划案例 江苏盐城灌东灌东新材料产业园产业规划方案设计 项目背景 在产业升级改造的大背景下,长三角对新材料的需求较大。灌东新材料产业园面临着市场基础雄厚,市场空间广阔的有利产业局面。国家、江苏、盐城市制定的一系列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规划,为盐城发展新材料带来了良好的政策基础。 项目思路 经过综合分析,在园区定位生态循环绿色节能示范基地的基础上,中机院将园区产业定位为江苏最大的节能建材基地、东部沿海田转型开发示范点、中国最大的汽车轻量化新材料生产基地。

通过严格的产业筛选和产业分类,科学定位灌东新材料产业园未来构建“2+3+2”的现代产业体系。 两个主导产业:金属新材料和新型建材。 三个先到产业:新能源材料、复合新材料和前瞻产业。 两个基础产业:现代服务业和装备制造业。

项目效果 项目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得到专家和盐城市政府的一致认可。为盐城市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起到领军作用。 长春高新区长德新区产业规划、总体概念规划 项目背景 为了探索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县市快速发展的方式,创新长春市经济发展与区域合作的模式,长春市政府决定在长春高新区发展基础上建立长德新区(面积为330多平方公里)。长德新区的开发建设将是长春高新区空间拓展的需要,是长吉一体化的重大举措,更是长东北先行先试合作共赢的大胆尝试。 项目思路 中机院项目组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秉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立足高新区发展实际,构建以七大产业集群、三大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实现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创新能力、节能环保、服务体系、城市功能六个方面的突破,做好高效、带动、创新、集约、集群五个发展,最终要把长德新区打造成为国家级战略新型产业的综合试验区。七大产业集群是指新能源汽车与零部件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现代医药产业、新材料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环保装备制造业和精优食品加工业集群,同时做好现代物流、科技创新服务和基础服务三项配套产业。中机院在创新理念的前提下,提出打造“春之声、春之舞、春之色、春之睿、春之新、春之阡陌”六大

郑州市郑东新区总体规划调研报告

题目郑州市郑东新区总体规划调研报告 专业07级城市规划 姓名张永辉 学号 070907236 调研时间 2010年09月03日 2010年09年08日

目录

郑州市郑东新区总体规划调研报告 一、规划背景与过程 郑州市位于全国经济地 理位置的“中心”,是中国内 陆最大的铁路、公路、电信枢 纽。既有亚洲最大的货运列车 编组站,又有全国最重要的客 运周转中心,京珠、连霍高速 公路在郑州交汇,也是贯通中 国东西、南北的光缆通信枢 纽。郑州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人 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中心。 郑州市是河南省省会,位于河 南省中部偏北,是河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为广阔的黄淮平原。郑州是亚欧大陆桥上的重要城市,是国家开放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八大古都之首。 开发建设郑东新区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为更好应对中国加入WTO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尽快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稳步推进城市化进程,提升城市品位,为把郑州建设成为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而采取的重要举措。 按照1998年国务院批复的《郑州城市总体规划(1995年至2010年)》的要求,郑州市区人口发展长远目标为500—600万,城市化水平达70—80%。目前,郑州中心城区规模偏小,而且受陇海、京广铁路交叉分割,拓展空间受到制约,与近亿人口大省省会城市的地位和建设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远不相适应,因而必须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按照21世纪国际现代化城市的功能要求对省会郑州总体规划进行完善、修编,这是规划郑东新区的主要背景。在这个前提下,为了保证郑东新区规划体现新世纪、新郑州、高起点、高品位的要求,我们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