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声学Ⅱ——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3
和声学课程(第一章)教案
一、课题:绪论
二、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和声的起源和发展的大致脉络。
2.多声部音乐概述
三、教学内容要点:
1.学习和声学的目的、方法和要求
2.和声发展的大致脉络
3.和声在多声部音乐中的地位
四、重点、难点:
和声学与其他多声部音乐的区别以及学习和声学的方法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六、主要参考书目和资料
冯鄂生著.《和声实用基础教程》. 西南大学出版社,2007
斯波索宾著.《和声学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七、课堂教学
(一)复习提问
你打算如何学习和声学?
(二)讲授新课
1.从绪论开始,阐述和声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1)9世纪多声音乐特点
(2)15世纪出现三和弦
(3)17世纪产生的带伴奏的主调音乐
2 .多声音乐的概述
(1)主调音乐:同时运动的几个声部中,有一个声部为主旋律。
(2)复调音乐:两个或多个有独立意义的声部结合而成。
3.和弦:以三度叠置为原则
(三)课堂小结
学生能够接受并掌握本节内容
(四)布置作业或思考题
教材第12页 8题
(五)课后分析
和声学课程(第二章)教案
一、课题:和弦
二、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和弦及和弦外音的概念、种类及性质,。
2.掌握各种原位、转位和弦的构成情况
三、教学内容要点:
1.和弦及和弦外音的概念
2.和弦及和弦外音的概念、种类及性质
四、重点、难点:
和弦的构造及转位以及和弦外音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六、主要参考书目和资料
冯鄂生著.《和声实用基础教程》. 西南大学出版社,2007
斯波索宾著.《和声学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七、课堂教学
(一)复习提问
第十四章副三和弦
●概述
●下属功能组副三和弦的使用
●属功能组副三和弦的使用
●具有复合功能副三和弦的使用
大、小调自然音体系的和声,除了Ⅰ、Ⅳ、Ⅴ三个正三和弦外,在调式Ⅱ、Ⅲ、Ⅵ、Ⅶ四个副音级上构成的三和弦称为副三和弦。本章重点讲述副三和弦的功能特点以及常用的和声手法。
一、概述
1. 副三和弦极其功能
⑴副三和弦的结构相对于正三和弦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大调中Ⅱ、Ⅲ、Ⅵ级为小三和弦,Ⅶ级为减三和弦,与三个正三和弦大三的结构形成色彩上的对比;小调的Ⅱ、Ⅶ级为减三的结构,Ⅲ级为增三的结构,Ⅵ级为大三的结构,与三个正三和弦的小三结构形成色彩上的对比。因此,副三和弦的运用可以形成和声色彩上的调剂作用。
⑵大、小调功能体系的和声是由主、下属、属三种功能组成,Ⅱ、Ⅲ、Ⅵ、Ⅶ级四个副三和弦分别归属于三种功能。其中Ⅱ级由于和Ⅳ级有两个共同音而属于下属功能和弦;Ⅶ级和Ⅴ级有两个共同音,而属于属功能和弦;Ⅲ级与Ⅰ级、Ⅴ级各有两个共同音,而具有主、属两种功能性,因其中有导音存在,属功能占优势;Ⅵ级与Ⅰ级、Ⅳ级各有两个共同音,而具有主、下属两种功能性,因其中有主音存在,主功能占有优势。副三和弦充实了每个功能组,改变了原来完全由正三和弦进行和声写作的单调局面。
⑶副三和弦的运用丰富了和弦的根音关系,在低音部可以形成平稳流畅的旋律线条,加强了低音部的流动感。
例 14—1
2. 副三和弦的一般应用方法
⑴功能代替:每个副三和弦都可以用来代替同功能的正三和弦,使正三和弦与副三和弦交替使用,形成和声色彩上的对比。
例 14—2
⑵功能延伸:副三和弦还可以放在同功能正三和弦之后,形成功能内紧张度及不稳定性的递增。
和声教案绪论四部和声
导入:
和声是音乐中至关重要的一个要素,通过合理地运用和声,可以丰富
乐曲的层次和表现力。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和声的基本原理和技巧,本
教案将从四部和声入手,探讨和声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一、四部和声概念
四部和声是指在音乐作品中同时存在四个独立的声部,分别是高音、
次高音、中音和低音声部。四部和声要求每个声部都具有独立的旋律线,
同时与其他声部相和谐地交织在一起,形成和声纵横的音响效果。
二、四部和声的基本技巧
1.多声部的互补性:四个声部互相补充,相互交织,共同塑造出完整
的音乐形象。高音部负责主旋律的呈现,中音部提供主旋律的补充和延伸,低音部则扮演着和声基础的角色。
2.声部的独立性:四个声部在旋律走向和音程组合上应尽量保持独立性。每个声部都应该有明确的旋律线,并且避免出现声部之间有相同音高,或者音程太过接近的情况。
3.和声的横向与纵向关系:四部和声不仅追求单个声部的和谐与流畅,还要注重整体声部之间的横向和谐和纵向合理的音程跳跃。在横向上,声
部之间的音程变化要尽量平稳,尽量避免紧张的跳跃;在纵向上,要注意
正确运用协和音和不协和音,以增强音乐的表现力和色彩感。
4.双度的运用:四部和声中,双度是最简单和最基本的协和音,也是
最常用的协和音之一、双度具有较为稳定的音响效果,可以起到连接和衔
接声部的作用。
5.协和音与不协和音的使用:在四部和声中,协和音可以使音乐更加
和谐、舒缓;而不协和音可以加深音乐的张力和冲突感,增加音乐的表现
力和情感效果。
6.声部的平衡与协调:四部和声中,各个声部之间要保持平衡与协调,避免任何一个声部过于突出,或者相互抵触。通过合理地运用音量、音域、音色等手段,可以实现声部之间的平衡。
音乐和声教案教授学生基本的和声原理与和
声进行
音乐和声教案:教授学生基本的和声原理与和声进行
介绍:
音乐中的和声是指多个声部同时演奏或歌唱的旋律之间的关系。和
声起着丰富、完善音乐的作用,能够增加音乐的层次感和表现力。本
教案旨在教授学生基本的和声原理与和声进行,使他们能够理解和运
用和声的技巧来创作音乐作品。
一、和声原理的基础知识
1. 音程的概念和分类
a. 音程是指两个音高之间的距离。常见的音程有纯一度、大(小)二度、大(小)三度等。
b. 音程的分类包括纯音程、大音程和小音程。纯音程是指不带有
任何半音的音程,而大音程和小音程则包含半音。
2. 和弦的构成
a. 和弦是指由三个或更多个音同时发出组成的音群。最基本的和
弦是三和弦,由根音、三度和五度音组成。
b. 常见的三和弦有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和属七和弦等。
3. 和声进行的基本原则
a. 音程的合理运用。音程的选择应符合和声进行的规则,避免出
现不稳定、不和谐的音程搭配。
b. 和弦的正确使用。在和声进行中,要使用合适的和弦进行衔接,保证音乐旋律的连贯性和和谐感。
c. 不同声部的合理分配。和声进行中的不同声部要合理分配音程
和音符,充分发挥音乐的层次感和表现力。
二、和声进行的实践演练
1. 掌握基本和弦进行
a. 通过分析音乐作品中的和弦进行,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风格音
乐中常用的和弦进行。
b. 让学生尝试在钢琴上弹奏不同的和弦进行,以加深对和声进行
的理解和熟悉。
2. 和声进行的创作实践
a. 给学生一段简短的旋律,要求他们使用和声的知识进行和声伴
奏创作。
b. 引导学生合理选择和弦进行,确保和声伴奏与旋律相协调、和谐。
作曲与编曲教案和声学与音乐创作技法
一、简介
音乐作曲与编曲是音乐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和声学和音
乐创作技法等方面的知识。本教案将以这两个主题为中心,为学习者
介绍相关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技巧。
二、和声学基础
1. 调性与调性音乐
调性是音乐的基本特征之一,调性音乐则是以调(tonality)为基础
的音乐。本节将介绍调的概念、调性体系以及调性音乐的基本原理。
2. 和声学基本要素
和声学是研究音乐中声部相互关系和构成整体音韵的学科。主要包
括和弦、声部运动、和声进行等要素。学习者将通过案例分析和练习,掌握这些基本要素在作曲与编曲中的应用技巧。
3. 和声学与情感表达
和声学不仅仅是一种理论学科,它也与人的情感体验有着密切的关系。本节将讲解和声学如何帮助音乐表达情感,并引导学习者尝试运
用和声学知识创作具有情感共鸣的音乐作品。
三、音乐创作技法
1. 曲式与形式
曲式与形式是音乐创作中常用的组织结构形式。学习者将学习和了解不同的曲式和形式,并通过实践练习,掌握如何运用它们在作曲与编曲中达到丰富多样的音乐效果。
2. 音乐表达手法
音乐的表达效果除了和声学外,还有很多其他手法可以运用。本节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音乐表达手法,如节奏、和弦进行、旋律发展等,帮助学习者拓展创作思路并提升音乐表达的能力。
3. 创新与实践
音乐创作离不开创新和实践。本节将引导学习者进行创新尝试,探索不同的创作方式和风格,并通过实践活动,锻炼创作能力和技巧。
四、教学方法
1. 理论讲解
教师将通过讲解和示范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和声学和音乐创作技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音乐和声与音乐理论教案
音乐和声是音乐理论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相互作用,构成了音
乐的基础。本教案将介绍音乐和声的概念、特点以及在音乐理论教学
中的应用。
一、音乐和声的概念
1. 音乐的概念
音乐是一种通过声音的有序组织所表达的艺术形式。它包含了旋律、节奏和和声等要素,能够传达情感、表达思想,并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2. 声的概念
声是指在空气中传播的机械波,它是音乐的基本元素。声音的特点
包括音高、音色、音量和音长等。
二、音乐和声的特点
1. 音乐的特点
音乐具有律动性、和声性、表现性和创造性等特点。律动性体现在
音乐中的节奏感,和声性指不同音符之间的和谐关系,表现性则是音
乐所能传达的情感和意义,创造性则表现在音乐作品的独特性。
2. 声的特点
声的特点包括音高、音色、音量和音长等。音高决定了声音的音阶
位置,音色是声音的品质和特征,音量则表示声音的强弱程度,音长
指声音持续的时间。
三、音乐和声在音乐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1. 音乐和声的基础知识教学
在音乐理论教学中,需要向学生介绍音乐和声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通过教学材料和示范演奏,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区分音乐和声的不同。
2. 声乐训练和和声教学
声乐训练是培养学生歌唱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声音的发声、共鸣、调音等训练,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在和声教学中,通过学习和练习
和声规则,使学生能够正确进行声部编配,并能够合理安排声音的运动。
3. 音乐分析和创作
音乐分析是对音乐作品进行解构和理解的过程。通过对音乐和声的
分析,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结构和特点,有助于他们进行音
乐创作。在创作过程中,学生可以运用音乐和声的知识来构思和表达
课时:2课时
年级:大学一年级
教学目标:
1. 了解和声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2. 掌握和声中的和弦连接、调性分析、调式转换等基本技巧。
3. 能够运用和声知识进行简单的歌曲创作和即兴伴奏。
教学内容:
1. 和声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2. 和弦连接
3. 调性分析
4. 调式转换
5. 和声知识在歌曲创作和即兴伴奏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1. 和声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2. 和弦连接
3. 调性分析
教学难点:
1. 调式转换
2. 和声知识在歌曲创作和即兴伴奏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回顾学生已学过的音乐知识,如旋律、节奏、音色等。
2. 提出问题:什么是和声?和声与旋律有什么关系?
二、讲授和声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1. 解释和声的定义:和声是指若干个不同的音同时发声,形成和谐的音乐效果。
2. 介绍和弦:和弦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音按照一定的音程关系结合在一起形成的。
3. 讲解和声的基本原理:和声中的音程关系、和弦的构成、和弦的性质等。
三、练习和弦连接
1. 教师示范和弦连接的方法,如一级和弦、二级和弦、三级和弦等。
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和弦连接,注意音程关系和和弦的性质。
四、小结
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和声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2. 布置课后作业:练习和弦连接,为课后课程做准备。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和声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1. 学生分享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和声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的理解。
二、讲授调性分析
1. 介绍调性的概念:调性是指音乐作品中所使用的调式。
2. 讲解调性分析的方法:大调、小调、和声大调、和声小调等。
授课对象:大学音乐专业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1. 理解和声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则。
2. 掌握和声进行的基本手法,如和弦的连接、调性的转换等。
3. 能够分析和创作简单的和声作品。
教学重点:
1. 和弦结构及其功能。
2. 和声进行的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
1. 和声分析的高级技巧。
2. 和声创作的实践应用。
教学准备:
1. 教学PPT或黑板。
2. 和声学教材。
3. 和声进行示例音频或视频。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简要介绍和声学在音乐创作和演奏中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和声?和声学有哪些基本内容?
二、基本概念讲解
1. 和弦:介绍和弦的定义、组成及基本类型(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增减和弦等)。
2. 和声功能:讲解根音、三音、五音的功能,以及和弦在调性中的作用。
三、和声进行规则
1. 和弦连接:介绍和弦连接的基本原则,如大三度、小三度、纯五度等。
2. 调性转换:讲解升、降号调性转换的方法,以及转调的常用技巧。
四、案例分析
1. 分析经典音乐作品中的和声进行,如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和声进行中的变化,如调性的转换、和弦结构的变换等。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1. 回顾和弦结构、和声功能、和声进行规则等基本概念。
2. 检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二、和声分析实践
1. 发给学生和声分析练习题,要求学生分析给定旋律的和声进行。
2.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三、和声创作实践
1.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简单的和声作品。
2. 学生展示作品,教师点评。
四、总结
1. 总结和声学的基本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完整版)和声练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堂课的研究,学生应能:
- 理解和声的概念和基本规则;
- 掌握并应用和声技巧;
- 进行和声练,并提升和声听觉感知能力。
二、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琴键图表、乐谱、音频播放设备等;
- 学生准备乐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 教师简要介绍和声的概念,并与学生分享和声在音乐中的重要性。
2. 理论讲解(10分钟)
- 教师介绍和声的基本规则,如和弦构成、声部运动等。
- 教师通过琴键图表和乐谱示范不同的和声样例。
3. 技巧练(20分钟)
- 学生分组进行和声练,每组选择一段乐谱,通过演奏及合奏的方式进行和声实践。
- 教师在练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反馈。
4. 听觉感知(10分钟)
- 教师播放一段和声音频,要求学生辨别其中的和声特点和运动方式。
- 学生通过讨论和答题的方式进行听觉感知练。
5. 总结(5分钟)
-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研究的内容,强调和声在音乐表达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
-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听觉感知的答题情况和和声练的效果等进行评价。
五、教学延伸
- 学生可通过自主研究和练,探索更多的和声技巧和样式,并应用于个人的创作中。
六、教学资源
- 琴键图表
- 乐谱
- 音频播放设备
以上为(完整版)和声练习教案的大致内容,具体细节和教学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基础和声-2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90704X20
课程名称:基础和声/Foundation harmonic
课程类别:学科教育课
学时与学分:96/6
先修课程:乐理、视唱练耳
适应专业:音乐表演专业
教材、教学参考书:
《和声学教程》(上、下)斯波索宾等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年
《和声分析351例》吴式锴编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年
《和声学教程—习题解答》黄虎威著华乐出版社2000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基础和声是一门音乐专业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首先,它具有很强的理论性,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分析传统严肃音乐中和声的框架、功能的进行及声部的连接从而在理性的角度更好的把握和了解作品。同时,它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具有一定钢琴水平的学生可以结合该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和练习来增强钢琴即兴伴奏能力从而适应各种演出、中小学校音乐教学及群众文艺活动的伴奏需要等。
三、课程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传统和声学的基础理论,认识和了解多声音乐在作品中的应用及发展规律,树立学生在音乐演奏、演唱等过程中的多声思维和较高的演绎力及鉴赏力,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中和声现象的分析和理解力,并具备一定的和声习题书写能力。提高学生对多声音乐的审美能力和自身的艺术修养。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教学上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能结合作品及实际音响,老师发挥主导作用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不仅统一教材还要因材施教。具体以:讲授法、问答法、例证法、图式法、讨论法等。另外,在此课程基础上开设的键盘和声应用课就属于这门课程的实践课程,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和声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弹奏和声连接,感受和声变化的效果与色彩,并最终能掌握伴奏能力。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基础和声》课程教学方案
绪言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对象:音乐表演各专业二年级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基本掌握和声的概念;熟练掌握和弦的结构及其种类,以及和弦的构成音;初步
了解旋律的概念,复调及主调两种音乐织体结构,以及和弦外音。
教学重点:和弦的构成原则,三和弦、七和弦、九和弦的构成及其种类,和弦的原位及其转位,和弦
构成音。
教学难点:和声的概念,和弦外音,旋律,复调及主调两种织体结构。
教学内容:
1、和声的概念
现在较通行的传统和声学概念,通常是指研究特定的调式调性内的和弦结构及和弦之间连接的学说。古典和声的调式基础是大小调,基本的调式是自然大调及和声小调;音的结合方式为三度叠置的和弦形式,有三和弦、
七和弦、九和弦等,以及它们的转位;每个和弦有各自的调式调性功能属性,它们之间的连接就是以此为依据的,是功能性的连接或进行;各声部的进行及声部之间的关系继续延续复调音乐的传统,声部之间的纵向关系除了遵循和弦构成的规则外,各声部还要保持各自相对的独立性。古典和声这四方面的内容,可以说就是我们所要学习和研究的传统和声学的主要内容。
2、和声的构成基础——调式
和声的基本构成元素——音程、和弦,以及和弦的连续进行即和声进行等,都是建立在特定的调式调性中的,也就是依赖于特定的调式调性的逻辑关系的。古典和声的调式基础是大小调,基本的调式是自然大调及和声小调。在我们的和声学习中,如果没有作特别的说明,则均指这两种调式,其余调式只不过是为了丰富和声及声部进行的需要而局部使用。
另外,调性的标记只需用大、小写的英语字母标记即可,如“G:”即表示为G大调,d则表示d小调。
绪论
一、和音、和声、和声学的定义
和音是两个以上不同的音同时发声。如音程、和弦等,它只是构成和声的基本材料。
和声是两个以上不同的音按一定的法则同时发声以及有规律的运动的音响组合。它包括纵向结构和横向进行两方面的内容。在纵向上,其基本素材是和弦,传统和弦是由3个或3个以上不同的音按照三度叠置构成的。在横向上,指各和弦的先后连接。因此和声是属于多声部音乐的范畴。
和声学是专门研究和音的结构以及进行的一门学科。
如:肖邦的《圆舞曲》OP70.1
这首作品就是多声音乐作品,由旋律+柱式和弦织体构成,每一小节为一个和弦。
二、传统和声构成的材料
1、大小调式
在传统和声共性写作时期的调性主要指的是自然大调与和声小调。
其中,和声小调是由自然小调发展而来的,由于它吸收了同主音大调中导音与主音之间的小二度关系,加强了调式第Ⅶ级音对主音的倾向和支持,增强了主音的稳定性,从而在西方古典音乐中取代了自然小调,与自然大调共同构成了大、小调和声体系的调式基础。
2、和弦
共性写作时期的和声结构材料——和弦:是按照三度纵向叠置而成的。常用的有三和弦、七和弦;及其较少使用的九和弦、属七十三和弦等。
在大小调式的七个自然音级都可以建立三和弦、七和弦。在正音级构成三和弦称为“正三和弦”,在副音级构成三和弦称为“副三和弦”。
3、大小调式中的三和弦及其标记:
目前在国际上通用的和弦标记主要有两种:一是罗马数字标记;二是功能标记。
A.罗马数字标记
我们现在学习主要用罗马数字标记:用这标记的主要方法主要跟三和弦自身的结构属性相关,而跟大小调式无关。如:大三和弦则用大写罗马数字Ⅰ、Ⅱ、Ⅲ、Ⅳ等;增三和弦则在大写罗马数字右上角加“+”;小三和弦则用小写罗马数字i、ii、iii、iv等;减三和弦则在小写罗马数字右上角加“-”。
教学对象:音乐学专业本科生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和声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2. 掌握和声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则,包括和弦的构成、转位、调式调性等。
3. 培养学生的和声分析和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
1. 和弦的构成和转位。
2. 调式调性的概念和运用。
3. 和声分析和创作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1. 和声分析和创作在实际音乐作品中的应用。
2. 和声学理论在实际演奏和演唱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介绍和声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提问:什么是和声学?它在音乐中的地位如何?
二、教学内容
1. 和弦的构成:讲解三和弦、七和弦、九和弦等基本和弦的构成,以及它们在不同调性中的变化。
2. 和弦的转位:讲解和弦的转位规则,以及不同转位和弦在音乐中的运用。
三、实践环节
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歌曲,分析其和弦构成和转位。
2. 学生展示分析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总结
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和弦构成和转位在音乐创作中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 回顾和弦的构成和转位。
2. 提问:如何判断和弦的转位?
二、教学内容
1. 调式调性的概念:讲解大调式、小调式、和声大调、和声小调等调式的构成,以及调性在音乐中的运用。
2. 和声分析和创作的基本方法:讲解和声分析和创作的基本步骤,以及在实际音乐作品中的应用。
三、实践环节
1. 学生分组,每组创作一首简单的歌曲,运用所学和声知识进行创作。
2. 学生展示作品,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总结
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调式调性在音乐创作中的重要性。
《和声》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和声(Harmonics)
2、课程代码:B1312003
3、课程管理:艺术学院音乐理论教研室
4、教学对象:音乐表演专业(声乐、钢琴器乐、、理论作曲、音乐教育方向)
5、教学时数:总时数64学时
6、课程学分:4
7、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8、课程衔接:
(1)先修课程:基础乐理
(2)后续课程:曲式分析
二、课程简介
《和声》全称“和声学”旨在培养音乐各专业学生和声写作与和声分析基本能力;属于本科阶段学位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和声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写作和弹奏能力,提高学生对多声部音乐作品的分析,理解与鉴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和声学习预备
(一)教学目标:和声在音乐学习、音乐作品分析、音乐创作当中的意义;和声学习的方法。
(二)教学节次及要求
1、了解《和声学》学科在音乐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2、了解和声在音乐写作、音乐曲式构成中的作用;
3、掌握学习和声的正确方法;
4、巩固《和声学》学习必须的音乐基础理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和声在音乐写作、音乐曲式构成中的作用;巩固《和声学》学习必须的音乐基础理论。
2、教学难点:使学生了解和声在音乐写作、音乐曲式构成中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示范演奏、实例分析
(五)教学时数:2学时
第二章四部和声记谱法与写作要求
(一)教学目标:掌握四部和声的声部组织形式以及和弦在四部和声中的纵向排列。
(二)教学节次及要求
1、了解和声写作的织体方式;
2、了解和弦在四部和声写作中的运用方法;
3、掌握原位正三和弦在四部和声中各种排列设计;
声乐2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导言
声乐2课程教学大纲旨在详细介绍声乐2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以及为学生提供一种系统的学习框架。这份大纲将涵盖声乐2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旨在促进学生在声乐领域的综合能力发展。
第二部分:课程概述
2.1 课程名称:声乐2课程
2.2 课程学时:60学时
2.3 课程目标:
2.3.1 培养学生的声乐表演技巧和技能
2.3.2 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论和文化素养
2.3.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造力
2.3.4 培养学生的演唱表演自信心和艺术鉴赏能力
2.4 课程适用对象:声乐专业学生、对声乐感兴趣的学生
第三部分:教学计划
3.1 课程内容安排:
3.1.1 古典声乐技巧训练
3.1.2 现代声乐技巧训练
3.1.3 演唱曲目学习与解析
3.1.4 声乐表演实践
3.2 课程进度安排:
3.2.1 第1-4周:古典声乐技巧训练
3.2.2 第5-8周:现代声乐技巧训练
3.2.3 第9-12周:演唱曲目学习与解析
3.2.4 第13-16周:声乐表演实践
3.3 教学资源准备:
3.3.1 音乐教室和设备
3.3.2 古典和现代声乐教材
3.3.3 专业指导教师
3.3.4 录音和演出机会
第四部分:教学方法
4.1 指导性讲授:教师通过授课向学生传递专业知识和技巧。
4.2 实践演练:学生进行声乐技巧练习和演唱实践。
4.3 合作学习: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表演,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4.4 个性化辅导: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指导和辅导。
第五部分:教学评估
5.1 课堂表现评估:根据学生的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和表演能力
课程名称:和声学
授课班级:音乐学专业大二
授课时间:2课时
教学目标:
1. 理解和掌握和声学的基本概念、术语和原则。
2. 能够分析简单旋律的和声结构,并进行和声编配。
3. 培养学生的和声听觉和和声创作能力。
4. 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审美理解和表现力。
教学内容:
1. 和声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 三和弦、七和弦及其转位。
3. 和声进行的基本规则和原则。
4. 和声分析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简要回顾音乐基础知识,如音程、和弦等。
2. 介绍和声学在音乐创作和演奏中的重要性。
二、基本概念和术语
1. 讲解和声学的基本概念,如和弦、和声进行、和声功能等。
2. 介绍和弦的构成、和弦的类别(大三和弦、小三和弦、七和弦等)。
3. 展示和弦的图示,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三、和弦的转位
1. 讲解和弦转位的定义和意义。
2. 展示和弦转位的图示,分析不同转位的特点。
3. 练习和弦转位的转换。
四、和声进行的基本规则和原则
1. 讲解和声进行的基本规则,如和弦连接、和弦进行方向等。
2. 分析常见的和声进行模式,如属七到主和弦、副属七到属和弦等。
3. 练习分析简单旋律的和声进行。
五、课堂小结
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分析指定旋律的和声结构。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检验学习效果。
2. 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二、和声分析练习
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简单旋律进行分析。
2. 各组进行和声分析,展示分析结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3. 教师点评各组分析结果,指出优点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