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烽火中的山西
- 格式:pptx
- 大小:110.83 KB
- 文档页数:20
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队歌诞生始末作者:孟红来源:《党史文苑·纪实版》 2017年第12期孟红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又称“山西新军” ,是抗日战争初期由中国共产党组织和领导的战斗在华北抗日战场上的一支抗日武装。
1937年七七事变后,山西地方实力派阎锡山迫于形势,接受了共产党人薄一波等关于组建山西新军的建议,并委托薄一波负责。
1937年8月1日,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在太原成立。
同年11月,发展到4个纵队。
其时,八路军总部和第一二九师派遣大批军政干部参加领导工作。
1939年12月,该抗日武装列入正式建制的山西新军部队,共有46个团另4个游击支队(团),总兵力约7万人。
1939年底,粉碎了阎锡山为消灭新军而制造的十二月事变。
1940年2月,新军总指挥部成立,原国民党爱国将领续范亭任总指挥,罗贵波任政委。
1940年11月7日,晋西北军区成立,决死队暂编第一师、工人武装自卫旅和青年决死队第二、第四纵队都编入军区序列,晋西北新军总指挥部仅保留名称。
抗日战争胜利后,决死队正式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制。
山西新军是一支特殊的抗日武装力量,曾经在其中谱写出鼓舞人心、极具象征意义的《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队歌》的革命文艺青年夏川,就是这支特殊抗日武装部队中的一名优秀成员。
夏川( 1918—2005 ),原名卢镇华、卢向晨,笔名白炎,河北平山人,参加过著名的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 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年底因组织北平新闻专科学校同学参加要求国民党政府对日绝交、讨伐冀东伪政府游行示威活动,被学校开除。
1937年参加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1938年5月,参加八路军,在八路军野战政治部民运部工作。
9月,到延安抗大学习,12月编入抗大一分校。
193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调八路军第二纵队政治部,历任宣传股长,随军记者团主任,宣传科副科长、科长,宣传部副部长、部长,旅、师政治部主任,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
1950年2月,奉调二野第五兵团第十八军任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执行进军西藏任务。
山西文史:宋金词里看山西宋词是悠远的文学长河中一道亮丽的彩虹,宋代特殊的历史环境形成了宋词的繁荣、发展与提高。
诸多宋词及金词大家留下了无数千古名句,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剧烈的时代变动、丰富的个人情感,从而把词这种当时被视为低下的“新声”,提升到与诗并行发展的重要地位。
山西在两宋时期处于我国南北民族大冲突、大融合的要冲之地,连年征战使山西先后由烽火连天的战场变为沦陷区,再加上百姓起义此起彼伏,民族矛盾及阶级矛盾加剧,故而山西折射在宋金词中的身影,也多是金戈铁马的边塞景象,慷慨悲凉之声不绝,民族情感及爱国热情交织。
词人所咏也多与战争相关,具有深厚的思想性及高超的艺术性,散发出超越时空的魅力。
宋金词里看山西:云中自古争战地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是苏轼40岁时所写,这时奋战在抗辽前线的杨家将的辉煌时期已过,杨业之孙杨文广已于前一年寿终。
当时虽然和辽国、西夏先后订立了屈辱的和约,但北宋的边防仍受到严重的威胁。
苏轼此词正是有感于几个月前,辽国又胁迫北宋割让大片边地而作。
苏轼借与同僚一起放鹰习射之机,自比曾亲自射虎的三国孙权,表达了保卫边疆,打击敌人的决心。
其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为汉代典故,云中为秦汉时郡名,指今大同、内蒙古一带,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杨业战死后,即被追封为“大同军节度使”。
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战功卓著,匈奴远避,但因报功时少报了6个首级,便被捕判刑。
冯唐认为赏罚不公,遂向文帝直陈,文帝便派冯唐“持节”赦免魏尚。
苏轼以魏尚自比,希望得到当朝信任,“挽雕弓如满月”,抵御辽人入侵。
历史上的大同,面临诸多强悍的游牧民族的侵扰,因而修筑长城,抵御外敌,便成为军事上的需要。
大同一带的长城分为秦长城、汉长城、北魏长城、明长城等多个朝代修筑的长城,尽管随着历史的变迁,许多长城的段落已不复存在,但大同周边仍有不少长城遗迹残留,有些还很完整,如今已成为大同旅游的一道风景线。
忻口战役:一段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生动的历史画卷1937年7月7日,日本军队百万大军在全国性的侵略中,进攻了中国的心脏——北平市区。
中国国共两党动员全国人民,展开了英勇的抗日斗争。
忻口战役,就是中国抗日抗战的一场重要战役,由中共山西省委领导,同国民党第一绥靖区配合完成, 是中国抗日战争初期 Lincoln 攻势中少数一次主动进攻、做出巨大成绩的胜战之一。
忻口战役是在中国东北战场和华北战场上相继爆发的水淀之战、平型关战役和盘古阁战役后开始的,这些战役的胜利都是中国军队打出来的。
忻口战役中,中国军队一举击败了日军8万多名主力部队,严重打击了日军雄心勃勃的侵华计划。
忻口战役的胜利打破了国人民抗日情绪低落的局面,有力地壮大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
忻口战役的胜利是由全国人民的团结,全党全军的英勇牺牲和克敌制胜、以弱胜强的胜利方程式组成的,是值得后人铭记的。
1937年9月18日,日军开始从山西南侵。
忻口是山西省中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距离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太原,仅100多公里,是日军深入华北的最佳道路和铁路(太原大同铁路)纵深切入的要冲。
中国地形独特,忻口地形险要,山区众多,让进攻的兵车不能直接通行,日军以全兵种的八万人大规模突袭中国八路军驻屯地区,欲攻关山避开太行山的狭窄路段,在太行山南北的忻口樊城地区基本上全部占领,切断中共八路军与山西省会太原的联系,占领大同铁路,以便实行歼击和侵略四周地区、包抄攻占太原的计划。
但中国军队是不怕困难、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华北抗日联军在山西忻口狭小的战斗区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由陈毅、罗荣桓为首的华北军区第120师一部、第(四)194旅、华西分局第65旅等抓住日军军心、步步紧逼,同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中共山西省委决定由中国工农红军二十八军,第三师最精锐的130、131、132团参战。
双方在忻口的樊城地区展开了一场浴血奋战的战役。
在指挥员陈毅带领下,中国革命军人用决心、信念和伟大的勇气,向着日军的“铁壁般的防线”发起了猛攻。
乡宁县抗日战争大事记一九三七年7月中旬山西省牺盟总会派高恩堂到乡宁组建牺盟会,并任乡宁县牺盟会特派员,在乡宁县开展抗日救亡工作。
8月上旬乡宁牺盟会在城乡散发传单,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发动群众抗日救国。
10月乡宁牺盟会深入城乡,宣传抗日,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商救会相继成立,抗日运动空前高涨。
同月曹文华在乡宁县东部地区牛王庙(今光华镇)成立“抗日义勇军”。
这支由农民组织的抗日游击队活动在汾(城)、乡(宁)边境。
11月乡宁人民武装自卫队成立。
马治平任总队长,张普光任副总队长,高恩堂任政治主任。
这是一支由牺盟会组建和管理的人民武装游击队。
同月焦崇义(共产党员)任乡宁县牺盟会特派员。
同月中共山西省委率部到乡宁崖下一带活动,组织山西工委自卫队,对外称独立第一游击支队。
12月26日八路军120师某连到乡宁征集兵员,在结义庙召开动员大会,当场有12名青年报名入伍。
同年旅外学生阎宁波等回乡宁与乡宁牺盟会取得联系,建立“乡宁旅外学生抗日宣传队”。
一九三八年1月中国共产党乡吉特委在汾城县正式成立,武光任书记,李撷伯任组织部长,梅村(后叛变)任宣传部长。
之后,特委机关由汾城盘道村移住乡宁县上章冠村。
2月日军进犯,晋南沦陷,山西省政府及所属机关退居晋西南,中央军15军85师,晋绥军第19军、33军、34军、61军,陕军二十七路军等共4万多人,陆续撤到乡宁县境内。
同月7日,日军飞机三架空袭乡宁县城。
同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牺盟乡宁中心区在汾城县成立,中心区负责人为刘舒侠、张静波,秘书为岳维藩。
3月18日日本侵略军进犯乡宁,在碾东岭遭到国军85师的狙击。
3月乡宁牺盟会在石 成立抗日临时政府。
4月10日日军侵入乡宁县城,晋绥61军69师受命进剿,激战4日,日军于14日弃城逃窜。
同月中共北方局统战部长张友清来乡宁,与乡吉特委研究建立新军问题。
5月乡宁县牺盟会与公道团合并,称“乡宁县牺公救国会”。
同月乡宁、汾城、襄汾、稷山、吉县、新绛、河津七个县抗日自卫队(或游击队)合并改编为政治保卫二支队,郝玉玺任支队长。
洪洞抗战大事记在中共洪洞地方组织分布示意图上,汾河流域将洪洞县东西划分。
70余年前,在汾河两畔1600平方公里的槐乡大地上,燃起了救亡图存、抵御外敌的抗日烽火。
洪洞县是南同蒲线军事要地,晋南重镇临汾的北门户。
从军事上讲,洪、赵是抗日政权太岳区的前沿阵地,也是日军“扫荡”岳南、岳北河晋西北集结兵力的主要地区,所以洪、赵地区对日寇斗争异常激烈。
近日,记者来到洪洞县辛村乡马牧村的八路军总部驻马牧村旧址——许家大院。
“这里是赵城首富马牧村许荣学家的书院,整个院子是一个四合院的格局。
抗战期间,损坏比较严重,全都成了破旧的砖瓦房。
2012年,村里对整个书院进行了翻修,所以现在看着比较新。
”在负责看管书院的村民许鹏飞带领下,记者走进了许家大院。
八路军总部会议室、司令部电台科、通讯室、作战室……宅院格局工整,屋舍整齐干净,褐色的门窗,搭配灰色砖瓦,让人感觉古朴又大方。
走进房间,墙壁上悬挂着一个个展板,记录着洪洞县八年的抗战历史。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八路军总部进驻洪洞,领导抗日。
“八路军在洪、赵入驻共92天,其中在马牧就呆了52天。
在抗战期间,这里就是八路军总部驻扎的地方,他们就是在这里开展作战行动的安排、部署。
”一旁的洪洞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孔小平说道。
1938年2月24日,日本侵略者的飞机轰炸了洪洞城。
3月3日,日寇的一部分精兵从临汾到达曲亭驻扎下,开始到处搜查,任意抢夺。
当晚把全街市家户的桌、椅、床、柜等家具随处堆积起来,点火焚烧,从东门到西门的房舍火焰冲天,一直烧到第二天清晨,燃烧300多间房舍,昔日的繁华街市被烧成一片废墟。
惨不忍睹日军暴行在艰苦的抗战岁月里,日寇对洪洞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制造了一起起惨绝人寰的悲剧。
1938年4月23日清晨,占据赵城的日军和田所部出动一个营的兵力,分三路过河突袭李村,刺杀村民25人,在赵城地区制造了第一起暴行——李村路路沟惨案。
日本侵略军占据赵城县城后,群众自卫武装不断过河夜袭日军。
忻口战役: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次有关民间抗日的可贵历史1937年7月7日,日本军队在铁路口附近打起了事来,这就是被称为“7·7事变”的开始。
接着,日本侵略军对华北各地开始了全面侵略战争,全国人民响应抗日号召,走上了抗日救亡的道路。
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抗日战争开展的前期,以游击战争为主要形式,民族矛盾愈加尖锐,人民的种种怒火终于在1939年7月产生了爆发,即6000余人组成了以王进喜、赵尚志等为首的烈士团,展开了忻口战役。
这是中国抗日战争历史上一次最为有关民间抗日的可贵历史,也是一次难能可贵的抗战伟业。
忻口战役的背景与经过1939年7月,皖南事变、广州事变等发生,情势十分严峻,敌人在山海关附近集中了兵力,意欲全面出击。
八路军第294旅为支援抗战以保卫太原为目标,部署于北平韩村,等待出动。
但此时,太原党委要求迅速增援八路军第115师,以抵抗忻口八千日军的突围,于是便有了忻口战役的中心戏剧。
八路军第481旅在角山南山路堵杀敌人后,忻口之敌先分五个突围口,经山头、山坳、市镇等方向穿过防地,开始向四面八方暴射,声威惊人。
山沟内组织独立自主的群众武装犹如一条条生命的蛇肚,互相倚靠着,共同束紧一只钳子,不断向敌人的策应进行猛烈攻击。
然而,为了坚决打好忻口七次战斗,党中央精神鼓舞着全军。
大部队搬去了女排沟南、中峪村西。
这时,太原党委提出迅速增援八路军第115师以抵抗忻口八千日军的突围,党中央果断决定,派赴太原的支队于原地待命,立即派出第115师2个团、第21师纵队和第19团来增援。
7月19日到达后,为了发扬其抗日精神,以及配合南阳决战,党中央所代表的全国军民加紧了训练。
7月21日夜,中途意外得到2765名河东军的加入,增强了忻口战力,第21师第97团某次战斗中,集体投入战役,主力也参加,最后把其他部队杀了一些,极大助力了战役的获胜。
忻口战役的胜利及其意义忻口战役共伤亡了17,500名日本侵华军队,我方只有2,200名官兵伤亡,这次胜利在战争上起着重要作用。
山西在抗日战争中的重大贡献“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
”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山西人民,在山西这片古老而厚重的热土上,同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英勇顽强、坚韧不屈的斗争,创造性地建立了抗日民主根据地,承载起全民族抗战的希望,支撑了中国敌后抗战的战略全局,铸就了光耀千秋的太行精神,为夺取抗战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谱写了中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光辉灿烂的篇章。
一、山西是八路军总部和三大主力师的所在地,支撑着中国敌后抗战的战略全局山西地势形胜、关山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日本侵略中国之初,就把山西作为进攻华北进而占领中国的战略目标。
全面抗战爆发后,党中央和毛泽东明确指出,“在山西全省创立我们的根据地。
”1937年9月,八路军第115师、120师、129师,分批东渡黄河奔赴山西抗日前线,山西成为八路军总部和三大主力师的所在地,成为中国共产党指挥华北乃至全国抗战的“神经中枢”,成为反击日本侵略者的前沿阵地。
据统计,我国在1955年到1965年全国授衔的将帅中,有10位元帅、9位大将、42位上将、103位中将、8 38位少将共1002位开国将军,曾在山西参加抗战活动。
山西是全国敌后抗战的战略支点。
从1937年底至1 938年初,八路军紧紧依托五台山、吕梁山、太行山和太岳山,先后创建了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和晋西南敌后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八路军坚持华北抗战、争取最后胜利的战略依托。
在山西抗日战场上,八路军与其他抗日武装密切配合、英勇作战,使日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1938、1939年之交,遵照中央巩固华北的方针,八路军主力分兵挺进冀鲁豫平原和察绥广大地区,将抗日游击战争推展整个华北敌后区域,最终促成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山西的“谍战家族”作者:沈铁峰来源:《智富时代》2018年第11期近年《潜伏》等谍战剧频频在电视屏幕上放映,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收视热潮。
这样惊心动魄的斗争在抗日时期非常普遍。
而革命老区山西省的抗日形势更加错综复杂,那里的地下工作者默默为抗日和解放事业默默做出了奉献和牺牲,随后又被历史尘埃所淹没。
山西省临汾市在1948年5月解放后,曾设临汾市、临汾县;1950年1月9日,县改属临汾专区。
建国后先后担任临汾县长、区委书记的李广谦生在晋商之家。
家族从清朝就经营在当地享有盛名的店铺“长盛公”,在山西不少地区开有分号。
其中东塔村的“长盛公”分店位于古交与交城的交通要道。
抗战时期,李广谦动员家人都投身抗日,由于家族的特殊地位,他们中的不少人都成为地下工作者。
李家将“长盛公”的总店变成了当时中共在山西交城的重要联络站,为八路军过往人员提供食宿,华国锋、周凤呜、李立功等革命前辈经常在此落脚、办公。
时任交城县县长的任悟僧常年在“长盛公”办公,经常使用“长盛公”的房间开会,研究抗日形势,布置抗日工作,组织山区的对敌游击战争。
甚至屡次从日伪占领区抓来的汉奸、伪军也在此审问,获取敌人的情报。
前国家主席华国锋也曾受过他们的照顾和掩护。
1940年5月,“长盛公”总店在日本鬼子扫荡时被全部烧毁。
华国锋退休后、同李立功等人还专程回交城看望过“长盛公遗址。
流血的“潜伏”李锦华(地下工作时期化名李尔英)是“长盛公”掌门人的三弟,极具商业才干,抗战时期正在担任交城财政局长。
七七事变后,太原失守,日军趁势南下,交城县长赵恒匆忙于11月6日率政府人员星夜撤往截岔。
至使交城内外一片混乱,溃军流兵,地痞歹徒趁机抢劫商号,城中人人恐惧。
城中民商代表急请士绅武攀逵等知名绅士维持城中秩序,筹建维持会。
李尔英受到众人推举,出任战乱时期的维持会负责人。
1937年11月13日,日军进驻交城,接管维持会,要求李尔英继续为维持会工作。
李尔英秘密联系中共山西地下党组织,希望利用自己在日伪中权重的特殊位置,为中共抗日作贡献。
近代山西抗日精神分析抗日战争开始后,山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迅速开创了全民抗战的生动局面。
在广阔的敌后战场上,对入侵日本侵略军进行了持久、顽强、艰苦卓绝的斗争,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谱写了伟大的抗日战争精神。
山西抗日战争〓抗日精神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在世界东方独自承担起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重任,在抗战大后方的山西人民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其杰出的贡献,载入中华民族抗战史册。
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华儿女自古以来便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责任感,在全民抗战的洪流中,山西儿女更是深明大义,以民族兴亡为己任。
“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共产党员的光辉模范”。
这是薄一波给李林烈士的题词。
李林,福建闽侯人,1915年11月15日出生,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随即赴太原参加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军政训练班,任训练班的中共特委宣传委员兼女子第12连党支部书记。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经坚决要求,李林从牺盟会总部机关调到大同中心做前线抗敌工作,期间,组建了一支120人之众的农民抗日自卫队。
大同沦陷,李林等不得不依命南撤太原。
行至雁门关内的阳明堡时,遇牺盟会与中共共同派出的雁北战时工作委员会暨雁游击司令部一行人,李林强烈要求随队再北返,于9月20日到达山西省平鲁县城。
1938年春,李林率部深入绥南晋北与日伪军战斗,骁勇善战,屡建战功,威名大震,受到敌友我三方强烈关注。
八路军120师师长贺龙称赞她是“我们的女英雄”;国民政府第二战区行辕主任阎锡山亦提出调到长官公署工作,并于翌年3月25日召集的“秋林会议”特邀参加;日军方面先后悬赏5000元蒙疆币和5000元大洋活捉李林。
1938年秋,李林被调任地方宣传委员,同时兼管地方军事。
在第八次围剿中,李林策划并参与实施了奇袭岱岳之战,成功粉碎了敌人的围剿。
1940年元月,李林被选为“反顽固”后中共领导的晋西北第11专署秘书主任,2月1日被选为晋西北行署委员。
抗日战争对山西的侵害【科技讯】6月25日消息,奥斯威辛集中营是人类苦难的象征,然而很多的人却不知道,在中国大地上也有着这样的一个集中营——太原集中营!日本人在这里无恶不作,不但疯狂的掠夺中国的资源,还用战俘“养虱子、跳蚤”,研究细菌战的地方;是日军利用中国战俘进行“活体解剖”,为日军伤兵进行“活体供血”的地方;是日军训练新兵,用中国战俘充当活靶子,“用活人练刺杀”的地方!这段历史,每一个太原人、中国人都应当铭记。
“战俘”本是一个中性词,但在全民崇拜“英雄一去不复还”的年代,许多当事人迫于压力都会选择性“失忆”,即使偶有提起,也是匆匆带过。
刘侵宵,早年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决死二纵队游击五团担任敌工科科长。
1940年12月被俘后,被转运关押进“太原工程队”。
在经历了一段非人的折磨后,刘侵宵于1941年获救出狱。
日军侵华期间,在太原建立华北地区最大的战俘集中营,“太原集中营”存在的7年间,日军共杀害了4万多名中国战俘,日本鬼子的暴行罄竹难书……“集中营”靠近太原城东北部,是一所三进的大院,前院住十几个日籍办公人员,一小队日本兵,50多人。
中院住一队伪军,70多人。
后院很大,设有门岗、电网,关押被俘人员……太原市北大街南、小东门街北的山西机器厂和山西省勘察设计院一带为“太原集中营”遗址。
后经专家确证,山西机器厂院内西北角,现已用作仓库的两栋灰砖房,就是当年日军“太原集中营”的牢房。
在考证“太原集中营”遗址的过程中,有幸找到了几位当年日军“太原集中营”的幸存者,李树德(原名李滋)、王丕绪、肖平、张开明、李成牛。
经这些幸存者介绍,在2002年8月,当年的侵华日军、如今日中友好协会京都府联合会的负责人高桥幸喜和侗佃米藏,专程来到太原,在“太原集中营”遗址前表示忏悔和谢罪。
依据“太原集中营”中日双方当事人的回忆,刘林生还原出较为完整的“太原集中营”真相,在新书中,他这样描写:在这座人间地狱,日军为训练新兵,用八路军战俘活人练刺刀;为培训日本军医,用中国战俘活体解剖;为救助日本伤病,用中国战俘超量抽血;为实施细菌战,用中国战俘试验细菌,用中国战俘训练狼狗、残害中国女战士……据统计,“二战”期间日军在中国设立的战俘集中营有40余个,关押战俘约50万名。
抗战时期日军对山西民营工商业的掠夺与破坏贺文乐【摘要】日军占领山西后,在沦陷区、游击区乃至解放区大肆掠夺农业、工矿业资源的同时,对民营工商业也进行了空前的摧残。
侵略者不仅直接掠夺作坊、商号财产,而且建立各种殖民机构和推行贸易统制等繁多的限制商业发展的殖民政策。
这些殖民举措不仅导致商品市场的日益萧条,使山西民营工商业在资金、市场两方面蒙受了不可估量的巨大损失,而且造成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下降和社会的动荡不安,严重阻碍了山西经济的恢复乃至社会的正常发展。
%After the Japanese troops occupied Shanxi, the private business as well as agriculture and mining industry in Japan-occupied area, guerrilla area and even liberated area was heavily plundered. The invaders not only plundered property of workshop and business houses directly, but also established various colonial institutions and various colonial policies such as trade controlling to limit commercial development. These colonial measures not only led to the increasing depression of the commodity market, made the private business suffer an immeasurable huge loss both in the capital and market, but also caused a steady decline in the level of people's life and social turmoil, and seriously hindered the recovery of Shanxi economy and social economic rapid development.【期刊名称】《晋中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29)004【总页数】4页(P66-69)【关键词】抗战时期;山西民营工商业;掠夺与破坏【作者】贺文乐【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津300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64.3近代以来,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尽管军阀阎锡山在山西建立了庞大的官僚资本体系,但山西民营工商业仍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太原会战简介抗战中国共两军第一次携手抗日
导语:太原会战包括有:天镇战役、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太原保卫战。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10月至11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2战区
太原会战包括有:天镇战役、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太原保卫战。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10月至11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2战区部队同日军华北方面军在山西省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
南口张家口战役后,日本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独立混成第1旅团一部共1500余人于1937年9月13日占领山西大同,立即以一部向丰镇(今属内蒙古)进攻,主力向雁北地区进攻。
日军第5师团从河北宣化、新保安西下,连陷广灵、灵丘、浑源等晋东北城镇。
9月下旬,日军统帅部命板垣征四郎率第5师团及察哈尔派遣兵团主力共5万余人进攻山西内长城防线,企图向太原城发展进攻。
中国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指挥所部退守内长城的平型关、雁门关、神池一线。
以第6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为右地区总司令,指挥3个军防守平型关东西一线;以第7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为左地区总司令,指挥4个军防守雁门关东西一线;以第71、第72师为预备军,位于繁峙;令第18集团军(八路军)朱德总司令以第115、第120、第129师分别驰援平型关、雁门关、五台山配合作战。
战役背景
1937年夏末;在日本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指挥下的关东军察哈尔兵团(后称蒙疆兵团)在多伦设立指挥部,以四个旅团附有伪蒙军九个骑兵师由察哈尔(分内蒙古东南部)沿平绥路进犯蒙疆。
平汉路之日本侵略军第五师团在师团长板垣征四郎指挥下,由怀来经蔚县、涞源向保定
生活常识分享。
中国抗日战争故事-忻口、太原会战的故事1937年10—11月,为了保卫山西、保卫太原,中国军队在太原及其以北要隘忻口地区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大会战。
在这场大会战中,八路军与国民党友军进行了密切配合。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中国抗日战争故事-忻口、太原会战的故事。
忻口、太原会战忻口是太原北面最后一道防御屏障,地势险峻。
1937年10月初,日军第5师团及察哈尔派遣兵团一部突破中国守军防御后奔袭太原。
忻口为日军必经之地。
忻口两面是山,东为五台山,西为云中山,山峦起伏,中间河穿越山谷,同蒲铁路河一条公路沿河岸纵贯南北,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中国方面极为重视忻口防御,第2战区集结重兵阻击日军,在忻口及其外围要地与日军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激烈作战。
日军在进行外围作战后,从10月13日开始在坦克、战车、大炮、飞机的配合下向忻口正面中国守军阵地发动一轮又一轮的猛烈进攻,但中国守军与日军展开反复的攻击与反攻击战,中国军队广大官兵英勇奋战、为国捐躯,其中,第9军军长郝梦龄中将不幸牺牲。
由于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给日军造成很大伤亡,双方形成拉锯战,日军始终未能突破中国忻口守军阵地。
为此,日军从平汉路作战日军抽调一部西进,从东面配合忻口日军的攻势,进至太原东面之战略要地娘子关,然而,由于中方战略判断的失误,对娘子关的防守未引起充分重视,仓促迎战,导致娘子关失守,太原东面暴露在日军面前,同时,此路日军对忻口中国守军侧翼构成重大威胁。
为此,忻口守军主动撤守,回防太原,忻口作战结束。
随后日军从东、北两面夹攻太原,中国军队进行了太原保卫战。
由于太原此时已成为一座孤城,无险可守,虽经守军激烈奋战,但不能阻止优势敌军,战至11月7日,城内守军突围南撤,太原遂告陷落。
这次会战中,八路军积极配合友军作战,给敌以重大牵制。
在忻口作战中,八路军为配合友军作战,向日军两翼及后方广泛开展了游击战。
或阻敌之增援部队,或袭击敌之后方,先后收复县城10座,一度切断敌之后方交通线,使敌不得不借飞机输送给养,有力地配合了前线作战。
山西在抗日战争中的重大贡献“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
”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山西人民,在山西这片古老而厚重的热土上,同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英勇顽强、坚韧不屈的斗争,创造性地建立了抗日民主根据地,承载起全民族抗战的希望,支撑了中国敌后抗战的战略全局,铸就了光耀千秋的太行精神,为夺取抗战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谱写了中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光辉灿烂的篇章。
一、山西是八路军总部和三大主力师的所在地,支撑着中国敌后抗战的战略全局山西地势形胜、关山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日本侵略中国之初,就把山西作为进攻华北进而占领中国的战略目标。
全面抗战爆发后,党中央和毛泽东明确指出,“在山西全省创立我们的根据地。
”1937年9月,八路军第1 15师、120师、129师,分批东渡黄河奔赴山西抗日前线,山西成为八路军总部和三大主力师的所在地,成为中国共产党指挥华北乃至全国抗战的“神经中枢”,成为反击日本侵略者的前沿阵地。
据统计,我国在1955年到1965年全国授衔的将帅中,有10位元帅、9位大将、42位上将、103位中将、8 38位少将共1002位开国将军,曾在山西参加抗战活动。
山西是全国敌后抗战的战略支点。
从1937年底至1 938年初,八路军紧紧依托五台山、吕梁山、太行山和太岳山,先后创建了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和晋西南敌后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八路军坚持华北抗战、争取最后胜利的战略依托。
在山西抗日战场上,八路军与其他抗日武装密切配合、英勇作战,使日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1938、1939年之交,遵照中央巩固华北的方针,八路军主力分兵挺进冀鲁豫平原和察绥广大地区,将抗日游击战争推展整个华北敌后区域,最终促成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山西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也使陕甘宁边区东部有了可靠的屏障,有力地保卫了党中央,并为华北、华中各抗日根据地与延安之间开辟了一条前后方联系的大通道。
可以说,山西不仅是华北抗战的战略支点,而且更是中国敌后抗战走向全面抗战的重要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