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档】个案工作中,如何跟独居老人相处--精选word文档 (15页)
- 格式:docx
- 大小:28.13 KB
- 文档页数:15
老年个案工作案例4篇篇一:老年个案工作心理社会模式案例一家老年福利院新入住了一位75岁的王大爷,他自入院以后每天只是独自静坐,不思饮食。
院方为了王大爷的健康,想尽了一切办法为他做出各种各样的美食,甚至很多服务人员也从家里带来许多小吃,想诱发王大爷吃饭的欲望。
但一切的努力都付之东流,眼看着王大爷迅速消瘦,身体状况一天比一天差,院方请来了王大爷的儿子进行说服。
王大爷的儿子在听完院方的说明后情绪非常激动,在训斥了老人后竟然强行给王大爷喂饭,被院方阻止。
万般无奈之下,院方请求社会工作者给予帮助。
社会工作者在听取了院方对王大爷的情况介绍后,联系了王大爷的儿子并了解相关的信息。
据介绍,王大爷是一位离休干部,原来是以为非常自信的人,而且性格开朗,通情达理。
但离休后,性格开始发生变化,特别是在两年前老伴去世后,情绪比较低沉,而且还被医院诊断为患有冠心病和高血压,经常发病。
由于子女每天忙于工作,特别是白天无人在家照顾王大爷,怕疾病突发时家中无人而得不到及时的救治,所以在考虑再三后,将王大爷送到了福利院。
介绍完后,王大爷的儿子对那一天由于情绪激动而训斥父亲并强行喂饭的行为极为后悔,并表示出要给父亲认错。
工作者在了解王大爷的相关个人信息与家庭信息后,在充分注意社会工作的尊重、接纳等原则的基础上,运用同理心与王大爷进行了第一次面谈,并建立了初步的信任关系。
在工作者表示出想听听王大爷对自己问题的看法时,老人表示出了离休后原单位对自己的不关心;老伴也走了;家里的子女不征求意见而送自己到福利院,是把自己当累赘,不要自己了;活在世上已经没有意思,还不如自生自灭一死了之等消极悲观的想法。
根据这些信息,工作者经过分析,认为王大爷问题的核心在于:由于退休使老人的职业角色丧失,造成了人际交往的减少和社会地位的下降;老伴的去世,又进一步造成了王大爷家庭角色的部分丧失,给老人带来很大的冲击。
加之由于生理的老化所引发的各种疾病的困扰,家中子女未经商量就将老人送到福利院,而王大爷又对福利院有一些不正确的认知等,这些因素都制约了老人的活动,造成了王大爷巨大的情绪反应,出现了悲观失望等心理和行为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独居老年人的问题也越来越引人关注。
农村独居老年人由于经济条件和基础设施的限制,生活条件和社会支持相对较少,更容易陷入孤独、无助和精神困扰之中。
针对这一群体,个案社会工作是一种有效的实践方式,能为其提供必要支持和精神慰藉,帮助其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一、农村独居老年人的现状农村独居老年人是指丧偶、子女远在外地、单身等原因导致在家里独自生活的老年人。
对于这一群体,他们的生活全靠自己,经济状况较为困窘,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社会关系相对单一,缺乏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据国内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村老年人口已经占到农村总人口的近30%,且这一比例还在不断攀升。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独居老年人数已经超过千万。
其中农村独居老年人的数量比城市要更多,人口比例也更高。
二、个案社会工作的概念和方法个案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中一种主流的服务方式,在服务某个客户时借助社会工作相关知识和技术,建立专业关系,以实现促进客户自我实现、自我改善和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进而实现客户在生活、工作、学习和情感等方面的需要和目标。
个案社会工作的方法主要包括:信息获取、评估、制定目标和计划、行动实施、评估和总结等。
在进行服务的全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需要建立有效的专业关系,保护客户隐私,充分考虑客户的感受和需求,掌握合理且恰当的技术和方法,协调和整合资源等。
三、个案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独居老年人的实践1. 信息收集在实践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首先需要通过尽可能多的渠道获取农村独居老年人的信息。
这些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子女情况、经济收入和支出等方面的基本信息,以及健康状况、日常生活状况、社会关系等方面的详细信息。
通过了解这些信息,社会工作者可以有效地评估独居老年人的需求和问题,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
2. 评估在信息收集的基础上,社会工作者需要对独居老年人进行评估。
这一过程主要包括对老人健康状况、生活质量、心理状况等方面的评估。
社工站社会工作服务个案案例独居老人个案一、案例背景:服务对象72岁,妻子于2008年因病去世,唯一的儿子也接连生病,几年后因车祸离世,儿媳和孙女在甲地生活,服务对象独自一人居住。
这一连串的事情让服务对象深受打击,把自己封在家里,不外出与人交流,不愿意接触身边人,常常自己一个人坐在阳台里看向窗外发呆,身体状况愈发下降,许多病症都接踵而来。
二、分析预估:1.心理方面:服务对象在妻子和独子的去世后遭受到很大的打击,心理非常悲痛,不愿意出门面对别人,也不愿意跟外人交谈,需要得到心理的疏导。
2.家庭环境:服务对象的儿媳和孙女住在了太仓,离他居住地较远,因为孩子的学业繁忙,不能经常来探望他。
3.生活方面:因为年纪大了身体状况不太好,导致各方面都很不便利,例如测血压、检查煤气表、查看药品的使用说明、分类药品、标注药品信息等,需要有人帮助,但又不想麻烦他人。
三、理论支持:社会环境是指与人的生存相关的社会因素以及与人的生物遗传、心理状态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社会系统。
社会环境是一个极其复杂庞大的系统,包括人造物质环境和纯社会环境。
人造物质环境包括房屋、道路、活动空间和各种服务设施,它们对使用者构成了行动的外部环境,纯社会环境可简称为社会环境,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单位、群体、社区、文化等子系统。
社工通过社会环境理论,帮助服务对象缓解悲伤情绪,教服务对象使用血压监测,帮助服务对象查看药品日期、将药品分类等日常生活问题。
四、服务目标:1.总目标:提供心理需求、生活照顾等服务,逐步改善缓解服务对象悲伤的情绪,打开自己的内心,培养其积极乐观的态度,建立对生活的信心,让服务对象感受到温暖与关怀。
2.分目标:①陪伴服务对象,与服务对象沟通聊天,缓解其悲伤情绪。
②倾听服务对象的日常生活经历,更进一步的让服务对象感受到关怀与支持,减轻服务对象的孤独感。
③教授服务对象如何使用血压监测,帮助服务对象解决查看药品日期、药品分类、标注药品信息等生活的部分难题。
独居老人个案工作案例标题:独居老人的孤独与困扰正文:独居老人是指年纪较大,生活中没有与之共同居住的家人或亲人的老年人。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独居老人的数量逐渐增多。
他们常常面临着孤独、困扰和安全问题等多重困境。
以下是一些关于独居老人的个案工作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需求。
案例一:张奶奶张奶奶是一位已经丧偶多年的老人,现在独自生活在一个小区中的一间房子里。
她没有子女,亲戚也都住在外地,经济条件有限。
由于身体不好,她无法独立完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基本活动,如购物、清洁和煮饭等。
社区的志愿者了解到她的情况后,每天帮她购买生活用品,打扫房间并煮饭。
同时,社区还组织了一些活动,让她能够结识一些朋友,减轻她的孤独感。
案例二:王爷爷王爷爷是一位退休的教师,他的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很少回来看望他。
他独自生活在一个小区中的一套公寓里。
虽然他身体健康,但由于社交圈子的缩小,他感到非常孤独。
社区为他开设了一些兴趣小组,如棋牌、书法和舞蹈等,让他能够结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丰富他的生活。
同时,社区还建立了一个电话服务热线,供他在需要的时候随时联系社区工作人员,解决生活中的困扰。
案例三:李爷爷李爷爷是一位曾在农村生活过的老人,如今独自居住在城市中的一套公寓里。
他的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很少回来看望他。
虽然他的身体还算健康,但他缺乏社交活动,感到非常孤独。
社区为他组织了一些义工活动,让他能够参与其中,感受到社区的温暖和关怀。
同时,社区还与他的子女保持联系,定期向他们报告他的生活情况,让他们放心。
案例四:赵奶奶赵奶奶是一位年迈的老人,她的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很少回来看望她。
她独自居住在一个小区的一套公寓里。
由于她的身体状况较差,无法独立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活动。
社区为她安排了一位护理人员,每天来照顾她的生活起居。
同时,社区还为她提供了一些心理辅导,帮助她调整心态,缓解她的孤独感。
案例五:陈爷爷陈爷爷是一位退休的工人,他的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很少回来看望他。
如何与老人家交谈?1、主动:服务对象大多是被动,自信心低,对人有戒心,因此要积极主动去接触他们,使他们感到关心。
2、态度:要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脸上常带微笑,让老人能感受到你的亲切感,服务对象大部分缺乏安全感,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怀及接纳,坦诚的态度与对方交往,让他们感受到一种真挚的关心;3、位置:不要让老人抬起头或远距离跟你说话,那样老人会感觉你高高在上和难以亲近的,应该近距离弯下腰去与老人交谈,老人才会觉得与你平等和觉得你重视他;4、用心交流:你的眼睛要注视对方眼睛,你的视线不要游走不定,让老人觉得你不关注他,同性间可以摸着对方的手交谈;5、语言:说话的速度要相对慢些,语调要适中,有些老人撞聋(弱听),则须大声点,但还要看对方表情和反应,去判断对方需要;6、了解情况:要了解老人的脾气、喜好,可以事先打听或在日后的相互接触中进一步慢慢了解;7、话题选择:要选择老人喜爱的话题,如家乡、亲人、年青时的事、电视节目等,避免提及老人不喜欢的话题,也可以先多说一下自己,让老人信任你后再展开别的话题;8、真诚的赞赏:人都渴望自己被肯定,老人家就象小朋友一样,喜欢表扬、夸奖,所以,你要真诚、慷慨地多赞美他,他就高兴,那谈话的气氛就会活跃很多;9、应变能力:万一有事谈得不如意或老人情绪有变时,尽量不要劝说,先用手轻拍对方的手或肩膀作安慰,稳定情绪,然后尽快扯开话题;10、有耐心:老人家一般都比较唠叨,一点点事可以说很久,你不要表现出任何的不耐烦,要耐心地去倾听老人的话……我们应该主动问什么、谈什么⒈主动了解老人的基本情况.如老人的姓名、我们应该怎么称呼他(叫姓名不礼貌,都叫爷爷奶奶谁答应你?)、年龄(新历、农历)、籍贯、有何爱好与特长、家庭情况、个人经历、生平有何得意之事等等。
还可以问他怎么来的敬老院.⒉主动介绍队伍的性质和成员来源。
我们自身应该注意什么⒈我们应该记住老人的基本情况。
最起码第二次见到他应该能够称呼他(美国学者卡耐基说的:记住一个人的名字非常重要)。
独居老人个案介入过程及总结全文共四篇示例,供您参考第一篇示例:独居老人是社会中一群脆弱的群体,他们往往面临着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情感孤独、身体健康问题等挑战。
为了有效帮助独居老人,社区和相关机构需要进行介入并提供必要的支持。
下面将介绍一份以某独居老人为个案的介入过程及总结。
在介入过程开始之前,首先需要了解独居老人的基本情况。
该老人为一位70岁的退休教师,丧偶多年,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已经多年,平日照顾自理。
但是近期社区居委会接到了一些关于该老人疏于照料自己的投诉,因此决定展开介入措施。
介入过程的第一步是前期调查,社区工作人员与居委会成员前往老人家中拜访,了解老人的生活情况、日常饮食、身体健康等基本情况。
通过与老人交流,发现老人最近情绪低落,饮食不规律,生活上有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
根据前期调查结果,接下来制定了相关介入计划。
为了帮助老人解决饮食问题,社区工作人员与志愿者共同制定了一份膳食计划,帮助老人安排每日的饮食,确保营养均衡。
安排专业医护人员对老人进行健康检查,确保老人的身体状况良好,并将检查结果与老人的子女进行沟通。
在解决生活问题方面,社区协调相关人员进行家庭清洁,帮助老人清理居所,并辅导老人如何日常进行整理和卫生。
社区工作人员也建议老人可以参加社区的日间活动,拓展社交圈,减少孤独感。
在整个介入过程中,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与老人保持密切联系,不定时到访,了解老人的生活状态,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
通过长期的关怀和支持,老人的生活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情绪回升,饮食有所规律,生活更加有序。
对独居老人的介入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社区、居委会、家庭、志愿者等各方面的力量都需要齐心协力,为老人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关怀。
通过本次介入个案的实践,我们可以看到,通过全面的介入措施,独居老人可以得到有效的帮助,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希望社会各界可以更加关注独居老人群体,共同营造关爱的社会氛围。
第二篇示例:一、背景介绍独居老人已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老人陷入了独居状态。
怎样和老人沟通技巧_试试以下这些技巧与老人沟通要学会说话,那么说话要掌握哪些技巧呢?下面店铺整理了和老人沟通的技巧,供你阅读参考。
老人沟通的技巧和老人沟通的技巧(一)询问老年人情况时,首先谈一谈自己为了引出老年人的话题,首先试着谈一谈自己,“其实我也……” “我也不……”等,引出话题,然后尽量谈对方感兴趣的内容。
例:护理人员问:“我很怕热,您呢,怕热还是怕冷?”老年人:“我也怕热。
”护理人员:“我听说冬天出生的人比较怕热,您的生日是?”这样引出话题,将沟通进行下去。
和老人沟通的技巧(二)和老年人沟通时,要预先对老年人的情况有所了解对于要照顾的老年人,先要了解他的基本信息,这样在沟通时比较容易引出话题。
和老人沟通的技巧(三)询问老年人后要记住他们说的话老年人在讲话时,护理人员一定要认真记住。
如果护理人员根本没有在意老年人根本没有在意老年人的讲话,老年人发觉后就会想:“他根本没有好好听我说话,根本没有在意我。
”所以,最好在工作日记上记好谈话要点,防止忘记。
所以,护理人员对谈话要有一定的记忆能力。
和老人沟通的技巧(四)在沟通中灵活运用家乡话题在养老机构中,入住的老年人也来自不同的地方,如果可以灵活运用老年人家乡方便的话题(如老年人家乡的旅游名胜、特产、风土人情等),那么对这位老年人来讲,就容易引出更加亲近的话题或者回忆往事的话题,为沟通的进一步加深提供更广泛的话题但同时要注意,对老年人本人不愿意触及的话题(如家庭不和、伤心的经历等),一定要根据谈话的时机和情景避开,或者护理人员再沟通前要事先了解和掌握老年人对此类相关的信息。
和老人沟通的技巧(五)用适合老年人的讲话方式来进行沟通根据老年人的社会地位和以前的经历,老年人会有自己要求的或喜欢的谈话方式。
例如:比较喜欢对方使用礼貌用语,喜欢对方用谦逊的讲话态度,想以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谈话方式来交谈,想以双方平等的立场来交谈等等,因为老年人的年龄关系,首先要求护理人员必须使用郑重的、尊敬的语气进行交谈,交谈时,护理人员要一边观察老年人的表情,一边寻找容易让老年人接受、喜欢的谈话方式。
一、老年人心理分析老人是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都曾为社会做出了多多少少的奉献,他们年轻时经历过的一切有很多也是我们这些后生仔不能够想像的。
老年人形体虽然日渐衰败、记忆力减退,但正是他们辛勤的工作,才有我们今日安定的生活。
由于他们所受的教育和所处的环境与我们有显著不同,我们不可因他们学历较低或对事物的判断力与价值观与我们的看法有差距,便鄙视他们,甚至对他们的话感到厌烦,反而应该发自内心的敬重。
老人年纪大了,受着生理状况的限制,再也不能像年轻人来去自如,加上同辈亲友日渐凋零、社会圈子日益狭小,心理上顿感孤单无助,这时做晚辈应该体谅老人的苦闷,主动亲近他们、问安、陪他们谈话,关心他们的生活,建立良好感情。
只要真情投入,真心相待,老人们会懂我们、会喜欢我们、会同样爱我们的——只是可能他们表达的方式有所不同而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美德,也是一种普遍的社会要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接近他人、避免孤独的倾向,没有人愿意独自一人,与外界不相往来的,与他人的交往、交流是势在必行的。
作为耄耋之年的老人家,更不愿意孤独终老,更渴望得到关爱……“年轻人的财富是青春,老年人的财富是智慧。
”年轻人做事很有冲劲,但常因设想不周,而功败垂成。
就如一部汽车,年轻的有如引擎,具有冲力;老年人有如方向盘,能保持安稳前进,减少危险与差错。
为避免受损,我们应主动请教老人,汲取他们的经验,虚心接受指导,将获益良多。
一、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l 老年人小心谨慎1、重视准确、忽视速度心理学家发现:老年人在做一件事情时,往往比较重视完成任务的准确性即比较注意避免犯错误,而对完成任务所花时间的长短并不是很在意。
生活中老年人常常嫌年轻人做事毛手毛脚,不够踏实认真。
2、不会轻易冒险老年人表现在行动上的另一种小心谨慎就是做事稳扎稳打,轻易不愿冒风险。
这也是一般人对老年人的一种印象深刻的看法。
心理实验证实:老年人宁拿较低的工资,也不愿冒较大的风险去选择一份有机会得到高工资的工作。
爱不独行,从心出发空巢老人辅导个案文/郑州市金水区华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张婧一【整理摘编:时英平】一、案例背景(一)基本情况任女士,79岁,丧偶,现已退休,每月领取退休工资。
服务对象丈夫在多年前因病去世,服务对象独自居住在一套约50平方的房子里。
服务对象育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均已成家立业。
儿子多年前因病去世,孙子也已经结婚;大女儿在北京,现已退休,目前患病卧床行动不便,二女儿在上海政府部门工作,也已经退休,偶尔回来看看,因为疫情原因近期无法回来看望服务对象。
(二)接案过程社会工作者在进入社区对社区民政对象探访的过程中发现服务对象,并与服务对象进行交谈,在交谈中,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
得知社会工作者身份后,服务对象主动向社会工作者求助,社会工作者正式接案。
二、分析预估(一)服务对象问题1、生理方面服务对象患有心脏病,心率偏低,需要长期服药,在生活上能够自理,但随着年龄不断增长,听力衰减,身体越来越差,行动力和记忆力都有所减退,感觉越来越力不从心。
2、心理方面服务对象缺少亲情陪伴,儿子去世,两个女儿因为居住地原因,都不在服务对象身边,导致服务对象缺少亲人的关心和陪伴,而且一直以来服务对象独居惯了,不愿意去打扰孩子们,不愿意给孩子添麻烦。
3、经济状况服务对象有退休工资,也有慢性病补贴,儿孙也都会给老人补贴生活,能够满足服务对象一人生活和医药开支。
4、社会参与服务对象在社区居住时间较长,服务对象自己也不爱热闹,不经常和社区其他老人玩,平时都独自在家里看电视或做家务。
(二)服务对象需求通过走访对服务对象的目前需求进行分析:1、加强服务对象药品管理。
服务对象年龄大,患有心脏疾病,需要长期吃药,药品种类较多,数量也比较多,家里药品堆积。
因此需要为服务对象提供相关健康用药知识和药品管理的讲解。
2、加强日常信息接收。
因为服务对象年龄较高,通讯工具仅一部老年电话,很多社区、物业的消息不灵通。
社会工作者需要为其连接社区、物业资源,提供电话货上门通知服务。
如何与老人相处-与老人相处有什么诀窍老人也是家中的成员,如果凡事都不让老人参加,可能会让老人感到难过。
因此可以选择一些“安全〞话题,与老人一起商量,比如给家中购置大件等,让对方有被必须要的感觉。
1、主动发起聊天话题很多老人由于腿脚不便,只能待在家里,对外面的新鲜事物可能不太了解,孩子可以在和老人接触的过程中,主动发起聊天话题,讲一下最近发生的新鲜事,让老人不会感到无趣。
2、与老人一起商量家中事老人也是家中的成员,如果凡事都不让老人参加,可能会让老人感到难过。
因此可以选择一些“安全〞话题,与老人一起商量,比如给家中购置大件等,让对方有被必须要的感觉。
3、对老人的讲话给予反应当老人在讲话时,尽量在表情和言语上给予反应,让老人知道你有在关注其讲话,不要玩着手机随便应付,这是不尊重对方的行为。
4、注意措辞、语音语速在与老人的〔沟通〕中,措辞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不同,比如想帮老人按摩,问“我想给您按摩,可以吗?〞会比“要我给您按摩吗?〞好一点,前者更能体现出你乐意为老人按摩;此外,有些年轻人害怕老人听不到,所以跟老人说话时很大声,而且语速照样很快,其实如果老人听力不好,除了适当提升音量,语速也应该放慢点,让老人能更清楚地接收信息。
5、避免负面情绪表露如果自己刚好情绪不好,尽量不要在老人面前发脾气。
比如家中出现经济问题,不要在老人面前吵闹,更不应该在其面前说出因为照顾老人感到辛劳等话语,因为很多老人最怕成为子女的包袱。
2与老人相处有什么诀窍一、有事要跟老人商量老人容易失去自己的价值感,而最难过的是被当做废物。
家里的事(尤其是老人所关怀的),要事先向老人请示,藉此对他表示尊敬,让他感到受重视。
二、满足老人钱的必须要有足够的钱使老人有安全感,生活亦较能自主。
三、让老人饱口福老人胃口不佳、行动不便,假设能设法让他吃到喜爱的东西,可以使他快活好半天。
四、让老人饱眼福视力好、听力好的老人,生活质量高。
假设能常看电视、关怀国家大事,还能唱歌,跳舞,心理年龄比实际年龄可年青十岁。
老年个案工作基本技巧方法老年个案工作基本技巧方法社会工作者应该帮助老年案主自我探索,让他们更深入地仔细地了解自己的感受和心态,以便为达到预期的改变而创造条件。
那么,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提供老年个案工作基本技巧方法,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1、协助老人自我探索的技巧社会工作者应该帮助老年案主自我探索,让他们更深入地仔细地了解自己的感受和心态,以便为达到预期的改变而创造条件。
(1)工作初期避免采用劝告劝告的技巧是个案工作过程中的一种介入,但在初期由于双方还未建立信任关系,此时采用劝告技巧往往会没有结果也不利于案主自我探索。
(2)避免完全依赖问话在初次面谈时,利用一些询问无疑会帮助获取更多案主的有关资料,但一连串提问反而会让案主感到威胁,当工作员不停地问什么的问题以及引导性的问题时,会迫使案主采取封闭态度来封闭自我。
而对话二则显示了工作员采用的开放式问题有利于案主作自我探索。
(3)仔细聆听案主诉说。
在面谈时要求案主更全面地描述其行为,有助于案主自我探索及做出决定。
2、辅导技巧沟通的技巧适用于不同的人群,但适于老年人的沟通技巧见诸于书面的并不太多,实践中也没有一个人可以自夸自己是一个成功的老人辅导员。
因此,做老人辅导是一项艰难的工作,我们不只要学到理论层面的东西,更重要的是不时地练习、研读、实习,才能逐步悟到老人辅导上的真谛,实现有效地为老人提供服务的目的。
老年个案辅导是指工作员与案主相互接受有特定目的的一种专业性谈话和助人关系,并通过这种关系更有效地促进老年案主的转变。
这是一个双方交换观念、表达态度、分享情感、交流经验等的过程,其间需要一些基本技巧:(1)专注老人的感受在案主的陈述中,案主的感受或情绪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的。
人们往往集中在事件的合理性而忽视了感受的部分,当感受被忽视时,不利于我们认清问题所在。
感受具备以下的一些特性:感受没有好或坏,感受就是感受本身;每一个人都有权去感受;在每一个人的角度来看,它的感受都是合理的;感受是没有危险的,行动才有危险性;否定一个人的感受,并不会减少这种感受的存在。
与老人沟通的技巧老年人因其生理和心理上的因素,对其周围的事物都会异常敏感,与老年人沟通,需要有技巧,如主动营造沟通的语境,顺应老年人的沟通能力,尽量让他们感到地位平等。
那么与老人沟通的技巧有哪些?下面店铺整理了与老人沟通的技巧,供你阅读参考。
与老人沟通的技巧一、营造沟通机会,启发交流兴致1.主动与老人接触,可从打招呼、握手、日常问候开始。
注意因人而异的礼貌称谓,必要时向老年人询问希望别人怎么称呼。
初次见面要自我介绍,先开放自己,谈些自己的事,待取得老人信任后再展开其他的话题。
2.营造与晚辈人接触的机会。
每个人都是一部鲜活的历史,经历中孕育着经验,经验中蕴藏着智慧。
每个老人都有着独特的人生经历及相对丰富的经验。
有时“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晚辈人与老年人接触时要注意“多请教,少指教”,这也是提供发挥老有所为的重要途径。
3.营造与同年龄交流的机会。
同年龄间更易于相互理解。
社区内应设置必要的交流空间,如露天休息亭、健身活动处、老年人俱乐部等,供老年人们聚在一起聊天。
与老人沟通的技巧二、知已知彼,适当调整自己和环境1。
自我准备:包括自己目前对老年人所持的态度、自身状态及沟通能力。
(1)照顾者要换位思考,体谅对方的处境,理解对方的苦衷,看对方长处,至少不要嫌弃老年人。
老年人一点事可以说很久,显得唠叨啰嗦我们要有足够耐心去接受。
要顺应其心状态及社会处境,避免带来不快。
老年人记忆力减退,往事虽历历在目,近景却模糊不清。
但也不愿被别人说自己记性差,所以,再次见到老年人时,应避免问“您还记得我吗?”而改为“我又来看您啦!”这样会让对方觉得自己被重视了,会高兴许多。
铭记与老年人沟通的原则:多听少说、多了解少判断、多启发少代劳。
(2)可恰当运用微笑、赞美、幽默等润滑剂。
但是当老年人倍受疾病折磨或极度痛苦时,应收敛笑容,给予关注的目光。
对老年人的赞美要真诚得体,尽量具体,如衣着服饰、特色专长等,此外,幽默绝非油腔滑调,而是闪炼着智慧的光芒,风趣而不失尊重在诙谐中化解紧张,消除抵触情绪,拉近距离。
与老年人相处之道打开老年人的心防俗话说的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很多的人都不知道如何与老人相处,那么有什么与老人相处的方法吗?正确对待和融洽老人的关系是处理好家庭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有些晚辈总觉得父母、公婆、岳父母这些长辈越老越"古怪",对同老人们融洽相处信心不足。
其实,这是不了解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点的缘故。
一旦对这些特点有所了解,就会发现老年人的性格也是有规可循的,只要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对待他们,与之和谐相处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针对不同类型老年人,用不同方法1、防御拘谨型特点和表现:此类老人心中会感到空虚和寂寞,而他们用来解决的方法就是投入紧张的工作和各种繁忙的活动中,这种日程满满的状态让他们可以忘掉年龄和孤单。
相处之道:首先不能简单否定他们积极向上的态度,但同时也要尽量地分散他们的注意力,给他们提供放松的机会,诱导他们摆脱忙碌的心态。
2、安详安闲型特点和表现:安于现状、容易满足是此类老人的特点。
他们喜欢从周围人那里得到安慰,做事情的原则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他们对周围的事情不是非常关心,只是享受个人的空间。
相处之道:要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又不能太过疏离,要在合适的距离上尽量提供温暖的安慰,子女和周围人群只需给他们提供一个舒适安静的生活环境就能满足他们的要求。
3、成熟健康型特点和表现:这种类型的老人对过去豁达以对,也很能适应心理变化,可以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社会和生活,会主动去从事一些有关的社会活动,有自己的交往圈子和朋友。
相处之道:晚辈们只要要进孝心,成熟健康型的老人就会感到很愉快。
4、自责忧郁型特点和表现:这一类型的老人把怨气和不满都指向自己,会把错误和遭遇的不幸都归结于自己的失败,对待一切事物都持悲观态度,不乐意改变现实,对社会活动没有信心,更没有兴趣。
相处之道:子女要做到的最重要的就是交流,尤其是劝解和鼓励。
这一类老人的特点是缺乏信心,一直感觉自己什么也做不好,子女在热情鼓励老人的同时,要给老人具体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切忌没有耐心敷衍塞责,因为此类老人多数比较敏感,子女的消极应对会让他们进一步沮丧忧郁。
如何应对独居老人存在的问题1、加强社会公德和伦理道德的宣传教育。
利用市民学校和报纸、电视等媒体,大力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宣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通过正反面典型教育,在全社会树立尊老、爱老、助老新风尚。
2、建立老年人大病救助基金。
资金来源可通过政府投入与社会力量捐赠的办法来解决,对患病又无医保的老人进行救助。
3、加强村(居)老年文化活动阵地建设。
通过整合社会资源以及政府投入与自筹的方法相结合,加强社区、村老年活动中心建设,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达到“老有所乐”,充实他们的精神世界。
4、加强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开展托老服务。
不断丰富社区服务的内容,多形式开展助老、托老为主要内容的家政服务,建立村、社区独居老人档案,掌握每个独居老人的基本情况和生活需求,因人而异,分门别类地开展助老、托老和老年维权服务。
5、动员和组织社区、村青年志愿者和广大中小学生,开展助老志愿服务活动。
定期走访慰问独居老人,帮助打扫卫生、洗刷缝补和买米、煤等,开展与老人谈心活动。
通过春风化雨般的工作,让独居老人不再孤独。
6、整合社会资源,动员社会贤人,开办敬老机构。
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政策扶持,鼓励民间资本开办敬老机构,包括老年公寓、老年活动中心等。
动员和引导有条件的独居老人住进敬老公寓,重回大家庭生活,既使独居老人有一个安定的晚年生活,又解决了在外子女的后顾之忧。
7、对生活困难、年纪较大的独居老人,由政府买单,民间组织服务,构筑“家庭养老服务网”。
就是由政府支付一定资金作为服务费,由辖区民间家政服务组织为他们提供上门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籍服务。
对那些既无钱进养老院,家中又无人照管的老人,实行居家养老,社会、社区扶助的养老模式。
血液透析病人的心理护理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
特别是对急慢性重症患者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护理措施。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由于病程长,病情重,加上社会因素、经济因素、个人素质等多方面的影响,往往产生及其复杂的心理障碍,运用心理学原理,进行了心理分型分析、实施正确的心理护理,对他们的生活质量和透析疗效都有提高。
独居老人服务过程中社工角色及技巧在当今社会,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独居老人的数量在逐渐增多。
独居老人的生活状态与需求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这一背景下,社会工作者成为独居老人服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探讨独居老人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及相关的技巧。
一、社会工作者在独居老人服务中的角色1. 心理支持者社会工作者在与独居老人接触的过程中,需要成为他们的心理支持者。
独居老人常常面临孤独、失落和无助的情绪,社会工作者需要倾听他们的心声,与他们建立情感通联,提供精神慰藉和支持。
2. 生活顾问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为独居老人提供生活上的建议和指导。
他们可以帮助独居老人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提供日常生活技能的培训和指导。
3. 社区信息者社会工作者承担着将独居老人与社会资源进行衔接的任务。
他们需要了解社区相关的服务和资源,为独居老人提供信息和指导,协助他们融入社区生活,扩大社交圈子,并享受社区的福利。
4. 危机干预者独居老人往往面临各种生活危机和意外情况,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危机干预的能力,及时处理相关事件,保障独居老人的生活安全和权益。
二、独居老人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的技巧1. 倾听社会工作者需要倾听独居老人的内心需求和诉求,建立良好的交流和信任关系。
只有通过倾听,社会工作者才能真正了解独居老人的需要,为其提供有效的帮助。
2. 交流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良好的交流能力,能够与独居老人进行有效的交流。
交流技巧包括倾听、表达、肢体语言等方面的技能,能够使独居老人感受到被尊重和关心。
3. 情感理解社会工作者需要对独居老人的情感状态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理解其内心的需求和感受。
在与独居老人交流和服务的过程中,需要给予足够的情感关怀和支持。
4. 资源整合社会工作者需要了解并熟悉社区相关的资源和服务,能够为独居老人提供多方位的帮助。
他们需要整合社区的资源,为独居老人提供全面的支持和服务。
5. 团队合作在独居老人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需要与相关机构和组织进行紧密合作,共同为独居老人提供全面的服务和支持。
独居老人个案工作案例独居老人个案工作案例:关注他们的健康和社交需求【引言】独居老人是指没有与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或亲友的老年人。
他们通常面临着健康问题、社交孤立以及日常生活的困扰。
为了关注独居老人的健康和社交需求,我们开展了一系列个案工作,通过提供健康服务和社交支持来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个案一:健康服务】李奶奶,75岁,独居,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
我们为她提供定期的健康检查,包括测量血压、血糖和体重等指标。
通过与她保持定期联系,我们能及时调整她的药物剂量和饮食习惯,以确保她的健康状况稳定。
【个案二:社交支持】王爷爷,80岁,独居,妻子去世后感到孤单和无助。
我们组织了一些社交活动,如老年人聚餐、健身操和旅行等,让他能够结识新朋友,分享生活经验,并重拾对生活的热情。
通过社交支持,他的心理状态得到了明显改善。
【个案三:心理疏导】张奶奶,70岁,独居,因子女疏远而感到心理压力。
我们为她提供心理疏导,帮助她排解情绪,增强自信心,重新认识自己的价值。
通过与她的交流和倾听,她逐渐调整了自己的心态,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快乐。
【个案四:社区连接】刘爷爷,78岁,独居,缺乏社区资源的利用。
我们帮助他加入当地的老年俱乐部和志愿者团队,让他能够参与社区活动,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并为社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社区连接,他找到了生活的归属感和价值感。
【个案五:居家护理】陈奶奶,85岁,独居,行动不便。
我们为她提供居家护理服务,包括日常生活照料、个人卫生和康复训练等。
通过专业的护理团队,她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同时也减轻了她子女的负担。
【个案六:紧急救援】张爷爷,82岁,独居,担心出现紧急情况无人照料。
我们为他提供紧急救援服务,安装了紧急呼叫系统,并与社区协调,确保他在发生意外时能够及时得到救援。
通过紧急救援,他感到更加安心和放心。
【个案七:营养饮食】杨奶奶,80岁,独居,饮食不均衡导致营养不良。
我们为她提供定制的营养饮食方案,定期送餐并进行营养咨询。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个案工作中,如何跟独居老人相处?篇一: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一、案例描述白发苍苍的李奶奶刚刚退休,然而此时与她共同生活了36年的老伴竟因突发心肌梗塞而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李奶奶本就无儿无女,老伴的去世是她的精神几乎崩溃。
她和丈夫恩恩爱爱、感情甚笃,如今人去屋空,使她失去了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她患有多种慢性疾病,以前总害怕治不好,现在却期盼病情急剧恶化,好早日到另一个世界与老伴重新团聚。
二、问题描述(一)个人问题1、身体方面:患有多种慢性疾病2、精神方面:由于老伴的去世,使李奶奶的精神几乎崩溃,没有了继续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老是期盼着自己的病情急剧恶化好与老伴再次团聚。
(二)家庭问题案主无儿无女,在情绪上很容易产生孤单、无聊的感觉和消极的情绪。
并且,老伴的去世给案主带来精神的崩溃,没有了继续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三)社会问题1、社会政策通常注重于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身体物质保障,并没有满足其心理需求和社会需求。
2、随着中国的社会文化变迁,大家庭解体,社会结构变成以核心家庭为基础。
老人晚年盼望的理想落空,上述消极原因更加加重。
3、就目前中国社区的情况而言,一般社区没有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与服务,没能很好地为丧偶空巢老人提供多彩的老年生活,这在一定程度造成案主心理上的孤单、寂寞。
三、方案构建本案服务对象为李奶奶,以个案工作方法开展服务,采用危机介入的方法。
(一)危机介入,服务对象对老伴儿的死过于伤心,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二)服务对象在老伴儿死后,生活琐事在短时间内难以上手,基本生活质量降到了最低值,情绪消极很严重。
(三)服务对象无儿无女,相依为命的老伴死后使得她孤独感倍增,对生活失去了勇气和信心。
(四)服务计划1、短期目标(1)案主李奶奶的身体状况和精神情况得到一定的改善。
(2)案主李奶奶通过面谈对自身的情绪得到一定的认知。
2、中期目标(1)案主情绪管理能力得到提高。
(2)案主建立起支持(资源,情感等)网络。
(3)案主的环境适应能力得到提高。
3、长期目标(1)通过社会工作的方法,帮助李奶奶再度社会化,顺利融入由于丧偶而发生变化的新的生活环境,开始新的生活。
(2)增加李奶奶与老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拓展她的社交网络,使她能够主动融入到集体活动中,缓解甚至根治她心理上的空虚感、孤独感,使其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
(3)把丧偶空巢老人们的心声向全社会传达,让更多的人关注丧偶空巢老人,让老人的需求被社会正确认知。
我们希望能够探索和完善关爱老年人的保障机制,为老年人的身心保障问题提供新思路,为构建完善的老年人社会保障机制出一份力。
四、解决方案以危机介入的方法进行服务,力图改变服务对象的观念,助人自助,最终走出情绪低谷,开使新的人生阶段。
延伸服务为:以老年人增权工作理念,增加服务对象的社会地位,令其感怀自身的社会价值,变弱势为强势。
1、及时处理,限定目标,输入希望——同理感受,放松练习危机介入的首要目标是以危机的调适和治疗为中心尽可能降低危机造成的伤害、避免不良影响的扩大。
因为李奶奶发生危机后,服务对象通常处于迷茫、无助、失去希望的状态中,所以在危急中帮助服务对象的有效方法是给服务对象输入新的希望,调动服务对象改变的愿望。
以助人自助的方针,激励服务对象自助的主观愿望。
具体到本案,应尽快与服务对象沟通,令其理解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使其正视死亡的必然性并进而劝导,令服务对象信服。
2、提供支持——邻里、友情支持在帮助服务对象面对和处理危机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充分利用服务对象自身拥有的周围他人的资源,为服务对象提供必要的支持。
这里包括社区支持。
首先,与服务对象的邻里沟通,给老人空间进行怀念,用邻里的温暖抚慰老人,并让服务对象认识到不能跟着老伴儿去死,自己还有自己的价值不能随便放弃生命。
其次,寻找服务对象现存的朋友以及重新找到合适的工作进而充实李奶奶的生活,使其无暇去想逝去的老伴。
3、恢复自尊——系统脱敏危机的发生通常导致服务对象身心的混乱,使得服务对象的自尊感下降,社会工作者在着手解决服务对象的危机时,首先要了解服务对象自己的想法,帮助服务对象恢复自信。
在本案中,服务对象自身增能也要考虑进来。
加强服务对象社会功能的恢复,为服务对象寻找兴趣爱好,使其将生活重心及注意力进行转移,不要沉湎于悲痛中。
4、培养自主能力——社区支持危机是否能够解决最终取决于服务对象是否能够增强自主能力。
虽然服务对象在危机中自主能力有所下降,但社会工作不能认为服务对象缺乏自主能力,整个危机介入过程就是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增强自主能力面对和客服危机的过程。
鼓励服务对象多交往同龄的邻居好友,尤其是女性同龄好友,继续将生活下去。
五、支撑理论(一)角色理论帕森斯:有三种不同的社会复位(social restitution)方式,以终止丧失过程,恢复或支持重要角色退出后的身份继续:文化所规定的角色继续、角色重演和易位投入。
在帮助案主李奶奶时,要帮助她恢复原有的角色,重新找到生活的意义。
(二)脱离理论(又称撤退理论和休闲理论)是美国社会学家卡明和亨利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
具体观点如下:A 老年人身衰体弱,形成了撤离社会的生理基础。
B 老年人心理较为消极,经常想到死亡,甚至期盼死亡,其心理不适合不断进取发展的社会。
C 老年人的撤离过程具有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
老年人的生老病死本是自然规律,要帮助案主认识清楚这一问题才能使其重新回到现实生活当中,重新投入当新的生活当中。
(三)活动理论美国学者罗伯特·哈维格斯特提出的“活动理论”认为,老年人应该积极参与社会。
只有参与,才能使老年人重新认识自我, 保持生命的活力。
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哈维格斯特指出人一生有六个阶段特征,其中老年期作为个体社会化的最后一个阶段,其主要任务是要适应体力与健康的衰退,适应退休生活和收入的减少,适应配偶的死亡,承担市民的社会义务,与年龄相近的人建立快活而密切的关系,降低对物质生活满足的要求。
对活动理论的评价:A 有利于老年人重新认识自我,改变老年人精神状态的方法之一,就是老年人重新认识自我。
B 活动理论符合社会的价值体系。
C 活动理论有利于老年人的健康。
通过社区的帮助,使案主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或活动,使其能够从悲痛中走出来,继续自己的新生活,而且有助于案主的身心健康。
(四)连续性理论认为,不论是年轻还是年老,人们都有着不同的个性和生活方式,而个性在适应衰老时起着重要的作用。
总是消极或退缩的人不可能在退休后成为积极分子;同样,一贯活跃、自信和参与社会的人在老年时不可能安静地在家里。
人主要的个性特点和价值观念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更加突出。
在连续性理论看来,如果一个人在老年时仍能保持中年时代的个性和生活方式,那么他(她)便会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因此,每个人不用去适应共同的规范,而是根据自己的个性来规定标准,这是老年人对生活感到满意的基础。
能够使案主缓解自己消极的心态,帮助其重新找回自己的社会价值。
(五)老年人次文化理论老年亚文化理论最初是美国学者罗斯提出的。
该理论旨在揭示老年群体的共同特征,并认为老年次文化群是老年人重新融入社会的最好方式。
这种理论认为老年次文化群的形成有一定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法定的退休制度成为老年期开始的明显标志。
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公寓、养老院等等住所的兴建也为老年人提供了频繁接触的机会,通过相互交往,老年人会形成一种群体意识。
这使得老年次文化群的形成成为可能,并得到社会一定程度的认同。
老年次文化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积极作用表现在老年人形成群体身份与意识,具有采取社会行动的潜能,以捍卫老年人权利及争取老人福利与社会资源。
消极作用是有可能造成老龄歧视,不利于不同年龄层的整合。
希望案主能够积极地参加到自己的社区活动当中来分散自己的消极情绪,从而帮助案主认识更多的老年人,使其重新融入到社会当中。
(六)符号互动理论(又称作相互作用理论)此理论认为,人们是在他们的社会环境中、在与他有的交往中获得他们的自我概念的,换句话说,人们是根据他人对自己的评判、态度来思考自身的。
一旦他人把我们归入自我概念,我们便会不由自主地根据他人划分对自己作出反应,从而形成自我概念。
社会重建理论则意在改变老年人生存的客观环境以帮助老年人重建自信心。
社会重建理论的基本模式是:第一阶段:让老人了解到社会上面存的对老年人之偏见及错误观念。
第二阶段:改善老年人的客观环境,通过提倡政府资助的服务来解决老年人的住房、医疗、贫困等问题。
第三阶段:鼓励老人的自我计划、自我决定,增强老人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帮助案主重建自己的自信心,从他人的评判、态度中找到自己的价值,进而增强案主的自我解决能力。
六、分析与反思尊老爱老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
尤其是现在的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与日俱增,整个社会都应该关注、爱护、尊重老年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老年工作中社会工作者更承担者不可推卸的使命。
在老年人的婚姻状况中离婚、丧偶和再婚是老年人遇到的主要婚姻问题。
丧偶对老年人心理的影响是严重和剧烈的,有研究表明,老年丧偶者在配偶去世后头6个月中的死亡比率比平均死亡率高40%。
丧偶后,老年人的心理变化复杂、悲伤感和孤独感最为典型。
许多老年人以泪洗面、悲痛欲绝,还会出现茶饭不思、抑郁、疲乏的情况,甚至因为过度悲伤而患病。
时间一长,就会倍感寂寞孤独,觉得被世界遗忘和抛弃了。
除了老人自身和家庭因素以外,社会环境对老年人的心理状态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营造一个有利于老年人健康、愉快的社会环境,是社会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也是衡量社会文明和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社区文化体育活动有助于老龄社会居家养老中的老年人精神需求的相关建设,应大力发展。
开展社会工作,要懂得灵活运用科学的社会工作方法。
社会工作并不是单纯地要求一个社会工作者独立完成一件事情,要有服务对象自身的参与。
除此之外,社会工作者要善于沟通,细致敏锐。
能够从沟通中发现服务对象篇二:外地个案样本独居老人课题调研心得(201X-02-05 22:37:11)无锡市便民服务中心资助的南长区“乐活老人助老项目:独居老人社工支持计划”课题,旨在通过对南长区独居老人的调查研究,加入社会工作者的力量,对独居老人这一弱势群体提供支持和服务,使独居老人能够健康、幸福地度过晚年生活。
课题首先进行的是问卷和访谈。
我要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是无锡市南长区中联社区的独居老人。
中联新村于201X年10月由中联一、二、三居委合并而成,东至中南路,南至兴锡路,西至金城新村,北至新联路。
中联社区位于金星街道南侧,现占地面积113382平方米,绿化面积45350平方米,居民大楼154个门楼,57幢大楼,由25个产权单位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