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之控制测试要点及技巧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5
内控测试方法
内控测试是指通过检查、观察、询问等方式,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有效性和执行有效性进行检查,并根据测试结果,编制测试报告,目的是查找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方面的问题,为内控体系有效性提供合理保证。
内控测试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访谈法:访谈法是指通过与企业内部控制相关人员进行访谈,了解内部控制
的设计和执行情况。
访谈法可以获得第一手资料,但也容易受到被访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2.观察法:观察法是指通过观察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了解内部控制是否
得到有效执行。
观察法可以客观地反映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但也需要观察者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3.检查法:检查法是指通过检查企业内部控制相关的文件和资料,了解内部控
制的设计和执行情况。
检查法可以获得客观的证据,但也需要检查者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4.重复执行法:重复执行法是指审计人员按照内部控制规定的程序,重新执行
某些业务流程,以验证内部控制是否有效。
重复执行法可以有效地验证内部控制的执行有效性,但也需要审计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5.抽样测试法:抽样测试法是指从企业的某些业务流程中抽取样本,检查样本
是否符合内部控制规定的要求。
抽样测试法可以节省时间和成本,但也存在抽样误差的风险。
内控测试的具体方法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内控体系的复杂程度来确定。
在进行内控测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测试计划应明确测试的目标、范围、方法和步骤。
●测试应客观、公正,并遵循专业标准。
●测试结果应及时反馈给企业,并提出改进建议。
内控测试方法和注意事项在内控测试中,有效的检查方法非常重要。
其中,常用的方法是顺查法,即根据业务流程的正常程序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确认和记录。
另外,还有逆查法和交叉法,分别从财务入账和实际工作流程入手,发现问题并填写在适合的流程中。
在测试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在登陆测试系统时要及时保存录入的信息,避免因长时间不操作而丢失数据。
其次,在退出时要点击浏览器右上角的退出按钮,不可直接关闭浏览器,否则账号可能仍处于登陆状态。
最后,在使用离线方式进行测试时,要注意使用相应的账号下载和上传任务,并尽量不修改原表的格式和单元格属性,以免导致无法上传。
同时,测试任务下载时浏览器地址栏不能加端口号,否则也无法下载任务。
在测试控制效力时,需要对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检查。
这些样本应该能够代表整个控制范围,以便对控制效力进行评估。
这个样本总体的大小应该能够满足置信度和精度的要求。
如果样本总体过小,结果可能会失真,从而无法准确评估控制效力。
因此,在选择样本总体时,需要考虑控制范围、置信度、精度等因素,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结论测试控制效力是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控制效力进行测试,可以发现控制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进而改进和加强控制,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
在测试控制效力时,需要选择合适的例外事项类型,对样本总体进行合理选择,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确定样本总体时,需要考虑全部业务而不是只看测试单位提供的内容。
例如,对于合同流程的检查,应该检查全部合同事项而不是只看已签订的合同,以避免遗漏应该签订但未签订的合同。
在RCD控制文档中,有些流程控制可能描述较为简单,此时不能只看有没有签字和审批,而要检查文件制度,特别是审批权限的规定,以确定谁应该审批什么业务,并查看可以审批多大金额的规定。
例如,对于某单位预付款的审批流程,虽然实施证据中有人签字,但资金管理相关规定要求总会计师和公司负责人联合审批,因此缺少公司负责人审批的情况就是不完整的。
内部控制穿行测试操作要点及技巧内部控制穿行测试是组织评估其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对组织内部控制的穿行测试,可以了解内部控制是否严密、完善,是否能有效识别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
为了保证穿行测试的有效性,以下是一些操作要点和技巧:1.明确测试目标:在进行穿行测试前,需要明确测试的目标和范围。
确定要测试的特定流程、程序或控制,以及测试的时间范围和具体目标。
2.确定测试方法:穿行测试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比如文件检查、观察和面谈等。
根据测试的具体目标,选择最适合的测试方法,并确保能够验证和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3.随机选择样本:为了保证穿行测试的客观性和全面性,需要随机选择样本。
通过随机选择可以避免主观性和选择性的问题,并确保测试的结果具有代表性和可靠性。
4.记录测试过程和结果:在进行穿行测试时,需要详细记录测试的过程和结果。
记录相关的数据、观察结果和面谈内容,并确保记录准确和完整。
这些记录可以作为后续评估和改进内部控制的依据。
5.与相关人员进行有效沟通:在穿行测试过程中,需要与相关人员进行有效沟通。
了解他们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和实践,了解他们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的看法。
通过与相关人员的沟通,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见解,进一步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6.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通过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可以识别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分析测试结果可以帮助组织了解哪些控制工作得好、哪些控制工作得不好,以及哪些控制需要进一步改进。
7.提出改进建议:根据穿行测试的结果和分析,提出改进建议。
建议应该具体、明确和可操作,以帮助组织改进内部控制并提升其有效性。
8.进行跟踪和监测:改进内部控制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组织需要跟踪和监测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并评估改进后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定期进行穿行测试,以确保内部控制能够持续有效地运作。
在进行内部控制穿行测试时,还有几个技巧可以帮助提高测试的效果:1.深入了解业务流程:在进行穿行测试前,需要深入了解业务流程和相关控制措施。
企业内部控制检查要点及标准
企业内部控制检查是指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进行评估和审查,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合规性。
以下是企业内部控制检查的一些常见要点和标准:
1. 控制环境:评估企业的管理层是否具备明确的道德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否建立了适当的组织结构和责任分配,以及是否有适当的人员政策和程序。
2. 风险评估:评估企业是否对潜在风险进行了全面的识别和评估,是否建立了适当的风险管理机制,包括风险评估、风险防范和风险应对等。
3. 控制活动:评估企业是否建立了适当的内部控制措施和程序,包括授权和记录交易、访问控制、物理控制、信息系统安全等方面。
4. 信息与沟通:评估企业是否建立了有效的信息传递和沟通机制,包括内部报告制度、信息披露和沟通渠道等。
5. 监督与反馈:评估企业是否建立了有效的监督机制,包括内部审计、风险监控和业务审批等,以及是否进行了持续的监督和反馈。
在进行内部控制检查时,可以参考国际上通用的内部控制框架,如美国的COSO框架或国际审计准则委员会(IAASB)发布的相关准则。
此外,还可以根据企业所在行业的特点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具体细化和补充。
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内部控制检查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需要专业的知识和经验支持。
建议企业可以委托专业的内部控制评估机构或
咨询公司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及时改进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测试方法
内部控制测试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文件审查:审查与内部控制相关的文件,如政策和程序手册、审计报告、风险评估报告等,以确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2. 访谈和问卷调查:与员工、管理层和内部控制相关的其他人员进行面对面的访谈或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信息,了解内部控制的实施情况和效果。
3. 目标与程序测试:对内部控制的目标和程序进行测试,以确认其有效性。
这可以包括对流程和政策的遵守情况、对授权和审核的支持、对风险和异常情况的反应等方面的评估。
4. 抽样检查:通过抽样检查相关文件、数据和记录的方式,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可以使用统计抽样方法来选择样本,并根据所选样本的结果综合判断整体的内部控制情况。
5. 系统测试:对信息系统及其相关控制的测试。
这包括对系统的访问控制、数据完整性和准确性、业务连续性和故障恢复等方面的测试。
6. 模拟测试:通过模拟真实业务操作过程、触发异常情况或问题,评估内部控制的响应能力和有效性。
这可以通过模拟交易或事务处理,以及对员工的行为和
决策进行观察和评估来实现。
7. 独立核查:通过内部或外部独立机构进行独立核查,评估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情况。
这可以包括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审计,或由外部审计师进行的审计等。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内部控制测试方法,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可以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测试和评估。
内控测试方法和注意事项内控测试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核心环节,它能够检验和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本文将介绍内控测试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内控测试。
一、内控测试的方法:1.文件审查:通过对内部控制文件、政策文件和相关文件的审查,了解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与执行情况,确定是否存在明显的缺陷和不足。
2.实地观察:通过实地观察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情况,了解内控制度的运作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
3.流程走查:通过对内部业务流程的走查,了解关键控制点的建立与执行情况,发现潜在的风险和漏洞。
4.抽样检查:通过对数据的抽样检查,验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是否存在错误、遗漏或滥用等问题。
5.反馈征询:通过与相关人员的交流和沟通,了解内部控制制度的推行情况和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二、内控测试的注意事项:1.完备性测试:测试的范围应该完全涵盖所有关键业务流程和重要控制点,确保测试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2.独立性与客观性:测试人员应该具有独立性,不受被测试人员的影响,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避免主观偏见对测试结果产生干扰。
3.测试时间的选择:内控测试的时间应该选择在正常业务运营期间,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避免对正常业务运营造成不必要的干扰。
4.重点风险测试: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事务处理的重要性,重点测试关键控制点,着重关注存在潜在风险的业务环节。
5.问题识别和改进:在测试过程中,发现问题应及时记录和提出,与相关部门和人员沟通并提出改进措施,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和改进。
6.结果分析和报告:对测试结果进行仔细分析和总结,撰写详细的测试报告,阐明测试的目的、范围、方法、结果和建议,并及时向相关管理人员提供测试报告,以便他们制定相应的改进建议和措施。
三、内控测试的意义:1.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通过内控测试,可以全面评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和合规性,发现控制环节的弱点和不足,帮助企业改进内部控制体系,提高风险管理和合规水平。
内部控制之控制测试要点及技巧内部控制是指组织为达到其经营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措施和程序,通过规划、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督等手段,确保组织资源的安全、有效和经济的使用,保护组织免受各种内部和外部风险的影响。
控制测试是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合规性进行评估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组织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以下是进行控制测试的要点和技巧:1.根据内部控制目标进行分类和设计测试点:内部控制目标包括风险评估、控制环境、信息与沟通、监控活动和控制活动等方面。
根据这些目标,设计合适的测试点来评估控制的有效性。
2.确定测试方法和样本:根据测试点的性质和重要性,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如问卷调查、文件审阅、访谈等,并确定测试样本的大小和选择方式。
3.了解相关政策、程序和流程:在进行测试前,要充分了解相关的政策、程序和流程,以便更好地理解控制的目标和要求。
4.采集相关数据和证据:根据测试点的要求,采集相关的数据和证据,如文档、记录、账户等,以评估控制的执行情况。
5.分析测试结果和发现的问题:对采集到的数据和证据进行分析,并与内部控制目标进行比较,确定是否存在问题和不足之处。
6.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根据测试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和措施,包括制定新的政策和程序、加强培训和沟通、调整组织结构等。
7.跟踪改进措施的执行情况:对于提出的改进措施,要跟踪其执行情况,并进行相应的监控和评估,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在进行控制测试时1.与主管部门和内部各职能部门进行合作:控制测试需要与组织内的各个部门进行合作,获取相关数据和证据。
因此,要与主管部门和内部各职能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确保测试的顺利进行。
2.注意体系性和综合性:控制测试要考虑整个审计体系和控制体系,不仅仅关注其中一个环节或流程。
要综合考虑各个控制点之间的关系,评估其对整个控制体系的作用。
3.灵活应用不同的测试技术和方法:控制测试可以采用不同的技术和方法,如数据分析、流程图、比较分析等。
内控测试方法和注意事项内控测试是指对组织内部控制体系进行评估和验证的一项重要工作。
通过内控测试,可以发现控制缺陷和风险,并提供改进和加强内控的建议和方案。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内控测试方法和测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内控测试方法1.文档审查法:通过审查组织的内控文件和相关制度、流程等文件,了解组织内控体系的设计和实施情况。
文档审查法主要用于确认内控制度的合规性和完整性,以及内部控制的目标和要求是否与业务活动相匹配。
2.问卷调查法:通过编制和发放问卷,收集员工对内控制度和流程的理解和意见。
问卷调查法可以帮助了解员工对内控制度的接受程度和执行情况,发现内部控制实施中的问题和障碍。
3.抽样检查法:通过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对样本进行检查和测试,以评估组织内控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抽样检查法主要用于验证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和效果,发现潜在的内部控制问题和风险。
4.测试数据法:通过编制不同的测试情景和数据,模拟实际业务运作过程,检查内控制度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测试数据法主要用于发现内部控制实施中的漏洞和缺陷,评估内控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5.实地走访法:通过走访组织各部门和业务实体,观察和了解业务过程和内部控制的实施情况。
实地走访法主要用于了解内部控制的落实情况和员工对内控的认知和态度。
二、内控测试的注意事项1.充分了解组织:在进行内控测试之前,需要对组织的架构、业务流程和内部控制制度有充分的了解。
只有了解组织的具体情况,才能进行有效的测试和评估。
2.开展测试计划:在进行内控测试之前,需要制定详细的测试计划和测试方法。
测试计划应包括测试目标、测试范围、测试方法和测试时间等内容,以确保测试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3.选择适当的抽样方法:在进行抽样检查时,需要选择适当的抽样方法和抽样比例。
抽样时应注意抽样对象的代表性和样本的有效性,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可靠性。
4.保持客观和独立:内控测试应保持客观和独立,避免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某年度内部控制测评技术与方法引言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保护企业财产和业务的完整性,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在某个特定年度内,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测评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营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某年度内部控制测评的技术与方法,以帮助企业全面了解该过程并提升内部控制的效果。
技术与方法1. 评估内部控制的目标和范围在进行内部控制测评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评估的目标和范围。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评估的重点,如财务报告的准确性、资产保护、合规性等。
同时,确定评估的时间范围,一般是某个特定年度。
2. 设计测评方案根据评估的目标和范围,设计一套完整的测评方案。
方案应包括测评的方法、流程和具体操作步骤。
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实地检查、文件审查等多种方式,结合定量和定性指标进行评估。
同时,制定评估的时间计划和人员安排,确保评估工作的高效进行。
3. 收集相关数据在进行内部控制测评时,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来支持评估工作。
可以通过企业内部文件、财务报告、制度文件等渠道获取相关数据。
此外,还可以进行实地调研,与相关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实际操作情况。
收集到的数据将作为评估的依据,用于分析和判断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4. 分析与评估内部控制在收集到相关数据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与评估。
通过对数据进行分类、比较和统计,对内部控制的强弱点进行识别和评估。
可以借助数据分析工具来辅助分析,如Excel、SPSS等。
同时,针对评估的目标和范围制定评估指标和标准,对不同方面的控制进行量化评价。
5. 发现问题与改进建议在评估内部控制时,可能会发现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提出改进建议,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改进建议应具体、可行,并与评估的目标相一致。
同时,要与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充分沟通,在全员参与的基础上推动改进措施的实施。
6. 定期监测与改进内部控制测评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需要定期进行监测和改进。
建议企业每年都进行一次内部控制测评,以及时发现并解决内部控制的问题。
第02 讲操纵测试知识点8.3 操纵测试一、定义1.操纵测试,指用于评价内部操纵在预防或发觉并改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方面的运行有效性的审计程序。
2.操纵测试是为了证实操纵执行的有效性而实施的测试,包含测试操纵如何运行、是否一贯执行、由谁或以何种方法运行。
3.操纵运行有效性强调的是操纵能够在各个不同时点按照既定设计得以一贯执行。
注:检查操纵是否得到执行属于了解内部操纵的内容,缺少以测试操纵运行有效性,不属于操纵测试。
二、要求三、操纵测试的性质1.含义指操纵测试所使用的审计程序的类型及其组合。
2.考虑因素方案从操纵测试猎取的保证程度是注册会计师决定操纵测试的性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当拟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以操纵测试为主时,应当猎取有关操纵运行有效性的更高的保证水平。
〔尤其在“预期有效〞或“仅通过实质性程序缺少〞时,应当猎取有关操纵运行有效性的更高的保证水平。
〕3.操纵测试程序及其局限性(1)询问。
询问被审计单位适当员工,猎取内部操纵运行情况的信息。
询问本身缺少以测试操纵运行的有效性,需要将询问与其他审计程序结合使用;(2)观察。
测试不留下书面记录的操纵〔如职责别离〕的运行情况的有效方法。
观察提供的证据仅限于观察发生的时点,注册会计师需要考虑不在场时可能未执行的情况。
(3)检查。
适用于测试留有书面证据的操纵运行情况;(4)重新执行。
四种程序中,该程序提供的保证程度最gao。
在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情况下,重新执行所需的时间较少。
如果需要进行大量的重新执行,注册会计师就要考虑通过实施操纵测试以缩小实质性程序的范围是否有效率〔本钱效益原则的考虑〕。
〔要与“穿行测试〞区分〕4.确定操纵测试性质时的要求(1)考虑所测试的特定操纵的性质如存在反映操纵运行有效性的文件记录,可检查文件记录;不存在文件记录〔自动化的操纵活动〕,或文件记录与能否证实操纵运行有效性不相关,应考虑实施询问、观察程序,或借助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
内部控制之控制测试要点及技巧控制测试是开展内部控制评价的另一项重要内容与方法,它通常在穿行测试完毕以后进行,在穿行测试得出设计是否有效的基础上,对控制活动的执行有效性进行测试与判断。
1、什么是控制测试控制测试是为了验证控制是否按照设计要求被一贯和有效执行的一种测试程序。
也就是指在穿行测试的基础上,从样本总体中,根据测试要求抽取多个样本,来测试控制执行的有效性。
其目的即含义中所述,即测试验证控制活动是否按控制设计那样被执行,通过是否被统一和一贯及时地执行,通过抽样尽可能地涵盖所有适用交易并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
2、关键控制的识别在控制测试操作中,并非所有的控制都需要加以测试,应将测试集中在关键控制上,而且特别值得提醒的是,我们仅需要对“设计有效”的“关键控制活动”开展执行有效性测试,那些存在设计缺陷的控制活动则无需开展,因为即使内部控制按照该设计得到了一贯执行,也不能认为其运行是有效的。
因此,控制测试的前提是对控制活动中的关键控制进行判定,在风险控制矩阵中加以标识,并且不能随意更改。
关键控制是指能够保证有较好的机会防止或者发现财务报表差错风险的重要控制。
如果关键控制不存在或未被有效执行,即使流程里有其它控制存在,可能也无法防止错误发生的风险。
这里列示几种典型的关键控制以供参考:职责分离;反舞弊控制;系统与数据的接触限制、物理安全等;主数据的输入控制;关键数据的系统自动控制;对账、账实核对等期末的检查性控制;例外事项的审阅;数据的详细审核/交叉审核等。
3、控制测试的方法安装可靠程度的从小到大排列,控制测试的主要方法包括:询问、观察、检查、重新执行。
(1)询问:即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确认控制存在,是一种较薄弱的测试方法,应与其他测试共同执行,并且应该询问多人以确定结果一致;(2)观察:即观察员工执行控制步骤,该方法可能需要其他跟进测试,并且需要结合突袭检查,在员工无准备的情况下获得控制活动执行的真实记录。
内部控制及其测试与评价内部控制是指为达到机构的目标,确保机构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和风险管理的一系列制度、政策、流程和措施。
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保护机构资产、保障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促进经营效率和效益、确保符合法律法规以及规范各种业务活动。
内部控制的测试与评价是对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性、合规性和运行状况进行检查和评价的过程。
它有助于监督机构的运营,预防错误和不合规行为,并为相关方提供可靠的信息和保障。
下面将分别介绍内部控制的测试和评价。
内部控制的测试包括以下步骤:1.设计测试目标:测试目标应该与内部控制目标相吻合,例如测试机构的风险管理措施是否执行得当,测试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等。
2.选择测试方法:根据测试目标,选择适合的测试方法。
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文件审阅、检查样本、直接观察等。
3.进行测试:根据测试方法,执行测试活动并收集相应的证据。
例如,对文件进行审阅来验证其符合相关政策和程序的要求。
4.分析测试结果: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判断测试目标是否达到。
如果测试结果存在问题或异常,需要进一步调查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5.形成测试报告:将测试结果整理和总结,形成测试报告。
报告应包括测试目标、方法、结果和改进建议等内容,并及时向相关方报告。
内部控制的评价包括以下步骤:1.收集评价信息:收集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包括内部控制政策和流程文件、操作记录、内部审计报告、风险评估报告等。
2.评估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性和合规性: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判断内部控制机制是否能有效地保护机构资产、保障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等。
3.发现问题和风险:根据评估结果,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
例如,发现财务记录不准确、员工权限过大等问题。
4.提出改进建议:根据问题和风险的发现,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改进建议应针对具体问题和风险,并包括详细的解决方案和建议措施。
5.监督改进实施情况:监督机构对改进建议的实施情况,并定期进行评估和监督,确保问题得到解决并防止问题再次发生。
内部控制之控制测试要点及技巧内部控制是指组织为了达到经营目标、保护资产和防止错误或欺诈行为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而控制测试是评估内部控制有效性和可靠性的过程。
控制测试要点及技巧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测试目标明确在进行控制测试之前,需要明确测试的目标。
每个控制测试的目标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制定测试计划时要明确测试的目的,以便正确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2.测试设计合理在进行控制测试之前,需要设计合理的测试程序。
测试程序应该详细描述测试的步骤和方法,并且要充分考虑到测试的范围和限制。
测试设计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到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关键控制点的选择在控制测试中,关键控制点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控制点是指对于组织实现其目标和减少风险最为关键的控制点。
在选择关键控制点时,需要考虑重要性、风险性和资源投入等因素,以便准确评估控制的有效性。
4.充分采集证据在进行控制测试时,需要充分采集相关的证据。
证据可以包括文件、记录、采访等方式获取。
充分的证据能够支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且有助于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5.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在进行控制测试时,需要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准确性包括测试结果的真实和完整性。
为了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如复核测试结果、采用多种测试方法等。
6.测试结果的分析和评估在进行控制测试后,需要进行测试结果的分析和评估。
分析和评估测试结果时,需要结合其他相关信息,如组织的目标、风险评估等,来全面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7.提出改进措施在进行控制测试后,如果发现一些控制不够有效,需要提出改进措施。
改进措施可以包括修改流程、加强培训、增加审查等方式来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8.定期进行控制测试内部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定期进行控制测试来确保其有效性。
根据组织的目标和风险评估结果,可以制定相应的控制测试计划,并定期进行控制测试。
总之,控制测试要点及技巧涉及测试目标明确、测试设计合理、关键控制点的选择、充分采集证据、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测试结果的分析和评估、提出改进措施以及定期进行控制测试等方面。
内部控制具体测试内容和方法内部控制是指组织对日常运营活动以及与财务、法律合规、信息安全等相关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监控和管理的一套制度和措施。
其目的是确保组织的目标能够有效实现,同时保护组织的资产和利益,确保经营活动的合规性和效率。
为了验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需要进行具体的测试和评估。
下面将详细介绍内部控制测试的内容和方法。
一、内部控制测试内容1.流程测试:主要测试组织的关键业务流程是否符合预期的控制流程。
包括检查业务流程的完整性和内部控制检查点的有效性。
测试内容主要包括:-业务流程的描述和图表-内部控制检查点的清单-内部控制测试的结果2.抽样测试:对大规模重复性操作的抽样进行测试,以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抽样测试的内容包括:-抽样测试的抽样方法和抽样比例-抽样测试的结果和结论-抽样测试的异常情况和原因分析3.数据分析:通过对大规模数据的分析,检查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和潜在的风险。
数据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数据分析的方法和工具-异常数据的筛选和分析-潜在风险的识别和评估4.系统审计:对系统进行审计,以验证系统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系统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系统审计的目标和方法-系统审计的结果和结论-系统审计的异常情况和原因分析5.现场检查:对现场进行实地检查,以检查内部控制的落实情况和实际效果。
现场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现场检查的检查点和标准-现场检查的结果和结论-现场检查的异常情况和原因分析二、内部控制测试方法1.文件审阅:通过对组织的文件和记录的审阅,了解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作情况。
文件审阅方法主要包括:-阅读和分析组织的政策、制度和流程文件-检查和核对组织的日常记录和账务凭证-检查和核对组织的重要合同和协议2.访谈:与组织内部的关键人员进行面对面的访谈,获取内部控制的相关信息。
访谈方法主要包括:-与业务流程的相关责任人进行访谈,了解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作情况-与内部审计人员进行访谈,了解内部审计的工作情况和结果-与内部控制责任人进行访谈,了解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和效果3.问卷调查:通过向一定数量的被测试对象发送问卷,收集和整理他们对内部控制的看法和评价。
内部控制之控制测试要点及技巧控制测试是开展内部控制评价的另一项重要内容与方法,它通常在穿行测试完毕以后进行,在穿行测试得出设计是否有效的基础上,对控制活动的执行有效性进行测试与判断。
1、什么是控制测试控制测试是为了验证控制是否按照设计要求被一贯和有效执行的一种测试程序。
也就是指在穿行测试的基础上,从样本总体中,根据测试要求抽取多个样本,来测试控制执行的有效性。
其目的即含义中所述,即测试验证控制活动是否按控制设计那样被执行,通过是否被统一和一贯及时地执行,通过抽样尽可能地涵盖所有适用交易并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
2、关键控制的识别在控制测试操作中,并非所有的控制都需要加以测试,应将测试集中在关键控制上,而且特别值得提醒的是,我们仅需要对“设计有效”的“关键控制活动”开展执行有效性测试,那些存在设计缺陷的控制活动则无需开展,因为即使内部控制按照该设计得到了一贯执行,也不能认为其运行是有效的。
因此,控制测试的前提是对控制活动中的关键控制进行判定,在风险控制矩阵中加以标识,并且不能随意更改。
关键控制是指能够保证有较好的机会防止或者发现财务报表差错风险的重要控制。
如果关键控制不存在或未被有效执行,即使流程里有其它控制存在,可能也无法防止错误发生的风险。
这里列示几种典型的关键控制以供参考:职责分离;反舞弊控制;系统与数据的接触限制、物理安全等;主数据的输入控制;关键数据的系统自动控制;对账、账实核对等期末的检查性控制;例外事项的审阅;数据的详细审核/交叉审核等。
3、控制测试的方法安装可靠程度的从小到大排列,控制测试的主要方法包括:询问、观察、检查、重新执行。
(1)询问:即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确认控制存在,是一种较薄弱的测试方法,应与其他测试共同执行,并且应该询问多人以确定结果一致;(2)观察:即观察员工执行控制步骤,该方法可能需要其他跟进测试,并且需要结合突袭检查,在员工无准备的情况下获得控制活动执行的真实记录。
部控制之控制测试要点及技巧控制测试是开展部控制评价的另一项重要容与方法,它通常在穿行测试完毕以后进行,在穿行测试得出设计是否有效的基础上,对控制活动的执行有效性进行测试与判断。
1、什么是控制测试控制测试是为了验证控制是否按照设计要求被一贯和有效执行的一种测试程序。
也就是指在穿行测试的基础上,从样本总体中,根据测试要求抽取多个样本,来测试控制执行的有效性。
其目的即含义中所述,即测试验证控制活动是否按控制设计那样被执行,通过是否被统一和一贯及时地执行,通过抽样尽可能地涵盖所有适用交易并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
2、关键控制的识别在控制测试操作中,并非所有的控制都需要加以测试,应将测试集中在关键控制上,而且特别值得提醒的是,我们仅需要对“设计有效”的“关键控制活动”开展执行有效性测试,那些存在设计缺陷的控制活动则无需开展,因为即使部控制按照该设计得到了一贯执行,也不能认为其运行是有效的。
因此,控制测试的前提是对控制活动中的关键控制进行判定,在风险控制矩阵中加以标识,并且不能随意更改。
关键控制是指能够保证有较好的机会防止或者发现财务报表差错风险的重要控制。
如果关键控制不存在或未被有效执行,即使流程里有其它控制存在,可能也无法防止错误发生的风险。
这里列示几种典型的关键控制以供参考:职责分离;反舞弊控制;系统与数据的接触限制、物理安全等;主数据的输入控制;关键数据的系统自动控制;对账、账实核对等期末的检查性控制;例外事项的审阅;数据的详细审核/交叉审核等。
3、控制测试的方法安装可靠程度的从小到大排列,控制测试的主要方法包括:询问、观察、检查、重新执行。
(1)询问:即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确认控制存在,是一种较薄弱的测试方法,应与其他测试共同执行,并且应该询问多人以确定结果一致;(2)观察:即观察员工执行控制步骤,该方法可能需要其他跟进测试,并且需要结合突袭检查,在员工无准备的情况下获得控制活动执行的真实记录。
(3)检查:这种方法是获得资产存在证据的最简单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审阅相关文档记录或报告来对控制活动执行情况进行判断,需要注意的是,在这种方法中需要员工提供详细容从而可以重复测试步骤并检验结果。
内部控制之控制测试要点及技巧
控制测试是开展内部控制评价的另一项重要内容与方法,它通常在穿行测试完毕以后进行,在穿行测试得出设计是否有效的基础上,对控制活动的执行有效性进行测试与判断。
1、什么是控制测试
控制测试是为了验证控制是否按照设计要求被一贯和有效执行的一种测试程序。
也就是指在穿行测试的基础上,从样本总体中,根据测试要求抽取多个样本,来测试控制执行的有效性。
其目的即含义中所述,即测试验证控制活动是否按控制设计那样被执行,通过是否被统一和一贯及时地执行,通过抽样尽可能地涵盖所有适用交易并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
2、关键控制的识别
在控制测试操作中,并非所有的控制都需要加以测试,应将测试集中在关键控制上,而且特别值得提醒的是,我们仅需要对“设计有效”的“关键控制活动”开展执行有效性测试,那些存在设计缺陷的控制活动则无需开展,因为即使内部控制按照该设计得到了一贯执行,也不能认为其运行是有效的。
因此,控制测试的前提是对控制活动中的关键控制进行判定,在风险控制矩阵中加以标识,并且不能随意更改。
关键控制是指能够保证有较好的机会防止或者发现财务报表差错风险的重要控制。
如果关键控制不存在或未被有效执行,即使流程里有其它控制存在,可能也无法防止错误发生的风险。
这里列示几种典型的关键控制以供参考:职责分离;反舞弊控制;系统与数据的接触限制、物理安全等;主数据的输入控制;关键数据的系统自动控制;对账、账实核对等期末的检查性控制;例外事项的审阅;数据的详细审核/交叉审核等。
3、控制测试的方法
安装可靠程度的从小到大排列,控制测试的主要方法包括:询问、观察、检查、重新执行。
(1)询问:即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确认控制存在,是一种较薄弱的测试方法,应与其他测试共同执行,并且应该询问多人以确定结果一致;
(2)观察:即观察员工执行控制步骤,该方法可能需要其他跟进测试,并且需要结合突袭检查,在员工无准备的情况下获得控制活动执行的真实记录。
(3)检查:这种方法是获得资产存在证据的最简单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审阅相关文档记录或报告来对控制活动执行情况进行判断,需要注意的是,在这种方法中需要员工提供详细内容从而可以重复测试步骤并检验结果。
(4)重新执行:如采用独立的数据重新进行对账,按系统的计算公式重新计算,在系统中输入测试数据来查看结果等。
这种方法可用于某些重要的并且产生较强数据和表单勾稽关系的控制,例如:根据数据、单据和复核审核控制的传递过程,重新执行一次出差费用报销流程。
4、控制测试程序与要点技巧
(1)确定样本总体
明确了测试方法后,测试人员应向流程负责人取得所需的测试对象的整体(即样本总体),并妥善留存样本总体文件。
样本总体在测试期间内应当是完整的,即必须涵盖相应控制在既定的时间和地点范围内的所有业务(对于本身就关注完整性的控制,如收发货相关的控制,如果实际测试取法取得完整样本,应考虑是否控制设计本身就存在问题)。
样本总体的取得方式主要有:
1)从业务发生的末端取得:即从财务系统中直接取得汇总的会计凭证或明细账信息,或通过明细账的借贷方、凭证摘要、或比较期初期末的差异进行分析获得样本总体;
2)从业务发生的前端取得:考虑连续编号的登记簿或汇总表,如支票登记簿、合同登记表等;或从信息系统中提取数据列表。
采用该种技术时,需要事先做好计划,与公司IT 人员会谈,了解数据的形成和格式,便于正确完整地提取数据;
3)根据控制频率直接判断:如月度或季度的控制点,通常测试期间内只有一个样本,则全部抽取;部分控制可通过从测试期间抽取全部交易日(周)等方式作为样本总体;
4)点数法:即在测试期间内对样本总体进行实际点数。
(2)确定抽样方法
抽样测试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测试方式,主要包括随机抽样和任意抽样。
测试人员在没有随机软件支持的情况下应采取任意抽样(建议在考虑交易频率的基础上采取等距抽样),并以大金额交易和临近交易为测试重点。
测试人员按设计的方法选取了样本后,不能按个人意愿取舍,应保证样本的真实性。
一旦确定了样本总体后,只能抽样一次,不能在抽样的基础上进行二次抽样。
如支票盘点、银行余额调节表等控制,通常选择测试期间内的所有账户的样本,而不能先选定个别测试月份,再从有限的期间内再随意抽取一定比例的账户进行测试,应确保取得一整套的测试文档。
再如季度利息预提控制的测试,可选择2个季度内的所有贷款利息预提事项;或选择测试期间内的所有预提事项作为总体再抽取25个样本进行测试。
穿行测试的样本可作为一个样本用于控制测试,一般适用于每年、每季度、每月发生的
控制。
(3)确定样本规模
不定期抽样:测试期间发生的实际样本总量乘以10%(最低为1,最高为25)。
IT自动控制:原则上抽取1个样本即可,除非支持该自动控制的IT一般控制经测试无效,否则应抽取?25?个样本进行测试
如因样本不适用等原因导致无法测试的,应考虑重新调整样本总体或选取替代样本。
且测试底稿中应详细记录样本不适用的原因和替代样本的选取方法等。
一般的抽样关系如下:
(4)执行控制测试
1)根据控制性质选择测试方法,并预先编写控制测试程序(即测试步骤),也就是要事先明确?“查什么”,“怎么查”;
2)检查文档记录中涉及到的金额与数字的前后勾稽关系,也是测试关注的重点;
3)测试过程中综合运用询问、观察、检查文件记录、重新执行等多种程序;
4)测试过程中如果发现实际执行与之前对流程和控制的理解有偏差或异常,应及时与控制执行人和负责人进行沟通确认。
测试完毕或测试异常确认完毕后,应考虑修改并更新现有的风险控制矩阵等控制文档,以保持与实际执行的一致性。
如需大幅度修改流程文档或关键控制认定的应由专业人员认定并谨慎进行。
对于非每日或每日多次的控制,如出现1个测试异常,则应视同控制无效;对于每日或每日多次的控制,对发现的测试差异需扩大测试后方可给出结论。
测试过程中,发现差异情况通常做如下处理:
(5)记录控制测试
1)多个控制点可填写一张测试工作底稿同时测试:为提高测试效率,如果多个控制点属于同一性质或某个控制文档可涵盖多个控制点,可合并测试。
2)测试人员应按照确定的编码规则对测试工作底稿编制索引号(如TOC1,TOC2),并在测试工作底稿中详细记录测试时间、测试人员、测试步骤、样本总体、抽样方法、测试过程、测试结论和发现问题等。
3)对于不适用或特殊样本,应在底稿中予以标注并通过备注的形式予以详细说明。
4)测试人员完成测试工作底稿后,应交由指定的其他人员进行复核,复核人员应对测试工作的质量负责。
5)对于控制测试取得的文档,如测试结果有效,仅将样本记录在测试工作底稿中,而不需将证据性文件复印归档;
6)对存在控制缺陷的控制点,应将支持得出缺陷结论的所有证据性文件同时复印归档。
对于每日或每日多次发生的控制缺陷,归档2个差异样本的证据文件即可。
(6)评价控制运行
如果某项控制正在按照设计运行、执行人员拥有有效执行控制所需的授权和专业胜任能力,能够实现控制目标,则表明该项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
控制执行有效性评价结论通常包括:
1)有效:按照最少样本数量取得所有样本,且经测试无异常;
2)无样本:在测试期间内无样本产生,如年度或不定期发生的控制;
3)样本不足:测试期间只能取得部分样本,且该部分样本经测试无异常。
如季度控制;
4)控制无效:需视情况而定。
若样本的执行情况与控制设计要求不符,则属于测试差异。
对于测试差异,测试人员应通过与流程负责人沟通,排除控制文档描述不准确、控制数
据运用不当等原因,如果可以充分地证明差异原因不是控制缺陷所导致,需要详细注明特殊原因,测试结果仍为有效。
5、其他控制的特殊考虑
公司层面内控:类似于用论据证明论点,从论据中选取最关键的控制,按照手工控制的原则进行测试;
IT层面内控:测试原则与手工控制类似,也需综合运用询问、观察、检查、重新执行等方法。
但通常会考虑在测试环境中通过尝试非法操作或规定的操作以观察系统执行的结果,对这类系统测试的结果需要留存电子版的拷屏证据(如系统错误提示的截屏等)。
6、控制变化、控制整改与有效运行期
如果在基准日前对存在缺陷的控制进行了整改或发生了重大变化,整改后/更新后的控制需要运行足够长的时间,才能得出其是否有效的结论。
这个“足够长的时间”通常如下表中所指:
如果在基准日前对存在缺陷的控制进行了整改,但新控制尚未运行足够长的时间,视同在基准日控制未整改完毕,仍存在控制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