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补充教材
- 格式:ppt
- 大小:195.00 KB
- 文档页数:8
唐宋词研究自考复习资料篇一:唐宋词研究自考复习资料07564唐宋词研究(课程代码:07564)复习资料个人融合大纲整理,仅供参考目录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二、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第一编词学论略(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二)课程内容(三)考核知识点(四)考核建议第二编唐五代名家词(一)自学目的与建议(二)课程内容(三)考核知识点(四)考核要求第三编成北宋名家词(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二)课程内容(三)考核知识点(四)考核建议第四编南宋名家词(一)自学目的与建议(二)课程内容(三)考核知识点(四)考核要求三、有关表明与实行建议(一)《唐宋词研究》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二)《唐宋词研究》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三)《唐宋词研究》教材与主要参考书(四)关于自学建议和自学方法的指导(五)对社会助学的要求(六)对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的表明(七)关于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第三章题型举例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唐宋词研究》就是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山大学主考官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一(一)课程性质和特点门必修课,内容包含词学基础、唐五代名家词、北宋名家词、南宋名家词四个部分。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并使自学应考者系统地自学唐宋时期词的发展史,把握住其间诸多名家的代表性作品,以对名家名作的钻研为基础,介绍名作的基本内容、名家的创作特色及在此基础上构成的词史发展的规律和特色。
(二)课程的基本目标本课程的设置目的是协助学生在写作唐宋名家词的基础上,掌控词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以及词的发展历程。
通过自学提高学生对作品内涵的认知、对重点作家艺术特征的把握住。
通过训练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以及作品分析能力,并使学生掌控词作艺术分析的方法,学会对作家展开艺术特色的总结。
为今后专门从事有关方面的教学与文化传播奠定稳固的基础,也为更高层次的自学以及学术研究奠定稳固的基础。
本课程的学习要能够贯彻理论基础与具体作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作品,在具体作品分析的基础上总结艺术规律。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总述(苏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总述(苏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总述作为苏教版高中必修课程,唐诗宋词选读是中华文化中卓越的文学名著之一,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是对中国古代文化、历史、思想的生动体现。
本文从教案教学设计的角度,对苏教版的唐诗宋词选读进行总述。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明确课程目标与要求,使得教学的过程更为有针对性和高效。
1、知识目标(1)了解唐宋诗词的发展历程、文化背景、文学特色等方面的基本知识;(2)掌握唐宋时期的优秀诗词,包括其作品的体裁、主题、表达方式等;(3)学习欣赏唐宋诗词,提高对于文学鉴赏的能力。
2、能力目标(1)提高对于古代汉语的语言运用能力;(2)提高从文学作品中获取信息、表达意见的能力;(3)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文学作品、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于祖国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2)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鉴赏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对于教学重点及难点有所把握。
对于唐诗宋词选读的教学,其重点在于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和阐释,而难点在于学生对于古代汉语的语言运用和文学鉴赏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我们需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在唐诗宋词选读的教学中,我们需要注重以下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在学生阅读诗词作品之前,我们首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掌握阅读诗词的方法,并启发他们思考和感悟,从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作品。
2、多样化的阅读教学法对于古代的文学作品,语言的运用方式、使用的词汇等都是与今天不一样的。
因此,教师需要采用多样化的阅读教学法,例如进行现代汉语翻译、注释、诗词填空等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古代汉语,更好地阅读和理解唐诗宋词。
3、互动式教学法在学生阅读了一部分唐诗宋词之后,我们可以运用互动式教学法,例如分组讨论、学生演讲、诗词朗诵等方式,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相互交流、分享思考和感悟。
国学经典唐宋词教案教案标题:《国学经典唐宋词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唐宋词的特点、发展背景和文化价值。
2. 学习并欣赏唐宋词的经典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1. 了解唐宋词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2. 学习词牌、韵律和修辞手法。
3. 分析词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4. 进行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1. 分析词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2. 进行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选取适合学生阅读的唐宋词选集。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 教具:黑板、粉笔、词牌卡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创设情境:通过展示唐宋词的相关图片或播放相关音乐,激发学生对唐宋词的兴趣。
2. 提问导入: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他们对唐宋词的了解,例如词的特点、代表作品等。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唐宋词的发展背景和文化价值,包括唐宋时期的社会背景、文学环境等。
2. 解释唐宋词的特点,如抒情性强、意境深远、言简意赅等。
3. 分析唐宋词的词牌、韵律和修辞手法,如七绝、五言绝句、借景抒情、咏史怀古等。
三、欣赏与分析(20分钟)1. 选取几首代表性的唐宋词,进行朗读或播放音频。
2. 分析词的意境、艺术特点和表达手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
3. 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和形象。
四、创作实践(25分钟)1. 给学生提供一些词牌和主题,鼓励他们进行创作。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词牌、韵律和修辞手法,写出自己的唐宋词作品。
3. 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作品,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收获。
2. 展望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如继续学习其他唐宋词的代表作品或进行词牌曲演唱等。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更多的唐宋词作品,并进行欣赏和分析。
教学目标1、了解并体会四首作品中词人所呈现的内心情感。
2、鉴赏词人表情达意的不同手法及其巧妙之处。
说明:《中国诗学史·词学卷》中写到,“北宋文人有着自己特殊的文化性格,简单概括起来,这是一种自律与自放相结合的雅儒风范。
宋人缺乏唐人那样一种昂扬活跃的生命动力,长期的书斋生活又培养了他们不同寻常的领悟力与感受力。
所以,他们的自放体现为深刻敏锐的人生洞察力,细致精确的审美感悟以及将生活艺术化的美感体验,以致在进行‘非正统’的词的创作时,文人一方面追求雅致清峻的审美风度,另一方面也颇敢于标榜‘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直抒其情。
归根究底,词毕竟是心灵的解放与寄托,是一块较自由的空间。
”因而,在学习这四首作品的时候,我们应将注意力集中在感受词人袒露的真性情以及鉴赏其细腻独到的艺术技巧上。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充分利用课本信息(文本、注释),引导学生发现这四篇作品各自的形意兼备之美。
2、难点:让学生了解这四篇作品所表达的“感伤”主题的源头和价值,并进而初步了解词“缘情”的基本特点。
说明:通过对四首作品的一番解读,我们不难发现,“感伤”一词或许可以用来形容它们共同的情感表达。
事实上,“在中国文化的传统审美中有一种‘以悲为美’的倾向。
诗歌史的支流便是结合这种倾向发展的。
其中最早的当属《楚辞》。
屈原在荆楚大地上反复吟唱自己的悲哀、愤慨、怀疑、绝望,在关注社会的同时,诗人表现了情感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及至宋玉,淡化了政治激情,把‘感士不遇’作为表现母题,《悲秋赋》正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例。
‘士不遇’更多的关联着诗人对于命运的个人化思考。
从屈到宋,愤怒演化为忧伤,抗争代之以悲泣,至此,‘感伤诗歌’正式滥觞。
”从东汉无名文人的《古诗十九首》到建安诗人群,从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到晚唐诗人的创作,“感伤诗歌由涓涓山泉汇成汩汩溪流,但诗人们在写作时往往是不自信的,因为‘缘情’之诗违背了‘言志’的诗学规范。
(第二课时)(二)诵读韦庄《菩萨蛮》词。
菩萨蛮韦庄人人尽说江南①好,游人只合②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③人似月,皓腕凝霜雪④。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⑤断肠。
[作者简介]韦庄(约836-910)五代前蜀诗人、词人。
字端己。
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韦应物四世孙。
广明二年(881)在长安应举,适值黄巢起义军占领长安,未能脱走,第二年春逃至洛阳,后流落江南。
12年后再试及第,任校书郎。
天佑四年(907)作为西蜀王建掌书记的韦庄劝王建称帝建西蜀,官至吏部侍郎平章事。
终于蜀,谥文清。
曾居成都浣花溪畔杜甫草堂旧址,后人又称“韦浣花”。
诗多忧时伤乱之作,怀古感旧,缘情而发。
长篇叙事诗《秦妇吟》为其代表作,人称“秦妇吟秀才”。
其词尤具特色,内容虽不外男女欢爱、离愁别恨,然能注入作者平生漂泊乱离、思乡怀旧之感,感情真挚,笔调清新,多用白描手法,是“花间词人”中的代表作家。
与温庭筠齐名。
[学习与探讨]1、反复诵读这首词;逐条解释划线的语句。
2、请画出全篇直抒胸臆的词句。
3、词中“人”、“江南”、“老”、“还乡”诸语反复出现,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这样写,既强调了“江南好”、“江南的生活太值得游子留恋”之意,更突出了“游子思故乡”的主题。
4、《菩萨蛮》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江南好》?[明确]作者描写江南美丽如画的风物人情,用以反衬“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的忧时伤乱之痛、思乡怀归之情。
“春水”二句写江南美景,点染勾勒,历历如画;“垆边”二句写江南美人,比拟描状,栩栩如生。
加之“人人尽说江南好”的赞赏与劝慰之辞,直令词人产生“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终老还乡之意。
然而这一切的美景皆从“游人”眼中写来,最终仍然难以消弭根深蒂固的“还乡”之意。
在写足了江南游乐之景后,词的结尾反跌出“还乡须断肠”的沉痛悲哀。
词人以乐景写哀情,更觉沉郁深挚。
5、比较温庭筠词与韦庄词各自的特色。
(略)[布置作业]1、背诵这首词。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通用10篇)《宋词选读》篇1“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初步了解“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多样化的艺术风貌。
2.能够通过对各专题中意象的梳理、总结,了解诗歌意象的特点、作用。
3.能了解典故的类型以及在诗歌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多样化的艺术风貌。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言词者必言宋词,宋词成于北宋,精于南宋,到了南宋,宋词的风格就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力图突破北宋的框架而“极其工”、“极其变”了。
二.鉴赏《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1.学生简介李清照2.教师补充李清照(约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是诗、词、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长的,成就最高的还是词。
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分裂之乱,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变化很大。
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怨王孙》两首词,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
《醉花阴》中含蓄地述说闺中的寂寞和对爱情的向往。
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深沉。
《菩萨蛮》、《念奴娇》、《声声慢》等词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
《永遇乐》在这类词中为代表之作。
元霄佳节,词人远离那些香车宝马之邀,独自品尝战火后的凄清,这首词中,她已从自怜漂零之苦进而担忧现实的隐患了。
到了《渔家傲》一词,虽然还有无所归处的痛苦感慨,但激昂的格调已表达了词人欲摆脱苦闷、追求自由的愿望。
李清照词风婉约,她的艺术特征表现在:⑴善于抒情造境。
她善于把强烈的感情熔铸在艺术形象里,造成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她还善于从描绘一段情节、一个思想曲折中,显示出感人的意境来。
⑵造语浅显新奇。
李词语言既浅显自然,又新奇魂丽,富于表现力。
她的词用典不多,却善于运用口语、市井俗语,使词写得明白而家常。
李词的音节和谐,流转如珠,富有音乐美。
第四章.唐宋词一、概述(一)词的基本知识1.词的生产:词是供歌唱用的,音乐性是其生命。
词必须按曲填写。
词大致改变,六朝是其滥觞期,隋和初、盛唐是发展期,中后是形成期商业繁荣—娱乐需要—音乐的发达—唐乐2.词的体制:称法很多,诸如乐府,曲子词,诗余,长短句,乐章等。
词有各种不同曲调,每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
每个词牌都有固定格式,一个曲调演奏一遍叫一阙,词一般分上下两阙,也有三阙、四阙者,只有一般歌词的词称单调。
一般词可以设有题目,但绝不能设有词牌。
唐宋时,人们按节拍将词分为令、引、近、慢,元明代,又按词的字数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慢词)。
3.词的婉约与豪放:婉约:主要抒发词的柔美简约,蕴含委婉。
从内容上看,多写爱情、婚姻、家庭以及羁旅行役,怀乡恋土等私人化的情感;抒情注重细腻入微,委婉含蓄;一般说严守音律,声韵和谐,偏重于优美、阴柔气氛的审美特征。
代表作家如欧阳修、李煜、柳永、晏殊、秦观、周邦彦、李清照、姜夔、吴文英等。
豪放:主要指文辞的慷慨淋漓,无拘无束。
从内容上来看,多反映社会及人生的重大主题,诸如理想壮志,国家兴亡,军国大事,名生疾苦,以及名族意识等社会化的情感。
抒情多豪迈坦率,激昂粗狂,气势恢宏,一般说能遵守词的音律规范,但又不为音律所束缚,偏重于壮美、阳刚之美的审美特征。
代表作家如苏轼、陆游、张孝祥、陈亮等。
南宋初期,爱国思想岳飞、南宋中期,爱国主义成为词坛主流,辛弃疾是当之无愧的领袖。
与苏轼并称“苏辛”;同时期还有陆游、陈亮、陈亮、刘过等人。
南宋中后期,姜夔、吴文英4.宋词的成就和影响作家、作品的众多,题材、手法多样。
宋代是词发展的黄金时期,对后代影响深远。
(二)唐宋词选温庭筠《菩萨蛮》1、了解温庭筠的生平。
温庭筠,本名歧,字飞卿,太原祁人。
有文才,屡试不第。
有“温八叉”之称。
能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今存词七十余首,内容上几乎全是写宫怨闺思及男女情事,并使词与诗真正划清了界限,《花间集》收其词66首。
唐宋词教学设计一、引言唐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它融合了古代文人的才情和情感,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唐宋词教学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欣赏和创作唐宋词,提高他们的写作和欣赏能力。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为唐宋词教学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唐宋词的背景和特点,包括其发展历程、代表作家、题材内容等。
2. 掌握唐宋词的基本韵律、格律和修辞手法,能够准确理解和分析唐宋词的诗意。
3. 培养学生欣赏唐宋词的能力,能够通过阅读和听课欣赏到唐宋词的美感。
4.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模仿和创作唐宋词,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运用相关的修辞手法和意境表达。
三、教学内容1. 唐宋词的背景和特点- 唐宋词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唐宋词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唐宋词的题材内容和艺术特点2. 唐宋词的韵律和格律- 介绍唐宋词的基本韵律和格律,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 - 分析唐宋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借代等3. 唐宋词的欣赏与分析- 选取一些优秀的唐宋词作品进行解读和分析- 教学中增加配套的音频资料,让学生能够通过听课欣赏到唐宋词的音乐美感4. 唐宋词的模仿与创作- 提供一些经典唐宋词的范例,让学生模仿其中的韵律和格律进行创作- 引导学生从自身的体验和感受中创作唐宋词,加强对词意和意境的表达能力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述唐宋词的背景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唐宋词的基本知识。
2. 示范法:教师通过对一些优秀唐宋词作品的解读和分析,展示其韵律和修辞手法。
3. 实践法:通过给学生提供范例和创作题目,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作,加强实际操作。
4.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写作和欣赏能力。
五、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利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唐宋词进行思考和讨论。
2. 学生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分析和欣赏一些优秀的唐宋词作品,并完成相关的写作任务。
早雁-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案1. 教材概述《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是广东省人民教育出版社推出的一本粤教版教材,主要针对高中三年级学习文学选修课程。
本教材编选精品诗文,从内容、语言、韵味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体现出作者的思想、文化背景和情感。
同时,教材充分考虑知识结构、认知规律和文化内涵等方面,针对传统文化对现代人的启示进行深度解读,使学生在学习中增强自身的认知能力、思辨能力、艺术鉴赏能力和心理素质等多种维度的能力。
2. 教学目标2.1 知识与能力•掌握教材中所选的诗文的背景、作者和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深入了解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人生哲学和价值观念,提高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启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在学习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2.2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优秀诗文的鉴赏能力和欣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爱国主义情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提升学生的自身修养,促进人文关怀、人情关怀和环保理念等方面的价值观形成。
3. 教学方法3.1 学生主体活动本教学方案实践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营造积极向上、快乐的学习氛围。
3.2 多元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风格,本教案注重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应用。
包括讲授、讨论、互动、体验、研究、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促进学生在多方面、多角度、多渠道的教学环境中进行学习和思考。
4. 教学内容4.1 教学时间和教学计划本教案共计12周,每周授课3课时,总计36课时。
具体教学计划如下:课时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第1-2周唐诗选读了解唐诗时代背景、诗歌的韵律特点和创作风格;领略唐诗中的风景诗、爱情诗和田园诗的魅力第3-4周宋词选读了解宋词时代背景、宋词的特点和创作风格;领略宋词中的山水田园、婉约爱情和哲理抒怀等不同风貌第5-6周元曲选读了解元朝时代背景、元曲的特点和创作风格;通过学习元曲,体会其生动形象、鲜明色彩和独特的语言表达第7-8周唐诗宋词元曲选读中的文化内涵掌握教材中所选的诗文的背景、作者和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深入了解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人生哲学和价值观念第9-10周学习方法指导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文献检索、资料分析和报告撰写能力第11-12周综合测评与总结对上述教学内容进行复习和综合测评;总结本学期所学内容,反思学习的过程和成果4.2 课堂教学设计为了使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我们将采用以下课堂教学设计:•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对温庭筠、韦庄词的鉴赏,初步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
2、能通过对冯延巳、李璟、李煜词的鉴赏,初步了解南唐词的艺术特色。
3、能用浅近的文言文拟写一两则词话。
(第一课时)一、词的简介词最初作为配合歌唱的音乐文学,对它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音乐。
词在唐五代时期通常称为“曲子”或“曲子词”,它在体制上,与近体诗最明显的区别是:有词调;多数分片;句式基本上为长短不齐的杂言。
词与诗不同,它必须是配乐吟唱的。
唐五代词与汉魏乐府所不同的是:汉魏乐府一般先有歌词,后配乐;而唐五代词是先有乐,后填词。
词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
从隋唐到初盛唐,传世作品有限。
到中唐,有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较多词人从事填词,词的写作才从偶发走向自觉。
晚唐五代衰乱,一般文化学术日渐萎弱,但适合女乐声伎的词,在部分地区城市商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却获得了繁衍的机运。
到了五代十国,在西蜀和南唐形成了两个词的中心。
二、、简介花间词和南唐词唐五代词主要有花间词和南唐词两大词派。
(一)花间词派是以晚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温韦外尚有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等共18人,后蜀赵崇祚将此18人词编为《花间集》,故名。
亦称作“西蜀词派”。
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丽,代表该派的两种风格,其他人的词作多蹈袭温韦余风。
(二)南唐词以宫廷为中心,以君臣为主体,以“二主一相”(中主李璟、后主李煜父子和中主朝宰相冯延巳)为代表,他们凭借共同的高雅而全面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情趣,以及独特的个性禀赋和情感体验,赋予南唐词独特的感伤情调和开阔的词境,确立了他们结束“花间”开启北宋的承上启下的词史地位。
(三)花间词派,向来是“温韦”并称。
温词如周昉、张萱笔下的簪花仕女,簇金结绿,韦词如吴道子笔下的淡妆美人,疏朗清秀;温词如富丽堂皇之牡丹,韦词如清新明丽之芙蓉。
温词多“密而隐”,富于美感的联想;韦词多“显而疏”,易于直接触发情感的感动。
唐宋诗词鉴赏课程介绍中国是诗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诗教”传统。
东南大学校址乃六朝皇宫所在地,是格律诗词的发祥地之一,《昭明文选》成书于此;明代为国子监,《永乐大典》也成书于此。
文学积淀十分深厚。
在民国时期,这里为中央大学,一大批文学大师学习、任教于此。
但1952年院系调整后,文科全部迁出,这里仅成为南京工学院,如今虽已成为一所理、工、医、文、管、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仍以工为特色。
理工科学生长于逻辑思维,短于形象思维,而诗词正运用形象思维,唐宋诗词又是我国古典诗词的顶峰,开设“唐宋诗词鉴赏”既可提高学生的文学和人文素养,也能改善学生的思维品格,增强其创造能力。
九十年代初,我校提出“巩固工科,加强理科,发展文科”的办学方针,一大批文学硕士、博士来东大工作,“唐宋诗词鉴赏”渐渐成为学生最喜爱的课程。
“唐宋词鉴赏”连续几年被学生评为“全校十佳选修课程”。
1995年王步高牵头的“古典诗词教改工程”获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大校友诗社等师生的文学社团相继成立;中华词学研究所、《中华词学》刊物等先后在东南大学诞生。
由校友李飞父子捐款30万元,还建起了“中大校友诗词创作基金”。
九十年代中期,东大成为首批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单位,“唐宋诗词鉴赏”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主干课程。
2003年列为学校支持建设的三级精品课程,2004年东大“大学语文”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以后,“唐宋诗词鉴赏”的教改进入了快车道。
“唐宋诗词鉴赏”是作为一个小课程群建设的,含“唐诗鉴赏”、“唐宋词鉴赏”、“诗词格律与创作”三门课,三门课可单独开,亦可连续开。
“诗词格律与创作”原则上只面向学过“大学语文”、“唐诗鉴赏”、“唐宋词鉴赏”的学生,要求学生有较厚实的文学与诗词修养,也能背上一二百首诗词,对传统诗词有很深的兴趣,才希望他们选这门课。
“唐诗鉴赏”、“唐宋词鉴赏”是普及性课程,每班160-200人,“诗词格律与创作”是提高课,每班仅40人。
《唐诗宋词专题》授课教案一、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学习,使本科学员系统而有重点地学习并掌握唐诗宋词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唐诗宋词的发展历史、主要作家群体及主要流派的艺术成就;2、通过重要作家作品的学习,培养学员具有阅读、鉴赏、分析、评论唐诗宋词的能力,为从事大中小学语文教学或其他文字工作打下坚实基础;3、通过优秀作品的学习,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自学与治学能力,用先进的方法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提高教学科研能力。
二、教材和参考书教材:1、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三卷第四、五编;2、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一、二册。
并参考以下书目:1、《中国文学史》(二)(三)游国恩等编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7月北京第1版2、《中国文学史》(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7月北京第1版3、《中国分体文学史》(诗歌卷)赵义山、李修生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4、《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罗宗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8月第1版5、《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第1版6、《唐宋词鉴赏辞典》唐圭璋主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版7、《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4月第1版8、《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第三、四卷郁贤皓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9、《中国历代诗歌选》林庚、冯沅君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10月北京第1版10、《中国词学批评史》方智范等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7月第1版三、课程内容上编唐诗第一章唐诗的发展状况第一节绪论一、唐诗繁荣的原因(一)客观环境(即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士人心态)对文学的影响:1、国力的强大,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境;2、士人的人生信仰对唐诗的繁荣产生积极的影响;3、唐代文化繁荣的环境对诗歌的积极影响(史学、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对唐诗繁荣的积极影响);(二)唐代士人生活对文学的影响。
必修三语文《宋词四首》学案及课件(粤教版)第17课宋词四首1.走近作者柳永,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福建崇安人。
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其词千首,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有《乐章集》留世。
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
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出任杭州等处地方官。
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远徙琼州,后逝世于常州。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人。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慨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并能诗,留存不多,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人王仲闻有《李清照集校注》。
辛弃疾,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
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和《九议》中,陈述恢复方略,主张练兵备边,然因与政风、士风不合,反屡遭弹劾,前后闲置近20年,终赍志以殁。
所撰《稼轩词》,风格雄奇刚健、深婉雅丽,具有很高的思想艺术成就。
.相关知识词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
词是一种抒情诗体,是可以配合音乐歌唱的诗体,即歌词。
关于读书笔记,没有特别的要求,什么作品没有关系,但是不能讲思想,赏析,意思之类的。
不能做什么文学笔记。
主要是看书时候想的一些问题,(不能是文学问题),可以是字词的意思,可以是一句话的翻译,也可以是一个词语的历史变化,自己有感触的问题,或者读专业书(如马氏文通、训诂专著等)之后学到一些常识等。
都可以,与语言文字词汇文献有关即可。
如内容整理,归纳、体会;自己发现的一些问题及搜寻到的答案;等等都可以。
切切不能是文学赏析类!或者内心感触独白类!参考书目:一、简单书目:一、相关教材:1、郭锡良等编《古代汉语》(上、中、下册),天津教育出版社1994年。
2、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古代汉语》(上、下册),语文出版社1992年。
二、教材研究:3、杨宝忠《古代汉语词语考证》,河北大学出版社,1997年。
4、萧泰芳等《古代汉语注释商榷》,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
三、理论著作:5、杨五铭《文字学》,湖南人民出版社,古汉语学习丛书本,1986年。
6、郭在贻《训诂学》,同上。
7、陈振寰《音韵学》,同上。
8、刘诚等《语法学》,同上。
9、李维琦《修辞学》,同上。
四、古代文献:10、杜预《春秋左传集解》,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本。
11、杨伯俊《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
12、刘宝楠《论语正义》,中华书局,《诸子集成》本。
13、杨伯俊《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
14、焦循《孟子正义》,中华书局,《诸子集成》本。
15、孙诒让《墨子间诂》,中华书局,《诸子集成》本。
16、郭庆藩《庄子集释》,中华书局,《诸子集成》本。
17、王先谦《荀子集解》,中华书局,《诸子集成》本。
18、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学林出版社,1984年。
19、陈奇猷《韩非子新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20、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点校本。
21、班固《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二:多种书目:古代汉语(四册)王力主编中华书局 1981古代汉语(上下)郭锡良等编商务印书馆 2001古代汉语(上中下)许嘉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中国语言学史王力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1汉语史稿王力中华书局 1980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何九盈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0中国现代语言学史何九盈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0中国语言学史濮之珍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中国语言学史赵振铎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0简明汉语史向熹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刘坚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中国历代语言学论文选注吴文祺、张世禄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6 说文解字许慎中华书局 1963说文解字注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文字蒙求王筠中华书局 1962说文解字今释(上中下)汤可敬岳麓书社 1997中国文字学唐兰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古文字学导论唐兰齐鲁书社 1981古代字体论稿启功文物出版社 1999文字形义学概论高亨齐鲁书社 1981中国文字学史胡朴安北京市中国书店 1983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 1988汉字学概要王宁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汉字构形学讲座王宁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年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梁东汉上海教育出版社 1959汉字的起源及其演变王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9宋元明六书学研究党怀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汉字部首讲解左民安等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8说文解字部首通释董莲池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20世纪《说文》学流别考论张标中华书局 2003甲骨学通论王宇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商周古文字读本刘翔等语文出版社 1989西周甲文注陈全方等学林出版社 2003中国文字学书目考录刘志成巴蜀书社 1997训诂学郭在贻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6训诂学洪诚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4训诂学纲要赵振铎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7训诂方法论陆宗达王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3训诂学原理王宁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996训诂与训诂学陆宗达、王宁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4训诂学郭芹纳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中国训诂学史胡朴安北京市中国书店 1983古汉语词汇纲要将绍愚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9古汉语词汇概要赵克勤浙江教育出版社 1987马氏文通马建忠商务印书馆 1983古汉语虚词杨伯峻中华书局 1981汉语现象论丛启功中华书局 1997汉语文言语法刘景农中华书局 1994文言语法杨伯峻北京出版社 1956汉语语法学史林玉山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3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陕西师范大学词典编写组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8 古代汉语虚词词典中科院语言研究所古汉语研究室商务印书馆 1999 汉语音韵学王力中华书局 1981应用音韵学李葆瑞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音韵学教程唐作藩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7汉语音韵学基础陈复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3汉语音韵学董同龢中华书局 2001音韵学通论胡安顺中华书局 2001汉语音韵学纲要刘静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中国音韵学史张世禄上海书店 1984历代汉语音韵学文选汪寿明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汉语诗律学王力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6古今字音对照手册丁声树、李荣中华书局 1981汉字古音手册郭锡良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6注释学纲要汪耀楠语文出版社 1991读书杂志王念孙北京市中国书店 1985修辞学发凡陈望道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中国修辞学史周振甫商务印书馆 1999中国历代语言文字学文选洪诚选注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2古汉语知识详解辞典马文熙等中华书局 1996古汉语知识辞典郭芹纳、胡安顺、刘静、刘乐宁著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0十三经注疏李学勤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诗集传朱熹集注中华书局 1958春秋左传注杨伯峻中华书局 1960左传译文沈玉成中华书局 1981左传纪事精选胡安顺主编三秦出版社 1993论语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 1958孟子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 1960二十世纪的古汉语研究严修书海出版社 2001中国古代文化史(1、2、3)阴法鲁许树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中国制度史吕思勉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5三、参考书目:一、教材及综述类:《古代汉语》郭锡良主编,天津教育出版社,1991年6月第一版。
《宋词二首》教案教案:宋词二首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宋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2.了解宋代文化背景,理解宋词的文化内涵;3.掌握基本的宋词的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1.学习并欣赏宋词;2.分析宋词的写作技巧。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复制宋词及翻译;2.学生准备:笔、纸;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引入话题:让学生回想一下宋代的文化和诗词创作的大致特点,以进行知识复习和激发学习兴趣。
Step 2:学习诗词(25分钟)1.教师逐句朗读宋词,让学生跟读,感受语言美和韵律之美。
2.解读诗词:解释生词、理解诗意、分析意境与表达手法。
Step 3:欣赏与分析(15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对诗词的感受、对作者意图的理解等。
2.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宋词的写作技巧,如修辞手法、运用典故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词,并提高鉴赏能力。
Step 4:练习(10分钟)1.学生独立或小组完成诗词的默写,并对照课本答案进行自评和互评。
2.学生根据所学的宋词写一首自己的词,并和同桌交流修改意见,最后进行展示。
Step 5:总结与反思(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化记忆。
2.学生进行反思:对本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关问题。
Step 6:布置作业(5分钟)1.布置课后作业:查找一首自己喜欢的宋词,并分析词中的语言技巧和意境,并写一篇读后感。
2.提醒学生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宋词,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
通过欣赏与分析宋词,可以培养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同时,通过练习写作,可以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