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学意义上的对立统一学说——读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 格式:pdf
- 大小:154.40 KB
- 文档页数:3
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也是整个哲学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
同时,他还是古代最伟大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人们称其为“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则称其为“古代的黑格尔”。
《形而上学》是亚里士多德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也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部专门研究哲学问题的著作。
正是在这部著作中,亚里士多德通过论述本体与本质、形式与质料、潜能与现实等范畴之间的关系,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本体”学说,建立起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形而上学体系,对后来的西方哲学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出生在希腊北方色雷斯的斯塔基拉。
当时,色雷斯已经处于马其顿的统治之下。
其父尼科马可是马其顿国王腓力普的御医。
青年的亚里士多德曾在雅典的柏拉图学园就读,前后达20年之久。
柏拉图去世后,亚里士多德离开学园到小亚细亚的爱索斯讲学,开始自己的独立的学术活动。
公元前343年,亚里士多德应马其顿国王腓力普的邀请,去担任其子亚历山大的老师。
公元前336年,腓力普被刺身亡,亚历山大继承王位,迅速平定希腊等地的叛乱,又挥师向东远征,先后征服小亚细亚、腓尼基、埃及、波斯和印度,建立起了跨欧、非、亚三洲的大帝国。
公元前334年,亚里士多德回到雅典,建立起自己的学校,即吕克昂学园。
据说,他常常在这里的林荫道上和学生一起散步,同时讨论学问,他的学派因此被称为“逍遥学派”。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突然逝世,雅典人开始奋起反对马其顿的统治。
由于和亚历山大的关系,亚里士多德被指控不敬神,于是不得不逃到优卑亚岛的卡尔西斯避难,次年在那里去世,享年63岁。
本体学说是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核心。
在《形而上学》的第7、8、9卷,亚里士多德对本体、形式和质料、潜能和现实进行深入探讨,从而使他在《范畴篇》中的本体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在《范畴篇》中,亚里士多德曾经将本体和其他范畴——性质、数量、关系等区分开来,认为只有本体是主体,是其他一切属性(即其他九个范畴)的载体,其他范畴都是属于本体的,是本体的性质、本体的数量……所以本体是最后的主体(或基质)。
(古希腊)亚⾥⼠多德《形⽽上学》古希腊的⼤思想家亚⾥⼠多德(前384~前322)曾经被恩格斯称为“古代世界的⿊格尔”。
他的《形⽽上学》被公认为是古希腊哲学思想的重要标志,在西⽅长期享有极⾼的权威性。
亚⾥⼠多德死后,⼀直过了两千多年的时间,才⼜出现⼤致能和他相匹敌的哲学家,⽐如康德、⿊格尔、尼采等等。
亚⾥⼠多德做过柏拉图的学⽣,但是他的成就远远超过了⾃⼰的⽼师。
公元前335年,亚⾥⼠多德在雅典创办了吕克昂学院,收了很多门徒,讲授哲学、⾃然科学、政治学、伦理学、修辞学、诗学等课程。
由于他的教学活动在运动场⾥的散步区进⾏,边⾛边讨论问题,因此他和弟⼦们⼜被称为“逍遥学派”。
在西⽅哲学家中,亚⾥⼠多德是第⼀个像教授⼀样著书⽴说的⼈。
亚⾥⼠多德的著作分两⼤类,⼀类是对话体的,供⼀般⼈阅读;另⼀类是授课的讲稿、笔记。
《形⽽上学》属于第⼆类,它是亚⾥⼠多德的哲学代表作。
原名《物理学后诸篇》,由于其中所涉及的都是⾮常抽象的命题,所以中⽂译者根据《易经》⾥的话“形⽽上者谓之道,形⽽下者谓之器”给它另取了个⾼雅的名字,叫做《形⽽上学》。
如果按照内容来衡量的话,那它的确是符合形⽽上的“道”了。
在漫长的西⽅哲学史当中,它的权威性⼏乎同中世纪基督教教义的权威性⼀样,不容置疑。
不过,亚⾥⼠多德的《形⽽上学》与后来的形⽽上学思想并不是⼀回事。
在欧洲15世纪后半期到18世纪,流⾏着⼀股思潮,当时科学家们将⾃然界划分为各个部分,并从外部分门别类地加以考察。
这种⽅法由⼤哲学家培根等⼈从⾃然科学移植到哲学上⾯,就形成了现在所说的形⽽上学思想。
形⽽上学思想的特点是⽤孤⽴、静⽌、⽚⾯的观点去看世界,否认唯物辩证法主张的事物因内部⽭盾引起发展的学说。
这和亚⾥⼠多德的“形⽽上学”有根本的不同,因为他的“形⽽上学”谈及实体问题时,既包含着唯物的⾊彩,也包含着唯⼼的⾊彩。
亚⾥⼠多德在⾃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博学识使他的哲学体系呈现出与众不同的包容性。
《形而上学》读后感形而上学的读后感1. 引言在读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形而上学》后,我深深被这本书所启发和震撼。
作为一部关于形而上学的经典之作,它深入探讨了存在、本体和现实的根本问题。
本文将介绍我对《形而上学》的读后感,并对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进行阐述和思考。
2. 形而上学的哲学思想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存在和实在的思考,这些思考被后来的哲学家所借鉴和发展。
在《形而上学》中,亚里士多德将存在分为两个层面:具体存在和抽象存在。
具体存在是指能够感知和感知的个体,而抽象存在则是超越感官的纯粹概念。
他试图回答存在的本质和存在之间的关系,并认为存在是自足的和自在的。
3. 对于存在的思考在阅读《形而上学》时,我深入思考了存在的含义和意义。
亚里士多德认为存在是自由和自在的,这让我开始思考人类在现实世界中的存在感和自由意志。
是否存在一个更高的实在,超越感官和理性的认识?如果存在,我们如何与这一实在互动?这些问题使我对人类存在的意义和目的产生了更深的思考。
4. 形而上学的应用除了对存在的思考,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对于其他领域的哲学和科学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现代哲学中,形而上学被用于研究本体论和存在论的问题。
在科学领域,形而上学的思考被应用于解释现象的根本原因和规律。
形而上学的思想还在文学、艺术和宗教领域产生深远影响,激发了人们对生命的深层思考。
5. 我的启发和思考《形而上学》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示和思考,尤其是对于本体和实在的关注。
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浮躁和表面的事物所迷惑,很少有时间去思考本质和实在。
然而,正是本体和实在构成了我们的存在和意义。
通过阅读《形而上学》,我开始思考自身的本质和存在,以及如何为自己的生活赋予更多的意义。
在我的个人观点中,形而上学是一种思考和反思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现实世界和我们自身的存在。
通过深入思考本体和实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并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有意义和真实。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思想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的杰出代表,他的思想对后世文化艺术、科学、哲学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而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其形而上学思想了。
亚里士多德关于形而上学的思考,可追溯到他所撰写的大量著作中的不同部分。
他将物理学和哲学联系在一起,认为哲学和物理学之间有必然的联系,而这种联系体现在物理事物的根源上,即形而上学。
亚里士多德认为,所有事物都有根源和原因,并且这些根源通常比表面现象更加深远和重要。
他将这种根源称为“本质”。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探索本质就是形而上学的任务。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形而上学是最为基本的哲学学科,它涉及到实在业的根源和本质。
亚里士多德将形而上学分成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关注物体的本质,第二部分涉及变化和因果关系,第三部分则探讨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亚里士多德对于形而上学中的本质和属性的理解,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补充阐述。
首先是关于本质。
亚里士多德认为,本质是物体最基本的属性,它是物体存在的基础。
而本质又可以分成两种:一是物体的“实质本体”,即其存在的必要条件;二是物体的“功用本体”,即它的特定功能。
这两种本体构成了一个物体的真正本质,是建立在物理现象之上的。
另外一个方面是关于属性的。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物体的属性是有次序性的,即它们存在一定的次序和依赖关系。
具体地说,亚里士多德认为属性可以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级是“实质属性”,即本质属性;第二级是“数量属性”,即量的属性;第三级是“品质属性”,即事物的性质;第四级是“动作属性”,即事物的活动特性。
此外,亚里士多德还对形而上学中的实体和非实体进行了区分。
他将实体分成三种,即物理实体、数学实体和形而上学实体。
而非实体则包括物理事物的属性、关系和概念等。
这种区分使得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思想更加丰富和深入。
总的来说,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思想是古代哲学中最为重要且有影响力的思想之一。
他通过深入探讨物理世界和哲学本质之间的关系,为后世学者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框架和思考模式。
《形而上学》读后感内容概要:【1】求知是人类的本性,人类善于和喜欢用感觉来感知和观察世界。
【2】人类和动物不同在于人类通过感觉产生记忆并从而积累经验,而经验通过总结推广会形成技术。
【3】经验是个别的具体的知识,而技术则是更抽象普遍的知识。
技术由经验而来并且高于经验。
【4】经验高于感知,技术高于经验,无为的技术高于有为的技术,抽象理论高于实际技术。
从而可以知道,智慧是关于抽象、普遍的原理和原因的知识,有智慧的人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5】原理越普遍、越基本就越接近智慧和真理,真正的智慧就是终极的原理,解释万物的原因。
这也就是我们追求的方向。
【6】这种普遍的原理和学术是无用的,不能带来物质的好处和利益,这就是为学术而成立的唯一自由学术——哲学。
【7】哲学思考的是最深奥、最接近神的问题,因此哲学也就是最光荣和最神圣的学术,即使它和其他学术相比不切实用。
【8】哲学就是为了让我们通过思考了解从而知道我们所不知道的事情,让我们解开对世界的疑惑。
这是哲学这门学术的结果和目的。
感想和思考:哲学是什么?在古希腊的语言中哲学的字面意义是“爱智慧”。
那么智慧又是什么?是聪明吗?还是博学?在这篇文章中亚里士多德将这个问题一步步解构开来,剖析其中的内涵。
首先,人类的感知和思考体系是怎样的?亚里士多德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并归纳下结论说:人类像其他一些动物一样感知这个世界,我们看、听、闻、触摸,通过这些感觉的官能识知事物,而且可以产生相应的记忆,这是人类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基础。
在这个基础上,人类还凭借记忆不断积累相关经验,某些事情的重复出现让我们从中得知了内在规律并获得经验;根据经验的不断积累,我们又逐渐产生对某一类事物的普遍性判断——这比单纯的经验要更高一层——也就从而得到了知识和技术。
技术和经验的最大差别在于普遍性,也就是将对单个事物的经验拓展开来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知识,从而可以对某些事情看得更加明白透彻——不仅知道规律,并且知道为什么会如此。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他的《形而上学》是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是西方哲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作为《形而上学》的导论,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和他对形而上学的理解。
一、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史上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思想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主张形而上学是哲学的终极目的,是对存在最高层次的研究。
他认为,形而上学应当是对实体的本质和属性的研究,是对存在的根本原理的探索。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思想主要包括对实体、本质、因果关系、形式与物质等方面的思考,这些思想构成了他独特的哲学体系。
二、《形而上学》导论的内容《形而上学》导论是亚里士多德对形而上学的概括性介绍,全书共分为14章,主要内容包括对存在的总体考察、实体的分类、形式与物质的关系、原因和目的的思考等。
在这部著作中,亚里士多德试图系统地阐述他的形而上学思想,对哲学的基本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三、存在的总体考察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导论中首先对存在进行了总体的考察。
他认为,存在是指实体的存在,实体是具有自足性和内在原则的东西。
亚里士多德将存在分为四类:物质、形式、运动和静止。
他指出,这四种存在是形而上学研究的对象,是哲学思考的起点。
四、实体的分类在《形而上学》导论中,亚里士多德对实体进行了详细的分类。
他根据实体的性质和属性将实体分为十种类别,包括物质、形式、运动、静止、数量、质量、空间、时间、关系和性质。
亚里士多德认为,这些类别涵盖了一切实体的本质和属性,是对实体进行深入研究的基本框架。
五、形式与物质的关系形式与物质是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思想的核心概念。
在《形而上学》导论中,他对形式与物质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认为,形式是实体的本质和属性,是实体存在的根据,而物质是实体的载体和基础。
形式与物质相互结合,构成了万物的本质和实质。
六、原因和目的的思考在《形而上学》导论中,亚里士多德还对原因和目的进行了思考。
《形而上学》读后感
亚里士多德,这位古希腊的先哲,用他深邃的思考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智慧的大门。
《形而上学》作为他的哲学经典,无疑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世界和人类存在本质的独特视角。
阅读这部作品,我深感其思想的深邃与广阔。
亚里士多德综合了前人关于世界本原的看法,提出了自己的一套术语和概念,如本原、原因、实体,形式-质料、潜能-实现等。
这些概念在他的哲学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我们理解世界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亚里士多德对世界的理解并非简单地将世界划分为对立的双方,而是试图寻找一种合理的解释,使这个世界具有某种可理解性。
他认为,世界的本质是不断变化的,而这种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
这种规律并非外部强加给世界的,而是世界本身所固有的。
这种观念在当时无疑是一种创新,对于我们今天理解世界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形而上学》中,亚里士多德还提出了关于“智慧”的见解。
他认为,智慧是有关某些原理与原因的知识。
这种知识并非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中去,探寻事物背后的原因和原理。
这种追求智慧的精神,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阅读《形而上学》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和挑战。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深奥而晦涩,需要我们反复思考和揣摩。
但正是这种挑战,使我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消化了他的思想。
总的来说,《形而上学》是一部极具启示意义的哲学经典。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不仅了解了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体系,还对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了更深入的反思。
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研究中,我会继续受益于这部作品的启示和指导。
“形而上”探究中的智识与意味——对“形而上学”的一种解读内容提要“形而上学”作为人类对人与世界的解释模式应该源于《周易》。
在西方人对形而上学的解义当中,有与形而上学在《周易》中源始意义相比较的意义变形,也有从变形了的形而上学出发,努力还原、回归到其在《周易》中的源始意义。
在这种变形与回归的变奏中,演绎着在文化上东方与西方的对话、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在《周易》与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的对话中,在以说为界的旨趣中,我们解析出“形而上”探究中的智识与意味。
关键词形而上形而下形而上学意义变形意义回归在我们所知道的哲学话语中,“形而上”、“形而下”是最古老和源始的哲学解释模式(型) 。
在这个语式下,人类释解着现象与本体、感性与理性、物质与精神、个别与普遍、质料与形式,还有道与器、象与意等。
从这个语式又生发出后形而上学、反形而上学等现代哲学话语。
在这个话语中,哲学有了分别、划界、生发与还原。
由于以“形”为界,区分出上、下之界阈,才有了哲学对本体的追问、经验科学与天道的寻觅及制器之理的阐喻。
因而,当把“形而上”和“形而下”作为言说方式时,就发生了许多歧义,有的将“形而上”用“是……”的句式归结为本体的论说;也有的将形而上学以一种静止、抽象统而概言之;也有的将“形而上”指向一种不可言说的境阈;还有的用神圣、上帝为形而上划界。
因此,我们可以回到那个已作为前提存在的“所知道的哲学话语”中去考问、检讨形而上、形而下所蕴涵的人类精神的智识与意味,或许能寻觅到形而上、形而下在独断使用前的原始意义;也可能品出人类精神的某种还未被我们把握的味道与神韵。
一、“形而上”与“形而下”的源[①]始意义如果从我们所知道的形而上学的意义出发,其在人们的思考与诉说中所具有的意义是源自亚里士多德和康德的解义。
亚里士多德把形而上学框定为“关于存在(being)的学问”;康德则以《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为题,试图为作为“科学”的形而上学的如何可能,在纯粹理性的批判中找到根据。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哲学和形而上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重要的代表之一,他对实体哲学和形而上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体系中,实体哲学被视为基础,并成为形而上学研究的核心领域。
实体哲学是亚里士多德哲学体系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探究存在的本质和属性。
亚里士多德认为,一切现实世界中的事物都是一种具体的实体,包括人类、动物、植物、物体等。
这些实体拥有各自的本质和属性,而亚里士多德试图通过实体哲学来揭示它们的根本特征。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实体可以被划分为不同的种类和层次。
他提出了十个最基本的种类,包括有机体、无机体、动物、人类等。
每个种类都有其特定的属性和本质,它们在存在形式和特征上有所区别。
通过对实体的分类和区分,亚里士多德试图理解它们的本质差异和共同点。
实体的本质和存在也是亚里士多德实体哲学的重要概念。
亚里士多德认为,实体的本质是指它们独特的特性和性质,而存在则是指它们真实存在于世界中的状态。
他认为,实体的存在是基于其本质的存在,本质是实体存在的必要条件。
形而上学是哲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分支,它探讨超越物质世界的存在和原理。
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体系中,形而上学与实体哲学紧密相关。
形而上学研究的是存在的本体和本质,而实体哲学则研究具体实体的本质和属性。
在实践中,亚里士多德将形而上学作为实体哲学的重要工具,通过形而上学的研究方法来深化对实体本质和存在的认识。
总而言之,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哲学和形而上学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深入探究存在和本质的思想和方法。
通过对实体的分类和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属性。
形而上学的研究则使我们超越物质世界,探讨存在的本体和原理。
亚里士多德的这些思想和方法对我们理解世界和人类存在的意义有着深远的启示和价值。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来讨论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哲学和形而上学。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概述,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并对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哲学和形而上学进行简要介绍。
《形而上学》读后感《形而上学》是一本由亚里士多德所著的哲学经典之一。
这本书深刻地探讨了存在的本质、事物的根源以及现实和理念之间的联系。
在阅读完《形而上学》后,我不禁对自身的思维方式和对世界的认知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首先,我对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深感敬佩。
他以一种令人震撼的方式,将复杂的哲学问题简化为易于理解的观念。
他通过将感知和理性结合,阐述了万物的本质形态。
这使得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世界的本质和事物的存在与发展。
在《形而上学》中,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他独特的形而上学观。
他认为形而上学是一门研究实体最普遍属性和整体本质的学科。
通过这种观点,他解释了自然与人类的发展,并对存在和实在进行了深入思考。
对我而言,阅读《形而上学》是一次启迪性的旅程。
我开始思考自身存在的意义以及如何与外部世界建立联系。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引导我思考事物的内在本质,而不仅仅滞留在表面现象的观察中。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提出了一系列的概念,例如“实在”、“处在”和“存在”。
这些概念引发了我对事物存在方式的深入思考。
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经常忽视了深入思考现实和事物的本质。
阅读这本书,我意识到重要的是超越表象,深入挖掘现实背后的意义和关联。
此外,《形而上学》还探讨了理念和现实之间的关系。
亚里士多德将理念视为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
他认为理念是实体的完美形态,并影响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这种思想引发我对抽象和具体之间互动关系的思考。
我们的思维方式以及对事物的感知是如何受到理念和现实相互作用的影响?通过阅读《形而上学》,我意识到哲学的重要性。
它不仅仅是对现实和存在的思考,更是对人类思维方式的深入探索。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帮助我发展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使我能够更加深入地思考和理解世界。
总之,读完《形而上学》后,我不仅对哲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还对自身思维方式进行了反思。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观引发了我对事物本质、存在与发展之间关系的深入思考。
我相信这本经典著作将继续影响并激发人们的思想,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的本质与意义。
《形而上学》读后感作为一位普通人,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少会与哲学这样的学科发生交集。
但作为人类思想最高端的表述,哲学又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人最近读完了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在读后有了一些感悟,愿与各位分享。
《形而上学》指的是研究存在本身的哲学学科,为哲学三大分支之一,另外两个分支是逻辑学和伦理学。
在书中,亚里士多德试图探究存在的本质和原则,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形而上学的理论。
虽然亚里士多德的思考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其中不乏我们今天仍然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观点。
其中,最为深刻的莫过于他对于形式和物质的分析。
在他看来,一切事物都是由形式和物质两个要素组成的。
物质为事物的实体,而形式则是物质的组成方式和特征。
在某种程度上,它也对应着事物的形状和属性。
例如一个橡胶球,物质即为橡胶,而它的形式则是球形的。
这样看来,我们就可以从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中发掘到很多有趣的思考。
比如,他提出了“本质”这一课题。
所谓“本质”,即为某个事物的基本特征或根本属性。
按照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每个事物的本质都由物质和形式两部分组成,并且形式是决定本质的因素。
在这个基础上,他又提出了“本质和意外”的概念,即每个事物都有一些本质的特征,同时又会有一些意外的属性,但这些意外的属性并不构成事物的本质。
对于亚里士多德来说,对于世界和事物的探究和理解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他认为,世界是一个有序的整体,包含着一切存在的可能性。
而“存在”又是一种非常神秘和抽象的概念。
我们难以想象存在不存在的情景,但却很难解释“存在”具体是什么。
亚里士多德在书中也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而是从不同方面分析存在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体系。
总体来说,读完《形而上学》,我感受到了亚里士多德深邃博大的思维和严谨的逻辑。
他的哲学思想涵盖了人类存在和思维的各个层面,从现象到本质,从肉眼到思维,力求在每个领域中做出合理的解释和解答。
同时,他也留给了后人很多思考的空间,让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和世界。
《形而上学》读后感
《形而上学》是一本思想哲学经典著作,作者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和观点在这本书中得到了深入的探讨和阐述。
读完这本书后,我的思考和认识得到了很大的拓展和深化。
首先,亚里士多德关于形而上学的定义和解释让我对这个概念有了更清晰的理解。
他认为形而上学是对存在和实体的研究,超越于物质世界的观察和实证,探讨的是本质、原因和目的的问题。
这种超越感让我重新思考了人类思维的边界和限制。
其次,亚里士多德对实体的分类和研究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将实体分为物质和形式两个层面,强调了物质和形式的相互作用和统一。
这种思考方式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结构,拓宽了我的思维视野。
此外,亚里士多德对目的和因果关系的论述也给我很多启示。
他认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目的的,并通过因果关系来实现这一目的。
这一观点对我来说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让我反思自己的行为和选择是否符合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
在读完《形而上学》后,我对哲学和思想的认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和观点对我来说是一种启示和指引,让我重新思考和审视自己的生活和思维方式。
同时,对于那些一直在追求真理和意义的人来说,这本书也是一种启迪和鼓舞。
第 1 页共 1 页。
《形而上学》读后感最近,有幸拜读了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受到了很多的启发。
书中讲述了在公元前335年前后,希腊城在马其顿的统治下,社会阶级矛盾逐步加深,人民贫富两极分化日益严重。
各城邦中有越来越多的自由民众对奴隶主的统治感到不满。
希腊城邦的思想界也产生了激烈的哲学和意识形态的冲突,直接导致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斗争不断深化。
而书中的主人公亚里士多德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哲学不断的进行深入研究。
在这本书中,亚里士多德主要给我们提出了两个问题:其一:最高的形而上学是可能的吗?其二:是不是正像有可感觉的实体一样也有不可感觉的实体呢?为了回答这两个问题,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两条证明的基础原则,即矛盾律和排中律。
亚里士多德认为,一般或形式并不是本体。
事物的存在有不同的方式,但方式完全不同。
有些是产生事物的,有些是事物的迹象,有些是事物的相关着”,本体是最为基本的存在,研究“存在之为存在的一般科学”就是“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的研究对象与特殊事物无关,它研究的主题是所有事物。
亚里士多德认为,研究了本体之后,才能回答“存在是什么”这个问题。
例如,人这个种具有真正的本质,人是理性的动物就是它的本质。
但是,一个哲学家就不是种。
因为哲学家可能碰巧做哲学家这个行当,所以人是一个种,因此不是主体。
亚里士多德认为,如果所有本体都具有变化性,那么所有事物都具有变化性。
但是,时间和运动是不能既存在又停止存在的,这说明,存在某些东西是永远不变的,因此,他认为,宇宙中存在着不变的推动者,也就是上帝或神。
哲学是什么呢?在古希腊的语言之中,哲学就是“爱智慧”。
可是爱智慧又是什么呢?是聪明?还是博学呢?在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之中,对事物的起源和本源进行了一步步地阐述。
我们的世界之中有着一种本源,那么它的本源一定是我们看到的当前世界更加微观的组成。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批判,假如世界的存在确实是有目的话,原子论者的观点并不能解释世界的存在的目的性。
亚里士多德的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的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于后世哲学和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亚里士多德的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一主题。
一、辩证法的概念在古希腊哲学中,辩证法是一种思考方式,它强调对立统一、矛盾运动和事物的内在关系。
亚里士多德认为,事物的本质是由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构成的,这种对立关系不是简单的排斥或否定,而是通过矛盾的对立统一运动来实现发展和变化。
辩证法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是古希腊哲学中非常重要的思想工具。
二、形而上学的探讨形而上学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关注的是超越感官现象和经验的存在和本质。
亚里士多德在其形而上学体系中提出了“四因说”和“分类”等重要理论,深刻地阐述了事物的本质和构造。
形而上学帮助人们超越感官世界,探讨更深层次的存在和本质,对于认识世界和自身具有重要意义。
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在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体系中,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密不可分的。
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对立统一和内在矛盾,而形而上学关注事物的本质和存在。
两者相互补充和联系,帮助人们更全面地理解世界和自身。
亚里士多德的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后世哲学和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西方哲学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四、个人观点和总结在我看来,亚里士多德的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不仅是古希腊哲学的杰出成就,更是人类思想史上的重要财富。
通过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的本质和规律,认识自身的存在和意义。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思想精髓,不仅在古代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现代世界依然具有启发和指导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详细探讨了亚里士多德的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复杂而深刻的哲学主题。
通过对该主题的全面评估和阐释,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思考和探讨,以期能够拓展我们的思想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体系,为我们的人生之旅增添更多智慧和力量。
论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思想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形而上学,批判什么是万物的本原?泰勒斯这一问,就问了世界两千多年。
古希腊哲学从追问本原开始,寻求这个世界的本体和存在第一原因。
形而上学作为希腊哲学的灵魂,对之后哲学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本文将通过对这一时期一位形而上学的大家——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进行分析,从而对形而上学最初的发展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一、本体学说形而上学是亚里士多德整个思想体系的基础和核心,在亚里士多德之前,柏拉图已经表达了形而上学方法与性质,亚里士多德通过对柏拉图思想的批判继承,以其独特的视角,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亚里士多德认为,柏拉图的理念论将理念说成是脱离了个别的具体的事物独立存在,因而使其失去了作为一个最根本的基础存在所应有的特征,成为一个空洞的抽象名词。
在柏拉图那里,形而上学的命题是空灵,实际上本文由收集整理并没有肯定什么。
亚里士多德看到了这一点,他指出:形而上学是以本体为研究对象的,“从古到今,大家所常质疑问题的主题,就在‘何谓实是’,亦即‘何为本体’。
”在《范畴篇》中,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他最初的实体学说,并得出个别的具体事物是第一实体的结论,认为“愈个别的东西实体性愈大”。
为探寻真正本体,他进一步提出了四因说“作为对于事物存在的积极的解释。
”他详细的探讨了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与目的因的具体含义和在事物存在中所起的作用,并最终将这四因归纳为质料因与形式因两种。
那么,质料与形式何者更为本体呢?亚里士多德对两者都给予了否定,他认为形式虽较之质料更为根本,但并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本体,真正意义上的本体只有“是其所是”,对此,亚里士多德说到:“于是,清楚地,定义是怎是的公式,而怎是之属于本体,或是唯一的或是主要的与基本的和单纯的属之于本体。
”而是其所是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本体,就必须与个体事物具有同一性,即在构成个体事物的本质的同时也就是个体事物的本身。
应该注意到,亚里士多德在这里主要讨论的是可感事物的本体的研究,而对于第一哲学真正的研究对象“不动的动者”并没有涉及。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观点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他的形而上学观点在西方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以下是对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观点的总结和分析。
一、实体论亚里士多德认为实体是哲学的最基本研究对象。
他认为实体是独立存在的,是其他一切东西的基础。
他区分了第一实体和第二实体,第一实体是指个别物体或事物,第二实体是指种属或普遍概念。
他认为第一实体比第二实体更根本,因为它们是直接存在的,而第二实体只是对第一实体的抽象和概括。
二、形式与质料亚里士多德认为实体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
形式是指物体的形状、结构和本质特征,质料是指构成物体的基本物质元素。
他认为形式和质料是相互依存的,没有形式就没有质料,没有质料也就没有形式。
他还认为形式是主动的,质料是被动的,形式决定着物体的本质特征和性质。
三、潜能与现实亚里士多德认为潜能和现实是构成实体的两个基本要素。
潜能是指物体所具有的潜在能力或可能性,现实是指物体所具有的已经实现的能力或性质。
他认为潜能和现实是相互转化的,一个潜能的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现实的物体,而一个现实的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转化为潜能的物体。
四、目的因亚里士多德认为目的因是构成实体的四个原因之一。
目的因是指物体所追求的目的或目标,他认为目的因是物体运动的原因之一,物体总是朝着它们所追求的目的或目标运动。
他还认为目的因不同于其他三个原因(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因为它涉及到物体的最终目的或目标。
五、宇宙观亚里士多德认为宇宙是一个有秩序的和谐的整体,是由许多不同的事物组成的有机体。
他认为宇宙是由许多不同的层次组成的,从最低级的物质元素到最高级的神灵,每个层次都有其特定的本质特征和目的。
他还认为宇宙的运动是由许多不同的力量所推动的,这些力量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维持着宇宙的平衡和稳定。
六、认识论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的认识是通过感觉和理性两种方式获得的。
他认为感觉是认识的基础,是我们获取感性经验的主要途径,而理性是我们通过感觉经验获得概念和推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