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戏剧的文体常识
- 格式:ppt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8
文学体裁常识简介-文学体裁指文学作品的类别,它是与实用类文体相对立的一个概念。
文学体裁的四大样式指:散文、小说、戏剧、诗歌。
下面分别简单简绍:一、散文1、定义:现在使用“散文”这一概念,有时指广义散文,有时指狭义散文。
广义散文是指与韵文相对立的一个概念,范围较宽;狭义散文是指四大文学体裁之一,即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范围较窄。
这里所谈的是狭义散文。
2、分类: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
叙事散文主要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以叙述事情为主,兼有议论抒情。
抒情散文主要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以抒发情感为主,兼有叙事议论。
议论散文主要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以论述事理为主,兼有抒情叙事。
作为文学体裁的散文,几乎都会综合运用几种表达方式来增强文学性,使其具有“文学”的特点,几乎不存在表达方式单一,只是单纯叙事、单纯抒情、单纯议论的散文。
3、特点:一般认为,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指散文取材广泛,行文自由,联想丰富,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神不散”主要是指散文表达的中心或主旨必须明确而集中。
就一般情况看,用“形散而神不散”来概括散文的特点是相当准确的;当然,对这一概括有人有不同看法。
4、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有:1.寓情于景,即将某种情绪情感倾注在所描写的景物中。
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将清、静、悲凉之情融注于故都秋景的描写之中(有人认为融注的是纯粹的喜悦之情)。
2.即景抒情,即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某种情绪情感。
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通过描写月下荷塘的美丽景色来抒发淡淡的喜悦和淡淡哀愁之情。
3.叙事抒情,即通过叙述事情来抒发某种情绪情感。
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第二节,通过叙述“我”因身体残疾,苦闷难熬,百无聊赖地独自到地坛消遣,而母亲关爱担忧却又不愿张扬表露的事情,抒发对母亲的歉疚、感激和赞颂之情。
4.寓情于物,即将某种情绪情感倾注在所描写的某一物象中。
如矛盾的《白杨礼赞》,通过描写和赞美白杨树的伟岸形象和坚强品质,来赞美坚持抗战的中国农民。
特殊文体5 戏剧戏剧是文学的样式之一,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
近几年来,戏剧小品常常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给学生不少启发与教益。
另外,课本中的作品《雷雨》《哈姆莱特》《窦娥冤》等也在形式上给学生很大的帮助。
考场上构思一幕或几幕戏剧,确实考验考生的写作功力。
那么,写作戏剧应注意点什么呢?首先,应了解剧本的特点。
戏剧演出因受时间、场地的影响,所以人物、场景、情节应高度集中,人物不能太多,故事的头绪也不能过多,矛盾冲突必须在短时间内、在不多的场合中反映出来。
同时,还要有尖锐的矛盾冲突,能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吸引观众。
为符合这些条件,建议同学们以写独幕剧为主。
其次,精心设计戏剧语言。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
人物语言要有高度个性化和充分的表现力。
不仅能准确、生动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意图,而要符合人物身份、性格、年龄的所处的特定环境。
同时,要求明朗动听,有潜台词。
舞台说明是一种说明性文字,写在每一幕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
它具有渲染舞台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展开等多种辅助作用。
最后,要有尖锐的矛盾冲突。
现实生活中,人们由于阶级立场、政治观点、社会地位、文化修养、生活环境等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冲突在戏剧中的反映,就是戏剧冲突。
戏剧冲突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而性格冲突又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
所以要精心为人物设计能看见的外部形体动作和看不见的内心动作。
剧本作为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通常包括剧作家的舞台提示和人物自身的台词两部分,它具备一般叙事性作品的共同要求,如塑造典型的形象,揭示深刻的主题等。
运用戏剧剧本体进行写作,不失为作文的一种创新形式。
通过戏剧单元的学习,我们可以总结出几点戏剧体作文的写作技巧。
一、高度集中的时间和空间是情节展开的必要条件。
戏剧文学必须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高度集中的场面和场景中突出主要事件。
现代文学【不同文体的发展:戏剧】(第一个十年)第一个十年一、文明新戏:中国现代话剧的萌芽和诞生1.话剧,作为一种西方戏剧形式,是在19世纪末由西方侨民传入中国的。
2.春柳社:是中国留日学生1907年在日本成立的一个戏剧社团,主要成员有李叔同、曾孝谷、陆镜若、欧阳予倩等,曾因公演《茶花女》第三幕、《黑奴吁天录》五幕剧在东京引起轰动,他们主要是演出和研究新派戏剧(文明新戏)。
3.文明新戏:是指20世纪初在中国兴起的不同于中国传统戏曲的,适应现代文明需要的,吸收了西方现代戏剧经验的,以言语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新的戏剧形式。
文明新戏从国外(日本)演到国内,从沿海演到内地,在全国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旧戏:脸谱、歌唱)4.进化团(天知派新剧/戏):是任天知1910年发起的戏剧社团,是中国第一个职业性新剧团体,他们曾以演出《血蓑衣》、《东亚风云》、《茶花女》而产生影响,它创造了中国现代话剧的早期创作与演出形式。
其突出的特点是:(1)追求现场的政治宣传效果;(2)强调演员的即兴表演。
它对后来的“广场戏剧”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5.新剧公会和“甲寅中兴”“甲寅中兴”:指1914年中国现代话剧出现的一次繁荣。
这次繁荣以中国第一个现代大都市上海为中心,以“职业化”和“商业性”为主要特征。
如果说春柳社以演出社会剧为主,天知派新戏带有强烈的政治性,那么,“甲寅中兴”以演出家庭戏为主。
其《恶家庭》开创了文明新戏的最高票房价值。
其特点是欣赏趣味向市民阶层的审美情趣靠拢,题材倾向于市民生活,突出了戏剧的娱乐性和表现性。
其商业性的负面影响在后来也越来越明显。
1914年,新民社、民鸣社、开明社、文明社、春柳社等组成。
二、“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建设西洋式新剧”的战略选择1.“旧剧评议”对传统旧戏的猛烈攻击。
主要指向儒道封建性内容,同时批判传统戏剧观念、非写实的艺术表现形式,要求建立新的戏剧观,建设“西洋式的新戏”。
传统戏曲(小说)文学史地位的提高2.翻译改编和“易卜生专号”①战略部署胡适、傅斯年、宋春舫的“欧洲戏剧”课程(1916,北大)②易卜生专号1918《新青年》4卷6期,《傀儡家庭》《国民公敌》《小爱友夫》,胡适《易卜生主义》,袁振英《易卜生传》。
戏剧文本分析(《俄狄浦斯王》)一.人类文化史上,古老的戏剧有三种:⑴古希腊戏剧:开始:BC6世纪;高潮:BC5世纪;衰落:BC2世纪(现存最早剧本写于BC5世纪)⑵印度的梵剧:早在BC8世纪就有了记载(现存最早剧本写于1.2世纪)⑶中国的戏剧:起源于南宋(公元10世纪到11世纪)二.古希腊神话神人同形同性;七十年代希腊国家话剧院院长:“…至于悲剧的基础,宁可说它是建筑在已知和未知之间,存在于人神之间。
神是永生的,而人是命定要死去的。
神是某种圣物,可以说是一种能力,它说指导整个宇宙和我们的生活…..当人们谈到希腊悲剧的时候,我们是不能撇开哲学范畴的,甚至也脱离不开神学基础,原因即希腊悲剧来自永恒的宗教情感。
”为何古埃及的宗教祭祀未发展成为戏剧?“四千年前,古埃及就有奥赛利斯(埃及主神)崇拜,与古希腊酒神有许多共同点,但最终未能发展成为戏剧。
”(据《西方演剧史论稿》)【答:人丧失了自主性,过于崇信神…】三.古希腊三大悲剧家1.“悲剧之父”埃斯库洛斯:(民主政治成长时期的悲剧诗人)①把舞台上的演员有一个变为两个,可以对话,表现内容就更丰富;②70多部作品,现存7部;③代表作《被缚的普罗米修斯》④《阿伽门农》(前458)、《奠酒人》、《报仇神》等,首创了三联剧的形式;⑤缺陷:人物性格,结构较简单2.“戏剧艺术的荷马”索福克勒斯——(民主政治繁荣时期的悲剧诗人)【索福克勒斯一方面极力表现人的智力有限,幸福无常;另一方面则说明神是万能的。
由于相信神一定是正义的,关于俄狄浦斯是否有罪这一问题,诗人在剧本里没有涉及。
事实上,俄狄浦斯是一个赋有许多优良品质的悲剧英雄,诗人对他的遭遇寄以深切的同情。
这样看来,俄狄浦斯的悲惨遭遇,只能被解释是神的不正义造成的。
然而,这又显然不是诗人所要做出的结论,之一点是…】①把舞台上的演员增加到三个,是戏剧冲突更复杂化,在他手里,古希腊悲剧已相当完整;②120多部悲剧和萨提洛斯剧,现存悲剧7部;③代表作《安提戈涅和科瑞翁》优点:悲剧布局复杂严密;在悲剧中以“人应有的样子”来写;好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善写突变…3.“心里戏剧的鼻祖”——欧里庇得斯(民主政治发生危机时期的悲剧诗人)【他接受了诡辩学说的影响,对于神话表示异议,把神表现成不道德和荒谬的东西。
1、定义故事:顾名思义就是已过去的事情。
戏剧性:一般是指出乎意料的、奇特的、异常的、微妙的、非同一般的、耐人寻味的事件、行动、变化、结构、人物、语言。
戏剧故事定义:戏剧故事是由戏剧性的情节虚构编织的为表现人物性格和展示主题服务的有因果联系的可以用戏剧或者电影、电视的情节进行表现的客观性生活事件。
2、戏剧故事的具体特征①内容的情节性②线索的清晰性③情节的趣味性(情节设置要有悬念冲突)④立意的新奇性(立意选择一定要注意“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⑤语言的口语性(采用口语化语言)3、戏剧故事与叙事散文的区别①叙事散文,强调通过具体事件的记述与描写来叙述自己发生的或者与自己有关的故事,可以是完整的故事,也可以是故事片段。
通过刻画人物,表达作者的情感,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②戏剧故事要求把“人物、事件、环境”连贯、完整的表现出来,讲一段浓缩、精彩的人生经历,故事要完整,不一定具有深刻的内涵,但是必须有头有尾的一件事,这是故事创作常用的表现形式;叙事散文并不要求把“人物、事件、环境”连贯、完整地表现出来,它只需要选择其中的一点或几点,写出深刻、细致的“印象”来,同时,再充分发挥艺术的才华,把自己的“情感”抒发出来。
4、戏剧故事与小说的区别①小说可以是戏剧故事,而戏剧故事不是小说。
小说是渐变的艺术,戏剧故事是激变的艺术。
小说可以展开大篇幅的环境、心理描写,而戏剧故事如果这么做,将会导致情节在速度感上的停滞。
②从表现的主体来说,小说是写人的,戏剧故事是写事的。
③小说描述一个人或一群人的命运走向,往往涉及一个人的一生或家庭的兴衰史,而戏剧故事只是讲述意见完整的事情,它表现的只是人物性格的一个方面或一段历史。
1、主题立意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是戏剧故事的内涵和思想,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对所要表现的戏剧故事的生活态度;是呼唤真善美,还是批评假恶丑?要开掘和深化故事的主题,就要积极去解决两个问题。
一个是认识问题(实际也是世界观的问题),一个是表现问题(实际是形象化的能力问题)。
小说阅读之文体特征:戏剧化小说【知识点拨】一、剧本的特点:1.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很集中,节奏快;2.尖锐的矛盾冲突:人与人的冲突,人物内心冲突,人物与环境的冲突;3.人物语言高度个性化;4.丰富的潜台词;5.富于动作性。
二、戏剧化小说的文体特征1.转换视角,隐匿作者(少讲述、直观呈现)。
通过人物的视角看他眼中的情景,减少讲述人(作者)的声音和感受,由人物的活动客观呈现故事。
——真实性2.对话以对话塑造人物,表现人物关系,连接场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3.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揭示心理,表现矛盾冲突。
4.场景集中与现场感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很集中,绝大部分情节都发生在某一地点。
有更直观的视觉特效,读者身临其境,感受人物的悲喜。
三、散文化小说vs戏剧化小说的区别散文化小说戏剧化小说人物虚化人物,缺少个性化、丰富性对话塑造人物,交代人物关系情节淡化情节,片段特写重视矛盾冲突,情节完整,以对话推动环境注重营造意境弱化景物,时空(场景)集中读者诗意,美感现场感,真实感艺术特点语言优美,重叙述,节奏舒缓,凸显抒情性语言浅显,少讲述,节奏快,凸显故事性四、如何表现作品故事情节的戏剧性?故事情节的戏剧性是社会矛盾复杂性的集中表现,通过匠心的构思、安排,造成情节的悬念,意境波澜,生活底蕴,使人物精神从中得到生动的表现。
一是强调偶然反映必然。
戏剧性的情节无法缺乏偶然性的存在,可以说排除偶然性就无法构成戏剧性情节,也无法达到情节的生动,这正是俗话说的“无巧不成书”。
但是又要巧得合理,巧得自然,巧得有意义。
二是运用悬念。
悬念是造成戏剧性情节的关键之处,“悬”而不决,使读者处于急切的期待中,这就有利地调动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而要造成悬念,就应该迅速确立戏剧性的冲突,但又不急于解决,不急于揭示谜底,而是有迂回,有曲折地将错综复杂的矛盾演变过程逐渐表现出来。
【例文讲解】天二哥台静农烂腿老五坐在栅门口的青石块上,脊梁倚着栅门,手捏着一打钱纸,在那里慢慢地撕开。
第十六章戏剧与影视文学第一节戏剧与影视文学及其文体特征一、戏剧及其基本特征戏剧是一种创造完美的舞台艺术形象为目的的综合性艺术,是演员在舞台上扮演给观众看的一个已经做了专门安排的故事。
它运用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
而中国古代的戏剧基本上就是歌舞剧,一般包括歌唱、舞蹈、道白、表演四个方面。
所以王国维《戏曲考源》说:“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
”戏剧的分类,因所取角度而异。
根据其容量大小,可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又产生了戏剧小品);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戏曲;按照其审美效果则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悲喜剧);而按戏剧题材内容来分则有情节剧、社会问题剧、心理剧、纪实剧和历史剧。
戏剧文学,指演出用的剧本(也称台本、脚本)。
它是为演出服务的一种文学体裁,一般是用人物对话、唱词和舞台说明的形式写成的。
戏剧文学与小说一样,也是通过典型人物、典型环境和典型情节三者有机结合来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主题思想的。
但是,由于有舞台条件和演出时间的限制,所以戏剧文学还必须适应舞台演出的要求。
戏剧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在创作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其演出场地、演出时间等特定条件,以适应舞台表演的要求。
一般来说,戏剧文学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舞台性、戏剧冲突和戏剧语言三个方面:(一)舞台性舞台性是戏剧文学的主要特征。
戏剧文学是供演出用的脚本,它要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表现一定容量的生活事件,必须集中在一个或几个场面中刻画人物形象,表现戏剧冲突。
场面是戏剧文学的最小单位。
由于戏剧表演的限制,一个戏剧小品就是一个戏剧场面;一出大型的多幕剧可能由十多个戏剧场面连接而成。
因此,故事情节的完整统一和时间、场景的高度集中,是优秀剧作的必要条件。
西方十七世纪的古典主义戏剧曾强调所谓的“三一律”,要求时间、地点、情节三者的单一性:一出戏只演一件事(情节单线索),剧情必须发生在同一地点,而时间则要求在一昼夜内。
载体文体媒体:戏剧文化形态的历史解读朱寿桐【期刊名称】《艺术百家》【年(卷),期】2017(0)3【摘要】载体效应、文体效应和媒体效应是戏剧发展的三个历史文化形态,它们分别体现出三种社会文化及其心理现象.戏剧载体便是王国维所说的言语、动作和歌唱之类,实际上是表演和舞台,或者说是演艺与剧场.这种载体状态下的戏剧体现出完全的艺术属性和艺术魅力.在传统的载体戏剧形态中,现场感和相应的仪式感成为戏剧欣赏的关键效应.在这种传统载体的戏剧文化中,人们对戏剧的欣赏自然集中在其艺术甚至技术载体等外在形态,角色的影响力却非常巨大.这是一种戏剧形式大于戏剧内容,戏剧载体大于戏剧文体的戏剧文化.文本载体即剧本的创作与阅读,以及被接受、被研究,成为戏剧文化运作中最主要的环节.这种以剧本文本为主体的文体戏剧论将剧作家的地位推到了无比重要的位势,其影响力和对于戏剧运作的决定力不仅超越于演艺家,而且也超越于演艺家和观众(读者)两股要素的结合.戏剧的文本接受,已经远离了狂欢的意味和娱乐的情境,而进入到精神生活层面的欣赏与领悟,从中得到思想的启迪和性情的陶冶.戏剧媒体效应使戏剧回归于艺术,在褪脱了文学文体效应的同时,又最大限度地弱化了表演载体效应,所呈现出来的就是文化媒体效应.戏剧仍然在演出,但早已离不开多媒体的渲染与包装,人们在争相观赏的同时已经失去了狂欢的热忱,虽然高雅而有秩序的仪式感仍然存在.人们仍然会推出新的戏剧作品,但仍然必须伴随着媒体的炒作与改妆,而戏剧作品中的思想力量和感动力也会自觉地逃离人们关注的焦点.虽然不少作品依然焕发出某种精神的力量甚至思想的光芒,但人们在媒体的眩惑之中,只是对之采取某种围观的态度.【总页数】7页(P61-66,194)【作者】朱寿桐【作者单位】澳门大学中文系,澳门99907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80【相关文献】1.戏剧文体与戏剧文体学 [J], 俞东明2.李攀龙"视古修辞,宁失诸理"说的历史解读——兼论七子派的散文文体观念 [J], 陈昌云3.文学性与口语化:戏剧对话中的一对变数——戏剧文体学视角下的戏剧语言类型分析 [J], 陈曦;陈旸4.李攀龙"视古修辞,宁失诸理"说的历史解读——兼论七子派的散文文体观念 [J], 陈昌云5.“文体”概念的历史解读与多维透视——兼谈写作教学强化文体自觉的现实必要性 [J], 崔正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戏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变化。
它们在剧种、唱腔、角色、曲词等方面虽然有所演变,但中国戏曲文学具有共同的文体特征:(一)演员扮演人物,当众表演的特质,决定了戏曲文本的代言体特征;(二)戏曲以演员的语言、动作、歌舞来演述故事,因此它属于叙事体文学,即具有叙事性特征;(三)中国古代戏曲文学与西方近代戏剧不同,它一直保持并强化了诗剧(或谓剧诗)这一特点,以曲而歌使中国戏曲具有强烈的抒情性特点。
代言体、叙事体和抒情性是中国戏曲文体的根本特征,它们三者的有机融合使得中国戏剧既有别于小说、诗歌,又有别于西方戏剧,特别是西方近现代戏剧。
一中国戏曲文学具有代言体特征,这是戏剧文学的根本特征。
戏剧——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不管是中国(东方),还是西方——代言是中西方戏剧的共同特征。
剧本里的人物要由演员去扮演,演员代角色去说话、行动。
在中国戏曲批评史上,戏曲文体的代言体特征开始并不为人们清楚地认识到,戏曲文本、戏曲理论始终落后于戏曲演出。
早期对戏曲文本的批评集中于修辞学上,未脱诗学文论的特点。
何良俊、徐渭、王世贞、王骥德等均为戏曲文本的修辞学批评。
明末清初的孟称舜第一次自觉意识到代言体形态是戏曲文本的本质特征之一,并表明了这是戏曲文体不同于诗词文体的“难点”所在。
他在《古今名剧合选序》中说:“吾尝为诗与词矣,率吾意之所到而言之;言之尽吾意而止矣。
其于曲则忽为之男女焉,忽为之苦乐焉,忽为之君主、仆妾、佥夫、端士焉。
……学戏者不置身于场上,则不能为戏;而撰曲者不化身为曲中之人,则不能为曲。
此曲之所以难于诗与词也”。
清初李渔特别重视戏剧的舞台性特点,重视戏曲的代言体特征,他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对此有所贡献。
他在《闲情偶寄·演习部》中说:“填词之设,专为登场。
”认为舞台表演最重要的手段就是通过——“优人”去献身说法,把一段有声有色的故事扮演给观众,“故设此种文词,借优人说法,与大众齐听”。
“借优人说法”几个字充分说明,李渔已准确地抓住了戏剧艺术对观众起作用的特殊媒介和手段“优人”的表演。
载体文体媒体:戏剧文化形态的历史解读朱寿桐【摘要】载体效应、文体效应和媒体效应是戏剧发展的三个历史文化形态,它们分别体现出三种社会文化及其心理现象.戏剧载体便是王国维所说的言语、动作和歌唱之类,实际上是表演和舞台,或者说是演艺与剧场.这种载体状态下的戏剧体现出完全的艺术属性和艺术魅力.在传统的载体戏剧形态中,现场感和相应的仪式感成为戏剧欣赏的关键效应.在这种传统载体的戏剧文化中,人们对戏剧的欣赏自然集中在其艺术甚至技术载体等外在形态,角色的影响力却非常巨大.这是一种戏剧形式大于戏剧内容,戏剧载体大于戏剧文体的戏剧文化.文本载体即剧本的创作与阅读,以及被接受、被研究,成为戏剧文化运作中最主要的环节.这种以剧本文本为主体的文体戏剧论将剧作家的地位推到了无比重要的位势,其影响力和对于戏剧运作的决定力不仅超越于演艺家,而且也超越于演艺家和观众(读者)两股要素的结合.戏剧的文本接受,已经远离了狂欢的意味和娱乐的情境,而进入到精神生活层面的欣赏与领悟,从中得到思想的启迪和性情的陶冶.戏剧媒体效应使戏剧回归于艺术,在褪脱了文学文体效应的同时,又最大限度地弱化了表演载体效应,所呈现出来的就是文化媒体效应.戏剧仍然在演出,但早已离不开多媒体的渲染与包装,人们在争相观赏的同时已经失去了狂欢的热忱,虽然高雅而有秩序的仪式感仍然存在.人们仍然会推出新的戏剧作品,但仍然必须伴随着媒体的炒作与改妆,而戏剧作品中的思想力量和感动力也会自觉地逃离人们关注的焦点.虽然不少作品依然焕发出某种精神的力量甚至思想的光芒,但人们在媒体的眩惑之中,只是对之采取某种围观的态度.【期刊名称】《艺术百家》【年(卷),期】2017(000)003【总页数】7页(P61-66,194)【关键词】戏剧艺术;载体;艺术属性;狂欢;文本;剧本;文学;媒体;文化效应;围观【作者】朱寿桐【作者单位】澳门大学中文系,澳门99907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80戏剧从来就是一种高雅而有秩序的狂欢,与时代和时代媒体形态的变迁紧密相联。
摘自——《剧本写作初级教程》——戏剧艺术基础知识了解戏剧艺术的基本特点,建立对戏剧本质的正确认识对于戏剧创作是非常重要的。
从广义上讲,无论是话剧还是戏曲,还有歌剧、芭蕾舞剧、音乐剧以及新兴的电视剧,只要有“剧"字都可以包容到“戏剧”这个概念中来。
但是,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概念,它的内涵究竟是什么?概括起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1。
戏剧艺术的综合性所谓“综合艺术”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艺术成分融合起来形成的一种新的带有自身独立性的艺术。
在这种融合中,原来的艺术特点在一个新的系统中重新排列组合,变成了新的,独立的艺术形式中的因素。
原有的艺术特点被消解,而这种消解却使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成长。
不同的艺术形象都有特殊的存在形态,欣赏着对它们的感受途径与方式也都各自不同。
人们在区分不同艺术的时候,便自然地从存在形态,感受途径,创作手段及欣赏心理等方面去划分各种艺术形式的界限。
各种不同的艺术都有自己的创作手段,戏剧艺术的创作手段是其他所有艺术样式的综合。
文学为戏剧带来语言与文字;音乐为戏剧带来音响与节奏;绘画为戏剧带来色彩与线条……最重要的是诗歌为戏剧带来了想象力与激情,简单地说,这就是戏剧被称为综合艺术的内在道理,也是戏剧艺术创作最难以掌握的本质原因。
所以,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这种综合性既来自一部戏剧作品的问世要有编剧、导演、演员、舞美、灯光、音响,以及服装、化妆、道具等等不同部门的努力,更深入地讲又在于戏剧艺术形式本身具有空间综合,视听综合及现场交流的特性,这种特性是戏剧艺术的精髓,也是戏剧艺术本质的生命力之所在。
2.戏剧的核心与基点从戏剧艺术的总体价值来看,各种艺术创作的因素都是为表演服务的,都只是为演出艺术即演员的表演行为提供条件.比如话剧(可以是文字完成的,也可以是提纲或一种意念)是为演员的表演提供基础:诗意(情感的丰富性)、思想(思维与观念的深刻性),想象力(情节与场面的复杂性,时空间变化的诗意美)等方面的基础;而布景,灯光,道具则是为了演员的表演创造具体的时空环境:是远古还是现代,是没心还是外在;服装、化妆则是为演员扮演角色提供让每一个观众能够认同的外部条件;还有音乐、音响或作为场上自然声响的效果,或作为人物情感状态的情绪描写,所以认定这些创作是表演艺术的辅助并不过分。
第五章戏剧欣赏与剧本的写作本章内容戏剧文学常识剧本的写作第一节戏剧文学常识一、戏剧文学的概念和分类1.戏剧概念:以表演艺术为中心,综合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
西方指话剧,我国则包括了戏曲、话剧和歌剧等剧种。
2.历史回溯:总的来看,是在仪式(巫术、宗教)的基础上逐渐融合多种艺术手段而形成。
中国戏剧:春秋战国时期以歌舞娱神;汉代,出现娱人的歌舞百戏,俳Pái优是最早的滑稽剧演员;魏晋、唐代,出现表演故事的参军戏;宋金时期,戏剧形态初具规模。
元杂剧产生了中国戏剧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它是把歌曲、宾白、舞蹈、表演等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表现形式,为今天戏剧的内涵作了某些规定,在此基础上,人们进行话剧、歌剧、舞剧的尝试,把西方的话剧与东方的戏剧结合起来,从而产生对戏剧的真正认识:戏剧是一种以表演为中心,融合了文学、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因素的一门综合性艺术。
元杂剧的四大悲剧是指: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以及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王实甫的《西厢记》、关汉卿的《拜月亭》、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合称为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
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合称元杂剧四大家。
明清时期,传奇极盛,清末,标志着民族戏剧特色的京剧成熟;近代,西方话剧进入中国,文明戏是早期的话剧。
3.戏剧四要素:演员、舞台、观众、剧本。
其中,演员的当众表演是核心。
4.戏剧文学概念:通称剧本,是戏剧演出用的脚本,戏剧艺术家塑造舞台形象的依据。
比较完整的剧本的出现表明戏剧这种艺术形式的发展和成熟。
作家有意识的进行剧本写作为戏剧表演奠定了基础。
剧本和戏剧的关系:剧本对演出有规范和制约作用。
演出又不断以实践的方式完善着戏剧文学的创作。
二、戏剧文学的分类1.容量大小:多幕剧、独幕剧、小品多幕剧:结构上包括序幕、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元杂剧的“四折一楔子”体制就是典型结构。
独幕剧:用一幕演出完整故事,情节的基本部分集中在一场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