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上-语文-教学案-16诫子书
- 格式:docx
- 大小:180.83 KB
- 文档页数:6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诫子书》教学设计《诫子书》是统编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
这篇文章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
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从另一个侧面表现了诸葛亮这位历史伟人的高风亮节。
学习本文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把握主旨,体会情感,从中获得精神的力量: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并由此积累背诵相关警言以自励。
可以说《诫子书》是一篇勉学劝善的优秀之作。
引导学生学习诸葛亮的这篇家书,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积累,在提高学生文言水平的同时,还可以结合《诫子书》的深刻内容,对学生进行治学、做人和修养方面的教育,升华他们的灵魂和良知,启迪他们的思维。
1.借助注释与工具书疏通文意,翻译全文,正确朗读并背诵。
2.把握文章脉络,理清思路,理解和学习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道理。
(重点)3.感受诸葛亮人格魅力,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殷切期望,体会文章主旨,树立文化自信,思考其现实意义。
(难点)教学重点:把握文章脉络,理清思路,理解和学习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道理。
教学难点:感受诸葛亮人格魅力,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殷切期望,体会文章主旨,树立文化自信,思考其现实意义。
“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
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走近作者】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
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东汉末年,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襄樊襄阳),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16《诫子书》教案一. 教材分析《诫子书》是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一篇家书,也是古代家书中的佳作。
全文短小精悍,语言优美,内容涉及人生哲学、家庭教育和道德修养等方面,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
本节课将通过学习《诫子书》,让学生了解古代家书的特点,领略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同时深入领会文中的教育思想,从中受到启示。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古代文学作品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但针对《诫子书》这样的家书,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了解家书的特点,并引导学生从文中感受到王羲之的教育思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诫子书》,了解家书的特点,领略王羲之的书法艺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领会文中的教育思想,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王羲之的教育情怀,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背诵《诫子书》,了解家书特点,领会王羲之的教育思想。
2.难点:分析家书的特点,深入理解文中的教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引导学生感受书法艺术的美,激发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朗读、背诵,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深入领会文中的教育思想。
4.案例分析法:以《诫子书》为例,分析家书的特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诫子书》全文及其注释,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等相关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诫子书》,了解家书的特点,搜集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引导学生感受书法艺术的美,激发学习兴趣。
同时,简要介绍王羲之的生平事迹,为学习《诫子书》做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诫子书》全文,要求学生朗读,注意停顿、语气、节奏等方面的把握。
2021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16《诫子书》教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1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16《诫子书》教学案(新版)新人教版-戒律书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诸葛亮是在54岁的时候逝世的,在逝世前他曾经对他五岁的儿子说过一段话,这段话后来一直被诸葛家族奉为祖训,可见他对诸葛子孙有着多么深远的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段话(板书:诫子书),相信大家也一定受益匪浅。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准确朗读,疏通大意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2.师生共同明确课文朗读停顿。
夫m君子m之行,静m以修身,俭m以养德,非m澹泊m无以m明志,非m宁静m无以m致远。
夫m学m须静也,才m须学也,非学m无以m广才,非志m无以m成学。
淫慢m则m不能m励精,险躁m则m不能m治性。
年与时m驰,意与日m去,遂成m枯落,多不m接世,悲守m穷庐,将m复何及。
3.全班齐读课文。
?目标导学二:精读课文,准确翻译。
1.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翻译过程遇到的难题。
2.教师强调中点词句。
(1)重点词语解释静以修身(修养身心)非宁静无致远(实现远大目标)无以广才(扩展);淫慢则不能励精(过度怠慢)年与时驰(消失、逝去)遂成枯落(形容人韶华逝去)(2)重点句子翻译①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翻译: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
翻译:年华随时光消失,意志随岁月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3.生译全文。
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应该)用静来修善自身,用俭朴来淳养品德。
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表明自己的志向,不静心思考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才识需要学习,不学习无从拓广才识,不立志不能学习成功。
沉迷懈怠就不能励精求进,偏狭暴躁激进就不能冶炼性情。
年龄随着光阴飞逝,志向随着年龄消退,最后精力衰竭学识无成,大多以不能承接先世的志向不为社会所用,可悲地守着贫寒的居舍。
六道河中学七年级语文《诫子书》》教学案课题诫子书课型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2、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翻译与理解。
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道理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教学重点词句翻译、课文背诵、积累警句、理解主旨教学难点充分理解文章内涵,理清逻辑层次教学方法教学中,采用讲授法、点拨法、练习法。
单元解读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1说说他是谁: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出示幻灯片:对联)2作者介绍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
字孔明,人称卧龙。
师:诸葛亮是千古良相,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后人眼中他更是智慧的化身。
这样的一位历史名人,这样的一位智者,他是怎样教育孩子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对我们也是一种启迪。
(二)朗读课文:1、解题:《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2、播放录音。
要求:(1)标记生字注音。
根据对联内容猜人物。
介绍作者情况了解本节课学习内容,激发学习欲望。
说说题目含义听录音,标记生字注音,注意词句停顿。
识记生字,了解节奏,学生仿读。
朗读课文,余生评价。
齐读课文明确学习目标学生自学1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
2记录词句、内容疑点,或自学发现。
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疑难问题。
(2)注意词句停顿。
(出示幻灯片:生字)3、学生仿读提示:注意朗读节奏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出示幻灯片:朗读节奏)4、指定学生朗读,余生评价,后齐读。
(三)展示目标(四)学生自学1学生借助课下注释自主译读课文。
2记录词句、内容疑点,或自学发现。
(师巡回指导)(五)交流合作: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疑难问题。
探究不成的,小组代表上台板书。
师生梳理:(1)词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以明志、以致远;广才;励精;治性;驰;去;遂成枯落(2)句子: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诫子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汇和句式,理解文意并背诵全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讲解、讨论、品味关键字词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中关于修身养德、治学立志的深刻道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汇,理解诸葛亮的修身治学之道。
难点:理解“静”“俭”等关键字词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诸葛亮的生平事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授新课:逐句讲解课文,强调重点文言词汇和句式,引导学生理解文意。
同时,通过品味关键字词,分析诸葛亮的修身治学之道。
3. 课堂互动: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文中关于修身养德、治学立志的理解和体会。
4. 巩固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如翻译句子、解释词语等,加强学生对文意的理解。
5. 归纳小结:总结诸葛亮的修身治学之道,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道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讨论法和点拨法等,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讨论。
2.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如翻译句子、解释词语等,教师即时批改反馈。
2. 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全文,并写一篇关于自己学习经历和感悟的小作文。
3. 评价方式: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练习题的正确率进行评价。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 教学PPT:提供清晰的课文结构和重点词汇解释。
2. 相关视频资料:播放有关诸葛亮的纪录片或讲座,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其生平和思想。
3. 学习网站:推荐有益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学习网站或资料库。
七、结论通过学习《诫子书》,学生不仅掌握了文中重点文言词汇和句式,理解了文意并背诵了全文,还深刻理解了诸葛亮关于修身养德、治学立志的道理。
诫子书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诫子书》。
(2)理解《诫子书》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等。
(3)了解诸葛亮及《诫子书》的背景资料。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诫子书》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2)学会对比阅读,将《诫子书》与《岳阳楼记》等进行比较,体会不同的写作风格和人生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远大理想,明确人生目标。
(2)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
(3)学会珍惜时间,勤奋学习,追求卓越。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诫子书》。
(2)理解《诫子书》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分析《诫子书》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2. 教学难点:(1)理解“淡泊”“宁静”等抽象概念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2)联系实际生活,将《诫子书》中的道理运用到自己的成长过程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诸葛亮及《诫子书》的背景资料。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人处世、如何树立人生目标等问题。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诫子书》,理解文意。
(2)让学生圈点批注,标注出生字词和不懂的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诫子书》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2)对比阅读,将《诫子书》与《岳阳楼记》等进行比较,体会不同的写作风格和人生观。
4. 讲解分析(1)讲解生字词和难懂的句子。
(2)分析《诫子书》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等。
(3)阐述《诫子书》中的道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 实践运用(1)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谈如何将《诫子书》中的道理运用到自己的成长过程中。
(2)让学生撰写一篇心得体会,以“我眼中的《诫子书》”为主题。
6. 总结反馈(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将《诫子书》的道理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2016)第四单元16课《诫子书》教学设计海南热带海洋学院附属中学语文组王德恒◆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A.了解作者及有关文学常识,积累文中的文言词语。
B. 反复朗读,翻译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积累名言警句。
2.过程与方法A.朗读、揣摩、品析,感知情感。
B.自主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学习古人淡泊宁静、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高尚品格。
做人要坚持节俭、积极进取,培养自己的清廉风范和美德,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
◆教学重点1. 翻译课文,积累文中的文言词语。
2. 体会作者的感情,积累名言警句。
◆教学难点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五千多年的文化历史,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章。
其中明代的小说家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一部小说,下面请几位同学说出几个三国演义中印象深刻的人物的姓名。
——刘备、曹操、孙权、张飞、关羽、诸葛亮等说到诸葛亮,谁能说几个有关诸葛亮的小故事名称?——草船借箭、七擒孟获、舌战群儒、空城计、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等千百年来,诸葛亮的知识和才能已成为中华民族智慧和聪明的化身,但是今天我们不谈他身为蜀国丞相在治理国家时的鞠躬尽瘁,也不谈他作为军事家在指挥千军万马作战时的运筹帷幄和神机妙算,今天我们就谈谈诸葛亮在家中,作为孩子的父亲,是怎样教育他的孩子的。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封诸葛亮给他儿子写的书信——《诫子书》。
二、出示学习目标三、预习检测1.作者简介。
2.读准字音;年与时驰淫慢险躁遂成枯落悲守穷庐四、整体感知1.听读课文,注意词句停顿,初步理解内容。
2.自由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语句。
3.默读课文,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翻译课文。
五、展示交流学习成果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⑴夫(fú)君子之行:⑵行:⑶淡泊:⑷宁静:⑸致远:⑹广才:⑺淫(yín)慢:⑻励精:⑼险躁:⑽治性:⑾驰:⑿日:⒀遂:⒁接世:⒂穷庐:(16)枯落:2.翻译下列句子①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导语】《诫⼦书》是修⾝⽴志的名篇,其⽂短意长、⾔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勤学⽴志,修⾝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焦躁。
整理了七年级上册语⽂诫⼦书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诫⼦书⼀教学⽬的1.背诵课⽂,积累诫、夫、修⾝、澹泊、励、遂等词语。
2.理解⽂章⼤意,并进⾏现代审视。
3.了解阅读⽂⾔的基本⽅法。
教学重难点1.背诵课⽂,积累诫、夫、修⾝、澹泊、励、遂等词语。
2.理解⽂章⼤意,并进⾏现代审视。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琅琊阳都(今⼭东临沂市沂南县)⼈,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学家。
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沥⾎,其“鞠躬尽瘁,死⽽后已”的精神受到历代的赞扬。
其在《三国演义》中被塑造成忠⾂楷模,智慧化⾝。
成都、宝鸡、汉中、南阳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赞诸葛亮。
诸葛亮在民间与官⽅的影响都甚⼤,后世流传着⼤量与他相关的歇后语、俗语、成语等,如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还,三个臭⽪匠--抵个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后已、七擒孟获、既⽣瑜,何⽣亮等。
本⽂写于蜀汉建兴⼗⼆年(元234年),当年诸葛亮出兵武功,其间写信给诸葛谨,称“诸葛瞻如今已经⼋岁,⼗分聪明可爱,只是怕他过早成熟,将来成不了⼤器”。
⼜在临终前作《诫⼦书》与诸葛瞻。
⽂章阐述修⾝养性、治学做⼈的深刻道理,不仅让他的⼦孙从中获益颇多,后来诸葛瞻战死绵⽵,为国尽忠,就是明证,也给其他⼈提供了修⾝⽴志的借鉴,其中的名句“⾮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影响了⼀代⼜⼀代的⼈。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本⽂,看看我们能够从中受到怎样的启⽰?⼆、探究⽣趣第⼀步,泛读课⽂,理解⽂意。
指导学⽣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相关位置处。
⽤序号标出情节结构。
在阅读过程中积累下列词语:诫:警告,劝⼈警惕。
夫(fú):段⾸或句⾸发语词,引出下⽂的议论,⽆实在的意义。
“三味”渐进读文言——《诫子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反复朗读,读出古文的韵味(教学重点);二、品味推敲,读懂家书的理味(教学难点);三、表演朗诵,读准家书的情味。
课型:教读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语在老师的书房里悬挂了一幅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书写的条幅,每当夜阑人静的时候,我常常会凝望这几个字: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屏显)追根溯源,这八个字最早出现在西汉初年淮南王刘安所编撰的《淮南子》,经过诸葛亮的拓展、完善,出现在《诫子书》中,成为了妇孺皆知的千古名句。
2.解题《诫子书》是诸葛亮临死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这一种家教、家训作为中国古代特有的典籍,是古人向后代传播修身治家的教子文化载体。
家教的产生,家风的传承,在中国源远流长。
【设计意图:由名言引入,暗示《诫子书》的影响力。
用启功秀美的书法营造书房环境,增添导入的亲切感和吸引力,于无意中进行美育教育。
】二、读出文言的韵味(一)读准字音自由朗读后抽生朗读,并相机正音,如“夫”,文言发语词,用在句首,引发议论或表示对某事进行判断,读“fú”。
【设计意图:不采用范读,而是采用学生自由朗读,不只是基于“学习者中心”的考量,更是学情调查,更好暴露学生认知障碍,促进形成认知冲突。
】(二)读出句读古文原本是无标点的,标点是我们后人加上去的。
老师将课文的所有标点都去掉,你还会断句吗?来挑战自我,试试吧!屏显:无标点课文。
1.学生尝试断句。
2.教师指导:寻找标志,如发语词“夫”,如语气词“也”。
屏显:我们读“夫”的时候,要稍微停顿一下;读“也”的时候,要读得悠长一点,这样可以读出一种文言的韵味。
如果没有“夫”,没有“也”,就显得短促,便没有了家书的意味深长和文言的停顿勾连在里面,这就是文言的韵味。
3.学生齐读无标点原文。
【设计意图: 还古文原貌,是更进一步促成认知冲突,形成自我挑战;同时也变相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这一活动不放在最开始,是考虑到毕竟是初一上期学习古文,还没有多少基础,否则就不符合跳摘原理,难度过大会影响学生情绪。
16 诫子书教学目标1.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4.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
教学重难点1.背诵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修身养性。
2.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接触文言文的时间不长,对文言文的文体知识、写作特点、论证推理要有初步了解。
应联系学生实际考虑,不宜往深处、难处开掘,所以文章结构特点及哲学辩证思想不列为教学目标。
本篇课文短小精悍,辞约意丰,字字珠玑,掷地有声,有谆谆告诫之语,更溢满殷殷期盼之情。
教学中可联系现实实际谈体会,赏析品味并积累警句;中间穿插历史背景小故事,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和情趣。
课时分配1课时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
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二、初读,读顺课文1.解题:《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2.播放录音,学生听读,完成下列任务:(1)标记生字注音。
(2)注意词句停顿。
3.师范读,提示长句停顿。
示例: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指定学生诵读,余生纠正,后齐读)4.学生自由朗读,互读。
5.指定优、中、困学生各一名朗读,听者点评(从字音、停顿两方面)。
6.再次播放录音,学生轻声跟读,注意体味语调、语速的变化,揣摩作者情感。
7.学生自由散读。
三、精读,疏通文意1.自主学习。
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圈画疑难问题。
《诫子书》主讲人:冶凤瑛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2、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
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教学重点:1、背诵课文。
2、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翻译全文。
3、引导学生理解成才的三个条件:志、学、才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俭以养德”与“静”的关系。
教法设想:探究式学习方法。
设计问题,分组讨论。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障碍,注意停顿。
2、找生朗读课文,师点拨存在的问题。
注意:(1)生字(2)停顿3、集体朗读课文。
三、疏通文意1、学生自主学习。
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运用硬读法、猜读法、联想法,学生自主译读课文,找出疑难问题,并力求在小范围内合作解决。
学生学习时,教师巡回,及时给予指导。
2、质疑问难。
这一环节,由学生自由提问,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学生能自己解决的,放手给他们。
解决不了的,教师给予点拨。
注意结合具体问题,对学生进行学习古文方法的指导。
3、师强调重点词4、生译全文。
先找生通译全文,再同桌间口译。
在本环节中,要求学生译文的语言,除了达到文通字顺外,也要力求文字优美。
四、研读赏析课文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2、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你能再补充一个论据(道理或事实均可)吗?3.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4.“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五、背诵积累。
学生背诵课文。
提醒学生:注意一句话一句话地背,要注意句间停顿,开始时,要慢背,心里装着现代文,嘴里说着古文。
六、谈感受,说启发。
学生从文中找出自己所喜欢的一个警句,谈自己的理解和所受到的启发。
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七、布置作业1、搜集有关诸葛亮的诗句或成语或典故。
2、背默课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诫子书》教学设计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诫子书》教学设计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诫子书》教学设计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诫子书》教学设计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诫子书》教学设计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诫子书》教学设计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诫子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熟读成诵,培养文言语感。
2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思路3通过品读课文,培养古典文学素养,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教育学生读书修身,静心养德。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 勤学励志,修身养性【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情感,品读赏析精彩妙点【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小黑板:杜甫《蜀相》中的诗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提问,诗中写的人是谁?――诸葛亮。
我们学过他的哪些文章?――《出师表》、《隆中对》.这两篇文章中的诸葛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你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来概括一下。
(找生谈.明确:赏罚分明、知人善任、忠心耿耿、深谋远虑、足智多谋等)。
教师总结:千百年来,诸葛亮的知识和才能已成为中华民族智慧和聪明的化身,但是今天我们不谈他身为蜀国丞相在治理国家时的鞠躬尽瘁,也不谈他作为军事家在指挥千军万马作战时的运筹帷幄和神机妙算,今天我们就谈谈诸葛亮作为孩子的父亲,是怎样教育他的孩子的。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封诸葛亮给他儿子写的书信——《诫子书》。
七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文言文阅读复习之诫子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诫子书》是七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的一篇文言文,主要讲述了诸葛亮诫子惜时、修身养性、勤学励志的故事。
文章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并能够领会文章的主旨和寓意。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诫子书》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文言文,对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词汇有一定的了解。
但七年级的学生在文言文阅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词汇量不足、句子结构理解困难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寓意;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时间、修身养性、勤学励志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文章的主旨和寓意;2.难点:句子结构的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发现问题;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阅读能力;3.引导启发: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文章中的实例,使学生领会文章的寓意。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诫子书》;2.参考资料:相关文言文阅读技巧,诸葛亮生平事迹;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诸葛亮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诫子书》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句子结构和词语含义。
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提问,教师针对问题进行解答。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气和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如举例、对比等。
16诫子书知识与技能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重点诵读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意义。
诵读积累法、精读探究法。
学生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老师多媒体课件。
1课时“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
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躬耕陇亩时“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注意结交名士,研读古籍,留心时政,常以管仲、乐毅自励。
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做军师之后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蜀汉建立,拜为丞相。
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他效忠先主,辅佐后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先后五次北伐魏国,终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54岁,临终遗嘱“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饰,不配器物”,留给子孙的财产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顷。
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励自己的子孙,“善政嘉事”“美声溢誉”,其子诸葛瞻、诸葛尚均义无反顾,为国捐躯,一家三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为后人传诵。
1.朗读课文。
(1)教师播放录音,学生听读,注意词句停顿。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障碍。
(3)指名朗读课文,师生点评,指出存在的问题。
(4)集体朗读课文。
2.疏通文意。
(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
温馨提示:A.联系实虚词的日常积累(如“以”的常见用法),迁移联想,猜读翻译,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后总结成型。
B.翻译课文时不能直译的便意译,无论哪种译法都要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征(如双重否定)和原文的风格特点(如本文的简洁精警)。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2)质疑问难。
这一环节,由学生自由提问,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学生能自己解决的,放手给他们。
解决不了的,教师给予点拨。
注意结合具体问题,对学生进行学习古文方法的指导。
(3)教师强调重点词,学生通译全文。
3.理清层次。
(1)提出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治学(静):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正面)。
(3)修身(躁):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反面)。
(4)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1.研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组织全班交流,引导点评。
(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励志,需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
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2)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你能再补充一个论据(道理或事实均可)吗?在修身、立志、为人处世方面分析了学与静、才与学、学与志等方面的关系。
(论据略)(3)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
他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
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又必须修养道德,造就人才必须从静与俭的修养开始。
(4)“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
“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
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
“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
2.背诵积累。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谈感受,说启发。
学生从文中找出自己所喜欢的一个警句,谈自己的理解和所受到的启发。
言之有理即可。
如(1)时光飞逝,我们要珍惜时光,不能等到自己变老,和世界脱节,才悲叹蹉跎的岁月,那将于事无补。
(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2)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小确立大志,否则人生就没有了方向。
周总理在12岁的时候就发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这一崇高的志向激励着他一生都在为中华之崛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本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简短的文字饱含着对儿子的殷切期望,希望儿子勤学励志,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
1.从语言特点来看,《诫子书》主要运用了骈散结合的句式,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
2.从写作手法来看,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正反对比的手法,使文章观点鲜明,说理透彻。
诫子书⎩⎪⎨⎪⎧⎭⎪⎬⎪⎫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治学: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正)修身: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反)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勤学励志修身养性珍惜年华这是一篇较短的文言文,为了让每位同学都能有所学,有所悟,有所思,我是按照“生读——生悟——生思”的模式来教这一课的,整个课堂中都以学生为中心。
“诵读”与“研读”环节都进行得比较顺利,完成了从“积累”到“延伸”的课堂建构。
写作 思路要清晰1.了解一般文章的行文顺序,学会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地写文章。
2.学会根据中心选材,对所占有的材料进行取舍。
3.学习列提纲和布局谋篇,并体验撰写提纲的作用。
学会根据中心选材,对所占有的材料进行取舍。
学习列提纲和布局谋篇,并体验撰写提纲的作用。
2课时一、导入读一本书或一个故事,无论是长还是短,我们都会感觉是顺着一条线在走,到达作者想表达的意思中去,这就是行文思路。
今天,我们就来进行文章思路方面的探讨。
二、请同学们阅读《思路要清晰》,交流读后心得。
1.整体构思,确定中心。
看到题目要求后,要先想清楚文章要写的中心是什么。
确定了中心后,自己写作的时候就会比较明确。
此外,还必须想一想该选哪些材料来突出这个中心,这些材料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2.注意理清顺序。
(1)时间顺序:事情是按怎样的时间顺序一步一步发展。
(2)空间顺序:是以怎样的空间顺序观察物体的,是先看到上面还是下面,前面还是后面。
我们都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不能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内部的规律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写作内容。
3.列好提纲。
列提纲是在审题、立意、选材后,把作文条理化的一个手段。
因为我们思维的条理性还不是很强,所以就很有必要在作文之前,把自己想写的事情列好提纲,这样就能做到胸有成竹,自然也就有条理,同时还可以清楚地知道怎么一步一步写下去了。
一、写作实践(一)1.导语:同学当中,总有那么几个个性十足的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选取他的两三件事,写出他的个性吧。
2.学生就选材、列提纲进行交流。
3.写作导引:(1)选定所写的人物后,确定文章的中心;想想围绕这一中心可以写哪几件事,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2)按顺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每件事的主要内容,有详略之分的,在提纲上注明详略。
(3)可以用文字叙述,也可以用图表加文字的形式。
写完之后检查一遍,发现问题要及时修改。
范文:郭蕾二三事她不是太阳,只是众多星辰中的一颗,可她依然发光发热,为天空增添一份美丽;她不是大海,只是山涧中的一条小溪,可她依然欢快地流淌,为幽美的山谷增添一份生气。
她就是我的同学——郭蕾。
郭蕾是个大大咧咧的女孩,因为一点小事就会对你大吵大闹。
有时我们都说,她都对不起她这个文静的名字。
但是,她可是个热心肠。
那是去年初冬,同学们都穿上了棉衣,只有王凤还没穿上,整天冻得脸色发青,哆哆嗦嗦.郭蕾看了就来气:“该死的!怎么不穿棉衣呢?”“还没做好呢,我妈病了……”王凤低着头小声地说。
“得了得了,怎么不早说,我还有一套闲着呢,你等着。
”还没等王凤反应过来,她就跑回家去了,不一会儿,就把自己的新棉衣拿来了.她把棉衣往王凤的怀里一塞,命令似的说:“快穿上,别显得你抗冻!”王凤说什么也不穿。
她火了,高嗓门又上来了:“你怎么这么烦人呀?快穿上得了,快点,磨蹭什么?”她急了,不管人家同意不同意,拉过来就给她往身上穿,边穿还边说:“该死的!衣服还让别人帮你穿!”王凤穿上棉衣后,她亮开嗓门笑了起来:“你们看,还挺合适。
”郭蕾总是因为一点点小事就不依不饶,上次王旭不小心把她的文具盒碰到了地上,她立刻火冒三丈,对着王旭又叫又骂,弄得王旭很是无语。
因此大家还给了她一个特殊的称号:“小辣椒”。
不过,这个称号可是她大大咧咧的代表。
别看“小辣椒”平时笑笑闹闹,但干起活来毫不含糊。
上次我们班大扫除,几个女生被派去扫厕所,其中就有她。
其他人还没到厕所就开始抱怨了,到了以后更是捂着鼻子杵在那,还不忘用埋怨的眼神看看其他人。
“小辣椒”哪管这些,看着她们一个个杵在那,立刻火大,撂下一句:“整天娇生惯养,抱怨什么?不能干找班主任去。
”说完提着工具就进了厕所,其他人一看,也不埋怨了,拿着工具也跟着进了厕所。
她的一身“辣”气,风风火火的精神一直都没变,只是她的那颗心却变得更加善良,她像明星一样更加耀眼,她用她的善良、大气,让我永远记住了她,那个风风火火、大大咧咧的“小辣椒”——郭蕾。
二、写作实践(二)1.导入:思路,是个比喻的说法,把一番话、一篇文章比作思想走的一条路。
思想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向前走,最后达到这条路的终点,都要踏踏实实摸清楚,这就是思路的开展。
2.写作指导:(1)文中记事要交代清几个问题:这一天为什么回家晚了?回家后发生了什么事?我心里是怎样想的?(2)在文章记事的顺序安排上,可采用时间的先后顺序,也可采用倒叙的方式来写,中间还可插叙相关的事件。
(3)在详略的安排上,可根据表达的中心,重点写回家晚的原因或回家后的情况怎样。
范文:这天,我回家晚了那一次的回忆至今我还牢牢记在心里,因为,这天我回家晚了。
我为我的行为感到非常后悔。
这天下午放学,小伊对我说:“我家里没人,我有些害怕,你能陪我一起写作业吗?”接受到朋友的邀请我的心里高兴极了,但是仍很犹豫——我的脑海里闪过爸爸平时一而再、再而三叮嘱的话:“放学后不能在外面玩,一定要回家!”但我看到小伊正用期待的目光望着我,我的心便软了下来,就陪她写一会吧,就一会,爸爸要是知道我是为了帮助同学,一定不会批评我的。
一进小伊的家,那摆设得整整齐齐的书,映进了我的眼帘,在书架的旁边还有个玩具海绵宝宝。
小伊告诉我,那个海绵宝宝一看见亮光会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