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读后感 夏鲁宾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1
《逍遥游》读后感导语:《逍遥游》主题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作者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下面是橙子为您准备的《逍遥游》读后感,供您参阅。
《逍遥游》读后感1 《逍遥游》,这是庄子文章知名度最高的一篇。
奇大无比,展翅高飞,由北到南的大鹏,在国人心中留下了非凡的印象。
对这只大鸟,一般取其志向高远、无拘无束的形象,但是细细深入阅读,它的境界只是比蜩、学鸠、斥鴳高而已,仍然没有摆脱外物的限制。
这样的大鸟,想要高飞到九天,就必须依靠海运,既然依靠海运,它就受限于海运,它就没有达到庄子所说的绝对的自由。
鸟类世界如此,人类世界也是如此。
汲汲于功名利禄的世俗之人,就如同蜩、学鸠、斥鴳,而摆脱了名誉是非的宋荣子、列子则如同大鹏,而无己、无功、无名的至人、神人、圣人,才是作者所效仿追求的对象,他们顺任自然,无所求,自由自在。
在阐释自由思想的同时,作者顺便论证了认识的局限性。
蜩、学鸠、斥鴳,认识不到大鹏南飞的目的意义,它们甚至瞧不起大鹏。
生命短暂的只有一个早晨的菌类,自然无法理解一个月,能活几个月的蟪蛄,自然不懂年的概念,众人只能向往长寿的彭祖,却不知道有千年寿龄的冥灵,大椿。
肩吾理解不了接舆所说的居住在“藐姑射之山”的神人。
惠子也只知道用葫芦做飘,用樗做木材,不知道用大葫芦当船,用大樗树来乘自由之凉。
这就是知识上的“聋盲”。
这一论点在《齐物论》《养生主》又有换样的论述。
作者还阐释了目的和工具的相对性。
一杯水可以浮起一根草,而要想浮起一个杯子一杯水是不够的。
郊游要一天的干粮,周边游需要一两天的干粮,长途游则需要更多的干粮。
工具有助于实现目的,反过来说,目的又受限于工具。
人一旦有目的,也就受限于实现目的的工具了。
要想实现自由,那就要摒除目的,人生就不要有所求。
无意义的意义,就是生命的大自由,就是像神人那样,不关世事,自由自自地活在世俗之外。
当然人的一生(生命)也可以作为工具——自己的工具,他人的棋子——以之去实现人的某些追求,一旦如此,我们的生命也就会被利用,进而丧失自由、丧失生命,要想保存生命、保全自由,我们就要无用,于世俗于他人无用,于自己无求。
逍遥游读后感《逍遥游》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散文作品,作者是晋代文学家陶渊明。
这篇散文以游历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读完《逍遥游》,我深受启发,感悟颇深。
在《逍遥游》中,作者以游历的方式,描绘了自己在自然中的快乐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他以“逍遥”二字为题,表达了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向往。
他在文中写道,“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他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千里马,但是缺少了伯乐,也就是说,有很多人具有优秀的素质和才华,但是因为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公正,很多人不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和认可。
这种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使得作者更加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
在《逍遥游》中,作者还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他写道,“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皆出于聚落之中。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聚落生活的不满,他认为聚落生活中的瑰怪和非常之观,是世俗的表现,而他向往的是超脱世俗的生活,他希望能够远离喧嚣,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这种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使得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读完《逍遥游》,我深受启发。
在这个物欲横流、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人们往往迷失了自我,追求名利和物质,忽略了内心的需求。
而《逍遥游》告诉我们,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远离世俗的纷扰,才是真正的幸福。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会放下功利心,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珍惜与自然的联系,追求真正的幸福。
另外,《逍遥游》还告诉我们,要有追求理想生活的勇气。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但是只有坚持自己的理想,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们应该学会向陶渊明一样,坚持自己的信念,追求自己的理想生活。
总之,《逍遥游》是一篇充满哲理和深刻思考的散文作品,它告诉我们要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珍惜与自然的联系,追求真正的幸福,同时也要有追求理想生活的勇气。
逍遥游的读后感《逍遥游》是中国古代文学家陶渊明的一篇散文,通过描述作者在乡村生活中的闲适和自由,表达了对世俗烦扰的厌倦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这篇文章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由无拘的向往,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是一篇富有深刻内涵的文学作品。
读完《逍遥游》,我深受其感染,产生了许多感慨和思考。
首先,文章中对闲适自由生活的向往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在现代社会,人们总是被各种琐事所困扰,生活节奏快,压力大,而陶渊明在文中所描绘的生活却是与世无争,自由自在,让人心生向往。
这让我深刻地反思了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闲暇时光,去享受生活,感受自然,保持内心的宁静。
其次,文章中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也让我深有感触。
陶渊明在文中对当时的社会风气进行了批判,认为官场腐败,社会风气败坏,人们追求名利,而忘记了本心。
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同样存在,人们为了名利不择手段,失去了对真善美的追求。
这让我深刻地反思了自己,也让我更加珍惜心灵的净土,追求内心的真善美,不受外界的干扰,保持一颗清澈的心灵。
最后,文章中对自然的赞美也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陶渊明在文中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对山水花草的赞美让人感受到了一种纯粹的美好。
在现代社会,人们总是忽视了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而陶渊明在文中的赞美却让我重新审视了自然的美好,让我更加珍惜大自然的馈赠,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生。
总的来说,《逍遥游》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文学作品,它不仅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内心的宁静和平静,也让我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反思,更加珍惜心灵的净土,追求内心的真善美,保持一颗清澈的心灵。
同时,它也让我更加珍惜大自然的馈赠,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生。
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我能够时刻铭记《逍遥游》中的教诲,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真善美,与自然和谐共生。
《逍遥游》读后感《逍遥游》读后感(集合5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逍遥游》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逍遥游》读后感1灯塔狼烟点燃了思想的火焰。
你在一个孤独的山峰上看着梦中的仙境。
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不守规矩的。
巨鹏如果没有六月的风,它怎么能爬90,000英里呢?尘埃只是生物的兴趣而已。
所以你意识到你生命中最高的状态。
这意味着你是世界上一个自由的上帝。
但是有几个人在看你。
后世的学者们无法赶上死去的风,只能拿着卷轴看着温胜义:你已经成为一个消极的避难所。
太荒谬了。
他无法在你头上看到天空,但他说他不负责任。
后世的人们总是认为他们是最聪明的,但他们知道他们在一段时间内应该受到限制。
那是几千年前的你。
这不是你要做的事。
你怎么能在这个世界上得出结论呢?但你已经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你的无所作为是战争时期最理想和最完美的境界。
这与我们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不一样。
我知道我的解释是多余的。
你就是你。
月亮的守护神怎么能关心他的后代呢?历史在东方蜿蜒而逝。
你还在风浪中唱歌:没有自己的神,没有成功的圣人。
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几个人。
古时候你庄子应该得到它。
《逍遥游》读后感2读了逍遥游以后,我感触颇大,我想到了人生!跟彭祖一比我们的生命就像麻雀与大雁飞翔长度一样差距巨大。
我们岂不是很亏?人比人气死人啊!会不会老人们都是没事拿自己和彭祖比把自己气死的?我们要有一个乐观的心态,是麻雀能天天吃到新鲜的小虫,而不用让大鱼在自己肚子里带三个月都烂掉了岂不是一种幸福。
所谓平凡是真,高处不胜寒也是这个道理吧!再看到后来写道宋荣子不拘于俗我才知道这篇文章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不要以为当了村长就是干部了,上边还有县长,市长,省长,主席呢,在往外没准真有个什么超级赛亚人什么的也说不准,所以不要得意洋洋,而是虚心学习,认真工作,贯彻落实党的政策,走可持续发展的路线,为人民做好事,做实事!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做的每件事都只是回报社会的养育而已,不要为自己的作为而沾沾自喜,那是我们应该做的!《逍遥游》读后感3“逍遥游”是庄子哲学的总纲,是庄子对人生的理想的追求,对精神自由的祈向,是精神从主观形体和客观现实环境中提炼。
2024年《逍遥游》读后感《逍遥游》是一部令人陶醉的经典诗作,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通过阅读《逍遥游》,我更深刻地领悟到了自由的真谛,也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尽可能。
诗中的主人公以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游历于各个神奇的地方,徜徉于山水之间,领略自然的美妙和浩瀚。
他洒脱的姿态和不羁的心态展示了真正的自由精神。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富有诗意的言辞,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和寓意的世界,让人沉醉其中。
在《逍遥游》中,作者用“飘风”、“天地一沙鸥”这样的意象来表达他内心的自由豪情。
他在诗中说:“天光乍破遇,千里暮云孤”,以此来形容自己充满激情的生活态度,不受束缚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远大的梦想。
这种追求自由和不羁的精神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真谛。
《逍遥游》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诗中描绘了秀丽的山川江河、蔚蓝的天空和纯净的空气,给人以清新和舒畅之感。
这样的描写使人们在读后仿佛感觉自己置身于大自然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力量。
作者的诗意表达让我更加懂得了如何去欣赏和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以及如何保护和爱护自然。
《逍遥游》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追求的理念和对自由人生的追求。
作者通过描绘人们的生活场景和情感状态,揭示了人生的无奈和无常,表达了对于命运的反思和对自由的渴望。
他写到:“劲风吹尽湿沙平,天地开宽故乡名”,以此来表达自己对于命运的不屈和对自由的珍视。
这样的表达让我深感人生的尊严和命运的无奈,也让我更加珍视自由的生活态度。
通过阅读《逍遥游》,我深刻感受到了诗歌的力量和魅力。
它不仅能够给予人们美的享受,更能够让人领悟到生活的真谛和价值。
《逍遥游》用简洁而有力的文字,展示了作者对自由和自然的向往,也展示了生命和人生的无限可能。
它不仅是一首杰出的作品,更是一部关于人生的启示录。
总之,《逍遥游》是一部浪漫而充满智慧的作品,令人陶醉其中。
通过阅读和理解它,我对于自由的追求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对于大自然的美妙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对于人生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逍遥游读后感逍遥游(一)《逍遥游》是《庄子》的第一篇。
本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它不仅表达了作者的根本思想,也能代表作者文章的主要风格。
“逍遥”“逍遥”何为逍遥之说?“逍遥”,作为一个复音词,始见于《·郑风·清人》篇“河上乎逍遥”与“河上乎翱翔”对举。
自然逍遥游即不受任何束缚与约束,自由自在,悠然自得的活动着,生活着。
文章以以描写神奇莫测的巨鲲大鹏开端,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将我们引入一个奇妙的世界,尽管知道世上并不存在这样的事物,却仍被想象力丰富的庄子所迷惑。
接着庄子又借《齐谐》来证实自己的看法,一番深刻而形象的描写把作者心目中那种为一般人难于理解的高远哲学境界,变得易于想像了。
然后一系列的比方,比喻论证小大之辩,表明这些人和物之间小大之辨十分明显,但都毫无例外地没能达到超脱一切的“逍遥游”的境界。
而后假托古人的话再次形象地描绘了鲲鹏,与前文似有重复之意,确是着重强调,加深读者对“小大之辩”的理解,与开头呼应对照。
最后在进行了上述那一番奇异无比的比喻和描述之后,逐次展开了对处于不同思想境界的几种人的描写和评论强调了一种绝对化的自由世界。
庄子推崇的是主观唯心主义,这是天地间根本不存在的。
在庄子看来,大鹏鸟还算不上是真正的自由。
真正的逍遥游是要“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辨,以游于无穷”,也就是要达到至人、神人、圣人那样的忘我、无为、无用、无所待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
自然到了我们这个时代都知道自由都是相对而言的,哪里有绝对的自由呢。
任何的自由都是有条件的,人怎么可能脱离这个社会,没有依靠呢。
可对于庄子这个理想主义者而言,这是他的精神寄托与支柱。
有着这样思想的人从古至今,不是少数。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甚至构想出一个桃花源,那里“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简简单单,“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有的只是悠然,只有自在。
他追求的是一个理想化的境界,既然这个世上找不到,那我只有逃避这个世界,归隐桃园;只有借助手上的笔,自己描绘出这样的风景。
逍遥游读后感
一开始看的时候,感觉那些文字就像天上的云,飘啊飘的,有点摸不着头脑。
什么大鹏鸟啊,一飞就九万里,我就想,这也太夸张了吧!不过呢,越往后看,就越觉得这夸张背后有着很深的意味。
而且文中提到的那些小与大的对比,也很有意思。
小的东西有小的局限,大的东西有大的难处。
这让我想到我们人啊,不管是小人物还是大人物,都有自己的烦恼。
小人物可能为了生计奔波,大人物可能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这到底算不算是一种公平呢?我也有点迷糊了。
那个关于宋荣子的部分,他能做到“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这境界可真高啊!我就想,我要是能有他一半的洒脱就好了。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了,别人夸一句就高兴得不行,别人批评一句就难受好久。
哎,这和宋荣子比起来,真的是差太远了。
还有啊,这篇文章读完后,我感觉它好像是在给我们讲一种生活的哲学。
是要我们不要太执着于某些东西吗?还是在告诉我们要去追求更高层次的自由呢?我觉得都有吧。
但是每个人的理解可能又不太一样。
你看了之后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逍遥游读后感逍遥游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逍遥游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逍遥游读后感1被鲁迅先生誉为“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之”的著作《庄子》经时间与世事的洗礼已然成为道家哲学的巨著,同时又是一部文学名著,李白称其为“吐峥嵘之高论,开浩荡之奇言”。
庄子的《逍遥游》居《庄子》内篇之首,文采绚丽,想象奇诡,构造种种神仙方物以喻世警人,奠定了庄子哲学的基调,也使我辈读者得以一窥庄子文采的精妙。
《逍遥游》成为传世经典之作,历千年而不衰,也向我们昭示了庄子哲学的勃勃生机。
经典并非是金属与过去的纯粹静止,独立自足的东西,经典的永恒不仅仅在于超越具体的时间,空间,还在于它能在人的参与和关照下持续的涌现其新的意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呈现其存在的各种可能性。
即经典的意义不在于静止的过去,而在于不断的生成。
《逍遥游》借鲲化为鹏徙南冥的寓言阐明作者蔑视人间一切功名利禄以求不受外无限制的绝对自由观,是庄子精神的集中体现,也贯穿了整个中国的思想史及文学史。
其对当代人的启示,在于其超脱精神,提升自我的心灵境界。
在庄子的时代,如司马迁《史记》所作浮世绘:“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功利的社会营营苟苟,纷扰异常。
但在庄子看来,人世间的一切争斗,权谋,都不过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陷于其中,则终身受累,不能自拔。
两千三百年前的庄子时代如是,我们今天的生活又好到哪里去了么?人们终日忙忙碌碌,钻营谋取,越来越疯狂的对地球资源进行掠夺,天道日浅,人欲日深。
人类如何才能跳脱出“野马尘埃”,如何才能和蜩与学鸠相区别。
庄子借大鹏南徙试图给出我们答案。
人类应该正视自己在自然中的位置,提升自己的心灵境界,与万物和谐共生共存。
人们对自己在自然界中的位置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认识过程。
逍遥游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1. 《逍遥游》里那鲲鹏,大得就像一座会飞的山,一展翅能把天空遮半边,咱这小胳膊小腿的凡人,只能干瞪眼羡慕,感觉自己就像蚂蚁看大象。
2. 蜩与学鸠嘲笑大鹏,这就好比小蛐蛐笑话大老鹰,它们觉得飞个几尺高就牛气哄哄,殊不知大鹏那是志向在九万里高空的“大佬”,这简直是“坐井观天”的加强版。
3. 读《逍遥游》就像看一场奇幻大片,庄子笔下的世界,什么奇奇怪怪的生物都有。
那些小虫子啊,就像一群在自己小天地里自娱自乐的小不点,还觉得大鹏的远行是吃饱了撑的,真是可笑得像小丑。
4. 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这气势,比火箭发射还猛。
我要是能沾点它的仙气,估计都能从学渣变成学霸,直接在知识的天空自由翱翔了。
5. 宋荣子这号人物在《逍遥游》里就像一个“淡定哥”,世人的夸赞和诋毁在他眼里就像一阵风,吹过就没了,我要是有他这境界,估计别人骂我我都能当是在唱歌,还得说声“唱得不错”。
6. 列子能御风而行,听起来超级酷。
可在庄子眼里也就那样,就像小孩学会了骑三轮,以为自己是赛车手,其实离真正的逍遥还差得远呢。
7. 《逍遥游》中的至人、神人、圣人,那都是神仙般的存在啊。
我感觉他们就像游戏里开了无敌外挂的玩家,在精神的世界里横着走,我们普通人只能望洋兴叹,就像看着山顶的美景,自己却在山脚爬得气喘吁吁。
8. 那些小知不及大知的例子,就像小舢板和航空母舰比速度,一个在小池塘里慢悠悠晃荡,一个在大海上乘风破浪,差距大得像地球到火星的距离。
9. 读《逍遥游》,感觉自己的思想像是被庄子牵着去参加了一场宇宙旅行。
那些奇妙的想象就像一个个超级烟花,在我脑海里炸开,我之前的思维就像个小盒子,一下子被撑得像宇宙那么大。
10. 庄子写《逍遥游》时的脑洞,大得像黑洞,啥东西都能往里装。
那些高深的哲理就像隐藏在宝藏里的珠宝,我得像个探险者一样,小心翼翼又充满好奇地去挖掘,一不小心就被深深吸引,就像猫见了鱼,拔不动腿。
小学生作文逍遥游读后感
哎哟喂,说真的,看《逍遥游》这篇文章,真的让我这个小学生都感觉有点儿晕乎乎的。
就好像,你坐在过山车上,明明知道它要上坡下坡,可这感觉就是让人有点儿摸不着头脑。
一开始看到“北冥有鱼,其名为鲲”,我的第一反应是:这鱼名字怎么这么奇怪?而且还说这鲲啊,它的个头大得能跟海一样!当时我就有点儿懵了,心想,这鱼也太厉害了吧?简直是鱼中的巨无霸!
然后作者又开始讲“鹏”这种鸟,说它能从北冥飞到南海,一飞就九万里。
我当时就有点儿惊呆了,心想,这鸟也太厉害了吧?简直是鸟中的战斗机!
我一边读,一边就忍不住想:如果我也能像“鲲鹏”一样随便飞,那该多好啊!那我就可以飞到我家楼下的小卖铺,不用走路就可以买到我最爱吃的辣条了,还可以飞到离我家好远好远的游乐场,不用挤公交车就能坐过山车了!想想都激动!
不过,作者接下来就说“逍遥游”就是“无待”,“无待”就是没有目的、没有束缚。
我当时就有点儿不明白了,心想,这“逍遥游”到底是要干什么呢?难道就是不干任何事,只是在那儿飘着?那这也太无聊了吧?
我后来仔细想想,才发现作者想表达的其实是,当我们摆脱了各种世俗的束缚,才能真正地体会到自由和快乐。
就好像,当我放学回家,不用写作业,就可以和我的小伙伴们一起玩游戏,那感觉就真的是无忧无虑,超级开心!
我虽然还不太明白“逍遥游”的深刻含义,但我已经能体会到摆脱束缚后的自由和快乐了!就像现在,我写完作文就可以去玩耍了,真的太开心了!。
逍遥游读后感
逍遥游》中所暗示的一样,我们都不能做到真正的逍遥,我想,庄子也不是一个真正的逍遥者,因为真正的逍遥者不会屑于留下这篇文章,也就是说,庄子也并非超然于世,在他蝶游之后,他仍得继续身体力行,以宣扬思想和价值观来引导,救济那个混乱年代饱受灾苦的灵魂。
所以说,逍遥赋予我们的是自然、坦然、超然的权力,让我们能在苦难中让灵魂羽化成仙。
但事实是,我们仍是继续面对现实,因为绝大多数事情,我们都不能仅以逍遥一说可以规避。
只有认清现实,但不为之所苦,所忧,并勇于去解决它,才能得到那种“无所困”、“无所忧”,那种让你陷入俗尘的黑手抓不住你的自由逍遥。
每个人都不必在乎别人的闲言碎语,也不必担忧自己面对不了什么而恐惧。
尘世、苦困、逍遥这过程,我们将重复面对很多次,而每一次经历,我们却将有灵魂上的愈加纯净和自由。
终有一天,当你觉得生活中接下来的只有阳光,没有能让你烦心的事情时,那才是上天能给予我们的最好的逍遥。
1/ 1。
逍遥游读后感500字《逍遥游》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作品,它是一部以道家思想为主要思想基础的小说,通过主人公的修道之旅,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命运和社会的思考。
在读完《逍遥游》之后,我深受启发,对人生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小说中的主人公逍遥子给予了我对人生的新认识。
逍遥子是一个极具智慧和洞察力的人物,他在修道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他认为,人生本来就是一场修道之旅,而修道的目的就是要逐渐摆脱尘世的纷扰,达到心灵的宁静和自由。
这种对人生的理解,使我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让我明白了追求内心的平和和自由才是人生真正的意义。
其次,小说中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也给予了我深刻的启发。
逍遥子在修道的过程中,不断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他对这些人和事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批判。
作者通过逍遥子的眼睛,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丑恶现象,比如权贵的专横跋扈、官员的贪婪腐败等等。
这些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社会的不公正和丑恶是需要被改变的,而每个人都应该为改变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小说中对道家思想的传播也给予了我深刻的启发。
逍遥子在修道的过程中,不断传播道家的思想和智慧,他通过与各种人的交流和对话,让更多的人了解了道家的思想和修道之道。
这种对道家思想的传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道家思想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可以引导人们追求内心的平和和自由,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逍遥游》的阅读,我对人生、社会和道家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这部作品让我受益匪浅,对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相信,只有通过不断的思考和修炼,我们才能够找到人生的真正意义,实现内心的平和和自由。
同时,我也认识到,社会的不公正和丑恶是需要被改变的,每个人都应该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希望通过我们每个人的努力,能够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和公正。
逍遥游读后感逍遥游读后感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逍遥游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逍遥游读后感1自由,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价值尺度和精神追求。
读罢《逍遥游》全篇,我看到了庄子对于自由的渴望和向往,以及对名利枷锁的鄙弃和厌恶,使我更加深刻的知道:人生在世,如果不能挣脱世俗的束缚,就会失去行动的自由,进而也失去了主体精神的自由。
对于自由的呼唤,在人类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中久久盘旋回响。
纵观全篇,我对这段话印象极为深刻,“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在文章的结尾处,庄子用饱含情感的笔墨,为我们描述了这样一个富有诗意的自由的理想境界:这颗大树不会有木匠要砍伐它,不会有其他事物会妨碍它,它也不需要有什么用处,他就这样无拘无束地,毫无目的地存在于这个广袤的天地,它所要做的全部事情就是成为它自己,就是以自由的姿态存在着。
成为自己,就是自由最好的定义。
对于人类来说,每一个人活在这个世间,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某种程度上的束缚。
作为自然之子,我们依赖空气,依赖水源,依赖土地。
作为社会之子,我们需要学历,需要物质,需要社会认同。
只要我们有所依赖,有所需要,我们就会陷入被束缚和被限制的境地。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受到的约束和束缚越是深重,我们对于自由的渴望和向往也就越急切和激烈。
而在当今社会,餐腥啄腐者比比皆是,人人都在艳羡名利权势的光鲜亮丽。
深陷名利场的人,其实都迫不得已将自己的自由作为交换的代价。
在名利场中,争权夺势,利益纠葛,如同一个又一个巨大的漩涡,将这些贪婪无度的人深深地裹挟其中。
在各种复杂的关系中,自由无从谈起,更是成了奢望。
这些人在行动与思想受到某种束缚的某一时刻,想要得到自由时,定会悔恨不已。
然而,走进迷途的孩子是否可以知返呢?这个问题在庄子的《逍遥游》中,我们可以得到回答。
2023年《逍遥游》读后感2023年《逍遥游》读后感1许多人喜欢老庄之学,然后在当下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它似乎派不上什么用场。
两千年的封建历史,多数时期思想上占统治的地位的都是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
因为相较而下,老庄之学更消极,鼓励人出世。
在如今快节奏高压力的`工作生活中,读一读《逍遥游》,或许能得到心灵的宁静。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鹏鸟展翅高飞凭借了六月的大风。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动荡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
天色深蓝是因为天空高旷辽远看不到尽头罢了。
他们都不是自己的本领本色,都是有所依靠。
自由吗?不自由。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两只小动物又懂什么。
它们不知天高地厚,被自己局限住了眼界。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小聪明赶不上大智慧,寿命短的比不上寿命长的。
小于大的分别就在这里。
这是人力所无法改变的。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如果能够顺应天地万物之性,而驾驭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那又需要凭借什么呢?因此说,真实自然的人没有自我的偏见,神人没有要建功立业的偏见,圣人不求声名。
庄子在全文最后给出了真正逍遥的答案。
有人认为,要游离于社会之外,飘荡于山野之间,不问功名利禄,不为两斗米折腰,这才是隐。
然古人曾说,“小隐隐与野,中隐隐与市,大隐隐与朝。
高中逍遥游读后感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我们总要写作各种各样的文档,优美的文章总会让人眼前一亮,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不仅仅是个人能力的体现,还有可能会得到领导的赏识,甚至升职都有可能,可问题是很多人可能不那么擅长于写作或者表达,那怎么办?那我们就走捷径,通过学习、借鉴别人写得好的文笔,学以致用,我相信你自己自也可以写出优秀的文档,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中逍遥游读后感,一起来看看吧!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是一个对书没有兴趣的人,一次偶然,让我有机会翻开了这本橙色封面的书,翻开了,就欲罢不能了。
原本以为以这样一个有意境的题目命名的书,应该展示的是一幅唯美的画面,然而情况却完全相反,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读过之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追风筝的人》讲述的是一个阿富汗少爷阿米尔和他的仆人哈桑之间的点点滴滴,也是阿米尔对哈桑从犯错到后悔再到去设法救赎过程的描述。
书中的每个人都有他们各自的特点,阿米尔、阿米尔的父亲、哈桑、阿里、拉辛汗,他们每个人都有他们各自的人性的闪光点。
从阿里的身上,我看到一种忠诚的尽职尽责,这在哈桑身上也有同样的体现,他对阿米尔少爷的保护,甚至就算牺牲自己的生命也毫不犹豫,这似乎已经超越了忠诚这个词的界限,这是真正朋友之间的两肋插刀,又或许这是这份同父异母的兄弟之情的本能反应,无论是那种,都体现了哈桑的那种人性的光辉,一种无私的付出。
而在阿米尔一直为自己的怯懦,自己的自私而愧疚时,哈桑却早已原谅了他,没有再提起以前的事,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一般,照片上的他依旧笑容灿烂。
而这本书的主人公,也就是阿米尔,虽然他曾因为太过怯懦,太过自私而犯下一些可能永远弥补不了的错,但他却始终背负着这个罪责,说明他还是一个善良的人。
在书的后半部分中,主要讲述了他救赎自己的过程,他得知哈桑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后,悔恨万分,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去救自己的侄子,这正是一种自我救赎的表现。
人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错了。
逍遥游的读后感《逍遥游》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篇重要作品,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陶渊明。
这篇文章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语言风格,深受读者的喜爱和推崇。
在阅读《逍遥游》这篇文章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陶渊明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独特见解,也让我对自己的人生和生活产生了新的思考。
《逍遥游》以陶渊明的亲身经历为背景,描述了他在逍遥山中的生活。
在这篇文章中,陶渊明以诗意的语言描绘了自己在山中的生活,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
他认为社会的繁琐和纷扰让人心灵受到伤害,而在自然中,人可以找到真正的自由和快乐。
他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感悟,表达了对自由、平和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在《逍遥游》中,陶渊明还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生的思考。
他认为社会上的功利主义和权力斗争让人心灵受到伤害,而在自然中,人可以找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他呼吁人们要追求内心的平和和宁静,不被世俗的功利和权力所左右,而是要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快乐。
通过阅读《逍遥游》,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陶渊明对人生和社会的独特见解。
他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感悟,表达了对自由、平和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他呼吁人们要追求内心的平和和宁静,不被世俗的功利和权力所左右,而是要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快乐。
这让我对自己的人生和生活产生了新的思考。
在当下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人们往往被功利和权力所左右,追求物质的满足和社会地位的提升,而忽视了内心的平和和宁静。
通过阅读《逍遥游》,我深刻地意识到了这一点。
我开始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否过于功利和浮躁,是否应该更多地去追求内心的平和和宁静。
我也开始更加关注自然,去感受自然的美好和力量,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慰藉和滋养。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逍遥游》,我对自己的人生和生活产生了新的思考。
我开始更加关注内心的平和和宁静,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快乐。
我也开始更加关注自然,去感受自然的美好和力量。
我相信,只有在追求内心的平和和宁静的同时,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这是《逍遥游》给我带来的最深刻的感悟。
《逍遥游》教后感
《逍遥游》终于学完了,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可是当我课间问学生理解的情况时,我听到的答案让我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学生依旧不是很理解这篇文章的内涵。
我静下心来想,如何想让学生明白呢,下班之后我与同事又解读了一番。
我通俗化地解读了《逍遥游》,不知有无道理,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鱼的生活空间本来是北海,为了更远的目标,为了更高的追求,它来了个华丽的转身,化为展翅高飞的大鹏。
想看一看外面的世界,想追求自由,达到逍遥。
可是它必须借助扶摇。
我想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一个人要想突破自我,首先要为自己确定奋斗的目标,还必须创造成功的条件呢。
蜩与学鸠的这两只小虫的羡慕嫉妒并没有让大鹏停下振翅高飞的翅膀,两只动物所代表的不正是那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人吗?它们永远不会理解也不会懂得,心怀大志的人为何要费尽千辛万苦朝着自己的目标奋进的境界。
寿命的长短我们的无法决定,人类只可能望“大年”而兴叹。
不管多长的寿命,总而言之还是有“寿”“ 命”。
我们是受很多限制的,我们是不自由的。
庄子所期盼的“御六气之辩”是不可能的,我们想冲破自我的枷锁,想冲破坏境的枷锁,追求所谓的自由,那就像鲲一样先为自己积蓄力量吧!。
逍遥游的读后感逍遥游的读后感(精选19篇)《逍遥游》中塑造的境界永远是没有边界的。
天地大道,发乎自然,庄子于虚静中挥洒他的放诞,于达观中流露出些许狡黠,让我们用一生的体温去温暖这个智慧的名字,渐行渐远,随着庄子去“乘物以游心”“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如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逍遥游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逍遥游的读后感篇1孔子被人们称为“圣人”,把庄子称为“神人”。
一提到庄子,我们就会想到他的《逍遥游》。
《逍遥游》开门见山点出“逍遥”的境界,“游”的状态。
鹏程万里,扶摇直上,看似逍遥,其实都是“有所待”,不自足。
一旦时不我与,则无法成功。
如何才能超脱?庄子提出“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变,以游无穷”。
也就是说,心灵顺应天地大道,跳出万物束缚,无物,无我,无功,无名,与天地精神相往来,逍遥自在。
在《逍遥游》中,庄子用了较大的篇幅来讨论有用与无用,大用与小用。
似乎现代人自认为更切近的把握了什么是“有用”,即能使自己短平快的获得想要获得的一切,包括权势,利益等等就是有用,就是有利于自己。
这在惠施看来是无可置疑的,而庄子则睿智的指出,有用无用的标准是主观的,大用小用的结果是事在人为的。
同样的防治龟手的药在不一样的人手中就会发挥不一样的功效,发挥不一样的作用,有的作用大,有的作用小。
物是否有用要看人是否会用,会用则物无可不用。
惠子的问题:“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
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
”在庄子那里,“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於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可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用法,自然,有用无用也就无需再争辩了。
《逍遥游》借鲲化为鹏徙南冥的寓言阐明作者蔑视人间一切功名利禄以求不受外无限制的绝对自由观,是庄子精神的集中体现,也贯穿了整个中国的思想史及文学史。
其对当代人的启示,在于其超脱精神,提升自我的心灵境界。
《逍遥游》有感
逍遥,如何能逍遥?万物生于天地,其必有形,有形则受天地的制约,便无法逍遥于天地宇宙之外。
天地的制约,其实来源于心,突破天地的制约即是突破心的制约。
我想天地在造人的时候,便在人的心中植入了私心这一个东西,由此而来的各种欲望便阻碍了人的自由。
鹏鸟为何能徙千里,在于其翼若垂天之云。
有一个天下的胸怀,方能遨游与天下而无所累。
蜩与斑鸠不知鹏鸟,天下的胸怀已不能为所有人理解,鹏徙千里是飞,蜩冲丈余也是飞,有何不同呢?一人之心是胸怀,二人之心也是胸怀,这又有何不同呢?飞是一种方式,胸怀是一种载体,方式和载体并不是本质,本质在于其飞的目的、胸怀的事物。
飞千里则见千里,怀天下则知天下。
知天下者,必可游于天下。
自由在于无所累,而无所累在于无己。
或许我们总是被太多无须有的羁绊所羁绊,原因就在于我们太过执着了,太过执着的愿望是人生至大的坎儿。
我们需要放弃一些东西,那就是过于沉重的身外的名利,放弃的同时,我们也得到了更多心灵的空间,可以更加自在的追求。
如果我们想要在装满水的杯子里再加水,那就只能把水倒出来,人的心也是一样的,只有把心中的紧张和不快清除,才能放进更多的快乐与舒适。
有人问:心中的紧张和不快是怎么来的呢?我想答案总结起来是唯一的:为了追求快乐与舒适。
的确,刻意的去追求快乐,只会带来更多的不快,我们只需忘记,忘记快乐与不快。
至人无己,游于无穷,以其无所待也。
平静,或许就是逍遥游。
我欲平步青天,一揽日月,逍遥于天地,畅行于宇宙。
我想我的心可以遨游于宇宙的何时何地,我想我的精神可以自在的存在于世间,追求的不是名利,而是精神的愉悦与充实。
即使是在沙漠中,也可以看到最美丽的景色,这是逍遥的结果,也是逍遥的最好概括。
我站在无垠的荒漠
那邃蓝的天空
我可以看到遥远的过去
那太阳的诞生那宇宙的爆炸
黄沙不知何时而起
苍茂的森林猛兽毒蛇
那埋在黄沙中的
此时在眼前展开
天宫地狱
又有何妨
我自在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