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组织——血液
- 格式:ppt
- 大小:2.04 MB
- 文档页数:27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3、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血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血液观。
重点和难点重点: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难点:显微镜下分辨各种血细胞,理解血液属于组织。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言(大屏幕展示录象)繁忙的运输线,穿梭的陆路运输,航运、航空运输,保障了人员往来的需求,同时也为不同地区货物的往来提供了便利。
人员、货物的往来运输,有赖于运输线的正常有序的运转。
师:现实生活中需要交通运输,满足人员及货物往来的需要。
人体作为一个统一的生命体,是否也需要有这样的运输线来完成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呢?生:需要。
师:如何推断在人体内存在这样的运输线呢?生:人属于生物,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需要营养,同时还需要排出废物。
如果没有正常的运输,营养物质的进入和废物的排出就不能完成。
生:前面我们学习了人体的消化和吸收,吸收的营养物质在消化道被吸收后,只有通过运输系统转运走,送到身体其他部位。
生:在学习人体结构层次时,知道人体内有八大系统,其中的循环系统就是负责人体内物质运输的。
师:很好!同学们能够运用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进行合理的推断,形成新认识。
在人体内确实存在着这样的运输线——循环系统,其中的血液循环担负着人体内主要的物质运输任务。
历史上,人类对血液循环的认识还是经历了一定波折的。
生:资料介绍,关于血液循环理论的创始人威廉·哈维及血液循环理论。
生:人类对血液的认识,原始的血液观:血液即是生命也是死亡。
师:人类历史上对血液的认识也是经历了由恐惧、崇拜到现代医学全面客观地认识血液的过程。
历史上人们在崇拜蕴藏着生命的血液的同时,更惧怕血液中所包含着的“死”的阴影,是由于对血液缺乏科学全面的认识。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知识点一、流动的组织——血液1.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液具有运输、防御和保护的功能,被称为流动的组织。
2.血液分层后,上层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是血浆。
下层是红细胞,呈红色;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层交界处,很薄,呈白色。
3.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3.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4.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数量最多,富含血红蛋白。
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5.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但数量少。
能吞噬病菌,对人体起防御和保护作用。
6.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
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二、血流的管道——血管1.三种不同的血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2.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液流速快。
3.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输送到心脏去的血管,管壁薄,弹性小,管内血液流慢。
4.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少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它是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液流速最慢。
3.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1)尾鳍色素少的活的小鱼,(2)观察过程中,应时常用滴管往棉絮上滴水以保持湿润,保证小鱼能正常呼吸。
(3)实验结束后,将小鱼放回鱼缸。
(4)根据血流方向分辨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输送血液的泵——心脏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心脏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脏有左心房、右心房和左心室、右心室四个腔,只有同侧的心房和心室相通;主动脉连左心室,肺动脉连右心室,同侧的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和动脉之间都有瓣膜,这些瓣膜单向开放的,只能沿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
心室与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心房与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
2.血液循环的途径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
在体循环中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了物质交换,体循环把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并能通过血浆和三种血细胞的功能归纳出血液的功能。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能力目标:1、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对三种血细胞功能的了解,学会运用知识,描述贫血、发炎、血流不止的现象及原因,培养学生看典型贫血化验单,发炎化验单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通过对血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血液观。
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教学难点:1、显微镜下分辨各种血细胞,理解血液属于组织。
2、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1、课前准备新鲜的血液,放入抗凝剂,静置数小时,留待上课观察2、作课件辅助教学2、收集整理数份血液常规化验单,供学生分析。
课时分配二课时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讨论与讲授相结合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是什么?(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2、一些物质如淀粉、脂肪和蛋白质都是由大分子组成的,它们必须经过(消化系统)逐步分解成(简单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才能被人体吸收。
3、我们呼吸运动是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讲授新课: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大气中的氧被人体吸收后,怎样才能运输到全身各处?组织细胞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又怎样运离细胞?(血液)其实,上面这些物质都是由血液来运输的,而血液就像是流过田野的溪水,灌溉了两旁的田地,给它们带来了养料并将废物带走,而这些田地就像是我们体内的细胞。
现在让我们来了解血液,这个流动的组织吧!提问:1、血液是呈什么状态?(液态)2、那为什么我们平时吃的猪血、鸡血不是液态的呢?(凝固)示“血液分层图”,请同学们思考含有抗凝剂的血液,静置一段时间后,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的现象?分几层?一、血液的组成示血浆成分示意图,提问血浆中的主要成分示什么?(90﹪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等等)由学生归纳出血浆的作用: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2.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动手操作能力。
(2)解读血常规化验单,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对学习目标的共同探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体验血液对生命的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流动的组织—血液》是在了解了《人体的营养》和《人体的呼吸》之后,对人体内物质运输的深入学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主要依靠血液来完成,本节课是学习人体内物质运输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血液形成一个形象而全面的认识,为后续学习血液的循环和物质的运输奠定了基础。
它不仅在教材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在探索人体运行机制奥秘的过程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七年级学生大多处在一个比较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他们的好奇心强,思维活跃,想象丰富,但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不喜欢老师的空洞说教。
七年级学生几乎都有过流血、抽血、验血的经历,但是学生大都不知道血液里到底含有哪些成分以及每种成分各有什么功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本节课的具体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将把识记血细胞各组成成分的结构特点和功能作为学习的重点,把尝试解读血液化验单,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作为学习的难点。
在学生理解掌握重点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帮助学生养成健康合理的生活习惯。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成分的主要功能。
2.教学难点: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并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教学过程【导入】联系旧知,导入新知【师】复习人体的营养和人体的呼吸的有关知识。
引导学生产生疑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空气中的氧被吸收后,怎样被运输到全身各组织细胞?组织细胞在生命活动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如何被运离细胞?【生】回忆所学知识,积极思考,提出新问题。
初中生物《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材解析
初中生物《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材解析
1.为什么把血液称为“流动的组织”?
【参考答案】
血液中含有大量的血细胞,这些细胞与血浆共同构成血液,完成物质运输等功能。
因此血液是一种组织,属于结缔组织。
血液可以流动,因此称为“流动的组织”
2.为什么看到的红细胞是红色的?
【参考答案】
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呈红色,所以红细胞呈红色。
血红蛋白在氧气含量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在氧气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
所以红细胞有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的功能。
3.分别描述三种红细胞的形态特点?
【参考答案】
红细胞:数量最多,成熟的无核,呈两面凹的圆盘状,含血红蛋白。
白细胞:圆球状,数量少,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
血小板:最小,无细胞核,性状不规则。
4.你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知识与技能】
观察和分析人体的血液样本,描述血液成分和各自的基本成分。
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举例说明血液的主要功能。
【过程与方法】
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被染色的人血永久涂片,尝试识别、比较三类血细胞。
尝试解读血液常规化验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血液化验的意义,远离疾病诊断误区,正视健康体检和珍爱健康。
5.血清是血浆吗?
【参考答案】
不是。
血浆是新鲜的血液加入抗凝剂后,上层淡黄色透明的液体,它是血液的组成成分;血清是血液凝固后,在血凝块周围出现的淡黄色透明的液体。
二者最大的区别是血清中不含有纤维蛋白原。
流动的组织—血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和实验观察,通过自主学习和教师点拨,描述血液成分和各自的主要功能。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血胞。
能力目标:
1.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通过解读血常规化验单,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知血液是体内物质运输的工具。
情感目标:
关注造血干细胞及其研究进展,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和关爱他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
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观察、讨论与讲解相结合
课时安排:一课时
板书设计
流动的组织—血液
1.血液的组成:血浆和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2.血浆(1)组成(2)功能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