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导学案2013
- 格式:doc
- 大小:144.00 KB
- 文档页数:19
1-1体味文化导学案一、课程导入:东当地特色文化二、知识框架三、标题四、学习目标1、文化的形式2、文化的内涵与特点3、文化的作用五、自主学习1、文化丰富多彩,你能举出什么文化现象的例子?2、有人认为文化是知识,有人认为文化是艺术。
在文化生活中的“文化”的含义及特点是什么?3、荣超中学的校风:“厚德、博学、弘毅、笃行”,你是如何理解的,它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它发挥了文化的什么作用?⑥文化现象,无时不在⑦文化现象,无处不在⑧文化生活,各具特色一、体味文化1、文化万花筒⑴文化形式:丰富多样⑵文化现象:无时不有、无处不在⑶文化特色: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特色(二)文化是什么“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钱钟书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它既包括精神活动,也包括精神产品;既包括意识形态的部分,又包括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①农民种田②某国总统选举③参加学校运动会④参加演讲赛⑤购买蔬菜水果⑥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⑦胡锦涛出访美国2、文化是什么——特点①文化属于一种精神范畴(相对于政治活动和经济活动)②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a、人类特有(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b、来源于人类实践人类通过实践创造文化个人通过实践培养文化素养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
我们现在怎么知道古代的文化是怎样的呢?我们通过看书,参观古建筑、参观历史文物来了解古代的文化情况。
一个时代的文化和精神产品,往往是这一时代社会发展轨迹的反映。
一个时代的文化,必然表现在这一时代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甚至表现在这一时代的雕塑、建筑、时装等各种文化艺术形式中。
归纳: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是什么---特点①文化属于一种精神范畴(相对于政治活动和经济活动)②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③文化传承离不开物质载体PS:全面正确理解“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三)文化的力量1、文化的形式丰富多彩2、文化的实质:社会精神力量A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1)对个人成长的影响(2)对社会发展(对民族和国家)的影响B文化的影响C文化影响的双重性(促进或阻碍)课堂小结拓展练习)A.蒙古包B.蒙古草原C.深山老林D.深山古庙2、以下观点正确的是()A. 广义的文化就是文明B.《文化生活》所讲的“文化”是狭义的文化文化与文明区别:文化(culture):与“自然”相对,重点强调“化”的过程。
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第一框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学习目标】1.了解当代文化生活色彩斑斓的特点。
2.分析文化生活中的“喜”与“忧”,明确文化管理的措施与要求。
3.分析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特点,深入理解什么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重点、难点】1.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双重影响及加强文化管理的措施。
2.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即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自主学习】一、教材助读(在预习导学案的引导下阅读教材,勾划并标注好课本重点问题)1.当代文化生活为什么会呈现色彩斑斓的特点?2.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对文化生活产生的影响?★3.如何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与引导?★4.人们的文化需求有什么特点?5.如何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6.怎样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二、列出本框知识体系【合作探究】探究一:材料一:2013年10月15日,宜宾市文化馆民族民间广场舞培训班在市文化科技中心广场举行,宜宾市各区县文化馆舞蹈辅导老师、业余艺术团体、广场舞编排人员和爱好者等150余人参与培训。
据了解,本次培训班活动是市文化馆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系列之一,旨在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教育实践活动在文化繁荣发展上带来的可喜变化,丰富了基层群众文化生活。
预计受益群众将达到五万多人次,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材料二:近日新闻联播号召动画全行业承诺不制作、播出暴力失度、语言粗俗的动画片。
其中,《喜羊羊》《熊出没》被点名,称存在暴力失度、语言粗俗,正在整改,卫视也已停播。
对此,有网友评论:@王越V_V:《熊出没》对孩子不良影响挺大的,内容太暴力,儿子两岁半,每天满嘴熊出没台词,光头强爱说:该死的臭狗熊,儿子现在叫人前都带一个“臭”字,没事就拿他的道具电锯和枪打人,要不就是“你给我站住,我要打死你”“你太可恶了”……(1)结合材料说明,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你认为我们应当怎样加强对文化市场管理与引导?探究二:材料一:现在流行“山寨”文化。
《文化生活》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编写:黎绍娜审核:签印:班级:姓名:【使用说明】课前完成填空题部分,熟悉知识网络,思考、小组讨论易混易错点澄清部分,课堂检测单选题并完成相关知识的默写,相时安排主观题的训练与评讲。
【学习目标】A层:熟练理解、运用考点,能够迅速纠正易混易错知识点,能结合社会热点熟练筛选应用相关知识。
B层:能够理解考点,把握概念之间的区别,能够将具体材料转化到教材知识。
C层:能够识记考点,准确写出主要知识,对直接涉及本课内容的选择题能够有效得分,对主观题能够拿下知识层面的分。
【学习重难点】文化对人有影响的原因、表现、特点,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考点填充】1、文化对人有影响的原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和各种形式的。
2、文化对人有影响的表现(1)文化影响人们的和。
(2)文化影响人们的、和。
3、文化对人有影响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和的特点。
4、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1)优秀文化能够丰富。
(2)优秀文化能够增强。
(3)优秀文化能够促进。
【纠错澄清】1、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
2、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社会环境,只要我们处于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够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
3、人们的生活态度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4、文化作为精神力量都能塑造人,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知识测评】一、基础题(单项选择题)1.教育部决定,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黑龙江、甘肃等10省市各选10所小学、10所中学,试点在音乐课程中增加京剧内容。
这一做法的依据是( )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B.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C.学生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社会成员的主体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2.英国人认为人应该随时保持绅士作风,所以与人讲话时总会刻意保留一段距离,而阿拉伯人认为朋友之间应亲密无间,所以与朋友在一起时总不由自主地靠近朋友。
这说明了( ) A.文化影响人们的社会活动 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C.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D.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3.文化对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方向保证B.文化为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提高国家综合国力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柱。
文化生活导学案文化生活对每个人都至关重要,它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塑造了我们的个性和思想。
文化生活可以包括文学、艺术、音乐、电影、舞蹈等方方面面。
通过参与文化生活,我们不仅可以获得乐趣,还能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培养情感,提升品位。
一、文学文学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反映社会、揭示人性、传递情感。
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是开阔眼界、提高素养的有效途径。
比如《红楼梦》、《三国演义》、《傲慢与偏见》等世界文学名著,都值得我们品味和反复品读。
此外,还可以通过参加文学沙龙、文学讲座、文学赏析活动,与他人交流感悟,一同悦享文学之美。
二、艺术艺术是审美的源泉,它包括绘画、雕塑、书法、摄影等形式。
欣赏艺术作品可以让人心灵得到净化,情绪得到宣泄。
去博物馆、画廊、艺术展览会,体验艺术碰撞带来的震撼和感动。
也可以尝试自己动手创作,释放内心的情感和想象力。
艺术,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态度,是一种追求。
三、音乐音乐是一种跨越国界、语言、种族的共同语言,它渗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无论是古典音乐、流行音乐,还是民族音乐,都有着不同的魅力和特点。
参加音乐会、音乐节、音乐培训班,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培养音乐性格和审美情趣。
也可以平时多听音乐、唱歌、弹奏乐器,享受音乐带来的愉悦和激动。
四、电影电影是一种视听艺术,它融合了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等多种元素。
看电影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不同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了解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积极参与电影节、电影分享会、电影论坛等活动,交流电影心得和见解。
还可以自己动手拍摄短片、参加影视表演班,体验电影创作的乐趣和挑战。
五、舞蹈舞蹈是一种身心合一的艺术形式,它让人释放压力、舒缓情绪、保持身心健康。
学习舞蹈,可以提高身体协调性和舞蹈感,增强体魄和形体美。
参加舞蹈课程、舞蹈比赛、舞蹈演出,展示自己的魅力和风采。
也可以在家里跟着音乐跳舞,释放自己的激情和活力。
六、小结综上所述,文化生活是一个多姿多彩、无穷无尽的世界,我们应该积极融入其中,感受其中的快乐和力量。
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一、学习目标能级要求知识点理解了解文化市场和传媒商业化对人们文化生活的影响;理解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了解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含义、危害及存在原因二、学习重点:理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学习难点:理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三、前置性补偿1.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
但是,文化市场的和传媒的,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因此,文化市场越活跃,文化产品越丰富,文化生活越繁荣,越不能放任自流,越需要。
2.无论什么类型、风格的文化,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为人民大众所,才是我们所倡导的。
3.大力发展,支持,努力改造,坚决抵制,是我们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只要我们在的百花园中不懈耕耘,人人都能享有充满阳光的文化生活。
四、新知探究1.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对人们的文化生活有哪些影响?2.什么样的文化才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3.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含义、危害分别是什么?4.为什么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国家,仍然存在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五、形成性测试1.目前我国文化产品种类繁多,良莠不齐。
这说明我国文化市场要( )A.严格规范,整齐划一 B.言论自由,顺其自然C.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D.全面开放,海纳百川2.当前,文化市场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的同时,也出现了“娱乐化”、“低俗化”的倾向。
作为公民,在文化消费时我们应当( )①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②选择有个性又新潮的文化③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④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3.如果说几年前,中小学生上学带手机多半是为了时尚,现在则更加偏向了“实用”:上网、聊QQ、玩游戏……一些孩子沉迷于手机上网,也成了不良信息的受害者。
手机成为继电脑之后,让家长头疼的问题。
这说明在文化生活中仍然存在令人忧虑的现象。
对此,作为学生应该( )A.加强对手机网络的管理,正确取舍信息B.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能力C.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D.远离网络,防止不良信息对自己产生消极影响4.下表是某地不同群体对所喜爱的文化活动的选择情况群体老年人中年人青少年喜爱的文化活动听戏曲、打太极拳…看电视、阅读书报…上网、听音乐…某班同学分析表中信息后提出下列建议,你认为合理的是A.倡导高雅文化,引领人们的精神生活B.提高文化素养,缩小人们鉴赏水平的差异C.发展大众文化,满足人们不同的文化需求D.增加经济收入,改变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选择5.文化市场的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变化。
一、学习目标——明确方向,有的放矢1.知识方面识记文化的内涵,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理解文化的内涵及其特点,理解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2.能力目标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对不同性质的文化现象进行比较鉴别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抓住关键,突破重点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的社会作用。
三、认知探究——夯实基础,探究提高【基础认知】1、文化的内涵文化是相对于。
既包括,又包括。
2、文化的特点文化是特有的现象。
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文化是人们的产物。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特别是通过参与、接受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人们在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精神产品离不开。
3、广义的文化是指,这种广义的文化概念与的含义相近。
狭义的文化是指。
我们所讲的“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的“文化”概念。
4、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是一种力量,能够在人们的过程中转化为,对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而且表现在。
【知识拓展】全面理解文化的内涵(1)文化是人类的全部精神活动,而不是指人们从事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
(2)文化包括人类所创造的全部精神产品,如文字作品、音乐、舞蹈、美术作品等。
(3)文化有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之分。
意识形态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而非意识形态文化则没有阶级性。
(4)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化”指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与“文明”的含义相近。
狭义的“文化”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如“学文化”“文化课”等。
文化生活中讲的“文化”,既不同于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狭义的文化,它包括人类全部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概念。
四、知识结构——构建体系,把握联系五、达标检测——勤学苦练,游刃有余1.我们的祖先学会了种庄稼、盖房舍,这是我们的物质财富。
在种庄稼、盖房舍的过程中,产生了天文历法、建筑艺术等,在思想精神领域有很多书籍和音乐、绘画等,这更是我们的财富。
第一课第一框:体味文化使用说明:1、依据预习提示案通读教材第作课第二框,勾画好课本重点内容,并用红笔标注出疑难问题,在预习的同时熟记重点基础知识。
2、在熟记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完成探究案,做好总结巩固,画出知识网络图,提升分析总结能力。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文化的概念,理解文化的内涵,分析文化的力量。
2、能力目标:学会观察生活,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
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课前预习案教材助读(一)基础知识定位(在课本上找到相关知识,并用色笔标注)•1。
从自己对文化生活的感受,说说文化是什么——内涵?•2。
你是怎样理解文化的内涵的——特征?•3。
文化对社会、个人有哪些作用——作用?(二)、基础知识理解(结合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课本材料等理解上述知识,并将不理解的知识写在课堂探究案(一)感受文化现象大家一起说:(1)你参加过哪些学校的文化活动?(2)看看我们的校园存在哪些文化现象(如教室、寝室。
)?(3)阜阳有哪些著名古代文化?(4)自己的老家文化有什么特色(饮食、艺术、民俗)?试一试:下列属于文化活动或文化现象的有:A人们在超市购买水果(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B参加人大代表选举。
C参加学校运动会(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参加演讲会、辩论会)D相对论、生物进化论(二)探究文化内涵同学甲:文化就是知识,人们常说这个人有文化就是指的他很有知识。
如果一个人从来都没有读过书,那他就一定是个没文化的人。
同学乙:文化并不仅仅是印在书本上的知识,电影中的画面和故事、各种摄影作品、建筑、文艺节目等虽然不是书本知识,但也应该属于文化的内容。
同学丙:教室墙上贴的文明公约,它与我们说的文化有密切关系,我觉得精神上的东西才能称得上是文化呢!你同意他们三个人当中谁的观点?为什么?请说说你对文化的理解。
三位同学的观点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他们所说的内容都属于文化的范畴,只是他们各自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述。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框体味文化【课时安排】【教学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方法】【重、难点】【课前预习】课前问题导学:阅读教材思考并在相应的地方做出记号1、文化的含义、特点?2、文化的作用?【合作探究】【课前导读和探究】(一)什么是文化文化(culture)一词在西方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原意是农耕及对植物的培育,自15世纪以后,逐渐扩展到对人的品德、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具有了“教化”的涵义。
当前得到公认的最早的文化定义是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其著作《原始文化》中的界定:“文化,就其在民族志中的广义而言,是个复合的整体,它包含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个人作为社会成员所必需的其他能力及习惯”。
文化不是先天的遗传本能,而是后天通过学习得到的经验和知识;不是自然存在物,而是经过人类意识作用加工出来的东西。
(视频展示)--认识文化现象,体会体味文化8月10日晚,第二届青奥会开幕式在南京市奥体中心举行。
来自河南少林塔沟武术学校988名学员,参加了开幕式3个篇章6个节目的演出,尤其是压轴节目《筑梦》,120名高空威亚在地面400名学员的配合下,上下翻飞、腾空飞跃,并组成了各种不同的造型(问题思考)--请你谈谈你对青奥会开幕式的看法——图片展示,我国的不同文化(使学生对文化有了整体印象,时时有文化,处处有文化)(阅读梳理)--认真阅读教材内容,梳理领会文化(一)文化“万花筒”(1)文化形式:多种多样(2)文化现象:,,即文化具有普遍性(3)文化各具特色:不同的,有不同的,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二)文化是什么⑴文化的内涵①含义:②内容:既包括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⑵文化的特点①从文化的产生看:②从个人文化素养的形成看:③从文化的载体看:(3)文化的外延静态看: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
动态看:人们进行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年级:高二科目:政治课型:授新课时间:2012年月日主备人:使用人:第一课 1.1 体味文化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文化的含义、文化的特征以及文化的形式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和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增强学生培养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2)懂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学习,将来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二、学习重难点1、什么是文化?文化具有哪些表现形式?2、怎样理解文化的社会作用?第一部分课前预习案【预习范围】:教材P4-9【预习时间】:20分钟【预习方法】:依据导学案,通读课本,搞好勾画,初步掌握重难点内容,把我教材体系。
梳理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预习梳理】(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内容填空,能背诵更好)一、文化“万花筒”文化特色: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 ___ 。
二、文化是什么1、文化的内涵:文化,是相对于 ___ 、 ___ 而言的人类全部 ___ 及其 __ ___ 。
2、文化的内容: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 ___ 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 ___的部分。
3、文化的特点:(1)从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文化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文化是人们 ___ 的产物。
(2)从文化与人们个体的关系来看,每个人的文化素养是后天逐步培养出来的,不是的。
(3)从物质载体和精神文化的关系来看,文化活动不是一种纯粹精神性的活动,而是一种依托 ____的活动。
三、文化的力量1、文化的形式:主要包括:①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产品)②人们进行文化的 ___ 、传播、__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2、文化的力量:文化是一种 _ 力量: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能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___ 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 __ 和 ___ 的历史中。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1框体味文化导学案班级姓名一、明确目标引导过程1、知识目标:了解文化现象的普遍存在、文化的形式,识记并理解文化的含义、特征,理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
2、能力目标: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和合作探究能力;联系直接参与文化活动,提高综合比较和参与实践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领悟文化与社会生活的紧密关系,增强培养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
二、自主学习筑牢基础(一)阅读P4-5,文化“万花筒”,了解文化现象1、现象: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文化现象;环顾身边的生活,文化现象。
2、特色: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呈现的色彩。
(二)阅读P6-7,文化是什么,了解文化的含义、特征1、文化的含义(1)内涵:文化是相对于而言的人类全部及其产品。
(2)外延:文化既包括、人生观、等具有性质的部分,又包括和技术、和文字等的部分。
2、文化的特征(1)从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看,是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人类的产物。
(2)从文化与个体的关系看,是一种。
文化素养是通过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接受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人们在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3)从物质载体与精神产品的关系看,人们的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
(三)阅读P8-9,文化的力量,了解文化的作用1、文化的形式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的过程,都是。
文化是一种。
2、文化的作用(影响)文化作为一种,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对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情况,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而且表现在的历史中。
三、合作探究提升能力【实例探究一】理解文化的含义和特点材料一:“石头上刻着名人名言,石头是物质的,但表现的是精神内容。
”材料二:“文彦博数豆”是我国古人对未成年人教育的典型事例,说的是小时候文彦博放两个罐子,做了错事就放黑豆在罐中,做了好事就放红豆在罐中,每天检查红豆和黑豆数目,日积月累,红豆越来越多,长大后文彦博成为宋朝的一代名相。
第三课第二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一、学习指导(一)知识网络(二)课程标准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能够通过对文化传播现象的了解,知道贸易活动、人类的迁徙和教育都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知道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了解大众传媒,能够列举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并能够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了解历史上中外文化交流的佳话,做一个现代社会中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三)学法指导1.案例分析的方法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和途径有:商人的贸易活动、人口迁徙和教育,同学们应该能够从中各列举出一个国内或国外的具体事例,分析说明不同的文化是如何通过这些方式和途径进行传播的。
2.搜集资料的方法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方式搜集近一年来中外文化相互交流的事例,感受现代社会世界各国文化日益紧密的联系和交往,从中体会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二、知识点拨(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和途径有:1.商人的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同文化地区之间的商道同时也是文化传播的通道。
商品之间的交换不仅促进了地区与地区之问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发展,而且还促进了该地区域内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2.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人是文化最主要的载体,前人的文化创造及其积累作为知识、经验、技术、能力和创造性等都凝聚在人身上,人群在流动过程中也就把这些文化积累从一个文化空间带到另一个文化空间。
历史上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
3.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教育主要通过两条途径促进文化的传播。
首先,通过在教育内容上直接吸收其他文化中的精髓实现文化的传播。
其次,通过互派教师考察、访问学者和学生留学实现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这种文化交流的途径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出现了国际化趋势,通过人才交流而使不同文化的传播将会变得更为重要,事实上,教育内容中对不同文化的吸收也是通过这条途径实现的。
课题:1.1体味文化(2课时)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文化的含义,文化的特征以及文化的形式。
理解文化的内涵,分析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味文化的力量,感悟不同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不同作用,增强培养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
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文化史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学习难点: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三、学法指导: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四、知识链接:文科学习的基本要求,(1)上课听得同时必须要参与活动,文科的学习在理解,只有参与才能体会,特别是文化生活的学习尤其如此。
(2)多积累一些社会关注与我们生活相关联的新闻,特别是对所有公民都有启发有意义或是教育意义的现象。
(3)知识的记忆是基本条件,政治课的学习必须注意平时加强对课本知识的记忆,这是学习和运用的基础。
(4)练习是必须的,自己准备一本同步的框题练习册,保证足够的练习量。
五、学习过程(A 级)【自主学习】基础梳理(自主记忆知识点,凡是*的必须熟记) 1、文化“万花筒”(1)文化形式的多样性,多种多样;(2) 文化现象的普遍性:__不在、__不在;(3)文化现象的差异性:各具特色(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__呈现出________)2、文化是什么※含义;“文化”是相对于______,_______而言的人类全部______________ 及其_-_____其中,既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等_____________的部分。
※特点:①文化史人类社会_______的现象。
文化是人们____________的产物。
②每个人所具有的__________是通过后天培养出来的,即通过对__________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__________、接受__________ 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________ 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__________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复习导学案一、考纲呈现1.1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资料演示:都市文化生活、乡镇文化生活、边远地区文化生活等,展现了文化在精神生活中的印记。
日常生活的环境,如校园、社区、网络等,体现着生活环境的文化价值。
文化生活具有不同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的特殊性。
1.2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影响,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请学生推荐对自己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活动或文艺形式,如报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影电视、文化娱乐、艺术品、文化旅游等。
调查:当地文化产业及文化消费的状况。
资料演示: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1.3 赏析优秀文化产品,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的意义,确信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讲座:某一文化作品的鉴赏或解读。
请学生推荐自己所钟爱的文化作品,并说明理由,分享积极向上的文化体验。
辩论:以“网吧文化的两面性”为主题。
讨论:“物质富有,精神贫困”;“物质贫困,精神富有”,“物质、精神都富有”。
二、夯实基础,活学活用(一)、文化的含义及其特点(选择题注意区分)1、文化的内涵: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的特点:(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不同的区域,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2)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3)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4)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5)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一个时代的文化和精神产品,往往是这一时代社会发展轨迹的反映。
《文化生活》导学案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预习“文化与经济、政治”这一框,了解文化、经济、政治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预习内容(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1. 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想一想: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是什么?(1)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2)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是否意味着文化的变化发展与经济、政治绝对同步?(3)文化对经济、政治有什么影响?2. 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1)相互影响:①②(2)相互交融:见下一目题(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三)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2.发展先进文化、增强综合国力我国应该如何在国际竞争中提高文化的竞争力?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写在下面表格中。
四、挑战自我正在为实现民族振兴而奋斗的中国拥有灿烂的古代文明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拥有强大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人文传统。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这是祖国和平发展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回答1—2题1.“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这说明()A. 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B. 文化在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C. 中国在文化发展上面临严峻的挑战D. 文化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2.材料告诉我们()A. 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题B. 中华民族的振兴也包括文化的振兴C.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D.一个民族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下列关于经济、政治、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A. 文化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经济是文化和政治的反映B.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C. 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是文化和经济的反映D. 政治是基础,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4.文化作为一种综合国力,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文化生活》导学案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框《体味文化》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预习“体味文化”这一框,了解文化的内涵以及文化的作用。
二、预习内容(一)文化“万花筒”阅读教材,感受文化的丰富多彩,文化的多样性。
1. 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2. 不同区域的文化各有特点(二)文化是什么阅读教材6—7页相关内容,思考文化的内涵是什么?文化的特点有哪些?1.文化的内涵2.文化的特点(三)文化的力量阅读教材8~9页的内容,思考一下:怎样认识文化的力量?1.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2.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阅读教材第8页《共产党宣言》问世对社会主义运动产生的影响的相关内容。
思考一下文化的力量。
3. 感悟文化的力量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写在下面空白的地方。
四、挑战自我(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属于文化现象的是()①一年一度的校园艺术节②社区的诗社、文学社、合唱团、舞蹈队、时装表演队等③参观历史文物④参加精神文明共建活动⑤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A. ①②③B. ①②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⑤2.以下关于文化生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繁华的都市与新兴的城镇有丰富的文化生活B. 偏远山区没有文化生活C. 文化生活无处不在D.文化生活融于社会生活之中3.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主要是指()①文化是由人创造的②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③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④文化是指纯粹“自然”的东西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4.我们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A. 是天生的B. 是父母的遗传C. 是在接受教育中形成的D. 是从社会生活的体验中,特别是通过参加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5.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是因为()A.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B. 自然界先于人类社会产生和存在C. 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D. 自然科学不属于文化范畴6.下列对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的理解正确的是()A. 文化决定物质,是第一性的东西B. 文化的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只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C. 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D. 有了文化,经济和政治就自然会获得发展7.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问世以来,它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对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实践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1.1 体味文化导学案北京市玉渊潭中学陈国清课型:新授课使用时间星期【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的内涵。
2.理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3.结合实例,分析说明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二.能力目标通过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
【知识梳理】一.文化“万花筒”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有丰富多彩的________文化、___________文化,还有转瞬间已不再新奇的____________ 文化等。
2.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___________。
如_____________ 文化、________ 文化、__________ 文化。
人人都有自己的______________ 。
二.文化是什么1.文化是相对于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而言的人类全部______________及其_______ 。
其中,既包括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等具有________性质的部分,又包括________ 和________ 、________等_______的部分。
2.文化是人类社会_______的现象。
文化是由_________所创造、为_________所特有的。
纯粹“_________ ”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文化是_______________的产物。
3.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__________ 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______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人们在__________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__________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__________,精神产品离不开_________三.文化的力量1.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_____、______ 、______ 、_____、道德、教育、科学、_____ 、____ 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_______ 、_______ 、 ______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2.文化是一种社会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__________,能够在人们______、_______的过程中转化为________,对_________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________中,而且表现在_________中。
【当堂达标】1.文化是我们十分熟悉的一个词汇,然而“熟知并非真知”下列对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文化是人类所特有的,是人与生俱来的B.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因为文化只能是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C.人类的精神活动属于文化范畴,而精神活动的产品属于其他范畴D.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2.文化在实践应用中具有多样性,我们所说的文化 ( )A.是广义的“文化” B.是狭义的“文化”C.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 D.是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3.下列有关文化的力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B.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C.文化的力量就是专指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D.一个民族,只要物质上富有了,精神上就一定能富有4.社会生活中的文化现象丰富多彩。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①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②现代社会的信息高速公路③购买私人小汽车热潮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政协联袂召开会议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5.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是通过()A.描述宏伟蓝图来实现的 B.把握事物的客观规律来实现的C.在一定条件下,把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来实现的 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现的6.材料 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问世。
1890年,恩格斯写道:“《宣言》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1848年以来现代工人运动的历史。
现在,它无疑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所有国家的千百万工人共同的纲领。
”1999年,国外一些媒体评选过去一千年对世界影响最大的思想家,马克思得票数位居前列。
马克思之所以被评为千年伟人,是因为他和恩格斯创立了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科学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说:“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越来越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
”运用文化的力量有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
【课后练习】毛泽东在《贺新郎·读史》一诗中写道:“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
/钢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
”据此回答1~2题。
1.自“人猿相揖别”之后,出现了从“只几个石头磨过”到“钢铁炉中翻火焰”的巨大变化,这表明()A.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B.文化是指人类的精神产品C.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D.物质资料的生产就是文化的生产2.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同时也是伟大的诗人。
他一贯主张“诗言志”,他的大量诗作都充分地体现了中国人民不可侵犯、不可欺侮和独立自主、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铮铮骨气,体现了中国人民改天换地、建设祖国的战斗豪情,其影响之深,无与伦比。
有外国人曾说毛泽东和中国革命,是“一个诗人赢得了新中国”。
这主要表明()A.思想、理想、信念都是文化的表现形式 B.文化对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产生深刻影响C.先进的文化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D.诗人的气质和风范成就了毛泽东的伟大形象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开展以来,收到了积极的效果。
不仅给老、少、边地区送去了知识和技术。
为这些地区脱贫致富作出了贡献,同时也使参加志愿者行动的青年学生们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得到了改造,学到了在学校课堂里学不到的知识。
使自身的素质得到了提高。
据此回答3~4题。
3.大学生志愿者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表明()A.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B.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C.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的文化具有互补性D.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提高个人文化素养的根本途径4.参加志愿者行动的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和完善了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提高了自身的素质,这说明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①与人类社会俱来的②从社会生活的体验中培养出来的③通过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培养出来的④通过参与文化活动而逐步培养出来的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5、抗战初期,毛泽东所著的《论持久战》,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和信心,为中国人民最终夺取抗战胜利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
这说明()A.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 B.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C.文化作为精神力量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 D.文化作为精神力量是物质力量的反映1.2 文化与经济、政治导学案北京市玉渊潭中学陈国清课型:新授课使用时间星期【作业反思】【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2.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政治有重大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3.分析经济和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一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化是生产力;文化对政治文明的推动作用及对公民政治素质和权力意识的作用;文化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二.能力目标通过分析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
【知识梳理】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1.经济、政治和________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其中,_______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__________,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_____________。
一定的________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__________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__________.2.掀开历史的画卷,文化既有古今和地域之别,又有________与__________ 、 ________之分。
不同的文化,对经济、_________的影响不同,对_________的作用也不同。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________的、__________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_______的、_______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_______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文化有其自身的____________和相对的___________。
4.一定的________决定一定社会文化的形成,而文化又对社会生产方式产生_________。
社会生产方式,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方面。
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_________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_________、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_________越来越重要。
图书出版、影视音像等__________产业迅速崛起,_________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_________。
2.文化与________相互交融。
随着_______和_______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__________。
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___________的国家,借助________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__________。
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___________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___________。
三.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1._______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________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__________。
2,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__________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__________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________,牢牢把握__________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__________,优先发展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为________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____________。
【当堂达标】1.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是()A.经济、政治、文化 B.物质、精神、文化 C.经济、政治、哲学 D.生活、学习、工作2.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这说明()A.文化由一定的经济决定 B.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C.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D.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3.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