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审美艺术中“共鸣”的作用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9
掌握音乐欣赏中的情感表达与共鸣音乐作为一种跨越语言和文化的艺术形式,能够通过旋律、节奏和声音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情绪,引发人们的共鸣。
在音乐欣赏中,理解和掌握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和共鸣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如何掌握音乐欣赏中的情感表达与共鸣的技巧和方法。
一、了解音乐的情感表达音乐语言虽然没有具体的文字,但通过节奏、音高、音色等元素,音乐能够表达各种情感,例如欢乐、悲伤、愤怒等。
对于音乐作品而言,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背景故事是理解音乐情感表达的重要一环。
因此,在欣赏一首新的音乐作品之前,可以先了解一下作曲家的创作动机、作品的主题,以及可能存在的历史或文化背景,这样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
二、感知音乐中的情感元素在音乐欣赏中,要学会感知音乐中的情感元素。
音乐的情感表达主要通过旋律、和声以及节奏的变化来传达。
在欣赏音乐时,可以注意旋律的上升或下降、音符的长短、节奏的快慢等细节,这些都会影响我们对音乐的情感理解。
此外,还可以注意音乐中的高潮部分、转折点以及突出的乐器独奏等,它们可能会强化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引起我们的共鸣。
三、与音乐建立情感联系要真正与音乐建立情感联系,除了理解音乐中的情感元素外,还需要通过自身的感受来与音乐产生共鸣。
在欣赏音乐时,可以尽量使自己放松,关闭其他干扰,专注于音乐本身。
可以设想自己处于音乐所表达的情境中,并尝试从音乐中找到共鸣,感受其中的情感变化。
此外,有些人可能会借助个人经历或回忆来与音乐建立更深的情感联系,这样能够增强对音乐情感的感知和理解。
四、交流与分享音乐的情感音乐欣赏不仅可以是一个个体的体验,还可以成为一种交流和分享的方式。
通过与他人分享自己对音乐的情感理解和感受,可以获得更多的视角和观点,进一步拓宽自己对音乐情感的理解。
可以参加音乐欣赏交流活动,与其他音乐爱好者一起聆听和讨论音乐,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观点,这样能够促进对音乐情感的更深层次理解和感知。
五、多样化的音乐欣赏体验音乐是多样化的,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可能表达完全不同的情感和情绪。
声音的共鸣和谐振声音是我们与世界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它不仅可以传递信息,还能引起共鸣和谐振的效应。
共鸣和谐振是声音对于物体或者空间的特殊作用,它们在音乐、声学和物理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一、共鸣的原理和特征共鸣是指当声音的频率与被共鸣体的固有频率相等或接近时,体内的振动达到最大幅度的现象。
共鸣的原理基于共振现象,即外界的声波与物体的振动频率相匹配,使得物体发生共振振动。
共鸣的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频率匹配:声音的频率需要与共鸣体的固有频率相匹配或者接近,才能引发共鸣效应。
2. 振幅增大:共鸣使得物体的振幅增大,导致物体发生更大幅度的振动。
3. 可逆性:共鸣现象具有可逆性,当声音的频率不再与共鸣体的固有频率相匹配时,共鸣效应会减弱或消失。
二、声音共鸣的应用声音共鸣的应用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和各个学科领域,以下将介绍其中的几个典型应用。
1. 音乐乐器:乐器的发声原理就是利用共鸣的效应。
例如,钢琴的琴弦共鸣以及木管乐器的共鸣腔体都能够产生丰富的音色。
2. 声音放大器:共鸣效应可以用于声音的放大。
例如,扩音器中的共鸣腔体能够增强声音的振幅,从而放大声音。
3. 声音传导:共鸣现象还可以通过物体传导声音。
例如,声音在谐振腔中传播时,会引发腔内空气的共振,从而使声音得到增强。
4. 声学研究:声音共鸣在声学研究中有着重要应用。
通过对共鸣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规律,进而应用于工程设计和音乐创作等领域。
三、谐振现象的原理和应用谐振是指当一个物体受到外界振动力的作用时,以自身固有频率振动的现象。
谐振的产生依赖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和外界振动力的频率之间的关系。
谐振现象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 最大振幅:当外界振动力的频率与振动体的固有频率相匹配时,振动幅度最大。
2. 声波增强:谐振可使声波在物体内产生倍增效应,从而增强声音的传播。
3. 靶向性:谐振现象对于特定频率的振动能量具有靶向性,只有在特定频率下才能引发谐振效应。
音乐审美的总结音乐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艺术形式,它可以唤起人们的情感,激发内心的共鸣。
音乐审美是对音乐的欣赏和评价,每个人对音乐的喜好和感受都各不相同。
本文将对音乐审美进行总结,探讨音乐与个人审美之间的关系。
第一部分:音乐审美的定义和影响因素音乐审美是指人们对音乐作品所产生的美的感受和喜好。
音乐审美的形成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文化背景、个人经历、情感需求等。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音乐的理解和喜好会有所不同。
个人的经历和情感也会影响对音乐的欣赏和喜好。
例如,某个人在童年时期接触到了古典音乐,可能对这种音乐有着特别的情感连接,会更加偏好古典音乐。
第二部分:音乐审美的多样性音乐审美具有多样性,不同人群对音乐的需求和喜好各不相同。
一些人追求音乐的技巧和复杂性,他们更喜欢古典音乐或者爵士乐等复杂的音乐形式。
而另一些人则更注重音乐的情感表达和共鸣,他们更倾向于流行音乐或者民谣。
此外,还有一些人喜欢摇滚乐或者电子音乐等比较激烈和前卫的音乐类型。
无论何种风格的音乐,都可以成为一种审美的表达方式,都可以满足不同人的音乐需求。
第三部分:音乐与个人心理需求的关系音乐与个人的心理需求密切相关,它可以带给人们各种不同的情感体验。
例如,当我们感到愤怒或者兴奋时,可以选择听一些激烈和节奏明快的音乐来舒缓情绪。
而在压力大或者情绪低落时,我们可能更倾向于听一些慢节奏或者抒情的音乐来放松心情。
音乐有着治愈性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调整情绪,缓解压力,提升幸福感。
第四部分:音乐与文化的关系音乐是文化的一部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风格各异。
音乐可以反映出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文化特点和精神追求。
例如,古典音乐常常被视为高雅艺术的代表,是欧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世界音乐则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风格,展示了不同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因此,通过欣赏和学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
第五部分:音乐审美的培养音乐审美是可以培养和提升的。
审美共鸣名词解释艺术概论
审美共鸣是一个艺术概念,它源自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审美理论。
在艺术概论中,审美共鸣指的是观众和艺术作品之间产生共鸣的现象。
艺术作品通过表现形式、美学元素和情感内容来激发观众的联想、情感和思考。
当观众对艺术作品产生共鸣时,他们能够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并产生情感共鸣。
这种情感共鸣可以是对喜悦、悲伤、温暖、恐惧等情绪的反应,也可以是对作品所揭示的社会、文化、哲学问题的认同与思考。
审美共鸣的产生需要观众具备一定的审美素养和文化知识,能够通过艺术作品的符号语言、美学语言和情节等要素来理解和感受作品。
同时,作品的表达方式和情感内容也需要能够触动观众个人的情感经验和价值观念。
审美共鸣在艺术领域中被广泛应用,无论是绘画、音乐、舞蹈、电影还是文学作品,都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来激发观众的共鸣。
审美共鸣不仅是一种美学体验,也能够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从而提升其艺术鉴赏能力。
音乐的共鸣引言音乐是一种艺术表达形式,通过声音和节奏的组合,能够激发出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让人产生共鸣。
音乐具有一种魔力,能够跨越语言和文化的界限,将人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本文将探讨音乐的共鸣现象,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并探讨音乐如何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一部分:音乐的共鸣是什么1.1 音乐的定义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声音的组合来表达情感、想法和观点。
它可以由乐器演奏或人声歌唱来表现,也可以通过电子设备合成音效。
1.2 音乐的共鸣音乐的共鸣是指人们在听到音乐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共同的感受。
这种共鸣与音乐本身所表达的情感和情境密切相关,能够让人产生情感共振和思想的共鸣。
第二部分:音乐共鸣的原因2.1 音乐的情感表达音乐通过音调、节奏和情感表达,能够让人们深刻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情绪。
不同的音乐风格和曲风都能唤起人们不同的情感共鸣。
2.2 音乐的文化共鸣音乐是一种跨文化的艺术形式,能够传递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和情感。
当听众与音乐中所表达的文化共鸣时,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思想的共同认同。
2.3 音乐的情景共鸣音乐常常与特定的场景和经历相关联,当人们听到与自己经历相似的音乐时,会通过联想和情感共鸣来重温和回忆过去的情景。
第三部分:音乐共鸣的影响3.1 情感共鸣的作用音乐的情感共鸣能够帮助人们宣泄情感、减轻压力和舒缓情绪。
当人们感到忧愁或沮丧时,倾听喜悦的音乐能够改善心情,产生积极的情感共鸣。
3.2 思想共鸣的影响音乐的思想共鸣能够激发人们的思考和想象力。
一首富有启发性的音乐作品能够唤起人们对社会、人生和艺术的思考,产生积极的思想共鸣。
3.3 社会共鸣的作用音乐的共鸣能够将人们联系在一起,形成社会共同体。
当人们在音乐中产生共鸣时,会感到彼此之间的情感和思想上的连接,进而形成社交和团体活动。
第四部分:音乐成为生活的一部分4.1 音乐与日常生活音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无论是在通勤途中倾听音乐、工作时与音乐相伴,还是在休闲时享受音乐的陪伴,音乐都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简析从音乐的美育功能谈音乐美学一、音乐的美育功能音乐是一种高度审美的艺术形式,它可以通过声音的韵律、旋律和和声来表现对情感的诠释,将人们带入一种美好的情感世界。
音乐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对人生的感悟,给人们带来了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人们通过欣赏音乐,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感受音乐所传达的美的情感。
2.音乐的情感教育功能音乐是对内心情感的最直接表达,它能够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激情和梦想。
音乐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增强人们的情感体验能力,帮助人们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对于儿童来说,通过音乐,他们可以学会用心去感受美好的事物,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3.音乐的精神文化熏陶功能通过学习音乐,人们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情操,还能够培养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细腻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人们需要通过学习音乐理论、欣赏名家作品、自主创作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这对于培养综合素质和人的内在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音乐不仅仅是一种审美形式,更是对人们情感的一种磨练。
在音乐的欣赏和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需要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和理解,这对于提高人们的审美情感和情感智慧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音乐美学的相关内容1.音乐的美学基本概念音乐美学是一门研究音乐艺术美的学科,它主要探讨音乐的产生、发展、表现形式、审美特征等方面。
在音乐美学中,人们会从音乐作品的结构、旋律、和声、节奏等方面去探讨音乐美的本质和特点,分析音乐对人们审美情感的影响和作用。
音乐美学研究对音乐的审美功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例如音乐如何通过旋律和和声来表现情感,如何通过节奏和表现形式来激发人们的审美情感等。
音乐美学还探讨了音乐的审美价值,以及不同音乐作品的审美标准和评价方法等问题。
3.音乐的审美表现形式分析音乐美学研究还对音乐的审美表现形式进行了深入剖析,例如音乐作品的结构组织、音乐演奏的表现方式、音乐创作的技巧等方面。
举例说明艺术的审美体验功能-回复“艺术的审美体验功能”第一步:介绍什么是艺术的审美体验功能艺术的审美体验功能指的是通过艺术作品,人们能够获得审美的愉悦和享受。
这种审美体验不仅仅是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赞美,更是一个与艺术作品互动的过程,能够触发观众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并为人们提供情感的表达和反思的空间。
艺术的审美体验功能不仅局限于美术、音乐、舞蹈等传统艺术形式,还包括了影视作品、文学作品以及其他形式的艺术创作。
第二步:举例说明艺术作品如何触发审美体验功能艺术作品通过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包括色彩、音调、节奏、情节、主题等,能够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引发思考和情感的共鸣。
以下是几个具体的例子。
1. 绘画艺术:当观众欣赏一幅绘画作品时,画家运用色彩、线条和形态来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和意象。
观众在欣赏画作时,会感受到画家对于人生、自然、社会等主题的情感表达,从而产生审美的体验和连结。
2. 音乐艺术:音乐艺术能够通过声音的表达和氛围的营造,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当人们聆听音乐时,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和声能够触动观众内心的情感,并带来愉悦和悲伤等不同的情绪体验。
3. 文学艺术:文学作品是一种通过文字表达的艺术形式。
作家通过文字的表达方式,以及描绘人物、情节和背景等手法,唤起读者对于生活、人性、社会问题等的思考。
读者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与作品中的情节和人物产生共鸣,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
4. 影视艺术:影视作品通过图像、声音和故事情节等多种元素的综合运用,能够创造出一个视听的艺术世界。
当观众观看影视作品时,他们会被电影的画面和剧情所吸引,与影片中的角色产生共鸣,体验到故事所带来的情感和思考。
第三步:阐述艺术的审美体验功能对个体和社会的意义艺术的审美体验功能对个体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对个体而言,艺术的审美体验功能可以让个体得到情感的表达和反思的空间。
当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他们能够借助艺术作品中的情绪和意象,来探索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
举例说明艺术的审美体验功能
举例说明艺术的审美体验功能如下:
1. 欣赏音乐:当我们聆听优美的音乐时,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和美感,引发我们内心的共鸣和快乐。
2. 观赏绘画:欣赏艺术绘画作品时,色彩的运用、构图的布局以及画面所表达的主题和意境都会带给我们审美的享受,唤起我们对艺术作品的思考和体验。
3. 观看电影: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结合了音乐、绘画、舞台表演等各种元素,通过剧情、影像、音效等多重方式,带给我们丰富的感官体验和情感共鸣。
4. 阅读文学作品:文学作品通过文字的表达和叙事技巧,创造出丰富的情节和形象,带领读者进入一个虚构的世界,让我们在文学作品中感受到作者的思考和情感,启发我们的想象力和思考力。
5. 欣赏舞蹈表演:当我们欣赏舞蹈表演时,舞者的优雅动作、独特的编舞风格以及舞台布景和服装设计都能够给我们带来审美上的愉悦和赏心悦目的感受。
这些只是艺术审美体验的几个例子,通过艺术我们可以体验到不同的情感和思考,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音乐之美的多重维度音乐是一种跨越语言和文化的艺术形式,它通过声音的组合和节奏的变化,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音乐的美不仅仅体现在听觉上,它还涉及到许多其他维度,如情感、认知和社交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音乐之美的多重维度。
一、情感维度音乐具有独特的情感表达能力,它可以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不同的音乐风格和曲调会引发不同的情绪反应。
例如,快节奏的音乐往往会使人兴奋和愉悦,而慢节奏的音乐则更容易引发内省和沉思。
音乐能够通过情感的共鸣,帮助人们表达和宣泄情感,从而达到情绪调节和情感释放的效果。
二、认知维度音乐对人的认知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研究表明,音乐训练可以提高人的注意力、记忆力和创造力。
音乐的节奏和韵律可以帮助人们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音乐还可以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因此,音乐在教育和认知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社交维度音乐是一种社交活动,它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音乐常常成为人们共同的语言,无论是在音乐会上还是在家庭聚会中,音乐都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通过合奏和合唱,人们可以共同创造出美妙的声音,增强彼此的情感联系。
此外,音乐还可以作为一种社交媒介,帮助人们建立社交网络,扩大社交圈子。
四、身体维度音乐对人的身体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研究表明,音乐可以降低人的心率和血压,缓解压力和焦虑。
此外,音乐还可以促进运动和协调能力的发展。
例如,舞蹈音乐可以让人们通过舞蹈的动作来锻炼身体,提高灵活性和协调性。
因此,音乐在身体健康和康复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五、文化维度音乐是不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不同地区和民族的音乐风格各具特色,通过音乐可以了解和体验不同文化的魅力。
音乐可以打破文化的隔阂,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因此,音乐在跨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六、审美维度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它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声音的共鸣和回声及声音的频率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语言交流,音乐欣赏,还是自然界的各种声响,都离不开声音的存在。
而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中,共鸣和回声起着重要的作用,声音的频率则决定了我们对声音的感知和体验。
一、共鸣的原理及效应共鸣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当一个物体或空间受到某一频率声波的刺激时,能够产生自身固有频率振荡,并放大声音的现象。
共鸣是声音传播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它能够增强声音的强度和威力,使声音更加有穿透力。
共鸣的原理是当一个物体或空间的固有频率与外界声音的频率相匹配时,物体或空间的振动幅度达到最大值,从而放大声音。
例如,当我们敲打一个空鼓时,空鼓的空腹会根据敲击产生的频率进行振动,产生共鸣现象,使声音更加响亮。
又如,音箱的共鸣腔体设计可根据特定频率共鸣,以增强音箱的音质。
共鸣不仅存在于物体间的传导,还可以发生在空间中。
例如,大教堂内部设计高大而宽敞的建筑结构可以产生共鸣效应,使声音在教堂内传播时更加宏亮悦耳。
二、回声的形成和特点回声是指声音在遇到障碍物反射后,以反射的声音重新到达人耳所产生的现象。
回声的形成与声音的传播速度和反射物体的距离有关。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每秒约340米,因此,当声音反射物体离人耳足够远时,人耳才能分辨出回声。
回声的特点是声音在反射时因反射物体所处位置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当声音遇到大而平整的物体时,回声更为明显,声音更为清晰。
而当声音遇到多个小物体或不规则形状的物体时,回声呈现出多次反射,声音会模糊不清。
回声在建筑设计、音乐制作和娱乐场所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音乐会厅中,通过合理的音响设置和吸音材料的运用,可以减少回声,使听众能够更好地聆听音乐;而在录音棚中,通过调整各种吸音板和反射板的位置和数量,可以控制回声的特性,使音乐录制更加专业。
三、声音的频率对感知和体验的影响声音的频率是指声音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通常以赫兹(Hz)为单位表示。
举例说明艺术的审美认识功能艺术的审美认识功能是指通过欣赏艺术作品,人们能够获得审美体验并从中获得美的认知和理解。
艺术作品通过表现艺术家的情感、思想和内心世界,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刺激,激发观者的情感共鸣,引发思考和认知的过程。
首先,艺术作品可以激发人们的情感体验,让人们感受到美和愉悦。
例如,在欣赏音乐作品时,人们可以通过音调、旋律和节奏的变化,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欢快、悲伤、舒缓、激动等情感体验。
艺术作品中的色彩、形状、线条等元素也可以通过视觉刺激,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这种情感体验使人们能够从平凡的生活中脱离出来,进入一个幻想和美好的境界。
其次,艺术作品可以唤醒人们的感知和观察力,使人们对物体、人物和环境有更深入的认识。
例如,在观看绘画作品时,人们需要仔细观察画家所描绘的场景、人物、物体的细节,从中发现隐含的意义和主题。
艺术家的构图、色彩运用和绘画技巧都可以通过作品中展现出来,使人们对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技术有更深入的认识。
艺术作品还可以通过艺术家的视角和表达方式来展示社会、人性和情感的复杂性,拓宽观者的认知视野。
此外,艺术作品还可以提升人们的审美能力和判断力。
通过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人们能够培养对美的感知能力和敏锐度。
观者能够学会区分艺术作品中的优劣与真伪,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这种能力可以在其他领域中得到应用,例如在购物中选购商品时,人们可以更准确地辨识产品的质量与价值。
艺术作品中艺术家的创新和独特性也能够启发观者的创造力,并激发对个性和独立思考的追求。
总之,艺术的审美认识功能是多方面的。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人们能够获得美的体验和情感共鸣,拓宽认知和思考的范围,唤醒对人生、存在和意义的思考,提升审美能力和判断力。
艺术作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
无论是绘画、音乐、文学还是电影等艺术形式,都具有独特的审美认识功能,值得我们去欣赏和体验。
声音的共振与共鸣现象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共振与共鸣现象则是声音学中的重要概念。
本文将介绍声音的共振与共鸣现象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应用。
一、共振现象共振是指物体在受到外界振动源的作用下,其振动幅度达到最大值的现象。
在声音的领域中,共振发生在空气柱、弦、膜等特定形态的介质中。
1. 空气柱共振空气柱共振现象常见于乐器中,比如长笛和短笛。
当演奏者吹气过长笛时,空气柱被分为两端开放的一维谐振器。
当吹入的气流与空气柱的固有频率相符时,空气柱会共振,增强乐器发出的声音。
2. 弦共振弦共振现象常见于吉他、钢琴等弦乐器中。
当演奏者弹奏琴弦时,弦的长度、材质和张力决定了其固有频率。
如果弦的频率与外界源的频率相匹配,弦会共振,产生较大的振幅和音量。
3. 膜共振膜共振现象常见于鼓、扬琴等乐器中。
当演奏者用手或器械敲击膜面时,膜会以特定的频率共振。
共振时,膜的振动幅度增加,声音更加响亮。
二、共鸣现象共鸣是指物体在受到特定频率的外部振动源作用下,与振动源呈现一定关系的现象。
共鸣可以增强声音、扩大声音传播范围,并产生特定的共鸣音。
1. 空气共鸣空气共鸣现象发生在空腔中,比如管道、音乐演奏器材等。
当空腔内的空气受到特定频率的声波作用时,空气共鸣,声音被放大和传播。
这一现象在哨子、汽笛等音乐器材中得到广泛应用。
2. 空间共鸣空间共鸣现象发生在封闭空间中,比如教室、礼堂、演唱厅等。
当声波在空间中反射、折射、干涉时,会形成共鸣现象。
这种共鸣可以让声音更加嘹亮、清晰,并增加听众的听觉体验。
三、共振与共鸣的应用共振与共鸣现象不仅在乐器制作与演奏中具有重要作用,还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
1. 声学工程共振与共鸣现象在声学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设计合适的共振腔体或共鸣腔体,可以实现声音的放大、过滤和传播控制。
这在扬声器、音箱等设备的制造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建筑设计共鸣现象在建筑设计中是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通过合理的声学设计,可以在剧院、音乐厅等场所实现良好的音质效果和听觉体验。
乐器的共鸣电影中的情感共鸣乐器的共鸣:电影中的情感共鸣电影作为一种艺术表达形式,常常通过音乐来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而乐器作为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共鸣效应。
本文将从乐器的共鸣和电影中的情感共鸣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乐器的共鸣乐器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一种音响设备,通过乐器的共鸣效应,音乐才得以表现出深远的情感。
不同类型的乐器具有不同的共鸣特点,比如弦乐器的回响音色、木管乐器的温暖音质以及铜管乐器的高亢音色等等。
这些声音特色通过共鸣的方式,使得音乐具有更加丰富的表达效果。
除了乐器本身的共鸣,乐器与演奏者之间的共鸣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演奏者通过对乐器的掌控,可以调节乐器的音量、音色和音质等参数,从而使得音乐更好地表达情感。
这种共鸣不仅是对乐器的理解,更是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
二、电影中的情感共鸣电影是一种集视觉、听觉、心理等多重元素于一体的艺术形式,而音乐则是电影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手段。
电影通过音乐来营造气氛、表达角色情感,使得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可以与角色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从配乐的角度来看,电影中的音乐要根据情节的变化和角色的心理状态来选择合适的音乐元素。
比如在紧张刺激的场景中,高亢激昂的音乐可以增强观众的紧张感;而在温馨浪漫的场景中,柔和的音乐可以引起观众的共鸣。
通过不同的音乐元素与情节的结合,电影能够更深入地打动观众的情感。
此外,电影中还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共鸣,那就是乐器与情感的直接联系。
有些电影会选择特定乐器来代表角色的情感或者象征特定的主题。
比如小号往往用来表现英雄主义的情感,小提琴则常常与浪漫爱情相关联。
这种情感共鸣通过乐器的声音,将观众带入到角色的内心世界,使得情感得到深深的触动。
总结乐器的共鸣与电影中的情感共鸣相辅相成。
乐器的共鸣通过乐器本身的特点和演奏者与乐器之间的共鸣效应,使得音乐充满了情感色彩。
而在电影中,音乐通过配乐和特定乐器的运用,与情节和角色紧密结合,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电影通过乐器的共鸣效应,使得观众在情感上与影片产生共鸣,进而深入地参与和投入到电影中。
音乐审美情感音乐是人类创造的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和声、旋律和节奏的组合,传达着人们的情感和审美追求。
音乐审美情感既涉及个体的情感体验,也涉及群体的审美共鸣。
本文将从个体和群体两个层面,探讨音乐对于审美情感的影响。
一、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对音乐的偏好和情感体验。
音乐作为一种非语言的艺术表达形式,具有着独特的情感传递力。
有的人喜欢激昂高亢的音乐,能够激发他们的热情和活力;有的人喜欢柔和舒缓的音乐,能够带给他们平静和放松。
不同类型的音乐在情感表达上有着各自的特点,如古典音乐追求高贵典雅的情感表达,摇滚音乐追求激情奔放的情感表达。
此外,音乐还能够影响人们的情绪。
有研究表明,快速的节奏和高音调的音乐能够提升人们的兴奋感,而慢速的节奏和低音调的音乐则能够使人感到安静和放松。
当人们处于不同的情绪状态时,他们对音乐的情感体验也会有所不同。
比如,在欢快的时候,人们更可能倾向于选择节奏明快的音乐;而在伤感的时候,人们可能更喜欢柔和悲伤的旋律。
二、群体音乐不仅仅是个体情感的表达,也是群体情感的共鸣。
音乐可以成为人们对于某种情感的集体认同和表达方式。
比如,国歌是一种具有集体意义的音乐作品,它能够唤起国民对于国家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音乐还可以成为某个时代的文化象征,通过音乐可以了解到不同时代的审美情感和文化风貌。
此外,音乐也可以成为社会运动和抗争的象征。
在历史上,音乐曾经成为反对战争和追求公平正义的呼声,如20世纪60年代的反战歌曲和黑人民权运动的自由之歌。
音乐的力量能够凝聚群体的情感和力量,激发人们对于正义和公平的追求。
三、音乐与个体、群体的互动关系个体和群体的音乐审美情感是相互影响、相互塑造的。
个体的音乐偏好和情感体验受到群体的社会认同和文化影响,而群体的音乐共鸣和情感表达也离不开个体的情感体验和表达。
在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音乐类型和风格的丰富性使得个体有更多选择,满足不同审美情感的需求。
同时,群体关于音乐的共同认同也在不断演变和变化,不同时期和不同社会群体对于音乐审美的追求会发生差异。
小升初科学知识点总结声音的共鸣与音乐声音的共鸣是指声音在某些物体或腔体中发生共振现象的现象,而音乐则是由一系列有规律的声音构成的艺术形式。
在小升初科学知识点总结中,了解声音的共鸣与音乐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声音的共鸣和音乐两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声音的共鸣声音是一种由物体震动引起的机械波,具有振幅、频率和波长等特征。
当空气中的声波遇到与其频率相同或是倍数关系的固体、液体或空腔等物体时,就会引起共鸣现象。
1. 共鸣腔体共鸣腔体是指能够产生共鸣的容器或设备,如音箱、乐器等。
共鸣腔体内部有空气和固体等结构,能够使声音加强或谐振。
例如,音箱内部的空腔能够放大声音的振动,使音乐更加有力。
2. 共鸣频率共鸣频率是指共鸣腔体能够发生共振的特定频率。
当一个物体的共鸣频率与声波的频率相匹配时,声音能够在物体内发生共鸣。
例如,当钢琴的琴弦与人声的频率相匹配时,产生的声音更加悦耳动听。
二、音乐音乐是由一系列有规律的声音组成的艺术形式,具有旋律、节奏和和声等要素。
它能够引起人们情感的共鸣,给人们带来愉悦的感受。
1. 音乐的元素音乐包含了多个元素,如旋律、节奏、音调和音色等。
旋律是音乐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由一系列音符按照一定的音高、音长和音符间的关系组成。
节奏是音乐中有规律的时间感,它由强弱、长短和起伏等要素组成。
2. 内容丰富多样的音乐音乐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
每种类型的音乐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形式。
音乐可以表达人们的情感、反映社会现象,也可以传达文化、历史和民族特色。
3. 音乐的重要作用音乐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可以让人们放松身心,舒缓压力。
音乐还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音乐还常常被用于庆祝活动、表达情感和传承文化等方面。
总结:声音的共鸣与音乐是探索声波特性和艺术创造的重要内容。
通过了解声音的共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声音如何在不同的物体和腔体中产生共振。
声音的共鸣实验了解声音的共鸣现象和应用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种现象,而声音的共鸣则是声音传播和产生的一种重要现象。
通过声音的共鸣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声音共鸣现象和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声音的共鸣现象声音的共鸣是指一种特定频率的声波在共振体内受到反射、干涉等作用的现象。
当声波遇到共振体时,如果其频率与共振体固有频率相近,就会共鸣发声。
这种现象在很多日常生活中都会出现,比如乐器的共鸣箱,空气柱的共鸣管等。
二、声音的共鸣实验方法1. 共鸣弦的实验:将一根细长而绷直的弦拴在两个支点上,并用激动器激动弦产生声音。
然后,将一个空杯子放在弦的某个位置上,并调节杯子的位置使其与弦处于共鸣状态。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当杯子与弦共鸣时,声音的音量会明显增大。
2. 共鸣管的实验:将一根长而中空的玻璃管竖直地插入水中,并用一个激音器在玻璃管的上端产生声音。
当改变水位,使水位与玻璃管的长度合适时,就会发现声音的音量会明显增大。
三、声音的共鸣现象及应用声音的共鸣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1. 乐器制作:乐器共鸣箱、共鸣板等结构都通过共鸣的原理来发出声音,使乐器具有独特的音色和音质。
2. 声学共鸣系统:在音响领域中,通过合理地设计共鸣腔体,可以改善音质和音量的输出效果。
3. 通信技术中的共鸣现象:在无线电通信中,通过调谐电路的共鸣来实现信号缺失的补偿和增强。
4. 声学隔音设计:通过共鸣原理,在建筑设计中可以采取合适的共鸣结构来隔音和减少噪音的传递。
在以上几个应用场景中,共鸣的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中,为实现不同的声音效果和功能提供了技术支持。
总结:通过声音的共鸣实验,我们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声音的共鸣现象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共鸣现象不仅仅是声波的传播和反射,更是一种与频率和共振体相互作用的现象。
同时,共鸣现象在乐器制作、声学系统、通信技术和建筑设计等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为实现不同的声音效果和功能提供了技术支持。
简述艺术活动中的三种审美效应艺术活动是人类创造和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其中包含了许多不同的审美效应。
审美效应是指艺术作品对人们感官和情感的影响,可以分为三种:情感共鸣、审美愉悦和思辨启迪。
情感共鸣是艺术活动中的一种重要审美效应。
艺术作品常常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引发共鸣。
当人们欣赏一幅优美的画作、听一首动人的音乐或观看一部感人的电影时,作品所传递的情绪和主题会触动观众的内心,使其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例如,看到一幅描绘自然景色的画作,人们可能会感受到宁静和平和;听到一首抒情的音乐,人们可能会被其中的悲喜情感所打动。
情感共鸣不仅让人们感受到艺术作品的美,更能够与作品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增强人们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
审美愉悦是艺术活动中的另一种重要审美效应。
艺术作品往往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通过其独特的形式、结构和表达方式,给观众带来愉悦的感受。
审美愉悦是一种感官上的享受,当人们欣赏一件美丽的艺术品时,会感到心情愉悦、放松和满足。
例如,观看一幅色彩斑斓的绘画作品,人们可能会被其中的美感所吸引,感受到愉悦和喜悦;欣赏一场精彩的舞蹈表演,人们可能会被优美的动作和舞姿所打动,感受到身心的愉悦。
审美愉悦让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得到片刻的放松和享受,提升了生活的质量。
思辨启迪是艺术活动中的又一种重要审美效应。
艺术作品往往具有深度的内涵和独特的思想触发,能够引发人们的思考和启迪。
当人们欣赏一件富有哲理和思想性的艺术作品时,作品所传递的思想和观点会引发观众的思考,开启思维的启示。
例如,阅读一篇深入探讨社会问题的文学作品,人们可能会思考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解决之道;观看一部探讨人类命运的电影,人们可能会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思辨启迪让人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能够对世界和自身产生更深入的思考,拓宽了人们的眼界和见识。
艺术活动中的三种审美效应分别是情感共鸣、审美愉悦和思辨启迪。
情感共鸣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增强对生活的感悟;审美愉悦能够给人们带来感官上的享受,提升生活的质量;思辨启迪能够引发人们的思考和启示,拓展人们的视野和见识。
声音的共鸣和回声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贯穿于我们的日常交流、音乐欣赏、自然界等各个方面。
其中,声音的共鸣和回声是声音现象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本文将详细阐述声音的共鸣和回声的概念、特点以及应用。
一、声音的共鸣共鸣是指当声波在特定空间中受到外界影响后,波的幅度增强的现象。
常见的共鸣现象有共鸣共振、共鸣嗓音等等。
共鸣的产生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共振频率与发声体的固有频率接近,并且需要有外界的激励。
首先,共鸣共振是指当一个物体以其固有频率振动时,另一个与之接触的物体也会以相同的频率进行振动。
例如,在弹奏乐器时,当以特定频率敲击乐器的共鸣腔体,共鸣腔体会发出声音并放大声音。
这种共鸣使得音乐的声音更加丰满和富有共鸣感。
其次,共鸣嗓音是指通过适当的喉咙调整和口腔空间共鸣来改变声音的发出。
当我们在唱歌时,发声体(喉咙)与共振体(口腔空间)共同振动,并通过调整共鸣腔体的形状、大小和喉咙的收缩程度等来改变声音的音色和音高。
共鸣嗓音技巧可以使歌唱更具表现力和穿透力。
二、声音的回声回声是指声波在遇到反射面后返回原处的现象。
在适当的环境下,声音会在墙壁、山峰、水面等物体上发生反射,形成回声。
回声的产生取决于声音源和反射面之间的距离,以及声波传播速度。
回声不仅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还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的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合理运用回声可以达到声学效果的改善,如音乐厅和录音棚的设计就十分考虑声音的回声。
此外,声纳技术利用声音的回声和声波传播速度的特点,用于水下探测、海底地质勘测等领域。
三、声音的共鸣和回声的应用声音的共鸣和回声不仅在音乐和声学领域中有重要作用,还在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音乐领域,共鸣腔体、共鸣嗓音的运用可以使音乐更具表现力、亲和力和穿透力。
音乐家和歌唱家通过培养共鸣腔体和喉咙的技巧,能够更好地表达情感,并将声音传递给听众。
在建筑设计领域,共鸣和回声的知识被广泛应用于演播厅、音乐厅、多功能厅等场所的声学设计。
简述艺术的审美功能艺术作为一种人类创造力的表现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功能。
它能够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激发思考,开拓想象力,丰富人们的生活体验。
艺术的审美功能在于其能够唤起人们的情感。
艺术作品通常以形象、色彩、音乐等方式表达情感,通过艺术家的创作感悟和表达,触动观众的内心,引发共鸣。
例如,一幅绘画作品中的色彩搭配、线条运用以及主题内容都能够唤起观众的情感,让观众产生共鸣,从而感受到艺术的美。
艺术的审美功能在于其能够激发人们的思考。
艺术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层的意义和内涵,通过艺术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触及观众的思考和探索。
例如,一幅抽象画作可能并不直接呈现具体的形象,但它却能够激发观众的联想和思考,引发观众对艺术家意图的思考和解读。
第三,艺术的审美功能在于其能够开拓人们的想象力。
艺术作品往往具有独特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艺术家的表达方式,激发观众的想象力,使观众能够超越现实的限制,进入一个全新的艺术世界。
例如,一部科幻电影中的特效和虚构的故事情节能够唤起观众的想象力,让观众沉浸其中,体验到不同于现实的奇妙和魅力。
艺术的审美功能在于其能够丰富人们的生活体验。
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的表达形式,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美的色彩和情感体验。
无论是欣赏一幅优美的画作、聆听一首动人的音乐、观看一部感人的电影,还是阅读一本精彩的文学作品,艺术都能够给人们带来愉悦和满足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创造力表现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功能。
它能够唤起人们的情感,激发思考,开拓想象力,丰富人们的生活体验。
通过欣赏和体验艺术,人们能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感受到艺术的美与魅力。
因此,艺术的审美功能对于个体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试论音乐审美艺术中“共鸣”的作用摘要音乐艺术作用于人的情感,它通过最直接、最迅速的艺术特色作用于人的思想。
音乐以其特有的审美获取自身的独立与完善。
本文从音乐上的“共鸣”出发,并与绘画、文学、舞蹈等其他艺术形式进行对比,说明了音乐审美艺术是在与人的交流中最容易、最直接、最迅速的让人产生情感上共鸣的审美艺术。
关键词:音乐审美艺术共鸣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人们运用美学的审美思维模式与音乐互相交融,就具有了音乐审美的功能,而音乐审美是组成音乐艺术功能的关键内容,其中就涉及到了音乐与情感之间的关系,使得音乐的审美表现为从其艺术原型出发,引起听众的共鸣,即让人通过直觉接受之后,产生某种情感上的联想,或兴奋,或悲伤,从而实现了音乐艺术上的审美。
一在音乐艺术中的“共鸣”在我们心情低落的时候,如果听到让人振奋的音乐总能让我们从不良的情绪中走出来,而我们听到悲伤的音乐时,也总会让我们黯然神伤,所以音乐对于我们的情感作用可以说是非常直接和迅速的,它影响着人的情绪、情感、性格,无需任何载体就直接深入到了人的心灵。
音乐审美艺术中的共鸣,不是简单的与其他物理现象相似或因振动而发声,也与其他艺术门类“共鸣”不一样,例如,舞蹈、绘画、文学等与人们之间的“共鸣”,是要我们经过一番思考而产生的,而音乐则是以直接、迅速的方式给人们以感性涵义的“共鸣”。
也就是说人们受音乐所表现出的情绪影响而引起相同的情绪。
音乐艺术是作曲家运用音乐的表现手段,饱含了自身丰富的情感、价值观,并将其传达给具有丰富思维与情感的人,这样音乐审美艺术中的“共鸣”就实现了。
从这一角度看,音乐艺术是音乐创作者利用音乐的旋律、节奏等将他们心灵的情感、个性以及社会价值观等通过音乐作品形式来表现,并使这些音乐艺术产生的审美与听者的情感发生共振。
所以说,从音乐的特质来说,音乐艺术与人的情感“共鸣”是其他艺术无法相比的,它能以最直接、最迅速的感性效果产生于听者的心灵中,而无需进行某种情感的转换。
音乐艺术中“共鸣”当然离不开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它对于共鸣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而在多种音乐表现方法中,节奏和旋律是其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表现手法。
从古希腊时期开始,各个时期的音乐美学思想都认同音乐艺术具有非凡的情感感染力,其中的节奏和旋律,是能使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具有本质区别的基本表现形式。
亚里士多德关于音乐表现情感时曾说:“节奏和乐调是一种最接近现实的模仿,能反映出愤怒和温和、勇敢……在倾听节奏和乐调时,我们的心情会随着它变化。
”所以,音乐中的节奏、旋律反映了我们的基本情绪,因为它能以自己优美的节奏和乐调所产生的最感人的力量浸入到我们心灵的最深处,旋律如同我们的语言,在某种程度上会让我们的情感发生很大的变化,而且它的力量比语言还要强大,它直接而又纯粹与人发生情感。
例如,当我们看一件文学作品,总要经过一番分析才会理解其内在的含义,然后才会体味到某种情感。
又如,某一幅绘画作品第一眼看上去会让我们眼前一亮,仔细观看还会发现作品中还暗含着的更深一层的含义。
再如,当你听了《绿叶对要根的情意》这首歌时,你通过那忧伤的旋律,马上就会感觉到那种淡淡的离愁和思乡的情绪。
也就是说其他艺术形式不能如同音乐一般可以直接向我们传递情感的共鸣。
二音乐艺术与其他艺术对比的情感共鸣1 音乐艺术与文学艺术之间的比照文学通过语言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也就是说文学中的语言性描述能够将生活中发生的很多事情说清楚,而音乐艺术的语言是通过它独特的声音来传达事物的细节的。
我们在生活中都有这样的体会,例如,当你看一部文学作品时,并通过声音讲它朗读出来,就会发现不同的语调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再如,一个男人温柔的对一个女人说:过马路时要小心,我们就会从中体会到某种爱意,而如果换个威胁的语气,恶狠狠地说:过马路时要小心!则会让人联想到是不是有什么事情要发生。
文学是表现语言的一种艺术形式,而我们也经常看到,为了突出文学效果,很多诗歌、散文在朗读时都要配以音乐来加强其意境。
而音乐中的“音声”同语言中的语调一样,不同的乐感、节奏、旋律会体现出它精神世界的“语言”,如塞缪尔·巴伯创造的《隐士之歌》运用音乐语言中的和声以及音调的变化,使整首歌曲通过它的音乐真正回归,使人听后在感情上得到升华,从而使欣赏者获得情感上的共鸣。
音乐艺术与文学艺术有着非常亲密的联系,文学艺术中的语言和音乐艺术中的音响,都是以声音的形式进行表现的,但它们的艺术形式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别。
文学表达情感时会有详细的文字说明,你需要深深体会才能感觉到它对你产生的情感上的共鸣。
而发于音响上的音乐却无需分析,只要你直接听到某种节奏和旋律就会感觉到那种情感上的共鸣。
音乐与语言虽然都以音声表达,但却有着很大的区别。
语言这种有声符号系统是通过人们说话实现的范围,而音乐几乎关系到了整个大自然的声音,其基本特征就在于它所表现出来的声音都会作为音乐中的意义。
在文学中,语音、语调是为表达文学内容加强的一种效果,而音声的自属性却直接与人的情感相关,并且是音乐中的主要元素。
音声的重要意义在于它的自然属性,以它为基础,才实现了音乐中的各种表现手段,从而使音乐在进行展示时,所表达出来的内容上更具想象力和个性化,也让音乐更接近人内心的情感,令人不由自主地实现情感的抒发。
如在李斯特创作的《十二首超级练习曲》中,作曲家就是用跳动的音调、明快活泼的节奏和清丽的音色,让人感到朝气蓬勃、热情洋溢,表现出音乐作品中感情的爆发。
又如,柏辽兹声乐套曲《夏夜》,音乐内在逻辑与文学的意境美相互融合,在情绪上表达了内心充满的喜悦,令听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文学语言叙述的是我们生活中发生的日常事情,它让我们觉得故事就在我们身边。
音乐中的音响只能给我们一个情感的构架,它是人类情感的共同语言,无论是用哪个国家的语言书写的音乐,对于欣赏者来说,只要音乐令我们心动,与我们内心产生共鸣,就会让我们感动,如贝多芬的音乐、李斯特的音乐、肖邦的音乐都为世界人民所共赏,所以它超脱了语言、国界,比语言从文化生活角度上来说更具有普遍性。
音乐音响艺术的审美所体现的音调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带给人们不同的心理体验,它作为文化交流的途径没有语言的局限,也就是说音乐艺术的文化传统以听觉审美为基础,是人类各种情态的深沉表达,是我们文化生活中最美的语言,正如埃米尔·施泰加所说:“音乐只是鸣响,以此安慰我们的心绪。
”2 音乐艺术与绘画艺术之间的比照音乐与绘画使用的表现手段截然不同,前文我们已经说过,音乐通过旋律、节奏等与人们的情感产生共鸣。
而绘画通过线条和色彩通过人们的视觉影响人的情感,它们在艺术活动中相通的内容,如我们在观看画展时,常会发现都会配有音乐来烘托气氛。
我们在欣赏音乐时会用明朗、柔和等词语来赞美音乐,而这些词语多与绘画相关,而且音乐中可以表现出绘画中的要素,其中绘画中的线条就在音乐中得以彰显,如肖邦创作的钢琴圆舞曲风格文雅,旋律如绘画中的线条一样流畅,使人联想起明媚的风景画,它说明了音乐与绘画间也有着很密切的关联。
音乐中的音色演奏出来后会有一种波动感,而绘画中的颜色也会有一种波动感。
其实细想,音乐中的音相与绘画中的色彩有一种对应关系,如音相中的f调,就会让人联想起颜色中的大红,让人情绪高昂,振奋。
仍然从对应角度来说,线条被用来在绘画中进行构图的,而音乐则通过旋律来张扬构思,音乐的旋律如同绘画中的画笔一样,通过音高勾画出来的线条进行音乐的绘画。
一首优美的乐曲就如一部凝固的绘画,人们会通过那动人的旋律似乎看到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使人的心灵受到振动,在感受到音乐的韵律与节奏时获得丰富情感或悲伤,或激昂,或快乐,或轻松,使人产生无限丰富的联想。
又如,肖邦的《夜曲》抒情胜最强,仿佛让我们置身在悠远清凉的宁静月夜,令听者似乎从乐曲中看到了神秘大自然的赞歌。
让我们再来看看绘画,无论它以什么形式来表现出情感性,都需要欣赏者在细细体会它的内在美之后,才能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而我们的音乐却能够以非常直接的方式,把音乐作品中包含的最美好的情感传达给欣赏者,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如我们在欣赏《清明上河图》时,若不了解历史文化,一定理解不了那些热闹的画面所代表的意义。
而音乐则不然,因为音乐的基本材料是音声,我们应用它的表现手段作用于人们的情感。
如我们在欣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时,让我们一下子就感觉到了其音乐线条非常的细腻,似乎感觉到了绘画中的温暖色彩,让我们与作曲家一起感伤,乐曲的每一个音调,都会给予我们与作曲家一样的情绪体验,而这些情感共鸣的获得,无须如同绘画一样进行线条的构图,色彩搭配,只通过音响,就可以与欣赏者产生直接的、即时的情感共鸣。
3 音乐艺术与舞蹈艺术的比照音乐艺术通过直接发自人们内心情感的音声来表达其审美艺术,从而与人们产生情感共鸣,而舞蹈的造型艺术运用了音乐的独特艺术特性来加强自身艺术的感染力。
舞蹈是通过肢体语言来表现的艺术形式,它是在音乐艺术的衬托下,激发舞者的情感,从而使舞蹈艺术达到高潮,而对于观众,也会在这种感染下实现情感上的共鸣,所以它与音乐艺术的关系密不可分。
而对于编舞者,是通过对于音乐选择的基础上编写舞蹈,实现音乐艺术与舞蹈艺术的完美相融,这种情况下才会实现最深刻的情感共鸣以及欣赏者精神上的艺术审美享受。
而究其原因,还是由于音乐艺术具有最直接、最迅速影响我们的情感并产生共鸣的独特艺术功能。
换句话说,舞蹈艺术运用音乐这个媒介,把人们不好理解的肢体语言通过音乐这种富有情感的艺术形式进行表现,提高了舞蹈艺术的感染力,在此基础上使观赏者受到感染,最终实现情感上的互动和共鸣。
三在音乐艺术审美中共鸣的重要作用音乐艺术的核心是审美,是来自于心灵的艺术,它所具有的独特情感共鸣使得我们在接受音乐时首先就以感性的方式而获得,这种音乐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就在于它可以直接进行展示出来,而无需浓重的理性思维成分,无需如文学一样由翻译才能表现它的审美,也无需如同绘画一样,理解它的历史氛围才能了解其中的含义。
“共鸣”使得音乐成为最直接、最迅速的情感作用形式。
所以说,音乐艺术审美中的共鸣运用它的乐音变化、调式、节奏和旋律,巧妙地将物性与心性完美融合,只需要我们用耳朵、用心灵来体会音乐,使我们的品质、情操受到影响,从音乐艺术的旋律美感中受到启发和熏陶,直接成为心灵化的东西。
音乐艺术的共鸣使音乐艺术更具有审美价值,正如李斯特的作品,他的作品就如同充满浓情的文学诗,又充满了绘画中最动人的色彩,它所表现出来的耀眼光茫使听者感受到心灵上的震动,这就是音乐艺术审美中的情感共鸣。
四结语综上所述,音乐艺术审美中的共鸣以它特有的方式实现着其独特的存在,并在音乐中实现了审美纵向交织的始终,它比文学、绘画、舞蹈等艺术形式更富有情感魅力,实现得更自然、更生动、更有效,对我们的情感、品行、性格产生最直接、最迅速的作用,参考文献:[1] 刘悦笛:《哲学如何剥夺艺术——当代“艺术终结论”的哲学反思》,《哲学研究》,2006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