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营养学资料-石河子大学农学院
- 格式:doc
- 大小:112.00 KB
- 文档页数:18
植物营养学一级学科
植物营养学是农学、生物学和植物科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植物获取、吸收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以及这些营养物质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其一级学科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植物营养物质:研究植物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包括它们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吸收机制、需求量、缺乏症状等。这些元素包括常见的氮、磷、钾、镁、硫等微量元素,以及对植物健康生长至关重要的微量元素。
2. 植物营养生理:探讨植物在不同营养物质供应条件下的生理反应和适应机制,包括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储存、利用和分配等过程。此外,还研究营养物质对植物生长发育阶段的影响。
3. 植物与土壤关系:考察土壤中的养分状况、土壤pH值对植物吸收能力的影响、土壤中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土壤改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 植物肥料与施肥技术:研究合理的植物肥料配比和施肥方法,以最大程度地满足植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提高植物产量和质量,同时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5. 植物与环境互动:考察环境因素(如温度、光照、水分等)对植物吸收和利用营养物质的影响,研究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策略。
这些内容涵盖了植物营养学一级学科的核心领域,旨在加深对植物营养与生长关系的理解,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并促进植物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专题综述・北方园艺2007(6):74~75
第一作者简介:王彦波(1980Ο
),男,石河子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蔬菜生理。
通讯作者:刘慧英,E Οmail :xichunzhang @ 。收稿日期:2007-02-07
赤霉素的应用研究进展
王彦波,鲜开梅,张永华,刘慧英
(新疆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园艺系,石河子832000)
摘 要: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植物生长调节剂已经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的应用。现主要阐述赤霉素的生理功能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主要应用,以利于赤霉素在农业生产中的正确使用。
关键词:赤霉素;生理功能;化学调控中图分类号:S 48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009(2007)06-0074-02 赤霉素是植物界广泛存在的植物激素,在植物内分布很广。赤霉素具有促进种子发芽和植物生长、提早开花结果等作用。被广泛用于多种粮食作物,在蔬菜上应用更为广泛,对作物、蔬菜的产量和品质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1 赤霉素的生理功能
赤霉素是一种高效能的广普性植物生长促进物质。能促进植物细胞伸长,茎伸长,叶片扩大,加速生长和发育,使作物提早成熟,并增加产量或改进品质;能打破休眠,促进发芽;减少器官脱落,提高果实的结实率或形成无籽果实;还能改变一些植物雌雄和比率,并使某些二年生的植物在当年开花[4]。1.1 赤霉素与细胞分裂和茎叶伸长
赤霉素能刺激茎的节间伸长,而且效果比生长素更为显著,但节间数不改变,节间长度的增加是由于细胞伸长和细胞分裂的结果。赤霉素还能使矮生突变型或生理矮生植株的茎伸长,使其达到正常生长的高度。像玉米、小麦、豌豆的矮生突变种,用1mg/kg 的赤霉素处理就可明显的增加节间长度,达到正常高度,这也说明这些矮生突变种变矮的主要原因是缺少赤霉素[12]。
《植物营养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Principle of Plant Nutrition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知识目标:以提高土壤肥力为中心,研究和探索土壤肥力的发生发展规律,掌握不断提高土壤肥力的技术措施;
— 1 —
(二)能力目标: 研究植物的营养特点、肥料的性质,着重研究肥料在土壤中的转化过程及施肥技术。
(三)素质目标:课程紧跟本学科的发展,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
三、基本要求
(一)了解植物营养学在保护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时的重要作用;
(二)理解农业生产过程有关的土壤条件和施肥管理措施,从而对农业生产过程的改进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三)掌握植物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弄清植物营养学的基本原理和各个肥力要素状况及其相互关系。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3学时第一节植物营养学与农业生产
知识点:
一、植物营养学的概念
二、植物营养学的作用
三、植物营养学的任务
第二节植物营养学的发展概况
知识点:
一、我国古代肥料科学的发展
二、西欧植物营养学的发展---植物营养学的建立
三、我国植物营养学的发展
第三节植物营养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知识点:
一、植物营养学的研究内容
二、植物营养的研究方法
— 2 —
本章小结
重点:植物营养学的概念、作用和研究内容
难点:植物营养学的研究方法
思考题:
作业:植物营养学是如何一步步提出的,概述其发展历程。
建议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第二章植物营养与施肥原则5学时第一节植物必需营养元素
第二节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第三节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条件
第四节施肥的基本原理
第五节植物营养特性与施肥
《植物营养学》教学⼤纲
《植物营养学》教学⼤纲
课程名称:植物营养学
课程类型:范围选修课
学时:32学时,2学分。
适⽤对象: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专业本科
先修课程:普通化学,分析化学及有机化学;植物学;⽣物化学;植物⽣理学;⼟壤学
⼀、课程的性质、⽬的与任务以及对先开课程的要求
营养物质是植物⽣长发育的物质基础。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是与⽣物、农学、资源、环境等学科有关的⼀门交叉学科,主要任务是阐明植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具体过程,以及体内营养物质运输、分配和能量转化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养分管理⼿段为植物提供充⾜的养分,创造良好的营养环境,或通过改良植物遗传特性的⼿段调节植物体的代谢,提⾼植物营养效率,从⽽达到明显提⾼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的。植物营养学是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的⼀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也是在学习了化学、植物学、⽣物化学、植物⽣理学、⼟壤学等课程之后所开设的⼀门⾻⼲专业课。
⼆、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课程的学习,掌握所学的基本理论--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转运,各种营养元素的⽣理功能,营养元素的⼟壤营养规律。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向,培养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教学重点:植物⽣长发育所必须的营养元素及其⽣理作⽤;根系吸收养分及养分在体内的转移与运输等机理;环境条件对根系吸收养分的影响;根际概念及其在植物营养上的意义;植物对养分胁迫的适应机制及其利⽤。
教学难点: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和运转机理;植物对养分胁迫的适应机制;植物的营养特性及其遗传;作物缺乏各种营养元素的外观诊断;⼟壤养分的⽣物有效性。
《作物栽培学》习题集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农学系
《作物栽培学》课程
习题集
(适用于农学、植保和资源环境专业)
农学系作物栽培教研室制定
二00九年十二月十三日
目录
第一章概论 (2)
第二章小麦 (4)
第三章水稻 (6)
第四章玉米 (9)
第五章棉花 (13)
第六章向日葵 (20)
第七章油菜 (21)
第八章大豆 (24)
第九章甜菜 (26)
第一章概论
一、名词解释
1.作物栽培学
2.作物
3.短日照作物
4.中性日照作物
5.定日照作物
6. 作物产量
7.作物群体结构
8.生育时期
9.生育期10.喜温作物
11.率叶面积指数产量12.生物学13.经济产量14.经济系数(或收
获指数)
15.光能利用
16.作物生长17.作物发育18. 营养生长19.生殖生长20.叶龄
21.耐寒作物22.三碳作物23.四碳作物24.作物生产潜力25.作物品质
26.同伸器官27.同伸关系28.长日照作物29.作物群体30.叶龄指数
31.叶龄余数
二、填空
1. 经济系数(%)=()。
2. 目前普遍采用的作物分类方法是按四大部门,即()()()()九大类别即()()()()()()()()()。
3. 农作物群体光合系统的生产性能包括下列几个因素:()()()()()。
4. 按播种密度和田间管理等,可分为()和()等。
5. 决定光合同化物质的产量有五个因素,用公式表示为:经济产量=〖《()×()×()》-()〗×经济系数.
6. 按光照强度效应,将作物分为()()()。
8. 一般说来,凡是以营养器官为主产品的作物,形成主产品的过程比较简单,经济系数()。凡是以生殖器官为主产品的作物,其经济产量的形成要经历生殖器官的分化发育直到结实成熟,同化产物转化过程复杂,经济系数()。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
教案
课程名称:土壤肥料学
课程性质:必修课
授课对象:农学、植保、园艺、林学本科专业授课部门: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资环系
2008年3月
教案(首页)
教案(章节备课)
教案(章节备课)
教案(章节备课)
教案(章节备课)
教案(章节备课)
教案(章节备课)
教案(章节备课)
教案(章节备课)
教案(章节备课)
教案(章节备课)
《植物营养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营养元素:植物体用于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完成生命周期所需的化学元素.
2、植物营养学: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3、必需营养元素:对于植物生长具有必需性、不可替代性和作用直接性的化学元素.
4、有益元素:某种元素并非是植物必需的,但能促进某些植物的生长发育.
5、被动吸收:不需要代谢能的扩散作用,离子吸收运动的方向顺电化学势梯度.
6、扩散作用:分子或离子顺化学势或电化学势梯度转运的现象.带电离子的扩散取决于电化学梯度;分子的扩散则取决于化学势梯度.
7、协助扩散:分子或离子经细胞膜转运机构(通道蛋白、载体蛋白)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势梯度的转运现象.
8、主动吸收:需要代谢能、逆电化学势梯度进行的离子转运.
9、截获:养分在土壤中不经过迁移,而是根系生长过程中,直接从与根系接触的土壤颗粒表面吸收养分.
10、质流:植物的蒸腾作用和根系吸水造成根表土壤与土体之间出现明显的水势差,土壤水分由土体向根表流动,土壤溶液中的养分随着水流向根表迁移.
11、扩散:当根系截获和质流不能向植物提供足够的养分时,在根系表面出现一个养分耗竭区,使得土体与根表产生了一个养分浓度梯度,养分就沿着这个养分浓度梯度由土体向根表迁移,这就是养分的扩散作用.
12、拮抗作用:是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能抑制另一离子吸收的作用,
13、协助作用:是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有利于根系对另一些离子的吸收.
14、营养临界期:是指植物生长发育的某一时期,对某种养分要求的绝对数量不多但很迫切,并且当养分供应不足或元素间数量不平衡时将对植物生长发育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植物营养学整理
农产品品质。目的: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 减轻环境污染。N:果实大小、色泽,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P:促进果实和种子的成熟和含磷物质含量。K:品质元素, 提高蔗糖、淀粉、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改善果蔬色泽、风味,贮藏和加工性能。③植物营养与生态环境安全:增加土壤养分、补充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调节土壤酸碱度、提高土壤生物和生化活性、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4、李比希的三大学说:①矿质营养学说:腐殖质是地球上有了植物之后才形成的。植物最初的营养物质必然是矿质元素,腐殖质只有通过改良土壤、分解产生矿质元素和CO2 来实现其营养作用。因此,矿质元素才是植物必需的基本营养物质。②养分归还学说:由于作物的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带走某些养分物质,土壤养分将越来越少,如果不把这些矿质养分归还土壤,土壤将变得十分贫瘠。因此必须把作物带走的养分全部归还给土壤。③最小养分律:作物产量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因子所控制,产量高低随最小养分补充量的多少而变化,如果这个因子得不到满足,即使增加其他的养分因子,作物产量也不可能提高。6、植物营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①生物田间试验法;②生物模拟试验法;③化学分析法;④数理统计
法;⑤核素技术法;⑥酶学诊断法7、生物田间试验法的优缺点:优点:①在田间自然条件下进行,是植物营养学科中最基本的研究方法;②试验条件最接近农业生产要求,能较客观地反映生产实际,所得结果对生产有直接的指导意义不足:①田间自然条件有时很难控制,不适合进行单因素试验。此法应与其它方法结合起来运用。8、生物模拟试验法:运用特殊装置,给予特殊条件便于调控水、肥、气、热和光照等因素,优点:有利于开展单因子的研究,多用于田间条件下难以进行的探索性试验。缺点:所得结果往往带有一定局限性,需要进一步在田间试验中验证,然后再应用于生产。主要类型:土培法、水培法、砂培法、无菌琼脂培养等9、化学分析法:研究植物、土壤和肥料体系内营养物质含量、形态、分布与动态变化的必要手段,是进行植物营养诊断所不可少的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此法应与其它方法结合运用,但手续繁多,工作量大。近十几
植物营养学
第一章绪论
1、植物营养学: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2、植物营养学的主要任务:①阐明植物与外界环境间营养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②阐明植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运输、分配和转化规律;③通过施肥手段,为植物创造良好的营养环境;④通过改良植物营养性状,提高植物的营养效率和对营养胁迫的适应性;⑤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农产品品质。
目的: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 减轻环境污染。
3、植物营养学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①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增产;②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改善品质。
N:果实大小、色泽,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P:促进果实和种子的成熟和含磷物质含量。
K:品质元素, 提高蔗糖、淀粉、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改善果蔬色泽、风味,贮藏和加工性能。
③植物营养与生态环境安全:增加土壤养分、补充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调节土壤酸碱度、提
高土壤生物和生化活性、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4、李比希的三大学说:
①矿质营养学说:腐殖质是地球上有了植物之后才形成的。植物最初的营养物质必然是矿质元素,腐
殖质只有通过改良土壤、分解产生矿质元素和CO2来实现其营养作用。因此,矿质
元素才是植物必需的基本营养物质。
②养分归还学说:由于作物的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带走某些养分物质,土壤养分将越来越少,如果不
把这些矿质养分归还土壤,土壤将变得十分贫瘠。因此必须把作物带走的养分全部
归还给土壤。
③最小养分律:作物产量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因子所控制,产量高低随最小养分补充量的多
农业资源与环境
学历:本科学制:四年招生人数:72人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农业资源与环境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宜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环保、农资等部门或单位从事农业资源管理及利用、农业环境保护、生态农业建设、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适合在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教学、科研、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规划设计和环境监测评价等工作。
主要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基础、环境科学概论、农业生态学、土壤化学分析、植物营养学、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污染治理、土壤资源利用、地质学、土地资源学、水土保持学、土地资源调查、土壤制图与调查。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植物营养概念及其重要性
一、基本概念
1、营养元素——植物体用于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完成生命周期所需的化学元素
2、植物营养——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
3、植物营养学: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二、植物营养学的主要任务
1、阐明植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具体过程
2、体内营养物质运输、分配和能量转化的规律
3、施肥手段:良好生长环境植物遗传特性手段:调节植物体的代谢,提高植物营养效率
4、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
第二节植物营养学的发展概况
一、植物营养研究的早期探索
1、海尔蒙特(Van Helmont, 1577-1644),柳条试验
2、罗伯特•波义尔(Robert Boyle)索秀尔,碳素营养学说
3、泰伊尔(Von Thaer, 1752-1832)腐殖质营养学说
4、布森高(Boussingault, 1802-1887)氮素营养学说
5、索秀尔(Saussure,1804)、伍德沃德(Wood-ward):水培试验实践的先驱.
二、植物营养学的建立和李比希的工作
1、植物矿质营养学说(1840年)
要点:土壤中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唯一的养料,厩肥及其它有机肥料对于植物生长所起的作用,并不是由于其中所含的有机质,而是由于这些有机质在分解时所形成的矿物质。
意义:理论上,否定了当时流行的“腐殖质学说”,说明了植物营养的本质;是植物营养学新旧时代的分界线和转折点,使维持土壤肥力的手段从施用有机肥料向施用无机肥料转变有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