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赔偿金的性质与处置我国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中的若干思考十公众演讲.doc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4
我国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中的若干思考(一)演讲范文</Script> ----人身伤害赔偿法律法规演变过程四川成都精济律师事务所何宁湘律师[ 前面的话]人身伤害赔偿是我国法律制度建设过程中,长期以来,在立法上、实践上以及理论上始终没有加以很好解决的咨询题。
-------------------------------------------------------------------------------- 一、我国人身伤害赔偿法律制度的建立“文革”期间,已无这方面可能性。
“文革”之后,司法工作、审判工作、立法工作逐步缓慢恢复与建立,开始研究怎么样做到起码的爱护人身权利,最高人民法院于1979年制定了《对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的意见》。
《意见》中的最后一部分,第一次作出了“赔偿咨询题”:(四)赔偿咨询题赔偿纠纷,普通应由当事人所在单位或有关部门处理。
需要法院处理时,人民法院应本着有利安定团结的精神,依照党和国家的政策法律,分清是非责任。
对有错误的要进行严肃的批判教育,责令其检查,赔礼道歉。
造成经济损失的,应负责赔偿。
如需要治疗,要酌情让损害者负担医疗费,其数额,普通以当地治疗所需医疗费为标准,凭单据给付。
真的需要转院治疗的,应有医疗单位的证明。
因养伤误工的损失,应与有关单位研究解决。
不管医疗费和养伤误工补贴,都别能超过赔偿范围。
对损坏财物的,应依照责任的大小,损坏的程度,酌情赔偿一部或全部。
对未成年子女因伤害造成他人经济上的损失,其父母应负责赔偿。
1984年8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做出了《对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咨询题的意见》,特意规定了“伤害赔偿咨询题”专题共10个条文。
其中,有两个条文是规定侵权伤害赔偿总则内容,两个条文规定特殊侵权责任,5个条文规定人身伤害赔偿,共9个条文。
由此可见,最高人民法院对人身伤害赔偿咨询题已提到一具相当的地位。
九、伤害赔偿咨询题人民法院审理伤害赔偿案件,要依法爱护国家、集体和个人的财产权益。
我国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中的若干思考(十一)_法理学论文----《工伤保险条例》与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对赔偿项目的规定比较[前面的话]关于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与最高人民法院的《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各自存在的问题以及两者之间的冲突,是在处理人身损害赔偿的重要实践问题。
笔者在《试析〈工伤保险条例〉与〈法释[2003]20号〉之间的实际适用冲突》、《试析〈工伤保险条例〉与〈法释[2003]20号〉之间的实际适用冲突(二)》等文作了基本分析,但随着这行政法规与司法解释的公布与施行的实践所遇到与出现新问题仍然很多,本文对这些问题作一讨论汇总。
--------------------------------------------------------------------------------一、《工伤保险条例》赔偿项目1、工伤或患职业病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条文所在:《工伤保险条例》-第五章工伤保险待遇)赔偿项目条文规定问题1、住院伙食补助费第29条第3款职工住院治疗工伤的,由所在单位按照本单位因公出差伙食补助标准的70%发给住院伙食补助费;经医疗机构出具证明,报经办机构同意,工伤职工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所需交通、食宿费用由所在单位按照本单位职工因公出差标准报销。
与司法解释规定的“住院伙食补助费可以参照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予以确定。
”,《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70%较低些。
这里不排除部分企业单位的出差补助高于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的情形。
2、康复性治疗费第29条第5款工伤职工到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进行康复性治疗的费用,符合本条第三款规定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整体上,康复性治疗费与司法解释的“康复费”相当,但未涉及康复护理费。
3、残疾器具费第30条工伤职工因日常生活或者就业需要,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安装假肢、矫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轮椅等辅助器具,所需费用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我国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中的若干思考(三)演讲范文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大家好!我是今天演讲的选手,我将为大家分享关于我国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中的若干思考。
近年来,我国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为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保障。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个人隐私权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平衡问题。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个人信息被广泛收集和使用,个人隐私权保护面临着新的挑战。
与此同时,一些事件可能涉及到公众利益,如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个人损害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平衡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赔偿金额的确定问题。
人身损害赔偿的核心是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但赔偿金额的确定往往成为争议的焦点。
目前,我国的人身损害赔偿标准仍然较为模糊,导致不同地区、不同案件的赔偿结果存在差异。
需要通过进一步完善赔偿标准,提高司法透明度,确保公平公正的赔偿结果。
再次,赔偿程序的简化和高效化问题。
人身损害赔偿程序繁琐、耗时长的问题依然存在。
要加快推进相关法律程序的简化,提高赔偿程序的效率,为受害人提供更加便捷的法律保障。
最后,公众意识的提高问题。
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的有效实施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
我们需要加强对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加强监督和舆论引导,形成全社会共同维护合法权益的良好氛围。
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我国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为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
然而,我们仍然面临着个人隐私权与集体利益平衡、赔偿金额确定、赔偿程序简化、公众意识提高等一系列问题。
我们要加强研究和探索,不断完善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法律保障。
谢谢大家!。
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中若干三演讲演讲一: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的意义与作用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亲爱的听众们:大家上午好!很荣幸我今天能在这里给大家做一场演讲,主题是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的意义与作用。
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作为保护人身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和作用不可忽视,今天我将从三个方面与大家分享。
首先,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的意义在于保障人身权益。
人身权益是每一个个体的基本权利,包括生命权、健康权、财产权等。
而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的出现,就是为了保障这些权益的合法享有。
例如,当某个人在道路交通事故中受伤时,法律赋予受害人通过向肇事者索赔来获得赔偿的权利,从而保障其合法权益。
相应的,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有助于平衡社会公平正义,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
其次,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的作用在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在法治社会中,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起到制约和约束的作用。
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制度,受害者可能会因为无法维权而感到绝望,而加害人可能会无视他人权益,造成更大的社会不安定。
通过建立健全的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让受害者能够获得公正赔偿,加害人则承担相应的责任,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最后,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的意义在于促进法治文明的发展。
法治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准则,也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必由之路。
而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作为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完善与发展有助于推动法治文明的进步。
通过立法、审判和执法的综合力量,形成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保障人们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提高人民的法律意识,加强国家治理能力,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
总结一下,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的意义在于保障人身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法治文明的发展。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我们应当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谢谢大家!演讲二: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的现状与挑战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亲爱的听众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的现状与挑战。
论我国的死亡赔偿金制度[摘要]生命权是自然人的一项根本的人格权,死亡赔偿金制度作为保护生命权的重要措施,一直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死亡赔偿制度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我国死亡赔偿法律制度的现状与不足,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以期能够有助于我国死亡赔偿金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死亡赔偿金;赔偿标准;继承丧失说一、死亡赔偿金的内涵及性质死亡赔偿金是我国人身损害制度的一个特有的概念,是指死者因他人致害死亡后由加害人给其近亲属所造成的物质收入损失的一种补偿。
关于死亡赔偿金的性质,学界一直众说纷纭,目前主要有以下观点:(一)精神抚慰说该说认为,死亡赔偿金是对与死者有关的近亲属的精神损害的赔偿,是对死者近亲属精神上所受痛苦的抚慰,并认为:“该赔偿金在现实中不仅承担着对精神上以及肉体上的痛苦进行抚慰的功能,而且能够减少证明具体损害的困难,提高损害赔偿数额”。
但是,依此观点,如果死者在没有近亲属的情况下,就没有了精神损害,也就不存在赔偿问题,侵害人就不负有赔偿责任。
(二)扶养丧失说我国杨立新教授持此观点,该说认为由于受害人生命的丧失,导致其生前依法所扶养的被扶养人丧失了扶养费的供给来源,遭受财产损害。
因此,侵权人赔偿的内容应该是支付死者生前所扶养人的扶养费。
这也就意味着在死者没有受其扶养的人的情况下或者死者自身为未成年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等需要他人扶养的人,赔偿义务人就不承担该项责任。
(三)继承丧失说我国张新宝教授坚持这一观点。
该说认为侵害他人生命致人死亡,不仅生命利益本身受损害,而且造成死者在正常的余命年岁内的收入的丧失,则作为受害人的法定继承人未来可以取得的财产因加害人侵害行为而减少,对于这种损害应当予以赔偿。
依照继承丧失说,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范围为因受害人的死亡而使其继承人丧失的预期可得利益。
在我国学界,大多数学者坚持“继承丧失说”。
二、我国死亡赔偿金制度仍值得思考的一些问题(一)死亡赔偿金额偏低曾经在中国青年报刊登的《中国公民死在国外赔偿高?——韩国爆炸案引发国内死亡赔偿标准讨论》一文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在韩国冷库爆炸案中,中国人均获赔195万元。
死亡赔偿金的性质与处置——我国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中的若干思考(十)演讲精品范文四川精济律师事务所何宁湘律师[前面的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为“《解释》”或“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于XX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已有半年多了,尽管施行时间还非常短,《解释》试图表现我国人身损害赔偿的各种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不统一的意图,但也许事与愿违,目前《民法通则》、《国家赔偿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外海上人身伤亡案件损害赔偿的具体规定(试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或司法解释处于相同有效,并相互交叉适用的状态。
对于这种状态,不论是寻常百姓,还是法律职业者学时都感到适用的困惑,这种困惑往往会给当事人带来其权利被法律规定的冲突所淹没。
如案例,笔者同学牛某1998年被所在企业开除,由于企业未将开除决定送达本人,两年后的XX年12月方得知其消息,牛某到市劳动部门买一个关于劳动仲裁的小册子,学习了小册子中所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17号)》“第二十三条当事人应当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六个月内,以书面形式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当事人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超过前款规定的申请仲裁时效的,仲裁委员会应当受理。
”,便于XX年5月申诉到劳动仲裁委员,后被该劳动仲裁委依据《劳动法》(1995年1月1日施行)“第八十二条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
仲裁裁决一般应在收到仲裁申请的六十日内作出。
对仲裁裁决无异议的,当事人必须履行。
”的规定,以超过申诉期限为由被驳回申诉。
而该《条例》至今未失效(见中国法院网 :///flwk/show1.php?file_id=17631),依据劳动法的规定,其申诉期限确已超过60天,但《条例》规定的六个月期限却至今未作修正,《条例》系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其法律效力仅次于《劳动法》,而6个月与60天的差异的结果却导致牛某的不服企业开除决定的申诉权、诉讼权均被法律规定的冲突“所误”,更为糟糕的是牛某的社保也自被开除之日所停止。
我国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中的若干思考(八)演讲范文我国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中的若干思考(八)演讲范文精选4篇(一)尊敬的评委、亲爱的观众: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我国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中的若干思考。
人身损害赔偿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法律制度,它关系到每一个公民的人身安全和权益保护。
在我演讲的时间有限,我将从两个方面来分享我的思考。
首先,我国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虽然我国已经确立了人身损害赔偿的法律制度,但是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赔偿标准不够明确。
当前,我国的人身损害赔偿以精神损害赔偿为主,但是在具体的赔偿标准上,缺乏具体的量化规定,导致赔偿金额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其次,赔偿程序繁琐。
目前,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需要通过民事诉讼程序来解决,程序复杂,耗时长,给受害人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因此,我建议进一步细化赔偿标准,确立合理的赔偿金额,并简化赔偿程序,提高受害人的赔偿效率。
其次,加强人身损害赔偿的法律宣传和教育。
人身损害赔偿是一个相对复杂的法律问题,很多人对于自己的权益和应该获得的赔偿了解不足。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公众的法律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和知识水平。
可以通过开展法律讲座、制作法律宣传片等方式,向广大公众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加强受害人的维权能力。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法律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受害人提供更加优质的法律帮助。
总结一下,我国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同时也需要加强法律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知识水平。
只有健全的法律制度和广泛的法律宣传,才能更好地保护人身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谢谢大家!我国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中的若干思考(八)演讲范文精选4篇(二)在我国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中,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思考和改进。
首先,对于人身损害赔偿的标准和计算方法需进一步明确和细化。
目前我国的人身损害赔偿标准主要基于医疗费用、护理费用、残疾赔偿金等经济损失进行计算。
死亡赔偿金的性质与处置——我国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中的若干思三篇文章一:死亡赔偿金的性质与处置——我国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中的若干思考我国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中,死亡赔偿金是一项重要的法律规定。
它是对因他人过错导致死亡的被害人及其家属进行经济补偿的一种方式。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死亡赔偿金的性质与处置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死亡赔偿金的性质。
据我国人身损害赔偿法规定,死亡赔偿金是一种经济赔偿,旨在弥补因死亡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它包括被害人的丧葬费、抚恤金以及扶养费等。
然而,死亡赔偿金不仅仅是经济赔偿,它还具有一定的道义和精神赔偿的成分。
因为死亡的发生不仅给被害人家庭带来了经济上的损失,更重要的是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精神痛苦和心理创伤。
因此,在确定死亡赔偿金的数额时,应该充分考虑到被害人家属的精神损失,给予适当的赔偿。
其次,死亡赔偿金的处置。
根据我国人身损害赔偿法的规定,死亡赔偿金应当由被害人的近亲属享有。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和监管机制,死亡赔偿金的处置存在一些问题。
有一些案例显示,被害人家属在获得死亡赔偿金后,由于缺乏理财和投资的知识,导致赔偿金的使用不当和浪费。
为了保护被害人家属的合法权益,应该建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对死亡赔偿金的使用进行监督和管理,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总之,死亡赔偿金在我国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在确定死亡赔偿金的数额时,应该充分考虑到被害人家属的精神损失,并给予适当的赔偿。
在死亡赔偿金的处置方面,应该建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对赔偿金的使用进行监督和管理,保护被害人家属的合法权益。
文章二:死亡赔偿金的性质与处置——我国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中的若干思考我国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中,死亡赔偿金是一项重要的法律规定,旨在对因他人过错导致死亡的被害人及其家属进行经济补偿。
然而,死亡赔偿金的性质与处置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思考。
在人民法院的审判实践中,侵权案件一直是与婚姻家庭案件处于前列地位的重要类型,在侵权案件中,人身损害赔偿案件显得更为突出。
而我国法律对于侵权的立法却较为简略,长期以来只有一部《民法通则》在第119条规定:“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废者生活补助费等费用;造成死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者生前扶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等费用”,赔偿范围明显过窄,人的基本生命健康权得不到合理合法地保障。
虽然在后来陆续出台的《国家赔偿法》、《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中有了各自规定,审判实践中也有参照的标准,但因涉案原因不同而赔偿标准不一,这显然有悖于法制统一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让寻常百姓和法律职业者备感困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的出台解决了这一问题,无论是侵权责任的确认、赔偿的范围与标准都作了可操作性地统一,对于审判实践具有重大意义。
《解释》虽对死亡赔偿金的性质作了确立,但在《解释》施行一年多之后,社会各界对死亡赔偿金的性质认识尚未统一,审判实践中仍有不同的操作。
本文试图对死亡赔偿金的性质认定与处置问题作粗浅的分析,只想让大家的看法统一起来。
一、死亡赔偿金的性质演变过程死亡赔偿金历来备受冷落,适用不一。
1、《解释》出台之前,《民法通则》第119条规定:“造成死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者生前扶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等费用”,虽然也是赔偿性质的规定,但起来我们可能都算过,一个人伤了,可能获赔几万元、几十万元,而如果死了,其亲属却只能得到非常少的赔偿数额,所以社会上曾流行“要撞就撞死,撞不死麻烦太大了”这样的话。
119条的规定有明显瑕疵,一是莫视生命权,人的价值被扭曲,二是死亡只是给予象征性的补助,根本无赔偿之说。
2、1991年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现已失效)37条第(八)项规定了死亡补偿费的计算标准,这里提出了死亡应给予赔偿,是死亡补偿费。
三一文库()/演讲稿范文/演讲稿我国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中的若干思考(二)演讲范文/----相关司法解释、法律规范四川成都精济律师事务所何宁湘律师[前面的话]人身损害赔偿是我国法律制度建设过程中,长期以来,在立法上、实践上以及理论上始终没有加以很好解决的问题。
*着重介绍在我国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中的若干思考(一)中未列出的、相关司法解释与法律规范。
--------------------------------------------------------------------------------一、人身损害赔偿的相关司法解释1、相关司法解释、司法文件1993年8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1998年8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2001年1月10日(2001-01-21施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2002年7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刑事案件被害人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问题的批复》1988年10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雇工合同应当严格执行劳动保护法规问题的批复》2000年12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的规定》1994年10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铁路运输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1990年4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2、现行有效相关司法解释、司法文件节录及说明:(1)《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与《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主要规定的是经济赔偿与精神损害赔偿。
(2)人民法院不受理“被害人就刑事犯罪行为单独提起的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
法释〔2002〕17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刑事案件被害人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问题的批复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你院云高法〔2001〕176号《关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被害人就刑事犯罪行为单独提起的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的请示》收悉。
我国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中的若干思考(三) ----法释[2019]20号司法解释的主要特点四川成都精济律师事务所何宁湘律师[前面的话]人身损害赔偿是我国法律制度建设过程中,长期以来,在立法上、实践上以及理论上始终没有加以很好解决的问题。
不论人们对当今司法解释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意见,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严肃的质问、广泛的讨论以及深刻的思索。
2019年12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它是在我国制定民法典侵权行为法的过程中出台,它受到了法学界与司法界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这天无疑是我国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发展的一个具有重要意义日子。
本文着重讨论法释[2019]20号司法解释的正面的主要特点。
--------------------------------------------------------------------------------一、解决了人身损害赔偿的基本方法和规则,补充了侵权责任立法的部分空白1、扩充了《民法通则》第130条的共同侵权责任理论,填补了共同危险行为。
2、违反未尽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行为,创立了补充责任。
3、明确了教育机构对学生伤害事故为违反法定义务的过错责任,而不具有监护义务责任。
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本身只是一个规章,在民事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中本不能适用,而今司法解释对教育机构责任性质作了界定,实质是将有关学生伤害事故进行了规范化,具有直接的审判实践性与可操作性。
4、明确规定了法人或其他组织责任、雇主责任、定作人指示过失责任、义务帮工的损害赔偿责任、物件致人损害责任、制止侵权的补偿责任等。
5、工伤事故责任。
明确了在发生工伤事故后,请求用人单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应当告知按《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处理。
并不能再通过民事诉讼获得双重赔偿,实际上是将工伤排除到一般民事损害赔偿之外,以社会保障系统或未参保企业、单位来承担赔偿,这样作法对劳动者十分有利。
死亡赔偿金的性质与处置——我国人身损害赔偿法
律制度中的若干思考(十)
在我国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中,死亡赔偿金是指因他人的过错行为导致人的死亡,对受害者的家属进行的赔偿。
它是一种特殊的赔偿金,在性质上与其他赔偿金有所不同。
首先,死亡赔偿金是一种经济赔偿。
它的目的是为了弥补受害者家属因死者的离世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这些损失包括丧葬费用、丧失赡养费、丧失抚养费等。
因此,死亡赔偿金具有明确的经济性质。
其次,死亡赔偿金是一种非财产性的损害赔偿。
虽然死亡赔偿金是以金钱形式给予受害者家属的赔偿,但其目的并非在于补偿财产损失,而是主要为了弥补精神上的损失和身心上的痛苦。
因为死亡是一种永远无法挽回的损失,金钱赔偿只能起到一定程度的安抚和补偿作用。
再次,死亡赔偿金的处置方式需要谨慎处理。
受害者家属可以通过民事诉讼或协商达成赔偿协议来获取死亡赔偿金。
然而,在具体的赔偿金额上,需要根据受害者家属的实际损失情况、被告方的过错程度、社会公平等多种因素进行判断和裁定。
此外,死亡赔偿金的分配也需要注意平衡各方利益,以确保受害者家属能够获得公正合理的赔偿。
总之,死亡赔偿金在我国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中具有特殊的性质和处置方式。
明确其经济性质、非财产性质以及谨慎处理其处置方式,有利于保障受害者家属的合法权益,并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实现。
我国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中的若干思考(十一)演讲范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我国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中的若干思考。
人身损害赔偿是一个与人民生命、健康密切相关的法律领域,关乎每个人的利益和权益。
近年来,我国的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亟待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想提到的是赔偿标准的不足。
目前,我国的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主要以“赔尽可能”为原则,但具体的赔偿标准并不明确,导致赔偿金额不够公正和合理。
在实际操作中,赔偿金额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受害人的年龄、职业、收入等,缺乏统一的标准。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公正、合理的赔偿标准,以确保人身损害赔偿能够真正起到保护和补偿的作用。
其次,我认为需要加强对人身损害赔偿的教育和宣传。
由于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的复杂性和专业性,很多人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不足,甚至存在误解。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如学校、媒体等,加强对人身损害赔偿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让每个人都能够了解自己的权益和责任。
第三,我认为要加强人身损害赔偿的执法力度。
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执法不力的问题。
一方面,一些受害人由于知识不足,难以维护自己的利益;另一方面,一些赔偿责任方未能履行赔偿义务。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人身损害赔偿的执法力度,确保法律的落地生根,让每个人都能够在法律的保护下享受到应有的赔偿权益。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在完善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其他领域的配套政策。
比如,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减少食物污染对人身健康的损害等。
只有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人身损害事件的发生,才能真正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
总结来说,我国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的完善仍有一定的空间。
我们需要建立科学、公正、合理的赔偿标准,加强对人身损害赔偿的教育和宣传,加强执法力度,以及加强其他相关领域的配套政策。
死亡受害人近亲属的逸失利益按收入损失计算,即按代表死者生前综合收入水平的年收入标准计算,被扶养人生活费在计算上被收入损失吸收。
因此,收入损失之外不再重复赔偿被扶养人生活费。
鉴于民法通则、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中均有被扶养人生活费的赔偿项目,为使司法解释与立法保持一致,解释以分解的方法对继承丧失说的收入损失赔偿作了技术处理,即将收入损失分解为人均可支配收入及被扶养人生活费两个部分[2]。
这样,司法解释通过技术处理,间接地解决死亡赔偿金作为按份承继、非亲属被扶养人与非第一顺序继承人无法得到救济的问题。
因此,对于有死亡赔偿金与被扶养人生活费赔偿项目的情形下,被扶养人实际得到了相对的救济,死亡赔偿金就可以按遗产进行处置。
如果死者生前就没有直接供养人或扶养人的情形,问题实际不存
在。
对于是否可以直接用死亡赔偿金偿还死者生前债务,这应当不是个问题。
对于死者生前债务,首先要解决赔偿权利人与债权人之间的关系,即必须先认定赔偿权利人是否有偿还死者生前债务的义务,如果有此义务,即使没有得到分文赔偿,此义务依然存在,与死亡赔偿金是否存在、多寡没有直接的关系。
如果赔偿权利人有偿还死者生前债务的义务,但又不履行其义务,债权人只能提起诉讼来解决,但债权人无权主张赔偿权利人用死亡赔偿金来偿还债务,理由:一是,死亡赔偿金获得与偿还死者债务是两个不同的法律关系;二是,至于用什么款项支付,那是执行问题,而不是诉讼中审判的内容,当然债权债务纠纷案件当事人自愿达成和解的除外,但以不能损害其他非债务义务人的赔偿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为前提的和解协议方有效合法。
参考文献:
[1]、杨立新、朱呈义、蔡颖雯、张国宏著《人身损害赔偿--
以最高人民法院人身损害赔偿解释为中心》(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
[2]、陈现杰《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人民司法》2004年第2期
[3]、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贯彻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意见
[4]、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精神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
[5]、何宁湘《我国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中的若干思考(一)》
[6]、何宁湘《我国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中的若干思考(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