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云晓谈教育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6
让人人成功是最好的教育孙云晓请问谁不需要成功?毫无疑问,青少年特别渴望成功!问题在于,成功只是少数人的特权还是每个人的权利?在应试教育依然猖獗的今天,什么样的教育能让人人获得成功?上海闸北八中长达20年之久的丰富实践已经充分证明,让人人成功的成功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和方法。
成功教育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可以改变学习困难学生的命运,而是能够为所有学生获得幸福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认识成功教育的真谛。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没有教育观念的转变,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而教育观念体系中学生观和教育观的转变是关键。
教育的第一特性就是生命性,教育面对的是活生生的生命,其神圣职责就是发展生命潜能、提升生命价值,这既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也是教育的现实追求。
这是我近日读姚伟教授《儿童观及其时代性转换》一书最深刻的启示,并由此来深入反思成功教育。
上海闸北八中曾是一所典型的薄弱初中,被叫做“垃圾学校”,凡是学习不好的小学毕业生,就到这个学校来上学,有一年来的留级生占38%左右。
说句实话,所谓薄弱学校的出现就是病态教育的集中体现,这里的学生大都被应试教育摧残得遍体鳞伤,这样的学校叫医院或许更为恰当。
成功教育的探索者们就像汶川大地震中的志愿者一样,勇敢地踏上了拯救生命的风雨历程。
在我为闸北八中写的长篇报告文学《唤醒巨人》中有这样一段描写: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刘京海收集了几千万字的国内外相关教育资料。
一天下午,他在课题组会议上分析道: “如果让我们回想一下自己以及孩子成长的经历,就不难发现,孩子天生都是喜欢读书的。
每年开学,一年级新生都是高高兴兴进校门的。
随着考试的出现,考试不及格者就在所难免,而只要有考试总有人的成绩排在最后。
当这个现象反复出现在某一个孩子身上时,孩子的自卑感就会上升,自信心就会下降,他就会表现出对学习的厌恶和抵触。
北京市的调查也表明,初中生厌学比例超过70%。
归根结底,学习反复失败是差生的主要表现,也是产生厌学情绪的主要原因。
孙云晓:教育孩子就是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一个习惯记者(以下简称记):有位母亲说,我的孩子真讨厌,坏毛病太多了,不爱写作业、贪吃、乱花钱、整天黏着电视……我都说八百遍了,他就是不改。
孩子则抱怨说,我妈真烦人,整天唠叨个没完,她只要一动嘴唇,我就知道她要说什么,因为她天天都说一样的话。
而在采访中,我也惊讶地发现,许多父母都对孩子唠叨一样的话:别看电视了,快写作业!你要是考不上好中学,怎么考上得好大学?上不了好大学,以后怎么找好工作?没有好工作,你就等着喝西北风吧!等等。
这样的话说一两遍尚可,说多了就变成了噪音,孩子不仅不爱听,还容易情绪混乱信心崩溃。
家长明明是想教育孩子,却换来这样的结果。
您说,这是为什么?孙云晓(以下简称孙):实际上,没有一个孩子不想成为好孩子,也没有一个孩子不想好好学习。
孩子学习不好一定是碰到了困难,他需要的是家长具体有效的帮助,而不是唠叨、训斥。
所以我给家长们一个忠告,就是“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一个习惯”。
其实,如今很多父母已经开始重视孩子的习惯培养了,可是为什么效果不明显呢?原因是许多父母把习惯培养当成了说教,而忽略了习惯培养的根本途径是坚持不懈的行为训练。
换句话说,习惯培养是一套科学的教育方法,需要按照其规律来做才会见效。
习惯培养,关键走好这六步记:请您说说这套科学的教育方法,它一定会给家长朋友们很大的帮助。
孙:习惯培养的第一步――提高认识。
也就是说,引导孩子对养成某个习惯产生兴趣。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所谓的好孩子,一定是有好习惯的孩子;而所谓有问题的孩子,一般都是坏习惯较多的孩子。
一个好习惯有可能帮助孩子走向成功,而一个坏习惯则可能使孩子失去发展的良机。
在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件真事。
2003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外语听力成绩首次计入总分。
虽然外语考试14:00正式举行,但为了保证听力测试的效果,教育主管部门明确规定:“考生必须在13:45前进入考场,利用这一段时间进行调试收音机和试听等工作,13:45后禁止考生入内。
少年儿童研究2012.0219教育感悟321:从本质上说,父亲是帮助剪断母亲和孩子之间情感过于依赖的脐带的人,也就是说,父亲的重要使命就是让孩子从母亲的依赖关系中分离独立出来。
男孩有了父教更像个男子汉,而女孩有了父教更有自立精神,这就是父教给予孩子的特别营养,所以仅有母爱是不够的。
教育感悟322:英国诗人乔治说过:“一个父亲胜于100个教师。
”父母亲的性格特征不同,他们给孩子性格造成的影响也是迥异的:母亲给予孩子更多的是细腻的母爱;而父亲给孩子的则更多的是粗犷的父爱,鼓励孩子勇于探索、独立克服困难,有助于在孩子个性中形成积极进取、果敢坚毅、稳定成熟的特质。
教育感悟323:某日,一位保洁女工来我办公室浇花。
她站在花前却与我聊起在农村老家的两个孩子,儿子初二,女儿上小学三年级,学习不好让她担心。
她说要挣钱为孩子请补课老师。
我送她一本谈“每个孩子都可以成功”的书,忠告说,对于和父母分离的孩子来说,最需要补的不是知识而是亲情。
教育感悟324:夫妻关系是家庭中最重要的关系,自然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最重要的保障。
夫妻的行为和彼此之间的关系,成了每一个孩子必读的第一本书,以至于这种影响深远,终身难以改变。
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是孩子成长中的两条生命线。
夫妻关系往往决定着亲子关系,进而影响到师生关系。
教育感悟325:轻易满足孩子的要求,表面上看是爱孩子,其实是一种伤害。
显然,孩子的许多要求是不尽合理的。
因此,对孩子施以延迟满足的训练,是培养儿童健康人格的重要原则和方法。
具体说来,就是合理的要求可以满足,也可以分阶段满足,而不合理的要求需要一个父亲胜于100个教师——孙云晓教育感悟(321-340)文/孙云晓少年儿童研究2012.0220拒绝,并且说明理由和坚持到底。
教育感悟326:骂粗话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可能是一种情绪发泄,但是,时间久了会成为习惯。
孩子越大,简单生硬的禁止效果越差,明智的做法是理解、引导和替代。
当孩子骂粗话时,首先允许孩子说出不满或愤怒的原因,与其分析是非曲直,建议他为了维护自身的形象用文明语言替代粗话。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孙云晓惩罚绝不是体罚,惩罚的前提是尊重。
现在社会上流行着一种无批评教育,似乎对学生多加鼓励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我的观点恰恰相反,我认为,无批评教育是伪教育,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是缺钙的教育,是危险的教育,因为经不住批评的孩子是脆弱的。
对父母和老师来说,一定要在必要的时候对孩子说不,并坚持到底,这是孩子成长的人生路标。
因为孩子如果没有接受过惩罚,也就学不会承担责任。
惩罚绝不是体罚,惩罚的前提是尊重。
我一直在强调,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在提倡表扬、奖励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夸奖、表扬孩子,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表面上的,如果仅仅是害怕引发孩子的极端行为与举动,而一味地姑息孩子犯下的错误,这将会酿成大错,因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无批评教育是伪教育长期以来,中国教育界在反思尊重学生的过程中,又走进了重表扬轻批评的误区,甚至出现了所谓的“无批评教育”。
的确,教育以表扬为主,正面引导,这是符合人的成长规律的。
但是,以表扬为主,并非以表扬为惟一的全部的方法。
教育是讲究分寸的,适当为佳,过之或不及均不能取得理想效果。
我们需要看到,与表扬相对的批评,与奖励相对的惩戒,对于每一个人尤其是成长中的学生具有特殊的意义。
有一个学生干部贾华威(化名)带头嘲讽、打击某位同学,使该同学处于孤立的境地。
然而,贾华威在班里很有威信,颇得师生赏识,几乎从未有人批评过他。
那么,如何处理他的错误行为呢?可以说,在学校里这一类学生干部并不少见。
如果对其行为视而不见,或者轻描淡写地提醒一下,是不可能起什么作用的,而这往往是一些爱才心切的教师的选择。
其实,贾华威的行为是出自极其恶劣的心态,尽管它在贾华威身上仅仅是个嫩芽,却是一种邪恶的生长。
关于这一点,前苏联著名电影《丑八怪》(又名《稻草人》)揭示得淋漓尽致。
一个一心想当英雄的学生干部,见义勇为保护一个转学来的丑女孩。
可是,当丑女孩因感激他而代其受过之时,当同学们因误解而一时无法原谅丑女孩时,他居然带头折磨丑女孩。
少年儿童研究2011.0117教育感悟61:考上名牌大学是成功的标志吗?当然是,却不是唯一的标志,更不是最重要的标志。
因为人是千差万别的,基础不同,环境不同,优势不同,爱好不同,所以,成功的最重要标志是走适合自己的道路并且获得幸福。
教育感悟62:世界一切发展都是人的发展。
被称为“经济学的良心”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说:发展就是自由。
这可谓精辟之语。
毫无疑问,教育是促进人发展的事业,而发展的目标是自由。
是否有利于人获得尊重和自由,是评价教育好坏的根本标准。
实际上,儿童最需要自由却往往最缺少自由。
教育感悟63:在人的所有能力中,生存能力是第一位的。
一位访问过100多个犹太家庭的博士与我讨论教育问题。
她说犹太家庭最重视孩子的生存能力,女孩12岁前务必学会做家务,男孩12岁务必养成责任感,同时要从小学会赚钱。
显然,生活能力应当成为儿童第一课。
教育感悟64:人才成长的规律证明这样的观点是正确的:再穷不能穷教育,再富不能富孩子。
欧美国家教育富二代的核心方法就是穷养,即你再富有也不能享受特殊待遇,照样需要打工和独立。
其实,富养孩子不是恩赐而是剥夺,剥夺了他体验正常人生的权利和机会,而这恰恰使他失去了幸福人生的基础。
教育感悟65:意大利笫一位医学女博士蒙台梭利的蒙氏教育法,有可能被功利化变成蒙人的教育。
比如,蒙氏教育的理论基础——形式训练理论,早被证明是有严重缺陷的,却被奉若神明似乎无所不能。
蒙氏教育要求教学过程应避免奖惩、机械记忆、大量作业等传统方式,倡导混龄编班,却往往被忽视。
教育感悟66:常常听到一些中小学的领导说,他们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未来世界的领军人物。
如同过去流行的观念:“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我对此深表怀疑。
试想一下,如果士兵只想当将军而不想当士兵,这样的军队一——孙云晓教育感悟(61—80)文/孙云晓培育灵魂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少年儿童研究2011.0118定是危险的军队。
少年儿童研究2011.0316孙 老 师 说儿童没有问题是最大的问题——孙云晓教育感悟(101—120)教育感悟101:人的创造性从质疑开始,因此要从小鼓励孩子提出问题。
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孩子没有问题是最大的问题。
我同意心理学家张梅玲教授的判断:没有问题就没有创造,也没有个性。
显然,只有宽容幼稚和失败,鼓励童言无忌,孩子才会敢于质疑学会探索,而这是真正的学习。
教育感悟102:小学生作文成人化是儿童失语的现象,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强大的成年人媒体把童年挤得扁扁的,甚至如波茨曼所说已经出现“童年的消逝”;二是应试教育的标准化考试是成年人思维导向,使儿童不敢有儿童视角和语言;三是独生子女生活在成年人当中,缺乏同伴的交流。
童年需要捍卫。
教育感悟103:儿童撒谎反映认知能力提升可能是事实,但并不等于越会撒谎成长得越好。
多伦多大学教育专家研究发现,2至16岁的试验参与者大多会说谎,说“最完美谎话”的儿童,其认知能力是最好的,因为他们具备了“执行功能”。
这是一个具有危险诱惑力的结论,实际上,认知的更高水平是诚信。
教育感悟104:儿童教育离不开细节的指导。
与广州市文德路小学校长郑伟仪聊天,她说该校培养学生养成“三个一”的好习惯,即手指离笔尖一寸远,胸口离桌子一拳远,眼睛离桌面一尺远。
在家庭和学校都应如此,如养成习惯会终身受益。
第一有益健康发育,第二有益聚精会神,第三有益坐姿优美。
教育感悟105:学生假期的意义在于过一种不同于学校的生活,因为学校生活是有局限的天地,容易封闭学生的视野。
因此,让孩子多一些社会实践和自然探险是需要的。
卢梭说:“还有什么方法比把儿童当作永远不出房门、时时刻刻都有人左右侍候的人来培养更荒谬的呢?”父母们要敢于让孩子吃苦。
教育感悟106:孩子是在体验中长大的,我们不能代替孩子成长,就不能代替他们体验。
要体验就需要面对风险。
卢梭说:“问题不在于防他死去,而在于教他如何生活。
”他认为:“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就是年岁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对生文/孙云晓少年儿童研究2011.0317活最有感受的人。
孙云晓好的生活才是好的教育观后感摘要:一、引言二、孙云晓好的生活观解读三、好的生活与好的教育的关系四、如何实现好的生活与好的教育的结合五、结论正文: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阅读了孙云晓的《好的生活才是好的教育》一书,深感他的观点深入人心。
孙云晓先生在书中强调,好的生活才是好的教育,这为我们反思现代教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孙云晓认为,好的生活不仅仅是指物质生活的丰富,更是指精神生活的充实。
这种生活观对孩子的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好的生活能够让孩子在愉快的环境中成长,从而培养他们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其次,好的生活能够提供给孩子更多元化的学习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面对挑战,解决问题。
最后,好的生活能够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同情心、有自主能力的个体。
好的生活与好的教育是相辅相成的。
好的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孩子的品格和能力。
而好的生活,正是孩子品格和能力成长的土壤。
在孩子的生活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缺一不可。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基石,父母的作用至关重要;学校教育是孩子成长的阶梯,教师的责任重大;社会教育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社会的参与不可或缺。
那么,如何实现好的生活与好的教育的结合呢?首先,父母要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关心他们的生活需求,为他们提供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
其次,学校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让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能够在生活中得到应用。
最后,社会要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总之,孙云晓先生的观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们重新审视教育和生活的关系。
好的生活才是好的教育,这是对孩子全面发展的最好保障。
孙云晓忠告天下父母:这4种做法会毁了孩子孙云晓忠告天下父母:这4种做法会毁了孩子孩子在12岁之前,特别需要父母陪伴。
如果你的孩子没有朋友,比考试不及格还严重。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把早期教育变成了早期摧残。
对孩子“第二次断乳期”的呵护与疏导不容忽视。
人物小传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著有《拯救男孩》《好方法教出好孩子》《教育就是以爱育爱》《爱孩子要敢于说不》《美好习惯决定美丽人生》《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感动》《与孩子一起成长》《忠告天下父母》等。
孙云晓认为,孩子是研究大人的专家,家长该学会用“大耳朵小嘴巴”和孩子沟通。
他和阮梅合著的《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孩子—当代未成年人心理危机调查》一出版就受到各界的高度关注。
2011年春天,孙云晓接受记者专访,指出广大家长教育孩子的几大误区,并介绍了自己教育女儿的经验。
误区一把孩子交给隔辈人和保姆带现在,很多家长都意识到“亲子关系”的重要性,但一些家长不知道如何做。
孙云晓:我国有3亿多未成年人,他们最弱的地方是心理,而产生心理危机最重要的原因是亲子关系出现问题。
亲子关系实际上是未成年人安全感和幸福感最重要的保障,凡是发生心理危机的未成年人,绝大多数和父母的关系非常糟糕。
陪伴很重要,缺少陪伴也是孩子产生心理问题的源头,但很多父母却没有这个意识。
孩子在12岁尤其是6岁之前,很需要父母的陪伴。
父母能不能和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现在,很多父母因忙于工作而把孩子交给长辈或者保姆,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
父母的责任是没有人可以替代的,再忙碌的父母也要尽可能多地陪伴孩子,错过6岁前最重要的阶段,亲情将难以弥补。
有一对搞市场营销的夫妻,常年起早贪黑忙得不可开交,几乎很少有时间陪女儿,常常是每天晚上回到家亲亲女儿就睡了。
三宽教育孙云晓的教育从尊重孩子开始讲座的笔记
在讲座上,我时时可以感受到孙老师对于青少年儿童的信任和关爱,感受到他对当代教育深刻的忧虑和反思,让人不知不觉与之产生共鸣。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孙老师的这一观点一直贯穿全书,也一直贯穿在他对女儿孙冉的教育之中。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越来越认同这一观点。
演讲者提到了要尊重孩子的权利。
只有被人尊重,孩子才可能获得自尊,并可能学会尊重别人。
所以,我们成年人应当保护孩子的权利意识,给孩子足够的尊重。
尊重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隐私权。
而在现实生活中,孩子的这些权利常常被大打折扣,他们的权利时常受到侵犯。
一些父母常常把孩子视为自己的附属物,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为孩子规划好一切,从上幼儿园开始到上小学、中学、再到考哪所大学,甚至将来从事什么职业,孩子的一切都在他们的安排之下,丝毫不给孩子选择的权利,不考虑孩子的真实感受。
如果孩子不听从安排,不按照他们的意愿去做,父母就会打着爱的旗号,说-切都是为了孩子着想。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孩子丧失了他们作为独立的个体所应享有的尊重,苦不堪言,有的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做出过激的行为。
这不能不让我们思考,我们作为家长和老师,到底应该怎样去教育孩子?怎样尊重孩子?而在这个问题上,孙老师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在女儿升初中、升高中、考大学的时候,孙
老师都让女儿自己决定,他作为父亲只是给她一点儿建议。
他的这种教育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孩子的权利意识,健全了孩子的人格,使孩子变得更加独立。
这也正是我们做为父母和教师应该学习的。
孙云晓幸福家教的三个秘诀观后感摘要:一、引言二、孙云晓幸福家教的三个秘诀概述1.家长观念的转变2.家庭教育方法的更新3.家庭氛围的营造三、对孙云晓幸福家教理念的感悟1.家长角色定位2.孩子成长需求的关注3.家庭教育的平衡之道四、实施幸福家教的建议1.增进亲子沟通2.尊重孩子个性发展3.创建和谐家庭环境五、结尾正文:作为一名家长,关注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是不可或缺的责任。
近日,我有幸观看了孙云晓幸福家教的三个秘诀,深受启发。
这篇文章将围绕这三个秘诀展开讨论,并结合我个人的感悟,提出一些实施幸福家教的建议。
首先,家长观念的转变是孙云晓幸福家教的第一步。
在传统家庭教育观念中,家长往往以权威自居,试图控制孩子的方方面面。
然而,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转变为孩子成长的朋友和伙伴。
这意味着,我们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并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
其次,家庭教育方法的更新也是孙云晓幸福家教的核心。
家长应摒弃过于注重分数和排名的观念,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
这包括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社交能力、道德品质等。
在这一过程中,家长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鼓励他们勇敢尝试,不怕失败。
这样,孩子在面对挫折时,能够拥有自信和勇气去战胜困难。
再者,家庭氛围的营造是孙云晓幸福家教的基石。
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能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潜能。
家长要努力营造一个充满关爱、尊重和鼓励的家庭氛围。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学会包容和理解,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通过对孙云晓幸福家教的感悟,我认为家长应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关注孩子的成长需求,并在家庭教育中找到平衡之道。
具体来说,以下几点建议可供参考:1.增进亲子沟通:家长应充分利用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倾听他们的心声,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
这样,家长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给予他们恰当的引导和支持。
2.尊重孩子个性发展: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家长要尊重他们的个性,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
孙云晓教育感悟(二)孙云晓教育感悟96:代际冲突令人烦恼,其实这是人类发展的一种形式,具有积极的意义。
很多时候,孩子反抗父母是长大的需要。
代际冲突大的社会是进步大的社会,代际冲突小的社会是进步小的社会。
心理学家认为,10岁前是崇拜父母的年龄,10岁至20岁是轻视父母的年龄,20岁以后会慢慢的理解和敬重父母。
孙云晓教育感悟95:孩子的许多毛病都是父母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
陶宏开告诉我说,今天的小孩子对付父母有五大招,如哭、闹、不吃饭、不写作业、不上学等等。
问这些招跟谁学的?孩子脱口而出:“父母!”我明白,儿童是研究大人的专家,他们从父母错误的教育中发现了父母的弱点,以父母之矛攻父母之盾。
孙云晓教育感悟94:儿童的成长离不开细节和形象的指导,细节化和形象化就是儿童化,原则化和概念化就是反儿童化。
显然,儿童化的教育对儿童是尊重的,也是有效的;反儿童化的教育对儿童是一种伤害。
如卢梭所说,儿童教育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要把儿童当儿童来对待。
可以说,成人化是对儿童的暴力。
孙云晓教育感悟93:父爱如钙,是每一个人都不可缺少的。
或许有人会以工作忙碌为理由,说没有时间教育孩子。
其实,再忙碌的父亲都可以教育好孩子,因为亲子时间质量比数量更重要。
不是时间有没有,而是心里有没有。
心里有责任感,就会找出时间和方法与孩子交流。
你是否关心和理解孩子,孩子最清楚。
孙云晓教育感悟92:在人的一生中,谁都可能会遭遇欺骗。
普希金的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多么好啊!可是,他却被欺骗。
我在圣彼得堡见过他已经凝固的血液,是他决斗归来留下的。
可惜了,一代天才!多么希望普希金像歌德那样,在恋爱失败的时候,用一部杰作来表达汹涌澎湃的情感,如《少年维特之烦恼》。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变成亲切的怀念。
(By 普希金))孙云晓教育感悟91:糖果实验的目的是看一个人是否能够为了更大或更重要的利益而克制自己暂时的欲望,研究结果表明,有自制力的孩子长大了会更有作为。
孙云晓:家庭教育需要包容精神“包容”是“北京精神”的特征,即宽容、容纳。
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壮大的漫长过程中,北京以自己宽广的胸怀和开放的心态吸引、融合着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古典的、现代的、民族的、世界的,京腔京韵的、五湖四海的在今天的北京都有其展示的舞台;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人,都能在北京寻找到发展的机会。
北京的繁荣昌盛,生机勃勃得益于其浓厚的包容精神,最好的例证就是中国的国粹—京剧,是在这个地方融合徽剧、汉调、秦腔、昆曲等剧种演变而生的。
这就是因为这个地方能包容借鉴他人所长而后成自家精髓。
一个城市的繁荣发展需要包容精神,而作为教育三大支柱之一的家庭教育,同样也需要包容精神。
包容精神对于家庭教育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孩子的成长是千差万别而且漫长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孩子的特点需要被包容和理解,否则就容易被当成缺点。
例如,面对孩子“童言无忌”的特点就需要包容精神。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童言无忌是其重要的特点。
有这样一个例子,在课堂上老师问学生们什么东西是对称的?其他孩子都抢着说:眼睛、眉毛、鼻孔、耳朵、手、脚、腿、胳膊。
而其中一个男孩却说:“老师,人的两个屁股是对称的,男孩的两个小蛋蛋是对称的。
”老师就觉得这孩子有问题,并告诫其母亲回去好好管教孩子。
而事实上这样的孩子往往对事物有独特见解,更富有创造性、独立性,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很多时候孩子的童言无忌来源于他的顶针式推理。
有位爸爸在教育孩子分床睡的过程中,就遭遇了以下顶针:爸爸找儿子谈话:“儿子,你都9岁了,是男子汉了,男子汉应该自己睡觉。
”儿子眼睛突然一亮,指着爸爸说:“你更是男子汉,更应该自己睡觉了。
”爸爸一听急了,说:“你懂什么,这是我老婆!”儿子想了想说:“那我现在跟你老婆睡觉,将来你跟我老婆睡觉……”他爸一听急了,这不是乱伦吗?非要揍孩子,而事实上这只是孩子的顶针式思维方式。
所以说如果父母缺乏包容的精神,则会把孩子一些简单的思绪视为大逆不道的想法。
幸福家教的三个秘诀孙云晓观后感【原创实用版2篇】目录(篇1)一、幸福家教的三个秘诀1.父母应该多关心孩子的成长,多和孩子沟通,多鼓励孩子。
2.父母应该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要过度干涉孩子的兴趣爱好。
3.父母应该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让孩子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
二、幸福家教对孩子的益处1.孩子更自信,更有责任感,更善于沟通。
2.孩子更独立,更有主见,更有创造性。
3.孩子更懂得珍惜,更有爱心,更有耐心。
正文(篇1)幸福家教是一种关注孩子成长的教育理念,它强调父母应该多关心孩子的成长,多和孩子沟通,多鼓励孩子。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要过度干涉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自由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同时,父母应该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让孩子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幸福家教对孩子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
孩子更自信,更有责任感,更善于沟通。
他们更独立,更有主见,更有创造性。
他们更懂得珍惜,更有爱心,更有耐心。
这些优点将使孩子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更加成功和幸福。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也应该不断地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
目录(篇2)一、幸福家教的三个秘诀1.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建立亲密关系。
2.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自信心。
3.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注重沟通和教育方式。
二、幸福家教的三个秘诀的重要性1.让孩子获得心理满足,健康成长。
2.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信心,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3.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和教育方式,有利于家庭和谐。
三、幸福家教的三个秘诀的实践方法1.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建立亲密关系。
2.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自信心。
3.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注重沟通和教育方式。
正文(篇2)幸福家教的三个秘诀是孙云晓在他的著作《幸福家教》中提出的。
他认为,家庭教育不仅是关于孩子的学习成绩,更是建立亲密关系、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自信心以及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
孙云晓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大家是否发现有一个规律,什么时候你跟孩子的关系是好的,什么时候你的教育是成功的,什么时候你跟孩子的关系是糟糕的,什么时候你的教育一定是失败的。
我发现父母教育孩子,也包括老师教育学生,其实很少有不对的话,却为什么效果不好呢?很多时候不是教育出了问题而是关系出了问题。
我开一个玩笑,不知道大家同意不同意,我说谁家有一个中学生,就等于谁家有一颗定时炸弹。
中学老师是什么人呢?中学老师就是坐在弹药库上的人,你永远不敢说今天平安无事,这是一个不可预测的群体。
我给大家举一个小学的例子、一个中学的例子吧。
先说小学的例子。
广东很多父母忙着生意,特别是父亲,回到家里很晚,跟孩子往往说的话很少,吃饭了吗?作业写完了吗?睡觉。
这样的问候就不是好的关系,孩子不是机器人,孩子需要你更细心一些,比如说你换了衣服到孩子身边坐一会儿,摸摸脑袋、拍拍后背,宝贝你今天有没有开心的事,有什么事跟老爸说说。
这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表情,孩子的表情写满了成长的密码,不要以为孩子天天都是开心的,高高兴兴上学去、快快乐乐放学回来,其实未必是这样的,你要注意孩子的表情是忧郁还是轻松的。
你非常关心孩子,孩子一看挺感动,父亲、母亲都这么和蔼可亲,就说了今天谁谁打我。
爸爸一听就说了打你了,你打他啊,孩子回答说我打不过他,父亲说了你还是我儿子吗,你就狠狠打他。
父母滔滔不绝地说个没完,孩子就不说话了,孩子不说话神仙都无奈,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因为你说的脱离了他的实际。
跟孩子交流的秘诀就是大耳朵、小嘴巴,要多问、多听、少说。
你应该说是吗,打你哪儿了,我看看伤的厉害不厉害,你是不是很难过,为什么啊,当时谁在场呢,你准备怎么办呢?你首先得让孩子把受到的委屈说出来,从容的、放心地说出来,只要把问题说出来这就解决了一半,然后你说爸爸也经历过,给你出几个主意你看看行不行,你先试试,如果还不行明天爸爸再帮你出主意,这个问题一定能解决。
这样的话孩子就觉得你是比较可靠的,是可以商量的,这才是良好的关系。
听孙云晓讲座笔记好方法教出好孩子原文地址:听孙云晓讲座笔记:好方法教出好孩子作者:情深雨蒙时间:2010年11月6日周六上午9点半到11点半地点:青岛广电四楼会议室内容:孙云晓的"好方法教出好孩子--孙云晓揭秘家教密码"公益免费讲座票的来源:@孙云晓微博为博友送出的10张票之一这是一场非常精彩的讲座。
广电的大会议室里座无虚席。
感谢青岛出版社和有线宽带为我们每位入场者送了一本孙老师的新书《好方法教出好孩子》。
(够大气!)孙老师上台了。
自从开博就关注着孙老师,一是因为人家是名人,二是因为他是《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总编辑,这是本我所喜欢的家庭教育杂志,三则是因为他是俺青岛老乡,哈。
在他的博文中真是学到了好多好多先进的育儿理念,由此也不断地修正着我自己的育儿观。
下边我简单地把我的听讲座笔记整理如下吧,也许有些乱,但真的特别有用:人的发展有三因素:遗传(基因)、环境、教育。
在12岁前特别是6岁前与父母建立亲子关系会影响TA一生的生活。
10岁前孩子看父母都是用崇拜的眼光,但10岁到20岁就变成轻视的眼光了。
所以在10岁的教育是最有效的。
孙老师送给天下父母的四个忠告:1、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
一个孩子的健康人格包括:有爱心、有自信心、有责任感、有自控力、有抗挫力。
我们的孩子可能无法考上名校,但可以把TA培养成一个健康人格的人。
2、关系好坏决定教育的成败。
教育问题无非是关系问题: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人际关系。
我们爱孩子是没有条件的,亲子关系的底线是当孩子遇到困难和麻烦时愿意跟你诉说。
3、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
孙老师讲了自己的小学生涯,他是在鞍二上的小学,正赶上文化大革命。
他一直是个灰色儿童,上山下海,不是那种听话的孩子。
但他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11岁时如饥似渴地爱上了阅读,并有了当作家的梦。
从15岁时开始写日记,直到现在55岁,整整写了40年的日记,足足有80多本。
他记得有个成功人士说过,"如果一个人坚持十年写日记还不成才的话,就来找我索赔。
孙云晓:孩子10岁以后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尊重”
花白的头发,微笑的眼神,壮硕的身材,风趣的谈吐,敏捷的才思,他就是中国教育风云人物孙云晓。
3月5日晨5时,孙云晓在北京起早床,6时出发飞抵天河机场,为保证准时到武汉市广埠屯小学演讲,不让家长们等待,边吃午饭边接受记者的独家访谈,然后提前到达现场。
与几百名家长就教育焦点难题交流,他含笑给父母们支招。
已近黄昏,在晚餐前又与记者开聊没有尽兴的话题。
56岁的孙云晓有着山东大汉的豪爽与厚道,他感慨同学中有当大官的,他一点也不羡慕:“人生幸福感是做自己愿做的事,我一辈子喜欢文学、教育,很开心,虽然讲课、写作、看书很累,但充满了幸福。
”
谈考试排名:分数应该是学生的个人隐私
记者:1993年你的一篇报告文学作品《夏令营中的较量》引发了一场震撼全国的教育大讨论,18年后的今天,如果再来一次较量,我们的孩子还是不如日本吗?
孙云晓:对,甚至可能比18年前还要落后,18年后我们中国的中小学应试教育倾向更加严重。
我们连续四年作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比较研究,中国孩子自信心强、有理想、对未来充满信心,这比日本好得多。
但日本教育其实是真正的素质教育,从家庭教育来说,日本
家长教育孩子成为普通人、平凡的人,而大部分中国父母希望孩子成为非凡的人,成为精英,孩子压力自然特别巨大。
记者:你认为把分数作为个人隐私保护起来会有什么积极影响?
孙云晓:1998年我就在《光明日报》发表过长篇文章,提出来考试成绩应当成为学生的隐私。
第一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
第二从学习、认知规律来说,认知需要是最重要、最稳定的动力,强化竞争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不利于探索新知,因此把分数作为隐私,就是淡化竞争的有效方法,从而使学生更加能够在科学规律下学习。
谈亲子关系:给孩子的爱缺乏理解和尊重
记者:在长篇纪实文学《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孩子》中,你说有心理异常现象的未成年人大概是15%,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危机出现?如果孩子沉迷网游怎么办?
孙云晓:最根本的原因是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倾向。
应试教育异化了亲子关系,很多父母把孩子的学习看成是第一位的,这是一个不正常现象。
学习当然很重要,但家庭教育最核心的是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所谓网瘾、电视病都属于人格不健康表现。
人格健康最简单标准是敬业、乐群,有很好的人际关系。
而网瘾恰恰不是这样的,网瘾一定是对自己不负责任,什么学习什么朋友
什么人际关系,统统都没有了。
我们研究发现,亲子关系失败,是导致青少年沉迷网游最根本原因。
记者:现在很多家长意识到“亲子关系”的重要性,但不知道如何去做。
你觉得家长有什么误区?
孙云晓:很大误区在于给孩子的爱缺乏理解和尊重,比较专制。
父母往往有个理由,我是爱你的,我爱你才会这么做。
其实真正爱的前提,一定是理解和尊重。
第二,父母如果对孩子放纵、不管,放任的家庭里孩子成才率最低,最容易教育失败。
记者:和孩子如何沟通也是家长比较头疼的事情,你有什么建议?
孙云晓:办法很简单,10岁以后的孩子,最重要教育原则是两个字“尊重”,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没有尊重也无法沟通,所以一定要理解和尊重孩子。
其实很多孩子表现是正常的,是父母不能理解和接受。
我的女儿我就很尊重她,她对我的叛逆就少得多。
谈拯救男孩
记者:去年初,你的一本《拯救男孩》再掀波澜,“女性化”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你有何妙方拿什么来拯救我们的男孩?
孙云晓:男孩女孩学习模式和擅长领域是不一样的,男孩最擅长的学习方式是运动、实验操作、使用计算机、参与
体验,因此男孩教育最有效方式是充分满足他的运动需求、动手操作、体验。
女孩擅长的学习方式是文字阅读和语言的交流,而现在中国基础教育最主要的方法是语言的交流,而这些女孩比男孩更适合。
所以我认为中国教育是一种女性化教育。
现在学校的应试教育剥夺了男孩运动的机会,父母的溺爱教育也不让孩子去冒险,双管齐下是对男孩最大伤害。
记者:现在孩子性发育提前,如何跟孩子谈性?
孙云晓:首先要把孩子的性发育、性好奇、性探索看作是美好的、正常的事情,一定要理解和尊重。
性教育态度比知识更重要。
最简单的方法是当你家里有个青春期孩子,至少有一两本性教育的书放在家里,孩子可以看,当然能够跟孩子谈一谈性困惑,就更好了。
孩子喜欢异性,最初的时候绝对是纯洁无瑕的,任何一个人第一次喜欢一个异性时,都不可能是肮脏的。
父母回忆一下自己的初恋,你就理解那是什么感情。
谈父教如钙:父教缺失是中华民族一个大隐患
记者:绝大多数国人认为教育是妈妈的事,你说“父教如钙”,我们怎么找回缺失的父教?
孙云晓:中国存在着父教缺失问题,很多父亲不管孩子,或者说跟孩子关系不好。
一项调查表明,中国高中生将父亲
选作第六位倾诉对象,排在同性朋友、母亲、异性朋友、兄弟姐妹、甚至网友之后。
中国的父教缺失是我们民族很大的一个隐患,父教缺失使男孩失去了自己成为男性的榜样。
父亲要多带着孩子玩耍、运动,出去社会实践,母亲管内务。
我们社会所推崇和需要的男性风格,如宽容大度的胸怀、坚强果断的行事作风、对女性的尊重和体贴等,只有通过父亲和儿子的积极关系才能得以传承。
儿子是在对父亲的行为方式与性格特点的模仿中逐渐长大成为男人的。
谈“上岗执照”:这个时代父母更需要学习
记者:你一向认为,今天这个时代是菜鸟教育老鸟的时代,当今做父母特别需要“上岗执照”?
孙云晓:现在70%以上中小学生认为,他们在网络方面比父母懂得多,他们提出来他们是老鸟,父母是菜鸟,这个时代的父母比任何时代的父母都需要学习,需要与孩子一起成长,否则可能你连他们的语言都听不懂。
记者:你是一个成功的好父亲,你是如何教育女儿的?
孙云晓:我并不在意孩子的考试成绩、分数、名次,而特别重视她的兴趣、目标、习惯。
我的女儿小学中学都没有上重点学校,我们家教特点是实践第一,体验第一。
在孩子18岁之前,我们带她走过全国13个省,大部分寒暑假都在旅行,让她在旅行中认识这个世界。
她中学时代就在家里接
待四批日本学生和记者,有两个暑假在日本学生家住过。
为什么她能派在日本,跟她经历有关系,实践给了她能力。
我们从来不替孩子作决定,而是把信息和建议提出来,由她自己作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