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鸿章的体育思想
- 格式:pdf
- 大小:318.91 KB
- 文档页数:2
浅议近代史人物李鸿章的论文(2)
浅议近代史人物李鸿章的论文篇二
《浅谈对李鸿章的评价》
[摘要]评价历史人物,应该从客观角度出发,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并主要看他的所作所为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否促进社会的发展。据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李鸿章是过渡时代的过渡性人物,是晚清中国政坛上开明的封建官僚。作为地主阶级代表人物,他首先要维护地主阶级利益。李鸿章认识到中国的落后,主张兴办洋务来实现国家富强,并身体力行,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但他向西方学习存在着本质的局限性,不可能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之路。李鸿章在对外战争中,极力妥协,并代表清政府签定卖国条约,尽管是被迫的,但客观上确实是丧权辱国,他是清朝主要卖国贼之一。
[关键词]评价;历史人物;标准;李鸿章
李鸿章是晚清中国政坛上显赫一时的人物,1901年在屈辱中辞世,在他死后一百多年的今天,人们对他的评价仍然是褒贬不一、毁誉参半。我想有一个焦点问题我们必须搞清楚,那就是如何评价历史人物,评价历史人物的主要标准是什么。我认为:评价历史人物,应该从客观角度出发,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并主要看他的所作所为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否促进社会的发展,这是评价的主要标准,当然我们也要了解他的主观动机和目的,但这不是也不应该是历史人物评价的主要依据。
鉴于上述观点,我这样看李鸿章:李鸿章是过渡时代的过渡性人物,是晚清中国政坛上少有的开明的封建官僚。作为地主阶级代表人物,他首先要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镇压太平天国、兴办洋务都是这一阶级属性的具体体现。李鸿章清楚地意识到中国的落后,主张通过向西方学习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并身体力行,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但他没有真正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是其政治制度本身,向西方学习存在着本质的局限性,不可能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之路。李
李鸿章参加奥运会
诸城市诸冯学校管延相
【本故事纯属虚构】在很久以前,我听说这样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李鸿章参加奥运会:话说1896年初夏,北洋大臣李鸿章收到这样一封邀请函,内容是让中国派一个代表团参加在希腊举行的首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当时他也不知道什么意思,就拿着信件去找慈禧太后。太后也不知道啊,马上组织人来讨论,最后终于统一了意见,就是让我们找跑步跑的最快的、跳高跳的最高的、打球打得最好的。。。,于是太后就下令开始选拔运动员。
怎么选呢?先让大臣们议论一下,最后太后说:“我看李莲英整天在宫里跑来跑去非常灵活、不知疲倦,就让他去参加800米比赛吧”!跳高选谁呢?大家想了一下,当年慈禧太后的龙袍挂在楼顶上,被小偷偷走了,这人武功一定很高,如果把他找出来,一定能拿第一名,为我们大清帝国争光。于是太后下令,找出这人参加比赛,立功赎罪,免除罪行。这人整天东躲西藏、惶惶不安也不好受啊,见到告示很快就出来了。在找打球的,谁会打呢?也不知道怎么打法,于是太后就让大臣们到民间去选。最后在北京的郊区发现了五个耍铁球的,用手指一顶、肩一扛、头一碰就到了铁圈里面,动作娴熟,于是就决定让这弟兄五人去打篮球,这样就把运动员选出来了。李鸿章和几个大臣便带着人马出发了,还带了两个戏班子、坐了六辆马车,边旅游、边走路,走了一个多月才来到了目的地。
这个过程被一个在欧洲做生意的商人知道了,他觉得非常可笑,于是就把这事泄露出去了。商人的表哥的表舅的二大爷的表侄在欧洲
当记者,于是他在当地某报刊上发表了头版头条爆炸新闻,这事很快就在欧洲传开了。只要有中国比赛项目的场地简直是一票难求,商人、工人们都停止了工作,争先恐后的去看中国比赛。为了不影响正常工作,最后决定不让中国参加预赛,直接和最强的队打一场决赛。到了比赛这天,场上是座无虚席、人山人海,外国记者也都来到了中国的场地,准备录像、采访,商店里也停止了营业、街上几乎无人走动,都在电视机前准备看现场直播。
论李鸿章的洋务思想
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毕生致力于洋务事业,在整个洋务运动中居于不可争辩的显赫的首脑地位。剖析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是研究洋务运动所不容回避、不能或缺的重要方面。
“今日喜谈洋务乃圣之时”
洋务运动是时代的产物。经过两次鸦片战争,中国门户洞开,资本主义列强纷至沓来,闭关锁国、孤立于世界之外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在和世界接触的过程中,中国暴露了自己的愚昧和落后,挨打受辱,几乎无以自存。李鸿章清醒地认识到:“华夷混一局势已成,我辈岂能强分界画”(《李文忠公全集》(以下简称《李集》),朋僚函稿(一),《复沈幼丹中丞》。),中国不可能再与世隔绝,而“外国强兵利器,百倍中国”(《李集》,朋僚函稿(五),《复陈筱舫侍郎》。)必须正视现实,善以自处。他概括当时中外形势的特点为两句话:“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和“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集》,奏稿(二十四),《筹议海防折》。),扼要中肯,发人深思。在浑浑噩噩的清朝统治者中,能有这种认识的可说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承袭着“神明华胄”的荣光,昏睡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一般封建士大夫大都闭目塞听,不知道也不愿意知道世界形势的变化。他们回顾历史,感到“圣圣相承,文德武功,震耀区夏”,“法度纪纲,灿然大备”,认为清朝统治“岂特远过元与明,直将驾汉唐而上之”,茫然问道:“中国何弱之有?”他们环顾当世,两次鸦片战争已成陈迹,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已被镇压,天下太平,共庆“中兴”,振振有词地质问:“尚得谓之弱乎?”(方□颐:《二品轩文存》(十二),《议复赫威两使臣论说》)于是昏昏沉沉,不思振作,梦想着退回到闭关自守,一统天下的旧时代去。为了喊醒昏睡中的、蒙昧无知而又侈然自大的官僚士大夫们,李鸿章一再大声疾呼:
怎样评价洋务运动和李鸿章
洋务运动相信有学过历史的都知道,洋务派的代表李鸿章是何许人也,该如何评价这次运动和这个人?下面,就和店铺一起去探索下吧!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持续了近35年。在两次英法联军失利、太平天国起义后,清廷上层为应对内忧外患形成了“洋务派”与“守旧派”两种阵营,以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员主张摹习列强的工业技术和商业模式,利用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模式发展近代工业,以获得强大的军事装备、增加国库收入、增强国力,维护清廷统治。对中国迈入现代化也奠定了一定基础。
李鸿章: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李鸿章少年顽皮,喜养雀,稍长颖悟过人。六岁始师堂兄李少岚就读,后从当地名儒周先生攻读四书五经;十八九岁便成了府学廪生。道光甲辰(1844年)开科,鸿章参加顺天乡试,中第84名举人;道光乙巳年(1845)至京,其父把他举荐给曾国藩,曾见其英俊聪慧,能倒背《春秋》,大爱之,授以义理经世之举;道光丁未年(1847)会试,鸿章应试中第25名进士,殿试二甲,朝考一等,授翰林院庶士,时与郭嵩
“中体西用”思想的评析
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最早的近代化思想。曾国藩、
李鸿章、张之洞都是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都是洋务运动代表人物。他们在思想方面有相同点,也有相当大的差异。曾国藩与李鸿章在洋务指导思想上都络守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方针。曾国藩主张维护封建纲常、封建体制的基础与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达到“自强”的目的。虽然曾国藩未曾明确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但他的洋务思想主旨即为“中体西用”。张之洞的“中学为体” 并非如顽固派那样全盘地否定和
抛弃西学,他在维护封建皇权、坚持中学为体的原则下还有承认西学、积极兴治西学的一面。张之洞的思想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发展独立性,提出了一系列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观点和主张,这些主张和观点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可以肯定地说是比较先进的,成为他从事洋务活动、致力振兴实业的指导思想。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他在
《校庐抗议》一书中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这个思想后来被进一步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所谓“中体西用”,就是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洋务运动是清政府在同治、光绪年间(19 世纪60~90 年代)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的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动。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论中,洋务派把中学和西学的关系解释为“体”与“用”的关系、“道”与“器”的关系、“本”与“末”的关系、“主”与“辅”的关系,进而提出了两者的相对价值,即中学具有精神价值,西学具有物质价值;同时提出了两者的不同功能,即中学“治心身”,西学“应世事”。在这里,中学和西学的地位虽略有高低之分,如强调中学是“本”“体”,而西学只是“末”“用”,但同时又强调这两者是互相补充、不可偏废的。尽管在这一自相矛盾的思想体
对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的历史评价
李鸿章作为晚清封建官僚,尽管其主观动机是为了维护清朝专制统治,但他在任期间,以“练兵制器”为核心,引进西方军事技术和民用技术,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因此其可说是中国近代化的第一人。
李鸿章作为一位与洋务运动相始终的人物,在其开展的洋务自强运动中可以说是表现的很充分的,成效是很明显的:其一,创立了一批近代军用工业,对抵御外国侵略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其二,创立了一批近代民用工矿企业,进一步瓦解了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其三,建立了中国的轮船公司,铁路和电报事业,开创了中国水陆交通、电讯事业的近代化;其四,派遣留学生,设立翻译馆和各种专门化学校,系统学习西方科学知识,培养造就了中国近代第一代科技人才。30多年的洋务运动已使中国的资本主义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如果没有李鸿章等人开展的洋物运动,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又不知道要推迟多少年。
但是他没有适应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化的潮流,他顽固维护清朝封建专制统治,只学技术,不学制度、思想和文化,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社会的落后状态,因此其进步的作用是有限的。另一方面,李鸿章在对外战争中,战略失误,指挥失当,对甲午战争的失败负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而且绝大部分对外不平等条约都是由他出面签订的,以致在当时外国人的眼里,李鸿章就代表着清朝政府,甚至只见李鸿章而不见清朝皇帝。尽管是被迫的,但客观上确实丧权辱国,因此说其是卖国贼也毫不过分。
对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的历史评价
李鸿章作为晚清封建官僚,尽管其主观动机是为了维护清朝专制统治,但他在任期间,以“练兵制器”为核心,引进西方军事技术和民用技术,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因此其可说是中国近代化的第一人。
李鸿章作为一位与洋务运动相始终的人物,在其开展的洋务自强运动中可以说是表现的很充分的,成效是很明显的:其一,创立了一批近代军用工业,对抵御外国侵略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其二,创立了一批近代民用工矿企业,进一步瓦解了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其三,建立了中国的轮船公司,铁路和电报事业,开创了中国水陆交通、电讯事业的近代化;其四,派遣留学生,设立翻译馆和各种专门化学校,系统学习西方科学知识,培养造就了中国近代第一代科技人才。30多年的洋务运动已使中国的资本主义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如果没有李鸿章等人开展的洋物运动,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又不知道要推迟多少年。
但是他没有适应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化的潮流,他顽固维护清朝封建专制统治,只学技术,不学制度、思想和文化,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社会的落后状态,因此其进步的作用是有限的。另一方面,李鸿章在对外战争中,战略失误,指挥失当,对甲午战争的失败负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而且绝大部分对外不平等条约都是由他出面签订的,以致在当时外国人的眼里,李鸿章就代表着清朝政府,甚至只见李鸿章而不见清朝皇帝。尽管是被迫的,但客观上确实丧权辱国,因此说其是卖国贼也毫不过分。
浅谈李鸿章的体育思想
摘要:1840年以后,在中国社会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中,在众多对社会有重要影
响的人物中,李鸿章是影响时间最长的。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从李鸿章的
生活年代背景简单介绍他的养生、军事和体育教育思想及他的思想产生的原
因。关键词:李鸿章体育思想原因
公元1823年2月李鸿章生于安徽省肥东县的一个耕读之家。1847年,他以
进士出身步入官场,不久便参加了镇压太平天国的活动,并以此为基础,称谓后
来淮军的统领。他先后被清政府任命为江苏巡抚、两江总督、湖广总督等职。1870年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使他成为当时政府中最有实力的人物,政治生涯
达到了巅峰。1894年甲午战争之后,李鸿章开始脱离权力中心,并与1901年走
完了他的人生道路。李鸿章生活的年代,正值中国社会的转型期、东西文明的碰
撞以及内忧外患的局面,这些都对李鸿章产生了很大影响,所以他的体育思想带
有显著地时代痕迹。
1.养生体育思想
李鸿章6岁开始读书,从小就表现出的才思、气魄与其他人的迥然不同而得
到其父的赏识。后来跟着是享塾老师的伯父李文煜学习,再后来拜当地的一位姓
周的名儒老师为师。正是由于受家庭教育和儒家思想的影响,他对儒家思想文化
和如何做人有着独特的自我认识,而这恰恰使他与传统的养生体育结下了不解之缘。
李鸿章曾制定了十六条养生戒律,从生活的各个方面反映出了他的养生之道。他认为,生活之中的养生之道一定要注意的。李鸿章曾多次向家人介绍他运用按
摩和导引进行养生的心得。其导引具体内容为:1、叩齿2、咽津3、浴面4、鸣
天鼓5、运膏肓6、托天7、左右开弓8、摩丹田9、擦内肾穴10、擦涌泉穴11、夹脊穴12、洒足。他在《致四弟》的家书中说“人虽有文章、名誉、而无强健之
李鸿章的功与过
李鸿章是近代史上最难以被评价的人,敬他恨他的人都有,梁启超曾言“敬其之才,惜其之志,悲其之遇”,生在这个落魄的帝国之中,李鸿章只落下了“卖国贼”这一千古骂名。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李鸿章一生有什么样的经历呢?李鸿章的一生又有哪些功与过呢?
李鸿章简介
李鸿章,生于安徽合肥,原名章桐,字渐甫、子黻,号少荃(泉),谥文忠,享年87载,乃清朝末期重臣,清末近四十年的国家大事无不与其有关,他一手创建了淮军和北洋水师,倡导了洋务运动,李鸿章曾经代表清廷签订了《中法新约》《辛丑条约》《马关条约》等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
李鸿章的功与过
李鸿章一生经历了太多的国家大事,因此李鸿章也是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赞他的认为他是国之栋梁,是整个清朝的支柱,有人将其评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毁李鸿章的则认为其签订了大量的不平等条约,导致中国主权旁落,国土分崩离析。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系统地评价一下他的功过。
李鸿章的一生功过难辨,他一手创建了淮军,并且作为淮军的最高统帅,他治下严格,对于军中纪律十分重视,在任职期间,李鸿章更看重能力而不是出身和文化。并且李鸿章很务实,不喜欢嘴上说得好听但是不知世事的人,李鸿章还很体恤民情,比起剥削贫困的农民,他更倾向于从商人手中多收一点军饷。李鸿章曾率领淮军,为剿灭太平天国做出卓越的贡献,虽然这种行为造成了过多的杀戮,但毕竟他结束了战争,给了国内一个平静发展的时机。李鸿章一生最重要的功绩是倡导洋务运动,这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主张“以夷制夷”的他主持建造了中国第一个炼钢炉、第一支近代海军等等,这一切为了中国后来近代化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近代中国的体育与健身文化
近代中国的体育与健身文化承载着国家的历史进程和文明传承。从
清朝末年到现代,中国的体育与健身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将
以时间为线索,探讨近代中国体育与健身文化的发展与影响。
清朝末年,中国的体育与健身文化仍处于起步阶段,受到封建制度
的束缚,人们的体育活动主要以武术为主。武术不仅是战争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技能,也是民间活动、娱乐竞技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太极拳
为代表的武术形式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渐渐演变成为一种兼具传
统武术技巧和保健功能的健身方式。
随着清朝的结束,中国进入了民主革命时期。这个时期,中国的体
育与健身文化开始受到西方体育文化的影响。许多中国留学生回国后,将西方的体育运动带回中国,并倡导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运动方式。
同时,一些体育组织和学校也积极引进外国体育运动和体育教育理念,推动了近代中国体育文化的发展。
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体育与健身文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与推广。1951年,中国成立了中国体育总局,统一管理国内的体育事务。新中
国开始大力发展体育运动,并将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各种
体育项目的普及,促进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民间的健身方式也多
样化,包括广场舞、太极拳、跑步等等,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的健身文
化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体育与健身文化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随
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更加注重身体健
康和生活品质。各种健身方式如瑜伽、游泳、健身房等也迅速兴起,
人们对个人健康的认知不断提升。同时,体育产业也崛起,成为一个
富有活力的产业领域,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了新的机会和动力。
清末时期学校体育思想的演变
作者:陈洁
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1年第05期
【摘要】本文从社会变革和发展的角度入手,以历史资料为立论依据,结合现代教育理论,重新审视清末时期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脉络,以及它对实施学校体育所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从而能更清晰的认识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产生、变化和发展。
【关键词】清末;学校体育思想;发展;战争
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帝国主义列强开始用枪炮不断地侵占我国,在整体上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较大的创伤,社会各个方面也逐渐陷入了帝国主义的侵蚀和包围之中。虽然在社会形态上我国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体制都受到了明显的冲击,但在此过程中当时国外的一些较为先进和科学的教育思想也慢慢地改变着人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也对当时的中国学校体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一、洋务派的学校体育思想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以奕沂、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受“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影响,进行了所谓“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并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以挽救濒临灭亡的清政府。在教育上大力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兴办“西学”并在帝国主义的扶植下建立了如南洋水师学堂、北洋水师学堂等军事学堂,仿照西方的练兵方法编练新式军队,并于1872年由清政府派出了第一批留学生。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近代西方体育跟随着帝国主义在我国文化侵略政策的施行、西方教会学校和基督教青年会的兴起,及洋务派自身因为“自强”、“向西方学习”以救国的需要,大约在19世纪60年代进入了我国。但由于当时中国处于外受侵略,内有起义的境况,因此,洋务派的领导者们根据对内“剿贼”、对外“御悔”的现实需要,首先看中的是以兵操为主的体操的军事价值,以及军国民教育对“强兵”的意义和作用,无视体育的实质就迫不及待地优先将兵操体育引进各级各类的新式军事学堂,成为编练新军的主要训练内容及措施,并先后聘请英、美、法、德教官出任当时体育课程的教学工作,其次才是田径、球类等项目的开展。在《清续文献通考》中记载,在北洋水师学堂,“虑其或失文弱,授之枪,俾习步伐;树之桅,俾习升降”,“以升降娴其技艺,即以练其筋力”。
浅谈李鸿章—洋务运动之利
从十九世纪末那场鲜为人知的万国运动会说起,民间传说,那是中国人第一次参加世界性的运动盛会,与今天国人热热闹闹地举办奥运会不同,那时积弱的大清除了满腔热情之外,甚至连国家的标志都没有。当各国国旗依次升起,当中国代表团那面黄龙旗慢慢飘起来的时候,缺失的国歌和西方人的嘲笑声一起爆发在开幕式的会场上。就在这时候,一位老人的歌声在会场里响起。那是一首来自中国安徽的民间小调《茉莉花》。声音既不清脆也不高亢,低沉甚至略显浑浊,孤独但是执着,在场的人纷纷听入了迷,沉寂片刻过后,便是一阵经久不息的掌声。这个唱歌的老人就是李鸿章,就是那个在外国人眼里的“爱国者”,中国人眼中的“卖国贼”,在李鸿章“权倾一时,谤满天下”的后半生里,洋人的影子几乎无孔不入地渗进了他的骨髓。
长期以来,人们只论及他对内如何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对外如何签订不平等条约,而对他的其他活动或者避而不谈,或语焉不详。因此,一提到李鸿章,人们自然要说他是刽子手和卖国贼。显然,这样评价历史人物是有失全面的。只有结合世界各通过改革而成功实现近代化的国家和地区,无一例外,普遍遵循的近代化的必然过程,来评价李鸿章的近代化思想,才能得出客观公正的结论。而且,也只有用这种方法,才能正确评价近代主要历史人物与思潮,才能统一认识。随着我国的战略重心转移到现代化方面,对李鸿章的评价,也从原来的“卖国贼”、“刽子手”等,变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人。
如果说,李鸿章一生的主要行迹仅仅局限于对内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和对外签订不平等条约,那么,他理所应当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但问题是,他一生有三十多年时间从事于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洋务运动,而且他还是这一运动的创始人、组织者和领导者。因此要全面、正确地评价李鸿章,不探讨他在洋务运动中的作用是不行的。
李鸿章与洋务运动
李鸿章与洋务运动是晚清民初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李鸿章(1823-1901),字宏伯,号一觉,是晚清重要的改革家,也是洋务运动的积极参与者。
洋务运动是指晚清政府在外国关系、军事和经济方面开展的改革运动。该运动始于1860年,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运动者们,在政治上努力抵御外国势力的侵略,在经济方面努力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在文化方面努力吸收外国先进思想,努力促进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
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提出的“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推动了大量的中国人前往国外学习,从而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他还参与了晚清政府与外国的多项交易,帮助晚清政府摆脱困境,拓宽了中国的对外交往,使中国走出了封闭的封建社会,开始了迈向现代化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