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 格式:docx
- 大小:14.37 KB
- 文档页数:2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TCD编码为:ICD10编码为:M51.202腰椎间盘突出症);2、患者同意接受该方案治疗。
(二)诊断依据。
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相关诊断依据拟订(见附件)。
中医诊断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减弱。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中医证候分类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 /T001.1-94)】1、血瘀证: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
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2、寒湿证: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
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3、湿热证: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痛增,活动后痛减,恶热口渴,小便短赤。
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4、肝肾亏虚:腰酸痛,腿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减轻。
偏阳虚者面色恍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或有阳萎、早泄,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
偏阴虚者,咽干口渴,面色潮红,倦怠乏力,心烦失眠,多梦或有遗精,妇女带下色黄味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西医诊断标准【胡有谷主编,《腰椎间盘突出症》,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9月第3版】1、腰痛、下肢痛呈典型的腰骶神经根分布区域的疼痛,常表现下肢痛重于腰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标准
腰椎间盘突出症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进行确诊,具体如下。
1、临床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典型症状是腰部疼痛、放射性下肢疼痛、坐骨神经痛、下肢麻木等,严重的患者还可伴有大小便失禁、鞍区感觉异常等症状。
2、体格检查
一般还可通过直腿抬高试验、仰卧挺腹试验等体格检查方式进行确诊。
直腿抬高试验一般让患者平卧,双腿伸直,被动抬高患肢,正常情况下患肢可抬高70度左右,一般如出现患者抬高在70度以内时,坐骨神经支配的区域出现明显的疼痛、麻木时,即代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可初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而仰卧挺腹试验是让患者仰卧,做出抬臀的动作,如出现坐骨神经疼痛,则代表试验阳性,可初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3、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金标准,一般可通过腰椎X线检查、CT检查等方式进行诊断。
通过X线检查可发现患者的腰椎出现骨质增生、椎间隙狭窄等现象。
CT检查可出现两个椎体之间有膨出的椎间盘组织。
建议患者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塞来昔布、氯唑沙宗、甘露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可配合使用牵引治疗、理疗、推拿等方式进行保守治疗,对于症状严重的患者建议及时采取手术的措施。
腰椎间盘突出疗效评定标准
一、疼痛程度
疼痛程度是评定腰椎间盘突出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患者通过治疗后,疼痛感明显减轻,说明治疗效果良好。
二、功能恢复
功能恢复是指患者经过治疗后,腰椎活动度、肌肉力量等指标得到改善。
功能恢复程度越高,治疗效果越好。
三、神经功能改善
神经功能改善是指患者经过治疗后,神经功能得到恢复或改善。
例如,下肢麻木、无力等症状得到缓解或消失。
四、影像学评估
影像学评估是指通过腰椎X线、CT或MRI等检查,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的变化情况。
如果治疗后突出物明显缩小或消失,说明治疗效果良好。
五、患者满意度
患者满意度是评价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越高,说明治疗效果越好。
综上所述,腰椎间盘突出疗效评定标准包括疼痛程度、功能恢复、神经功能改善、影像学评估和患者满意度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综合评估,可以对治疗效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腰椎间盘突出评定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评定方法是用于确定患者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一种诊断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是指椎间盘的柔软核突破纤维环并压迫椎间盘之外的神经结构,导致腰痛、下肢放射痛和运动功能障碍等症状。
评定腰椎间盘突出的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病史和症状评估: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疼痛的性质、程度和发作情况等。
同时还会询问患者是否有下肢放射痛、感觉异常或肌力下降等症状。
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腰椎间盘突出。
2.体格检查: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包括观察患者的步态、姿势,检查腰椎的活动范围和触摸疼痛区域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有腰椎间盘突出的可能性。
3.影像学检查: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X线、CT和MRI等。
X线可以显示椎间盘的退化情况和骨刺的形成,但对于柔软组织的检测有限。
CT扫描可以提供椎间盘突出的更详细的信息,而MRI则是最常用的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方法,可以清楚地显示椎间盘的位置、大小和压迫神经结构的情况。
综合以上评估方法,医生可以对患者是否患有腰椎间盘突出作出初步判断。
在确定诊断后,医生还需进一步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保守治疗、物理疗法或手术治疗等,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
尽管有不同的评定方法,但一般而言,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可以更准确地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的情况。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生理孤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腿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6)、X线摄片检六: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检查可显示椎问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新编实用骨科学》第二版(陶天遵主编,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8年)。
1.腿痛合并腰痛,腿痛呈典型的坐骨神经分布区域的疼痛。
2.或有按神经分布区域的皮肤感觉障碍。
3.直腿抬高较正常减少50%,兼或有好腿抬高试验阳性,作弓弦试验即腘窝区域指压胫神经引起肢体的远近两端的放射痛。
4.出现四种神经体征中的两种征象(肌肉萎缩、运动无力、感觉减退和放射减弱)。
5.与临床检查一致水平的影像学检查发现,包括椎管造影,CT检查或MRI检查等。
(三)证候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中医证候分类:1、血瘀证: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
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2、寒湿证: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舌质淡,舌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3、湿热证: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痛增,活动后痛减,恶热口渴,小便短赤。
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4、肝肾亏虚:腰酸痛,腿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减轻。
偏阳虚考面色恍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或有阳萎、早泄,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其诊断标准主要包括
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三个方面。
首先,从症状来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常表现为腰部疼痛、
放射至下肢的疼痛、感觉异常、肌力减退等症状。
这些症状可以根
据患者的主诉和病史来确定。
其次,体征方面,医生可能会进行一些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
统的检查,如腰椎的压痛点、腿部肌力、腱反射等,以及进行腰部
的活动度检查,这些体征有助于医生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腰椎间
盘突出症。
最后,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键。
常用的影像
学检查包括X线检查、CT扫描和磁共振成像(MRI)。
这些检查可
以明确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范围和对周围神经组织的压迫情况,从而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
综上所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患者的症状表现、体征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医生会综合分析这些信息来做出最终
的诊断。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你更全面地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
腰椎间盘突出症评定内容简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椎疾病,主要表现为腰痛、坐骨神经痛等症状。
评定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内容包括什么?本文将详细介绍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评定的内容和要点。
评定标准腰椎间盘突出症评定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疾病特征-疼痛: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疼痛区域、疼痛性质等。
-运动受限:评估患者的运动受限情况,包括活动范围、功能障碍等。
-神经功能损害:评估患者是否有下肢无力、感觉异常等神经功能损害症状。
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评估腰椎的变形、骨质损伤等。
-C T扫描:评估椎间盘突出的程度、脊椎管狭窄情况等。
-M RI检查:评估神经根受压的情况、椎间盘的脱出程度等。
临床表现-疼痛评估:使用疼痛评分工具,评估患者的疼痛强度。
-功能障碍评估: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体力活动能力等。
-神经功能评估:评估患者的感觉、运动功能、反射等。
诊断标准-根据以上评定内容,综合判断是否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
注意事项在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评定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患者的主观描述必须与影像学检查结果相结合,不能仅凭疼痛感受来作出评定。
2.评估过程中应注意与其他相关疾病相鉴别,如腰椎管狭窄等。
3.评定结果需由专业医生进行判断和确诊,避免误诊或漏诊。
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评定内容包括疾病特征、影像学检查、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
准确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症对于科学治疗和恢复患者的功能十分重要,帮助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康复效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椎疾病,但通过科学评定和诊断,可以更好地指导治疗和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西医诊断标准
娄氏骨病专家娄峰(娄氏骨病疗法的第六代传人)阐述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西医诊断标准如下:
一.西医诊断标准
1.腰痛和或坐骨神经分布区域疼痛
2.受累棘突间旁侧明显压痛,常伴患仙下肢放射痛
3.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阳性
4.患侧下肢存在感觉障碍,股息力交友不减退,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5.腰段脊柱侧弯,腰椎活动受限
6.X线正侧位片提示腰椎侧弯,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椎间隙变窄等。
7.CT,MRT提示有椎间盘突出。
定位,分型依断
根据不同部位椎间盘突出症特有症状和体征,结合影像学检查,分为L3 .4突出,L4.5突出,L5S1突出,中央型,左后侧型,右后侧,双后侧型等。
二.中医辨证标准
1.风寒型
腰腿冷痛重着,遇寒重得温轻,虽静卧亦不稍轻或反加重,舌淡,苔白腻,脉沉而迟缓。
2.湿热型
腰腿沉重困痛,痛有热感,遇热或汗腺湿加重,而活动后或或减轻,舍红,苔黄腻,脉脉濡数。
3.瘀血型
1/ 2
腰腿痛如锥刺,痛处拒按,固定不移,验证以转侧,多有外伤史,舌淡紫或有瘀斑,脉沉涩。
4.肾虚型
腰腿酸痛,喜揉喜按,遇劳加重,卧侧减轻,偏阳虚者则少腹拘急,面色苍白,手足温舌淡,脉沉细。
偏阴虚者,则口燥咽干,面色汗腺红,手足心热,舌红,脉弦细数。
2/ 2。
针灸科常见病种诊断标准一、腰痹(腰椎间盘突出症)(一)诊断依据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001.1~001.9—94。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MRI检查可显示脊髓压迫情况。
(二)证候分类1、血瘀气滞证: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
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2、寒湿痹阻证: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
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3、湿热痹阻证: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痛增,活动后痛减,恶热口渴,小便短赤。
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4、肝肾亏虚:腰酸痛,腿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减轻。
偏阳虚者面色恍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或有阳萎、早泄,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
偏阴虚者,咽干口渴,面色潮红,倦怠乏力,心烦失眠,多梦或有遗精,妇女带下色黄味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二、中风病(急性脑血管病)(一)脑梗死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发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等,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标准腰椎间盘突出诊断标准一、定义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为腰椎间盘脱出症,是指腰椎间盘的一部分组织,通常是脊髓膜外的纤维环破裂,导致腰椎间盘向外突出,压迫了椎管内的脊髓、脊髓神经根或附着于脊髓的神经支,从而引起背部疼痛、下肢麻木、麻痹、瘫痪等症状。
二、诊断标准1、临床检查:此症的患者一般会出现面部抽搐、不均匀的双下肢痉挛、大小便失禁等症状,医生可通过临床检查发现此症的典型特征。
2、X线片检查:根据X线片上检测到的腰椎间盘突出程度,可以判断患者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慢性期还是急性期病症。
3、MRI检查:MRI检查可准确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程度以及确定向外突出的部位,以及是否产生神经根压迫。
4、CT扫描检查:CT扫描有助于判断椎间盘是否有异常增厚或椎体是否有变形。
5、核磁共振检查:可以清楚显示椎间盘是否有破裂及其破裂造成的组织损伤程度。
三、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1、药物治疗:可以使用药物来缓解疼痛,如止痛、抗炎药等,减少患者疼痛感受。
2、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可以改善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如采用软组织技术、机械治疗等来释放肌肉紧张。
3、手术治疗:如果腰椎间盘突出极其严重,则可能需要采取手术措施来治疗。
四、预防1、适当运动:要多锻炼腹肌、臀部、腰背肌,以及做一些柔韧性、平衡性的训练,促进肌肉的发育,增强腰椎、臀肌等肌肉组织的支撑力,减少腰椎间盘的压力。
2、正确搬运:在运动中,要采取正确的搬运姿势,保持腰椎的直线状态,并做好手腕和肩部的保护,以避免搬运时对腰椎的损伤。
3、饮食预防:建议患者在饮食中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营养物质,以促进菱形结缔组织的生长,提高腰椎间盘的弹性和抗压性,减少腰椎间盘的损伤。
以上就是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标准以及治疗和预防方法,有此症的患者应该及时就诊,以及采取正确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以免加重病情。
·论 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评分法疗效评定标准杨占辉 孙建华 丁 浩【摘要】 目的:提出并设计应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评分法疗效评定标准。
方法:通过对57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回顾性统计并进行疗效评定,比较既往的等级疗效评定标准和评分法疗效评定标准。
结果:评分法疗效评定标准具有更全面、更精确、易掌握等优点。
结论:评分法疗效评定标准可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疗效评定,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评分法 疗效评定C riteria of the Evalu ation of Curative E ffect b y Marks Methods for Lumb ar Intervertebral Disc H erniation.Yang Zhanhui ,S un Jianhua ,Ding Hao.Depart ment of Orthopaedics ,Jilin Railw ay Cent ral Hospital ,Jilin ,132001【Abstract 】 Aim :To put foreward and to design the criteria for the evaluation of curative effect for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by marks methods.Methods :Comparing preriously practised criterion of curative effect evaluation :grading methods and marks methods ,by reviewing statistical work on the 573cases suffering from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R esults :It has such a dvantages ,by using the marks methods ,as more comprehensive ,precise ,and much easier to master.Conclusion :The curative effect evalua 2tion criteria of marks methods can be used for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K ey w ords 】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Marks method Evaluation of curative effect 作者单位:132001 吉林市沈铁吉林中心医院骨科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导致腰腿痛常见疾病之一,诊治水平日益提高,然而其疗效评定标准仍限于既往的优良等级评定,较为笼统。
腰椎间盘突出症【定义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由于各种原因(退变、劳损、损伤等)导致腰椎间盘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口向后突起或突出,剌激或压迫腰脊神经根、马尾神经而引起腰腿窜痛或膀胱、直肠功能障碍,即腰痛伴根性坐骨神经痛或二便功能障碍等症状者。
本病多见于腰4~5、腰5骶1,好发于20~50岁的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腰腿痛”的范畴。
【诊断标准】一、病史多数患者因腰扭伤或劳累而发病,少数可无明显外伤史。
二、症状腰痛和一侧下肢放射痛是该病的主要症状。
腰痛常发生于腿痛之前,也可二者同时发生,部分患者可出现双侧下肢放射痛。
疼痛具有以下特点:1.放射痛沿坐骨神经传导,直达小腿外侧、足背或足趾。
如为腰3~4间隙突出,因腰4神经根受压迫,产生向大腿前方的放射痛。
2.一切使脑脊液压力增高的动作,如咳嗽、喷嚏和排便等,都可加重腰痛和放射痛。
3.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后减轻。
卧床体位:多数患者采用侧卧位,并屈曲患肢;个别严重病例在各种体位均疼痛,只能屈髋屈膝位以缓解症状。
合并腰椎管狭窄者,常伴有间歇性跛行。
三、体征1.脊柱侧弯畸形主弯在下腰部,前屈时更为明显。
侧弯的方向取决于突出髓核与神经根的关系: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内下方,脊柱向患侧弯屈,如向健侧侧弯则疼痛加剧。
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外前方,脊柱向健侧弯,如向患侧侧弯则疼痛加剧。
2.脊柱活动受限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使腰肌呈保护性紧张,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
由于腰肌紧张,腰椎生理性前凸消失。
脊柱前屈后伸活动受限制,前屈或后伸时可出现向一侧下肢的放射痛。
3.腰部压痛伴放射痛椎间盘突出部位的患侧棘突旁有局限的压痛点,并伴有向小腿或足部的放射痛,此点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4.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挺腹试验、屈颈试验阳性有时抬高健肢而患侧腿发生麻痛,系因患侧神经受牵拉引起,此点对诊断有较大价值。
5.神经系统检查腰3~4突出时,可有膝反射减退或消失,小腿内侧感觉减退。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及效果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纤维环的一部分或整个弹性韧带撕裂,使髓核向外背侧突出或移位,压迫和刺激相应的神经根或脊髓,并引起各种症状的疾病。
需要提示的是,即使存在间盘突出,也不一定会引起症状,而且有很多情况可以自行缓解。
因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需要综合考虑病情、症状、年龄、职业等因素,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即针对不同的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治疗方法1. 保守治疗:包括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针灸、推拿等。
休息是必要的,但卧床休息时间不应过长,否则会加重腰背肌肉萎缩或加重疼痛。
物理治疗主要包括理疗、拔罐、艾灸等,可以有效消除疼痛、调节肌肉紧张度和改善腰椎间盘的营养状况。
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疼痛和炎症,但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选用不同的药物。
针灸和推拿可以调节患者的气血流通、解除局部痉挛,缓解疼痛,是保守治疗的有效手段。
2. 外科治疗:外科手术是针对不能通过保守治疗获得满意疗效的患者采用的一种治疗手段。
外科手术包括微创手术和传统手术,针对不同的患者可以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案。
微创手术包括椎间孔扩张植入术、经皮椎间盘成形术、椎体直接翻转术等,具有术中出血少、恢复快、创伤小等优点。
传统手术包括开放复位、间椎骨融合等,适用于病情严重、需要融合的患者。
效果评估1. 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一般需要维持2-3周左右,治愈率在60%左右。
如果治疗效果不明显或疼痛加重,可以考虑外科治疗。
2. 微创手术:微创手术的治疗效果相对传统手术更好。
患者术后可以很快恢复日常生活,手术效果也更为稳定。
但需要注意的是,微创手术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经验才能保证手术质量。
3. 传统手术:传统手术治疗疗效与微创手术相当,但术后恢复时间较长。
手术后需要及时加强肌肉锻炼和康复训练,避免后遗症发生。
结语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的脊柱疾病,治疗方法多种多样,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早期采用保守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可以选择微创手术或传统手术,并根据术后情况及时进行康复训练。
腰椎间盘突出病例的治疗方法和效果评估
引言
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腰椎疾病,患者通常会出现腰痛、
放射痛和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
治疗方法的选择和效果评估对于患
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病例的常见治疗方法,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估。
治疗方法
- 保守治疗:包括休息、减轻活动、物理疗法、药物治疗和康
复训练等。
- 手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包括椎间盘切除术和植入人工椎间盘等。
效果评估
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病例的治疗效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症状缓解程度:治疗后患者的疼痛程度、放射痛症状是否有
所缓解。
2. 功能恢复情况:治疗后患者腰部活动功能是否恢复正常。
3. 并发症发生率: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严重并发症。
4. 患者满意度: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程度。
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病例的治疗方法多样,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是首选,手术治疗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
在评估治疗效果时,应综合考虑症状缓解程度、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等指标。
10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03.1诊断依据
103.1.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103.1.2常发生于青壮年。
103.1.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103.1.4脊柱侧弯,腰生理孤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
103.1.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103.1.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103.2证候分类
103.2.1中医证候分类:
103.2.1.1血瘀证: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
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103.2.1.2寒湿证: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
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103.2.1.3湿热证: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痛增,活动后痛减,恶热口渴,小便短赤。
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103.2.1.4肝肾亏虚:腰酸痛,腿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减轻。
偏阳虚者面色恍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或有阳萎、早泄,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
偏阴虚者,咽干口渴,面色潮红,倦怠乏力,心烦失眠,多梦或有遗精,妇女带下色黄味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103.2.2病理分型:
103.2.2.1单侧椎间盘突出:下腰痛伴一侧下肢放射痛,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减小或消失,病变椎间盘患侧椎旁压涌,可沿坐骨神经向下肢放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cT检查:椎间盘向椎管一侧突出。
103.2.2.2双侧椎间盘脱出:下腰痛,伴双侧下肢放射痛,腰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病变椎间盘两侧椎旁均有压痛,可沿坐骨神经向下肢放射,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
阳性。
cT检查:椎间盘肉左右突出,并可见游离块。
103.2.2.3中央型椎间盘脱出:除出现腰腿痛的症状外,还可出现会阴部麻木和大小便功能障碍等马尾神经压迫症。
CT检查:椎间盘向正中方向突出。
103.2.2.4上下型椎间盘脱出:大部分患者仅有腰痛症状,X光检查病变椎间盘可见Schmori结节。
103.3疗效评定
103.3.1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恢复原工作。
103,3.2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
103.3.3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