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江经济带简况

长江经济带简况

长江经济带简况
长江经济带简况

江苏: 南

京、镇

江、

州、

州、

锡、

常州、南

通、

泰州(8 个)

浙江: 杭

州、力口

八、

州、

波、

兴、

舟山、(6个)

安徽: 合

肥、芜

湖、

陵、

庆、

州、

马鞍山(7个)

江西: 九江

1 个)

湖北: 黄

石、鄂

州、

汉、

州、

昌、

黄冈、

宁、

恩施(8 个)

湖南: 岳阳

1 个)

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及策略建议

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及策略建议 在分析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长江经济带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物流运输发展、人口文化水平、城市化等方面的区域差异表现,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是协调黄金水道和综合交通建设,协调区域经济与流域经济,整合升级产业结构体系,发挥新型城镇化的支撑作用,整合和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关键词]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快速增长和区域政策的背景下,长江沿岸经济发展迅速但是,由于长江跨越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在历史背景、经济发展基础和国家梯级发展战略的综合影响下,区域经济发展不仅存在较大差距,而且在生态环境、现代化水平、城市化水平、人力资源、社会资源和财富占有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距,并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转型、区域竞争日益激烈、资源环境问题日益恶化的背景下,推进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缩小区域差距,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在国民经济增长和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中的支撑作用。 1。长江经济带的含义和战略意义(1)长江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属于流域经济。流域经济是区域经济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一种依托大江大河的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可分为流域经济、机场经济、港口经济、陆桥经济或渠道经济等)。根据运输方式)。它既具有区域经济的一般属性,又具有“水资源”的特殊属性。此外,“长江经济带”在空间形态上是一个“带”,具有不同于“圈”、“群”等其他空间

形态的经济特征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流域经济带是发达国家的经济走廊和经济中心,如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德国的莱茵河流域等。(二)发展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意义 “五个有利于”:有利于挖掘中上游广大腹地蕴藏的巨大内需潜力,优化长江沿线产业结构和城市化布局,形成上下游互补合作互动格局,建设陆海对外开放新走廊,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从国家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战略布局来看,今年中央政府提出了两大战略:京津冀与长江经济带的协调发展,一个强调“经济圈”,另一个强调“经济带”这两大战略各有其特殊的战略意义京津冀协调发展是一个大城市圈和世界级城市群。长江 199经济区覆盖了中国40%以上的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XXXX长江经济带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595.24亿元,是1992年的26倍多。它是中国钢铁、汽车、电子和石化等现代工业的聚集地。大农业的基础地位也居全国第一,长江沿岸9个省市的粮、棉、油产量占全国的40%以上。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和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使金融、信息、电子商务、物流、创意、设计、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在全国占据主导地位。(2)城市化 长江经济带由1/3的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3/8的城市群和区域城市群(江淮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组成,是中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形成的重要支撑然而,在XXXX,长江经济带常住人口的城市化率为52.5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3.73%长江经济

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意义

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战略意义 近代以来,长江流域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带。为了充分发挥这一重要经济区域的作用,1992年6月,国务院召开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江地区经济规划座谈会,提出发展“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江地区经济”的战略构想。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在我国发展新阶段,中央提出长江经济带战略,并将其与“一带一路”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一起作为三大国家发展战略,具有全局性重大意义。历史地看,上世纪90年代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江地区经济协同发展的推进虽然有成效,但不够显著。当前,有必要将长江经济带战略的背景、条件和动力与之作一简要比较,以探寻实施长江经济带战略的科学路径。 上世纪90年代初,长三角地区与长江中上游的中西部地区在财政税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政策方面差别较大,改革发展存在较大不同步,沿海地区的开放优势、政策优势、经济优势与长江中上游地区的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形成一定互补关系。中央希望相关区域通过合作扩大优势,希望沿海的改革开放势头传递到内地。但当时中西部地区生产力水平与长三角地区差距较大,而且普遍受制于国企改革滞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迟缓、招商引资困难等问题,加之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形成的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和资源配置,长江流域的经济合作很难顺利推进。20多年后的今天,东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已经趋同,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重心内移,对外开放的通关一体化建设卓

有成效。土地资源、环境资源、劳动力资源约束进一步导致产业西移,沿江各省、市间产业转移已有相当规模,长江中上游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发展势头迅猛。各地政府对经济的管控不断让位于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长江流域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的条件远比20年前成熟。 无论从开拓国际合作领域、整合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角度,还是从实施国家功能区规划、推进新型城镇化下的东中西部主要城市群开发建设和新兴产业发展的角度,都需要一个国家发展战略将东中西部连接起来,长江是实现这种连接的最好纽带。1993年,长江经济带10省市(现在是11省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3165.8亿元,占当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37.26%。到2014年,这个比重提高到44.72%。1993年,10省市进出口贸易总额在全国的占比为20.21%,2014年该比重上升到41.25%。长江经济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长江还是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纽带,长江经济带将支撑起我国经济新常态下新的对外开放战略。 有必要指出的是,20年间长江水运发生了巨大变化。三峡工程动工前的1993年,长江中上游河道水浅流急,货运能力十分有限。当年长江干流水运量为3.6亿吨,进出川运量为950万吨。2014年,沿江经济发展和三峡工程建成后出现的“高峡平湖”,使长江干流水运量达20.6亿吨,为1993年的5.7倍,连续10年位居世界内河水运榜首;2014年通过三峡船闸(即进出川、渝)货运量为1.19亿吨,比1993年增长10倍以上。同时,货物结构不断优化。这为国家实施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奠定了重要基础。

2020继续教育: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长江经济带的“三极”的是()。(10.0分) A.长三角城市群 B.长江中游城市群 C.成渝城市群 D.京津冀城市群 2.长江经济带的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10.0分) A.30 B.80 C.40 D.60 3.()就是根据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蓄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保持自然本底、保障生态系统完整和稳定性等要求划定的生态保护边界。(10.0分) A.生态功能区 B.生态保护红线 C.“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 D.产业布局

4.划分功能区就是适合开发的地区(),承载更多的产业和人口,而不适合开发的地区加强保护,减少人类活动,限制产业发展和人口聚集。(10.0分) A.加快发展 B.加强服务 C.注重GDP指数 D.强调工业 2.在“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中,“划定三线”指的是()。(10.0分)) A.城市建设红线 B.基本农田红线 C.交通设施红线 D.生态保护红线 1.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要建立长江干流上中下游、支流上中下游、相邻省市、关联产业、受益地区和生态保护地区等之间的横向生态补偿制度。(10.0分) 2.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要按照产业集聚、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引导企业向园区、园区向城市和城镇集中,拉动农村人口向城市和城镇转移。(10.0分)

3.“多规合一”,是指将经济发展规划、城镇体系规划、交通规划三个规划融合到一个区域上。(10.0分) 4.制定更加科学公平的生态补偿机制,要充分考虑生态区流域面积、水源保护的数量和质量等关键因素,制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保护成本、损失评估等量化指标和绩效考评体系。(10.0分)

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及策略建议

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及策略建议 【摘要】以分析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为背景,总结地区差距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物流运输发展、人口文化水平、城镇化等方面的表现,提出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关键是要统筹黄金水道与综合交通建设、协调行政区经济与流域经济、整合并升级产业结构体系、发挥新型城镇化支撑作用、整合与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关键词】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现状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在全国经济高速增长和地区政策推进的背景下,长江沿岸经济发展迅速。但由于长江横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在历史背景、经济发展基础及国家梯级开发战略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不仅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地区发展在生态环境、现代化水平、城镇化程度、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及财富占有等方面也存在很大差距,并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转型、地区竞争日益激烈、资源环境问题日趋恶化等背景下,促进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有利于发挥长江经济带在国民经济增长和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中的支撑作用。 一、长江经济带的含义及战略意义 (一)长江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属于流域经济,流域经济是特殊形态的区域经济,是依托大江大河的区域经济( 依运输方式区域经济可划分为流域经济、临空经济、港口经济、陆桥经济或通道经济等) ,既有区域经济的一般属性,也有“水资源”的专门属性;此外,“长江经济带”在空间形态上是“带”,与“圈”和“群”等其他空间形态具有不同的经济特性。从世界经济发展史来看,流域经济带是各国发达的经济走廊和经济中心,如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德国的莱茵河流域等。 (二)发展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意义。 “五个有利于”: 有利于挖掘中上游广阔腹地蕴含的巨大内需潜力,有利于优化沿江产业结构和城镇化布局,有利于形成上中下游优势互补协作互动格局,有利于建设陆海双向对外开放新走廊,有利于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 从国家谋划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来看,今年中央提出了两大战略: 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一个讲“经济圈”,一个讲“经济带”。这两个大战略各有其特殊的战略意义。京津冀协同发展是讲大城市圈,世界级的城市群;长江

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论“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樊辰光 摘要:经过30年的蓄势和呼吁,长江经济带终于在近日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两横三纵”中的重要主体,同时伴随着沪汉蓉铁路大通道的打通,长江经济带将在促进“两头”开放开发,协调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联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该区域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尤为显著,本文将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根据不同测度指标从动态和静态方面分析长江经济带各省份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及其变化趋势,为未来区域经济开发提供有益探索。 关键字: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差异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在国外,发达地区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依托沿岸沿线水路交通物流为基础的流域经济体系,如:美国的密西西比河经济带和西欧的莱茵河经济带。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的水系,是美国内河航运的大动脉,其干流流经美国各州的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美的16.4%,加上俄亥俄河和密苏里河流经各州分别占11.9%和4.4%,三者合计共占29.2%。而莱茵河则是西欧第一大河,是世界上航运最繁忙的河流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业运输大动脉之一。它还哺育了德国的现代化工业区鲁尔区,通过一系列运河与其他大河连接,构成一个四通八达的水运网,使其成为工业生产区域的主轴线。现在有1/5的世界化工产品是在莱茵河沿岸生产的。在国内,坚持稳步推进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协同发展的指导下,提出以重要水陆交通为依托的“两横三纵”国土开发格局,而长江经济带则是其中尤为重要的一横,它自西向东横贯我国中部,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是其它经济带所无可比拟的。然而,包含上海,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川,云南等9省2市在内的长江经济带尚处在转型升级

长江经济带11省市经济发展特点分析

长江经济带11省市经济发展特点分析 1、2014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经济总量已经占到全国的44.7% 从“2014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在全国的占比情况”看,2014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经济总量已经占到全国经济总量的44.7%,接近半壁江山,长江经济带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2、长江经济带11省市整体经济发展形势要好于全国水平。 从图表可以看出,无论是2013年还是2014年,除了上海经济增速略低于全国发展水平外,长江经济带其他10省市整体发展水平均好于全国。浙江和云南2014年经济增速接近全国水平,其中云南经济增速较2013年出现了较大降幅,说明云南2014年经济调整力度较大。贵州和重庆在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中经济增速最高。

3、11省市发展不均衡为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提供空间 从长江经济带11省市经济总量及人均GDP对比来看,长江经济带省市发展极不均衡。GDP总量方面,江苏、浙江、四川、湖南、湖北靠前,贵州、云南居后。从人均GDP来看,长三角的上海、江苏、浙江要远远高于第二梯队的重庆、湖北、湖南,同样,贵州和云南两省人均GDP也在11省市中居末。11省市的不均衡恰恰也为省市之间的产业转移与产业协调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对接空间。 与此相佐证的是长江经济带11省市分区域经济总量对比,东部三省市(上海、江苏、浙江)2014年经济总量占到11省市的45%,中部四省市(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占到32%,西部四省市(重庆、四川、云南、贵州)仅为23%。三大

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均衡也为长江经济带内部的产业转移提供了广阔舞台。 4、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15年发展预期低也使得长江经济带建设较为急迫。 从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15年经济预期分析表可以看出,2015年,除2014年降幅较大的云南省经济预期有所提高外,其他10省市经济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幅,说明各省市2015年经济发展下行压力较大。其中湖南、四川降幅预期达到1个百分点,重庆也达到0.9个百分点。也就是因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也进一步会激发各省市对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对接热情。 5、长江经济带11省市产业结构更侧重于工业。 从“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三次产业占GDP比重情况对比(2013)”可以看出,长江经济带中,除了上海市第三产业远高于第二产业外,其他省份第二产业比重均高于第三产业,说明整体而言,长江经济带上,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之间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学案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含答案

附5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学习目标:1.掌握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重、难点) 2.理解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3.掌握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的原因和措施。(重点) [自主预习·探新知] 1.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 (1)从全国范围看,连接环渤海经济区及珠三角经济区,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地位举足轻重。 (2)从长江经济带内部看,具有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优势,可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3)从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看,建设长江经济带有利于与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衔接互动,形成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2.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1)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2)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3)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4)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3.长江生态环境保护 (1)原因:①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生命河”,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 ②长江经济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③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总体要求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 (2)措施:综合治理和建立地区间、上下游间的生态补偿机制,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自主诊断] (1)长江流域人口和城镇密集,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 (2)长江水运横贯东西,重庆以下皆可通航。()

(3)长江经济带是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 (4)长江水资源的利用主要包括长江经济带内工业、农业和居民饮水。() 【提示】(1)×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城镇较少,宜宾以下河流两岸城镇都很密集,而且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城镇密集程度更大,城市化水平很高。 (2)×长江沿岸河港众多,宜宾以下可通航。 (3)√长江经济带立足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各自优势,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中上游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 (4)×长江水资源的利用不仅包括长江经济带范围内工业、农业和居民饮水,以及防洪、发电、灌溉、水产养殖、旅游和生态用水等,还包括向北方地区跨流域调水。 [合作探究·攻重难] 下图为长江流域示意图和沿北纬30°中国地势剖面。 【思考交流】 1.长江流经了哪些省(市、区)?干流南北两侧有哪些重要的支流? 提示: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全文解读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全文解读 《规划纲要》提出了多项主要任务,具体包括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创新驱动产业转型、新型城镇化、构建东西双向、海陆统筹的对外开放新格局等。 把长江经济带建成黄金经济带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科学谋划中国经济新棋局,作出的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 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2013年7月,国家领导人在武汉调研时指出,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发挥内河航运作用,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2014年12月,国家领导人作出重要批示,强调长江通道是 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最重要的东西轴线,在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建设长江经济带要坚持一盘棋思想,理顺体制机制,加强统筹协调,更好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为全国统筹发展提供新的支撑。2016年1月,国家领导人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 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深刻阐述了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推进思路和重点任务。此后,又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涉及长江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共同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成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 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 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遵循5条基本原则。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鲁教版新教材必修二第四单元第二节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知识点总结(2020打印版)

第四单元环境与发展 第二节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知识点总结(打印版) ☆1.长江经济带的概况 (1)范围: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个省市,约占全国面积的21%,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 (2)地位: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也是一条面向国内外开放合作的重要走廊。 ☆2.长江经济带区位优势 (1)从长江经济带内部看,具有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优势,可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2)从全国范围看,连接环渤海经济区及珠三角经济区,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地位举足轻重。 (3)从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看,建设长江经济带有利于与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衔接互动,形成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3.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1)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独特作用,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沿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具有国际竞争

力的城市群。 (2)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中上游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 (3)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用好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资源,创新开发模式,促进优势互补,培育内陆开放高地,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互联互通,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衔接互动,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横贯东中西、连接南北方的开放合作走廊。 (4)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构建以长江干支流为经脉、以山水林田湖为有机整体,江湖关系和谐、流域水质优良、水土保持有效、生物种类多样的生态安全格局。 ☆10.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格局 (1)“一轴”: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 (2)“两翼”:南翼以沪瑞运输通道为依托,北翼以沪蓉运输通道为依托。 (3)“三极”: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 (4)“多点”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 ☆4.河流水力资源的分析思路

长江经济带上升为新国家战略 覆盖11个省市

长江经济带上升为新国家战略 覆盖11个省市 长江经济带雏形初现,包括浙江和贵州等11个省市被纳入。未来将通过改革开放和实施一批重大工程,构建起沿海与中西部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新棋局。 4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重庆主持召开座谈会,研究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中国经济新支撑 李克强在此次会议上指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长江经济带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有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调整区域结构、实现中国经济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湖北省社科院长江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彭智敏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长江经济带在“七五”计划时就确定为国家经济发展的轴线,当时是两条,一条是沿海,一条是长江。但30年来,长江与沿海发展渐渐拉开了差距。 “过了这么长时间重启长江经济带建设有内外部的原因。”彭智敏认为,“沿海三个三角洲已经发展到了比较高的程度,增长速度肯定会降下来,而且国际市场也不是很景气,从国内外形势来讲,必然要向内地转移,转移比较好的途径就是长江沿江地区。” “发达地区环境资源的容量已经到了发展的临界点了,而长江沿线环境容量还比较大,有非常强大的运输功能,长江的货物运输量已经领先世界各大河流多少年了,密如蛛网的航道对于沟通干流中心城市与内陆腹地有天然的运输网络和生态廊道。”彭智敏认为。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长江中游城市群研究中心主任秦尊文说,“长江经济带”成为国家战略,使我国经济发展形成“T”形结构:30多年来“沿海一竖”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形成中国经济发展支撑格局,而现在“沿江一横”长江横向经济带,贯穿东、中、西部三大地带,将打造成中国经济新支撑带。 构建沿海与中西部互动新棋局 重庆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勇向本报记者表示,长江经济带贯穿东中西部,是中国经济两纵三横中的重要一横。去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两纵三横格局,“要在中西部和东北有条件的地区,依靠市场力量和国家规划引导,逐步发展形成若干城市群,成为带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实际上,“七五”计划最早提出东中西部的概念,对于中部地区要求“加快长江中游沿岸地区的开发,使之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布局由东向西逐步转移的重要纽带”。“大力发展同东部、西部地带的横向经济联系。有计划地接收从东部地带转移过来的消耗能源、原材料多的产业和产品。” 李克强说,建设长江经济带,就是要构建沿海与中西部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新棋局,通过改革开放和实施一批重大工程,让长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经济区三个“板块”的产业和基础设施连接起来、要素流动起来、市场统一起来,促进产业有序转移衔接、优化升级和新型城镇集聚发展,形成直接带动超过五分之一国土、约6亿人的强大发展新动力。

phil--高考地理热点问题)《-长江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 时事热点:2015年7月20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了《关于印发南京江北新区总体方案的通知》,这就意味着,这份江北新区的发展蓝图已经国务院原则同意。这份方案明确了江北新区的战略定位,描绘了它未来10年的发展愿景,还明确了用地、财税等政策红利。 解读:南京江北新区地处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T”字形交会处,东承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区域,西联皖江城市带、长江中游城市群,是长三角辐射带动长江中上游地区发展的重要节点。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11个省市,对沿江经济、文化、环境、聚落产生重要影响。长江也是中考地理的常考内容。涉及长江的水文特征、沿江的省级区划概况及重要城市、水利水电、运输方式等,学生在2016复习备考中应举一反三,全面的、联系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学习目标:1.掌握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重、难点) 2.理解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3.掌握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的原因和措施。(重点) [自主预习·探新知] 1.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 (1)从全国范围看,连接环渤海经济区及珠三角经济区,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地位举足轻重。 (2)从长江经济带内部看,具有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优势,可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3)从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看,建设长江经济带有利于与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衔接互动,形成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2.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1)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2)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3)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4)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3.长江生态环境保护 (1)原因:①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生命河”,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 ②长江经济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③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总体要求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 (2)措施:综合治理和建立地区间、上下游间的生态补偿机制,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自主诊断] (1)长江流域人口和城镇密集,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 ) (2)长江水运横贯东西,重庆以下皆可通航。( ) (3)长江经济带是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 ) (4)长江水资源的利用主要包括长江经济带内工业、农业和居民饮水。( ) 【提示】(1)×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城镇较少,宜宾以下河流两岸城镇都很密集,而且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城镇密集程度更大,城市化水平很高。 (2)×长江沿岸河港众多,宜宾以下可通航。 (3)√长江经济带立足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各自优势,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

长江经济带简要概况

长江经济带相关情况汇总 历史背景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长河,干流流经青、藏、川、滇、渝、鄂、湘、赣、皖、苏、沪九省二市(11各省市),干流全长6300km,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5。它自西向东横贯我国中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长江流域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支流湖泊众多。 2013年长江经济带11个覆盖省市的GDP总量接近26万亿元,占全部省(区、市)GDP总量的41.2%。2014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将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同列为2015年要重点实施的三大战略。 主要优势 长江经济带具有得天独厚的综合优势: 一是交通便捷,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长江经济带横贯我国腹心地带,经济腹地广阔,不仅把东、中、西三大地带连接起来,而且还与京沪、京九、京广、皖赣、焦柳等南北铁路干线交汇,承东启西,接南济北,通江达海。 二是资源优势。首先是具有极其丰沛的淡水资源,其次是拥有储量大、种类多的矿产资源,此外还拥有闻名遐迩的众多旅游资源和丰富的农业生物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三是产业优势。这里历来就是我国最重要的工业走廊之一,我国钢铁、汽车、电子、石化等现代工业的精华大部分汇集于此,集中了一大批高耗能、大运量、高科技的工业行

业和特大型企业。此外,大农业的基础地位也居全国首位,沿江九省市的粮棉油产量占全国40%以上。 四是人力资源优势。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摇篮之一,人才荟萃,科教事业发达,技术与管理先进。 五是城市密集,市场广阔。1995年沿江九省市拥有大小城市216个,占全国城市数量的33.8%;城市化水平约为5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1个百分点;城市密度为全国平均密度的2.16倍。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和三峡工程建设将产生数千亿元的投资需求,而且这一地区人口密集,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各种消费需求也十分可观,对于国内外投资者有很强的吸引力。 由此可见,长江流域孕育了发达的长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是整个长江流域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全国除沿海开放地区以外,经济密度最大的经济地带,它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是其它经济带所无可比拟的。与沿海和其它经济带相比,长江经济带拥有我国最广阔的腹地和发展空间,是我国今后15年经济增长潜力最大的地区,应该成为世界上可开发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内河经济带。 城市分布 沿线主要城市 上海:上海(1个) 江苏:南京、镇江、扬州、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泰州(8个) 浙江: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舟山(6个)

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2020考试答案

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1.()就是根据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蓄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保持自然本底、保障生态系统完整和稳定性等要求划定的生态保护边界。(10.0分) A.生态功能区 B.生态保护红线 C.“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 D.产业布局 我的答案:B√答对 2.长江经济带的面积约()万平方公里。(10.0分) A.150 B.205 C.301 D.508 我的答案:B√答对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长江经济带的“三极”的是()。(10.0分) A.长三角城市群 B.长江中游城市群 C.成渝城市群

D.京津冀城市群 我的答案:D√答对 4.()是长江经济带城镇化的主要载体,而且主导作用还在进一步强化。(10.0分) A.三大城市群 B.沪昆南翼和沪蓉北翼 C.沿江发展轴 D.城市群之外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我的答案:A√答对 1.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三大区域,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10.0分)) A.东 B.西 C.南 D.中 我的答案:ABD√答对 2.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格局包括()。(10.0分)) A.一轴 B.两翼 C.三极 D.多点

我的答案:ABCD√答对 1.划分功能区是我国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重要理念。(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2.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3.制定更加科学公平的生态补偿机制,要充分考虑生态区流域面积、水源保护的数量和质量等关键因素,制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保护成本、损失评估等量化指标和绩效考评体系。(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4.对于长江经济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搞大开发,共抓大发展”。(10.0分)我的答案:错误√答对

调研报告:沿江各省市对接“长江经济带”战略举措和启示

调研报告:沿江各省市对接“长江经济带”战略举措和启示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的正式印发,确立了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新格局。沿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主动适应新要求,围绕“一道两廊三群”建设,全面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相关城市的做法和举措值得宁波学习借鉴。 一、沿江各省市做法与举措 1.强力推进沿江生态保护和治理,建设绿色生态廊道。2016年以来,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以实施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水资源保护三大工程为重点,积极推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水质断面考核制度,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优先位置,相继启动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规划。 云南省启动了“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实施了“森林云南”建设、牛栏山—滇池补水工程,推进省内重点跨界水域水质补偿试点。贵州省强化政策规划引领,印发实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实施意见》。四川省基本建立断面水质超标扣缴制度,启动实施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综合治理试点示范工程。湖南省启动“生态环境保护三年行动计划”,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投资力度。湖北省在全国率先启动《湖北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在全省范围内征集生态环境类项目252项。成立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出台《关于加快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重庆市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和天然林保护工程,保护长江母亲河,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江西省出台了《江西省流

域生态补偿办法》,在全国率先实施覆盖全流域的生态补偿机制。上海市全面启动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提前一年完成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与各区县签订目标责任书,分解年度任务,落实环境治理领导责任制。江苏省深入开展太湖、长江、淮河以及近岸海域污染防治,限期治理水质不达标国家考核断面。各地还全面展开大气污染防控治理、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石漠化综合治理、城市和乡村垃圾污水处理等项目。 2.以“强支点、通干线、联网络”为重点,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运输走廊。围绕黄金水道航道畅通、枢纽互通、江海联通、关检直通,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一是做大做强航运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根据《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要发展现代航运服务,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和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建设,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枢纽港与铁路、公路运输衔接互通。上海继续提升国际航运中心对长江经济带的服务能力,重庆、武汉启动编制航运中心总体规划,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和浙江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继续推进。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南昌、长沙、重庆、成都等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建设,实现多种运输方式有机衔接。二是全面推进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有序推进武汉至安庆段、宜昌至武汉段航道整治工程前期工作,继续实施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二期工程。三是加快完善铁路、公路、航空三大运输网络。浙江省深入推进大港口、大路网、大航空、大水运、大物流建设,实施“万亿综合交通工程”,构建内畅外联的“四大交通走廊”。江西省将开工建设广昌至吉安等高速公路项目,建成兴国至赣县、修水至萍乡等11个高速公路项目,力争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6000公里。湖南省将构建交通网,力争建成高速公路300公里以上、干线公路1000公里。云南省2016年将完成综合交通投资1300亿元以

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考试答案

单选 1.长江经济带的面积约()万平方公里。(10.0分) A.150 B.205 C.301 D.508 我的答案:B√答对 2.下列选项中,属于长江经济带的“多点”的是()。(10.0分) A.三大城市群 B.沪昆南翼和沪蓉北翼 C.城市群之外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D.沿江发展轴 我的答案:C√答对 3.下列选项中,属于长江经济带的“两翼”的是()。(10.0分) A.城市群之外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B.沪昆南翼和沪蓉北翼 C.沿江发展轴 D.三大城市群 我的答案:B√答对

4.长江经济带的规划范围,包括()个省市。(10.0分) A.12 B.15 C.9 D.11 我的答案:D√答对 多选 1.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格局包括()。(10.0分)) A.一轴 B.两翼 C.三极 D.多点 我的答案:ABCD√答对 2.在“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中,“划定三线”指的是()。(10.0分)) A.城市建设红线 B.基本农田红线 C.交通设施红线 D.生态保护红线 我的答案:ABD√答对

判断 1.优化长江经济带空间布局,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联通,推动产城融合,引导产业集聚和人口集中,形成集约高效、绿色低碳、协调联动的区域发展体系。(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2.“多规合一”,是指将经济发展规划、城镇体系规划、交通规划三个规划融合到一个区域上。(10.0分) 我的答案:错误√答对 3.生态保护红线就是根据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蓄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保持自然本底、保障生态系统完整和稳定性等要求划定的生态保护边界。(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4.制定更加科学公平的生态补偿机制,要充分考虑生态区流域面积、水源保护的数量和质量等关键因素,制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保护成本、损失评估等量化指标和绩效考评体系。(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高中地理 第六章 附5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附5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学习目标:1.掌握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重、难点) 2.理解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3.掌握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的原因和措施。(重点) [自主预习·探新知] 1.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 (1)从全国范围看,连接环渤海经济区及珠三角经济区,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地位举足轻重。 (2)从长江经济带内部看,具有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优势,可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3)从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看,建设长江经济带有利于与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衔接互动,形成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2.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1)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2)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3)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4)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3.长江生态环境保护 (1)原因:①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生命河”,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 ②长江经济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③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总体要求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 (2)措施:综合治理和建立地区间、上下游间的生态补偿机制,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自主诊断] (1)长江流域人口和城镇密集,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 ) (2)长江水运横贯东西,重庆以下皆可通航。( ) (3)长江经济带是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 ) (4)长江水资源的利用主要包括长江经济带内工业、农业和居民饮水。( ) 【提示】(1)×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城镇较少,宜宾以下河流两岸城镇都很密集,而且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城镇密集程度更大,城市化水平很高。 (2)×长江沿岸河港众多,宜宾以下可通航。 (3)√长江经济带立足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各自优势,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中上游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

长江经济带战略

长江经济带战略 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 (1)长江经济带 东起上海、西至云南,涉及上海、重庆、江苏、湖北、浙江、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江西、安徽9个省2个直辖市。 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定位: 一是依托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 二是做大上海、重庆、湖北武汉三大航运中心; 三是推进长江中上游腹地开发; 四是促进“两头”开发开放,即上海及中巴(巴基斯坦)、中印缅经济走廊。 长江经济带中上海为龙头,武汉为龙腰,重庆为龙尾,这三大城市也分别是上海协调会(上海市.江苏省.安徽省),武汉协调会(湖北省.湖南省),重庆协调会(重庆市.四川省)的中心城市。 (2)城市分布 上海:(1个) 江苏:南京、镇江、扬州、苏州、无锡、常州、南通、

泰州(8个) 浙江: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舟山、(6个)安徽:合肥、芜湖、铜陵、安庆、池州、马鞍山(7个)江西:九江(1个) 湖北:黄石、鄂州、武汉、荆州、宜昌、黄冈、咸宁、恩施(8个) 湖南:岳阳(1个) 重庆:重庆、万州、涪陵(3个) 四川:泸州、攀枝花、成都、宜宾(4个) 云南:水富 其中: 一级中心城市:上海 二级中心城市:南京、武汉、重庆、苏州、杭州、南昌、成都、无锡、宁波、长沙、合肥 地区中心城市九江、岳阳、黄石、常州、舟山、南通、芜湖、宜昌、扬州、池州、镇江、安庆、铜陵一般城市万州、涪陵、荆州、攀枝花、嘉兴、黄冈、巢湖、湖州、马鞍山、宜宾、泸州、绍兴、鄂州、咸宁、水富

长江经济带发展趋势分析

长江经济带发展趋势分析 引言:关注宏观、中观的区域发展环境,深刻理解项目所处的区位背景,是东滩顾问多年来战略咨询研究的重要方法,以下文章多摘录于东滩顾问在项目咨询过程中的基础研究报告。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长河,干流流经青、藏、川、滇、渝、鄂、湘、赣、皖、苏、沪九省二市,干流全长6300km。它自西向东横贯我国中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长江流域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支流湖泊众多。经过几千年的开发建设,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农业、工业、商业、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等方面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长江经济带东起上海,西至攀枝花,涉及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7个省2个直辖市。该经济带是长江流域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全国高密度的经济走廊之一。对于沿带城市或区域来说,了解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态势和趋势,可以从中探寻上中下游之间的区域合作机会,挖掘沿长江经济带的多种市场机会。 一、空间发展走势 1、长江经济带发展呈现“三圈一区”的格局 长江经济带范围辽阔,各地区自然条件、比较优势、经济社会基础不尽相同,但总体形成了“三圈一区”空间格局,“三圈”是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经济圈,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经济圈,重庆、成都为中心的长江上游经济圈,“一区”三峡库区。 2、长江沿江开发将是我国重点开发区域 莱茵河,全长1400多公里,沿岸居住着5400万人口,是世界经济最发达的经济带;沿岸的德国城市科隆,在跨江发展后,经济迅速发展,成为德国重要的城市。同样,密西西比河之于美国、泰晤士河之于英国,这些国家先后对大江大河流域进行大规模开发,从而带动本国经济的大发展。世界上很多国家的著名城市都因为沿江开发而成为经济最发达的核心城市。 长江沿岸开发虽然已经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的沿江开发程度还相差较远。因此,长江沿岸未来仍将是我国区域开发的重点区域。长江流域的经济水平将逐渐向密西西比河、泰晤士河、莱茵河等靠近。 3、沿江区域间的时间距离将大大缩短 长江经济带的交通状况将在未来10-20年内大大改善,沿江地区间的时间距离将大大缩短。根据2004年《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20年我国将建成“四纵”、“四横”的铁路网,其中一条为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成都客运专线,连接西南和华东,时速200公里,将长江的上中下游连接起来。 届时成渝经济区、武汉经济圈和长三角地区成为这条交通专线上的重要结点。从成都到上海,将实现夕发朝至,旅行时间有可能从现在的35小时压缩到12小时左右;从重庆到上海,也只需10小时左右。 4、“三圈成线、南北拓展,龙头带动、三级拉动”的空间发展 未来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将把三个经济圈沿长江三点成线,并沿长江经济带南北向拓展。三个经济圈将成为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的三个增长极,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水平,决定了它将是长江流域经济腾飞的龙头,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二、产业的发展趋势 1、长江经济带将形成高科技走廊 长江经济带走廊是我国颇具活力的高科技集聚地区,高新科技正带动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40%以上的长江沿岸经济快速起飞。主要分布在上海、南京、苏州、合肥、九江、南昌、武汉、黄石、长沙、重庆等地的17个国家级高技术开发区和一批省市级开发区。 2005年长江经济带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共约4149亿元,占全国高技术开发区工业总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