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9年春五年级下册数学:第11课时 整理与练习(1)-
- 格式:doc
- 大小:1.24 MB
- 文档页数:3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一单元第11课《整理与练习(共含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一单元第11课《整理与练习》包含2课时,主要内容是整理和练习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但对分数的运算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分数加减法运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操作等活动,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和教学辅助材料。
2.练习题和实际问题。
3.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复习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例如:小明有2/3的苹果,小红有1/4的苹果,他们一起吃掉了这些苹果的1/6,还剩下多少苹果?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例如:1/3 + 1/4 = ?,2/5 - 1/2 = ? 等。
3.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练习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同时,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进行计算。
第11课时整理与练习(1)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7~48页整理与练习“回顾与整理”和“练习与应用”第1~7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加深认识因数和倍数,能找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进一步认识质数和合数;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偶数和奇数;加深理解质因数,能正确分解质因数。
2.使学生能整理因数和倍数的知识内容,感受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应用相关概念进行分析、判断、推理,进一步掌握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思维的初步经验,提高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加深对数的认识,进一步发展数感。
3.使学生主动参与回顾、整理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等活动,培养乐于思考的品质和与同伴互相交流、倾听等合作意识和能力;感受数学方面的知识积累和进步,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整理、应用因数和倍数的知识。
教学难点:应用概念正确判断、推理。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谈话:最近的数学课,我们学习了哪方面的内容?回忆一下,都学到了哪些知识?揭题:我们已经学完了因数和倍数这一单元的内容,今天开始主要整理与练习这一单元内容。
(板书课题)通过整理与练习,我们要进一多认识因数与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能熟练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能判断偶数和奇数、质数和合数,了解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正确分解质因数,提高对数的特征的认识,加深对数的认识。
二、回顾与整理1.回顾讨论。
出示讨论题:(1)你是怎样理解因数和倍数的?举例说明你的认识。
(2)2、5、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我们是怎样发现的?(3)自然数可以怎样分类,各能分成哪几类?举例说说什么是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
(4)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结合讨论适当记录自己的认识或例子。
2.交流整理。
围绕讨论题,引导学生展开交流,结合交流板书主要内容。
(1)提问:能说说什么是因数和倍数吗?可以用例子说明。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11课《整理与练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11课《整理与练习》的主要内容是整理和复习之前学习过的计量单位、名数的换算、分数的应用等知识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这些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计量单位知识,对名数的换算和分数的应用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计量单位、名数的换算、分数的应用等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克服困难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计量单位、名数的换算、分数的应用。
2.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小明的妈妈买了2千克苹果,一共花了10元,每千克苹果多少钱?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包括计量单位、名数的换算、分数的应用等知识点。
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例子,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11.整理与练习》教案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11.整理与练习》教案1主要涉及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和应用。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律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和提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熟练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分数运算能力,对于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对运算顺序的理解和掌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规律,并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练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和掌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实践操作法:学生通过实际例题的计算和解决,加深对分数加减法运算的理解和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黑板、粉笔、教学PPT等。
2.学具准备:练习本、计算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5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并进行解释和举例说明。
例如,分数加法的规则是将两个分数的分子相加,分母保持不变;分数减法的规则是将两个分数的分子相减,分母保持不变。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第11课《整理与练习》说课稿含2课时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第11课《整理与练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整理数据,绘制统计图表,练习数据分析。
这部分内容旨在让学生掌握整理数据的方法,学会绘制统计图表,并能对数据进行分析。
教材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统计图表的特点和作用,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他们对统计图表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方法掌握不牢固。
此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有待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整理数据的方法,学会绘制统计图表,能对数据进行分析。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统计图表的特点和作用,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整理数据的方法,统计图表的绘制和数据分析。
2.教学难点:数据处理方法的灵活运用,统计图表的特点和作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统计图表素材和实物教具。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数据处理的兴趣。
2.新课:讲解整理数据的方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绘制统计图表。
3.练习: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强调统计图表的特点和作用。
5.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6.拓展:讲解数据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统计图表进行分析。
7.实践:让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个主题,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
8.展示: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数据分析的心得。
9.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强调数据处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课题:整理与练习–数据整理方法–统计图表绘制–数据分析方法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进行。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时《整理与练习(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时《整理与练习(第1课时)》主要内容是对第三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练习。
本节课时通过对比、分类、归纳等方法,让学生对第三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提高学生的整理能力。
同时,通过练习题目的设计,让学生巩固第三单元的重点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整理和归纳能力,对于第三单元的知识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部分学生可能对于一些重点知识掌握不够牢固,需要通过练习来进行巩固。
同时,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对于整理和归纳的能力也各不相同,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对比、分类、归纳等方法,对第三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提高学生的整理能力。
2.通过练习题目的设计,让学生巩固第三单元的重点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对比、分类、归纳等整理方法,对第三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整理方法,对第三单元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整理和归纳。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团队中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3.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理解和掌握整理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第三单元的知识点梳理资料,以便学生在整理过程中进行参考。
2.准备练习题目,以便学生在巩固知识过程中进行练习。
3.准备记录表格,以便学生在整理过程中进行记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顾第三单元的知识点,让学生思考如何对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归纳。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呈现第三单元的知识点梳理资料,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讨论,共同完成对知识点的整理和归纳。
3.操练(10分钟)教师向学生呈现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独立练习,巩固第三单元的重点知识。
第十一课时整理与练习(1)总第课时月日【教学内容】:教材第18、19页整理与练习第1~6题。
【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让学生把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形成知识的体系,进一步理解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解方程的正确率和速度。
3.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把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形成知识的体系。
【教学难点】: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学前思】:本课是整理与练习的第一课时,今天这节课主要在于帮助学生梳理本单元的知识,因此回顾与整理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
在这个环节,重点要让学生围绕教材提出的三个问题进行独立的思考,并在小组内就这三个问题进行交流。
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将本单元所解决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分类,并要求他们具体说说解决每一类问题的基本思路,以使他们逐步掌握一些整理知识的方法,养成对所学知识分阶段进行整理的习惯。
而练习与应用部分的知识则是为了进一步巩固知识,比如第1题是为了进一步明确方程的意义,同时弄清楚等式和方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其他2到6题也是为了进一步巩固所学。
【教学过程】:前置性作业:学生独立思考问题:1.举例说一说等式和方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等式有哪些性质?你是怎样解方程的?出示本课学习目标:1.通过整理,把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形成知识的体系,进一步理解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
2.通过练习,提高解方程的正确率和速度。
一、回顾与反思提问:同学们,回忆一下,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引导学生说出:方程、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作方程。
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是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你是怎样想的?小组内逐一交流这3个问题,集体交流。
二、练习与应用1.出示书本18页第1题。
第11课时整理与练习(1)1、填空题。
(1)既是质数又是偶数的自然数是(),既是质数又是奇数的最小自然数是(),既是合数又是偶数的最小自然数是(),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最小自然数是()。
(2)20以内(含20)的合数有(),其中奇数有()。
20以内的质数有(),其中偶数有()。
(3)①写出3个连续自然数:(),它们的和是()的倍数。
②写出3个连续奇数:(),它们的和是()的倍数。
③写出3个连续偶数:(),它们的和是()的倍数。
2、判断题。
(1)质数都是奇数。
()(2)任何一个偶数加上1后,一定没有因数2。
()(3)5个连续自然数的和一定是5的倍数。
()(4)两个质数的和一定是合数。
()3、选择题。
(1)11,21,31,41中,质数的个数是()。
A.1B.2C.3(2)下面各数中,不是质数的是()。
A.13B.33C.43(3)从323中至少减去()才是3的倍数。
A.3B.2C.1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质数。
21=()+()=()×()33=()+()=()×()14=()+()=()×()5、6、刘明一家到体育馆看足球比赛。
7、把下表中9的倍数涂上颜色。
(1)你发现9的倍数有什么样的特征?(2)想一想,9的倍数都是3的倍数吗?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好词好句。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一单元第11课《整理与练习(共含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一单元第11课《整理与练习(共含2课时)》的教案。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数据的整理和表示,以及通过整理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和技巧。
教材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学会用图表来表示数据,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和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据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统计和表示数据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统计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用图表表示数据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和数据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用图表表示数据。
2.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例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统计方法。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图表、数据等。
2.准备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统计方法。
3.准备足够的时间,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地进行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学校举办运动会,引导学生关注数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组数据,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数据的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图表来表示这组数据,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图表来表示呈现的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展示各自小组制作的图表,并解释为什么选择这种图表。
其他学生和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分析数据。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不同的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图表。
常州市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11课《整理与练习》教案(含2课时)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11课《整理与练习》主要内容是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帮助学生巩固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分数加减法的初步认识和计算能力,但对于复杂的分数加减题,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计算错误或运算速度慢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练习和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使学生在面对困难时,能够积极思考,勇于挑战。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及运用。
2.教学难点:复杂分数加减题的计算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讨论、总结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学生准备:掌握分数的基本概念,了解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分数加减法知识,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明确学习内容。
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3.操练(1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讲解和辅导。
针对错误较多的题目,进行重点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4.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分数加减法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回辅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第11课《整理与练习》教学设计含2课时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第11课《整理与练习》的主要内容包括数据的整理和简单的统计图的绘制。
学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将进一步加深对统计知识的理解,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多样的练习题,旨在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数据整理和统计图的基本知识,但对一些复杂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还有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不同的关注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整理数据,并能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通过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认识到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对统计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会整理数据,并用不同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2.教学难点:学生对复杂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入统计知识,让学生感受到统计的重要性。
2.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数据整理和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3.分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提高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计算机、投影仪、统计图模板、练习题等。
2.学具:学生作业本、统计图模板、练习题等。
七.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引入统计知识,例如:学校要举办一次运动会,需要统计各个项目的报名情况。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整理和表示这些数据。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几种常见的统计图,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并简要介绍它们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择一种统计图,根据教师提供的数据进行绘制。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3-11《整理与练习(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3-11《整理与练习(第1课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整理和练习,掌握整数乘法的运算方法,以及运用整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的例子,感知整数乘法的运算规律,以及运用整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法和除法,对整数的运算规律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整数乘法,他们可能还存在着一些困惑,比如不知道如何去计算,以及不理解乘法的运算规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学生去感知和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规律,以及运用整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的例子,掌握整数乘法的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整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整数乘法的运算方法。
2.运用整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实际的例子,引导学生去探索和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规律,以及运用整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合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比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数是小明的2倍,小红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索整数乘法的运算规律。
2.呈现(10分钟)通过呈现更多的实际例子,让学生去感知和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规律。
比如,展示2乘以3等于6,3乘以4等于12等例子。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整数乘法去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每组提供一个实际问题,其他组的学生去解答。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去巩固和运用整数乘法的运算方法。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和探索整数乘法的运算规律,比如为什么2乘以3等于6,3乘以4等于12等。
整理与复习1 11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l8~19页整理与练习“回顾与整理”和“练习与应用”第l~6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方程,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进一步认识等式的质和掌握简易方程的解法;能按步骤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通过知识的回顾、整理,进一步了解方程知识间的联系;进一步认识列方程解实际问题的步骤和思路,感受方程思想,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主动参与知识整理、练习应用,了解知识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应用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1.掌握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整理、应用方程的知识。
教学难点: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
第六单元第72页例2和第72页—73页的“想想做做”。
板书设计:整理与复习什么叫等式什么是方程如何解方程互助过程:一、迁移互助1.引入课题。
谈话:我们本学期第一单元就学习了简易方程。
今天大家就一起来整理第一单元的知识。
(板书课题)通过整理、练习,进一步巩固、掌握本单元内容。
【互助】(1)互助内容:本单元所学内容。
互助形式:一对一。
互助目标:人人都会或让单号记下不会说的同学。
二、探究互助1.回顾整理。
(1)引导:同学们回顾一下本单元内容,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同桌先互相说一说。
交流:你在本单元学到了哪些知识?【互助】(2)互助方法:相互说说。
如:解方程、列方程……。
互助形式:一对一。
互助目标:人人都会或让单号记下不会背的同学。
2.指出:这一单元我们认识了方程、等式性质和解方程,知道了什么是方程的解;还学习了列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掌握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引导:现在我们先来讨论这些内容,进一步整理知识。
出示:①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的含义各是怎样的?举例说一说。
②等式有哪些性质?用等式性质解方程要注意些什么?③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一般经过哪些步骤?【互助】(3)互助表达:对着问题进行回答。
第11课时整理与练习(1)
1、填空题。
(1)既是质数又是偶数的自然数是(),既是质数又是奇数的最小自然数是(),既是合数又是偶数的最小自然数是(),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最小自然数是()。
(2)20以内(含20)的合数有(),其中奇数有()。
20以内的质数有(),其中偶数有()。
(3)①写出3个连续自然数:(),它们的和是()的倍数。
②写出3个连续奇数:(),它们的和是()的倍数。
③写出3个连续偶数:(),它们的和是()的倍数。
2、判断题。
(1)质数都是奇数。
()
(2)任何一个偶数加上1后,一定没有因数2。
()
(3)5个连续自然数的和一定是5的倍数。
()
(4)两个质数的和一定是合数。
()
3、选择题。
(1)11,21,31,41中,质数的个数是()。
A.1
B.2
C.3
(2)下面各数中,不是质数的是()。
A.13
B.33
C.43
(3)从323中至少减去()才是3的倍数。
A.3
B.2
C.1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质数。
21=()+()=()×()
33=()+()=()×()
14=()+()=()×()
5、
6、刘明一家到体育馆看足球比赛。
7、把下表中9的倍数涂上颜色。
(1)你发现9的倍数有什么样的特征?(2)想一想,9的倍数都是3的倍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