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丝路之旅 打造陇上名城
- 格式:pdf
- 大小:506.68 KB
- 文档页数:6
171兰州黄河风情线打造“丝绸之路”文化旅游景区构想王博作者简介:王博(1992-),男,山西大同人,兰州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兰州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研究方向:旅游市场营销。
(兰州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甘肃兰州730020)摘要:“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对兰州市而言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
本文结合黄河风情线沿线区位现状,通过打造丝绸之路文化主题景区,将甘肃省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旅游资源进行汇总,塑造兰州市全新旅游形象,探索新经济增长点,全面提升甘肃新印象。
关键词:黄河风情线;丝绸之路;主题景区一、引言文化旅游凭借其特有的文化享受感被旅游者广泛青睐,现已成为新时期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在“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下,2014年5月文化部提出以文化先行方式建设“丝绸之路文化旅游产业带”,增强“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文化认同,夯实“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民心基础。
兰州作为丝绸之路重镇,是中西文化重要的交汇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同时,兰州也是全国唯一一座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拥有独特的黄河风情线景观,因此,着力发展兰州市的文化旅游产业,围绕黄河风情线做文章,是兰州市寻找新经济增长点的有效途径。
本文设想将“丝绸之路”文化融入到黄河风情线景区,打造兰州市黄河风情线旅游品牌,构建兰州全新旅游形象。
二、文献综述作为兰州市独具特色的黄河风情线景区,其规划发展研究一直是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部分学者从总体战略角度出发对黄河风情线提出规划设计:邹静静、蒋连生根据政协兰州市第十一届二次会议的内容,阐述了黄河风情线最初的规划设计,认为黄河风情线应作为兰州市的城市名片重点打造[1]。
王宇亮、王志学、王勇通过对黄河风情线景区资源分析,提出黄河风情线应围绕滨河两岸的湿地、河道、绿化、交通、餐饮、休闲与居住呈现多元化立体发展[2]。
马晟坤从城市滨河游憩带的旅游开发及其空间布局层面出发,对黄河风情游憩带游憩者的行为特征、游客需求、游客满意度进行分析,提出应实行“点”(组团)扩散、纵深辐射、区域联动、网络开发的战略模式[3]。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丝绸之路信息港建设的意见正文:----------------------------------------------------------------------------------------------------------------------------------------------------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丝绸之路信息港建设的意见甘政办发〔2019〕96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省政府各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丝绸之路信息港总体规划(2018—2025年)》,加快网络强省战略实施,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丝绸之路信息港建设,推动数字甘肃发展,经省政府同意,制定本意见。
一、加快建设大数据中心集群。
充分发挥我省区位、资源、气候等优势,适度超前布局数据中心,统筹在兰州、金昌、酒泉、庆阳、兰州新区等地部署支持甘肃服务全国的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布局,建设物理分散、逻辑统一的信息港绿色云数据中心集群。
发挥电信运营企业、大型互联网公司、第三方IDC运营商等多种市场主体作用,推出面向不同市场需求的数据中心服务,促进数据中心高质量发展。
省直各单位、省内各高校、中央在甘单位和各相关企业要主动对接,吸引国家部委、电信运营企业、大型互联网企业、金融机构等在我省落地建设区域数据中心,大力争取国家级、行业级数据中心和容灾、备灾数据中心落户甘肃。
(牵头部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配合部门:各市州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二、加快数据资源汇聚共享和开发利用。
各级政府部门和省属企业要结合业务流程,制定各地政务数据迁移方案,推进存量数据资源逻辑迁移、存储和增量业务数据存储汇聚在丝绸之路信息港云数据中心,搭建全省统一、多级互联的政务数据共享交换体系,实现全省政务大数据的集中建设、调度和综合服务。
在保障数据资源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推进各级部门数据交换共享,优先开放社会公众、市场主体关注度和需求度较高的公共数据,鼓励企业、专业机构采集并向社会开放数据资源,推进不同平台之间数据信息资源的比对、交换与共享。
结合“一带一路”契机甘肃创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作者:赵雁婷来源:《今日财富》2022年第03期甘肃区域特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
文化旅游产业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构成部分,地处丝绸之路沿线的甘肃,将文化旅游业作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文旅产业已成为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
本文重点阐述如何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深度挖掘当地文化元素,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创新文化旅游产业模式,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丝绸之路就已成为我国向国际社会推出的四大精品旅游线路之一,受到来自全球各地游客的推崇。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丝绸之路沿线再次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甘肃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腹地,东西绵延1650公里,是丝绸之路的黄金段,无论是历史文化底蕴还是在自然风光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更应紧紧抓住这一机会,使旅游产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甘肃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文化旅游是人们为满足自身精神层面需求而前往文化景观处进行的非营利性活动,是对艺术、古迹、遗产资源、宗教等事物的瞬间消费。
随着社会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的消费需求也越来越高,文化旅游逐渐成为旅游业中的一个重要模式,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
文化旅游产业包括了文化生产、传播等内容,是一种综合的交叉性行业,有着辐射深、幅度广的特点。
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中,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政策更加优化,区域贸易投资逐渐便利化,人文交流合作也越来越紧密,“一带一路”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我国“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众多名胜古迹。
在国家总体部署下,各相关地区纷纷出台相应扶持政策,致力于文化旅游的发展。
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的关键地区和历史上的民族融合区,甘肃同样也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如何立足自身优势,培育适宜的地方特色文旅产业,是甘肃文化旅游发展中需要重点探讨的课题。
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对于甘肃来说,有利于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建设创新型地区,促进经济增长和地区发展。
2024年甘肃省临夏州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2023年12月26日,中共中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____周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毛泽东同志的最好纪念,就是把他开创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A.100B.110C.120D.1302.在时政学习时,小陇搜集到如下信息:依据上述信息,你认为小陇搜集的主题是()A.新质生产力B.人工智能大模型C.高质量发展D.中国式现代化3.2023年11月1日,中国____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仪式在乌鲁木齐市举行,这是我国西北沿边地区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
()A.陕西B.新疆C.甘肃D.西藏4.2024年1月1日,____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
()A.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B.未成年人保护法C.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D.网络安全法5.2024年2月24日,中国载人月球探测任务新飞行器名称确定,新一代载人飞船命名为“梦舟”,月面着陆器命名为“____”。
月面着陆器命名取自毛主席诗词,彰显中国人探索宇宙、登陆月球的豪迈与自信。
()A.揽月B.玉兔C.嫦娥D.鹊桥6.毒品祸害无穷,吸毒的危害具体包括()※摧残人的身体,扭曲人格,引发自伤、自残、自杀,传播疾病等※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摧残家庭成员身心,导致倾家荡产、家破人亡,贻害后代等※诱发违法犯罪、影响国民素质、吞噬社会巨额财富、影响国计民生等A.※※※B.※※※C.※※※D.※※※7.在2024年我国全民禁毒宣传日到来之际,临夏州某中学拟开展禁毒宣传系列活动。
以下可以作为宣传主题的有()※拒绝毒品,预防犯罪※参与禁毒,人人有责※不拒诱惑,追求刺激※珍爱生命,远离毒品A.※※※B.※※※C.※※※D.※※※8.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
西北丝绸之路旅游的文化价值及其开发——以甘肃为例西北丝绸之路旅游的文化价值及其开发——以甘肃为例西北丝绸之路作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贸易通道之一,连接了中亚、西亚和欧洲,被誉为“丝绸之路”。
甘肃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对于发掘和开发西北丝绸之路旅游的文化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甘肃为例,探讨西北丝绸之路旅游的文化价值以及如何进行有效开发。
一、甘肃在丝绸之路上的地位和历史文化遗产甘肃位于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文明交流和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
甘肃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敦煌莫高窟、嘉峪关长城、兰州白塔、张掖丹霞地貌等。
这些文化遗产见证了丝绸之路贸易的繁荣和文化交流的丰富,对于研究和传承中国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西北丝绸之路旅游的文化价值1. 文化交流与融合: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的桥梁,西北丝绸之路旅游作为重要的文化交流平台,不仅可以促进国内外文化的互相了解与融合,还可以增加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 世界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甘肃拥有众多的世界遗产,如敦煌莫高窟、嘉峪关长城等,西北丝绸之路旅游能够提高世界遗产的保护意识和力度,同时通过丝绸之路旅游的推动,加强对世界遗产的传承与研究。
3. 经济和就业的推动:西北丝绸之路旅游的开发不仅可以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还能促进相关产业的繁荣,推动经济的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
三、西北丝绸之路旅游的开发策略1. 加强宣传推广:通过大力宣传和推广西北丝绸之路旅游的文化价值和旅游资源,吸引更多的游客,提高旅游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可以借助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工具,开展线上线下的宣传活动,扩大旅游信息的覆盖面和传播力度。
2. 优化旅游设施与服务:在西北丝绸之路的重要景区和旅游资源周边,加大对旅游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和满意度。
同时,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兰州丝绸之路兰州,作为中国重要的西北门户城市,与丝绸之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亚欧大陆交流的重要通道,也是中西文明交融的地方,而兰州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城市,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兰州作为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不仅在经济、贸易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还在文化、艺术和宗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
丝绸之路通过兰州,将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运往西方,同时也将西方的马匹、绸绢、宝石等商品带进中国。
这种双向物资交流不仅促进了经济繁荣,也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兰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古都之一。
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兰州曾是许多重要文化和宗教传播的起点。
佛教是中国古代与西方交流中重要的宗教之一,兰州作为丝绸之路的要冲,成为佛教传播的重要场所之一。
兰州还有着众多的古代佛教遗址,如白塔山、五泉山等,这些遗址见证了佛教在兰州的传播历程。
除了佛教之外,兰州还是伊斯兰教的重要中心,也是中国穆斯林的传统聚居地之一。
在丝绸之路上,伊斯兰教是重要的文化信仰之一。
兰州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成为了伊斯兰教文化的传播中心。
在兰州,可以看到众多的清真寺和回民街,这些都是伊斯兰教文化的代表。
此外,兰州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地之一。
自古以来,兰州一直是中国的文化和艺术交流中心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兰州的艺术形式丰富多样,有兰州话剧、兰州京剧、兰州曲艺等。
这些艺术形式代表了兰州独特的文化风貌,也是丝绸之路上的瑰宝之一。
在当代,兰州不仅继承了丝绸之路的文化遗产,还在经济、贸易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兰州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经济中心城市,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
兰州的经济腾飞,也为丝绸之路的再次繁荣奠定了基础。
为了发扬丝绸之路的精神,兰州还举办了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
这个博览会旨在展示兰州作为丝绸之路起点城市的重要地位,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促进兰州与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古道为新镇发展新动力申论甘肃打造面向中西亚、东南亚的战略通道、物流枢纽——丝路古道绽放新风采“丝路十分美,九分在甘肃。
”甘肃地处丝绸之路黄金地段,自古就是丝绸之路咽喉要道和商埠重地。
近年来,甘肃省委、省政府抢抓“一带一路”机遇,聚焦“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工作重点,不断深化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努力打造面向中西亚、东南亚的战略通道、物流枢纽,开展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让这条商贸古道绽放新风采。
打造综合交通枢纽“我们已完成施工图审查备案、项目招投标及建设用地规划、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临时使用手续办理等各项工作,9月9日正式全面开工建设。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现场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何有善介绍说,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项目正在全力推进。
这个项目将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对积极打造甘肃省面向东盟的国际陆海贸易和面向中西亚的“进疆入藏”两个战略发展通道,落实中央脱贫攻坚和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政策,提升甘肃省对外开放门户窗口形象,实现民航强省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项目建设只是甘肃省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甘肃省集中力量开展“一带一路”交通突破行动,宝兰客专、兰渝铁路、敦煌机场、陇南成县机场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先后建成运营。
金昌市、张掖市、夏河县、成县的4个机场相继建成通航,中川机场二期工程和庆阳机场改扩建工程顺利完工。
如今,连霍、青兰、福银、定武、十天、京新等国家级高速公路甘肃境内路段已全线贯通,正在重点推进兰州、酒泉和嘉峪关、天水、张掖、平凉5个国家级公路运输枢纽项目,重点建设了一批客货运枢纽场站及物流园区。
14个市州政府所在地于2015年底全部开通高速公路,与相邻的川陕青新宁蒙6省(区)省会(首府)之间实现了高速公路连接,初步形成了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为骨架的交通运输网络,已成为东西向国际化陆桥大通道和南北向运输通道重要枢纽。
陇南,陇原之南,陇上江南作者:周小虎来源:《中国西部》2015年第26期陇南,这个一看名字就能想到“甘肃南部”的地区,是甘肃唯一的长江流域地区。
因为境内气候宜人,山川钟灵神秀,既有南国之灵气,又具北国之雄奇,所以陇南还有“陇上江南”之意。
去陇南,有两条路:一条路是沿着西汉水旁边的省道徐礼公路西下,沿路领略秦人先祖遗留的淳朴民风,遥想人文始祖伏羲出生地仇池的悠久历史;另一条路是顺着与白龙江平行的316国道东进,欣赏保存最为完好的汉三颂之一的西峡颂摩崖,参观革命前辈习仲勋两当起义的纪念馆。
西汉水畔的秦邑沿西汉水而下,但见五颜六色铺陈在河岸两侧,玉米的翠绿、胡麻的浅绿、菜地的油绿和小麦的金黄,浓浓淡淡地挤在一起,赐予行人满眼彩色。
沿路直行,过了平南镇,道路分了岔,一座叫祁山堡大桥的石拱桥通向西汉水的左岸。
这座拱桥被称为“祁山堡大桥”实在夸张,桥身其实很短,仅二十几米长;不过,桥虽不大,却占了意义重大的“大”:桥那边通向陇南市西和县,桥这边是陇南市礼县。
礼县这个西汉水畔的小县,一直以来都有一个“著名”的头衔——“国家级贫困县”。
人们对礼县的认知,多年来都集中到“贫困”二字之上。
上世纪末,考古学家在礼县东的大堡子发现秦公墓之后,人们才明白礼县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地方,它是秦族、秦文化的真正发祥地。
这个偏安一隅的小县,向世人揭开了它被重重包裹的神秘面纱。
一说起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秦帝国,世人只知它是在关中地区壮大起来的,但却少有人知秦先祖们的真正发祥地——秦邑。
传说中秦人的历史,多与养马有关。
秦人的先祖嬴非子是位名副其实的“弼马温”,因养马有功,被周天子赐“嬴”姓。
嬴非子养的马膘肥体壮、能征善战,当年牧马的地方就在秦邑,而这个地方即今天甘肃东南部的陇南地区。
秦人养马,不但让更多秦人走出了秦邑,更给秦邑地区的人留下了先进的养马技术。
当地人凭借养马的优势,逐渐形成了历史上一以贯之的骡马交易中心。
礼县盐官镇上的骡马交易市场处于群山环抱之中,是西北地区最大的骡马交易场所。
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建设总体方案一、总体目标我们要充分利用甘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黄金通道,推动甘肃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空间布局1.以兰州为中心,打造“一心四带”空间布局。
一心,即兰州核心区;四带,即兰州—张掖—嘉峪关—敦煌文化旅游带、兰州—白银—平凉—庆阳能源化工带、兰州—天水—平凉—庆阳生物医药带、兰州—定西—临夏—甘南绿色生态带。
2.推进兰州新区建设,打造国家级新区,发挥其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引领作用。
三、产业发展1.文化旅游业:发挥甘肃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优势,打造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
加大对敦煌莫高窟、张掖丹霞地貌、天水麦积山等景区的保护力度,提升旅游品质。
2.能源化工产业:发挥甘肃能源资源优势,打造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
加大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的开发力度,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
3.生物医药产业:发挥甘肃中药材资源优势,打造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加强中药材种植、加工、研发、销售全产业链建设,提升产业竞争力。
4.绿色生态产业:发挥甘肃生态环境优势,打造国家绿色生态产业基地。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产业。
四、基础设施建设1.交通:加快甘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交通枢纽。
推进高速公路、铁路、民航等交通网络建设,提升甘肃对外互联互通水平。
2.信息:加快甘肃信息化建设,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信息枢纽。
推进光纤网络、5G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服务水平。
3.能源:加强甘肃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能源枢纽。
推进输电线路、油气管道等能源输送设施建设,提升能源保障能力。
五、开放合作1.加强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推动贸易往来、投资合作、人文交流等领域的发展。
2.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发挥甘肃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节点作用。
3.加强与国内其他省市的合作,共享发展机遇,共同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一带一路”战略下冶力关大景区旅游发展路径研究摘要:为响应国家层面“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与国际之间的交流合作,甘肃省提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建设20个大景区的战略举措。
由于大景区本身占地面积大、涉及行政单位多、资源类型丰富等特点,形成区别于中东部景区的特殊规划和发展路径。
本文以甘肃省甘南州冶力关大景区为例,探讨大景区发展的多元路径,为我国西部地区大景区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字:“一带一路”战略;冶力关大景区;旅游发展路径1 甘肃省大景区建设背景国家层面“一带一路”战略架设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共赢发展的桥梁,为我国中西部城市发展带来重大契机。
丝绸之路在甘肃境内绵延东西1600多公里,是漫长的丝绸之路历史序列中最为完整、遗存非常丰富的段落,也是中国华夏文明、游牧文化、外来文化交流融合特征最为明显、风格最为独特的核心区段。
2014年甘肃省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机遇,提出在省内重点建设20个大景区的构想,以此充分发挥甘肃省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促进区域文化旅游深度融合,通过充分发挥大景区聚集要素、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提升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
2 甘肃省大景区建设需求大景区建设目的是将区域旅游资源进行系统整合,形成体量大、产品多、吸纳能力强、空间连贯完整、功能配套完善、管理统一顺畅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
从区域层面来看,甘肃省旅游景区整体上资源品质较好,形成了敦煌莫高窟—月牙泉、张掖丹霞等诸多世界级旅游品牌,但现状仍存在资源分散发展、属地管理限制多等问题,特别是在管理体制层面,存在多级操作的现象,对区域资源的统一保护和开发不利,亟待通过建设大景区,落实体制机制改革任务,实现资源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管理。
3冶力关大景区概况及资源特色冶力关大景区范围包含甘南州合作市、卓尼县、临潭县部分乡镇以及省属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洮河林业局冶力关国家级森林公园、九甸峡周边区域,总面积约2466平方公里(如图1)。
《甘肃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大景区总体规划纲要》解读文章属性•【公布机关】甘肃省其他机关•【公布日期】2014.12.21•【分类】地方政府规章解读正文《甘肃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大景区总体规划纲要》解读日前,历时一年多编制而成的《甘肃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大景区总体规划纲要》正式发布。
这份凝结着甘肃旅游人智慧、指明甘肃旅游发展方向的《规划纲要》甫一出炉,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被认为是我省旅游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我省为什么要建设旅游大景区、将如何建设?针对这些问题,规划项目负责人、省林业调查规划院高级工程师陶雪松对《规划纲要》进行了全面解读。
建设旅游大景区是大势所趋丝绸之路在甘肃境内东西绵延1600多公里,是漫长的丝绸之路历史序列最为完整、遗存比较丰富的路段,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段。
今年5月,省委、省政府印发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指出“全力推进敦煌莫高窟—月牙泉、嘉峪关、张掖丹霞等大景区建设,形成最具吸引力的丝绸之路旅游精品线路”。
8月,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提出加快旅游业改革发展,树立科学旅游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陶雪松分析说,景区是旅游业的核心产品,也是旅游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甘肃省旅游资源虽然富集,但整合开发不够、转化利用滞后,景区整体规模小,容纳游客少,接待能力低,游客逗留时间短,平均花费少。
一流的资源,三流的开发,成为甘肃旅游难以做大、做强的根本制约。
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建设大景区。
可以说,建设旅游大景区是国家战略实施的实际需求,也是我省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建设大景区,充分发挥其聚集要素、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从而全面提升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
那么,什么是大景区?陶雪松解释说,大景区是指体量大、旅游项目多、吸纳能力强、空间连贯完整、功能配套完善、管理统一顺畅,能使游客逗留2-3天的旅游景区,具有很强的核心竞争力、突出的品牌效应、巨大的带动作用。
西北丝绸之路旅游的文化价值及其开发——以甘肃为例一、引言丝绸之路是一条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古代贸易通道,连接了东西方两大文明中心。
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中国的西北地区,特别是甘肃省,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在旅游业开发中具有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探讨西北丝绸之路旅游的文化价值以及技术开发,以甘肃省作为主要案例。
二、西北丝绸之路旅游的文化价值1. 历史丝绸之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6年的汉朝西征。
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中,许多商人、学者和朝圣者在这条路上往来,将各自的文化财富带过沙漠、山脉和河流。
甘肃省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要道,留下了众多历史遗迹和文化古迹,例如莫高窟、鸣沙山和嘉峪关等。
这些历史遗迹让游客能够亲身体验丝绸之路的古老和辉煌。
2. 文化交流丝绸之路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在丝绸之路上,中国传统的丝绸、瓷器和茶叶被带到了西方,而西方的香料、宝石和艺术品也进入到了中国。
这种文化交流不仅推动了贸易的发展,也为世界各地带来了各种艺术、宗教和哲学的交流。
3. 生态环境西北地区拥有广袤的戈壁、沙漠、高山和草原,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
在甘肃,塔尔寺、张掖丹霞、吹笛台等自然景点展现了西北地区的壮丽景色。
这些自然景观与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文化相辅相成,形成了独特的旅游资源。
三、西北丝绸之路旅游的开发1. 保护文化遗产保护和修复历史遗迹是发展西北丝绸之路旅游的首要任务。
政府需要投入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加强对古迹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同时,应加强监管,制定相关法规和规定,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
2. 建设旅游基础设施为吸引游客和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政府和企业需要共同投资于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
这包括改善道路、酒店、餐饮等基础设施,提高旅游接待能力,保障游客的安全和舒适。
3. 旅游宣传推广开展有效的宣传和推广活动对于提升西北丝绸之路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至关重要。
政府可以通过组织相关活动、举办文化交流、发布宣传材料等方式,加强对丝绸之路旅游目的地和景点的宣传力度,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总体活动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6.16•【字号】甘政发[2011]71号•【施行日期】2011.06.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总体活动方案的通知(甘政发〔2011〕71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中央在甘各单位:《“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总体活动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一一年六月十六日“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总体活动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和《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甘发〔2010〕9号)精神,积极参与国家旅游局“2011中华文化游”主题年活动,整合做好旅游宣传推介工作,推进旅游产业做大做强,促进全省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省政府商请文化部、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旅游局、国家文物局同意,共同举办“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
为做好各项筹备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紧紧围绕把旅游业培育成全省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两大战略目标,有效整合全省旅游节会,以敦煌旅游品牌为依托,以丝绸之路特色旅游为主线,以扩大入境旅游为重点,创新推广模式,增强观赏互动,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打造成既体现甘肃地方特色、又在国内外极具影响力的品牌旅游节会,全面提升“精品丝路,多彩甘肃”的整体旅游形象。
二、基本原则(一)节会整合与品牌引领相统一。
围绕“精品丝路,多彩甘肃”旅游整体形象,整合资源,打造国内知名品牌节会,发挥品牌引领作用。
(二)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
节会以政府主导为主,市场运作相辅,积极培育市场观光机制,调动全省各级参加筹办旅游节会的积极性。
/['•9—瓜州县深度推进文花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与思考■马宗岭宋利安张明海近年来,瓜州县紧盯国家扩大文旅内需消费政策导向,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战略机遇,积极融入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不断挖掘张芝、玄奘、红色、石窟、边关“五大文化”品牌价值,持续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带动文化旅游三产经济平稳发展,2018年全县旅游综合收入达到48.19亿元,较2017年同期增长20%以上。
从拥有的资源优势与产出效益分析,县内文化旅游产业尚未真正破题,“捧着金碗找饭吃”的现象仍未改变。
张芝文化产业园虽有节会拉动、优质品牌、景区吸引,限于张芝文化的“阳春白雪”“曲高和寡”,游园的多,参观展馆的少;玄奘文化虽然社会认知度很高,但限于真品较少,游客普遍反映参观价值不高,影响了资源的有效转化;虽然红色文化影响力迅速提升,旅游经济的平台功能开始发挥,但沿线革命遗迹开发进程缓慢,影响了资源优势的快速转化;石窟文化通过配套基础设施,完善服务条件,吸引游客人数和敦煌分流游客不断增加,但众多高品位的石窟24发展|2019.06文化价值尚未整体显现;边关文化虽占有古城众多的资源优势,但限于开发力度不够,影响了整体效益的发挥。
加快瓜州文旅体融合发展必须充分挖掘五大文化的内涵价值,既要注重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更要注重精神品牌的培育开发,依托丰富的瓜州特色文化元素,破题文旅体健康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解决好文旅开发思路不活的问题一是打破瓜州旅游受制于敦煌品牌光环效应,难以唱响做亮的思维定式。
旅游业起步晚,经验不足,投资缺少,开放度不高,是较之旅游业发达地区一个明显差距,缩小这个差距不可能一蹴而就。
目前,不少客商和业内人士对瓜州县旅游资源比较看好,我们可以搭建平台,乘势而上,积极引进先进的经营理念,树牢“资源区域有归属,开发经营无你我”的观念,围绕构建大旅游、打造大景区、形成大品牌、促进大发展,主动融入以敦煌为龙头的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大胆出让景点开发权和经营权,实现借“智”发展,借“资”开发。
陇中大地的魅力之城定西市在广袤的中国西北大地,有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定西。
它宛如一颗深藏在陇中高原的璀璨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诉说着悠久的历史和动人的故事。
定西,这座位于甘肃省中部的城市,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西秦岭的交汇地带。
其地理位置独特,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地理风貌。
走进定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雄浑壮阔的黄土高原。
千沟万壑的大地,像是大自然用岁月的刻刀雕琢而成的一幅巨大画卷。
这片土地见证了无数的风雨沧桑,承载着定西人民坚韧不拔的精神。
定西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里曾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
古老的文明在这里交融碰撞,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陇西,作为定西市的下辖县,素有“李氏故里”之称。
李唐王朝的辉煌仿佛还能在这片土地上寻到踪迹,陇西堂庄重肃穆,承载着李氏家族的荣耀与传承。
而渭源县的首阳山,则因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采薇而食最终饿死的故事,彰显了古代仁人志士的高尚气节,给这片土地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定西的自然风光同样令人陶醉。
贵清山,峰峦叠嶂,古木参天,溪流潺潺,宛如人间仙境。
山间云雾缭绕,仿佛给山峰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遮阳山,奇峰异石,峡谷幽深,是休闲度假、探险揽胜的好去处。
还有渭河源景区,这里是渭河的发源地,清澈的溪流从山间涌出,汇聚成河,滋养着这片土地。
除了壮丽的山川,定西还有着广袤的草原。
岷县的狼渡草原,碧草如茵,骏马奔腾,每当夏季,各色野花竞相绽放,构成了一幅美丽的草原画卷。
在这里,您可以尽情感受大自然的辽阔与自由,体验草原人民的豪爽与热情。
定西的文化瑰宝不仅体现在历史遗迹和自然风光中,还体现在民间艺术和传统工艺里。
定西剪纸,以其简洁明快的线条、生动形象的图案,展现了定西人民的生活百态和美好向往。
通渭小曲,旋律优美,歌词质朴,唱出了定西人的喜怒哀乐。
洮砚,作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其石质温润,色泽典雅,雕刻工艺精湛,是书法爱好者的珍爱之物。
2024年甘肃省统考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考生注意: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所有试题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30分)“十四五”期间,甘肃省着力打造黄河文化、长城文化、丝绸之路黄金段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旅游示范带。
学校为此举办了“交响丝路,如意甘肃”主题活动,请你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任务。
●【搜集·整理】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9分)甘肃地处黄河上游,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早在上古时期,甘肃黄河流域就有先民繁衍生息,传说中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娲.dàn shēn g于此,黄帝问道崆峒,大地湾见证8000年华夏文明。
周发迹于庆阳,秦初兴于礼县,周秦王朝在甘肃黄河流域______了进军中原逐鹿天下的序曲。
祁连山巍峨耸立,______了黄河流域源头第一道生态屏.障。
黄河从远古奔来,聚青藏高原páng bó之势,携黄土高原浑厚之力,蜿蜒千里,奔腾向前,______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品格,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
西路军征战河西血沃祁连,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胜利会师,南梁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______了重要作用,中国革命从这里走向了胜利。
(1)给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女娲.______ 屏.障______dàn shēng páng bó(2)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3分)()A.奏响筑牢形成产生B.奏响筑牢铸就发挥C.拉开打造铸就发挥D.拉开打造形成产生(3)画线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2分)2.在语段横线上填写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甘肃境内长城的修建始于战国时期的秦国。
秦国以及秦、汉、明等朝代都在此修筑长城。
______①甘肃境内现有秦、汉、明等各时期的长城遗址,素有“长城天然博物馆”之称。
②明长城主要位于河西走廊和兰州、白银、临夏、庆阳等市(州),明长城修建充分贯彻和实践了“因地制宜”的基本思路。
泾川旅游如何融入陇山文旅■郭志龙林浩泾川在区域上属陇山界域,旅游业融入陇山文旅圈,借力发展,才有出路。
泾川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富的旅游资 源,相近相亲的文化风情,较好的生态环境及良好的政策 机遇,有融入陇山文旅圈的基础条件。
―、泾川融入陇山文旅圈的现状及优势泾川县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通枢纽地带,区位独 特,是甘肃的东大门,312国道、福银高速、银西高铁、西(西 安)平(平凉)铁路横贯全境,东距咸阳国际机场190公里,西 距宝中铁路平凉南站40公里,交通便捷,从时空上有融入 西安2小时经济辐射圈的优势。
2018年1月9日,国务院 批准了《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泾川位于“一圈一轴 三带”福银发展带上的重要节点,即彬县-旬邑-长武-泾川-平凉线。
泾川人文属陇东文化组成部分,民俗风情与陕北及 关中地区本源一家,同源同根,相近相亲,语言习俗相同,融入经济圈发展有人文基础。
同时,泾川自然生态良 好,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暖夏凉,打好生态牌,唱好生 态戏,开发生态产品,提供生态服务有一定空间,如开发 建设夏季避暑休闲区、建设温泉小镇、乡村民宿等,可吸 引关中地区人们在夏季前来度假。
泾川以西王母文化、佛教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休闲养生文化等为特征的大云寺•王母官大景区及全域旅游景区(点)等旅游资源体系已初具规模,具有丰富的可开发旅 游资源。
二、泾川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泾川县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西部地区绝大部分全域旅游示范县(区)相似,存在资源整合度、开发深 度不够,区位优势欠佳、缺乏龙头带动,市场营销乏力,34发展丨2020.09运营经济效益不显著等问题。
泾川旅游从体量上来说规模小、层次低,有必要融入陇山文旅圈,借力发展,才有希望有出路。
区域融合发展已成新的趋势,泾川旅游只有融入大旅游圈才有前途。
三、泾川旅游融入陇山文旅圈对策建议(一)以全域旅游视角定位。
在开发思路上,坚持全资 源整合。
丝路古镇绽新颜作者:郑翱来源:《党的生活·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2015年第08期崆峒山景美无双,陇东粮仓名远扬。
曾为古丝绸之路必经重镇的甘肃省平凉市史称“西出长安第一城”。
工作在这里的远教人脚踏实地、厚积薄发,自2013年以来,立足本地实际,创新工作方法,通过对各种远教资源的大力整合,打造出了多方位、全天候、高科技的站点平台、网站平台、即时平台、实践平台等远程教育四大教学平台,极大地满足了全市基层党员群众学习培训的迫切需求。
这座历史悠久的丝路重镇在陇东大地渲染出了一幅新时期的远教画卷。
站点讲好两堂课平凉市远程办充分注重发挥村级终端站点的学习主阵地作用,在全市1572个终端站点实施了“集中授学+自主选学”的模式,积极引导基层农民学好必修课、学精选修课,站点真正成为了全市广大农民汲取致富知识的加油站和充电站。
集中学好必修课。
市远程办始终坚持把集中式授学作为最基本的教学模式,首先,组织各远教成员单位及相关涉农部门的专家进行调研论证,充分根据本地农业生产实际,结合中央及省上所规定的学习内容,制订出了全市“必修课”计划;其次,以各站点为单位,严格要求按照课程计划每月定期组织农民到站点进行集中学习1~2次。
据统计,全市必修课课程计划共涉及6大类15门具体技术,超过10万名农民参加了集中学习。
灵台县杨村村党支书孙红革一提起远教就眉飞色舞:“前年远程办推出了…必修‟学习计划,俺们村根据自身优势选择了大棚蔬菜种植,三年干下来,现在村里是家家有大棚、户户都发家。
这个…必修课‟真贴俺们农民的心。
”自主学精选修课。
市远程办为了满足农民的个性化学习要求,首先,统一印制全市农村党员干部群众菜单式选学登记簿,分发到各站点,农民将想学习的内容登记在册,管理员按需寻找内容,通过“站点开放日”等活动组织农民到站点进行自主学习;其次,对站点难以找到的学习内容,每月汇总上报,由市、县远程办帮助查找资料。
据统计,全市已下发登记簿两千多册。
渊源流长的甘肃历史文化甘肃历史文化,或称之为河陇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中原文明、长江流域文明等一起构成了中华文明的重要源流,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与国内其他省区相比,甘肃所拥有的历史文化资源数量巨大。
在甘肃众多的文化资源中,历史文化资源是最具特色、最有竞争力的,也是甘肃历史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最为突出的特征。
综观数千年的河陇文明,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一是开放性。
河陇位处世界上几大文化体系的汇流之区,汉唐中国盛世以其恢宏的气魄、灿烂的文化向世界展开胸怀,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位处文化体系汇流之区的甘肃,开风气之先,畅开大门,广接八方来客,海纳外来营养,表现出对外来文化强大的融合力。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格林·丹尼尔所著《最初的文明:关于文明起源的考古研究》一书写道,世界上最古老的六大文明是两河流域、埃及、印度、中国、墨西哥和秘鲁;这六大古老文化中唯独中华文明从未间断,绵延至今。
而在旧大陆三大洲上主要有世界四大文化体系。
辽阔的中国大西北处在世界四大文化区的中间,一直是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的过渡地带,成为唯一从陆上将四大文化体系联结起来的地区,在世界文化地图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文化学的角度看,任何一种文化的传播与扩张,都是从一个文化场进入另一个新文化场的过程,必然要经过新文化场的中介物的过滤和折射,中国西部的甘肃和新疆正是这个“文化场的中介物”。
中国文化西传波斯、阿拉伯、希腊、罗马及欧洲,西亚、中亚文化的东渐,甘肃是必经之地;中国文化传向印度和南亚,印度文化传入中国,甘肃亦是主要通道。
总之,甘肃自古以来就是世界四大文化区域交流的枢纽。
二是多元性。
主要表现在多民族的聚居和杂居,多种文化体系的交错融合,多种宗教的并存和互相渗透,多种风俗习尚的交互熏染等方面。
由于开放性,河陇历史文化必然表现为多元融合的格局而不会只有单一成分。
从总体上看,它既有中国文化,又有域外文化。
进一步说,在中国文化中既有中原传统文化,又有西域文化、吐蕃文化等;在域外文化中则有印度文化、波斯文化、叙利亚文化、朝鲜文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