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2020届高三下期三月月考语文试题卷(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50.51 KB
- 文档页数:10
重庆南开中学高2020级高三下3月月考语文试题语文试卷共3页.考试时间150分钟.第1至5题、第7至9题为选择题,24分;第6题、第10至21题为非选择题,126分.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1至6题、第7至9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有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答第6题、第10至21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股份制屯积居奇打寒颤(zhàn) 余勇可贾(gǔ)B.霓虹灯动辄得咎送给养(jǐ) 危如累卵(lěi)C.乐陶陶斐然成章拈花指(zhān) 揆情度理(kuí)D.结骨眼如愿以偿缉鞋口(qī) 断壁残垣(yuán)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文化传统的变化无论如何总是缓慢的、渐进的,不会一蹴而就,即使在社会急剧变换的革命时期也是如此。
B.武则天精心设计的无字碑,树立在乾陵的众多石雕中,它以其精湛的雕刻艺术,独特的风姿韵味,以及种种富于传奇色彩的传说故事而备受青睐。
C.既然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绿色旅游”这种注重修正行为习惯的休闲方式,又怎能等闲视之?D.文章并非以长为美。
有的文章虽短,但具有一孔之见,如柳宗元的《读论语》和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
3.依次填入下边三段话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1)中国古典美学讲和谐。
和谐不是同一重复,而是众多因素对立的统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外来文化的到来,给自己的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有助于作家_____________。
重庆八中高20级月考注意事项: 2.答第1至6题、8至10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涂选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或答题卷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卷.无耻(ln)言.伛(lu)游目(chng)怀..()弱. B.不会贪污受贿,虽然清贫,但 坦荡,没有水落石出半夜敲门. D.......《史记·匈奴传》有如此记载:太初四年“汉使光禄徐自为出五原塞数百里,远者千余里,筑城障列亭,至庐朐”。
. D.音乐欣赏的具体过程,一般是由官能欣赏——即对乐音的音响感知,进入感情欣赏——即对音乐表现的思想感情、情景的感情体验、想象和联想。
~冷眼看“热词” 三、(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岑参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
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
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744年岑参举进士,授官右内率府兵曹参军,此诗即为辞别终南山隐居地高冠谷而作。
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 (1) ,磐石无转移。
(《孔雀东南飞》) (2) ,池鱼思故渊。
(《归园田居》) (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 。
(《兰亭集序》) (4) ,而不知其所止。
(《赤壁赋》) (5) (6) ,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五、(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14~18题 字据 怎样理解文章最后一句“泥泞的雪地里到处是散碎的鸡蛋,一片狼藉”的含意? (2分) 15.小说第一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分) 16.请围绕儿子罗树林梳理小说的基本情节。
(5分) 戴鸭舌帽的律师没能劝止住罗树林,而穿风衣、戴墨镜的人却阻止住了罗树林,这说明什么?(6分) 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这篇小说的社会价值。
重庆市直属校(重庆市第八中学等)2020届高三语文3月月考试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儒家文化体系中的“家国天下"意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如今制度化儒家已然解 体,社会形态、家庭结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尽管如此,汲取家国天下意识传统并对其进行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家国天下”意识作为积极的入世精神,将个人发展 的诉求与社会进步的诉求结合在一起,基于这一道德自觉,社会成员才具有了责任担当、价值共识。
在今天,家作为基本情感纽带对我们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应弘扬传统孝道,强化纽带和责任意识。
家族观念基于血缘的原初信赖关系,安土重迁的中国农耕文明进一步充实了家族的机能.人伦情感亦因血 缘而来,在情感依托的层面上,家的意义超越任何经济的成本——收益分析。
现代社会主张的公共精神与 家庭伦理的建设并不矛盾。
正如搬用熟人社会的伦理原则到陌生人社会是不合理的,反过来将陌生人社会 的规则搬用到家庭也是不合理的,关键是如何能够在不同的关系当中正确切换。
在现代化生产和协作上依 照公共理性、法制精神;在家庭与私人领域,弘扬孝悌之道,忠恕相待,爱敬相与。
这要求对家庭伦理和 孝道进行理性的阐发和合理的引导,使得家庭伦理与公共理性彼此呼应。
“家国天下"意识是现代中国伦理的重要维度,它既连接传统的“修齐治平”,也连接社会、民族国家 问题。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家与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家是社会的细胞,国是维护家的外部屏障,家国的 良性互动与发展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协支撑和实现“家国天下”精神的是仁爱的“生生”之德.中国人内心的“天人合德”实际指向更为 广阔的世界中的相生相与,它肯定世界是交感的,自然规律和人世伦理是可以相互推演的,也是相互一 致的.仁爱原则也是动态原则,原始儒家主张根据内在的“生生”之德,在矛盾的转化中主张“穷达以 时”“与时偕行”。
2020年重庆一中高2020级高三下期三月月考参考答案1.D 【解析】A项文艺总能超越局部灾难的表现,与能够不断提升其精神与审美的高度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
B项依据第3段,“这一切要经过精心的选择、剪裁,力求将有代表性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与事件呈现出来”可知,“全面”不对。
C项表述绝对。
2.C 【解析】第5段并没有从正反两反面进行比较。
3.D 【解析】A项依据第一段,这些是“长久问题”,文中并没有说主次问题。
B项逻辑错误,普通的百姓也可以是英雄人物,此外,文中并没有比较。
C项能使灾难美学提高到新的层次的并不是灾难,此外,灾难本身并不具有美好的一面,不应该去赞颂。
4.D【解析】依据材料一可知ABC都是原因,而D项不符合题干要求,不是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产生的原因。
5.C【解析】原文是“在短时间内呈现给用户更多的有效信息,提高了信息获取效率”,可见算法推送能让被过剩信息包围的用户减少无效信息的干扰。
6.①保持技术敏感,充分了解读者,不断回应诉求;②需要对内容产品的质量做出全面评价,善于辨别真伪、敢于判断对错;③发挥技术的赋能作用,让主流价值搭上新技术的快车。
④适度保持信息推送的多元化、丰富性(四选三,每点2分。
)7.A 【解析】强加因果。
文中并没有明确交代单纯和坦然的原因。
而且,不说官场商场,不议谁肥谁瘦是表现同哥哥聊天时的自然。
8.(1)实际的树:指父亲栽种的各种树,是“补贴家用,供给哥和我的学杂费用”的来源;(2)是父亲精神的象征:既是父亲一生爱栽树的体现,也是一生勤劳朴实善良无私的父亲的象征;(3)是我的精神寄托:是一种心灵的感应的象征,是“我”精神的依靠,让“我”摆脱孤独、空虚、烦恼;寄寓着我对村庄的爱,对父亲的爱和赞美。
(每点2分)9. (1)内容层面:文章选材集中于生活小事,文中的景物朴素,作者笔下的村庄朴素清新祥和,文中的人物朴素平实,父亲是一个勤劳朴实的农民,我和哥哥之间也是朴素而又平实的真情;(2)情感层面:情感朴素平实,文章通过描写父亲的树,展现了父亲朴实无华伟大无私的爱,也表达了我对父亲的爱。
重庆市2022-2023学年(下)3月月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2023.03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在试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全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各种各样的比较有名的神话中,月亮总是和美丽的女神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希腊神话中的阿尔忒弥斯,还是由此演变的罗马神话中的狄安娜,或是中国的嫦娥与日本的辉夜姬。
在这些神话故事里,月亮都是以女性的角色出现的。
而在原始文化中,女性以月亮为代表,男性则以太阳为代表。
在中国,很早的时候就形成了阴阳的观念,并形成最初的文化体系,用以认识、解释和处理包括人在内的万事万物。
按照阴阳的文化体系,阴—月亮—女性与阳—太阳—男性是相对应的两方面。
直到今日,阴阳文化体系仍在人们的意识深处发挥着作用,左右着我们的生活。
这些观念如此根深蒂固,自然地,在人类的意识深处就很容易把月亮和女人联系在一起。
尽管月亮神话有着丰富的象征内涵,但它的主导象征却是表现“生命的繁衍与永恒”,由此而与女性紧紧联系在一起,成为女性的象征。
这一点在中西文化中都有明显的表现。
月亮,既是自然景观,也参与人的生活,成为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人们把它的自然属性与人类的社会生活经验、情感体验联系起来,赋予它以性别特征。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艾瑟哈婷在《月亮神话》中说过:“无论在当代还是古典诗歌中,以及时代不明的神话和传说里,月亮代表的就是女人的神性、女性的原则,就像太阳以其英雄象征着男性原则一样。
”阳性的太阳代表着公开的社会化的生活,是权威与力量的代表,而夜晚的月亮属于阴性,代表着隐蔽的私人化的生存形态,是神秘、感伤又富有诗意的。
2020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姓名__________准考证号______ 绝密★启用前2020届高三月考试卷(七)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乡土美术”是当代中国主题性美术创作领域一个极其重要的思潮与现象。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尤其是左翼美术运动及革命美术诞生以来,乡土美术一直以视觉图像的方式紧随现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与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中国当代主题性美术创作乡土叙事也随之出现一种“生态转向”现象:乡村、城市、工业、环境等题材的图像叙事,呈现出更为强烈的生态观念意识。
对环境问题的批判,是“生态转向”的主线。
随着生态环境出现不同程度的污染与恶化,中国艺术家敏锐地察觉到这种现象,并将其表现在艺术创作中。
对动物权利的确立与保护,也是“生态转向”的重要内容。
大量艺术作品都反映出中国当代美术创作中渗透着对人与动物关系的反思与重构。
占山的“众生”系列,延续着中国传统文化“众生平等”“万物一体”的伦理学立场。
雕塑家曹晖“揭开你”系列作品,以牛、猪、羊等动物为对象,通过超级写实性的雕塑语言,精细而逼真地揭开动物作为“他者”的表皮。
对消费欲望的克制,是“生态转向”的精神指向。
抑制过度消费的欲望,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成为中国当代生态美术的重要艺术倾向。
魏怀亮以中国传统绘画为切入点,将高速公路.交通标识等现代生活元素符号挪用到中国传统水墨图像当中,重点表现现代城市与交通设施占用自然环境的飞速扩张所引发的社会现象,从而引导人们思考现代社会发展对自然生态带来的创伤。
如果说占山、王家增、余明等将忧虑的目光转向了干涸大地、工业废墟、生产与生活垃圾,那么,尚扬的“大风景”系列和“董其昌计划”系列则进一步从人类中心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化立场中退却出来,试图遏制现代人过度生产、制造与消费的疯狂欲望。
2020年重庆市南坪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就像一幅好的画一样,可以在不同的人性空间里适应不同的环境,给人以新的领悟和新的启发。
一般来讲,艺术作品的创作,主观性很强。
作者希望它能影响人,或者希望这个小说使人性发生变化。
一旦预设了这个立场,在搜集资料和观察人性的过程中,就会特别选择自己想要的东西,不需要的就故意排除。
只要有预设立场,对人性的观察面一定是比较窄的。
曹雪芹在写《红楼梦》时,是没有预设立场的,所以《红楼梦》才会成为伟大的作品。
什么叫爱?给对方最大的思考和选择的自由才是真正的爱。
《红楼梦》在现代仍然能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因为它所体现的爱是真正宽广意义上的爱。
在作者笔下,人性是复杂的,它有时候会堕落,有时候会有各种自己控制不住的欲望。
面对人性的这种复杂,他觉得这些向下堕落的人性跟所谓向上的、求好的人性是互动的,必须全部加以描绘,使读者在看《红楼梦》的时候能够有自己的选择。
《红楼梦》是很多人愿意反复看的一本书,因为你的人生会因它而得到启发,获得成长,而作者从来没有很权威地告诉你应该如何生活。
我们可以把读者分成两种。
一种是比较简单的读者,他认为,读了一本书以后自己就可以变好。
那种所谓格言式的或者道德教训方面的书,也许会对他有帮助。
第二种读者则认为,人类在人性方面的摸索与思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读书会从中发现人性的复杂。
如果你是第二种读者,你在读了《红楼梦》第九回以后就会思考,如果你面对这样的一个课堂,如果你是一个老师,你会怎么办?你也许会大骂他们一顿,说他们不守规矩之类的;然而你也可以借此了解你不在的时候学生的样子。
这中间有一种互动的关系。
我在读《红楼梦》时常常提醒自己,小说里的每一个人都是我身体里的一部分,我身上有贾政的部分,也有贾瑞的部分。
我不觉得我是在外面观察这些人物,或者赞美、批判他们。
好的文学会让你觉得每一个人物都是你自己。
重庆2020届高三下期三月月考语文试题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综观人类的文明史,实际上就是人类不断抗击灾难的历史。
不同的灾难对人类文明的意义也不一样。
作为一种精神生产方式,文艺也在对灾难的表现中不断为人类和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优秀的灾难文艺总是能超越局部灾难的表现,接通人类有关灾难的思想传统,不断攀升精神与审美的高度。
所以,如何真实地描绘灾难,刻画灾害中的人物,挖掘特殊情境中人性的复杂性,并进而对灾害进行反思,从而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更理性地面对自然和人类自身,是文艺家们应该长久探索的问题。
可以想见,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灾害将长久地留在中国和世界人民的记忆中,对它的书写也将继续下去。
如果对世界文艺史上优秀的灾难文艺进行考察,它们大概体现出如下的特点,可以作为此次抗疫文艺创作的参照。
首先是强烈的现场意识。
现场感最能体现出文艺在灾难面前的人类担当意识。
在富于现场感的灾难文艺作品中,灾难仿佛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它们以逼真的方式将灾难告诉世界,为人们的记忆提供了完整的灾难地理坐标,复现出真实的灾难场景,特定的事件、人物、气氛如在眼前,从而给人以身临其境的强烈震撼。
当然,这一切要经过精心的选择、剪裁,力求将有代表性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与事件呈现出来,从而构成完整的灾难叙事。
优秀的灾难文艺总是能提供令人难忘的人物与故事,尤其是那些堪称中流砥柱的英雄,他们可能本身就是杰出人物,但也可能是平头百姓。
许多作品都将镜头对准了“草根”阶层,普通的、来自各行各业的平头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平凡得让人无法记得住他们的面孔,但当灾难来临时,却迸发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力量和智慧。
人民创造历史,正是他们在灾难中的人生轨迹、性格命运,灾难中的生存与死亡、希望与绝望,彰显出人类社会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
其次是自觉的超越意识,在发现与反思中建构人文精神。
在优秀的灾难文艺中,反思型的作品令人瞩目,它们常常从一些新的角度去把握,去打量,将灾难中的一切作为思考对象去反思,以忏悔之心检讨错误与教训,以善良的愿望祈祷人类的平安,以建设性的态度呼吁社会的改革,帮助社会成员树立自觉的灾难意识。
2020年重庆第四十七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接受美学诞生之前,通常只是从艺术品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
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
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
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
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
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
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
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
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
这样,文本与接受就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
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
重庆2020届高三下期三月月考语文试题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综观人类的文明史,实际上就是人类不断抗击灾难的历史。
不同的灾难对人类文明的意义也不一样。
作为一种精神生产方式,文艺也在对灾难的表现中不断为人类和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优秀的灾难文艺总是能超越局部灾难的表现,接通人类有关灾难的思想传统,不断攀升精神与审美的高度。
所以,如何真实地描绘灾难,刻画灾害中的人物,挖掘特殊情境中人性的复杂性,并进而对灾害进行反思,从而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更理性地面对自然和人类自身,是文艺家们应该长久探索的问题。
可以想见,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灾害将长久地留在中国和世界人民的记忆中,对它的书写也将继续下去。
如果对世界文艺史上优秀的灾难文艺进行考察,它们大概体现出如下的特点,可以作为此次抗疫文艺创作的参照。
首先是强烈的现场意识。
现场感最能体现出文艺在灾难面前的人类担当意识。
在富于现场感的灾难文艺作品中,灾难仿佛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它们以逼真的方式将灾难告诉世界,为人们的记忆提供了完整的灾难地理坐标,复现出真实的灾难场景,特定的事件、人物、气氛如在眼前,从而给人以身临其境的强烈震撼。
当然,这一切要经过精心的选择、剪裁,力求将有代表性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与事件呈现出来,从而构成完整的灾难叙事。
优秀的灾难文艺总是能提供令人难忘的人物与故事,尤其是那些堪称中流砥柱的英雄,他们可能本身就是杰出人物,但也可能是平头百姓。
许多作品都将镜头对准了“草根”阶层,普通的、来自各行各业的平头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平凡得让人无法记得住他们的面孔,但当灾难来临时,却迸发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力量和智慧。
人民创造历史,正是他们在灾难中的人生轨迹、性格命运,灾难中的生存与死亡、希望与绝望,彰显出人类社会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
其次是自觉的超越意识,在发现与反思中建构人文精神。
在优秀的灾难文艺中,反思型的作品令人瞩目,它们常常从一些新的角度去把握,去打量,将灾难中的一切作为思考对象去反思,以忏悔之心检讨错误与教训,以善良的愿望祈祷人类的平安,以建设性的态度呼吁社会的改革,帮助社会成员树立自觉的灾难意识。
2020届重庆市南开中学校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对联,又称楹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样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对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chǎnɡ),后历经北宋、明、清三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最终成为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对联对仗工整,韵律协调,言简意赅,意蕴丰富,雅俗共赏。
它营造出来的诗化的氛围像阳光一样,照进每一个国人的日常生活。
在一些古镇,我们看到的民间对联,虽然在格律上不那么讲究,但切合百姓实际,与古镇的环境相得益彰,显然比某些文人创作的某些不接地气的对联更能打动人心。
比如一个作坊的对联“打金打银打世界染山染水染江山”,看了就不由得喜欢,喜欢里面透着的那种粗犷和豪气。
②古往今来,对联一直被誉为“诗中之诗”,蕴含其中的修辞魅力令人称奇。
不少妙联的创意都直接与汉字有关,或利用字形,或利用字音,或借助字义,巧妙构思,形成佳对。
我们把这种艺术手法称为“汉字修辞”。
其中有这样几种:一、析字,分为拆字和合字两种。
如拆字联“闲看门中木思间心上田”,上联拆首字“闲”为“门中木”,下联也对应地拆首字“思”为“心上田”。
又如合字联“少水沙即现是土堤方成”,上联合“少水”为“沙”,下联也对应地合“是土”为“堤”。
二、嵌字,即在上下联的相同位置巧妙嵌入有特定意义的汉字、历史典籍或人名掌故等。
三、异字同音,即将几个字形、字义不同而读音相同的字用于同一对联中。
四、回文,既可以顺读,又可以倒读。
如“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这些“汉字修辞”的运用使对联具有组合精巧、构思奇特、风趣别致的艺术魅力。
③其他修辞手法的魅力也令人拍案叫绝。
如以下几联:【甲】郑板桥故居联“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乙】固原六盘山联“峰高华岳三千丈险据秦关百二重”;【丙】桂林阳朔联“水作青罗带山为碧玉簪”;【丁】明代学者胡居仁自勉联“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都巧妙地运用了不同的修辞手法,拓展了对联的审美空间,增强了对联的审美情趣。
重庆市高三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默写 (共1题;共3分)1. (3分)(2020·普陀模拟) 按题目要求填空。
(1) ________,万方多难此登临。
(杜甫《登楼》)(2)“叹年来踪迹,________?”出自柳永的《________》。
(3)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中虚写故乡景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2. (7分) (2018高二上·大理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遣兴杜甫我今日夜忧,诸弟各异方。
不知死与生,何况道路长。
避寇一分散,饥寒永相望。
岂无柴门归,欲出畏虎狼。
仰看云中雁,禽鸟亦有行。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 . 首句的“忧”字总领全诗,其余各句或叙事或议论,都在抒发诗人内心的忧伤。
B . “何况道路长”是说诗人因为路途迢遥而归乡不得,思乡之情、难归之悲溢于言表。
C . “岂无”两句表明诗人虽有家可归,但因“虎狼”当道而回家无望的无奈心情。
D . 末尾两句写诗人仰观天空中飞翔的大雁,透露出让大雁为分散的兄弟捎信的愿望。
E . 本诗通过抒写诗人自己在乱世中对亲情的特殊感受,来反映当时残酷的社会现实。
(2)诗的第一句就说:“我今日夜忧”。
诗人日夜忧的有哪些呢?请结合诗句作简要概括。
三、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3. (6分) (2019高一上·梅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十面埋伏显英雄林道远很早就想写汪德龙,可越熟悉越难写。
每当苦思何处落笔,不知咋的,总会想起两个场面。
一个是首届“杏花村杯”全国电视书法大奖赛现代刻字组现场决赛。
主持人公布“二月花”的题目后开始计时,汪德龙不慌不忙,率先完成设计,最终以遥遥领先的最高分夺得金奖。
发表获奖感言时,他一脸茫然,僵在那里,半天才说出“感谢”之类的话来,主持人赶忙给他“台阶”:“看来他比较内向。
重庆2020届高三下期三月月考语文试题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综观人类的文明史,实际上就是人类不断抗击灾难的历史。
不同的灾难对人类文明的意义也不一样。
作为一种精神生产方式,文艺也在对灾难的表现中不断为人类和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优秀的灾难文艺总是能超越局部灾难的表现,接通人类有关灾难的思想传统,不断攀升精神与审美的高度。
所以,如何真实地描绘灾难,刻画灾害中的人物,挖掘特殊情境中人性的复杂性,并进而对灾害进行反思,从而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更理性地面对自然和人类自身,是文艺家们应该长久探索的问题。
可以想见,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灾害将长久地留在中国和世界人民的记忆中,对它的书写也将继续下去。
如果对世界文艺史上优秀的灾难文艺进行考察,它们大概体现出如下的特点,可以作为此次抗疫文艺创作的参照。
首先是强烈的现场意识。
现场感最能体现出文艺在灾难面前的人类担当意识。
在富于现场感的灾难文艺作品中,灾难仿佛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它们以逼真的方式将灾难告诉世界,为人们的记忆提供了完整的灾难地理坐标,复现出真实的灾难场景,特定的事件、人物、气氛如在眼前,从而给人以身临其境的强烈震撼。
当然,这一切要经过精心的选择、剪裁,力求将有代表性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与事件呈现出来,从而构成完整的灾难叙事。
优秀的灾难文艺总是能提供令人难忘的人物与故事,尤其是那些堪称中流砥柱的英雄,他们可能本身就是杰出人物,但也可能是平头百姓。
许多作品都将镜头对准了“草根”阶层,普通的、来自各行各业的平头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平凡得让人无法记得住他们的面孔,但当灾难来临时,却迸发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力量和智慧。
人民创造历史,正是他们在灾难中的人生轨迹、性格命运,灾难中的生存与死亡、希望与绝望,彰显出人类社会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
其次是自觉的超越意识,在发现与反思中建构人文精神。
在优秀的灾难文艺中,反思型的作品令人瞩目,它们常常从一些新的角度去把握,去打量,将灾难中的一切作为思考对象去反思,以忏悔之心检讨错误与教训,以善良的愿望祈祷人类的平安,以建设性的态度呼吁社会的改革,帮助社会成员树立自觉的灾难意识。
对此次新冠肺炎而言,可以预见,我们的文艺将会从人与自然、生命,自我与他人,个人利益与公共关系,疾病与病毒的意义,药物与医疗的本质,国家制度与卫生防控体系及其国民安全保障体系,国际间的救助合作机制,科技创新与科研伦理,直至社会的文明水平等方面作出思考。
它应该,也必将会把十几年前的非典文艺的灾难美学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最后,优秀的灾难文艺总是能对灾难文艺本身的发展做出贡献。
它们不断丰富世界文艺史上灾难美学的含义,使灾难文艺成为有别于一般文艺的特殊类型。
从题材、主题、情节结构、人物塑造、思考方式、抒情手段等诸多方面,灾难文艺已经形成和积累出属于自己的艺术表达方式。
作为重大题材,优秀的灾难文艺从不以为题材就能决定一切,更不会企图只以悲情换取眼泪,它们时刻警惕以浅薄的心灵鸡汤拉低精神的天际线,杜绝以虚假和恶劣的个性化哗众取宠、博人眼球。
唯有坚持艺术良心与艺术理想,椎心泣血,精益求精,才会创作出感天动地的优秀之作。
正因为志存高远,伟大的灾难文艺常常因为其无可比拟的独特性超越其自身,站到了人类思想与艺术的巅峰。
客观地说,中国的灾难文艺总体水平并不高,与中国多灾多难的历史与现实相比,中国为世界贡献出的优秀灾难文艺作品还不多。
现在,中国的文艺家们又一次站在了灾难面前。
相信我们的文艺家们一定会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继承灾难文艺的优秀传统,创新创造,奉献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能与世界灾难文艺经典对话的作品。
(摘自汪政《我们需要怎样的“抗疫文艺”?》原载:《文艺报》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优秀的灾难文艺总能超越局部灾难的表现,因而能够不断提升其精神与审美的高度。
B. 要突出灾难文艺作品的现场感,就要全面、详细、具体地叙述灾难中的人物与事件。
C. 只要坚持艺术良心和艺术理想,杜绝虚情假意,就能够创作出优秀的灾难文艺作品。
D. 灾难面前,我国的文艺家,应守正出新,创作出能与世界灾难文艺经典对话的作品。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提出问题,然后论述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发出呼吁。
B. 文章在新冠病毒肆虐带来灾难背景之下,提出“如何书写抗疫文艺”的中心问题。
C. 第段从正反两方面比较,有力论证了好的灾难文艺作品能为其自身的发展做出贡献。
D. 文章第段客观地指出我国虽然有着多灾多难的历史,但优秀的灾难文艺作品并不多。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挖掘特殊情境中人性的复杂性,对灾害进行反思是文艺家们应长久探索的主要问题。
B. 当灾难来临时,普通的百姓可能比英雄人物更能迸发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力量和智慧。
C. 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新冠病毒能使灾难美学提高到新的层次而展现出其美好的一面。
D. 灾难文艺作品应从题材、情节结构、人物塑造等诸多方面展现审美形态和审美风格。
【答案】1. D 2. C 3. D(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当前信息的困境由过去的匮乏转化为过剩。
一方面,海量信息以其无序性挑战着人们的认知能力,无效信息、虚假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眼球;另一方面,人们应用媒体的能力和时间有限,如何快速高效获取所需信息成为迫切需求。
诸如“今日头条”等资讯类 App,借助基于算法的个性化信息推送技术,根据用户的数据自动过滤掉部分信息,在短时间内呈现给用户更多的有效信息,提高了信息获取效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用户信息过剩的困境。
信息化社会的加速发展激化了现代人追求个性化的心理需求。
市场需求决定着供给,用户对于个性化信息的需求,刺激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产生。
基于算法的个性化推送技术,通过信息呈现方式的不同实现有效的个性化服务。
这种基于算法的个性化的信息推荐服务,较之传统的人工信息在内容的把关上更为精准,给用户带来直接的“私人定制”感,真正实现了用户对于信息的“选择性接触”,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极大的满足。
(摘编自齐沛尧《浅析基于算法的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材料二:算法主导的信息分配机制,高效地打造了一个“私人定制”的时代。
然而换个角度看,技术、算法与其说是引领者,不如说是迎合者;与其说是提供思考的导师,不如说是强化偏见的囚徒。
技术为用户量身打造信息,开启了符合读者口味的一扇窗,却关上了多元化的一道门。
我们或可名之为“孤岛效应”——在自我重复、自我肯定、自我强化中,公众的知识、思想逐渐固化,成为海面上的一座座孤岛。
只看自己喜欢的、只读自己认同的,难免会带来固执己见、固步自封的危险。
(摘编自《算法时代,人民日报透过舆情看大势》)材料三:如何在海量信息中获取更多关注,催生了“流量焦虑”;而智能推荐改变原有分发模式,又带来了“算法焦虑”。
流量焦虑之下,各种“哭晕体”“震惊体”频现,偏激观点、浮夸文风令人不适;算法焦虑背后,则是所谓的“推荐阅读”助长了虚假信息、低俗内容的传播。
现实中,一些互联网信息平台确实在内容审核上下了大力气。
某信息聚合类 APP 的员工中,内容审核团队几乎占去了一半。
但“偏轨”问题一再发生,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对技术的过度依赖。
内容的生产靠“众包(一种新闻生产模式,新闻机构通过网络平台邀请用户为新闻报道贡献内容,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特性,承担包括消息源、文字记者、摄影师、评论员等多种角色)”、内容的分发靠算法,这些具有媒体属性的平台,既缺少“总编辑”,也缺少“把关人”,技术取代内容成了主角。
生产和分发一旦“去编辑化”,审核团队人再多,也无法应付海量内容。
而如果媒体平台变成了纯粹的流量平台,既难言质量,也难保导向。
技术承载着价值,决定了它可以也应该成为主流价值的载体。
比如,在决定给用户推送哪些内容时,不但要考虑用户的个人兴趣和习惯,帮助他们“各取所需”;更需要对内容产品的质量做出全面评价,善于辨别真伪、敢于判断对错。
技术不是号称中立、逃避责任的借口,而应该成为启发思考、启迪智慧、传播主流价值观的流量入口。
重视技术带来的问题,并不是要拒绝技术,而是更需要保持技术敏感,学会“驯服”算法、驾驭技术。
算法的优势在于充分了解读者、不断回应诉求。
这也启示主流媒体,不能再“埋着头”创作、“仰着头” 传播,而必须发挥技术的“赋能”作用,让主流价值搭上新技术的快车。
(摘编自《用主流价值纾解算法焦虑》)4. 下列不属于对基于算法的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产生的原因表述的一项是A. 大量无序信息挑战着人们的认知能力,当今的人们已陷入无效信息、虚假信息泛滥的困境。
B. 当代社会已由信息匮乏转化为过剩,如何快速高效地获取所需信息成为人们的迫切需求。
C. 基于算法的个性化的信息推荐服务,能使当代广大用户追求个性化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
D. 在高度信息化当代社会中,如何在海量信息中获取更多关注,催生了广泛的“流量焦虑”。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算法主导的信息分配机制实现有效的个性化服务,受用户欢迎,看似在引领用户成长,实则放弃了媒体的社会责任。
B. 算法主导的信息分配机制,开启了符合读者口味的一扇窗,但是也给广大用户们带来了固执己见、固步自封的危险。
C. 算法推送能让被过剩信息包围的用户减少虚假信息的干扰,但又因“推荐阅读”的方式迎合用户而助长了虚假信息。
D. 一味追求“众包”生产新闻内容和靠算法分发内容体现了互联网信息平台对技术的过分依赖,易导致新闻价值偏差。
6. 在信息化社会,众多网络信息平台盛行运用算法推送存在较多的弊端,请结合全文提出改进的建议。
【答案】4. D 5. C6. 保持技术敏感,充分了解读者,不断回应诉求;需要对内容产品的质量做出全面评价,善于辨别真伪、敢于判断对错;发挥技术的赋能作用,让主流价值搭上新技术的快车。
适度保持信息推送的多元化、丰富性(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父亲的树陈忠实又有两个多月没有回原下的老家了。
终于有了回家的机会,也有了回家的轻松,更兼着昨夜一阵小雨,把燥热浮尘洗净,也把自己都记不清的烦扰洗去。
进门放下挎包,先蹲到院子拔草。
这是我近年间每次回到原下老家的必修课。
或者说,每次回家事由里不可或缺的一条,春天夏天拔除院子里的杂草,给自栽的枣树、柿树和花草浇水,秋末扫落叶,冬天铲除积雪,每一回都弄得满身汗水灰尘,手染满草的绿汁。
温习少年时期割草以及后来从事农活儿的感受,常常获得一种单纯和坦然。
前院的草已铺盖了砖地,那些草无疑都是从砖缝里冒出来的。
两月前回家已拔得干干净净,现在又罩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