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力的平衡
- 格式:ppt
- 大小:7.77 MB
- 文档页数:44
大班科学教案力的平衡一、引言力的平衡是物理学中一个基本的概念,也是大班科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力的平衡,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世界的理解。
本篇教案旨在针对大班学生的特点,设计一节生动有趣的力的平衡课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力的概念和力的平衡的含义;2. 掌握力的平衡的条件和作用力的特点;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1. 力的平衡的含义和条件;2. 作用力的特点和作用方向。
四、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发现力的平衡条件;2. 如何帮助学生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作用。
五、教学准备1. 板书:力的平衡;2. 实验材料:弹簧测力计、物体。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询问他们是否有注意到有些物体保持不动,有些物体却在运动。
引出力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力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2. 展示实验(10分钟)通过实验展示力的平衡的条件。
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桌面上,让一个学生用手推动测力计,观察到测力计指针的变化。
然后,让另一个学生用手拉住测力计,直到测力计指针归零。
帮助学生总结出力的平衡的条件。
3. 操作实验(15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提供一个弹簧测力计和一些不同质量的物体。
让学生在桌面上放置物体,用手推动测力计,观察指针的变化。
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物体需要的推力大小不同,并让他们讨论物体的重量和力的平衡之间的关系。
4. 小结(5分钟)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力的平衡是什么意思?力的平衡的条件是什么?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什么关系?引导学生通过小结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活动(15分钟)设计一个小游戏,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比赛。
每个小组提供一根绳子和一个小球,要求学生用绳子将小球固定在一张桌子上,要保证小球能够保持在桌面正中央,不掉落。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绳子的长度和位置,以找到力的平衡点。
第六章力和运动第三节力的平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
(2).对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认识平衡力的概念。
2、能力目标:(1).在探究实验中要求学生自己处理实验数据,并从对数据的分析处理中认识二力平衡的条件,知道状态变化的原因。
(2).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
3、情感目标:(1).让学生在讨论与交流中感受在力的平衡状态下物体的运动状态,体会到团结合作、交流互助的重要性。
(2).培养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二力平衡条件。
2、难点:会用二力平衡条件解决简单问题。
三、教具:滑轮、小车、硬纸片、钩码、细绳、剪子.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实践活动,归纳总结。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2.什么叫惯性?物体在什么情况下有惯性?(二)、引入新课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时候总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但是一切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物体保持静止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也是普遍存在的。
那么这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三)、力的平衡请大家思考,你见过的哪些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保持静止状态?教室内的吊灯受到重力和拉力,吊灯保持静止。
放在地上的水桶受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水桶静止.课桌受到重力,书本对它向下压的力和地面的支持力,课桌静止。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也能见到。
一列火车在一段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火车受重力、支持力、水平向前的牵引力和向后的阻力.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根据这个观点,我们可以从吊灯的静止状态可知吊灯受到的重力和拉力相互平衡.请大家按照这样的说法叙述上述各例中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它们各自受到的力之间的关系。
(学生叙述)(四)、二力平衡的条件二力平衡的情况最简单,我们先研究这种情况。
第三节力的平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对于平衡态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认识平衡力的概念;2、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3、知道二力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过程与方法在探究实验中处理实验结果,并从对结果的分析处理中认识二力平衡的条件;学会从分析一个物体上受到几个力能知道这几个力的平衡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树立用实验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思想和能力,对待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二力平衡教学难点: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释实际问题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教学用具:滑轮、钩码、细绳、吊盘、两个完全相同的光滑长方木块(有孔)、多媒体资料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录像片断: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匀速步行的学生、静止在地面上的汽车。
提出问题:这些物体处于什么状态?它们受力作用吗?分别受几个力的作用?你能再举几个类似的例子么?讨论总结出几个力平衡和平衡状态的概念,进行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1、平衡状态和平衡力通过举例和分析我们知道了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这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同学们考虑,什么是力的平衡呢?2、二力平衡的条件物体受力平衡时最简单的情况是受两个力作用。
那么相互平衡的这两个力应该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演示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介绍实验装置如教材中所示。
实验分5步进行:(1)用手按住木块不动,在两根绳端的吊盘里分别放入质量不相等的钩码,放手观察木块是否静止。
看到的现象是:木块不能静止,很快运动到挂钩码多的一端。
(2)用手按住木块不动,在两根绳端吊盘里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钩码,放手观察木块是否静止。
看到的现象是:木块静止。
引导学生思考:根据我们刚才的两次实验,一个静止的物体受到的两个力大小符合什么条件时,它才能继续保持静止?结论:静止的物体受到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时才能继续保持静止状态。
第3节受力分析共点力的平衡一、物体的受力分析1.定义把指定物体(研究对象)在特定的物理环境中受到的所有外力都找出来,并画出受力示意图的过程。
2.受力分析的一般顺序(1)首先分析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
(2)其次分析接触力(弹力、摩擦力)。
(3)最后分析其他力。
(4)画出受力分析示意图(选填“示意图”或“图示”).二、共点力的平衡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平衡条件F合=0或者错误!如图甲所示,小球静止不动;如图乙所示,物块匀速运动.甲乙则小球F合=0;物块F x=0,F y=0。
3.平衡条件的推论(1)二力平衡:如果物体在两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必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三力平衡:物体在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何一个力与另外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这三个力的矢量可以形成一个封闭的矢量三角形。
(3)多力平衡:物体在多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何一个力与另外几个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一、思考辨析(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对物体受力分析时,只能画该物体受到的力,其他物体受到的力不能画在该物体上。
2.物体沿光滑斜面下滑时,受到重力、支持力和下滑力的作用。
(×)3.加速度等于零的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4.速度等于零的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5.若物体受三个力F1、F2、F3处于平衡状态,若将F1转动90°时,三个力的合力大小为错误!F1。
二、走进教材1.(人教版必修2P91T1改编)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光滑圆球,在细线和墙壁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加速度为g,细线与竖直墙壁的夹角为30°,则细线对小球的拉力大小为()A.错误!B.错误!C.mg D.错误![答案]A2.(鲁科版必修1P97T2改编)(多选)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A,在斜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向右做匀速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A可能只受到三个力的作用B.物体A一定受到四个力的作用C.物体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 cos θD.物体A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可能为F sin θBCD[物体水平向右做匀速运动,合力必为零,所以必受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且有f=F cos θ,因滑动摩擦力存在,地面一定对物体A有竖直向上的支持力,且有N=mg-F sin θ,若重力mg =2F sin θ,则A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为F sin θ,所以选项B、C、D 正确,A错误.]物体的受力分析错误!1.受力分析的基本思路(1)研究对象的选取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2)基本思路2.整体法与隔离法选取原则错误!(一题多变)如图所示,固定的斜面上叠放着A、B两木块,木块A与B的接触面水平,水平力F作用于木块A,使木块A、B保持静止,且F≠0.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B可能受到3个或4个力作用B.斜面对木块B的摩擦力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下C.A对B的摩擦力可能为零D.A、B整体不可能受三个力作用B[对B受力分析,木块B受重力、A对B的压力、A对B 水平向左的静摩擦力、斜面对B垂直于斜面向上的支持力、斜面对B可能有静摩擦力(当A对B向左的静摩擦力平行斜面方向的分力与木块A对B的压力与木块B重力的合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平衡时,斜面对B没有静摩擦力)作用,故B受4个力或者5个力作用,故A错误;当A对B向左的静摩擦力平行斜面方向的分力大于木块A对B的压力与木块B重力的合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时,木块B有上滑趋势,此时木块B受到平行斜面向下的静摩擦力,故B正确;对木块A受力分析,受水平力、重力、B对A的支持力和静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B对A的静摩擦力与水平力F平衡,根据牛顿第三定律,A对B的摩擦力水平向左,大小为F,故C错误;对A、B整体受力分析,受重力、斜面对整体的支持力、水平力,可能有静摩擦力(当推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与A、B整体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平衡时,斜面对A、B整体的静摩擦力为零),所以A、B整体可能受三个力作用,故D错误。
第三节力的平衡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二力平衡及二力平衡的条件。
2.知道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3.进一步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二力平衡的物理意义。
教学难点:二力平衡的探究及其应用。
教具准备卡片、棉线、铁架台、木块、两个定滑轮、两个大吊盘、大砝码、细绳、多媒体课件。
新课引入播放视频:匀速上升的潜水艇、缓缓降落的降落伞、放在课桌上的书本、吊在天花板下的电灯等。
思考:这些物体分别做什么运动?它们分别受到哪些力的作用?新课教学探究点一二力平衡提出问题:惯性定律告诉我们,物体不受力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但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那么为什么有些物体还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呢?探究:(1)让学生提着书包不动。
书包受重力和手对它向上的拉力,为什么书包受两个力作用会保持静止?(2)在平直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受到牵引力和阻力,为什么水平方向汽车受两个力作用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小组讨论、交流、分析:如果将手松开,书包将落到地上,显然向上的拉力将书包下落的效果抵消了,使书包不至于下落;同样道理,也可以说阻力将牵引力产生的效果抵消了,使汽车的速度不发生变化。
结论:一些物体虽然受力,但是这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就相当于不受力。
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各个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效果相互抵消,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
这时的物体我们就说它处于平衡状态。
探究点二二力平衡条件物体受两个力作用保持平衡的情况最简单,我们先来研究这种情况。
问题:物体受两个力作用一定就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吗?举例:放在光滑斜面上的书,受重力和斜面的支持力但要沿斜面向下滑;电梯受重力和向上的拉力,起动时,速度越来越快。
问题: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只有两个,且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应该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学生讨论说出自己的见解。
实验探究:1.猜想与假设。
让学生猜想在什么条件下二力平衡。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不要被一些难的问题困住,要有信心,你会克服困难的. 加油!! 困难只能吓倒懦夫懒汉,而胜利用于属于勇敢攀登的人! 永中物理教研组第七章 力与运动 第三节科学探究:力的平衡 设计 陈小波 审稿 行政审查 教学时间 7.3 班级 姓名 小组 检查等级 【三维目标】 1. 学会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2. 熟练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 3. 【重点难点】熟练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学过程: 一、 课前检测: 1.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物体保持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时,这个物体就处于平衡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的所有力的合力为_______. 二、 小组合作 例 1.有一架质量为 1.5t 的直升机,停在空中时,螺旋桨产生向上的举力,这个力是_________N,当它水平飞行时,竖直向上的举力是_________N,当它匀速上升时举力则是__________N,当它匀速下降时举力则是__________N. 思路引导:直升机停在空中时,保持______状态,此时它处于_______状态,所以受到平衡力的作用,螺旋桨产生的举力与______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举力的大小是_________N;当水平飞行时、匀速上升时、匀速下降时直升机均处于________状态,所以直升机受到的举力均等于它的________.例2.如图所示,用F=20N 的压力把重10N 的物体压在墙上,物体保持静止,则与压力构成一对平衡力的力是_________________,其大小是_____N;与重力构成一对平衡力的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大小是______N.思路引导:根据题意,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向右的压力,使墙受到一个压力,同时墙施加给物体一个向左的_________,同理,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的作用,但是由于物体静止,所以还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是__________,根据平衡力的特点,大小是_______.三、小组展示1.一个重100N 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处于静止状态,当用60N 的力竖直向上提它时,物体所受合力是( )A 40N,方向竖直向上B 40N,方向竖直向下C 0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2.在研究“滑动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表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0N,则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是____N,方向__________.3.水平地面上静止放着一个重500N 箱子,此时它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是_____N,过一会,某人用100N 的力水平向右推箱子,但箱子没有被推动,此时箱子受到地面_______摩擦力的作用(填“滑动”或“静”),这个摩擦力的大小是______N,其方向向______.当推力增大到150N 时,箱子仍然没有被推动,此时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N;当推力增大到200N 时,箱子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它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摩擦力(填“滑动”或“静”),其大小是_______N,方向向______. 4.如图所示,重80N 的物体受到F=60N 的水平压力作用,沿竖直墙壁向下匀速运动,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 A.20N B.140N C.80N D.60N 5.一个用50N 的水平推力,推着一个木箱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则木箱在水平方向上所受合力及摩擦力的大小分别是( ) A.50N,50N B.50N,0N C.0N,50N D 0N,0N 6.如图所示,不计托盘质量和滑轮与绳的摩擦,物体A 重10N,当物体B 重为2N 时,物体A 保持静止,这是A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N;当物体B 重为3N 时,物体A 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A 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N. 四、下节预习指导 1、作业完成学案下一课时“课前检测”。
第三节作用在叶轮上的径向力及其平衡一、径向力的产生离心泵的涡室是在一定的设计流量下,为了配合一定的叶轮而设计的。
在设计流量下,涡室可以基本上保证液体在叶轮周围作均匀的等速运动,此时叶轮周围压力大体上是均匀分布的,在叶轮上也就不会产生径向力。
当流量发生变化时,即泵在大流量或小流量下工作时,叶轮和涡室协调一致就遭到破坏,在叶轮周围液体流动速度和压力分布变得不均匀,便形成了作用在叶轮上的径向力。
是一台离心泵在三个流量时,实际测得的涡室内压力分布曲线。
扫描P191页图7-1由图中可以看出,在流量Q大于或小于设计流量Qd时,叶轮周围压力就不均匀,因此,产生了径向力。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比较一下在设计流量和非设计流量(如小于设计流量)时,涡室内两种不同的流动情况,就不难理解径向力是怎样产生的。
在设计流量时,涡室内液体流动速度和液体流出叶轮的速度(方向和大小)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从叶轮流出的液体能平顺地流入涡室,所以在叶轮周围液体的流动速度和压力分布是均匀的(图7-1),此时没有径向力。
在小于设计流量时,涡室内液体流动速度一定减慢。
而液体流出叶轮的速度不是减小,反而增加了,方向也发生了变化。
一方面涡室里流动速度减慢,另一方面叶轮出口处流动速度增加,两方面就发生了矛盾,从叶轮里流出的液体,再不能平顺地与涡室内液体汇合,而是撞击在涡室内的液体上。
撞击的结果,使流出叶轮液体的流动速度下降到涡室里的流动速度,同时,把一部分动能通过撞击传给涡室内的液体,使涡室里液体压力增高。
液体从涡室前端(泵舌)流到涡室后端过程中,不断受到撞击,不断增加着压力,致使涡室里(也就是叶轮周围)压力分布曲线成了逐渐上升的形状。
因此,压力分布不均匀是形成径向力的主要原因。
同样的分析,也可以说明在大于设计流量时,涡室里液体压力(从泵舌开始)是不断下降的。
涡室里液体的压力,对流出叶轮的液体起着阻碍作用。
由于压力不均匀,液体流出叶轮时的速度也是不一致的。
力的平衡》教学设计设计思路:根据课改《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课堂教学方案,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在课堂中解决问题的同时产生新的凝问,从而促使学生进一地学习和探究、促进学生的课后学习和发展;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知识的构建过程和实验探究过程,让学生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和掌握实验探究的方法,领悟科学探究的精髓,进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沪科版教材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与运动》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是学生在学习熟悉而陌生的力基础上的升华。
学生通过对力的概念及弹力、重力、摩擦力、力的合成知识的学习,为学习力的平衡学习做了充分的知识准备;而二力平衡知识的学习是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探究浮力及简单机械知识的重要基础,更为高中多力平衡、力矩平衡知识的学习做铺垫,因此,力的平衡知识是联系新旧知识的纽带,在力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解决力学问题的理论基础。
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能对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认识平衡力的概念。
2.知道二力平衡及二力平衡的条件。
3.能够用二力平衡条件求力的大小或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4.通过分析和讨论生活中物体的平衡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通过作图分析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领悟科学探究的乐趣和获得成功的喜悦。
2,通过学生对生活中物体的平衡观察,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认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教具》两端有滑轮的长方形小桌一个、正方形硬纸片一块、金属钩码一盒、棉线两段、挂盘两个。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通过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状态。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5分钟)一、填空题1、如果一个力产生的__________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________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组成合力的每一个力叫做_________。
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做_____________。
2、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F1、F2,已知F1=20N,F2=30N,当它们方向相同时,合力的大小是_______N。
当它们方向相反时,合力的大小是________N,方向与_______(F1或F2)方向一致。
(*)3、一个物体受到在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作用,当两个力方向相同时,合力的大小是180N,当两个力方向相反时,合力的大小是20N,则这两个力的大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4、一个质量为0.26kg的小球受到的重力是_________,若下落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是0.6N,则小球受到的合力是__________。
(g=10N/kg)(*)5、F1和F2分别为5N和10N的两个力,它们合力的最大值是______N,最小值是______N。
6、物体在受到两个力(或多个力)作用时,如果能保持或状态,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两个力(或多个力)叫做。
7、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二力、、作用在。
(**)8、如图所示,把一块重5N的木块用力压在竖直的墙壁上,所用的力F是15N,则墙对木块的摩擦力等于.(*)9、如图所示,一水平放置的弹簧测力计在力F1和F2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4N,则F1= ,F2= ,弹簧测力计受到的合力为.(*)10、如图所示是研究“二力平衡条件”实验装置,图中木块两端的小盘里加上的砝码时,木块便保持静止,这说明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二力必须、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若把木块扭转一个角度后松手,发现木块,这是由于木块所受的两个拉力F1和F2.二、选择题(*)1、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F1、F2作用在同一物体上,F1<F2,它们的合力为F,则F与F1、F2的关系一定是()A. F=F1+F2B. F=F1-F2C. F的作用效果与F1、F2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D. 以上说法都不对(**)2、竖直向上运动的小球,运动过程中只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则小球所受的合力()A. 一定小于重力B. 一定等于重力C. 一定大于重力D. 以上说法都不对(*)3、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A. 汽车所受到的牵引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B. 汽车所受到的支持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C. 汽车所受到的阻力和牵引力是一对平衡力D. 汽车所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的合力为零4、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张开降落伞后,跳伞运动员匀速下降,这是因为跳伞运动员()A. 没有受到力的作用B. 受到的重力小于阻力C. 受到的重力等于阻力D. 受到的重力大于阻力(*)5、如果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并且在水平方向上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这两个力一定是一对平衡力B. 如果这两个力同时去掉,物体仍会做匀速直线运动C. 如果去掉一个力,物体将会静止下来D. 如果在水平方向上再加一个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将会改变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静止的物体,如果受到推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B. 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可能是平衡力C. 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三要素都相同,这两个力可能是平衡力D.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只受到一对平衡力的作用,如果突然失去其中一个力,则该物体可能不再做匀速直线运动(**)7、将一块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挂钩上,当它们一起在竖直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弹簧测力计所受合力为零B. 金属块所受合力不为零C. 金属块所受的重力大于弹簧测力计对金属块的拉力D. 金属块所受的重力与金属块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8、下列各种情况中,物体运动状态一定能发生改变的是()A. 物体没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B. 物体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C. 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但是合力为零D. 物体只受到地球的吸引力9、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重200N的物体,以1m/s的速度匀速直线前进,那么维持这个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的力是()A. 0B. 100NC. 200ND. 300N(**)10、小明去推一辆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小汽车,未推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推力小于阻力B. 推力等于阻力C. 推力大于阻力D. 推力比重力小得多(*)11、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大小为100N的一对平衡力作用,如果这对平衡力的大小突然减小到原来的一半,那么物体将()A. 速度减慢,最后停下来B. 速度减慢,然后做匀速直线运动C. 仍以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D. 速度减小到原来的一半,做匀速直线运动12、一个物体只受到F1和F2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则这个物体所受合力为()A. 0B. F1-F2C. F1+F2D. 无法判断三、实验题(*)1、测定木块在水平桌面上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的实验原理是,在实验中拉动木块应注意(1)、(2)。
第四章第三节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在力学中,平衡是指物体所处的状态,使得它们保持不动或者匀速运动的能力。
而当物体是通过一个固定的转动轴转动时,平衡的问题则更为复杂。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问题,并探讨该问题的一些关键概念和技巧。
1、重心和质量中心在研究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时,需要先了解两个概念,分别是重心和质量中心。
物体的重心是指物体所受重力的合力所在的点,而质量中心则指物体所有质点的质心。
因此,在讨论平衡问题时,这两个概念是至关重要的。
在一个平面内的物体上,当它们绕固定转动轴旋转时,它们的重心和质量中心之间的距离是一定的。
若重心和转轴的连线过转轴,那么重心和质量中心将重合,物体将处于稳定的平衡状态。
2、角动量和力矩在讨论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时,还需要考虑角动量和力矩。
角动量是指物体的旋转惯量与角速度的乘积,而力矩则是指力在物体上产生的旋转效应,宇宙中的许多运动都遵循这些定律。
对于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问题,我们需要探讨一个重要的概念——力臂。
力臂指力线与转动轴之间的垂线距离,它对物体的平衡状态影响极大。
若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使得物体沿转动轴旋转,那么该力在物体上产生的力臂就会影响物体的平衡状态。
当力臂较大时,物体的平衡状态会更加不稳定。
3、一些实例分析通过以上的理论分析,我们来看一些具体的例子。
如果一个长条形物体的重心恰好位于固定转动轴上,那么它将保持平衡状态。
如果重心偏离转轴,物体将出现倾斜现象。
另一种情况是杠杆的平衡问题,即通过杠杆来平衡两个物体的重量。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准确测量实验中物体的质量和测量距离,才能计算出适当的力臂,从而达到平衡状态。
4、总结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问题,需要掌握重心与质量中心,角动量和力矩等概念,并考虑作用力在物体上的力臂。
在实际解决问题时,还需要充分理解各种实例并运用所学知识。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问题,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出色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