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沿海风暴潮预警的减灾成效
- 格式:pdf
- 大小:984.22 KB
- 文档页数:3
海岸带生态减灾协同增效国际案例集以海岸带生态减灾协同增效国际案例集为题,列举如下10个案例:1. 美国佛罗里达州沿海地区海岸带生态修复:佛罗里达州沿海地区经常受到飓风和海平面上升的威胁,为了减轻风暴潮和海浪对沿海社区的冲击,美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海岸带生态修复项目。
这些项目包括恢复沿海湿地、建设人工珊瑚礁和沙滩补充等措施,有效减少了风暴潮和海浪的冲击,保护了沿海社区免受灾害的影响。
2. 荷兰海岸带生态保护与防洪工程:荷兰位于北海沿岸,面临海平面上升和风暴潮的威胁。
为了保护沿海地区免受洪水侵袭,荷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海岸带生态保护与防洪工程。
这些工程包括修复海岸湿地、建设沿岸堤坝等措施,通过增加海岸带的自然保护能力,减轻了洪水的冲击,并提高了整体防洪效果。
3. 日本宫城县海岸带复育项目:宫城县是日本东北地区受到海啸侵袭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为了减轻海啸对沿海地区的破坏,日本政府实施了海岸带复育项目。
该项目包括修复海岸湿地、建设海堤和人工珊瑚礁等措施,有效减少了海啸的冲击力,保护了沿海地区的居民和经济发展。
4. 泰国普吉岛海岸带生态修复与灾害预警系统建设:普吉岛是泰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但也面临风暴潮和海啸的威胁。
为了保护岛上的居民和游客安全,泰国政府进行了海岸带生态修复,并建设了灾害预警系统。
修复项目包括恢复海岸湿地、建设海堤和人工珊瑚礁等措施,预警系统则通过监测海洋变化和气象数据,及时发出警报,提醒人们采取应对措施。
5. 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海岸带防洪工程:昆士兰州位于澳大利亚东海岸,面临风暴潮和海平面上升的威胁。
为了保护沿海地区免受洪水侵袭,澳大利亚政府进行了一系列海岸带防洪工程。
这些工程包括修复海岸湿地、建设沿岸堤坝和人工沙滩等措施,通过提高海岸带的自然保护能力,减轻了洪水的冲击,保护了沿海地区的居民和基础设施。
6. 加拿大新斯科舍省海岸带生态修复与气候适应:新斯科舍省位于加拿大东海岸,面临风暴潮和海平面上升的威胁。
天津沿海风暴潮特征及其与环境要素的关系李杰1谭晓璇2牛福新1褚芹芹3李希彬1王鲁宁1(1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洋环境监測中心站天津300457; 2自然资源部海洋咨询中心北京100071;3国家海洋局秦皇岛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河北066000)项目:自然资源部北海局海洋科技项目天津海平面上升影响风险区划(项目编号:201912)摘要:文章利用塘沽海洋环境监测站55年的年极值水位计算重现期高潮位,其中100 年一遇高潮位是595cm , 1992年出现的高潮位593cm 达百年一遇,文章分析了风暴增水与台 风路径、气压、风浪以及地形之间的关系。
台风风暴潮期间易产生“多峰”增水现象;温带 风暴潮若是冷空气和温带气旋共同影响,则风暴增水较显著;天津近海有利增水的主导风向是E N E 风,风力增大约3h 增水最大。
此外, 会增大,围填海工程对风暴潮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询:风暴潮重现期环境要素〇引言天津地处渤海湾西部,是我国风暴潮灾害频发 区,也是受风暴潮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近 年来,天津沿海风暴潮灾害发生频率呈增多趋势, 海洋灾害越来越影响滨海新E 的发展,2009年 4 月发生的温带风暴潮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达到2.49 亿元,是近年来天津市沿海损失最严重的一次风暴 潮过程。
天津风暴潮灾害一年四季皆有发生,但是夏季 台风活跃期和春秋过渡季节灾害较多。
研宄发现, 台风、温带气旋、冷锋的强作用和气压骤变等是引 起天津沿岸风暴增水的主要原因。
受北上台风影响 的风暴增水,主要表现在黄海中北部大风使水体北 上输送作用渤海,并在东风影响下发生渤海湾水体 的堆积[2]。
冷空气也会引起天津沿岸的较强风暴增 水,冷空气和低压配合的系统是引起渤海湾较大增 水的主要天气系统,冷锋型天气系统时次之t 3~5I 。
从增水统计看,风暴潮的最大增水值多出现在夏秋 两季,但超过l 〇〇cm 和50cm 的增水多集中在春季 和秋冬季[4]。
台风灾害如何应对洪水和风暴潮台风是一种猛烈的气象现象,常常伴随着强烈的风暴和大量的降雨。
在台风过程中,洪水和风暴潮是两个主要的灾害类型,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如何应对台风灾害中的洪水和风暴潮,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洪水的应对措施1. 加强防洪工程建设:对于台风频发地区,应加强防洪工程的建设。
例如,修建堤坝、疏浚河道、开展河岸整治等措施,以增强防洪能力。
2. 定期疏浚排水系统:洪水的产生往往与排水系统的通畅性直接相关。
定期疏浚河道、排水管道,清理河床和下水道,保证排水系统的通畅性,可以有效减轻洪水的影响。
3. 积极开展防汛演练:组织人员开展防汛演练,提高应对洪水的能力。
演练中可以模拟各种洪水情况,让相关人员熟悉各项救援措施和工具的使用,提前预案,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二、风暴潮的应对措施1. 禁止进入危险区域:在台风预警期间,临海地区应及时发出警报,提醒居民撤离危险区域。
禁止居民和游客进入海边、码头等易受风暴潮侵袭的区域。
2. 建设防波堤和护岸墙:对于经常受到风暴潮侵袭的地区,可以考虑修建防波堤和护岸墙,以减少风暴潮带来的破坏。
这些建筑物可以为沿海居民提供有效的防护。
3. 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完善风暴潮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布风暴潮预警信息,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综合应对策略1. 加强台风监测预警:通过卫星、雷达等技术手段,及时获取台风的信息,进行预测和预警,提前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2. 完善灾害应急预案:各级政府应建立完善的灾害应急预案,包括组织人员疏散、医疗救援、物资调配等方面,以高效应对台风灾害的各种情况。
3. 推动科学防灾减灾教育:加大科学防灾减灾教育的力度,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通过组织教育活动、开展科普宣传,向社会传递预防台风灾害的知识和技能。
总结起来,台风灾害的主要影响是洪水和风暴潮。
为了应对台风灾害,我们应加强防洪工程建设,定期疏浚排水系统,开展防汛演练。
2024防御台风抗台风工作总结汇报(通用6篇) 2024防御台风抗台风工作总结汇报(篇1)一、引言台风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每年夏季至秋季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频发。
台风带来的强风、暴雨和风暴潮等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台风灾害,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防御和抗台风措施。
本文旨在总结防御台风抗台风工作的经验与成效,分析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展望。
二、报告目的本报告旨在全面梳理防御台风抗台风工作的实际情况,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更好地应对台风灾害提供参考。
通过对抗台风工作的全面分析,以期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减少台风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影响。
三、台风概况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是台风灾害的高发区,每年夏季至秋季都有不同程度的台风影响。
据统计,每年登陆中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平均数量约为5~10个,其中强台风占比约为20%。
台风带来的强风、暴雨和风暴潮等灾害,对当地的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水利设施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
四、抗台风措施台风监测与预警各级气象部门通过卫星云图、雷达观测等手段对台风进行严密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利用电视、广播、短信、微信等多种方式,将预警信息传递给广大群众,提醒做好防台风准备。
人员转移与安置在台风来临前,政府部门组织人员转移危险区域的群众,妥善安置。
设立临时安置点,提供必要的生活物资和医疗保障,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抢险救灾与恢复重建台风过后,政府部门迅速组织抢险救灾工作,开展搜救失踪人员、救治伤员、抢修基础设施等工作。
同时,制定灾后恢复重建计划,争取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社区自救与互助社区居民在抗击台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们自发组织自救,互相帮助,共同抵御灾害。
在灾后恢复重建中,社区居民积极参与清理现场、修复受损设施等工作。
志愿服务与援助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和爱心人士在抗击台风中提供了大量的援助。
他们积极参与抢险救灾、物资捐赠、心理疏导等工作,为受灾群众提供了及时的帮助和支持。
应用科技风暴潮研究综述及防灾减灾对策刘清容12于建生2韩笑2(1.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266100;2.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山东青岛266033)脯要]风暴潮灾害居海洋灾害之首位,世界上绝大多数因强赚引起的特大海岸灾害都是由风暴潮造成的。
风暴潮对国民经济能造成巨大损失,严重威胁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进行风暴潮预报的研究具有相当重要韵现实意义。
目猢]风暴潮;预报;灾害;防灾减灾1概述风暴潮是自然界的一种巨大的灾害现象。
风暴潮是指由于强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剧变等)引起海面的异常升高现象。
风暴潮引起的灾害通常表现为其增水灾害,如淹没土地、海滩侵蚀、航道及港池骤淤、冲毁堤坝、毁坏房屋、夺人生命等等,严重事例不胜枚举风暴减水同样也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损失,其灾害表现为:航运受阻、电厂取水困难、港口码头作业不便等。
海洋预报和海洋灾害警报,在海洋灾害来袭时,提前告知人们,以便在防灾、抗灾、救灾和灾后援建方面采取适当措施,来减轻海洋灾害损失,特别是减少人员的伤亡,以保证社会的安定和生活及生产秩序的迅速恢复。
因此,风暴潮的预报研究对于防灾减灾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2研究现状中国开展风暴潮预报工作较晚,国家海洋局于1974年5月才在厦门召开了中国首次风暴潮预报经验交流会,出版了论文集。
1975年,冯士绍及其合作者一连发表了数篇论文,系统论述了风暴潮的概念、理论和数值预报的力学模型,建立了独特的超浅海风暴潮理论。
1982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冯±榨院士编著的国际上第一部风暴潮专著一讽暴潮导论》。
1979年孙文心发表了国内第一篇风暴潮数值模拟的论文,开创了国内数值风暴潮预报的先河,此后孙文心不断研制出了适合中国海的风暴潮数值模式,进行了大量的模拟试验。
“/\Z”期间,冯士榨院士主持了国家“/\Z”攻关项目“风暴潮客观分析、四维同化和数值预报产品的研究”,使数值研究有了更一步的发展。
后来,对天文潮与风暴潮耦合数值模拟研究有了一定的发展,即在计算域内和深水的开边界处既考虑天文潮,又考虑台风的作用,更好的模拟出现实的潮位。
天津沿海风暴潮预警的减灾成效作者:杨晓君来源:《城市与减灾》 2013年第3期天津市气象台杨晓君天津港位于渤海湾湾顶,是风暴潮灾害的频发区。
春秋季节,我国渤海和黄海北部地区冷暖空气频繁交汇,极易发生冷锋低压型风暴潮灾害。
北有冷空气从东路入侵产生回流天气造成的东北大风,南有温带气旋北上入海造成渤海海峡的偏东大风,再遭遇天文高潮时,易导致天津港风暴潮发生。
2009 年天津沿海共发生三次超过警戒水位的风暴潮过程,集中出现在二月至五月,天津市气象台针对每次风暴潮过程开展了准确的预报和细致的气象服务,并对这三次预报和服务效果进行检验。
三次风暴潮特点三次风暴潮过程具有共同天气特点及风暴增水特点,都属于冷锋低压型,即在北方的冷空气与南方的温带气旋共同作用的天气形势下形成的。
其共同的特点为:1. 渤海与黄海北部处于冷高压的南缘,温带气旋的北缘,在这种天气形势下,渤海与黄海北部地区的气压梯度加大,渤海多为东北大风区,黄海北部为偏东大风区,在这样的风场作用下,黄海北部的水体沿渤海海峡急剧涌进半封闭的渤海,而渤海中也易形成东北向风暴潮流,大量海水涌向渤海湾和莱州湾,从而形成天津沿海的强风暴潮。
2. 三次风暴潮过程中均有温带气旋自山东半岛向辽东半岛移动,移经渤海与黄海北部时,低气压的抽吸作用也是造成风暴增水的原因之一。
数值预报效果检验2006 年开始,天津市气象台与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合作,引进三维斜压陆架海模式,应用于渤海风暴潮的研究。
利用三维非静力中尺度大气模式输出的黄渤海海面风场和气压场预报资料来驱动三维斜压陆架海模式,模拟水位的变化。
使用该模式对2009 年三次风暴潮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见下表。
可以看出,三次过程模拟潮位曲线与实际潮位曲线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89%、97%、98%,说明从变化趋势分析,模拟结果与实际潮位较为一致。
对于最高潮位的模拟,5 月9 日的风暴潮过程模拟较为成功,2 月13 日的风暴潮过程模拟结果与实况略有出入,但模式模拟的159厘米的增水对于预报服务工作也有很好的提示作用。
我国沿海城市极端天气洪涝灾害的防灾对策调查与思考赵越;张白石【摘要】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我国沿海城市的极端天气洪涝灾害威胁日益增长.文章从极端天气的致灾原理和分布特征两方面,分析我国沿海城市极端天气洪涝灾害的特征,并分析我国当前沿海城市在防灾水利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和非工程性措施三方面的防灾对策.认为当前沿海城市在防灾水利设施和城市排水管网等直接性的防灾设施建设方面日渐完善,今后应关注从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和非工程性措施方面提升沿海城市的灾害应对能力.【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年(卷),期】2017(000)011【总页数】4页(P174-177)【关键词】城市防灾;沿海城市;极端天气;洪涝灾害【作者】赵越;张白石【作者单位】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正文语种】中文前言:全球气候持续变暖深刻影响着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
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由极端气候事件导致的经济损失总体将呈逐渐增加趋势,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形成灾害给城市造成严重的影响和损失。
据估计,1991~2000年的十年里,全球每年受到气象水文灾害影响的人口数量达到了因战争冲突受到影响人数的7倍之多。
中国是世界上受极端天气洪涝灾害影响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据1985~2002年的不完全统计,18年间中国(台湾资料缺)因台风袭击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4310亿元以上(周俊华,2004)。
中国沿海地区的福建、浙江、上海、江苏等省市由于受9711号台风及其引发的风暴潮灾害的影响,经济损失超过300亿元(殷杰,2011)。
沿海城市是我国人口密集、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地区,随着城市建成区的不断扩张,地表的持水、滞水及渗透能力减弱,对短时强降水的疏解抵御能力大幅下降,导致城市内涝灾害更易发生,防灾风险不断提高。
在我国沿海地区减灾防灾应对措施建设不足的形势下,提升城市抵御灾难的能力,保障城市安全,已经成为新世纪城市建设的首要目标。
风暴潮灾害损失评估的主成分模型研究一、内容描述本研究旨在探讨风暴潮灾害损失评估的主成分模型,以期为我国风暴潮灾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风暴潮是一种自然灾害,其强度和范围对沿海地区的人类生活、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准确评估风暴潮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主成分分析(PCA)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数据分析的技术,它通过线性变换将多个相关变量降维到一个新的坐标系中,从而实现对原始数据的有效表示。
在风暴潮灾害损失评估中,PCA可以用于提取影响风暴潮灾害损失的关键因素,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首先对国内外关于风暴潮灾害损失评估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总结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然后针对风暴潮灾害损失评估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PCA的主成分模型。
该模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数据预处理;特征选择;PCA降维;主成分分析;损失指标构建;模型验证与优化。
在数据预处理阶段,本文采用了归一化、标准化等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以消除量纲和数值范围的影响。
特征选择阶段通过计算各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筛选出与风暴潮灾害损失关系密切的特征。
PCA降维阶段采用主成分法将原始数据降维到一个较低的维度,以便于后续的分析。
主成分分析阶段通过对降维后的数据进行旋转和缩放,得到各个主成分的权重系数。
损失指标构建阶段根据主成分分析的结果,构建了反映风暴潮灾害损失的新指标。
模型验证与优化阶段对所建立的主成分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对其进行了改进和优化。
通过对大量实际数据的实证分析,本文证明了所建立的主成分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能够有效评估风暴潮灾害损失。
同时本文还对模型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风暴潮灾害频发,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风暴潮灾害不仅对沿海地区的基础设施、建筑物、交通运输等造成破坏,还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如海水倒灌、海浪侵蚀等。
因此对风暴潮灾害损失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天津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正文:----------------------------------------------------------------------------------------------------------------------------------------------------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天津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津政办发〔2010〕127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天津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印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九日天津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1 总则1.1编制目的建立健全统一指挥、科学高效、规范有序的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提高气象灾害防范、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或者避免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保障。
1.2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8号)、《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国务院令第570号)、《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国办函〔2009〕120号)、《天津市气象条例》、《天津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津政发〔2006〕36号)、《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09-2020年)》(气发〔2010〕7号)、《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中国气象局令第16号)等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市行政辖区内台风、暴雨(雪)、寒潮、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冰冻、大雾等气象灾害事件的防范和应对;适用于渤海海域天津市预报责任区内台风、大风、大雾等气象灾害事件的防范和应对。
因气象因素引发的水旱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洪涝灾害、森林火灾等其他灾害的处置,适用相关应急预案的规定。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滨海新区防汛防潮应急预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0.08.21•【字号】津滨政办发〔2020〕23号•【施行日期】2020.08.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地质灾害正文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滨海新区防汛防潮应急预案的通知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委局、各街镇、各单位: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滨海新区防汛防潮应急预案》印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20年8月21日滨海新区防汛防潮应急预案一、总则(一)编制目的为有效应对发生在滨海新区的暴雨、洪水、风暴潮和灾害性海浪灾害以及损害防汛设施等突发事件,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提高滨海新区防汛、防潮和整体抗风险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保障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城市安全运行,特制订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天津市防洪抗旱条例》《天津市河道管理条例》《天津市防汛预案》《天津市滨海新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方针政策,制定本预案。
(三)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新时期防灾减灾重要理念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按照区委、区政府工作安排,通过防风险、保稳定、建制度、补短板,进一步提升水旱灾害防治水平,全力确保防汛抗旱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防汛抗旱保障。
(四)工作原则坚持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属地管理;统筹兼顾、局部服从全局;以人为本、抢险救灾先人后物;以防为主、防救结合;科学决策、快速反应、果断处置;团结协作、协同应对等原则。
(五)工作目标按照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切实做到人员到位、思想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物资到位,坚决守住标准内洪水不发生决堤、超标准洪水不发生责任事故、中小降雨不发生城市淹泡、大雨不发生长时间积水“四个不发生”底线,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滨海新区防汛防潮应急预案正文:一、背景介绍滨海新区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其地理位置处于海岸线附近,由于受到台风、暴雨等气象灾害的影响,常常面临着严重的洪涝及海潮侵袭的威胁。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滨海新区需要建立健全的防汛防潮应急预案。
二、目标及原则1.目标:确保滨海新区在遭受洪涝和海潮侵害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和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原则:(1)科学合理的规划:制定预案时要结合滨海新区的地理气候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以提高预案的实施性和可行性。
(2)防汛防潮一体化:综合考虑滨海新区的防汛防潮需求,制定统一的应急预案,形成整体防御体系,提高应对灾害的整体效能。
(3)预防为主:注重事前的预防和减灾工作,通过科学的防护措施和监测预警手段,降低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三、预警机制建设1.气象监测与预警:(1)建立完善的气象监测系统,实时获取台风、暴雨等气象信息。
(2)设立气象预警机制,及时发布灾害信息,向社会公众传达预警信息。
2.水文监测与预警:(1)建立滨海新区水文监测站点,持续监测河流水位、海潮情况等相关信息。
(2)建立水文预警系统,根据监测数据实时预测洪水和海潮的发生和影响范围。
四、应急响应措施1.防汛措施:(1)完善排水系统,确保排水通畅。
(2)加强河道清淤和修缮工作,提高河流的容水能力。
2.防潮措施:(1)加强海堤、护岸的建设与加固,防止海潮侵袭。
(2)建立潮汐监测系统,以便及时发现并采取应对措施。
3.疏散和救援:(1)建立灾害疏散路线和避难点,确保人员能够及时撤离危险区域。
(2)加强救援队伍的组织建设和培训,提高救援能力和效率。
五、协调与合作机制1.建立滨海新区的防汛防潮应急指挥部,负责统筹协调各部门的应急工作,并及时向上级汇报情况。
2.加强与气象、水利、公安、交通等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多部门合力,提升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
3.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信息交流和联动,共同应对跨区域性灾害。
天津市灾害性天气预警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发表时间:2020-10-20T14:16:05.367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6月17期作者:孙碧莹张鹏李仲梅[导读] 灾害性天气预警服务是防灾减灾救灾“第一道防线”,孙碧莹张鹏李仲梅1 天津市东丽区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邮编:300300;2 天津市东丽区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邮编:300300;3 天津市东丽区气象局邮编:300300摘要: 灾害性天气预警服务是防灾减灾救灾“第一道防线”,是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服务保障。
本文主要根据灾害性天气预警服务工作实际,首先分析了天津市灾害性天气预警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并给出了一些提升灾害性天气预警服务工作水平的对策,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灾害性天气;预警服务;问题;对策引言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逐渐加剧,高温、暴雨、洪涝、雷电、大风、暴雪、干旱、霾等各类极端天气事件出现越发频繁, 气象灾害呈现影响大、范围广、损失严重的特点,经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社会大众对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发布的时效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预警是气象防灾减灾领域的关键环节,需要在恰当的时机通过各种手段向处于灾害风险中的人群或组织提供有效的行动指南信息。
因此,为了更好地防灾减灾,相关部门应该重视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信息发布与服务等工作,为避免灾害性天气的发生、降低灾害性天气危害提供可靠的服务保障。
本文主要以天津市为例,根据天津市灾害性天气预警服务工作现状,重点分析了天津市灾害性天气预警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以不断提升天津市灾害性天气预警服务水平。
1天津市灾害性天气预警服务工作实践灾害性天气预警服务是防灾减灾救灾“第一道防线”,是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服务保障。
近年来,天津市一直高度重视灾害性天气预警服务工作。
例如2020年5月下旬,天津多发短时局地强对流天气,降雨过程呈现突发性强、短时雨强大、分布不均匀等特点。
风暴潮警戒潮位标志物设计研究贾旭飞;张冉;王立贵;常宇;孟超【摘要】风暴潮警戒潮位是有关海洋预报部门发布预警信息及指导政府部门进行防灾减灾决策的重要参考,通过设置风暴潮警戒潮位标志物是进行预警的有效途径.风暴潮警戒潮位标志物是将沿海警戒潮位值按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警戒潮位进行直观化,更便于沿海地区直接了解风暴潮警戒潮位情况.通过对风暴潮警戒潮位标志物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可以节省建设成本,提高警戒潮位的辨识度,为沿海的风暴潮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更好的技术支持,减少海洋灾害对沿海地区带来的损失.【期刊名称】《海岸工程》【年(卷),期】2016(035)002【总页数】13页(P66-78)【关键词】风暴潮;警戒潮位;标志物;设计【作者】贾旭飞;张冉;王立贵;常宇;孟超【作者单位】唐山市国土资源局,河北唐山063000;唐山市国土资源局,河北唐山063000;唐山市国土资源局,河北唐山063000;河北省地矿局第五地质大队,河北唐山063000;唐山市曹妃甸区行政审批局,河北唐山0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1.23风暴潮是在沿海地区发生的重要灾害,而对风暴潮进行科学预警是防止或减少灾害损失的重要途径,通过确定风暴潮警戒潮位及设置相应的警戒潮位标志物是发布预警信息的有效途径[1]。
荷兰、美国等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开展了风暴潮的研究与预报,我国在70年代开始进行风暴潮预报,由于风暴潮发生于沿海地区,而沿海地区一般是经济发达地区,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目前正通过新技术手段实现预警系统的自动化,我国对风暴潮的研究和预防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建立了较完善的监测网络,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在预警方式、手段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
河北省作为重要的沿海大省,在警戒潮位核定和相关预警系统建设及相关研究等方面起步较晚,目前,河北省已核定出沿海警戒潮位值,按蓝色警戒潮位、黄色警戒潮位、橙色警戒潮位和红色警戒潮位的不同划分为相应的4个级别[2]。
风暴潮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风暴潮的概念、成因及其对沿海地区的影响;2. 学生掌握风暴潮的预测、预警及防范措施;3. 学生了解我国在风暴潮研究和防灾减灾方面的主要成就。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分析风暴潮发生的条件,预测可能受影响的区域;2. 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搜集和分析风暴潮相关数据;3.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风暴潮防范措施,提高自身应急避险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现象,增强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2. 增进学生对我国在风暴潮研究和防灾减灾方面成就的自豪感;3. 引导学生关爱生命,尊重自然,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地理学科选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风暴潮相关知识,提高灾害防范意识。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和探究能力,对自然灾害有一定的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实践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分析、预测和防范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灾害观。
二、教学内容1. 风暴潮基础知识- 风暴潮的定义与成因- 风暴潮的分类与特点- 风暴潮对沿海地区的影响2. 风暴潮的预测与预警- 风暴潮的预测方法- 预警信息的发布与传播- 预警信号的识别与理解3. 风暴潮防范措施- 防范风暴潮的基本原则- 风暴潮来临前的准备工作- 风暴潮来临时的应急措施4. 我国风暴潮研究与防灾减灾- 我国风暴潮研究的主要成果- 防灾减灾政策与措施- 风暴潮防灾减灾典型案例分析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风暴潮基础知识第二课时:风暴潮的预测与预警第三课时:风暴潮防范措施第四课时:我国风暴潮研究与防灾减灾教学内容进度:第一周:风暴潮基础知识第二周:风暴潮的预测与预警第三周:风暴潮防范措施第四周:我国风暴潮研究与防灾减灾教材章节关联:《地理》六年级上册: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防治内容列举:1. 风暴潮的概念、成因与分类2. 风暴潮的预测、预警与防范3. 我国风暴潮研究与防灾减灾实例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全国初一初中地理单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关于世界海陆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A.北极地区是陆地B.南极地区是海洋C.地球表面三分海洋,七分陆地D.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2.七大洲面积分别是:亚洲4400万平方千米、非洲3000万平方千米、北美洲2400万平方千米、南美洲1800万平方千米、南极洲1400万平方千米、欧洲1000万平方千米、大洋洲900万平方千米。
世界各大洲自然环境差异很大,读右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七大洲中起伏最小的是( )A.欧洲B.大洋洲C.亚洲D.非洲【2】全球陆地平均海拔更接近于亚洲的原因是( )A.亚洲面积大,且平均海拔高B.亚洲面积大,起伏小C.全球陆地绝大部分都集中在亚洲D.全球最高点和最低点都在亚洲【3】亚洲面积和地势起伏特点对亚洲地理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
下面对亚洲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候类型单一B.地形类型单一C.因为死海为最低点,河流多注入死海D.不同地区人们生活习俗、经济差异大3.下列现象能够在短时间内引起海陆变迁的是( )A.河流带来大量泥沙B.板块的张裂运动C.板块的挤压运动D.火山和地震4.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里氏9级地震,并引起强烈海啸,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请你用地理知识判断产生这次地震的原因是( )A.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B.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C.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D.位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5.今年日本大地震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关注,中国人民向日本人民伸出了援助之手。
中国政府向日本捐赠了1万吨汽油、1万吨重油,这些物资是通过哪种运输方式运到日本( )A.管道运输B.海洋运输C.航空运输D.铁路运输6.下列不是大陆漂移学说证据的是( )A.赤道附近广泛分布着热带雨林B.南美洲和非洲古老地层的相似性C.大西洋两岸动物的共同性D.南极洲发现有煤炭资源存在7.读图,回答下列各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