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玲玲修改定稿教案 第五课 牧童谣
- 格式:doc
- 大小:115.50 KB
- 文档页数:5
音乐教案设计《牧童谣》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牧童谣》这首歌曲,感受摇篮曲的特点,培养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2.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中的意境,激发对大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
3. 通过对歌曲的学唱,提高学生的声乐技巧和合唱水平。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教学重点:1. 学会演唱《牧童谣》这首歌曲。
2. 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意境。
3. 掌握摇篮曲的特点。
教学难点:1. 歌曲中的音准和节奏。
2. 合唱部分的配合。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钢琴或其他乐器。
3. 乐谱。
4. 合唱用的麦克风。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其他摇篮曲作品,如《摇摇摇》、《小宝宝睡觉》等,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摇篮曲的特点。
2. 教师简要介绍摇篮曲的概念和特点,如节奏平稳、旋律柔和等。
二、歌曲学习(15分钟)1. 教师出示《牧童谣》乐谱,引导学生观察歌曲的节奏、旋律。
2. 教师逐句教唱歌曲,重点讲解歌曲中的音准、节奏。
3. 学生跟唱,教师纠正发音和音准。
三、歌曲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主题和意境,如描绘的田园风光、牧童的幸福生活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四、合唱练习(15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两个声部,分别练习合唱部分。
2. 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合唱的技巧,如声音的和谐、音量的控制等。
3. 学生进行合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展示合唱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教学延伸:1. 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其他摇篮曲作品,分享给同学和老师。
2. 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合唱比赛,展示所学成果。
教学反思:六、歌曲分析(15分钟)1. 教师深入分析《牧童谣》的曲式结构,解释歌曲的旋律走向和和声进行。
2. 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音乐符号,如速度、力度等,理解其对表达歌曲情感的作用。
3. 学生通过分析,更深入地理解歌曲的艺术魅力。
七、音乐欣赏(10分钟)1. 教师播放《牧童谣》的演奏版或不同演唱者的版本,让学生对比欣赏。
一年级音乐教案《牧童谣》•课程介绍与目标•歌曲分析与欣赏•教学过程与方法•音乐知识与技能训练•拓展活动与课堂延伸•教学评价与反馈01课程介绍与目标教案背景面向学生01课程时长02教材03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030201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02歌曲分析与欣赏《牧童谣》歌曲简介0102歌曲旋律与节奏特点旋律优美流畅,采用级进和小跳进的旋律进行方式,使得歌曲既具有歌唱性又具有抒情性。
节奏明快活泼,采用二拍子和三拍子的混合拍子,使得歌曲既有规律又有变化,符合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
音域适中,最高音为小字二组的d,最低音为小字一组的c,适合一年级学生的音域范围。
歌曲表现了牧童在田野上放牧时的愉快心情,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通过描绘蓝天白云、绿草羊群等自然景象,营造出宁静优美的田园风光,使听众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
歌曲还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留恋之情,引发听众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共鸣。
歌曲表现的情感与意境03教学过程与方法导入新课学生分组练习歌曲的演唱,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问题。
学生集体演唱歌曲,教师伴奏,引导学生用自然、优美的声音表现歌曲。
教师范唱歌曲,学生跟唱,注意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学唱歌曲010204歌曲表现与处理分析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特点,让学生了解歌曲的音乐风格。
讲解歌曲中的音乐元素,如音符、节奏、力度等,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感表达。
学生分组讨论并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和处理方式,如合唱、轮唱、领唱等。
学生展示各自的演唱形式和处理方式,教师点评并给出建议和指导。
0304音乐知识与技能训练音乐基础知识音符和节拍音阶和音程音乐术语和记号歌唱技能训练咬字与吐字呼吸与发声训练清晰的咬字和吐字技巧,确保歌词的准确传达。
音准与节奏音乐感受与表现能力培养音乐欣赏欣赏不同风格的牧童题材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意境和情感。
音乐表现鼓励学生通过歌唱、舞蹈、表演等形式表现音乐,培养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牧童谣教案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汇报材料、自我鉴定、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方案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presentation materials, self-evaluation, documentary evidence, contract agreements, reflections, comprehensive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牧童谣教案6篇通过教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课堂进度的紧凑性和高效性,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牧童谣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牧童谣教案教案:牧童谣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五课《牧童谣》。
这篇课文是一首描写牧童生活和情趣的诗歌,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牧童在田野间嬉戏、放牧的场景。
课文内容丰富,富有童趣,适合小学生阅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能够正确地读写和运用。
2.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牧童的生活情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 通过对课文的深入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的认读和运用,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难点:体会牧童的生活情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文课件、生字词卡片、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牧童在田野间嬉戏、放牧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遇到生字词可以查阅字典或向同桌请教。
教师巡视课堂,给予个别指导。
3. 集中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重点掌握。
然后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体会牧童的生活情趣。
4. 课堂练习(10分钟)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题目可以包括:课文填空、选择题、简答题等。
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你们认为牧童的生活是怎样的?他们为什么能在田野间快乐地嬉戏、放牧?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七、板书设计牧童谣生字词:田野、嬉戏、放牧、大自然、美好生活等。
课文内容:描绘牧童在田野间嬉戏、放牧的场景,展现牧童生活的情趣。
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牧童的生活情趣,培养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八、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
牧童谣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 了解牧童谣的基本内容和故事情节。
2. 熟悉牧童谣的歌词和曲调。
3. 掌握牧童谣的诵读和演唱技巧。
2.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提高其理解和表达能力。
2. 训练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音乐表演能力。
3.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演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牧童谣的歌词和曲调。
2. 培养学生对牧童谣的演唱和表演能力。
【教学难点】1.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1. 牧童谣的歌词和曲调的音频文件。
2. 课堂展示的音乐播放设备。
3. 课堂展示的投影仪或白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牧童谣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对牧童谣的兴趣。
2. 教师播放牧童谣的音频文件,让学生初步感受其歌词和曲调。
3. 教师与学生共同回忆牧童谣的基本内容和故事情节。
二、学习歌词和曲调(20分钟)1. 教师播放牧童谣的音频文件,让学生跟着唱,并进行集体唱。
2. 逐句解读歌词,解释其中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3. 分组练习,每个小组选择一段歌词进行集体演唱。
三、学习诵读和演唱技巧(30分钟)1. 教师向学生讲解牧童谣的诵读和演唱技巧,如语调、节奏、声音的高低起伏等。
2. 学生分组进行诵读和演唱的训练,教师给予指导和点评。
3. 各小组轮流进行演唱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观摩和评价。
四、组织团队表演(30分钟)1. 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段落进行表演。
2. 小组间进行排练和讨论,准备表演的细节和动作。
3. 各小组进行表演,其他学生进行观摩和评价。
五、总结(10分钟)1.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牧童谣的重要特点和表演技巧。
2. 教师引导学生发表感想,鼓励学生表达对牧童谣的喜爱和对表演的激情。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编写牧童谣的扩展故事,丰富其内容和情节。
2. 学生可以尝试自己编曲和演唱牧童谣,展示个人的音乐创造力和表演能力。
一年级音乐牧童谣教案【篇一:曹玲玲修改定稿教案第五课牧童谣】课时教学设计歌表演《牧童谣》教学目标:1、感受歌曲优美的情绪,体验歌曲如画般的美好意境。
2、能用自然的声音正确的演唱姿势演唱歌曲《牧童谣》,并能用不同的速度力度表现歌曲的情绪。
3、感受音乐的速度,建立恒拍感。
教学内容:歌唱:《牧童谣》聆听:捷克民歌《牧童》知识技能:结合手势唱准2。
教学设想:《牧童谣》是一首旋律优美而简短的儿童歌曲。
带有浓郁的童谣风格。
歌曲仅上下两个乐句。
通俗易懂,朗朗上口。
猜谜语式的有趣歌词可以把儿童即刻带入到音乐设定的情境中去。
因此仅仅学会歌曲的演唱显然是不够的。
这一节课我希望学生能够在演唱好歌曲的同时,通过对歌曲不同速度的对比演唱深刻体会到音乐表现要素在歌曲情绪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流程:聆听《牧童》感受音乐欢快的情绪,建立恒拍感→聆听《牧童谣》音乐主题旋律,帮助学生记忆旋律的同时识别音高。
→学唱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为歌曲创编新的歌词,体会不同的音乐意境。
通过歌曲演唱速度的变化感受不同的音乐情绪。
→用打击乐器,选择合适的伴奏音型为歌曲伴奏,进一步体会音乐情绪,从而正确地把握演唱风格。
教学重点:唱好歌曲《牧童谣》,感受歌曲情绪,深刻理解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唱准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串铃、ppt、音乐等教学过程:一、欣赏捷克民歌《牧童》1、聆听音乐《牧童》师:听听这首歌曲,给你的感受是什么样的?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2、谈谈感受。
展开联想,当你听到这样的歌曲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每一个音请学生们说一说。
3、出示ppt图片,(教材用图)引导学生继续展开联想。
4、复听音乐,学生跟着老师在强拍拍手。
师:你能随着音乐的节拍拍手吗?歌曲的速度是什么样的?5、再听音乐,跟着音乐走步,带领学生听到第一三乐句时向前走,听到二四乐句时退着向后走。
感受乐句的不同。
6、再听音乐,学生拉成圆圈,听音乐边拍手边走步第一三乐句像圆心方向走。
音乐教案设计《牧童谣》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牧童谣》这首歌曲,感受和体验音乐的美妙,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唱出《牧童谣》的歌词,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和音高。
3. 通过学习《牧童谣》,引导学生体验和表达牧童的快乐生活,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流畅地演唱《牧童谣》,并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2. 教学难点:掌握《牧童谣》的音乐节奏和音高,以及表达歌曲中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乐谱、录音机、音响设备、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牧童谣》的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
2. 讲解:教师讲解歌曲的背景、歌词含义和音乐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3. 示范:教师演唱《牧童谣》,让学生跟随教师学习歌曲的演唱技巧和音乐节奏。
4.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演唱《牧童谣》,教师巡回指导并进行纠正。
5. 展示:学生代表上台演唱《牧童谣》,展示学习成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演唱评价:评价学生在演唱《牧童谣》时的音准、节奏和情感表达。
2. 音乐欣赏评价:评价学生对《牧童谣》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对牧童生活的理解。
3. 教学反思: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效果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教学延伸:1. 创作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以《牧童谣》为灵感,创作自己的牧童主题歌曲,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2. 音乐游戏: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游戏,如牧童谣接龙、音乐抢答等,增加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七、教学拓展:1. 文化知识:教师介绍牧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以及与其他文化的对比,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2. 音乐鉴赏:教师推荐其他与牧童相关的音乐作品,如《童年》、《草原上的小调》等,引导学生进行音乐鉴赏和比较。
八、教学作业:1. 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牧童谣》,并尝试分析歌曲中的节奏和音高变化。
2. 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牧童主题歌曲,进行欣赏和分析,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音乐教案牧童谣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课程标准》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五章《童谣与儿歌》,详细内容为《牧童谣》。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培养音乐审美和表现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牧童谣》的歌词和旋律,并能熟练演唱。
2. 培养学生对民间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通过歌曲学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特殊节奏和音高的把握。
教学重点:熟练演唱《牧童谣》,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意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卡片学具:音乐课本、铅笔、作业本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播放一段牧童放牛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引导学生关注视频中的音乐,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歌曲学习(10分钟)a.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歌词,讲解歌词的含义。
b. 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唱。
c. 分句教唱,指导学生掌握特殊的节奏和音高。
d. 学生自主练习演唱,教师巡回指导。
3. 例题讲解(5分钟)a. 出示歌曲中的难点节奏,引导学生分析并解决。
b. 示范演奏,让学生模仿并实践。
4. 随堂练习(5分钟)a. 学生分组演唱,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b. 进行集体演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b.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c. 拓展延伸:介绍其他民间音乐作品,激发学生兴趣。
六、板书设计1. 《牧童谣》2. 歌曲旋律:五线谱展示3. 歌词:歌词展示4. 难点节奏:卡片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熟练演唱《牧童谣》,并默写歌词。
2. 答案:歌词和旋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牧童谣》的歌词和旋律。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
在下一节课中,可以让学生进行歌曲创作,进一步拓展学生的音乐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欣赏其他民间音乐作品,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牧童谣教案《牧童谣》教案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歌曲《牧童谣》的旋律和歌词。
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牧童谣》所表达的情感。
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牧童谣》的演唱技巧。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歌曲《牧童谣》的旋律和歌词,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牧童谣》的演唱技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草原的视频,让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和广阔。
提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引出歌曲《牧童谣》,让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和主题。
(二)讲授新课歌曲《牧童谣》的旋律和歌词播放歌曲《牧童谣》,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讲解歌曲《牧童谣》的歌词,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内容和主题。
歌曲《牧童谣》所表达的情感让学生再次聆听歌曲《牧童谣》,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牧童谣》所表达的情感,如对草原的热爱、对生活的向往等。
歌曲《牧童谣》的演唱技巧讲解歌曲《牧童谣》的演唱技巧,如气息的运用、声音的控制、情感的表达等。
让学生模仿教师的演唱,注意演唱技巧的运用。
歌曲《牧童谣》的音乐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歌曲《牧童谣》的演唱比赛,评选出最佳演唱者。
让学生根据歌曲《牧童谣》的旋律和歌词,进行舞蹈创作,展示自己的创意和才华。
1. 2. 3. 4. 1. 2. 1. 2. 3. 1. ◦ ◦ 2. ◦ ◦ 3. ◦ ◦ 4. ◦ ◦(三)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如歌曲《牧童谣》的旋律和歌词、所表达的情感、演唱技巧等。
强调音乐活动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
(四)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练习歌曲《牧童谣》,并录制自己的演唱视频,发送给教师。
让学生根据歌曲《牧童谣》的旋律和歌词,创作一幅绘画作品,展示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歌曲《牧童谣》的旋律和歌词,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掌握歌曲《牧童谣》的演唱技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
音乐教案设计《牧童谣》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牧童谣》,了解并体验我国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水平。
3. 引导学生通过演唱、演奏、欣赏等方式,感受《牧童谣》的节奏韵律,培养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牧童谣》的歌词,理解歌词内容。
2. 学习《牧童谣》的旋律,掌握旋律特点。
3. 分析《牧童谣》的节奏韵律,体验音乐的风格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牧童谣》的歌词、旋律和节奏韵律。
2. 教学难点:理解并体验《牧童谣》的音乐风格特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牧童谣》的歌词内涵、旋律特点和节奏韵律。
2. 采用示范法,演唱《牧童谣》,让学生跟随学习。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演唱、演奏《牧童谣》,增强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讲解《牧童谣》的背景知识。
2. 学习歌词,理解歌词内容。
3. 学习旋律,掌握旋律特点。
4. 分析节奏韵律,体验音乐的风格特点。
5. 演唱、演奏《牧童谣》,展示音乐表现力。
6. 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牧童谣》的掌握情况。
2. 通过学生的演唱、演奏,评估他们对音乐节奏韵律的感知能力。
3. 收集学生对《牧童谣》的反馈意见,以便对后续教学进行调整。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民间音乐艺人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民间音乐。
2. 组织学生进行《牧童谣》的创作活动,鼓励他们发挥想象,进行音乐创作。
3. 开展音乐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提高音乐素养,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教材:《牧童谣》乐谱、歌词。
2. 音响设备:录音机、音响、音乐CD。
3. 教学辅助工具:黑板、投影仪、PPT。
九、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2. 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让他们在欣赏音乐的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音乐教案牧童谣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音乐课程标准》第三单元《民间歌曲》中的《牧童谣》。
歌曲以我国草原牧童的生活为背景,歌词描绘了牧童在辽阔草原上放牧的情景,旋律优美、流畅,富有民间特色。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牧童谣》的歌词和旋律,能熟练地演唱歌曲。
2. 通过学习《牧童谣》,培养学生对我国民间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3. 了解草原牧童的生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歌曲《牧童谣》的歌词和旋律。
难点:歌曲中的一些特殊节奏和音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黑板、卡片。
学具:音乐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教师播放《草原英雄小姐妹》动画片片段,让学生了解草原牧童的生活。
(2)引导学生谈论对草原的印象,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1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牧童谣》歌词,注意歌词中描绘的草原景象。
(2)教师弹奏钢琴,引导学生跟唱《牧童谣》。
(3)针对歌曲中的难点,如特殊节奏、音准等问题,进行逐一讲解和练习。
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1)分组练习: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跟唱《牧童谣》,互相纠正音准和节奏。
(2)角色扮演:学生扮演牧童,边唱《牧童谣》边做动作,体验草原牧童的生活。
4. 例题讲解(15分钟)(1)教师选取歌曲中的典型乐句进行讲解,分析其音乐特点。
(2)学生模仿乐句,进行实践练习。
5.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独立演唱《牧童谣》,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2)学生进行节奏练习,提高音乐表现力。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教师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歌曲名称《牧童谣》。
2. 黑板右侧:歌词及旋律。
3. 下方:教学重点和难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牧童谣》,并录制视频。
2. 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评价和反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教学方法的运用。
音乐教案设计《牧童谣》教学目标:1. 感受和理解《牧童谣》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2. 学会演唱《牧童谣》并能够独立演奏。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学会演唱《牧童谣》。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牧童谣》的音乐特点。
2. 独立演奏《牧童谣》。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音乐教材或乐谱。
3. 乐器(可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听一首轻松愉快的歌曲,如《童年》。
2. 引导学生谈论歌曲中的旋律和节奏,引发对音乐的关注。
3.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牧童谣》。
二、音乐欣赏(5分钟)1. 播放《牧童谣》的录音或视频。
2. 引导学生聆听音乐,注意旋律、节奏和音色等特点。
3. 引导学生分享对《牧童谣》的感受和理解。
三、歌词学习(5分钟)1. 教师展示《牧童谣》的歌词。
2. 引导学生跟读歌词,注意音准和节奏。
3. 教师逐句解释歌词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歌词的意境。
四、演唱练习(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演唱《牧童谣》,注意指导学生的音准和节奏。
2. 学生分组演唱,互相交流和指导。
3. 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和指导。
五、创造力的培养(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自己是牧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牧童的生活。
2. 学生分组,每组用乐器或声音创造一个牧童生活的场景。
3. 各组展示自己的创作,大家一起分享和欣赏。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和演唱《牧童谣》,让学生感受和理解音乐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参与和表现机会。
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音乐分析(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牧童谣》的曲式结构,讲解AB形式的特点。
2. 分析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如重复、模进等。
3. 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和声处理,如各级和弦的应用。
七、钢琴伴奏编配(5分钟)1. 教师展示《牧童谣》的钢琴伴奏,讲解和声进行和伴奏织体。
2019-2020年一年级上册第5课《牧童谣》教案2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用自然、明快的歌声表现牧童放牧时的愉快心情。
2、培养学生爱劳动、乐观向上的好品德。
教学重难点:1、学生能够准确的情感演唱《牧童谣》这首歌曲。
2、学生能够掌握2、3、5、6相对应的柯达伊手势。
教学过程:一、初听歌曲:师:大家知道这位小牧童的家乡在什么地方吗?老师告诉大家,他的家乡在湖北。
(展示多媒体幻灯片:蓝天白云下,有一片绿油油的草地,草地旁边有一个池塘,池塘边一群群的牛羊吃着草儿,一个个的小牧童坐在大树下,吹着竹笛。
)湖北地处江汉平原,每到春夏就会看到草地上、池塘边那一群群的牛羊吃着草儿在悠闲的散步,只见他们的小主人,一个个的小牧童坐在大树下,吹着竹笛,唱着歌曲。
这里有个小牧童吹奏一首自己的歌曲,叫《牧童谣》。
这首湖北童谣,你们想听一听吗?(播放歌曲《牧童谣》)师引导学生找出歌曲中的二分音符6-,3-,2-,复习6的柯达伊手势,学习“re”“mi”两个音和对应的柯达伊手势,并伴随手势唱准“sol、la”“re”“mi”。
二、巩固旋律:1、老师弹奏旋律,学生轻声跟唱,唱到6-,3-,2-,时,做相应的柯达伊手势。
第一、二句的前两拍用高兴、轻快的声音演唱,唱第三拍的二分音符时声音上扬,重点指导第三句,演唱第三句要有起伏感,第四句用渐弱的力度演唱。
2、老师弹奏旋律,学生边用“LU”音按原速模唱边律动。
师示范动作(遇二八节奏,每前半拍强拍拍手,弱拍拍腿,左右交替进行。
二分音符第一拍拍手,第二拍朝两边展开。
)3、学生跟着老师学唱歌曲,重复三遍后,老师弹钢琴伴奏,全体学生边唱边律动。
第一三段:男同学唱;第二四段:女同学唱;第五段:全体齐唱。
三、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表现得很好,课下记得复习,对湖北童谣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下搜集资料,我们下一节课再一起分享!附送:2019-2020年一年级上册第5课《猫和兔》word教案一、教学目标1.热爱小动物,乐于去研究它们的生活习性。
一年级音乐牧童谣教案【篇一:曹玲玲修改定稿教案第五课牧童谣】课时教学设计歌表演《牧童谣》教学目标:1、感受歌曲优美的情绪,体验歌曲如画般的美好意境。
2、能用自然的声音正确的演唱姿势演唱歌曲《牧童谣》,并能用不同的速度力度表现歌曲的情绪。
3、感受音乐的速度,建立恒拍感。
教学内容:歌唱:《牧童谣》聆听:捷克民歌《牧童》知识技能:结合手势唱准2。
教学设想:《牧童谣》是一首旋律优美而简短的儿童歌曲。
带有浓郁的童谣风格。
歌曲仅上下两个乐句。
通俗易懂,朗朗上口。
猜谜语式的有趣歌词可以把儿童即刻带入到音乐设定的情境中去。
因此仅仅学会歌曲的演唱显然是不够的。
这一节课我希望学生能够在演唱好歌曲的同时,通过对歌曲不同速度的对比演唱深刻体会到音乐表现要素在歌曲情绪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流程:聆听《牧童》感受音乐欢快的情绪,建立恒拍感→聆听《牧童谣》音乐主题旋律,帮助学生记忆旋律的同时识别音高。
→学唱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为歌曲创编新的歌词,体会不同的音乐意境。
通过歌曲演唱速度的变化感受不同的音乐情绪。
→用打击乐器,选择合适的伴奏音型为歌曲伴奏,进一步体会音乐情绪,从而正确地把握演唱风格。
教学重点:唱好歌曲《牧童谣》,感受歌曲情绪,深刻理解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唱准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串铃、ppt、音乐等教学过程:一、欣赏捷克民歌《牧童》1、聆听音乐《牧童》师:听听这首歌曲,给你的感受是什么样的?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2、谈谈感受。
展开联想,当你听到这样的歌曲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每一个音请学生们说一说。
3、出示ppt图片,(教材用图)引导学生继续展开联想。
4、复听音乐,学生跟着老师在强拍拍手。
师:你能随着音乐的节拍拍手吗?歌曲的速度是什么样的?5、再听音乐,跟着音乐走步,带领学生听到第一三乐句时向前走,听到二四乐句时退着向后走。
感受乐句的不同。
6、再听音乐,学生拉成圆圈,听音乐边拍手边走步第一三乐句像圆心方向走。
一年级下册牧童谣教案一年级下册的牧童谣可以说是非常经典的一篇儿歌了,不仅曲调优美动听,而且内容简单易懂,启发了许多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学习和欣赏这首歌,同时也可以通过这首歌的内容,引导孩子们了解农村的生活和文化,以及体验一些基本的音乐素养。
下面就来简单介绍一下我对于一年级下册牧童谣的教学安排和思路。
首先,我们需要引导孩子们熟练掌握曲调。
孩子们在学习歌曲时,往往容易被歌曲的内容所吸引,而忽略了曲调的学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先把牧童谣的曲调唱给孩子们听,并引导孩子们跟着唱一遍。
如果孩子们还不太熟悉,可以多唱几遍,让孩子们熟练掌握。
接着,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了解歌曲的基本意思。
牧童谣描绘了牧童们在草原上放羊的情景,表达了他们对自由、欢乐和生活的向往。
我们可以请孩子们仔细听歌词,感受每一句歌词所表达的含义,并且通过图片等多种形式,展示草原的美丽和牧童生活的情景,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歌曲的背景和内涵。
在孩子们逐渐熟悉歌曲的基本内容之后,我们可以进行一些音乐素养的训练。
比如,可以教孩子们学习如何正确地使用声音,如何掌握音准和节奏,以及如何正确地表达情感和感情。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这些音乐素养的重要性,并且逐渐掌握这些基本技巧。
最后,在教学结束时,我们可以请孩子们一起合唱一遍牧童谣,展现出自己的音乐天赋和表演才华。
我们也可以鼓励孩子们自己编创一些类似的歌曲或舞蹈,以此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欲望。
总之,一年级下册牧童谣是一首非常优美、温馨和经典的儿歌,可以在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通过牧童谣的教学和欣赏,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了解农村的生活和文化,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创造力,同时也让他们更加热爱大自然和人类的共同文化。
教案名称:牧童谣课时:2课时年级:一年级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2.认识“牧”“童”“骑”等9个生字,会写“牧”“童”“声”等4个字。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了什么。
4.感受牧童的率真和自然之美,培养对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2.认识“牧”“童”“骑”等9个生字,会写“牧”“童”“声”等4个字。
教学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了什么。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生字卡片。
3.PPT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5分钟)1.教师出示牧童骑黄牛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内容。
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内容,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相机正音,指导读好长句子的停顿。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三、学习生字(10分钟)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生字。
3.教师讲解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指导学生书写。
四、朗读感悟(10分钟)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
2.教师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相机指导。
3.学生齐读课文,感受牧童的率真和自然之美。
五、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生字。
2.学生齐读课文。
二、深入理解课文(10分钟)1.教师提问:“课文写了什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牧童的率真和自然之美。
三、朗读感悟(10分钟)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
2.教师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相机指导。
3.学生齐读课文,感受牧童的率真和自然之美。
四、写字指导(10分钟)1.教师出示“牧”“童”“声”等字,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
课时教学设计
歌表演《牧童谣》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优美的情绪,体验歌曲如画般的美好意境。
2、能用自然的声音正确的演唱姿势演唱歌曲《牧童谣》,并能用不同的速度
力度表现歌曲的情绪。
3、感受音乐的速度,建立恒拍感。
教学内容:
歌唱:《牧童谣》
聆听:捷克民歌《牧童》
知识技能:结合手势唱准2。
教学设想:
《牧童谣》是一首旋律优美而简短的儿童歌曲。
带有浓郁的童谣风格。
歌曲仅上下两个乐句。
通俗易懂,朗朗上口。
猜谜语式的有趣歌词可以把儿童即刻带入到音乐设定的情境中去。
因此仅仅学会歌曲的演唱显然是不够的。
这一节课我希望学生能够在演唱好歌曲的同时,通过对歌曲不同速度的对比演唱深刻体会到音乐表现要素在歌曲情绪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流程:聆听《牧童》感受音乐欢快的情绪,建立恒拍感→聆听《牧童谣》音乐主题旋律,帮助学生记忆旋律的同时识别音高。
→学唱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为歌曲创编新的歌词,体会不同的音乐意境。
通过歌曲演唱速度的变化感受不同的音乐情绪。
→用打击乐器,选择合适的伴奏音型为歌曲伴奏,进一步体会音乐情绪,从而正确地把握演唱风格。
教学重点:
唱好歌曲《牧童谣》,感受歌曲情绪,深刻理解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唱准每一个音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
串铃、ppt、音乐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捷克民歌《牧童》
1、聆听音乐《牧童》
师:听听这首歌曲,给你的感受是什么样的?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谈谈感受。
展开联想,当你听到这样的歌曲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请学生们说一说。
3、出示PPT图片,(教材用图)引导学生继续展开联想。
4、复听音乐,学生跟着老师在强拍拍手。
师:你能随着音乐的节拍拍手吗?歌曲的速度是什么样的?
5、再听音乐,跟着音乐走步,带领学生听到第一三乐句时向前走,听到二四乐句时退着向后走。
感受乐句的不同。
6、再听音乐,学生拉成圆圈,听音乐边拍手边走步第一三乐句像圆心方向走。
第二四乐句向后退着走。
引导学生一定按照节拍来行走。
【设计意图】
充分感受捷克民歌《牧童》欢快活泼的音乐情绪。
通过拍手、走步建立恒拍感。
二、聆听《牧童谣》旋律。
1、过渡语:刚才我们欣赏了外国的民歌《牧童》,那么我们中国的小牧童吹的曲子会是什么样的呢?你们想不想听一听?
2、聆听《牧童谣》竹笛版范奏
提问:这两段音乐给你的感受一样吗?这首乐曲速度是怎样的?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3、牧童悠悠的笛声带我们步入了青山绿水当中,仿佛我们也骑到了大水牛的背上吹起了笛子。
出示图片展开联想。
4、复听《牧童谣》旋律,边听边看老师做手势。
教师分别在5 6 3 2 四个音处做手势。
5、再次聆听,跟随老师一起做手势。
6、老师结合手势范唱乐谱,请学生记忆唱名。
师:老师刚才唱了歌谱?谁记得老师都唱了哪些音?
总结:歌曲中只有5 6 3 2四个音,用手势表示出来并跟着琴唱一唱。
师:这就是最具有我们中国音乐特点的音乐。
全曲只出现了四个音,却是那样的动听。
5学习新的音2的手势并唱准。
【设计意图】
1、亲切而赋予感染力的笛子声把孩子们带入那淡淡的水墨画中,给予学生丰富
的想象力。
同时清晰的音乐有利于学生辨别音高。
2、识别音高,通过手势图以及反复聆听,唱准歌曲中的每一个音。
3、学习2的音高及手势。
三、发声练习及音准训练,解决歌曲中的难点。
1、过渡语:刚才同学们一共唱了几个音?(四个,5632)那让我们用这个四个
音来做个音乐游戏好不好?
老师来唱:
牧笛声声吹
你们就唱:
LU
2、老师变
牧笛声声吹
学生变成:
lu
3师:请大家听好,现在我反过来唱了。
师:
牧笛声声吹
生:
lu
4、师:我又变了。
师:
牧笛声声吹
生:
lu
5、加上手势演唱。
提出要求:嘴张圆,身体自然坐直。
小声演唱,唱准音高。
出示图:
6、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指着图上的小羊,按照其高低位置反复练习
的音高。
师:小牧笛吹得是什么音呢?请你跟着老师唱一唱吧。
先把乐句拆分练习,跟老师模唱短句:、、、
最后看着图把第二乐句完整第演唱下来。
【设计意图】
1、通过发声练习的演唱,使学生对歌曲中的四个音反复进行模唱和构唱。
在头
脑中建立相对音高的概念。
熟悉各个音的手势帮助学生唱准应高。
2、学习正确的演唱姿势。
为唱好歌曲做好准备。
3、通过小绵羊位置的图片,直观地感受音的高低,旋律的起伏。
把握音准。
三、学唱歌词
1、过渡语:听到你们这么美的歌声,小牧童也唱起了歌,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
唱的是什么?
2、聆听范唱。
(中速版)。
提问:你都听到了什么?学生复述歌词。
3、出示歌片:介绍歌曲中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
(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在我国的
民歌中广为流传,这首歌曲是流传在湖北的一首童谣,也采用了有问有答的形式。
)
4、出示乐谱:
师:歌曲非常短小,一共就四个小节。
请问哪几个小节的节奏是完全相同的。
5、你能试着把所有的二分音符唱满吗?跟老师接唱。
同样的歌词,不同的旋律,
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手势和乐谱的提示来完成后面的接唱。
并且要求学生唱满时值。
师唱:那斯那斯生唱:嗨
【设计意图】结合歌词的演唱在运用中进一步学习乐谱。
强调二分音符的时值。
了解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
记忆歌曲的结构。
三、感受与表现
1、完整演唱歌曲。
2、聆听范唱(稍快版本)
师提问:跟刚才咱们演唱的有没有什么不同?让我们也用这个快一些的速度来演唱一下,请你感受哪个速度更加能够表现小牧童快乐的心情?
3、师:从你们的歌声中我已经能够感受到小牧童快乐的心情了,你们也和小牧
童一样很快乐吗?我们怎么样能把歌曲唱的更快乐呢?谁有好的办法?
4、加入串铃为歌曲伴奏。
老师打出两种伴奏音型供学生选择。
不出示伴奏谱。
5、拓展提问:请问天上除了太阳还有什么可以放光明?你们能试着唱一唱吗?(月亮和星星)结合幻灯片,创设安静祥和的情境。
改写歌词进行演唱。
6、引导学生用不同的速度来表现不同的意境。
师提问:我们怎么样才能表现出月亮的情境来呢?谁有好的办法?月亮的光柔柔的,我们应该怎样唱?引导学生用慢速度来演唱歌曲。
7、师:谁来说说星星在天空中闪烁的样子?(一闪一闪的)我们怎么表现这一
闪一闪的感觉呢?引导学生为歌曲加上跳音来演唱。
8、总结:教师用钢琴伴奏来带动学生进行演唱。
引导学生用柔美的情绪慢速来演唱月亮,第二段速度不变用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星星放光明,第三段提速。
用快速度来表现太阳放光明,牧童喜欢青草地的热烈情绪,并加上打击乐的伴奏。
将歌曲推向高潮。
【设计意图】
通过歌词的改写,引导学生体验与感受速度力度在音乐表现上的重要作用,丰富学生的音乐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