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光伏组件串联设计的思考 组串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414.77 KB
- 文档页数:7
光伏电站电池组串并联设计与参数优化研究第一章:引言光伏电站是一种利用太阳能将太阳辐射能转化为电能的设备,其核心是太阳能电池组。
而太阳能电池组的串并联设计及参数优化则直接影响光伏电站的性能和发电效率。
本文从光伏电站电池组串并联设计与参数优化的研究角度出发,深入探讨该主题。
第二章:电池组串并联设计2.1 串联设计在光伏电站中,电池组串联设计是指将多个太阳能电池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串联电路。
串联设计的优点是提高了系统的工作电压,降低了传输损耗,使得发电效率更高。
然而,串联设计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如系统故障会影响整个电池串的发电量,且在阴天或清晨产生阴影时,串联电池的输出电流将受到严重影响。
2.2 并联设计并联设计是指将多个电池组并联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并联电路。
并联设计的优点是增加了系统的工作电流,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抗击阴影性能。
然而,由于串并联设计的不同需求,其并联设计需考虑光伏组件之间的电流分布,以避免光伏组件之间的电流不均匀分布问题。
第三章:电池组串并联参数优化3.1 串联参数优化串联参数优化主要涉及串联电压和串联电阻的设计。
合理选择串联电压可以提高电池组的输出功率,同时考虑电池组内电池的电压分布均匀性以避免电压不均衡问题。
并且,通过合理选择串联电阻,可以提高电池组的输出功率匹配性。
3.2 并联参数优化并联参数优化主要包括并联电流和并联电容的设计。
合理选择并联电流可以平衡光伏组件之间的电流分布,减小系统中电池组之间的电流差异,提高系统的发电效率。
而合理选择并联电容可以增加系统对瞬时功率波动的响应能力,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第四章:参数优化方法研究4.1 基于数学模型的优化方法基于数学模型的优化方法是通过建立电池组串并联的数学模型,使用数学优化算法对参数进行优化。
这种方法可以根据系统需求和约束条件,通过调整参数来最大化或最小化目标函数,得到最优解。
常用的优化算法包括遗传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等。
4.2 基于试验数据的优化方法基于试验数据的优化方法是通过实际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优化。
光伏电站设计工作随笔之一:光伏方阵的设计前言:做光伏电站设计工作多年,我的一个体会是:很多业主对光伏电站的设计工作非常不重视。
他们认为,相对于火电站、水电站,甚至于相对于风电场,光伏电站的设计太简单,尤其是场区部分(除升压变电站以外),几乎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有的业主甚至跟我说过“你们不就是把以前的图纸copy一下换个图签吗,根本布置那么多设计费!”我承认,图纸的使用有延续性,但绝对不是简单的Ctrl+C和Ctrl+V那么简单!每一个设计细节,我们都是用心的!只不过,你们看到的是结果,没看到中间复杂的演算过程。
所以,我想用一个系列告诉大家,每个设计细节都是设计者用心之作,设计上的一个小小改进,可能让你的电站施工费用降低,后期运维更方便,发电收入提高!从几个小细节说一下我自己设计思路的变化。
先从看似最简单的光伏方阵设计开始吧。
光伏方阵(solar cell array):由若干个光伏组件在机械和电气上按一定方式组装在一起并且有固定的支撑结构而构成的直流发电单元,地基、太阳跟踪器、温度控制器等类似的部件不包括在方阵中。
下面几张图是我不同时期的,针对平坦地势(非丘陵、山地)光伏方阵设计图纸。
图1:长31.596m×宽4.028m=127.3m2(16串4并)图2:长33.38m×宽3.016m=100.7m2(20串3并)图3:长20.22m×宽3.32m=67.1m2(20串2并)图4:长22.244m×宽3.32m=73.9m2(22串2并)图5:长18.35m×宽4.028m=73.9m2(22串2并)图1(我做的第一张图纸,可以当作反面教材)采用72片的光伏组件(尺寸:1956mm×992mm),每个方阵上16串4并共64块组件(为什么这个设计我自己也不清楚,完全是照猫画虎,看已建成的电站这么设计,也就这么设计了)。
2008年底的时候,设计规范还没出来。
光伏阵列布局与组串电路设计1. 光伏阵列布局的概述:光伏阵列是由多个光伏组件(太阳能电池板)组成的电力系统,用于将太阳能转化为可用的电能。
光伏阵列布局的目的是最大化太阳能的捕捉和能量转化效率。
在设计光伏阵列布局时,我们需要考虑光照条件、空间限制、阴影遮挡以及电网的连接等因素。
2. 光伏阵列布局的关键要点:2.1 光伏阵列的朝向:选择光伏阵列的朝向是非常重要的。
通常,我们会优先选择朝向南方的布局,因为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接收到太阳辐射。
2.2 天角:天角是光伏组件与地面之间的夹角,也会影响太阳能的捕获效率。
在设计中,我们会根据所处地区的纬度和季节的变化来确定最佳的天角。
2.3 阵列尺寸和间距:阵列的尺寸和组件之间的间距也需要考虑。
合理的布局可以避免过多的遮挡和阴影,并且可以提高整个系统的光伏效率。
2.4 地形和地势:地形和地势也会对布局产生一定的影响。
如果光伏阵列布局在起伏的地形上,可能需要采取措施来避免阻碍光线的流动。
3. 组串电路设计的概述:组串电路是将多个光伏组件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电路系统。
组串电路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实现更高的电压和功率输出,并满足光伏系统的要求。
在组串电路设计中,我们需要考虑光伏组件的电性能、阵列的布局和电路的连接方式等因素。
4. 组串电路设计的关键要点:4.1 组串方式:常见的组串方式有串联和并联。
串联连接可以提高电压输出,而并联连接则可以提高电流输出。
我们需要根据系统的需求和光伏组件的特性选择合适的组串方式。
4.2 逆变器的选择:逆变器是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关键设备。
在组串电路设计中,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逆变器来匹配光伏组件和系统的功率输出需求。
4.3 设备保护:为了确保组串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我们需要考虑电流过载、过压和温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保护装置和措施。
4.4 线路布置和连接:组串电路的线路布置和连接方式也需要仔细设计。
合理的线路布置可以减少线损和电阻,提高系统的整体效率。
光伏发电系统组件方阵串并联数计算案例分析光伏发电系统是利用太阳能光伏电池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清洁能源技术。
在建设光伏发电系统时,组件的串并联数的选择对系统的发电效率和性能有着直接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以一个光伏发电系统组件方阵串并联数计算的案例分析,来探讨如何选择合适的串并联数来提高光伏系统的发电效率。
1.系统参数设定我们假设要建设一个光伏发电系统,其总装机容量为100kW。
在选取光伏组件时,假设每个光伏组件的额定功率为300W,额定电压为30V,额定电流为10A。
为了简化计算,我们选择了相同参数的光伏组件来构建系统。
2.组件串并联数计算在建设光伏发电系统时,我们需要确定每个组件的串联数和并联数,以便将多个光伏组件连接成一个整体的光伏方阵。
串联数决定了组件的总电压,而并联数决定了组件的总电流。
首先,我们来计算光伏组件的串联数。
根据光伏组件的额定电压和总装机容量,我们可以得到每个串联中的组件数量:串联数=总装机容量/(额定电压*总组件数)假设我们选取了10个光伏组件来构建一个串联,那么串联数为10。
接着,我们来计算光伏组件的并联数。
总电流等于总装机容量除以总电压,而总电流等于每个并联中的组件电流乘以并联数:并联数=总电流/(额定电流*每组串联数)为了方便计算,我们假设每个串联中有10个光伏组件,并且串联数为1、这样我们可以得到并联数为10。
3.系统效率计算一旦确定了组件的串并联数,我们就可以计算光伏系统的效率了。
光伏系统的效率可以通过光伏方阵的理论效率和实际效率来计算。
光伏方阵的理论效率可以通过光伏组件的额定功率和总装机容量来计算:理论效率=(额定功率*总组件数量)/总装机容量在本例中,理论效率为90%。
而实际效率可以通过光伏系统的实际发电量和光照条件来计算。
在日照充足的条件下,实际效率应接近理论效率。
综上所述,通过光伏发电系统组件方阵串并联数计算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选择合适的串并联数对光伏系统的发电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光伏组件串并联的原则
光伏组件的串并联是指将多个光伏组件连接在一起,以提高光伏系统的输出功率和电压。
光伏组件的串联可以提高光伏系统的输出电压,但不会改变输出功率。
串联的数量由逆变器的最大输入电压决定。
光伏组件的并联可以提高光伏系统的输出功率,但不会改变输出电压。
并联的数量由逆变器的最大输入电流决定。
光伏组件串并联的原则如下:
1.串联数量:串联数量应不超过逆变器的最大输入电压。
2.并联数量:并联数量应不超过逆变器的最大输入电流。
3.组件参数:串联或并联的组件应具有相同的光电特性,包括开路电压、短路
电流、功率因数等。
4.安全性:串并联的光伏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短
路、过流、过压等故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光伏组件串并联方案:
1.单串:单串由一个光伏组件组成,输出电压和功率等于单个光伏组件的参数。
2.多串:多串由多个光伏组件串联而成,输出电压为串联光伏组件的开路电压
之和,输出功率为串联光伏组件的功率之和。
3.单并:单并由一个光伏组件并联而成,输出电压和功率等于单个光伏组件的
参数。
4.多并:多并由多个光伏组件并联而成,输出电压为并联光伏组件的短路电流
之和,输出功率为并联光伏组件的功率之和。
光伏阵列及组串设计光伏阵列及组串设计是一项关键任务,它涉及到太阳能技术的应用和光伏系统的设计。
本文将详细介绍光伏阵列及组串设计的目标、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设计目标光伏阵列及组串设计的主要目标是最大化太阳能的利用效率,实现光伏系统的高效发电和可靠稳定运行。
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 最大化光伏系统的发电效率: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组串方式,实现太阳能的最大化转换效率。
2. 确保阵列和组串的稳定性:光伏阵列及组串设计中需要考虑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以应对环境变化和电网波动。
3. 减少系统投资成本:通过合理的组串设计和光伏阵列布局,降低光伏系统的投资成本。
二、设计原理1. 光伏阵列原理:光伏阵列是由多个太阳能电池组成的系统。
当太阳光照射到太阳能电池上时,光子会激发电池内的电子,产生电流。
这些太阳能电池连接在一起,形成光伏阵列。
2. 组串设计原理:组串是将多个太阳能电池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组串设计的目的是通过串联电池的方式,提高系统的电压和功率输出。
三、设计步骤1. 搜集数据和评估需求:收集太阳能辐照度、温度等数据,评估能源需求和发电目标。
2. 选定光伏电池类型:根据项目需求和场地条件,选择适合的光伏电池类型,如单晶硅、多晶硅或薄膜电池等。
3. 计算所需光伏电池数量:根据能源需求和选定的光伏电池类型,计算出所需光伏电池的数量。
4. 设计阵列布局:根据场地情况和光照特点,设计合理的光伏阵列布局,最大化吸收太阳能。
5. 组串分析和设计:根据光伏电池的特性和电压需求,进行组串分析和设计,选择合适的组串方式。
6. 电压和功率均衡:在组串设计中,需要考虑电压和功率的均衡,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7. 系统综合优化:对设计的光伏阵列及组串方案进行综合优化,调整参数和布局,以达到最佳发电效果。
8. 安装和调试:根据设计方案进行光伏系统的安装和调试工作,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四、注意事项1. 场地选择:选择阴影较少且朝向合适的场地,确保光伏阵列能够充分吸收太阳能。
光伏阵列布局与组串设计光伏阵列布局与组串设计是光伏发电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着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发电效率。
本文将围绕光伏阵列布局和组串设计展开讨论,包括布局原则、组串方式、组串设计及注意事项等方面内容。
一、光伏阵列布局原则光伏阵列布局需要遵循一些原则,以确保最大程度地利用太阳能,提高发电效率。
1. 方位选择:光伏阵列的方位应选择朝向太阳的方向,以最大程度地接收到太阳辐射。
在北半球,朝南的方位是最佳选择。
2. 倾斜角度:光伏阵列的倾斜角度应根据所处地区的纬度来确定。
一般而言,倾斜角度等于纬度加上一个固定的角度(例如30度),以便更好地接收太阳能。
3. 阵列间距和阴影遮挡:光伏阵列之间应保留适当的间距,以防止相互之间产生阴影遮挡。
阴影遮挡会降低光伏阵列的发电效率,因此在布局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此类问题。
二、组串方式选择当光伏电池板较多时,将它们合理地组合成串联或并联的方式可以得到更高的电压或电流输出。
根据系统的需求和光伏组件的特性,有两种常用的组串方式:串联和并联。
1. 串联组串:串联组串将多个光伏电池板依次连接,电流不变,电压叠加。
串联组串可以提高系统的输出电压,适用于长距离传输电能的情况。
2. 并联组串:并联组串将多个光伏电池板同时连接,电压不变,电流叠加。
并联组串可以提高系统的输出电流,适用于需要大电流输出的情况。
三、组串设计在进行光伏阵列的组串设计时,需要考虑电池板的性能参数、系统的电压和电流要求以及布局的实际情况。
1. 电池板性能参数:包括额定功率、电压、电流、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等。
根据电池板的参数,选择合适的组串方式和数量,以满足系统的电压和电流要求。
2. 系统的电压和电流要求:根据光伏发电系统的需求,确定所需的输出电压和电流。
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组串方式和数量,以达到所需的输出参数。
3. 布局实际情况:在组串设计中,需要考虑布局的实际情况,包括阵列的可用面积、遮挡物的存在以及电池板之间的间距等。
太阳能发电中的光伏电池组串优化设计研究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太阳能发电成为了广泛关注的话题。
而光伏电池组串作为太阳能发电的核心部件之一,其优化设计也成为了发电效率提升的重要手段。
一、光伏电池组串的意义光伏电池组串是太阳能发电中的重要部件,其主要功能是将太阳能转换为直流电能。
在太阳能光照下,光伏电池会产生电流,并经过组串连接后输出电压和电流。
而组串中电池的数量、排列方式、连接方式等都对发电效率产生着重要影响。
二、组串优化设计的研究方法为了提高光伏电池组串的发电效率,需要进行优化设计。
其研究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组串电池的选择。
不同的电池具有不同的特性和性能,选择合适的电池对组串的发电效率至关重要。
在挑选电池时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因素,如电池材质、工作温度、光谱响应等。
2. 电池的布局方式。
电池的布局方式包括电池的数量、排列方式等。
在电池数量越多、面积越大的情况下,组串的发电效率会越高。
而电池的排列方式也会影响发电效率,如竖向排列和横向排列等。
3. 电池的连接方式。
电池之间的连接方式有串联和并联两种,其中串联可以增加组串的输出电压,而并联则可以增加组串的输出电流。
因此,在选择电池的连接方式时也需要考虑发电需求和电池的特性。
三、光伏电池组串优化设计案例下面以某光伏电站为例,探讨光伏电池组串优化设计的实际应用。
该光伏电站的组串采用了72个多晶硅电池片,通过串联的方式输出电压为36V,输出电流为10A。
这种组串方式的优点是输出电压高,用于支持长距离传输,且能满足大部分应用需求。
但是在日照条件不理想的情况下,该组串的发电效率会受到影响,因此需要进行优化设计。
通过增加电池片的数量,并采用横向排列的方式来增加面积,可以增加组串的输出功率,并大大提高发电效率。
同时,在太阳能资源充足的情况下,采取串联方式可以增加输出电压,满足高压电力系统的需求。
此外,还可以通过安装铝制框架来固定和保护电池,这样不仅可以延长其使用寿命,还可以保证组串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串优化设计研究太阳能光伏电池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既因为太阳能是非常环保的能源,也因为光伏电池技术的发展已经越来越成熟。
目前光伏行业发展较快,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发电效率低下、寿命短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从优化设计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进行光伏电池的组串优化。
一、光伏电池的组串方式光伏电池组串,就是将几块或数十块的太阳能电池片按照一定的方式串联组成一个组件,以达到一定的电压、电流和功率,从而实现太阳能发电。
在进行组串方式选择时,主要有两种方式,即串联和并联。
1. 串联方式串联方式指的是将多块电池片的正负极依次相连,形成一个电池串,电池串之间也依次相连,最终形成一个电池组。
在串联方式中,电池片的电压会依次累加,在同等条件下,串联电池的电压是并联电池的倍数。
但是,串联方式电池组中电流相同,因此在多晶硅或单晶硅电池以及阳极氧化型电池中,串联方式下容易造成串效应,导致效率下降。
2. 并联方式并联方式指的是将多块电池片的正负极连接在同一起点,形成一个电池组。
在并联方式中,电池片的电流会依次累加,在同等条件下,并联电池的电流是串联电池的倍数。
但是,在工艺上实现并联的成本比串联方式高,因此在太阳能光伏电池的应用中,较常采用串联方式。
二、太阳能光伏电池串联问题及解决方法在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串中,由于电池片生产过程中无法保证质量的千变万化,因此会出现一些电池片的电性能不一致,这是造成电池串效应的主要原因。
串效应会降低光伏电池组串输出电压和功率,进而影响光伏电池的发电效率。
因此,必须对光伏电池串联进行研究和探索,制定最佳光伏电池串联方案,进而提高电池的效率和寿命。
1. 串联电池的特点串联电池的总电压等于各个电池的电压之和,但电池的电流相同。
因此,串联电池在输出电压较高时,功率的损失较小;但当电池存在串效应时,电池的输出电压和功率可能会急剧下降。
2. 解决方法为了解决串效应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措施:(1)多串联几块电池片:多串联几块电池片,可以增加光伏电池的输出电压。
光伏组件串法原理光伏组件串法是一种常用的光伏发电系统连接方式。
在光伏发电系统中,由于光伏组件的输出电压一般较低,为了提高系统的输出电压,必须将多个光伏组件串联连接起来。
串联连接可以使光伏组件的电压叠加,从而增加系统的输出电压。
光伏组件串法的原理是基于光伏组件的工作方式。
光伏组件是利用光电效应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设备,其内部是由多个光电池电池片组成的。
每个光电池电池片都能够产生一定的电压和电流。
当多个光电池电池片串联连接时,它们的电压会叠加,而电流保持不变。
因此,串联连接可以增加电压输出。
在实际应用中,串联光伏组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光伏组件的最大功率点:每个光伏组件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有一个最大功率点,即输出功率最大。
在串联连接光伏组件时,要保证各个光伏组件的工作点都在最大功率点附近,以获得最大的发电效率。
2. 光伏组件的电压和电流匹配:光伏组件的输出电压和电流应该尽量匹配,否则会导致某个光伏组件的输出电压过高或过低,影响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
3. 光伏组件的可靠性和耐久性:串联连接的光伏组件应该具有相似的特性,如温度系数、电池片的效率等。
这样可以保证光伏组件之间的使用寿命和发电效率相对一致。
根据以上原理和要求,进行光伏组件串联连接时,需要进行适当的设计和调试。
首先,需要选择具有一定相似性能的光伏组件进行串联连接。
其次,通过测量和调整光伏组件的工作点,使其在最大功率点附近运行。
此外,还需要考虑光伏组件的阻容效应和系统的保护机制,以防止温度过高、电流过大等问题。
综上所述,光伏组件串法是一种有效的光伏发电系统连接方式。
通过串联连接光伏组件,可以提高系统的输出电压,增加光伏发电系统的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光伏组件的最大功率点、电压和电流匹配、可靠性和耐久性等因素,进行适当的设计和调试。
光伏组件串法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光伏发电系统中,提供清洁可再生的电能。
太阳能光伏系统的电池组串设计在太阳能光伏系统中,电池组串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正确的电池组串设计可以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同时减少系统的故障率和运行成本。
本文将围绕太阳能光伏系统的电池组串设计展开讨论,探讨如何选择合适的组串方式,优化系统的性能。
1. 电池组串的原理电池组串是指将多块太阳能电池板按一定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通过组串,可以提高系统的电压和电流,以满足系统对电力的需求。
在电池组串中,电池板的选择和连接方式至关重要。
2. 选择合适的组串方式在太阳能光伏系统中,常见的组串方式有串联组串和并联组串两种。
串联组串是将多块电池板的正负极通过串联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总的输出电压;而并联组串是将多块电池板的正负极分别通过并联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总的输出电流。
具体选择哪种组串方式,需要根据系统的电压和电流需求,以及实际应用场景进行权衡。
3. 串联组串的优势与适用性串联组串可以使系统的总输出电压升高,适用于远距离输送电力的场景。
此外,串联组串对于电池板的损耗也较小,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系统的效率。
然而,串联组串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系统的故障率较高,一块电池板出现问题可能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4. 并联组串的优势与适用性并联组串可以使系统的总输出电流增加,适用于功率需求较大的场景。
并联组串还具有良好的容错性,即使其中一块电池板出现问题,不会对整个系统产生较大的影响。
但是,并联组串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系统的总输出电压较低,不适用于远距离输送电力的场景。
此外,并联组串需要考虑电流的均衡分布,以免某些电池板负载过重,影响系统的运行。
5. 电池组串的优化设计在进行电池组串设计时,需要考虑系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技术。
MPPT技术可以通过对电池板的电压和电流进行实时监测和调节,使系统始终工作在最佳状态下,提高系统的效率。
此外,还需要考虑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如电池板的防水、防晒等措施,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光伏电池串并联方案一、串联方案。
1. 原理。
就好比是小伙伴们手拉手连成一串。
一个光伏电池的正极和另一个光伏电池的负极相连,这样电流就只能沿着这一串电池一个一个地走。
这时候,整个串联电路里的电流是一样的,但是电压可就不一样喽。
电压会叠加起来,就像叠罗汉一样,每个电池的电压相加就是串联后的总电压。
比如说一个电池电压是1.5V,三个串联起来那总电压就是4.5V啦。
2. 适用场景。
当我们需要高电压的时候,串联就特别好使。
就像要把电送到比较远的地方,高电压能减少传输过程中的损耗。
就像你要把水送到远处,用高压水枪(高电压)比用普通小水枪(低电压)更能把水送得又远又有力。
在一些小型的离网光伏系统里,如果负载需要比较高的电压来启动,串联几个光伏电池就能满足需求啦。
3. 注意事项。
不过串联也有小麻烦。
要是这一串里有一个电池出了问题,比如说被阴影遮住了或者坏掉了,那就像链子断了一环,整个串联电路的电流都会受到影响。
这就好比一群人拉手跑步,有一个人摔倒了,那大家的速度都会慢下来。
所以在安装的时候,得尽量保证每个电池都能正常工作,避免出现遮挡啥的。
二、并联方案。
1. 原理。
并联就像是一群小伙伴并排站着。
所有光伏电池的正极都连在一起,负极也都连在一起。
这时候呢,电压是不变的,就和每个单独电池的电压一样。
但是电流可就大了,就像很多条小河汇聚成大河一样,各个电池的电流加起来就是总的电流。
比如说每个电池能提供1A的电流,三个并联起来就能提供3A的电流啦。
2. 适用场景。
当我们的负载需要大电流的时候,并联就派上用场了。
比如说有些设备就像大胃王一样,需要很多电流才能正常工作,像那种大功率的电器。
在大型的光伏电站里,如果要给很多需要大电流的设备供电,就可以把很多光伏电池并联起来。
3. 注意事项。
这里面也有要小心的地方。
因为所有电池的正负极都连在一起,要是有一个电池的电压和其他电池不太一样,就像一个跑得快的人和一群跑得慢的人一起跑,这个不一样电压的电池可能就会变成一个“捣乱分子”。
光伏系统电池组串并联优化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光伏系统成为了广泛应用的一种电力发电方式。
而在光伏系统中,电池组串并联的优化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对系统的性能和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电池组串和并联的优化角度进行探讨。
一、电池组串优化在光伏系统中,电池组串是将多个光伏电池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电池组串的优化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电池性能匹配:选择性能相近的电池进行组串,以避免因为单个电池的性能差异而影响整个组串的效能。
通过精确测量和测试,可以实现电池的负载均衡,提高整个组串的性能。
2. 电池阻抗匹配:不同电池的内部阻抗不同,阻抗不匹配将导致电池串中的电压不均衡。
通过选取具有相似阻抗的电池进行组串,可以提高整个组串的效率。
3. 温度控制:电池的温度对其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合理设计电池组串的散热系统,以及采用温度传感器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可以保持电池组串在适宜的工作温度范围内,提高光伏系统的整体效能。
二、电池并联优化电池并联是将多个电池并联起来,增加系统的输出电流和容量。
电池并联的优化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电池均衡:由于电池参数会有细微的差异,电池并联后,容易出现电流不均衡的问题。
这会引起电池之间的串扰现象,并且降低整个系统的效率。
通过对电池进行均衡处理,使其电流分布更加均匀,可以提高电池并联效果。
2. 电池管理系统:引入电池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每个电池的监控和管理。
通过对电池的电压、温度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电池并联中出现的问题,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
3. 电池安装与布局:在进行电池并联时,合理的电池安装和布局也十分重要。
通过优化电池的布局,减小电池之间的距离,可以降低线路损耗,提高电池并联的效果。
总结:光伏系统中电池组串并联的优化是提高系统性能和效率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电池的性能匹配、阻抗匹配和温度控制等方面进行优化,可以提高电池组串的效能;通过电池均衡、电池管理系统和电池安装布局的优化,可以提高电池并联的效果。
导读:在前两篇文章中,笔者主要阐述了传统组串的设计方式,在指出传统方式中的不足的同时并提出了个人的改进想法。
今天笔者就改进传统设计方式展开进一步分析。
1、采用24串方案受哪些限制?通过上述计算可发现,串联数量的设计,受3个参数的影响。
1)项目场址的极端低温若采用260W的组件,当极端低温=-30℃时,可采用24串设计方案,当极端低温为-40℃时,则应采用23串设计方案。
因此,在温度较高的东南部地区,24串的方案是可行的;但在西北(内蒙、新疆、甘肃、青海等地)地区的很多地方,极端低温可能会达到-40℃,24串的方案是不可行的。
2)组件的标称功率组件的标称功率越大,对应的开路电压越大。
同为天合的60片组件,当极端低温=-30℃时,当采用260W的组件,可采用24串设计方案,当采用290W的单晶组件(Voc=39.5V,即使在NOCT条件下,Voc=36.6V),则应采用23串设计方案。
3)组件温度系数不同厂家的组件温度系数不同,温度系数绝对值越大,串联的数量越少。
若采用260W的组件、极端低温=-35℃时,温度系数=-0.32%/℃时,可采用24串方案;温度系数=-0.33%/℃时,理论上应采用23串方案。
2、采用24串方案有哪些好处?相对于每个组串22个组件的设计方案,24个组件的方案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项目投资、降低线损。
1)减少项目投资同样采用265W组件,当每个阵列采用22*2块组件的方案,86个阵列172个支路可以组成一个容量为1.00276MWp发电单元;当每个阵列采用24*2块组件的方案,79个阵列158个支路可以组成一个容量为1.00488MWp发电单元。
每个单元节省了7个阵列,支架钢材用量变化不大,但基础投资会减少约8%;每个单元节省了14个支路,可节约1个汇流箱。
2)减少线损一方面,由于支路数量减少8%,组件到汇流箱的线缆量减少、线损降低;另一方面,每个串联支路的组件数量增加9.1%,每个支路电压升高约9.1%。
光伏组件方阵的容量及串并联连接的设计方法-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光伏组件方阵的容量及串并联连接的设计方法光伏组件方阵设计如何设计光伏组件的大小以及光伏组件方阵的排布连接,是光伏系统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环。
这个步骤决定了用户60%的成本投入是否产生浪费或者是否不足。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光伏组件方阵的设计原理和案例。
一、基本公式光伏组件设计的基本思想就是满足年平均日负载的用电需求。
计算光伏组件的基本方法是用负载平均每天所需要的能量(安时数)除以一块光伏组件在一天中可以产生的能量(安时数),这样就可以算出系统需要并联的光伏组件数,使用这些组件并联就可以产生系统负载所需要的电流。
将系统的标称电压除以光伏组件的标称电压,就可以得到系统需要串联的光伏组件数,使用这些光伏组件串联就可以产生系统负载所需要的电压。
基本计算公式如下:日平均负载(AH)并联的组件数量=------------------组件日输出(AH)系统电压(V)串联组件数量= ---------------组件电压(V)二、光伏组件方阵设计的修正光伏组件的输出,会受到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而降低,根据上述基本公式计算出的光伏组件,在实际情况下通常不能满足光伏系统的用电需求,为了得到更加正确的结果,有必要对上述基本公式进行修正。
1、将光伏组件输出降低10%在实际情况工作下,光伏组件的输出会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而降低。
泥土、灰、积雪的覆盖和组件性能的慢慢衰减都会降低光伏组件的输出。
另外,逆变器的转换效率,以及电缆等系统内设备的损耗也会影响光伏组件实际输出的电流。
通常的做法就是在计算的时候减少光伏组件的输出10%来解决上述的不可预知和不可量化的因素。
我们可以将这看成是光伏系统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工程上的安全系数。
设计上留有一定的余量将使得系统可以年复一年地长期正常使用。
2、将负载增加10%以应付蓄电池的库仑效率在蓄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中,铅酸蓄电池会电解水,产生气体逸出,这也就是说光伏组件产生的电流中将有一部分不能转化储存起来而是耗散掉。
光伏电池组串与并联设计光伏电池组串与并联设计是设计一种电池系统的方式,用于将光伏电池单元组合在一起以提高功率输出和电压稳定性。
组串是将多个光伏电池按照一定顺序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串联的电路。
组串可以增加电压输出,但不会改变电流。
例如,如果我们将4个光伏电池串联,每个电池的电压为0.5伏特,那么整个组串电压将达到2伏特。
这种方式适用于需要高电压的应用,例如电网连接的系统。
并联是将多个光伏电池按照一定顺序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并联的电路。
并联可以增加电流输出,但不会改变电压。
例如,如果我们将4个光伏电池并联,每个电池的电流为4安培,那么整个并联电流将达到16安培。
这种方式适用于需要高电流的应用,例如电动汽车。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组串和并联组合在一起,以实现更高的功率输出和更稳定的电压。
例如,我们可以将若干个具有高电压输出的组串,再通过并联的方式将它们连接在一起,以增加总的功率输出和电流输出。
光伏电池组串与并联的设计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要求进行优化。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设计考虑因素:1. 功率匹配:在组串和并联的过程中,需要确保每个光伏电池单元的功率输出相匹配。
如果某个电池单元的功率输出较低,将会导致整个系统的效率下降。
因此,在组串和并联时,应选择功率输出相近的电池单元。
2. 电压匹配:在组串过程中,需要确保每个电池单元的电压相匹配。
如果某个电池单元的电压明显偏离其他单元,将会导致整个组串电池的稳定性下降。
因此,在组串时,应选择电压相近的电池单元。
3. 电流匹配:在并联过程中,需要确保每个电池单元的电流相匹配。
如果某个电池单元的电流明显偏离其他单元,将会导致整个并联电池的稳定性下降。
因此,在并联时,应选择电流相近的电池单元。
4. 温度影响:温度会影响光伏电池的性能,因此在组串和并联设计时需要考虑温度的影响。
如果光伏电池单元的温度分布不均匀,将会导致功率输出不均匀或出现热点现象。
因此,在设计中应考虑合适的散热措施。
光伏电站设计中组件串联数的计算优化方案为提高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进一步降低光伏电站的投资成本,提高整体经济性,针对目前光伏电站设计中组件串联数计算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提出了优化后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实际设计算例,以系统效率和投资成本为目标进行了对比计算,优化后的计算方法可提升发电效率约0.25%。
组件串联数计算存在的问题分析目前,常规光伏电站中的光伏组件串联数是根据GB50797-2012《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1]中的组串计算公式来计算,即:式中,V dcmax为逆变器允许的最大直流输入电压,V;Vmpptmax为逆变器MPPT电压最大值,V;Vmpptmin为逆变器MPPT电压最小值,V;Voc为光伏组件的开路电压,V;Vpm为光伏组件的最佳工作电压,V;Kv为光伏组件的开路电压温度系数;K′v为光伏组件的工作电压温度系数;N为光伏组件串联数,N取整;t为工作状态下光伏组件的极端低温,℃;t′为工作状态下光伏组件的极端高温,℃。
从上述公式可以看出,组件串联数需保证同时满足逆变器的直流MPPT电压和最大直流允许电压的要求。
但该计算方式存在的问题是:在常规计算过程中,式中的t值一般取项目所在地的极端最低气温,而实际上极端低温t应该取工作条件下组件的极端低温,即有光照时组件的最低温度。
然而现实中,在组件工作条件下,当阳光照到光伏组件上时,结温会立刻升高,并随着辐照度的增加而增加。
因此,计算中取全天的环境极端低温直接计算,显然t值会偏低。
以上因素造成在利用常规算法进行计算和设计时,存在极端低温取值偏低、开路电压偏大、组件串联数取值偏保守的问题。
组件串联数偏小会导致在同样的设计容量下组串数增多,从而使组串汇流电缆增多、支架数量增多、用地增加,最终导致电站投资增大。
因此,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可在常规算法的基础上根据实际运行环境优化计算。
组件串联数计算优化2.1光伏组件相关特性分析光伏组件的电流主要受辐照度的影响,电压主要受组件工作温度的影响[2],如图1所示;辐照度也会对电压有一定的影响。
关于光伏组件串联设计的思考
引子:在光伏电站设计时,每个光伏组串应该设计成多少个光伏组件?某日从君阳彭总那里获得一份华为给君阳做的光伏组件24串的方案,我认真学习后获得一些心得,与大家分享。
一、传统光伏组串设计
传统光伏组串设计
在《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GB 50797-2012)》,提出如下公式。
(公式1)
(公式2)
N—光伏组件串联个数(N取整数)
Kv—光伏组件的开路电压温度系数
K’v—光伏组件的工作电压温度系数
t—光伏组件工作条件下的极限低温
t’—光伏组件工作条件下的极限高温
Voc—光伏组件的开路电压
Vmppt—光伏组件的工作电压
Vdcmax—逆变器允许的最大支流输入电压
Vmpptmax—逆变器MPPT电压最大值
Vmpptmin—逆变器MPPT电压最小值
上述公式也是工程师们常用的设计方法,我自己也一直沿用这个方。
然而,在这个公式中,部分参数是无法获得的。
1、工作电压温度系数K’v
各组件厂家的规格参数中,都不会有这一项,一般采用开路电压温度系数Kv进行计算;
2、工作条件下的极限低温t
首先,光伏组件运行后的温度,会高于环境温度的;其次,光伏系统只有在白天才能运行,夜间其实是不运行的。
因此,t理论上应该是昼间光伏组件的极限低温。
然而,光伏组件的温度会比环境温度具体高多少?这个尚无定论;但在全国众多的气象站中,只有很少的几个气象站,可以收集到昼间极端高温、昼间极端低温数值,大部分气象站是无法获得的。
因此,极限低温t一般取环境的极端低温。
3、工作条件下的极限高温t’
如前所述,光伏组件运行后的温度,会高于环境温度的,但具体高多少尚无定论。
下图是一张组件温度和环境温度的变化图。
图1 环境温度、辐照度与组件温度的关系
可以看出,组件温度可以比环境温度高出20多度。
根据文献《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中的温度影响》(王建军)介绍,西宁地区可测出背板温度高达70℃。
因此,我在计算时,极端高温一般采用环境温度增加25℃、或者直接采用70℃的方案。
例1:以天合260W多晶硅组件为例,假设当地极端低温为-30℃;逆变器最大开路电压为1000V,MPPT电压在420~850V。
表1 天合光伏组件技术参数表
根据上表,Voc=38.2V、Vmppt=30.6V、Kv= K’v =-0.32%/℃,运用GB 50797-2012中公式计算结果如下。
表2 天合260W光伏组件串联数量计算
可以看出,若逆变器最大开路电压为1000V,MPPT电压在420~850V时,则,开路电压:N1≤22;MPPT电压:17≤N2≤23,最终串联个数取22个。
二、对传统设计的改进想法
导读:在《关于光伏组件串联设计的思考(一)》中,笔者给大家分享了传统的光伏组串设计方式。
然而,在传统设计中往往会出现某些计算误差。
今天笔者将对这些误差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关改进思路。
在传统设计中,会产生计算误差。
1、温度取值造成的误差
由于极端低温是采用全天环境温度的最低值,运行时的组件温度应高于这一值。
因此,上文中的N1结果会偏低。
假设全天环境温度的最低值为-30℃,肯定出现在非运行的夜间;如果白天运行时的极端低温在-18℃以上时,计算得N1≤23,每个组串就可以采用23串的方案。
因此,若采用昼间极端低温进行计算,每个组串的串联数量可能会增加。
2、开路电压的取值
“例1” 中计算时,Voc取标称功率下的开路电压,即260W时的开路电压,此时辐照度=1000W/m2。
然而,当辐照度=1000W/m2时,必然是中午前后,肯定不会出现极端低温。
从图2的I-U曲线可以看出,当辐照度下降时,开路电压虽然变化不大,但还是有小幅下降。
图2 光伏组件的I-U曲线
表1中的组件参数,分为STC条件和NOCT条件。
NOCT条件时,辐照度=800W/m2时,虽然此时肯定不会出现极端低温,但相对于辐照度=1000W/m2时,参数取值相对更准确。
根据表1,使用矫正后方法进行“例1”的组串设计时,各量的取值如下表:
表3 矫正后的电压取值
计算结果如下表。
可以看出,当其他条件完全相同,采用矫正后方法计算,“例1”的计算结果为:开路电压:N1≤24;MPPT电压:17≤N2≤25,最终串联个数取24个。
当然,辐照度=800W/m2时出现极端低温的可能性也比较小,若采用辐照度=200W/m2时的组件参数,计算结果应该会更加准确;但进行矫正后,说明260W组件在极端低温≥-30℃情况下,采用每串24个组件是可行的。
三、对设计改进的深入分析
导读:在前两篇文章中,笔者主要阐述了传统组串的设计方式,在指出传统方式中的不足的同时并提出了个人的改进想法。
今天笔者就改进传统设计方式展开进一步分析。
1、采用24串方案受哪些限制?
通过上述计算可发现,串联数量的设计,受3个参数的影响。
1)项目场址的极端低温
若采用260W的组件,
当极端低温=-30℃时,可采用24串设计方案,
当极端低温为-40℃时,则应采用23串设计方案。
因此,在温度较高的东南部地区,24串的方案是可行的;但在西北(内蒙、新疆、甘肃、青海等地)地区的很多地方,极端低温可能会达到-40℃,24串的方案是不可行的。
2)组件的标称功率
组件的标称功率越大,对应的开路电压越大。
同为天合的60片组件,当极端低温=-30℃时,
当采用260W的组件,可采用24串设计方案,
当采用290W的单晶组件(Voc=39.5V,即使在NOCT条件下,Voc=36.6V),则应采用23串设计方案。
3)组件温度系数
不同厂家的组件温度系数不同,温度系数绝对值越大,串联的数量越少。
若采用260W 的组件、极端低温=-35℃时,
温度系数=-0.32%/℃时,可采用24串方案;
温度系数=-0.33%/℃时,理论上应采用23串方案。
2、采用24串方案有哪些好处?
相对于每个组串22个组件的设计方案,24个组件的方案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项目投资、降低线损。
1)减少项目投资
同样采用265W组件,
当每个阵列采用22*2块组件的方案,86个阵列172个支路可以组成一个容量为1.00276MWp发电单元;
当每个阵列采用24*2块组件的方案,79个阵列158个支路可以组成一个容量为1.00488MWp发电单元。
每个单元节省了7个阵列,支架钢材用量变化不大,但基础投资会减少约8%;每个单元节省了14个支路,可节约1个汇流箱。
2)减少线损
一方面,由于支路数量减少8%,组件到汇流箱的线缆量减少、线损降低;
另一方面,每个串联支路的组件数量增加9.1%,每个支路电压升高约9.1%。
由于线损与电压的平方成正比,因此组件到汇流箱的线损大约可减少17.4%。
如果组件到汇流箱的直流线损占总发电量的1%,则方案调整带来的整体系统效率提升大约为0.14%。
小结
光伏组件采用每串24个组件的设计方案,对项目发电量提升、造价降低都有一定的正面作用。
然而,每个组串的串联数量受到项目场址的极端低温、组件的标称功率、组件温度系数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这一方案并不是所有条件都适用。
在实际应用时,要根据项目所在地的条件,进行计算后再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