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成语学修辞
- 格式:doc
- 大小:12.50 KB
- 文档页数:3
成语修辞一、明喻。
如“归心似箭”、“浩如烟海”。
其中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一看就是典型的明喻修辞格。
二、暗喻。
如“一字一珠”、“抱头鼠窜”。
前者意为“一个字像一颗珍珠”;后者意为“抱着头像老鼠乱窜一样逃跑”。
两个成语都有本体、喻体,没有比喻词,是典型的暗喻修辞格。
三、借喻。
如“土崩瓦解”、“瓜剖豆分”。
前者以“土的崩塌、瓦的分解”比喻事物完全崩溃;后者以“瓜被剖开,豆从豆荚中裂出”,比喻领土等被分割。
两个成语都只有喻体而没有本体和比喻词,是典型的借喻修辞格。
四、对仗。
如“扶弱抑强”、“花好月圆”。
前者“扶”对“抑”,“弱”对“强”,是反义对仗;后者“花”对“月”,“好”对“圆”,是近义对仗。
五、对比。
如“面善心售”、“前裾后恭”。
前者是说一个人“外表善良而内心阴险”;后者是说对待人“先傲慢而后恭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六、映衬。
如“九牛一毛”、“千钧一发”。
前者用“九头牛”和“一跟牛毛”相映衬,突出极少;后者用“千均的重量”和“一跟头发”相映衬,突出极险。
七、互文。
如“伶牙利齿”“天南地北”。
前者实际为“牙齿伶俐”,意思是能说会道;后者实际为“天地南北”,意思是相隔遥远。
八、反复。
如“赤县神州”、“鸿篇巨制”。
前者“赤县”和“神州”都指中国;后者“鸿篇”和“巨制”都是指大部头的著作。
九、借代。
如“乘坚策肥”和“一丝不挂”。
前者中的“坚”带“车辆”、“肥”代“马匹”,全词又以“坚固的车”、“肥壮的马”代豪华的生活;后者中的“一丝”带衣服、“挂”是“穿”的意思,全词是说人赤身裸体。
十、夸张。
如“投鞭断流”、“一手遮天”。
前者为了形容士兵多、兵力强,就夸张为把马鞭丢在江河里可以截断河流;后者为了形容一个人的权利大,就夸张为一只手可以遮住天。
成语的修辞格还远不止这些,成语使用典故的更多。
了解这些对于我们正确使用成语很有帮助。
成语中的古代汉语修辞现象分析成语是汉语语言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和审美价值,而且还凝结了汉语语言的精华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成语中,古代汉语的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特征是很鲜明的,下面我们就以几个常见的成语为例,分析其中的古代汉语修辞现象。
1. 风雨同舟这个成语中的“同舟”二字,是用来表达人们相互扶持、同舟共济的意思。
在古代汉语修辞中,这种把不同的事物或概念放在一起比较,以寓意的形式来表达含义的方法叫做比兴。
这里用“同舟”比喻人们的命运或困境,把连接不同意义的词语转化为意义相同的意象,将情感和意义有效地传递给读者。
2. 杯弓蛇影这个成语是指因为对某个事物过于疑神疑鬼而产生的错觉。
在古代汉语修辞中,类比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段。
把两个事物相像的一面加以比较,以进一步暗示所要表达的意义。
这里的“杯弓蛇影”就是通过类比来形象地描述人们过于杞人忧天,把一些不必要的恐惧症状放大了。
3. 莫名其妙这个成语主要是用来描述某种事情难以理解或让人感到无法解释。
在古代汉语修辞中,拟人是一种普遍运用的修辞方法。
通过给事物附上人的品质来加强表达效果,让读者对所表达的内容产生共鸣。
这里的“莫名其妙”就是借用拟人的手法,把事情本身赋予了一些难以理解的人性化因素,引起读者共鸣。
4. 画龙点睛这个成语主要是用来传达某种塑造、品评或评论中进一步抒发出来的修饰性词句。
在古代汉语修辞中,修辞手段的使用是用来让听众或读者扩大感性的回味,给作品更多的深度和文化底蕴。
这里的“画龙点睛”指的是通过在龙的眉间画上一个点使得作品看上去更为完美,成为传统汉语文学中的经典表述,用来形容在某个重要的地方加入一点修辞或意义的精髓的手法。
总之,成语是汉语语言中的精品,其中所涉及到的古代汉语修辞现象也是不容忽视的。
通过对成语中的古代汉语修辞现象的分析,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理解汉语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同时也能够更加准确地运用修辞手段来进行文学创作和语言表达。
成语中的修辞手法举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的词语,由于成语具有独特的形式和含义,因此在修辞手法中也有其独特的地位。
成语中的修辞手法既包括修辞格,也包括各种修辞方法,可以让文章更加生动、优美,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下面就让我们通过一些成语的例子来看看成语中的修辞手法。
1. 拍案称奇:指由于某一事件或现象令人感到非常惊奇,让人不禁拍案赞叹。
这个成语中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拍案”和“称奇”的反复出现,增强了句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 见异思迁:指一个人心思不定,见到一点新鲜事物就想改变主意。
这个成语中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通过“见异”和“思迁”的对立对比,突出了一个人心境的反复和无常。
3. 画龙点睛:指在画龙的眼睛部分着重点画,使整幅画作更加生动传神。
这个成语中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点画龙眼的动作比喻为为整个事物加上关键的点睛之笔,使其更加出彩。
4. 九牛一毛:指数量巨大的事物中的一个微小部分,用来形容数量很多的事物中的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这个成语中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通过九头牛的数量和一根毛的微小对比,形象地表达了事物的数量关系。
5. 一叶障目:指由于一个小小的障碍物而阻碍了视野,无法看清事物的本质。
这个成语中使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通过“一叶”比喻障碍物的微小和视野被阻碍的现象,表达了人们因小事而失去大局的情况。
6. 东施效颦:指一个人不具备某种条件或能力,却勉强去模仿,并表现出一种假势的表情。
这个成语中使用了反诘的修辞手法,通过东施效颦的对比,突出了一个人的自欺欺人和不自量力。
7. 小题大作:指对于一个小事物而过分重视、夸大,处理过于认真。
这个成语中使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通过“小题”和“大作”的对比,表达了事物被夸大处理的荒谬和无谓。
8. 杞人忧天:指一个人杞人忧天的成语一般指无事生非,胡思乱想。
这个成语中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杞人忧天”比喻为一个人没事生事,无事生非的庸人之见。
分析中文中的主要修辞方法与成语中文作为一门古老而丰富的语言,具有许多独特的修辞方法和成语。
本文将分析中文中的主要修辞方法和成语,以展示中文语言之美。
一、修辞方法1. 比喻: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好地理解或描述某个概念。
比如,“他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
2. 拟人: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类的特征和行为,以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形象感。
例如,“风儿轻轻地吹拂着树叶”。
3. 夸张:夸张是为了强调某种感觉或情绪而故意夸大事物的程度或特点。
比如,“他高兴得笑得合不拢嘴”。
4. 对仗:对仗是指在一句话中使用相对称的词语或短语,以增强表达的韵律感和美感。
例如,“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5. 排比:排比是将相同或相似的句子结构排列在一起,以增加表达的力度和节奏感。
比如,“我喜欢你的笑容,我喜欢你的声音,我喜欢你的一切”。
二、成语成语是中文中常用的固定搭配词组,具有特定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下面列举几个常用的成语及其含义:1. 画龙点睛:用于形容文章或事物的最后一笔,使其更加完美或生动。
2. 言简意赅:形容言辞简练而意义深远,不多余。
3. 纸上谈兵:形容只懂书本知识而没有实际经验的人。
4. 一帆风顺:比喻事情进行顺利,没有任何困难或阻碍。
5. 如鱼得水:形容一个人在某个环境中非常舒适和自在。
通过运用这些成语,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并增加读者的阅读体验。
总结:中文中的修辞方法和成语丰富多样,通过比喻、拟人、夸张、对仗和排比等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同时,成语作为中文中的固定搭配词组,能够更好地表达特定的意义和情感。
在写作和表达中,合理运用这些修辞方法和成语,可以提升文章的质量和吸引力,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者的意图。
让我们一起珍惜和传承中文语言的美丽!。
修辞艺术探究成语在修辞中的运用与表达效果修辞艺术是语言运用中的一种技巧,通过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和艺术效果。
成语作为中文独特的表达方式,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形象,常被用于修辞表达中。
本文将探究成语在修辞中的运用方式及其表达效果。
一、成语的常见运用方式1.比喻:成语常用于比喻,通过将一个事物或概念与成语进行类比,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如成语“如鱼得水”可用来比喻人找到自己适应的环境,形象地表达融入某个新环境的心情。
2.夸张:通过夸张手法来表达强调,成语可以起到夸张的作用。
比如成语“人山人海”用于形容人群众多的场景,通过夸张的表达方式,使形容更加生动。
3.反衬:成语常用于反衬,通过对比来达到强调某一方面的效果。
比如成语“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正好相反,通过反衬两者的差异,更加突出表达的目的。
4.排比:成语常用于排比,通过在表达中重复使用成语,以增加语言的节奏感和艺术效果。
比如“悬梁刺股,南辕北辙,鸦雀无声”,连续使用了几个成语,使句子更加流畅且具有韵律感。
5.对仗:成语常用于对仗,通过运用成语与其他修辞手法的对应,使得表达更加鲜明突出。
如成语“举一反三”与“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子打洞”中,“举一反三”通过对仗的表达方式,更加强调了所表达的深刻含义。
二、成语在修辞中的表达效果1.形象生动:成语作为固定的短语,具有独特的形象,因此在修辞中使用成语能够直观地让读者产生明确的联想和印象,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2.意义凝练:成语凝练的特点使得其在表达中能够用简洁的语言传达丰富的内涵,通过成语的使用,使修辞更加简明扼要,表达效果更为集中。
3.情感共鸣:成语常常携带着某种特定的情感色彩,通过运用成语,能够让读者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增加修辞表达的感染力。
4.语言优美:成语作为中文独特的表达方式,具备一定的韵律和美感,通过运用成语进行修辞,可以使语言更加优美流畅,增强修辞表达的艺术效果。
成语与修辞探讨成语在修辞手法中的应用与效果修辞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通过精心运用各种修辞手段,使得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并且富有表现力。
在修辞手法中,成语作为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被广泛地应用于文学作品中。
本文将探讨成语在修辞手法中的应用与效果。
一、比喻手法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对象或概念与另一个东西进行类比,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成语作为一种固定搭配的表达方式,可以被用于比喻手法中,增加作品的形象性和表现力。
例如,成语“狗尾续貂”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事物延续了不好的传统或质量下降,可以通过比喻手法来表达作品中的某个现象或情节。
比如在描写一个社会问题时,可以写道:“社会问题犹如狗尾续貂,无法真正解决,只是一味地推诿责任。
”二、夸张手法夸张是一种通过夸大事实或情感来加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
在文学作品中,有时需要强调某种情绪或情感,成语的运用可以增加夸张手法的效果。
例如,成语“如雷贯耳”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名声非常之大,在作品中可以通过夸张手法来增强其名声的程度。
比如在描写一个名人时,可以写到:“他的名声如雷贯耳,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有人向他投来羡慕的目光。
”三、对仗手法对仗是一种运用相对称的词、句或段落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
成语作为一个具有固定结构和句式的表达方式,可以被巧妙地运用到对仗手法中,使得作品的语言更加流畅。
例如,成语“锦上添花”可以用来形容在美好的事物上再增添一些美好,可以通过对仗手法来强调某种美好的意境。
比如在描写一个风景时,可以写道:“这片湖泊如世外桃源,而那朵盛开的荷花更是锦上添花。
”四、排比手法排比是一种由两个或多个相同结构的词、句或段落按照一定的顺序或平行地排列而形成的修辞手法。
成语的运用可以增加排比手法的效果,使得作品更加有张力和韵律。
例如,成语“相亲相爱”可以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可以通过排比手法来强调亲密关系的种种表现。
比如在描写一对夫妻时,可以写到:“他们相亲相爱,相敬如宾;无论是喜悦还是困难,他们始终携手并肩,共同面对。
巧借成语学习文言语法本文主要谈巧用成语学习文言文语法。
关于熟练运用成语学习文言文,相信很多朋友都有很多不理解的问题,比如如何熟练地用文言文说。
今天小樱就来说说巧用成语学习文言文。
1、名词作状语“狼奔豕突”中“狼”意为像狼一样,“豕”意为像猪一样,都用来修饰“奔”和“突”分别做他们的状语。
“狼奔豕突”的意思就是:如狼那样奔跑,像猪那样乱闯,比喻成群的坏人乱窜乱闯。
“江河日下”中的“日”则作“一天一天地”、“每日”解。
类似这样名词作状语的成语可以说是数不胜数,“蜂拥而至”、“川流不息”、“蚕食鲸吞”、“南征北战”、“成败论人”、“不可理喻”、“草行露宿”等等。
2、名词作动词“春华秋实”中的“华”和“实”分别作“开花”和“结果实”解。
“南辕北辙”中的“辕”和“辙”也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是说: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
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出处:《战国策·魏策四》:“犹至楚而北行也。
”)类似这样名词作动词的成语还有:“衣锦还乡”、“百年树人”、“一目十行”、“报仇雪恨”、“沐猴而冠”、“莫名其妙”。
3、使动用法“完璧归赵”中的“完”是“使……完整”的意思。
“生死肉骨”可译为“使死人复活,使白骨长肉”。
“兵不血刃”是“使兵器沾血”的意思。
“积羽沉舟”说的是:羽毛虽小,积多了也能把船压沉。
比喻小小的坏事积累起来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出处:《战国策·魏策一》:“臣闻积羽沉舟,群轻折轴。
”)类似这样使动用法的成语还有:“祸国殃民”、“沉鱼落燕”、“来之不易”、“敬而远之”、“既来之,则安之”、“平易近人”、“息事宁人”、“去伪存真”、“大快人心”、“赏心悦目”、“丰衣足食”、“富国强兵”、“精兵简政”等。
4、意动用法“不耻下问”讲的是“不向学问比自己差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
“草菅人命”就是“以人命为草菅”,“厚今薄古”译为“以今为厚、以古为薄”。
类似这样意动用法的成语还有:“鱼肉百姓”、“不远万里”、“幕天席地”、“是古非今”。
汉语成语的修辞功能所谓成语,就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汉语成语更是一种浓缩的文化。
浓缩的结晶需要稀释,成语的魅力也需要发掘才能展现出来。
而我们对成语的运用就是成语展示其魅力的一种有效的方式,运用成语本身也是一种修辞手段,这除了成语具有言简意赅的特点之外,更重要的是一方面成语本身是由多种修辞方式构成的,另一方面成语的运用方式具有多样性。
这样就使我们的言谈行文具有了形象生动的特点和极强的表现力。
那么,汉语成语在运用中具有哪些修辞功能呢?下面我们主要通过例子来分别表述之。
一、灵活性(1)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人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2)万头攒动,碑前啜泣重,一颗巨星陨落去,谁不首疾心痛!兢兢业业毕生,屡建不灭勋功。
喜爱一代新人,壮歌驱尽阴风!例(1)中用了一个“力尽筋疲”,它是成语“筋疲力尽”的变形;例(2)中用了一个“首疾心痛”,它是成语“痛心疾首”的变形。
一般而言成语是定型不变的,它不能随便改变结构或更换词字,但这两个成语都作了很大的变动,这就是成语在运用中使用了“倒装”的修辞方式,这种活用的特点也就形成了它独特的修辞功能,同时也给诗词作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诗词讲究声律(所谓声律,一指平仄,一指押韵,并有严格的规定),而这种通过“倒装”的方式改变成语的结构来适应诗词这种平仄和押韵需要的作法可收到特殊的修辞效果。
“筋疲力尽”换用“力尽筋疲”,就是因为按规定格式,这句诗的第二句开头四字应为“仄仄平平”,“筋疲力尽”是“平平仄仄”,不合需要,改为“力尽筋疲”就完全吻合了。
“首疾心痛”是“痛心疾首”的回文式,为何要作这样的颠倒呢?原因是为了与上文的“动”“重”和下文的“功”“风”押韵。
这种情况在戏曲的唱词中更是常见。
(3)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例(3)中“动地惊天”是“惊天动地”的倒装,其目的也是为了与上下文的“宪”“殿”“怨”相押韵。
含有修辞手法的成语
1.比喻的修辞手法的成语:
恩重如山、冷若冰霜、成竹在胸、胸有成竹、呆若木鸡、风烛残年、挥汗如雨、浩如烟海、门庭若市、虚怀若谷、轻如鸿毛、震耳欲聋、声名狼藉、易如反掌、切肤之痛、亲如手足、人面兽心、如虎添翼、如胶似漆、丧家之犬、望眼欲穿、对答如流、刀山火海
2.拟人的修辞手法的成语:
狐朋狗友、鼠目寸光、鸦雀无声、花枝招展、鸟语花香、烘云托月、风卷残云、百花争艳、鼠窃狗盗、兔死狐悲、龙争虎斗、卧虎藏龙3.夸张的修辞手法的成语:
日理万机、日月如梭、三头六臂、怒发冲冠、一日千里、一字千金、百发百中、胆大包天、
寸步难行、一步登天、一日千里、一毛不拔、一尘不染。
语言在于精美,而>是语言艺术的精花,在人们使用中却没认识到这种魅力。
近年来,每年中考都有一道判断成语使用恰当与否的题,我们平时讲话﹑写文章也离不开成语,因此,成语的运用与我们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
为了正确使用成语,让我们的语言生动形象,让我们写的文章亮丽,在此特谈谈成语的修辞作用!一﹑四字结构,平仄协调。
现代汉语的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而成语的四个字正好形成平仄配合方式。
声调美是成语特有的修辞手段之一,我们熟知的两句诗:“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句中“星垂平野阔”是平平平仄仄,“月涌大江流”是仄仄仄平平。
平仄完全合律,自然贴切,读起来跌宕起伏,声音铿锵,发挥独特的修辞效果。
平仄协调,显示声调的各种变化,抑扬顿挫,急舒有致,读起来能产生声音上的美感。
如:平平仄仄式:穷形尽相,风吹草地。
仄仄平平式:力挽狂澜,末雨绸缪。
平仄平仄式:发号施令,肝胆相照。
平仄仄平式:安步当车,身体力行。
仄平仄平式:趾高气扬,倒行逆施。
二、音韵谐和,叠韵双声。
古人说“叠韵如两玉相扣,取其铿锵,双声如贯珠相联,取其宛转”。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大量使用双声叠韵词,所以同学们用标准的普通话朗读起来,真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感,如果你自己的文章中用上双声叠韵的成语一定会格外生色的。
有两个成语常被同学们弄错,一个叫“望洋兴叹”,以为是“望着海洋感叹”,其实不然,这里的望洋是个叠韵词,“望洋”;抬起头来看的样子,兴:产生,发出。
另一个成语叫“首鼠两端”,“首鼠”不是“第一只老鼠”,是一个双声词,犹豫不决,欲进又退的样子。
端:头,整个成语形容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
可见,在成语中利用双声叠韵词,会有音节和协,读起来富有乐感的特点。
文章中要加强语言的表现力,成语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
而且在理解时,我们一定要特别注意双声叠韵词的整体理解,决不要单个字的望文生义。
以致误用成语。
下边这些成语中带点词都是值得思考的。
夸张修辞手法成语
7 条夸张修辞手法成语及运用例子如下:
1. “天翻地覆”,哎呀呀,你说那场面乱得简直天翻地覆啊!就好像原本平静的世界被一只巨大的手给搅了个底朝天!就好比是平静的湖面突然掀起了惊涛骇浪,整个世界都变了样儿!
2. “一手遮天”,那家伙可真是厉害,权势大得能一手遮天诶!就像一片巨大的乌云把阳光都给挡住了,让人喘不过气来!
3. “海枯石烂”,他们俩的爱情那可是海枯石烂呀!坚如磐石,无论啥困难都不能把他们分开,感觉就像那高山永远屹立不倒似的!
4. “气吞山河”,他演讲时的气势真是气吞山河啊!仿佛他就是那汹涌澎湃的江河,一往无前,无人能挡,太震撼啦!
5. “排山倒海”,解放军战士发起冲锋时那气势排山倒海啊!如同万马奔腾,山崩地裂一般,敌人瞬间就被击溃了!
6. “日理万机”,咱老板每天忙得跟啥似的,简直日理万机啊!就好像有无数个事情同时在拉扯着他,一刻也停不下来!
7. “惊天动地”,那声爆炸真是惊天动地哇!感觉整个世界都在颤抖,就和天塌地陷了似的,太可怕啦!
我的观点结论:这些夸张修辞手法的成语真的超级有表现力,能让人一下子就感受到那种强烈的情感和氛围!让语言变得超级生动有趣!。
含有比喻修辞手法的四字成语
1. 繁花似锦,哇,那春天的花园不就像一幅繁花似锦的画卷吗?比如公园里各种花儿争奇斗艳,可不就是繁花似锦嘛!
2. 光阴似箭,你说时间过得是不是光阴似箭呀?就像我们小时候总觉得时间多得很,一下子就长大了,这时间可不就是光阴似箭!
3. 呆若木鸡,你看他听到那个消息时呆若木鸡的样子,真像一只被吓傻的小鸡啊!
4. 骨瘦如柴,哎呀,你瞧那个可怜的人,瘦得骨瘦如柴,就像一根干枯的树枝一样!
5. 健步如飞,他在操场上跑起来健步如飞的,简直就像一阵风似的!
6. 泪如泉涌,她听到那个悲伤的故事后,顿时泪如泉涌,那眼泪就跟泉水似的往外冒啊!
7. 面如土色,他看到那可怕的场景后,吓得面如土色,就跟那土的颜色一样难看!
8. 心急如焚,她找不到孩子时心急如焚的,那心啊就像被火在烧一样!
9. 稳如泰山,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稳如泰山,就像那泰山一样坚定地矗立着!
10. 心乱如麻,我现在的心情啊,真是心乱如麻,就跟那乱麻似的理都理不清!。
浅谈成语的修辞手段与效果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项珍贵的财富,同时也具有极强的修辞功能。
它以其特殊的语言形式表达作者的思想,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所以它常被作者用来提升文章的艺术美感。
成语的修辞手段,一方面可以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令文章形象生动,情节曲折,使文章更具有节奏感,使读者得到有趣且愉快的阅读体验。
另一方面,运用成语不仅可以点明人物思想和感情,而且也可以揭示人物的深刻真理,带出文学作品的深意。
同时,成语在修辞过程中也有许多效果。
首先它可以起到辅佐作用,使文章更加明确深刻,使读者能够精确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其次,成语还可以起到加强文学表达的作用,使文章更有深度,在令人激动的同时又能让人深思。
最后,成语还能够为文章带来不同的思想、观点和趣味,从著名作家的文章中可以看出成语对文章整体效果的影响远远大于普通文字。
综上所述,成语具有极强的修辞功能,其修辞手段可以为文章带来更多的艺术效果,比如形象生动的描述、情节的曲折变化以及深刻的表达等,从而让文学艺术得到更好的表达和发挥。
汉语成语带有对比的修辞
1.较短比长
见“较短量长”。
2.略胜一筹
筹:筹码;古代用以计数的工具;多用竹子制成。
指比较之下;稍强一点。
常含褒义。
常用作自谦之词。
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3.较瘦量肥
比较肥瘦。
喻评论姿容。
4.较短絜长
谓比较高低。
5.截然不同
截然:界限分明;像割断的一样。
形容两种事物没有一点必然联系。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6.择善而从
选择好的而遵循;依从。
择:选择。
含褒义。
一般作谓语、宾语。
7.等而下之
比这一等更差的。
指事物递减;后面的比前面的差一级;低一等。
多含贬义。
一般作谓语。
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成语
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成语示例如下:
1. 水乳交融:这个成语将“水”和“乳”比喻为两种不同成分,
形容二者结合得非常紧密,无法分离。
通过拟人手法,强调了两者的亲密关系。
拓展:这个成语还可以用来形容其他亲密的关系,例如夫妻、父女、母子等。
可以用来形容物体或人的行为,形容二者之间的互动非常紧密,无法分割。
2. 铁马青衫:这个成语将“铁马”和“青衫”比喻为两种不同的服饰,形容主人公的英勇和坚定。
通过拟人手法,强调了主人公的英勇和坚定,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的命运将坚定不移。
拓展:这个成语还可以用来形容人的性格和态度,形容主人公的
坚定和勇敢,让读者感受到主人公的精神。
3. 鸟语花香:这个成语将“鸟”和“花”比喻为两种不同的美丽生物,形容环境的优美和生机勃勃。
通过拟人手法,强调了环境的优美和生机勃勃,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的心情愉悦。
拓展:这个成语还可以用来形容人的心情,形容主人公感到愉悦
和舒适。
可以用来形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环境,让人们感受到环境的
优美和愉悦。
4. 息息相关:这个成语将“呼吸”和“息息相关”比喻为两种不同的事情,形容二者之间密不可分。
通过拟人手法,强调了二者之间的密不可分,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的命运和周围的环境密不可分。
拓展:这个成语还可以用来形容人的生活和环境,形容二者之间的密切联系,让人们感受到环境的重要性和主人公的生活息息相关。
这些成语通过运用拟人手法,强调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重要性,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成语的含义。
如虎添翼比喻修辞手法的成语: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
下面是分享的带有比喻手法的成语:
光阴似箭、虚怀若谷、轻如鸿毛、恩重如山
健步如飞、浩如烟海、门庭若市、易如反掌
暴跳如雷、人面桃花、人面兽心、动如脱兔
对答如流、如虎添翼、望眼欲穿、归心似箭
洞若观火、守口如瓶、柔情似水、健壮如牛
胆小如鼠、大巧若拙、大智若愚、如花似玉
如花似锦、如获至宝、如隔三秋、如出一辙
如胶似漆、如丧考妣、如雷贯耳、如堕烟海
爱才如渴、如日中天、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呆若木鸡、如坐针毡、如狼似虎、观者如云
挥金如土、铁证如山、爱财如命、稳如泰山
骨瘦如柴、冷若冰霜、守口如瓶、高手如林
浩如烟海、心乱如麻、面如土色、挥汗如雨
如影随形、如鱼得水、口若悬河、身轻如燕
风烛残年、震耳欲聋、声名狼藉、成竹在胸
刀山火海、切肤之痛、丧家之犬、牛鬼蛇神
蛇鼠一窝、尾大不掉、青出于蓝、狼心狗肺
九牛一毛、绕梁三日、明珠暗投、狐假虎威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如坐春风、亲如手足猪狗不如、虎落平阳、多如牛毛、肤如凝脂臣门如市、倒背如流、机变如神、咆哮如雷如臂使指、忧心如捣、大手大脚、汗如雨下哀思如潮、爱才如命、爱财如命、冠盖如云爱国如家、爱民如子、爱钱如命、爱如己出爱如珍宝、安如盘石、安如磐石、安如泰山鼻息如雷、堆积如山、甘之如饴、吹气如兰笔翰如流、碧空如洗、宾客如云
人生如朝露、兵败如山倒。
借助成语学修辞
作者:刘芸
来源:《语文天地·初中版》2010年第05期
成语和修辞的关系极为密切。
通过成语来学习修辞,是一种易学易记、以简驭繁的好方法。
1.比喻:
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囊空如洗——明喻:
撤汗成渠、血流成河、挥汗成雨——暗喻:
哀鸿遍野、竹篮打水、芝兰玉树——借喻。
2.借代:
锅瓢碗灶、四脚朝天——以部分代整体:
三三两两、寸草不留、秋毫无犯——以局部代整体:
停歇干戈、解甲归田、结为秦晋之好——以名称代事物:
3.夸张:
万水千山、雷霆万钧、一步登天——增益性夸张:
死无葬身之地、弹丸之地、一孔之见——减缩性夸张。
4.比拟:
沉鱼落雁、芝焚蕙叹、兔死狐悲——拟人:
张牙舞爪、狐假虎威、蝇营狗苟——拟物。
5.反复:
真真假假、朝朝暮暮、鬼鬼祟祟——连续反复:
克勤克俭、不三不四、难兄难弟——间隔反复。
6.对偶: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高山为谷,深山为陵;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正对:满遭损,谦受益;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胜不骄,败不馁——反对;
狡兔死,走狗烹;堂上一呼,阶下百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串对。
7.反问:
何乐不为?少不学,老何为?不学何获?
8.互文:
眉来眼去、眉清目秀、祸国殃民。
9.摹状:
磨刀霍霍、气喘吁吁、鬼哭狼嚎——摹声;
面红耳赤、忿然作色、金枝玉叶——摹色;
挺胸凸肚、昂首阔步、鸭步鹅行——摹状。
10.顶针: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11.婉曲:
梁上君子、名落孙山、仙逝远游。
12.层递: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13.回文:
学非所用,用非所学: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14.对比:
重财轻义、前倨后恭、逆来顺受。